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建不行,江南是魚米之鄉,照理說總不會餓死人,可盧子鈺見到的情況並不是這樣,哪怕是豐年,底層老百姓還是食不果腹。


    這就證明如今的吏製敗壞的可以,一旦有了動蕩,手裏沒糧就全完了。


    盧子鈺沒田地,糧食就隻能購買,當然要囤糧了。


    可囤糧也得有地方,不能直接往家裏拉。


    盧子鈺也不放心在城外買個莊子就當糧倉,這麽直接,真有了事,這糧說不定都不是她的了。


    她讓穆婉在夫人們中間露了口風,就說想購買一處不含田地的莊子,偏僻一些沒關係,地方大就好。


    很快就來了消息,有一戶和當初楊家一起落馬的陸家,陸家也壞了事,就是比楊家略好些,不過一個大家族也流散了,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陸家旁支偏支也還有人在,如今早就是變賣家產度日了。


    好的產業輪不到盧子鈺,倒是有個陸家子手裏有一個小山頭,因為荒涼沒出息,也就一直擱著,家產賣光了,才想起杭州城外還有個小山頭,就是無人問津。


    也有人去看過,想著能拾掇出來就要,看了之後就打消了念頭,小荒山一座,啥產出都沒有,買下後還得花費大價錢收拾,算了算了,有這錢買幾畝地更好呢。


    那陸家子就在四處托人,想要盡快出手。


    盧子鈺得到消息後也去看了看,馬車底部一根橫梁都跑斷了,確實荒涼的很,左近村子都沒有,雜草叢生,還有爛泥塘,離官道也很遠。


    為了看的清楚些,在雜草枯樹中鑽進鑽出,盧子鈺衣服都掛破了。


    其他人對這地方不感冒,盧子鈺倒是覺得不錯,夠偏僻,她的工坊都能搬過來,就是整理也不容易,這裏就是一大塊荒地。


    盧子鈺讓穆婉也來看看,穆婉看了就歎氣,“收拾出來不容易啊。”


    盧子鈺叉著腰,“我知道,可要是收拾好了,這地方就是我們的基地!”


    穆婉聽不懂什麽叫基地,但也知道盧子鈺想要表達的意思,那些工坊其實並不隱秘,有心人若是想要過來探聽的話,不一定防得住,盧子鈺想換個地方也正常。


    就是這地方看著不好收拾啊。


    盧子鈺道,“有錢就好辦,沒錢當然不好收拾!”


    這話也對。


    有錢的話,豬圈也能在一天給你收拾成餐廳。


    盧子鈺看過地方,心裏就有了譜,那塊地方分兩步,第一步就是清理,把爛泥塘挖成池塘,將來需要建造莊子工坊的地方清理出地基,等清理完了,就是建造了,把路修一下,然後一切都會水到渠成。


    這個地方偏僻,那座小山荒涼沒產出,山腳下的麵積也不大,所以來看過的人都不想要了,但對盧子鈺來講,山腳下的地方足夠了。


    在這裏建工坊和糧倉不會引來關注,山上荒涼又如何,種些易生長,易紮根的樹木,放養雞鴨羊不正好。


    投資多就多,一勞永逸,投資好了就沒後顧之憂了。


    於是盧子鈺通過中人用五千兩買下了這個荒山,買之前也確認過了這個地方不需要交稅,因為沒有任何耕地,就是清理出來這地方也種不出什麽來。


    地方到手,盧子鈺就開始規劃了。


    清理這種活不用專業人才,隻要有力氣就行,盧子鈺找的是附近幾個村的村民,談好工錢,劃分了包幹區,然後她道,“給你們預計了時間清理完成,早一天我就多付五兩銀子,快慢全在你們手裏,晚了我也會扣錢。”


    反正都是簽了工契的,先把話說頭裏。


    盧子鈺也不和個人商談,她是和村長談的,出多少人她也不管,她隻整體包工出去,最後清理完成,驗收合格,她把工錢結算給村長,由他分下去。


    這對村人來講就是外快,人人都眼巴巴看著。


    於是幾個村就開始熱火朝天的幹起來,老人小孩全上陣,就想早一天完成多拿賞錢。


    淤泥挖了堆到山上,荒草枯樹清理了都是柴火,想要直接拿走,盧子鈺暫時也沒地方放。


    有金錢的加持,幾個村子幾乎人人幹勁十足,比盧子鈺預期早了七/八天就清理結束了。


    盧子鈺不過一個村多付了三四十兩銀子,地方卻整理的幹淨平整,那池塘裏也在慢慢滲出地下水來,可以預見不久後這個池塘就是個不錯的水源了。


    清理了以後就是修建工坊和莊子了,還有荒山上也要種樹,這些就得有專業人士來工作。


    盧子鈺隻要提出自己的需求,這些人就會替她辦妥,前提就是要錢。


    她對荒山沒要求,就是隻要能種活樹木就行,接了這個活的匠人輕鬆的不行,隻來看了看環境,然後也沒胡亂給盧子鈺種樹,挑了幾種能種的樹讓盧子鈺選擇。


    盧子鈺看了看,著重選了花樹和果樹,因為這些更實用,但也夾雜了些其他樹木,工匠看了她挑的樹,然後隻要種上就行了。


    工坊和莊子隻要規劃好,建築材料到位,一切也便宜。


    李平用的窯是他自己親自看著造的,在半山腰偏下處。


    按照規劃,一個工坊一處地方,原材料,生產車間,成品倉庫等等簡潔明了,匠人們平時就住在一邊的莊子裏,按戶分配住房,單身的住集體宿舍。


    盧子鈺的糧倉就建在山腳下,她還建了個自己住的房子,哪怕住的機會不多,地方還是要的。


    目前盧子鈺的工坊也不多,才幾個,化妝品護膚品是一個大類,工坊也最大,裏麵就包含了香脂香膏,精油手工皂,還有麵膜護膚品指甲油等產品。


    還有一個就是李平的窯,這個不在山腳,還有個製糖坊,規模也不大,衛生巾作坊也獨立了出來。


    目前就這幾個,不過山腳下的地方還很大,於是盧子鈺幹脆多弄了幾個工坊出來,也就是空屋子,以後要是有了項目可以直接入駐。


    第122章 第四界八


    這個地方從規劃到可以搬遷入住, 也花了一年半的時間,盧子鈺和盧子琅的孝期都快結束了。


    穆婉是不住過來的, 隻她過來看了一下,也忍不住讚歎,“好地方!”


    清一色磚瓦房,不見花俏,隻見沉穩大氣,地上鋪設青磚或是石板,下雨也不怕泥濘, 各處都有綠植,房舍都掩映在樹木中。


    為了進出方便,盧子鈺還修了路,不過她留了個心眼,這路在離官道百多米的地方她就不修了, 然後從官道看去, 這條路就是個普通通往鄉村的泥巴小路。


    建好了工坊,糧倉裏也不動聲色慢慢儲存了糧食和鹽巴, 盧子鈺這才放了心。


    至此, 盧子鈺的基礎算是打好了。


    其他世家, 仆從眾多,家中儲備的糧食一大半都是給仆人吃的,而那些服侍主人的仆人其實根本不事生產。


    紅樓夢裏賈家主人才多少,奴仆多達數百人,賈寶玉一個人就用了二三十人服侍, 他房裏戲子轉為侍女的芳官,吃喝用度就達到奢靡的程度。


    盧子鈺這裏卻沒多少閑人,盧子琅多半時間在書院, 也就用書舟一個書童,平時家裏也隻是洗衣做飯打掃衛生要人做,其他就沒人了。


    穆婉的女兒小玉,廚娘的女兒大丫,還有打雜的白婆子的孫女春花,這三個小姑娘算是一開始服侍盧子鈺的,現在也隻小玉在盧子鈺身邊做些貼身服侍的活,大丫還有春花都去了會所學手藝去了。


    現在會所裏的技師月錢可不少,盧子鈺發的月錢是底薪加提成,提成分兩部分,服務一個客人算一部分,銷售掉產品又是一部分,加在一起很可觀。


    她們雖然都是奴仆,盧子鈺其實把她們當員工看待,每月還有兩天休息天,這些姑娘們都很滿足。


    盧子鈺手裏就沒吃幹飯的人,她也不準備讓自己和弟弟過成賈寶玉的樣子。


    時下守孝雖然是三年,其實隻要二十七個月也行了,不過因為盧子鈺和盧子琅把盧文青的孝也算在裏麵,所以就實打實守了三年。


    盧子鈺在這三年裏打下了基礎,也開始準備商隊,她的誌向是天下第一商,窩在杭州不動,就算賺再多錢也算不上第一商了。


    姐弟倆脫了孝服,盧子琅就要準備回鄉去參加童生試和秀才試。


    盧子鈺和他一起回去,除了送弟弟回去考試,兩人還要去照看一下墳地,當初也托人照看了,但自己也要回去看一下,否則盧子琅將來如果當了官,祖墳都不照看,被翻起來也是不孝,如今有了錢,也能好好請人照料了。


    盧子鈺也在準備貨物,一路回去正好沿途販貨,她手裏有一個商隊的雛形,包壯包勇兩兄弟都在這裏,門房已經另外派了人。


    反正盧家就‘兄弟’兩個,也不用多少人伺候,現在主人家又要離開,家裏隻要有人看家就行。


    盧子琅有書舟照料,盧子鈺這裏有小玉。


    小玉是知道盧子鈺性別的,而且穆婉特意叮囑過小玉,小玉也默契的替盧子鈺遮掩著性別。


    盧子鈺的商隊隻是雛形,管理的還是她自己,手底下的都是幹活的人,連保鏢都沒有,所以沿途販貨還得請保鏢。


    為了讓盧子琅趕在二月前回到家鄉參加縣試,姐弟倆年都沒過,早早就啟程了。


    這次不比來的時候,來的時候姐弟倆輕裝出發,鏢師一路護送,也就到了驛站才吃點好的休息一下,路上都是風塵仆仆加灰撲撲,也就不引人注意。


    現在帶著貨物行走,在江南還好些,出了江南就得防備匪患了。


    盧子鈺也沒帶多少貨物,這一次就是嚐試,就帶了些江南時新的布料等物,看看沿途是不是好出貨。


    那年來杭州的時候盧子鈺沿途也略微考察過各地商情,不過那時候沒時間慢慢看,盧子鈺隻是隱約覺得,各地的生意說好做也好做,現在幾乎都是賣方市場,你手裏隻要有貨,基本都不愁賣不掉。


    但是新人想要擠進去賺錢也困難,現在地方保護主義色彩非常嚴重,一個地方的大商家就這麽幾家,然後聯手把市場給霸占了,不許外人介入。


    關係不打通,你手裏有貨也沒用,沒地方賣。


    就比如盧子鈺手裏的布料,離開江南後這些料子翻上幾番都可以,但沒有本地商家允許,她一匹布都賣不掉。


    她隻能賣給本地商家,那價錢也就抬高不了多少,你想提價,人家還不要了,反正你賣不掉。


    好在盧子鈺做這事隻是順手,手裏的貨也不多,抱著不賠就是賺的念頭,倒也很順利。


    鏢師們長年累月在外跑,便是不懂做生意,行情什麽的也知道一些,但是盧子鈺這一路走來的舉動著實讓他們疑惑。


    一般商隊販貨都是甲地販去乙地,回程帶著貨回家,也不算空趟,沿途也會買些貨物補充,沿途補貨一般也不會大手筆買賣。


    如今的運費可不便宜,而且沿路的商品不熟悉也就不好買賣,還不如做自己熟悉的貨物穩妥。


    盧子鈺出發時以布料為主,然後走到一座城市,請了中人過來看貨,價格她覺得差不多,就啪全出手了,還不是賣掉就算,基本上是以貨換貨,江南時新的料子換粗布的你見過嗎?


    盧子鈺就這麽幹。


    當然這都是外人看不懂才這麽覺得,盧子鈺不可能傻的用江南好料換粗布,她是把好料全賣掉,又收了一部分粗布而已。


    因為她在年前就開始出發趕路,來到睦州時此地世家都正在準備節禮,她帶的江南時新料子就特別好賣,和本地商家商談了一個她覺得差不多的價,就全部出手了,正好互相認識了一下。


    然後盧子鈺看上了本地出產的一種粗布,結實耐磨,不過價格不高,也沒人販過,因為收益不高,多是本地人自用。


    盧子鈺是順帶,就購了一些帶走,反正車也有人也有,與其空著車還不如帶些貨。


    盧子鈺在城鎮會略作停留,路上的話就很趕,也不是每到一地就非得賣貨收貨,如果沒有看得上眼的,空車也沒關係,有看得上的,破爛她也要。


    當然破爛隻是護鏢的人覺得,反正盧子鈺有時候收的貨在他們看來就是不值錢的,比如有一地藤條挺結實,然後當地做藤筐的比較多,價錢極便宜,畢竟一個筐能用上好久。


    盧子鈺一下子買了幾車藤筐,錢是不值幾個,但在旁人眼裏這錢就是扔掉的,而且還要加上運費,根本賺不到吧?


    然後到了下一地,正趕上不少當官的來糧庫裏領自己一年到頭俸祿裏的糧,雖然裝糧也有袋子,到底用筐更快更方便,趕緊領了回去才是正經。


    若是大批量運糧,那肯定要袋子,現在是官員領俸祿糧,這麽多過來領糧的下人都鬧哄哄的,自家老爺的糧也才一車或是兩車,拿筐裝一樣的,還更快呢。


    盧子鈺這幾車筐子都不夠賣的,價格比收的高了十幾倍,若是特意販筐,那運費什麽的加上去也賺不來多少,像盧子鈺這樣順帶的,那就等於順手撿錢。


    盧子琅都覺奇怪,問盧子鈺,“大……哥你會掐算啊?”


    盧子鈺笑道,“掐算個屁,一半運氣一半是我做的功課。”


    來的時候她知道這裏有個糧倉,左近幾個地方知州知府縣令的俸祿糧都從這裏出,一般不急的人家都是年底過來拿糧,急的也不是月月拿,半年幾個月拿一次,多的是年底來拿。


    這條消息當時也就待在盧子鈺的腦海中,後來看到了藤筐,想起這條消息,又算了算時間,她就想試一下,就是賣不掉,幾車筐也算不得賠本,而且這些筐的質量還不錯,賣不掉自己用也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千界(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打瞌睡的田園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打瞌睡的田園貓並收藏三千界(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