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圈轉悠下來, 盧子鈺覺得撫縣適合菌菇養殖,這裏野生菌菇的品種不少,有猴頭菇、榛蘑、白香菇、牛肝菌等等。


    當然, 現如今菌菇種植技術是一片空白, 盧子鈺即便記得一些菌菇種植的理論知識, 想要付諸現實,也得經過仔細摸索。


    現在這些菌菇的主要來源隻能是野外。


    其實撫縣老百姓有的也知道這些菌菇拿到外麵值一些錢, 問題就是他們出不去, 家裏采摘一些也不值當走上幾天拿到外麵兜售,鮮蘑菇又容易壞,真是沒辦法的事,所以這些菌類也隻有自己吃吃罷了。


    盧子鈺決定分兩步走,在撫縣設立菌菇收購點和加工作坊, 然後在弄幾個養殖大棚,探索菌菇養殖的方法,等到菌菇養殖技術成熟了,就能擴大麵積推廣。


    當然收購點不是隻收購菌菇,要是有別的有價值的物產也要。


    菌菇加工主要就是脫水包裝, 前道工序就是清洗挑選。


    盧子鈺一邊在撫縣尋找設立采購點,一邊搭建烘房曬場。


    等到準備工作結束, 開始收購菌菇,盧子鈺顯出了冷酷的一麵, 她是記賬式收購, 就是隻收不付錢,要等這一批菌菇賣掉了才結賬。


    負責做擔保工作的就是白縣令,不論是他自己擔保,還是找德高望重的人出來擔保都行, 反正盧子鈺現在不付錢。


    白縣令希望她能支付一部分也好,盧子鈺一口回絕,“若是不同意,我就離開這裏,大人知道我兄弟是知州,那麽就該相信我不會食言。”


    白縣令無奈道,“那要是你收了去賣不掉怎麽辦?”


    盧子鈺道,“我還是會支付商量好的費用,若是賠本,那我自己承擔,現在我不會付錢。”


    即便是想扶持這裏的經濟,盧子鈺也不能當傻瓜,她有自己的考量,絕不能讓自己陷入被動,要是收了這些特產賣不掉,她虧一次本不是虧不起,可先給了錢,白縣令和老百姓們是不會在乎盧子鈺賣不賣得掉。


    遇上一些賴皮的,到時候盧子鈺想走都走不了,非得拉著她買下他們手裏的菌菇不可,到時候她要是不買,那上下嘴唇一碰,她就成了欺騙百姓的奸商,還會帶累盧子琅的名聲。


    不是說人人如此,可要是遇上一小部分,也夠喝一壺的。現在她不付錢,那麽這裏的百姓也會關注這些東西賣不賣得掉,如果不好賣,盧子鈺隻要付了說好的收購價就能脫身,沒人會拉著她不放。


    千萬別小看人性,盧子鈺絕不願讓人挾持住,不管是什麽名義。


    她也不親自和百姓們打交道,就讓收購點的人負責,這些人也是撫縣自己挑的人,收購來的菌菇,在加工點驗收稱重,然後她給打欠條,上麵有衙門的印章,一式兩份,下回拿錢就要兩份合約欠條合在一起沒有問題才行。


    這時候盧子鈺才發現她買下鄧大通簡直是撿到了寶貝,撫縣這裏剛開展工作,鄧通就給她送來了幾個掌櫃,簽的都是長期工契,盧子鈺立馬就派上了用場。


    原本盧子鈺不想把鄧大通帶來遼州,她覺得鄧大通年紀不小了,讓他在杭州頤養天年就行,雖然她把鄧家全家買了下來,可內心裏,她從不把人當成奴仆,隻是員工罷了,就是這些員工她得管一輩子。


    可是後來又一想,什麽叫世仆,那就是對主家了解的一清二楚,然後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左右主家決定的一群人。


    杭州她倚重的是穆婉,如果鄧大通去了,肯定和鄧二結成一股勢力,那時候就怕穆婉會被鄧大通擠下來,雖然這件事不一定會發生,但是盧子鈺不能給鄧家起這個苗頭。


    所以盧子鈺咬牙把鄧大通一起帶了過來,平時也不要他做什麽,就在盧子琅身邊混著就行。


    沒想到有能耐的人,自己就會想辦法出頭,盧子鈺問了鄧大通,幹脆就把他調到了身邊。


    不要他幹活,就是替盧子鈺尋摸適合的管事掌櫃,鄧大通做的非常好,儼然成了盧子鈺身邊的大管事。


    菌菇加工點裏一派忙活的景象,挑選菌菇老人孩子婦女都可以,隻要給出挑選標準就行,這些人是打工的,工錢等這一批菌菇加工完就結算。


    挑選菌菇除了選大小品相,主要也是防止有毒蘑菇混入其中,這可是要命的事,盧子鈺也不是什麽菌菇都要,她指定了幾樣確鑿無毒可食用的才收購,沒見過的品種一律不要。


    檢查分了好幾道,就是怕有不同品種的菌菇混入其中,如果肉眼分辨不出,這些也要挑出來,盧子鈺需要的是確鑿無誤的品種。


    采購點那裏也會分辨,一旦有人拿了其他菌菇混入其中,那麽這個人的菌菇就再也不收了。


    知道菌菇能賣錢,而這錢現在還沒拿到手,百姓們也不敢自斷生路,自己采摘的也會挑了又挑。


    負責晾曬烘幹的工人就要簽契,因為烘房原始,基本上工人要一直留在烘房給菌菇翻身,防止烘過頭了。


    既然在這裏加工菌菇,包裝也直接做好,所以還需要竹簍和藤簍,也是找人過來工作,計件製。


    就這麽一折騰,原本暮氣沉沉的撫縣,頓時注入了活力。


    采摘菌菇誰都可以,大人小孩齊上陣也行,不耽誤農活。


    在加工點工作就更好了,有免費的一頓飯吃,還有工錢拿,不知道多少人擠破頭想要進來呢。


    盧子鈺還聽聞,有人不吃供應的那頓飯,隻吃自己帶來的,盧子鈺不解,鄧大通解釋道,“大少爺給的雖然是雜糧餅子雜糧粥,可這也比他們平日裏吃的好,所以就省下來帶回家。”


    盧子鈺默然,對百姓生活的艱苦又有了新的認識。


    準備了幾個月,第一批菌菇總算要運走了,請的護衛還是衛所裏的人,白縣令比盧子鈺都緊張,就怕這批菌菇賣不掉,然後這位知州的胞兄拍屁股走人,讓撫安縣一團亂。


    盧子鈺把鄧大通留下,自己帶著商隊出發了。


    雖然走來走去都習慣了,這破路還是讓盧子鈺頭疼,這回這批貨出貨順利的話,得想辦法把撫州的主路修一修了。


    一路馬不停蹄趕到杭州,賣貨的事交給穆婉,女子會所裏基本上都是世家太太夫人們,或是富商女眷,這點貨還真是分分鍾就賣光了,連市場都不上。


    盧子鈺去工匠村,找鄧二,讓他盡量多收羅匠人,什麽都要,然後去木匠那裏商量如何再改進一下車輛。


    她給工匠村定了獎勵規則,就是能改進出好用的東西都會有豐厚獎勵。


    工匠村給的待遇不低,專研新品還有獎勵,現在幾乎人人都在雞血上頭,彩妝護膚品都出了好多品種。


    玻璃琉璃器皿的工藝也越發精湛起來,器型也越來越精美,窯都已經有三個了。


    其實算下來遼州這點賺頭根本比不上雅頤居,花費的心力卻不少,隻盧子鈺也不是以賺錢為最終目的,她穿越了一回,如果沒本事,那就獨善其身,可她現在也算有能力,那麽就試一試能不能造成一些改變。


    最起碼撫縣那裏很多人都盼著她能回去,能給他們帶來新的希望。


    回程也不是空車,盧子鈺也備了一些貨品回去,她還考慮過弄些鹽去撫縣,穆婉阻止了她,“官鹽價貴,你這裏買了販運過去那就更貴,誰吃你這高價裏的高價鹽?私鹽違反律法,雖則二公子是知州,這一條也不好觸碰,你隻要給那裏的百姓結了錢,他們自然會想辦法買到自己要的東西。”


    這倒也是,現如今鹽價貴的離譜呢。


    那麽盧子鈺隻能備些其他貨物了。


    等回到撫縣,白縣令眼巴巴看著盧子鈺,盧子鈺燦然一笑,“白大人吩咐下去吧,各處收購點可以來結錢了,隻一點,拿錢回去分文不少交給百姓們,哪個點私下貪汙了,被我知道,我就取消他的收購權。”


    白縣令牙花子都笑的露了出來,“好的好的,肯定不會有!”


    這些菌菇幹貨雖然賣的不錯,刨開成本運費其實賺的也不算多,但隻要能賺,盧子鈺就有信心投入下一步的計劃。


    收購菌菇的錢發了下去,白縣令聽著師爺告訴他的消息,忍不住感慨,原本本地百姓賣兒鬻女的多了,新生兒養不起掐死溺死的都不少,今年卻少了!


    現在在外頭轉一圈,雖然百姓依舊窮困,臉上卻多了名為希望的笑容。


    有戶人家家裏兒子四個,成了親的兩個,剩下兩個沒錢成親,自從撫縣開始收購菌菇,一家老少十幾口人簡直沒日沒夜去尋摸采摘收購點需要的菌菇,然後伸著脖子盼,盼來了十七吊錢!


    從未見過這麽大一筆錢啊,這下子兩個小兒子的婚事也就有了希望!


    還有一戶人家,媳婦懷著孕呢,家裏已經有三個孩子了,肚子裏這個雖然沒說明,全家都有準備,那是養不活的。


    現在好了,三個孩子都采了不少菌菇,大孫子沉穩道,“奶,娘肚子的妹妹我們要養的,我去采菇子養她。”


    當奶奶的抹眼淚,那是高興的,“養,我們指定養,你怎麽就說是妹妹呢,說不定是弟弟。”


    大孫子道,“弟弟妹妹我們都養!”


    整個撫縣就像是注入了新的活力。


    白縣令很高興,就是有些擔憂,他這轄區內菌菇雖然多,可這也不是無窮無盡,一年也就那麽一段時間才有,沒了怎麽辦?盧大少爺願意留下繼續收購嗎?


    然後就聽到盧子鈺準備建幾個大棚試驗種菌菇,她也不要肥田,荒地也行,反正種植菌菇也不需要土地肥沃。


    這個地她是買下的。


    白縣令大喜過望,給盧子鈺找了十幾畝地,全是荒地。


    建幾個試驗大棚不需要這麽多地,剩下的盧子鈺就準備規劃養些家畜。


    她對白縣令道,“既然全縣雜項稅我都包了,百姓們家裏養少量雞鴨牲畜應無妨了吧?到時候有的多,這些家畜我也要的,”


    白縣令有些不好意思,“早就通知下去了,也不是我願意這樣,都是沒辦法啊。”


    盧知州是不伸手要銀子,可其他人還是要打點的,要不然日子更不好過了。


    盧子鈺也不是怪白縣令,有時候政策確實能改變一個地方的經濟麵貌。


    菌菇還在陸陸續續收購,如今不是後世人口爆炸的狀態,原始林子不少,隻要願意深入尋找,總能找到一些野生菌菇,特別是雨後。


    盧子鈺的大棚建了起來,工人也到位了,簽了契約,鄧大通也給盧子鈺找到了管理的人,然後她就和招聘過來的農人商量如何種植菌菇。


    各種菌菇需要的培養基也不相同,還得去野外尋找菌絲移植,這是個從零開始的產業。


    盧子鈺也不求培養基上全能長出密密麻麻的菌菇來,目前隻要能長出來就行。


    除了大棚外其他地方就養了一些本地特色家畜,比如那些黑山羊還有雞鴨等等。


    盧子琅正在知州衙門和那些老狐狸老油條周旋,盧子鈺在撫縣紮根了。


    別看她工作開展的順利,要不是有弟弟在上頭鎮著,盧子鈺也不能這麽快就打開局麵,白縣令就不會信她,當地百姓更不會鳥她,什麽加工作坊這些弄不好還會招來混子搗亂。


    現在這些一概都沒有,盧子鈺出去人人都尊稱一聲,“大公子。”


    一年後,菌菇培養已經有了眉目,撫縣連同官道的主路也修了一下,這樣一來盧子鈺的商隊也不至於總在泥濘中跋涉。


    盧子鈺承諾的撫縣百姓多吃一斤鹽的諾言也基本兌現了。


    白縣令看著轄區人口數量都要熱淚盈眶,這一年雖然不能完全杜絕孩子夭亡,到底下降了不少,百姓也還在餓肚子,不過從餓死邊緣掙紮出來了!


    年前盧子鈺也終於回到了知州府,盧子琅看著黑瘦的姐姐很心疼,盧子鈺眼睛卻閃閃發亮,“值得,現在撫縣老百姓的生活改善了,以後,隻要上頭不加苛捐雜稅,他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


    這些改變都在盧子鈺的眼皮底下發生,隻要給百姓指一條能走的路,他們就會用勤勞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她感觸很深。


    連過來匯報一年政績的白縣令都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模樣,現在那點雜項稅他也不放在眼裏了,在撫縣幹了這麽多年,總算看見了曙光!


    盧子琅也大大表揚了白縣令,這讓其他縣令跟著側目。


    公事忙完,有的人離開了,還有三個縣令圍住了白縣令,他們那裏也是同出一脈的窮,也有心想改變些什麽。


    白縣令倒是不擔心他們把盧子鈺拉走,畢竟他那裏盧大公子已經創下了基業,還有地,眼看菌菇買賣很不錯,他是怎麽也不會拋棄撫縣的。


    白縣令熱情的把這三個同僚邀請過去看看撫縣的現狀。


    回來後三個縣令有些恍惚,也不回去了,直接去找了盧子琅。


    一年前盧大公子的提議還在眼前,可他們有顧慮沒有答應,誰知道被白縣令撿了個便宜,不行,他們也得迎頭趕上!


    盧子鈺暫時沒答應,說是過了年再說。


    還別說,過年那些繁瑣的事有何馨接手,盧子鈺就輕鬆多了,何馨對這位大伯的感覺也還好,除了成親那時候大伯有些不著調,這一年她基本上也見不到大伯的麵。


    隻知道大伯在撫縣忙著。


    離過年還很早的時候,大伯就送來很多好東西,吃喝穿戴都有,何家也送了年禮過來,但何馨也得回禮,盧子鈺送來的東西特別適合送禮,都是各類幹貨和本地特色家禽家畜。


    何馨還問過盧子琅,“大伯不是說要用我們京城的店鋪嗎?怎麽就沒消息了?”


    盧子琅笑道,“暫時用不著,這些菌菇幹貨在杭州就賣光了,你這裏收到的還是大,大哥特意留的,要不然都沒了。”


    何馨點點頭,“原來是這樣,可見生意很好。”


    盧子琅倒是歎息一聲,“要說利潤,還不如大哥在杭州的產業,但是,大哥是為了我,為了這裏的百姓在奔波,我頗覺得愧疚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千界(穿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打瞌睡的田園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打瞌睡的田園貓並收藏三千界(穿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