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麽?”
寧清遲疑了下,“在做月嫂。”
看對方並沒有表現出驚訝,她也願意多說幾句,“她就去當月嫂了。當時看著她原本同事做月嫂很賺錢,她也去培訓拿了證,跟著同事去了杭州。杭州互聯網發達,那種職工家庭選月子中心的少,有條件都請月嫂。她隻要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做一兩個月。有條件的時間就長一點,比如她現在這個,孩子都快一周歲了。”
“她什麽時候去做月嫂的?”
“我大一的時候。”寧清都不用費力回憶,那些日子曆曆在目。那時候家裏拆遷完,蔣月和寧國濤就為了錢和房子的事鬧崩了。
那是個寒假,在租的房子裏,一次又一次的雞飛狗跳。初一初二為了吉利安靜了兩天,初三在去姑媽家吃飯的路上,車裏兩人又吵了起來。蔣月放著麵孔說不去了,寧國濤就停了車。
蔣月下車時,寧清也跟著她下了車,下了車蔣月就開始哭。寧清看了太多次了,自己也哭夠了,直接說,你們愛過不過,這個家我是不想回了。
剛拆遷是不能拿到房子的,得自己租房子,房租補貼也不是很多,如果要住得好一點,就得自己貼錢了。那時家裏經濟狀況不好,加上寧清在外上大學,租的房子很小,沒有自己的房間。她回來了跟媽媽睡床上,寧國濤睡地上。
那時她覺得拆遷有什麽好?原本的家沒了,連屬於自己的臥室都沒有。非要把人從鄉下趕到城裏的筒子樓裏嗎?
後來,蔣月就離開了,出去掙錢了。
“那個時候,我媽才......”寧清算了算年齡,“四十三吧,也幸虧去的早,積累了經驗和客戶。那些一胎找她的,生二胎了也會來找她。如果晚幾年,中介公司都不太接受了。”
說完寧清內心都嘲笑自己,興許這幾年賦予了她溫和與耐心,學會在苦難中尋找閃光點,這曾是她最討厭的思維方式之一。
“你奶奶呢?跟你爸一起住嗎?”趙昕遠現在都記得那個溫厚的老人,她做的年糕很好吃,放在紅豆湯裏煮,軟糯香甜。
寧清眼神看向了麵前的調料碟,“她走了。”
他一臉驚愕,半晌說不出話。寥寥幾語,她這幾年,經曆了些什麽。
大一暑假他回國,打車去了寧家村。忘記了出於何種心情與目的去那,下車時以為是司機走錯了路。房屋、小樹林、曾一起堆過雪人的門前菜地,都被推倒成了一片巨型廢墟,半個村子都已被拆除。被剝了皮,成了光禿黝黑的泥土地。一條橫穿村落的高架公路正在修建中,而她原本家的位置,此時正在被鑿開吸泥抽水,是要打樁做承台。
回家旁敲側擊問過父親,原本寧家村不在拆遷規劃範圍內,為何會被拆遷。原因也很簡單,一個“利”字,足以解釋大多數事。
趙昕遠看著寧清,不知該對她說什麽,合適的話說得太晚時,沒了說出口的必要,“什麽病?”
“胃癌,晚期,走得快,沒什麽痛苦。”最後一句話,她是在對自己說,“好了,不要說我了,你呢?這幾年怎麽樣?”
“我?本科畢業後申請了mit的博士項目,還拿到了獎學金。”
“天呐,你太厲害了吧。”寧清驚歎,他高中時就說過,以後想做讀博做研究。
“沒有讀下去,放棄了,拿了碩士文憑去工作了。”趙昕遠苦笑,“很失敗,是不是?”
他在第四年放棄的,第三年覺得自己讀不下去。
現在看來,他能接受自己不擅長做科研這件事,比起現在在做的事,從產生idea到落地執行創造產品,他對做實驗跑數據對比置信度寫paper的興趣根本沒那麽強烈。
當時的他,無法接受這件事。他本科時就誌在做學術,一路順風順水,幾乎沒受過什麽挫折。他的好勝心實則很強,這種認知隻讓他更想去做研究證明自己。覺得論文方向不夠新穎,那他就犧牲所有閑暇時間,讀文獻,整夜呆在實驗室跑數據,看著正確率不斷提升,總覺得再堅持下就能闖過去。
後來,他白天晚上都睡不著了。他拒絕了與外界的交流,同門之間研究方向不同,導師在責怪他為什麽paper寫不出來。逼著自己把一切時間都花在做研究上,但狀態差到無法做任何事。
沒有去看心理醫生,至暗時刻裏,會往一個沒有回應的郵箱寫郵件,從不渴望回應。
那個郵箱,也許是未來的自己,也許,是一個失聯了很久的人。
“不會”寧清搖頭,“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適合做什麽,總是一件好事。”
她知道這種雲淡風輕的背後,選擇放棄有多不容易。
她讀過研,也算做過學術,這條路太難了。她很明白自己沒有這個天分與毅力,就跟當年他能輕而易舉數學近乎滿分,而她最後一大題隻會做第一問一樣。她並沒什麽沮喪與競爭心,碩士於她而言就是個文憑,再多點實習經曆,讓簡曆好看點而已。
“其實沒什麽,繼續讀博的話,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喝西北風呢。”趙昕遠自我嘲弄著。曾經的同門,今年畢業後去了麥肯錫。谘詢行業光鮮,實則跟專業沒什麽關係了。做學術在美國算得上清貧,投身業界才能賺到錢。他不知道,他們放棄做科研時,心情如何。
寧清想了想說,“追求物質與金錢,至少有所得。雖然糟心時刻太多,但不斷的及時反饋能讓人嚐到甜頭。當成就感完全脫離物質,隻來源於精神層麵時,有時會很難。”
水晶燈的光打在她認真的臉上,趙昕遠心情複雜。十年了,他不知道現在自己是喜歡,還是不愛,但不得不承認,有些默契,竟然無法消除。
“直接罵我是個愛錢的俗人不就得了。”他開了玩笑將這種莫名的氛圍打散,話鋒一轉,“有男朋友了嗎?”
寧清知道他不願多談,她也沒愛心泛濫去表達同情,聽到他這一句,莫名十分刺耳,“我知道你有女朋友了,你犯不著覺得你幫了我,我就會自作多情以為你還喜歡我。”
“誰跟你說我有......”趙昕遠莫名其妙,但說到一半,想起來了,“李慧跟你說的?”
“誰說的有關係嗎?”寧清看著他,他早就是別人的了,“這不是事實嗎?”
趙昕遠把玩著手中的勺子,在光潔的餐盤上旋轉著,掉落那一刻,他語帶諷刺地問她,“要她跟你說,她是我女朋友了,你是不是得來跟我說,你還喜歡我,想要跟我複合。”
寧清像是被扇了一巴掌,多扯淡的分手理由,她恬不知恥地看著他微笑著說,“依我的道德水準,還真做得出這種事情。”
他笑了,不知在笑誰,她可能真沒愛過自己,“那你大可放心,你不用突破你的道德水準。就算你做了,我也會幫你堅守底線。”
寧清猛然站起,“我去趟衛生間。”
趙昕遠看著合上的門,她的帆布包還在,是她大學百年校慶的紀念袋。看得出她打扮素淨,在生活上對自己節儉,一件首飾都沒有,更別提大牌傍身。
她能拿出她爸這事這一大筆錢,證明她收入不低。她有沒有腦子?錢不舍得給自己花,用來跟他斷絕“情意”倒用得幹脆。
她回來的很快,不像是有過情緒起伏甚至哭過的人,趙昕遠知道,她一向硬心腸,還能指望她有心?
寧清拿起帆布包,對他說,“走吧,離這不遠處有個銀行網點,我把錢取了給你。”
“不用了,算不上什麽忙。就拜托人假期處理下這件事而已,區別隻是不用拖個幾天才有結果。”他站起身,徑直往包廂出口走去。
見他大步往外走,寧清急忙從後邊拉住了他,“不行。”
趙昕遠停住腳步,轉身低頭看抓著他手臂的手,“你不覺得你這樣才是牽扯不清嗎?”
她尷尬地放了手,“對不起,我沒有。一碼事歸一碼事,你就是幫了我。”
“我說了,你不用給,給了我也不會收。從今往後,我們就沒關係了。你非要覺得欠著我,我也沒辦法,這不在我的控製範圍內。”
“那你為什麽今天要來跟我吃這頓飯?”她盯著他問。
“就是跟你當麵說清楚這件事,今後我會在京州工作,不想再見麵時有誤會。”趙昕遠又繼續往前走去,“如果真覺得心裏過意不去,就去把錢捐了,如果你錢很多的話。”
寧清站在原地,手裏攥著帆布包,他明擺了不想再和她有任何關係。非要把錢給他,顯得自己在糾纏他。
比起她的敏感尖銳,他的性子算得上溫和。讓他對一個人避之不及,連多說一句話都不願意,他到底是多討厭她。
走出包廂,趙昕遠頭又開始疼,興許這個天又要變,神經抽著疼,去了洗手間,用熱水洗手,深呼吸著試圖鎮定情緒。
等他緩過這一陣的頭疼,走去前台結賬,他習慣了刷卡,剛回國,還不適應移動支付。
“先生,賬已經結過了。”
遞出信用卡的手停在了半空,“誰結的?”
收銀員將招待那間包廂的服務生喊來問了,再查詢了結賬時間,“半個小時之前就結了,應該是與您一起吃飯的女士。”
半個小時之前,是她去衛生間的時候。
趙昕遠快步走回包廂,服務生在清理桌子了,“請問有沒有看到剛剛在這吃飯的女士?”
“她剛走,走了我們才進來打掃的。”
他又跑出了餐廳,往來的人流中,早沒了她的身影。
第23章
趙昕遠要離開前,遇到了正從餐廳門口走出來的程帆。
“你小子,回國了?來京州了怎麽不跟我說?你資格老了,還得我先來給你打招呼。”
“程叔,這麽巧。”趙昕遠看向程帆旁邊的林夏打招呼,“嬸嬸好。”
“我這才忙完工作,剛想著去拜訪您,沒想到今天就給遇上了。”
程帆他爸跟趙昕遠爺爺是戰友,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當年趙澤誠調任京州,來了第一件事就是拜訪程帆他爸。程家在本城是個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
“是要來京州工作了?回來做點什麽?”程帆與這個後輩挺投緣,去年回美國,還跟他見了一麵。當時趙昕遠跟他說了正在做的事,當時還建議他可以在這個領域做點小投資。當時程帆正處於休假狀態,一聽而過。結果今年,數字貨幣市場瘋漲了。看樣子,這個小子是賺到一筆大的了。
“弄了個創業公司,這才租完辦公場地呢。”
“下午有空嗎?今天遇上了,我先請你喝茶。”
“應當是我請您,剛剛以為您這是要跟嬸嬸去約會,沒敢開口打擾你們倆呢。”按照禮數,趙昕遠的確應該先拜訪程帆,這個邀約他自然不能拒絕。
林夏知道趙昕遠他爸,當年婚禮寫請帖時,她爸都驚訝,程家能把這號人請來,這在婚禮上是極有麵子的。這是程家的人脈,並不是她的,她知分寸,對程帆說,“那我先回去了。”
程帆看了老婆一眼,她過分知禮數了,牽著她的手並未放開,“一起去,你下午又沒事。”
三人一同去了茶樓,一番敘舊後,程帆問了趙昕遠在創業做什麽方向,趙昕遠跟他們講了大概方向,是做加密貨幣的管理工具,也可以說是一個硬件錢包。這些加密資產能在本地得到儲存和保護,安全係數非常高。
現在行業躁動,熱錢進入太多,有人信誓旦旦說有泡沫,但泡沫過後,去中心化金融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金融大鱷們鮮有公開支持加密貨幣的,但都在為進入去中心化金融領域投資布局。
“開源項目?”
“是的,不會隱藏任何代碼,開放給所有人。”
一旁的林夏認真聽完,提了問,“我還是沒想明白數字貨幣,貨幣的存在基礎是商品生產能力和製度能力構成的綜合信用,技術隻是用來提高貨幣效率的。就算今天數字貨幣被炒到這麽高,但我還是沒看到它有任何的貨幣屬性。”
“你說的非常對。”趙昕遠點頭,“加密貨幣現在這隻是一小部人的特殊需求,更別提麵向大眾的貨幣屬性。web3都沒成熟,區塊鏈也隻能實現某個領域的具體應用,完全不具備普遍的商業價值。現在隻是很小的一群人在摸索,這個發展也不是三五年的事。”
“需要投資嗎?”程帆聽他講了半個下午,還挺感興趣。上半年在一個大數據峰會上就聽過一場相關的演講,當時聽了有不明白的,一些疑惑今天都被趙昕遠給解答了。
“目前正處於種子輪,賬麵資金是充足的。”趙昕遠婉言謝絕,“現在就瞎搗鼓,把錢折騰完了公司還沒倒閉的話,肯定來問您要投資。”
初創公司,失敗才正常。拿投資容易,但以自己的曆史信用為交換的,這個階段的他並不想要。
回去路上,林夏對開車的程帆說,“有時覺得自己老了,思維上挺難接受時代變化的。想想傳統行業,毛利率才多少?比特幣今年漲了多少倍?”
“你這是在暗示我老了?”程帆看了她一眼,“幣圈是少數人坐轎子,多數人抬轎,能掙到錢的是少數人。不懂就幹脆不要碰,給人抬轎才叫可憐。”
“也是,而且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朝陽行業的整體報酬當然高,夕陽行業就得提前麵對衰退了。於普通人而言,選對行業太重要了。”
快到家時下了雨,剛好遇到最後一個紅燈,寧清回家時已經渾身濕透了。
到家才發現窗子打開了,雨混雜著風把衣服吹到了一旁,窗前地板上是斑駁的雨水印。
她趕忙把窗戶關上,打濕的衣服放入洗衣機,拿了拖把將屋子都拖了遍。來了月經,昨夜翻來覆去,床單上有了幾滴血印子,又拆了四件套放在盆裏加了洗衣粉泡著。
脫了濕衣服衝了個熱水澡,出來後從衣櫃中找出了換洗的四件套。媽媽有教過她把被子平攤在床上,把被套翻麵平整地覆蓋在上麵,將手伸進去捏住兩個角再一抖。
寧清學不會,粗暴地硬把被子塞進去,再使勁抖動,每次都累到不行,人都暴躁了。在大學時她舍友看到她這樣套被子,歎為觀止,說要不要我來幫你,結果就大學四年的被單都是舍友幫她套的。
這張床還是一米八的大床,被套是2乘2.3米的,按照她這個方法,她套完人就累到直接躺下歇著了,來月經人很困很累。
突然想起早上媽媽的那通電話,寧清爬起來拿了手機,再回到床上,把五萬塊給轉了回去。
她怎麽好意思要媽媽的錢呢。做月嫂並不輕鬆,把嬰兒帶到滿月,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隨時要回應嬰兒和寶媽,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遇上條件好點的人家會有自己獨立的小房間,但晚上還是要帶嬰兒睡,不能睡太死,嬰兒一有聲音就要醒來照顧。
不能玩手機,雇主會覺得這是消極怠工,這也是人之常情。可能人白天是互聯網公司的打工仔,加班了還得罵領導罵資本家,回家覺得花了“大價錢”雇了月嫂,恨不得人每一分鍾都花在孩子身上,得對得起我發的工資。
寧清遲疑了下,“在做月嫂。”
看對方並沒有表現出驚訝,她也願意多說幾句,“她就去當月嫂了。當時看著她原本同事做月嫂很賺錢,她也去培訓拿了證,跟著同事去了杭州。杭州互聯網發達,那種職工家庭選月子中心的少,有條件都請月嫂。她隻要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般做一兩個月。有條件的時間就長一點,比如她現在這個,孩子都快一周歲了。”
“她什麽時候去做月嫂的?”
“我大一的時候。”寧清都不用費力回憶,那些日子曆曆在目。那時候家裏拆遷完,蔣月和寧國濤就為了錢和房子的事鬧崩了。
那是個寒假,在租的房子裏,一次又一次的雞飛狗跳。初一初二為了吉利安靜了兩天,初三在去姑媽家吃飯的路上,車裏兩人又吵了起來。蔣月放著麵孔說不去了,寧國濤就停了車。
蔣月下車時,寧清也跟著她下了車,下了車蔣月就開始哭。寧清看了太多次了,自己也哭夠了,直接說,你們愛過不過,這個家我是不想回了。
剛拆遷是不能拿到房子的,得自己租房子,房租補貼也不是很多,如果要住得好一點,就得自己貼錢了。那時家裏經濟狀況不好,加上寧清在外上大學,租的房子很小,沒有自己的房間。她回來了跟媽媽睡床上,寧國濤睡地上。
那時她覺得拆遷有什麽好?原本的家沒了,連屬於自己的臥室都沒有。非要把人從鄉下趕到城裏的筒子樓裏嗎?
後來,蔣月就離開了,出去掙錢了。
“那個時候,我媽才......”寧清算了算年齡,“四十三吧,也幸虧去的早,積累了經驗和客戶。那些一胎找她的,生二胎了也會來找她。如果晚幾年,中介公司都不太接受了。”
說完寧清內心都嘲笑自己,興許這幾年賦予了她溫和與耐心,學會在苦難中尋找閃光點,這曾是她最討厭的思維方式之一。
“你奶奶呢?跟你爸一起住嗎?”趙昕遠現在都記得那個溫厚的老人,她做的年糕很好吃,放在紅豆湯裏煮,軟糯香甜。
寧清眼神看向了麵前的調料碟,“她走了。”
他一臉驚愕,半晌說不出話。寥寥幾語,她這幾年,經曆了些什麽。
大一暑假他回國,打車去了寧家村。忘記了出於何種心情與目的去那,下車時以為是司機走錯了路。房屋、小樹林、曾一起堆過雪人的門前菜地,都被推倒成了一片巨型廢墟,半個村子都已被拆除。被剝了皮,成了光禿黝黑的泥土地。一條橫穿村落的高架公路正在修建中,而她原本家的位置,此時正在被鑿開吸泥抽水,是要打樁做承台。
回家旁敲側擊問過父親,原本寧家村不在拆遷規劃範圍內,為何會被拆遷。原因也很簡單,一個“利”字,足以解釋大多數事。
趙昕遠看著寧清,不知該對她說什麽,合適的話說得太晚時,沒了說出口的必要,“什麽病?”
“胃癌,晚期,走得快,沒什麽痛苦。”最後一句話,她是在對自己說,“好了,不要說我了,你呢?這幾年怎麽樣?”
“我?本科畢業後申請了mit的博士項目,還拿到了獎學金。”
“天呐,你太厲害了吧。”寧清驚歎,他高中時就說過,以後想做讀博做研究。
“沒有讀下去,放棄了,拿了碩士文憑去工作了。”趙昕遠苦笑,“很失敗,是不是?”
他在第四年放棄的,第三年覺得自己讀不下去。
現在看來,他能接受自己不擅長做科研這件事,比起現在在做的事,從產生idea到落地執行創造產品,他對做實驗跑數據對比置信度寫paper的興趣根本沒那麽強烈。
當時的他,無法接受這件事。他本科時就誌在做學術,一路順風順水,幾乎沒受過什麽挫折。他的好勝心實則很強,這種認知隻讓他更想去做研究證明自己。覺得論文方向不夠新穎,那他就犧牲所有閑暇時間,讀文獻,整夜呆在實驗室跑數據,看著正確率不斷提升,總覺得再堅持下就能闖過去。
後來,他白天晚上都睡不著了。他拒絕了與外界的交流,同門之間研究方向不同,導師在責怪他為什麽paper寫不出來。逼著自己把一切時間都花在做研究上,但狀態差到無法做任何事。
沒有去看心理醫生,至暗時刻裏,會往一個沒有回應的郵箱寫郵件,從不渴望回應。
那個郵箱,也許是未來的自己,也許,是一個失聯了很久的人。
“不會”寧清搖頭,“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麽、適合做什麽,總是一件好事。”
她知道這種雲淡風輕的背後,選擇放棄有多不容易。
她讀過研,也算做過學術,這條路太難了。她很明白自己沒有這個天分與毅力,就跟當年他能輕而易舉數學近乎滿分,而她最後一大題隻會做第一問一樣。她並沒什麽沮喪與競爭心,碩士於她而言就是個文憑,再多點實習經曆,讓簡曆好看點而已。
“其實沒什麽,繼續讀博的話,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喝西北風呢。”趙昕遠自我嘲弄著。曾經的同門,今年畢業後去了麥肯錫。谘詢行業光鮮,實則跟專業沒什麽關係了。做學術在美國算得上清貧,投身業界才能賺到錢。他不知道,他們放棄做科研時,心情如何。
寧清想了想說,“追求物質與金錢,至少有所得。雖然糟心時刻太多,但不斷的及時反饋能讓人嚐到甜頭。當成就感完全脫離物質,隻來源於精神層麵時,有時會很難。”
水晶燈的光打在她認真的臉上,趙昕遠心情複雜。十年了,他不知道現在自己是喜歡,還是不愛,但不得不承認,有些默契,竟然無法消除。
“直接罵我是個愛錢的俗人不就得了。”他開了玩笑將這種莫名的氛圍打散,話鋒一轉,“有男朋友了嗎?”
寧清知道他不願多談,她也沒愛心泛濫去表達同情,聽到他這一句,莫名十分刺耳,“我知道你有女朋友了,你犯不著覺得你幫了我,我就會自作多情以為你還喜歡我。”
“誰跟你說我有......”趙昕遠莫名其妙,但說到一半,想起來了,“李慧跟你說的?”
“誰說的有關係嗎?”寧清看著他,他早就是別人的了,“這不是事實嗎?”
趙昕遠把玩著手中的勺子,在光潔的餐盤上旋轉著,掉落那一刻,他語帶諷刺地問她,“要她跟你說,她是我女朋友了,你是不是得來跟我說,你還喜歡我,想要跟我複合。”
寧清像是被扇了一巴掌,多扯淡的分手理由,她恬不知恥地看著他微笑著說,“依我的道德水準,還真做得出這種事情。”
他笑了,不知在笑誰,她可能真沒愛過自己,“那你大可放心,你不用突破你的道德水準。就算你做了,我也會幫你堅守底線。”
寧清猛然站起,“我去趟衛生間。”
趙昕遠看著合上的門,她的帆布包還在,是她大學百年校慶的紀念袋。看得出她打扮素淨,在生活上對自己節儉,一件首飾都沒有,更別提大牌傍身。
她能拿出她爸這事這一大筆錢,證明她收入不低。她有沒有腦子?錢不舍得給自己花,用來跟他斷絕“情意”倒用得幹脆。
她回來的很快,不像是有過情緒起伏甚至哭過的人,趙昕遠知道,她一向硬心腸,還能指望她有心?
寧清拿起帆布包,對他說,“走吧,離這不遠處有個銀行網點,我把錢取了給你。”
“不用了,算不上什麽忙。就拜托人假期處理下這件事而已,區別隻是不用拖個幾天才有結果。”他站起身,徑直往包廂出口走去。
見他大步往外走,寧清急忙從後邊拉住了他,“不行。”
趙昕遠停住腳步,轉身低頭看抓著他手臂的手,“你不覺得你這樣才是牽扯不清嗎?”
她尷尬地放了手,“對不起,我沒有。一碼事歸一碼事,你就是幫了我。”
“我說了,你不用給,給了我也不會收。從今往後,我們就沒關係了。你非要覺得欠著我,我也沒辦法,這不在我的控製範圍內。”
“那你為什麽今天要來跟我吃這頓飯?”她盯著他問。
“就是跟你當麵說清楚這件事,今後我會在京州工作,不想再見麵時有誤會。”趙昕遠又繼續往前走去,“如果真覺得心裏過意不去,就去把錢捐了,如果你錢很多的話。”
寧清站在原地,手裏攥著帆布包,他明擺了不想再和她有任何關係。非要把錢給他,顯得自己在糾纏他。
比起她的敏感尖銳,他的性子算得上溫和。讓他對一個人避之不及,連多說一句話都不願意,他到底是多討厭她。
走出包廂,趙昕遠頭又開始疼,興許這個天又要變,神經抽著疼,去了洗手間,用熱水洗手,深呼吸著試圖鎮定情緒。
等他緩過這一陣的頭疼,走去前台結賬,他習慣了刷卡,剛回國,還不適應移動支付。
“先生,賬已經結過了。”
遞出信用卡的手停在了半空,“誰結的?”
收銀員將招待那間包廂的服務生喊來問了,再查詢了結賬時間,“半個小時之前就結了,應該是與您一起吃飯的女士。”
半個小時之前,是她去衛生間的時候。
趙昕遠快步走回包廂,服務生在清理桌子了,“請問有沒有看到剛剛在這吃飯的女士?”
“她剛走,走了我們才進來打掃的。”
他又跑出了餐廳,往來的人流中,早沒了她的身影。
第23章
趙昕遠要離開前,遇到了正從餐廳門口走出來的程帆。
“你小子,回國了?來京州了怎麽不跟我說?你資格老了,還得我先來給你打招呼。”
“程叔,這麽巧。”趙昕遠看向程帆旁邊的林夏打招呼,“嬸嬸好。”
“我這才忙完工作,剛想著去拜訪您,沒想到今天就給遇上了。”
程帆他爸跟趙昕遠爺爺是戰友,兩家人關係一直很好。當年趙澤誠調任京州,來了第一件事就是拜訪程帆他爸。程家在本城是個大家族,勢力盤根錯節。
“是要來京州工作了?回來做點什麽?”程帆與這個後輩挺投緣,去年回美國,還跟他見了一麵。當時趙昕遠跟他說了正在做的事,當時還建議他可以在這個領域做點小投資。當時程帆正處於休假狀態,一聽而過。結果今年,數字貨幣市場瘋漲了。看樣子,這個小子是賺到一筆大的了。
“弄了個創業公司,這才租完辦公場地呢。”
“下午有空嗎?今天遇上了,我先請你喝茶。”
“應當是我請您,剛剛以為您這是要跟嬸嬸去約會,沒敢開口打擾你們倆呢。”按照禮數,趙昕遠的確應該先拜訪程帆,這個邀約他自然不能拒絕。
林夏知道趙昕遠他爸,當年婚禮寫請帖時,她爸都驚訝,程家能把這號人請來,這在婚禮上是極有麵子的。這是程家的人脈,並不是她的,她知分寸,對程帆說,“那我先回去了。”
程帆看了老婆一眼,她過分知禮數了,牽著她的手並未放開,“一起去,你下午又沒事。”
三人一同去了茶樓,一番敘舊後,程帆問了趙昕遠在創業做什麽方向,趙昕遠跟他們講了大概方向,是做加密貨幣的管理工具,也可以說是一個硬件錢包。這些加密資產能在本地得到儲存和保護,安全係數非常高。
現在行業躁動,熱錢進入太多,有人信誓旦旦說有泡沫,但泡沫過後,去中心化金融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金融大鱷們鮮有公開支持加密貨幣的,但都在為進入去中心化金融領域投資布局。
“開源項目?”
“是的,不會隱藏任何代碼,開放給所有人。”
一旁的林夏認真聽完,提了問,“我還是沒想明白數字貨幣,貨幣的存在基礎是商品生產能力和製度能力構成的綜合信用,技術隻是用來提高貨幣效率的。就算今天數字貨幣被炒到這麽高,但我還是沒看到它有任何的貨幣屬性。”
“你說的非常對。”趙昕遠點頭,“加密貨幣現在這隻是一小部人的特殊需求,更別提麵向大眾的貨幣屬性。web3都沒成熟,區塊鏈也隻能實現某個領域的具體應用,完全不具備普遍的商業價值。現在隻是很小的一群人在摸索,這個發展也不是三五年的事。”
“需要投資嗎?”程帆聽他講了半個下午,還挺感興趣。上半年在一個大數據峰會上就聽過一場相關的演講,當時聽了有不明白的,一些疑惑今天都被趙昕遠給解答了。
“目前正處於種子輪,賬麵資金是充足的。”趙昕遠婉言謝絕,“現在就瞎搗鼓,把錢折騰完了公司還沒倒閉的話,肯定來問您要投資。”
初創公司,失敗才正常。拿投資容易,但以自己的曆史信用為交換的,這個階段的他並不想要。
回去路上,林夏對開車的程帆說,“有時覺得自己老了,思維上挺難接受時代變化的。想想傳統行業,毛利率才多少?比特幣今年漲了多少倍?”
“你這是在暗示我老了?”程帆看了她一眼,“幣圈是少數人坐轎子,多數人抬轎,能掙到錢的是少數人。不懂就幹脆不要碰,給人抬轎才叫可憐。”
“也是,而且不同行業之間的差距太大了,朝陽行業的整體報酬當然高,夕陽行業就得提前麵對衰退了。於普通人而言,選對行業太重要了。”
快到家時下了雨,剛好遇到最後一個紅燈,寧清回家時已經渾身濕透了。
到家才發現窗子打開了,雨混雜著風把衣服吹到了一旁,窗前地板上是斑駁的雨水印。
她趕忙把窗戶關上,打濕的衣服放入洗衣機,拿了拖把將屋子都拖了遍。來了月經,昨夜翻來覆去,床單上有了幾滴血印子,又拆了四件套放在盆裏加了洗衣粉泡著。
脫了濕衣服衝了個熱水澡,出來後從衣櫃中找出了換洗的四件套。媽媽有教過她把被子平攤在床上,把被套翻麵平整地覆蓋在上麵,將手伸進去捏住兩個角再一抖。
寧清學不會,粗暴地硬把被子塞進去,再使勁抖動,每次都累到不行,人都暴躁了。在大學時她舍友看到她這樣套被子,歎為觀止,說要不要我來幫你,結果就大學四年的被單都是舍友幫她套的。
這張床還是一米八的大床,被套是2乘2.3米的,按照她這個方法,她套完人就累到直接躺下歇著了,來月經人很困很累。
突然想起早上媽媽的那通電話,寧清爬起來拿了手機,再回到床上,把五萬塊給轉了回去。
她怎麽好意思要媽媽的錢呢。做月嫂並不輕鬆,把嬰兒帶到滿月,一天二十四小時幾乎隨時要回應嬰兒和寶媽,幾乎沒有一天休息。遇上條件好點的人家會有自己獨立的小房間,但晚上還是要帶嬰兒睡,不能睡太死,嬰兒一有聲音就要醒來照顧。
不能玩手機,雇主會覺得這是消極怠工,這也是人之常情。可能人白天是互聯網公司的打工仔,加班了還得罵領導罵資本家,回家覺得花了“大價錢”雇了月嫂,恨不得人每一分鍾都花在孩子身上,得對得起我發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