眾人應聲。
臨行前,衛瓚回眸又瞧了沈鳶一眼。
見那小病秧子依舊靜靜立在那兒,一動不動。
火中脊背筆直、目光燦烈。
仿佛這一場火,引燃的不是蒼翠山林。
而是沈鳶。
+
衛瓚夜中行進時,想起了前世沈鳶去戰場的時候。
沈鳶的銀錢在救他時便用得差不多了,到了邊疆時,兩人也不得不分開來,流落各營。
他其實並不知道,在兩人分開之後,沈鳶過得好不好,又吃了多少的苦。
隻曉得沈鳶以文吏的身份一路向上爬。
他輔佐一個又一個的將領,最後爬到了李文嬰的親信身側。
他曾在軍中見過沈鳶一次,言笑晏晏,圓滑逢迎,說話間妙語如珠,隻為了去逗笑一個盲目自大的蠢貨。
他不知道沈鳶怎麽會願意忍著,叫一個蠢貨“將軍”。
而沈鳶瞧見他時,笑了一笑,卻仿佛沒見著一般。
那蠢貨說:“是沈軍師的朋友?”
沈鳶抿唇一笑,淡淡說:“不過是認識罷了。”
他甚至以為沈鳶會比他爬得更快更高。
可他再次見到沈鳶的時候,是在那蠢貨打了敗仗,上萬人全軍覆沒的時候。
那是極其淺顯的一個陷阱,沈鳶不可能看不出來。
也定是勸阻過了。
可沒有用。
沈鳶是文吏,手中不掌兵,他磨破了嘴皮,好話賴話說盡了。可將領貪功,不願相信一個病秧子的話,那麽他縱有一身的智計,也終究無可奈何。
沈鳶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一個死去的。
衛瓚帶著自己的隊伍千裏馳援時,是從屍骨山裏撿回的沈鳶。
他險些以為沈鳶已經死了,翻找屍體的手一直在抖。
卻終於蚊蠅亂舞的屍骨下裏,將嘴唇皸裂、奄奄一息的沈鳶找了出來。
沈鳶看見他的一瞬間,紅了眼圈,嘴唇嚅動顫抖著,卻一滴淚也沒掉下來。
手中攥著一隻斷臂的手。
眼中瘡痍比這戰場更甚。
他側耳去聽他的聲音。
隻聽見細微幹澀的喃喃。
沈鳶說:“我明明知道的。”
他將沈鳶帶回自己營中,整整三天,吃什麽吐什麽,一句話也說不出。
他第一次對他說好話,幹硬的喉嚨發澀,隻僵硬說:“不是你的錯。”
沈鳶仍是不說話。
他那時也沒有許多耐心,撩起簾就要走。
卻聽見沈鳶盯著頭頂的帳子,用幹啞撕裂了的聲音,一字一字問:“為何不是我的錯?”
“他們不曾如我飽讀兵書,也不曾如我錦衣玉食、食民穀糧。”
“是我沒本事救他們。”
“是我。”
沈鳶說:“衛瓚,他們本是保家衛國來的,他們也有父母。”
沈鳶經曆過太多太多次無能為力。
摧毀一個人的才能,隻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無能為力。
沈鳶就會相信,他真的無能為力。
無論他怎樣攥著荊棘向上掙紮攀爬。
永遠也看不到頭。
那他總有一天會鬆開手。
第38章
未燒盡的山火在馬蹄下滾燙,越是山下,越是濃霧滾滾。
敵人以為在濃霧夜色之下,他們必不可能追擊,哪怕有官兵相助,隻怕也忙著防火離山,是以個個兒都鬆弛懈怠。
隻遠遠觀瞧了一會兒,衛瓚便心裏便有數,這些人並非死士,而是一群雇傭而來的烏合之眾,身上連甲胄也無,怪不得不敢上門來襲擊。
便低聲囑咐:“待會兒不準戀戰,必要跟緊我,隻將他們中路衝斷,擒他們匪首便是。”
“縱有盔甲護身,戰場瞬息萬變,決計不可輕敵。”
他將這些人帶來打架,頭一件事,就是得完完整整把人都帶回去。
這可不比戰場衝殺容易。
便斷然不能硬上,隻能智取。
眾人便謹慎應了聲,先放趁黑一輪箭矢,惹得人仰馬翻。
又喝一聲“起”。
便是一時之間,火鼓亂震,仿佛有千軍萬馬自霧中衝殺而去,令人防得前防不得後。
敵人還來不及穩住驚慌,便見衛瓚攜銀槍衝殺而出,如惡蛟出水一般,撕開一道裂口,後頭數人也隨之衝殺而出。
卻如龍擺尾一般,迅速隱沒回濃煙之中。
又是新一輪箭射。
這些人與他們不同,沒學過陣型金令,黑暗中不敢放矢,又不知衛瓚等人方向,隻怕誤傷了自己人,隻在濃煙中亂了套。
濃霧滾滾,對方始料未及,衛瓚提著槍,帶著人幾次衝殺,又令眾人高聲喊:“隻擒匪首,餘下不論!”
這般神出鬼沒的最是令人恐懼,人心一散,一群人很快便潰敗不成軍,落馬的落馬,逃亡的逃亡,四散而去。
隻剩下零零星星十幾人。
又一一被挑落下馬。
烈火之中,正如沈鳶所說。
此戰必勝,且是大勝。
衛瓚不追窮寇,卻是盯緊了那為首的黑衣男人,帶領眾人將餘下幾人圍困此處。
昭明堂的學生,書念得實不怎麽樣,但個個兒兵利馬壯,武藝傍身。
沈鳶的那個侍女照霜,使得一手好劍,上馬殺敵毫不手軟,衛瓚粗粗看了一眼,覺得比昭明堂這些人倒還要厲害些。
想來是那小病秧子自己使不得劍,上不去馬,便將一顆練武的心都放在了照霜身上,一招一式都是教得精準利落,殺伐決斷,看得唐南星那傻子嘖嘖稱奇,“哇”了好幾聲。
衛瓚見他那樣就來氣,喝了一聲:“再分神就滾回去!”
唐南星這才閉了嘴,卻是一個手頭不穩,讓那無手的男人看準了這個空當,調轉馬頭一刀劈來,唐南星慌忙閃避,便讓這男人一個疾衝而去,隱沒進了霧裏,逃的沒了蹤影。
這時才顯出一群學生郎的青澀。
唐南星此時麵色發白,道:“瓚二哥,我讓那人跑了……”
此時濃霧,逃了的人往哪兒走,很快就看不清了。
若四散去追,隻怕更是昏招。
眾人正在麵麵相覷之間。
卻忽得聽一聲簫聲,自霧中嗚嗚咽咽傳來。
衛瓚驟然麵色一頓。
卻是照霜忽地向衛瓚一拱手道:“是往北邊,陣型勿變,我獨自去就好。”
她這一夜不多開口,開口卻有幾分軍營裏的味道,叫眾人輕忽不得。
見衛瓚點了頭,照霜便馳馬往北,匆匆而去。
這頭隻餘下幾個殘兵,不多時便被昭明堂眾人綁了去,卻是那簫聲縷縷不斷,忽高忽低,聽著不似是曲聲,卻仿佛是指路之信。
衛瓚越聽麵色越黑,待手頭之事停當,便令眾人原地待命,自己迫不及待縱馬,往起簫之處奔去。
不多時,簫聲便停。
卻是衛瓚騎著馬,撈下了一個麵紅耳赤、罵罵咧咧的人來。
眾人凝神去看,才驚訝道:“沈折春?”
沈鳶被衛瓚強行提在馬上,放在身前,低聲道:“衛瓚,你放開我!”
衛瓚的聲音卻冷森森:“沈鳶,誰準你來的?”
沈鳶淡淡道:“小侯爺還真拿自己當將軍了,我又不是你的兵,愛去哪兒去哪兒。”
“我在山上盯著了的,東南都有火勢,那人逃也隻能往北邊兒逃,隻去等他撞到照霜劍上便是。”
衛瓚還欲再說,卻聽得霧中馬蹄聲疾響。
照霜卻提著那黑衣男人,噗通往地上一扔。
臨行前,衛瓚回眸又瞧了沈鳶一眼。
見那小病秧子依舊靜靜立在那兒,一動不動。
火中脊背筆直、目光燦烈。
仿佛這一場火,引燃的不是蒼翠山林。
而是沈鳶。
+
衛瓚夜中行進時,想起了前世沈鳶去戰場的時候。
沈鳶的銀錢在救他時便用得差不多了,到了邊疆時,兩人也不得不分開來,流落各營。
他其實並不知道,在兩人分開之後,沈鳶過得好不好,又吃了多少的苦。
隻曉得沈鳶以文吏的身份一路向上爬。
他輔佐一個又一個的將領,最後爬到了李文嬰的親信身側。
他曾在軍中見過沈鳶一次,言笑晏晏,圓滑逢迎,說話間妙語如珠,隻為了去逗笑一個盲目自大的蠢貨。
他不知道沈鳶怎麽會願意忍著,叫一個蠢貨“將軍”。
而沈鳶瞧見他時,笑了一笑,卻仿佛沒見著一般。
那蠢貨說:“是沈軍師的朋友?”
沈鳶抿唇一笑,淡淡說:“不過是認識罷了。”
他甚至以為沈鳶會比他爬得更快更高。
可他再次見到沈鳶的時候,是在那蠢貨打了敗仗,上萬人全軍覆沒的時候。
那是極其淺顯的一個陷阱,沈鳶不可能看不出來。
也定是勸阻過了。
可沒有用。
沈鳶是文吏,手中不掌兵,他磨破了嘴皮,好話賴話說盡了。可將領貪功,不願相信一個病秧子的話,那麽他縱有一身的智計,也終究無可奈何。
沈鳶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戰友一個一個死去的。
衛瓚帶著自己的隊伍千裏馳援時,是從屍骨山裏撿回的沈鳶。
他險些以為沈鳶已經死了,翻找屍體的手一直在抖。
卻終於蚊蠅亂舞的屍骨下裏,將嘴唇皸裂、奄奄一息的沈鳶找了出來。
沈鳶看見他的一瞬間,紅了眼圈,嘴唇嚅動顫抖著,卻一滴淚也沒掉下來。
手中攥著一隻斷臂的手。
眼中瘡痍比這戰場更甚。
他側耳去聽他的聲音。
隻聽見細微幹澀的喃喃。
沈鳶說:“我明明知道的。”
他將沈鳶帶回自己營中,整整三天,吃什麽吐什麽,一句話也說不出。
他第一次對他說好話,幹硬的喉嚨發澀,隻僵硬說:“不是你的錯。”
沈鳶仍是不說話。
他那時也沒有許多耐心,撩起簾就要走。
卻聽見沈鳶盯著頭頂的帳子,用幹啞撕裂了的聲音,一字一字問:“為何不是我的錯?”
“他們不曾如我飽讀兵書,也不曾如我錦衣玉食、食民穀糧。”
“是我沒本事救他們。”
“是我。”
沈鳶說:“衛瓚,他們本是保家衛國來的,他們也有父母。”
沈鳶經曆過太多太多次無能為力。
摧毀一個人的才能,隻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無能為力。
沈鳶就會相信,他真的無能為力。
無論他怎樣攥著荊棘向上掙紮攀爬。
永遠也看不到頭。
那他總有一天會鬆開手。
第38章
未燒盡的山火在馬蹄下滾燙,越是山下,越是濃霧滾滾。
敵人以為在濃霧夜色之下,他們必不可能追擊,哪怕有官兵相助,隻怕也忙著防火離山,是以個個兒都鬆弛懈怠。
隻遠遠觀瞧了一會兒,衛瓚便心裏便有數,這些人並非死士,而是一群雇傭而來的烏合之眾,身上連甲胄也無,怪不得不敢上門來襲擊。
便低聲囑咐:“待會兒不準戀戰,必要跟緊我,隻將他們中路衝斷,擒他們匪首便是。”
“縱有盔甲護身,戰場瞬息萬變,決計不可輕敵。”
他將這些人帶來打架,頭一件事,就是得完完整整把人都帶回去。
這可不比戰場衝殺容易。
便斷然不能硬上,隻能智取。
眾人便謹慎應了聲,先放趁黑一輪箭矢,惹得人仰馬翻。
又喝一聲“起”。
便是一時之間,火鼓亂震,仿佛有千軍萬馬自霧中衝殺而去,令人防得前防不得後。
敵人還來不及穩住驚慌,便見衛瓚攜銀槍衝殺而出,如惡蛟出水一般,撕開一道裂口,後頭數人也隨之衝殺而出。
卻如龍擺尾一般,迅速隱沒回濃煙之中。
又是新一輪箭射。
這些人與他們不同,沒學過陣型金令,黑暗中不敢放矢,又不知衛瓚等人方向,隻怕誤傷了自己人,隻在濃煙中亂了套。
濃霧滾滾,對方始料未及,衛瓚提著槍,帶著人幾次衝殺,又令眾人高聲喊:“隻擒匪首,餘下不論!”
這般神出鬼沒的最是令人恐懼,人心一散,一群人很快便潰敗不成軍,落馬的落馬,逃亡的逃亡,四散而去。
隻剩下零零星星十幾人。
又一一被挑落下馬。
烈火之中,正如沈鳶所說。
此戰必勝,且是大勝。
衛瓚不追窮寇,卻是盯緊了那為首的黑衣男人,帶領眾人將餘下幾人圍困此處。
昭明堂的學生,書念得實不怎麽樣,但個個兒兵利馬壯,武藝傍身。
沈鳶的那個侍女照霜,使得一手好劍,上馬殺敵毫不手軟,衛瓚粗粗看了一眼,覺得比昭明堂這些人倒還要厲害些。
想來是那小病秧子自己使不得劍,上不去馬,便將一顆練武的心都放在了照霜身上,一招一式都是教得精準利落,殺伐決斷,看得唐南星那傻子嘖嘖稱奇,“哇”了好幾聲。
衛瓚見他那樣就來氣,喝了一聲:“再分神就滾回去!”
唐南星這才閉了嘴,卻是一個手頭不穩,讓那無手的男人看準了這個空當,調轉馬頭一刀劈來,唐南星慌忙閃避,便讓這男人一個疾衝而去,隱沒進了霧裏,逃的沒了蹤影。
這時才顯出一群學生郎的青澀。
唐南星此時麵色發白,道:“瓚二哥,我讓那人跑了……”
此時濃霧,逃了的人往哪兒走,很快就看不清了。
若四散去追,隻怕更是昏招。
眾人正在麵麵相覷之間。
卻忽得聽一聲簫聲,自霧中嗚嗚咽咽傳來。
衛瓚驟然麵色一頓。
卻是照霜忽地向衛瓚一拱手道:“是往北邊,陣型勿變,我獨自去就好。”
她這一夜不多開口,開口卻有幾分軍營裏的味道,叫眾人輕忽不得。
見衛瓚點了頭,照霜便馳馬往北,匆匆而去。
這頭隻餘下幾個殘兵,不多時便被昭明堂眾人綁了去,卻是那簫聲縷縷不斷,忽高忽低,聽著不似是曲聲,卻仿佛是指路之信。
衛瓚越聽麵色越黑,待手頭之事停當,便令眾人原地待命,自己迫不及待縱馬,往起簫之處奔去。
不多時,簫聲便停。
卻是衛瓚騎著馬,撈下了一個麵紅耳赤、罵罵咧咧的人來。
眾人凝神去看,才驚訝道:“沈折春?”
沈鳶被衛瓚強行提在馬上,放在身前,低聲道:“衛瓚,你放開我!”
衛瓚的聲音卻冷森森:“沈鳶,誰準你來的?”
沈鳶淡淡道:“小侯爺還真拿自己當將軍了,我又不是你的兵,愛去哪兒去哪兒。”
“我在山上盯著了的,東南都有火勢,那人逃也隻能往北邊兒逃,隻去等他撞到照霜劍上便是。”
衛瓚還欲再說,卻聽得霧中馬蹄聲疾響。
照霜卻提著那黑衣男人,噗通往地上一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