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裏已經有了寒意,但穿著外套吹著風散步仍是舒服的,她終於走到了大門口。看到指示牌,往前走大概一公裏,就會有地鐵站。
這一段路很美,道路兩旁都是參天的梧桐樹,正是一片金黃又落葉的時節,路燈打在樹上,透過枝葉的縫隙落到地麵,夜都不再黑,成了一片昏黃的世界。腳踩在落葉上,先是清脆的一聲響,腳掌落下,就成了沙沙的碎葉。
夜深了,隻有往來的車輛,路人都很少。這些落葉第二天一早便會被清掃幹淨,寧清玩心大起,手插在口袋裏,低著頭找著落葉跨步踩著走,遇到距離近的,還要人為設立難度——跳過去。
連著跨了好幾個高難度的步子後,她開心地抬起頭,準備好好走路。一抬眼就看到了有個穿著黑衣的路人走在了自己前邊,難怪剛剛蹦跳時餘光出有一道黑影。
父親明天離開京州,晚上約了與程叔喝酒。趙昕遠酒量差,又不愛喝白的,不想參與他們。
父親實則十分愛喝酒,但能共同飲酒至暢快的人與場合都太少,喝酒容易誤事,更不知酒後會說出什麽話。常常獨酌,見到了程叔,必定要喝個痛快。
趙昕遠晚上剛好有個會,等開完了才打車去找他們。倆人在程帆的公寓裏喝酒,父親為人嚴謹到都不會在外邊餐館裏喝醉,更別提所謂神秘的會所,那些各地,泄露隱私到底褲都能被人扒了去。
到時這兩人已經喝得七七八八了,桌上就一盤花生與鴨舌,愛喝酒的人不挑下酒菜,隻為了填肚子不那麽傷胃。
趙澤誠真喝多了,看見他來,還硬要給他灌一杯。趙昕遠把他拖了下去交給了秘書,送他回酒店,再把步伐虛浮的程帆送回了家。
從程帆家裏走出來,查了地圖,與他家並不遠,打的或地鐵都可以。但這個天太舒服了,他準備走到地鐵口,再定位打車。
趙昕遠考慮著,是不是要買輛車。他的公寓和辦公室距離不遠,三公裏不到。這個天他都跑步上下班,打的也很快。買車的話,會花更多時間在開車和找車位上。
昨天跟sam閑聊時,說幹脆買個電瓶車作代步工具。sam說你可別,從出意外的概率來說,電瓶車比汽車大。作為一個公司合夥人,你的安全更重要。
這條馬路還挺美,如果想在京州定居,這個附近地段還挺好的。看見前麵有一個女的在低頭跳著走,兩人有一段間距,他步伐大,怕她一個往右蹦撞了她。又覺得自己一個男人在後麵慢吞吞走著,會讓獨行的女性害怕。
趁那人往左身體都隨著扭轉時,他從右邊大步走了過去。離地鐵站不遠了,他掏出手機開始先打車。
寧清覺得自己真是疑心病,覺得那人的背影竟然像趙昕遠。
深度學習應用之一就是圖像識別。用算法訓練機器,提取最重要的特征與信息。在海量樣本的訓練下,機器歸納出特征,從而進行識別和判斷。
科技進一步發展時,更是模仿人類大腦,單個神經元組成了神經網絡,讓機器自主學習,對權重進行優化,有更有效的輸出。
所以,這個被學習對象,人類,對於熟悉的人,在朝夕相處的大腦自我訓練下,是能通過背影認出那個人的。
走路姿勢、頸椎與脖頸的曲線、雙腿發力點與身體的小動作,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他們曾經在京州這樣的街道上走過,那時是初夏,還是成片的綠蔭。他說,兩個校本部之間就一站距離,走路一點五公裏左右,我們應該都會被分配在校本部。
她挖著冰淇淋奔奔跳跳地走在他身後,這是她第一次來這個城市,從小到大她幾乎沒出過遠門。剛剛他帶她坐了地鐵,雖然看書時就知道有地鐵這個交通工具,但還是覺得很神奇,車子竟然能在地下跑,速度還那麽快。
十年後,他們終於一起在這一座城市了。
她忍住跑上前確認的衝動,更忍住不質問自己,為什麽要隱藏壓抑的痛苦,而不是喊出來。
但她什麽都不能做。
第一次,是她放棄了他。這一次,他不要她了。
她隻能跟在這個疑似趙昕遠的那個男人身後,同一時間在同一條街道上走著,一如當年她跟在他身後。
快走到地鐵口時,當看他停下腳步要轉過身時,寧清轉移了視線,並不想知道這個答案。
趙昕遠走到地鐵口,側過身麵向馬路等著車。可能主城區這邊的紅綠燈多,路又堵,剩餘的兩百米,出租車如龜速一般往前挪。
他到了京州後,一次都沒有坐過地鐵。
後來他坐過很多地鐵,紐約地鐵站台很矮,同為古老地鐵,巴黎地鐵站更為宏偉,舊金山的輕軌上滿是流浪漢。
曾經她坐地鐵時睜大眼睛太過驚訝的神情太難被忘,後來每到一個新地方,他都會特地去坐一次地鐵,當成一種旅遊方式。
這麽多年過去,城市的地鐵路線都以放射狀幾乎貫穿了這個城市,當年來時,僅有一條線路。
這個站點當年應該就存在了,趙昕遠回頭想再看一眼。
地麵以上的地鐵口,是一個半橢圓,前邊用實體牆支撐著,再往下是透明玻璃,站點名稱寫在了外邊的實體牆上。
而剛剛路過的那個女人正走進了地鐵站,隻看到了她的背影。
他從不會盯著陌生人看,此時卻鬼迷心竅地沒有轉過頭,那人走過了實體牆,再接著台階繼續往下走著。
透過玻璃,趙昕遠看到了她的側臉。
此時,手機震動,出租車司機打來了電話。
第31章
司機本就覺得這一單不值,雖然離乘客距離近,但這一帶紅綠燈多,等待時間長,但這是係統的派單,拒接不太好,而且接了單就有獎勵。
結果遇上的乘客有毛病的,上了車,他一腳油門踩下去才開了兩分鍾,就讓他停了車,說訂單他照常支付。幸虧沒到紅綠燈,旁邊有個路口,他踩了刹車讓乘客下車。心想著這不會是什麽新型騙局吧?可別投訴他。
司機再次緩慢起步時,往後視鏡裏看了眼,那個乘客正在往回跑。謔,小夥子還跑得挺快,到底年輕,腿還長。
趙昕遠不知道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是來京州後,第二次見到她。她還是喜歡紮丸子頭,透過模糊的厚實玻璃,修長的脖頸,沉靜的側臉麵容,一定是她。
他受過非常嚴格的邏輯訓練,決策的基礎是精密的邏輯推導。同時,他信任直覺,直覺的敏銳與速度有時是無法用邏輯解釋的。
然而,與寧清重逢後,他做的所有事,都在遵從理性,卻違背直覺。
理性邏輯告訴他,你在做對的事。戀人一場,幫她是往日情分。不再聯係她,是不應該。
她是多麽厭惡別人觸碰的人,卻能讓徐晨攬她、抱她。他根本不想問她這個問題,並將心中異樣的感受歸因為男人的劣根性。
也許,比舊情未了更殘酷的是發現隻有自己留在原地。不問,是不想,還是不敢。
這卻違背了直覺。直覺的邏輯很粗暴,隻服從於心,它從不管理性與現實,隻分想要和不想要。當違背它時,它旺盛的生命力能日以夜繼毫無理由地百般折磨你,直到你向它臣服。
人有時忙忙碌碌做很多事,是為了逃避直覺,美名其曰,在做對的事。
左腳腳跟尚未落到地麵,未放鬆的右腿肌肉再次發力,步幅很大,還加以高配速時,這個男人如同秋風,掃過了腳邊的落葉。凋零的黃葉翻滾了一圈,又回到了路牙邊上。
奔跑時,趙昕遠的大腦一片空白,再也無法理性運作。他隻是想回去,看一眼她。
他很快就跑到了地鐵口,手虛托在欄杆上,兩三個階梯一步跨著而下。跑過安檢口,該死的,連進站的電子支付他都沒有設置過,他隻得跑到旁邊的自助售票機,隨便買了張票。進去後又下了台階,進了地鐵站。
這個站冷冷清清,人並不多。趙昕遠不知道寧清要乘哪個方向的地鐵,看著指示牌,將列車到達時間更短的一側找了一遍,並沒有。
那就一定在另一個方向,他跑到對麵,仔細地看了每一個人,依舊是沒有她。
兩班列車還都沒有到,趙昕遠知道,她很可能已經隨著上一班列車走了。他卻回到了剛剛尋找的那一側,微乎其微的可能是他剛才漏了、看錯了,又仔仔細細地找了一遍。
地鐵站內,下班的行人們被抽去了所有的精氣神,低頭麻木地滑動著手機,對周遭的一切都失去興趣。抬頭時透過前邊的玻璃幕牆看到一個長相頗為英俊的男人在身後穿梭了好幾趟也不在意,更別提好奇心,一天的繁重工作足以扼殺所有對人類的興趣。這個男人微皺著眉,肉眼可見的一臉失望,要轉身離去時,倒影中挺拔的背影,竟有點落寞的滋味。
趙昕遠打算離開。
這是沒認出她的懲罰。
諾大的城市內,人口近千萬,地理位置以區為劃分,活動領域以階層為區分。大多數人的行動軌跡都很固定,白日格子間,夜晚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集實則很少,重逢更是件微乎其微的偶然□□件。
他站在台階上,再次回頭,看著兩側的等待的行人,內心在拋硬幣,選一側,再找一遍。
他選了左邊。當走到左側的最深處時,他覺得自己產生了幻覺。
寧清在下樓梯時,便感受到一股熱流迅猛而下。她糾結地接著往下走,地鐵隻有幾站距離,要不要忍著回家。
但她今天穿了白色褲子,看到標識上這個站點有衛生間,還是怕鬧笑話。她忙跑回上麵,過來時看到有個便利店。
她買完後又跑進地鐵站,刷碼後直奔地鐵盡頭的衛生間,把衛生巾墊上。運氣好,血跡沒有印到白褲子上。
從衛生間出來後,她看了眼提示屏幕,還有三分鍾到站,手機都懶得拿出,看著前邊的玻璃牆上的廣告牌發呆。
“用長期業績說話。”
她看了會心一笑,長期是多久?
in the long run,we are all dead.
從廣告上收回視線時,不經意間對上了一雙眼。
兩雙眼在玻璃幕牆上匯集,一時間都未動彈,從倒影中看著彼此。
或許這是時間的相對論,十年很短,這一眼,又足夠長。
你去哪了?
趙昕遠看了眼她身後的衛生間,也知道了答案。
“這麽巧。”
寧清轉身看向他,“是很巧。”
熟人在人流湧動的地鐵裏遇到的概率太低,比如,她有很多大學同學畢業後至今留在京州,但她一次都沒遇到過。
“坐地鐵回家嗎?”
她點頭,“你呢?也是回家嗎?”
“去找東西吃。”他隨意問道,“你吃過了嗎?”
飯局上的菜不合她胃口,隻吃了幾筷子的芥藍,是準備回家後弄點宵夜吃的。
她還沒來得及回答,轟鳴聲傳來,列車進站了。站在身後的行人擠過了兩人中間,進了車廂內。
“上車吧。”
這一站雖然上車的人挺少,但車廂內的空位並不多,下一站上車的人更多。寧清眼尖地看到這節車廂還有兩個空位,趕忙走上前坐下來。
這種迅即的找座、占座能力,還是剛工作時練就的。那時還在試用期,她第一次租房圖便宜,坐地鐵通勤。早上七點半出門,晚上十點以後到家。早晚高峰在地鐵裏人都擠成肉餅,幾乎所有站著的人都在列車將停時虎視眈眈地看著將被空出的座位,身子還是傾斜著,屁股都先到了座位上。
一次還看到老頭在罵著小姑娘,說你不尊老愛幼,不給我讓座。小姑娘罵了回去,說你不用上班站站怎麽了?我工作了一天很累就想坐著,不想讓座,有種你報警。
寧清旁邊還有個座位,見他握著吊環扶手,站在她跟前看著她,雖然說他愛站就站著,關她屁事,但她占座的職業病複發,“你坐過來呀,下一站人可多了。”
他坐下時,毛衣碰到了她的手,軟糯的質感讓她愣怔了一下。隨即,原本寬鬆的位置瞬間變得擁擠,她裝作不經意地往旁邊挪了一點位置給他。
趙昕遠看了她的小動作,心中苦笑,這麽怕碰到他嗎?
晚高峰的地鐵顯然不是個能聊天的場合,今天地鐵上的人格外多。明天是周末,周五晚上是都市人的放縱夜,趕著熱鬧的地吃飯喝酒約會,流連至半夜才覺得盡興,對得起一周的忙碌工作。角落裏的小情侶趁著狹小的空間,擁抱著貼耳細語。
聽著地鐵的嘈雜,寧清低頭看著黑色外套上的金屬扣,他是來找她的嗎?他剛剛明明在等出租車。
為什麽見到他,反而會有孤獨的感覺?
聽著站點的播報,她抬頭想問他在哪站下時,又撞上了他的眼。距離近到能看到他眼球中的自己。
車廂人多,空氣不流通,她卻能感受到他鼻翼間的呼吸噴灑到她眼睫毛上,很癢,“你在哪站下?”
趙昕遠不答反問,“你呢?”
“我下一站就下。”
這一段路很美,道路兩旁都是參天的梧桐樹,正是一片金黃又落葉的時節,路燈打在樹上,透過枝葉的縫隙落到地麵,夜都不再黑,成了一片昏黃的世界。腳踩在落葉上,先是清脆的一聲響,腳掌落下,就成了沙沙的碎葉。
夜深了,隻有往來的車輛,路人都很少。這些落葉第二天一早便會被清掃幹淨,寧清玩心大起,手插在口袋裏,低著頭找著落葉跨步踩著走,遇到距離近的,還要人為設立難度——跳過去。
連著跨了好幾個高難度的步子後,她開心地抬起頭,準備好好走路。一抬眼就看到了有個穿著黑衣的路人走在了自己前邊,難怪剛剛蹦跳時餘光出有一道黑影。
父親明天離開京州,晚上約了與程叔喝酒。趙昕遠酒量差,又不愛喝白的,不想參與他們。
父親實則十分愛喝酒,但能共同飲酒至暢快的人與場合都太少,喝酒容易誤事,更不知酒後會說出什麽話。常常獨酌,見到了程叔,必定要喝個痛快。
趙昕遠晚上剛好有個會,等開完了才打車去找他們。倆人在程帆的公寓裏喝酒,父親為人嚴謹到都不會在外邊餐館裏喝醉,更別提所謂神秘的會所,那些各地,泄露隱私到底褲都能被人扒了去。
到時這兩人已經喝得七七八八了,桌上就一盤花生與鴨舌,愛喝酒的人不挑下酒菜,隻為了填肚子不那麽傷胃。
趙澤誠真喝多了,看見他來,還硬要給他灌一杯。趙昕遠把他拖了下去交給了秘書,送他回酒店,再把步伐虛浮的程帆送回了家。
從程帆家裏走出來,查了地圖,與他家並不遠,打的或地鐵都可以。但這個天太舒服了,他準備走到地鐵口,再定位打車。
趙昕遠考慮著,是不是要買輛車。他的公寓和辦公室距離不遠,三公裏不到。這個天他都跑步上下班,打的也很快。買車的話,會花更多時間在開車和找車位上。
昨天跟sam閑聊時,說幹脆買個電瓶車作代步工具。sam說你可別,從出意外的概率來說,電瓶車比汽車大。作為一個公司合夥人,你的安全更重要。
這條馬路還挺美,如果想在京州定居,這個附近地段還挺好的。看見前麵有一個女的在低頭跳著走,兩人有一段間距,他步伐大,怕她一個往右蹦撞了她。又覺得自己一個男人在後麵慢吞吞走著,會讓獨行的女性害怕。
趁那人往左身體都隨著扭轉時,他從右邊大步走了過去。離地鐵站不遠了,他掏出手機開始先打車。
寧清覺得自己真是疑心病,覺得那人的背影竟然像趙昕遠。
深度學習應用之一就是圖像識別。用算法訓練機器,提取最重要的特征與信息。在海量樣本的訓練下,機器歸納出特征,從而進行識別和判斷。
科技進一步發展時,更是模仿人類大腦,單個神經元組成了神經網絡,讓機器自主學習,對權重進行優化,有更有效的輸出。
所以,這個被學習對象,人類,對於熟悉的人,在朝夕相處的大腦自我訓練下,是能通過背影認出那個人的。
走路姿勢、頸椎與脖頸的曲線、雙腿發力點與身體的小動作,每個人都是不同的。
他們曾經在京州這樣的街道上走過,那時是初夏,還是成片的綠蔭。他說,兩個校本部之間就一站距離,走路一點五公裏左右,我們應該都會被分配在校本部。
她挖著冰淇淋奔奔跳跳地走在他身後,這是她第一次來這個城市,從小到大她幾乎沒出過遠門。剛剛他帶她坐了地鐵,雖然看書時就知道有地鐵這個交通工具,但還是覺得很神奇,車子竟然能在地下跑,速度還那麽快。
十年後,他們終於一起在這一座城市了。
她忍住跑上前確認的衝動,更忍住不質問自己,為什麽要隱藏壓抑的痛苦,而不是喊出來。
但她什麽都不能做。
第一次,是她放棄了他。這一次,他不要她了。
她隻能跟在這個疑似趙昕遠的那個男人身後,同一時間在同一條街道上走著,一如當年她跟在他身後。
快走到地鐵口時,當看他停下腳步要轉過身時,寧清轉移了視線,並不想知道這個答案。
趙昕遠走到地鐵口,側過身麵向馬路等著車。可能主城區這邊的紅綠燈多,路又堵,剩餘的兩百米,出租車如龜速一般往前挪。
他到了京州後,一次都沒有坐過地鐵。
後來他坐過很多地鐵,紐約地鐵站台很矮,同為古老地鐵,巴黎地鐵站更為宏偉,舊金山的輕軌上滿是流浪漢。
曾經她坐地鐵時睜大眼睛太過驚訝的神情太難被忘,後來每到一個新地方,他都會特地去坐一次地鐵,當成一種旅遊方式。
這麽多年過去,城市的地鐵路線都以放射狀幾乎貫穿了這個城市,當年來時,僅有一條線路。
這個站點當年應該就存在了,趙昕遠回頭想再看一眼。
地麵以上的地鐵口,是一個半橢圓,前邊用實體牆支撐著,再往下是透明玻璃,站點名稱寫在了外邊的實體牆上。
而剛剛路過的那個女人正走進了地鐵站,隻看到了她的背影。
他從不會盯著陌生人看,此時卻鬼迷心竅地沒有轉過頭,那人走過了實體牆,再接著台階繼續往下走著。
透過玻璃,趙昕遠看到了她的側臉。
此時,手機震動,出租車司機打來了電話。
第31章
司機本就覺得這一單不值,雖然離乘客距離近,但這一帶紅綠燈多,等待時間長,但這是係統的派單,拒接不太好,而且接了單就有獎勵。
結果遇上的乘客有毛病的,上了車,他一腳油門踩下去才開了兩分鍾,就讓他停了車,說訂單他照常支付。幸虧沒到紅綠燈,旁邊有個路口,他踩了刹車讓乘客下車。心想著這不會是什麽新型騙局吧?可別投訴他。
司機再次緩慢起步時,往後視鏡裏看了眼,那個乘客正在往回跑。謔,小夥子還跑得挺快,到底年輕,腿還長。
趙昕遠不知道為什麽要這麽做。
這是來京州後,第二次見到她。她還是喜歡紮丸子頭,透過模糊的厚實玻璃,修長的脖頸,沉靜的側臉麵容,一定是她。
他受過非常嚴格的邏輯訓練,決策的基礎是精密的邏輯推導。同時,他信任直覺,直覺的敏銳與速度有時是無法用邏輯解釋的。
然而,與寧清重逢後,他做的所有事,都在遵從理性,卻違背直覺。
理性邏輯告訴他,你在做對的事。戀人一場,幫她是往日情分。不再聯係她,是不應該。
她是多麽厭惡別人觸碰的人,卻能讓徐晨攬她、抱她。他根本不想問她這個問題,並將心中異樣的感受歸因為男人的劣根性。
也許,比舊情未了更殘酷的是發現隻有自己留在原地。不問,是不想,還是不敢。
這卻違背了直覺。直覺的邏輯很粗暴,隻服從於心,它從不管理性與現實,隻分想要和不想要。當違背它時,它旺盛的生命力能日以夜繼毫無理由地百般折磨你,直到你向它臣服。
人有時忙忙碌碌做很多事,是為了逃避直覺,美名其曰,在做對的事。
左腳腳跟尚未落到地麵,未放鬆的右腿肌肉再次發力,步幅很大,還加以高配速時,這個男人如同秋風,掃過了腳邊的落葉。凋零的黃葉翻滾了一圈,又回到了路牙邊上。
奔跑時,趙昕遠的大腦一片空白,再也無法理性運作。他隻是想回去,看一眼她。
他很快就跑到了地鐵口,手虛托在欄杆上,兩三個階梯一步跨著而下。跑過安檢口,該死的,連進站的電子支付他都沒有設置過,他隻得跑到旁邊的自助售票機,隨便買了張票。進去後又下了台階,進了地鐵站。
這個站冷冷清清,人並不多。趙昕遠不知道寧清要乘哪個方向的地鐵,看著指示牌,將列車到達時間更短的一側找了一遍,並沒有。
那就一定在另一個方向,他跑到對麵,仔細地看了每一個人,依舊是沒有她。
兩班列車還都沒有到,趙昕遠知道,她很可能已經隨著上一班列車走了。他卻回到了剛剛尋找的那一側,微乎其微的可能是他剛才漏了、看錯了,又仔仔細細地找了一遍。
地鐵站內,下班的行人們被抽去了所有的精氣神,低頭麻木地滑動著手機,對周遭的一切都失去興趣。抬頭時透過前邊的玻璃幕牆看到一個長相頗為英俊的男人在身後穿梭了好幾趟也不在意,更別提好奇心,一天的繁重工作足以扼殺所有對人類的興趣。這個男人微皺著眉,肉眼可見的一臉失望,要轉身離去時,倒影中挺拔的背影,竟有點落寞的滋味。
趙昕遠打算離開。
這是沒認出她的懲罰。
諾大的城市內,人口近千萬,地理位置以區為劃分,活動領域以階層為區分。大多數人的行動軌跡都很固定,白日格子間,夜晚家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集實則很少,重逢更是件微乎其微的偶然□□件。
他站在台階上,再次回頭,看著兩側的等待的行人,內心在拋硬幣,選一側,再找一遍。
他選了左邊。當走到左側的最深處時,他覺得自己產生了幻覺。
寧清在下樓梯時,便感受到一股熱流迅猛而下。她糾結地接著往下走,地鐵隻有幾站距離,要不要忍著回家。
但她今天穿了白色褲子,看到標識上這個站點有衛生間,還是怕鬧笑話。她忙跑回上麵,過來時看到有個便利店。
她買完後又跑進地鐵站,刷碼後直奔地鐵盡頭的衛生間,把衛生巾墊上。運氣好,血跡沒有印到白褲子上。
從衛生間出來後,她看了眼提示屏幕,還有三分鍾到站,手機都懶得拿出,看著前邊的玻璃牆上的廣告牌發呆。
“用長期業績說話。”
她看了會心一笑,長期是多久?
in the long run,we are all dead.
從廣告上收回視線時,不經意間對上了一雙眼。
兩雙眼在玻璃幕牆上匯集,一時間都未動彈,從倒影中看著彼此。
或許這是時間的相對論,十年很短,這一眼,又足夠長。
你去哪了?
趙昕遠看了眼她身後的衛生間,也知道了答案。
“這麽巧。”
寧清轉身看向他,“是很巧。”
熟人在人流湧動的地鐵裏遇到的概率太低,比如,她有很多大學同學畢業後至今留在京州,但她一次都沒遇到過。
“坐地鐵回家嗎?”
她點頭,“你呢?也是回家嗎?”
“去找東西吃。”他隨意問道,“你吃過了嗎?”
飯局上的菜不合她胃口,隻吃了幾筷子的芥藍,是準備回家後弄點宵夜吃的。
她還沒來得及回答,轟鳴聲傳來,列車進站了。站在身後的行人擠過了兩人中間,進了車廂內。
“上車吧。”
這一站雖然上車的人挺少,但車廂內的空位並不多,下一站上車的人更多。寧清眼尖地看到這節車廂還有兩個空位,趕忙走上前坐下來。
這種迅即的找座、占座能力,還是剛工作時練就的。那時還在試用期,她第一次租房圖便宜,坐地鐵通勤。早上七點半出門,晚上十點以後到家。早晚高峰在地鐵裏人都擠成肉餅,幾乎所有站著的人都在列車將停時虎視眈眈地看著將被空出的座位,身子還是傾斜著,屁股都先到了座位上。
一次還看到老頭在罵著小姑娘,說你不尊老愛幼,不給我讓座。小姑娘罵了回去,說你不用上班站站怎麽了?我工作了一天很累就想坐著,不想讓座,有種你報警。
寧清旁邊還有個座位,見他握著吊環扶手,站在她跟前看著她,雖然說他愛站就站著,關她屁事,但她占座的職業病複發,“你坐過來呀,下一站人可多了。”
他坐下時,毛衣碰到了她的手,軟糯的質感讓她愣怔了一下。隨即,原本寬鬆的位置瞬間變得擁擠,她裝作不經意地往旁邊挪了一點位置給他。
趙昕遠看了她的小動作,心中苦笑,這麽怕碰到他嗎?
晚高峰的地鐵顯然不是個能聊天的場合,今天地鐵上的人格外多。明天是周末,周五晚上是都市人的放縱夜,趕著熱鬧的地吃飯喝酒約會,流連至半夜才覺得盡興,對得起一周的忙碌工作。角落裏的小情侶趁著狹小的空間,擁抱著貼耳細語。
聽著地鐵的嘈雜,寧清低頭看著黑色外套上的金屬扣,他是來找她的嗎?他剛剛明明在等出租車。
為什麽見到他,反而會有孤獨的感覺?
聽著站點的播報,她抬頭想問他在哪站下時,又撞上了他的眼。距離近到能看到他眼球中的自己。
車廂人多,空氣不流通,她卻能感受到他鼻翼間的呼吸噴灑到她眼睫毛上,很癢,“你在哪站下?”
趙昕遠不答反問,“你呢?”
“我下一站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