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穿成科舉大佬的金手指外掛 作者:灰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大郎看她腫起來的眼眶,又看懷裏哭得像死爹似的的兒子,手忙腳亂的,想想還是硬著頭皮去灶屋跟他娘討了碗米湯。
唐氏正好在做飯,看兒子這樣,隻哼一聲道:“她是不是傻啊,我都不知道她說話究竟過不過腦,她那腦子是不是生來擺設的。”
哪個村裏都少不了愛八卦的長舌婦,早就把羅美娘收拾嫂子那一幕傳出去了。
事情發生時,唐氏正好和閨女去了隔壁村的集市,回來路上便有人特意過來把黃氏的那些混賬話說給她聽。
這年頭誰家裏沒有個糟心妯娌,但是像羅美娘這樣的,嘴裏說著好話拍著馬屁就把嫂子給收拾的了,誰都沒有她那種水平。
當然,也有看出黃氏之前是打算怎麽坑了羅美娘的,小叔子剛冒頭,黃氏就異想天開想讓他回村教書,這種心思何其惡毒。
顯然羅美娘就是不願慣著嫂子,直接就給了她一頓排頭吃,直接就讓黃氏吃懵了。
把事情告訴唐氏的婦人就是想瞧瞧唐氏的反應,唐氏也沒讓人失望,一張臉直接黑下來了。
唐氏心裏真是恨得不行,得虧羅美娘鎮得住場子,把黃氏說回去了,否則讓黃氏占了上風,以後村裏不知道要怎麽嘀咕她二郎。
唐氏在村裏住了大半輩子,最知道有些人就愛嚼舌根,明明她二郎清清白白的,總能把是非都套到他頭上。
唐氏一想到她家二郎又會被人閑言碎語,就想衝過去把黃氏給撕了。
老張家多少年才出了一個會讀書能改換門楣的,黃氏直接就想讓他回村當教書先生。這惡毒的,唐氏真是氣到現在還頭昏腦脹。
要不是回家前聽見小孫子在屋裏哇聲大哭,黃氏也是哭天抹淚的,唐氏當即就得進去讓她好看。這會兒不收拾她,也是看在孫子哭得都快厥過去的份上。
此時看張大郎手忙腳亂,唐氏到底心疼兒子,她把小孫子抱過來,一口一口喂著米湯,又道:“她是不是讓你去找村長了?是不是還想讓你去跟村長跟你弟妹賠禮道歉?我跟你說,這回的事,你不準插手去找村長說和,她總得學個明白,知道有些話、有些心思是不能有的!再有下一回,哪怕她給張家生了三個孫子,也得給我回娘家去!”
說到最後,唐氏語氣也有些不同以往的嚴厲。
張大郎默默點頭,黃氏這人最好個麵子,要是村長真讓她一塊去鎮上,她這個年就得羞得不敢見人了。
他看向唐氏懷裏小兒子吃得滿嘴湯汁的小嘴,心道,要是他不出麵,恐怕接下來幾個月,婆娘都要氣得沒奶了。
這件事唐氏也沒瞞著男人,她到家就把事情跟張大福說了。
張大福一口一口地抽著旱煙悶不吭聲地聽著,待到唐氏出門,張大福才呼出一口氣。他知道老妻為什麽告訴他這些,還是為前頭分家的事抱不平。
說實話,張大福在兩個兒子間是有些偏向長子,可對兩個兒媳婦,卻是一視同仁,甚至因為張大郎排行大的關係,張大福對黃氏還略有些看重。
可這一年來瞧著黃氏對二房的種種眼紅,張大福也得承認自己以前看走眼。
這要是沒聽人說,張大福都不能信以前看著還算有腦子的黃氏能做出這種事。
可惜他作為公公,不好直接懟上大兒媳婦,不然以他能跟小兒子吵得天翻地覆的性子,黃氏那些話一出口,他就得罵回去。
這會兒,張大福蹲在屋簷下抽旱煙,聽大孫子拴柱又在外頭攆著村裏那隻大黃狗,攆得狗子大聲狂叫,也想起當初分家的事。
當初主意是他自己做的,張大福也承認,黃氏說是怕跟小叔子住一塊,拴柱會被帶壞,張大福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不過他現在卻覺得頭個帶壞拴柱的就是他娘。
自打張紅果去縣裏家裏少了個人做家務之後,拴柱的性子完全顯出來,貪吃愛玩,怕苦怕累,還愛跟村裏小子打架,哪怕沒有小兒子在一旁做示範,大孫子也長得挺歪的。
當初張玉寒這樣,張大福手下從不留情,如今對著孫子,畢竟隔著一層,不好下手。偏偏黃氏從不覺得兒子這樣有問題,就算張大郎偶爾看不過眼說幾句,她也能把說回去。
張大福這些日子冷眼看著,隻擔心黃氏把大孫子慣成另一個小兒子,卻沒他兒子那份運氣,以後他小叔子幹不成的混混事業,都要被這小子繼承了。
唐氏這幾日見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每見一回,心裏都要罵一句活該。
分家這半年冷暖自知,分家前家裏張大福當家作主,兒子他愛打就打,愛罵就罵,誰都不敢冒犯到他臉上。
可分家之後,大房的錢財米麵全都握在黃氏手裏,黃氏日常吃喝上比她還要摳唆,要不是她和老頭子還能喂豬下地,這日子都不知道怎麽過了。
真不是唐氏想要說羅美娘的好話,而是倆個媳婦,高下立判,哪怕以前還沒掙著錢在村裏時,羅美娘平日裏也是好吃好喝地對她,如今有個鋪子在手上,昨日一回家就把過年的孝敬給了,而黃氏除了那副看著別人好就酸溜溜的嘴臉,唐氏真是說不出她一點好。
這世上有誰是傻子,唐氏在心裏覺得,老頭子怕是早就後悔分家了,隻是今日這話才說出了口。
………………
隔了幾日,就在黃氏以為羅村長當時隻是說說而已,略微放心時,村長家的小兒媳婦瑤娘過來了。
以前黃氏看到瑤娘,總覺得她可憐,被那兩個喪盡天良的小吏看上,遭了回大罪,如今卻覺得自己更可憐。
瑤娘走後,黃氏隻覺得肉疼得不行。
瑤娘轉達了村長的吩咐,說是這件事畢竟是村裏的大事,讓她想要跟著一塊去就得準備好禮物,禮物也不能太寒磣了。
不寒磣的標準是什麽?
“總得有個幾尺布幾包點心,有個一兩就約莫夠了。”
這句話和羅美娘前回說的一模一樣,黃氏咬著後糟牙話都說不出來,心裏真是後悔得要命。
別說,為禮物的事,張大郎頭回動真火。他還沒想好要怎麽去跟村長說這件事,就被婆娘又氣了一回。
瞧黃氏準備的什麽,布料全都是零碎的布頭,用個包袱皮抱起來;點心也是自家蒸的米糕,咬一口下去,淡得跟鳥兒,她就沒放多少糖下去。
為這事黃氏心裏沒少憋屈,她不好跟村長翻臉,但叫她把家裏銀子花出去買禮物,她也真是心不甘情不願,綜合之下,她就糊弄了一把。她在張大郎麵前還挺有道理的:“我要帶三兒,哪有空兒去鎮上?再說了,咱們家哪有閑錢買好東西,要不你先跟娘拆借幾兩——”
黃氏沒說完,張大郎就在心裏歎口氣,這份禮物要是拿出去,他張大郎的臉麵就甭想要了。
他也沒說什麽,過後趁著黃氏不在屋裏,從牆上摳出一塊磚頭,取出一個錢袋子,直接就拿了錢去鎮上。
黃氏知道之後腦袋頓時嗡得一聲,她素來日常生活便小氣至極,這回張大郎拿了她錢袋子的事,就跟割了她的心肝似的,叫她痛不欲生。不過,任她在屋裏一番哭天搶地,張大郎隻是一句:“錢已經花了,也退不了。”
直叫黃氏恨得不行。
張家大房如何雞飛狗跳的,出發那日,羅村長還是讓自家小兒媳婦過來張家,把黃氏叫上。
………………
刑老童生,全名叫刑念山,幾十年前跟著朝廷從內地遷來邊境,一路上妻子兒女都死光了,隻剩下他一個人活在世上,他倒也續娶過一回,隻是不知道是不是命裏克妻克子,繼室也在生產時難產而亡,之後他就沒再動過心思,一個人就這麽到老了。
如今年近花甲,刑念山也沒讓羅村長真的玩什麽三顧茅廬,見南山村帶著寫好的契約過來,又有張玉寒這個新出爐的童生願意擔保,第二回 就點頭了,談好細節之後也沒耽擱,年前就來了村裏。
村裏請個夫子是個大事,村裏湊錢買了雞魚蛋肉,哪怕沒有什麽山珍海味,不過村人的熱情足以彌補一切,很是熱鬧了一日。
隻是刑念山下馬車時,對旁邊出了兩回血的黃氏看都沒看一眼。
把黃氏氣的,原來想著送了禮物,老童生能對自家另眼相看,沒想著老童生也是個勢利眼,讓她陪了夫人又折兵,年都過不好了。
其實,刑念山倒不是勢利,他是看得通透,雖然黃氏兩回都跟著羅村長過來,可一個人真心與否,從言談舉止是能夠看出來的。
黃氏就屬於那種心思掩蓋不住的性情中人,她把點心放下時,眼裏的不舍藏都藏不住。
刑念山活了幾十年,哪會不知道她的心思,就是不明白為什麽南山村讓個婦人摻合進來。
不過,黃氏到底隻是個無關緊要的人物,他看中的是南山村給出的承諾。既南山村願意給他養老送終,刑念山也願意為村裏做些事。
他和張玉寒和羅村長商量了一下,第二日就把村裏有意念書識字的孩子全都集合起來,地點就選在他那幾間屋裏。羅村長既要接人,羅氏宗祠後頭幾間屋子早就打掃得幹幹淨淨,窗花對聯也全都換成新的,正好用來當課堂。
到過年前,村子裏略聰明些的孩子,已經能背幾句人之初性本善。
大雪飛揚的除夕夜,村裏家家都有大人逗孩子背書,朗朗的念書聲從各家各戶傳出來,昭示南山村與往年完全不同的新氣象。
作者有話說:
第三十七章
年夜飯上張家兄弟都喝了酒,那酒是羅美娘他們從縣裏帶回來的、何若水送過來的年禮,怕像去年那樣被黃氏拿回娘家做人情,羅美娘小氣了一回,直到下午才拿過來。
酒是好酒,酒味醇厚,酒勁十足,張玉寒和張大郎喝得渾身發熱,兄弟倆一塊到院子裏散了下酒意,剛站一會兒張紅果就過來了,一人遞了一碗醒酒湯,說是二嫂叫她拿來的,辦完事就笑嘻嘻地走了。
張大郎看妹妹身上那身鮮亮的衣裳,又看弟弟身上衣裳鞋襪都是嶄新的,便道:“這一年屋裏多個人,過得舒坦吧?”
“那可不,就我媳婦,做事處處都是熨帖的,貼心得不得了。”
張玉寒在別人麵前,原就是個愛誇媳婦的,這會兒喝了酒,嘴上更是沒遮沒攔的,用五百字誇了媳婦對他怎麽好的,包括每日穿的都是媳婦洗過熨燙過的,飯菜也合他口味,把他養得一年下來都胖了許多,就連夜裏抱著個軟綿綿的媳婦心裏也熱乎,最後總結:“怪道以前別人都想娶媳婦呢,滋味還怪美的。”
張大郎原本隻是隨口一句,後頭卻木著臉聽弟弟誇自個媳婦,心道,樣樣都不差,就是脾氣大了點。不過這話當著弟弟的麵他沒出聲。
張大郎主要是想跟他二弟說一下前頭他婆娘得罪他的事情。他其實現在也挺為難的,這兩日爹娘都沒給他啥好臉色,叫他裏外都不是人。
可黃氏剛生完孩子,這節骨眼就算有什麽,總不能叫她真氣壞了,黃氏現在是真氣得沒奶了,小兒子一整天的就是嗷嗷直哭,黃氏又不敢出門,娘倆抱在床上一塊哭著。
張玉寒剛才還挺高興的,聽大哥提起嫂子,就安靜下來了,默默聽完之後,想了想道:“從去年開始我從縣裏回來,大嫂就沒消停過,前頭她懷著孩子,人人顧忌幾分,我這性子也沒少忍她。現在她孩子都生下來了,還這麽鬧幺蛾子,大哥想讓別人忍到什麽時候?”
張玉寒讀書這一年,也有了些城府。他在媳婦麵前笑嘻嘻的,一點沒表現出來,那是因為他看羅美娘為這事氣得不得了,怕他跟著同仇敵愾,把媳婦的情緒又激上了。
孕婦就不能大喜大怒,醫館裏大夫跟他說了好幾回了。
但他不發作,不代表他心裏不生氣,以張玉寒的性子,黃氏幹的事,他一件件都記在心上。
被弟弟這麽說,張大郎也挺不好受。他道:“我問過她究竟是怎麽想的,她說她那會兒看弟妹從村長家出來,身上穿的戴的都新得不得了,腦子一熱,話就出口了,後頭讓弟妹拉去村長跟前,她心裏怕得都直哆嗦。你嫂子其實沒什麽壞心眼,她就是管不住自己這張嘴,總想在弟妹麵前爭個先,說她真盼著你們兩口子倒黴透頂什麽,我是不信的,要是她哪天真的幹出什麽對不起你們的事,就是我也不會放過她。”
這些話還是真是黃氏嘴裏說出來的,張大郎也是知道婆娘就是小奸小惡,不然不會這麽容易就過去了。
見弟弟不說話,張大郎又說黃氏這回是真受教訓了,他私自拿銀子買禮物的事,真戳中了黃氏的死穴,又有羅美娘鬧的這一出,闔村都知道她拋頭露麵去鎮上丟臉,黃氏羞得現在都沒敢出門呢。
張玉寒道:“說句難聽的,大嫂就是攪家精一個,我們沒招她惹她的她非要撞上來找事,戲那麽多,咋不在村裏搭個戲台子?”
“我也不是沒罵過她,她現在心裏也後悔呢,她是自私了一點,也全是為我們小家著想。也是大哥我沒本事,隻能讓她過清貧日子,人沒錢,心裏就煩躁,不然她也不會回回都鬧騰。”
“大哥你也別總說是自己問題,村裏多少人都是這麽過的,就她比別人精貴,硬要占盡便宜才能罷休?大嫂進門這些年,她什麽樣的大家都看在眼裏。
“我這個兄弟是不好繼續說嫂子壞話,要再說下去,咱們兄弟也做不成了。不過我也想跟大哥說句心裏話,兄弟我隻想安安生生過自己的日子,嫂子要是還有下一回,我也不客氣了。她要是想著我會顧忌讀書人的名聲就不跟她算賬,她就錯了,我這人以前就沒什麽臉麵,我也不怕別人給我套什麽惡名。”
要怎麽不客氣,張玉寒沒有明說,不過他越是這樣,張大郎心裏越怵他。
他跟張玉寒保證不會再有下回,張玉寒點點頭應了,那眉眼淡漠的模樣,讓張大郎突然想起他差點把那兩小吏打死的那個夜晚,那是真打,那兩人都吐血了。
兩兄弟從外頭進來後,明眼人都能看出氣氛不咋地。
不過,此時屋裏氣氛也不咋樣。
從縣裏到家這幾日發生不少事,看守歲時氣氛不好,張紅果就想找個輕鬆的話題,叫拴柱背幾段三字經什麽的。這兩日村裏孩子嘴裏都念叨這個,拴柱每日也跟著去上學,應該是會背的。
就是眾人都沒想到拴柱才背了幾句,就開始磕磕絆絆了。
羅美娘沒想白費了小姑子的努力,見此,便主動鼓勵道:“背出來,二嬸給你銅板買糖吃。”
要說給錢這件事絕對是具有非凡的誘惑力的,這句話一說出來,拴柱眼睛都亮起來了,就是這幾日他上課時一直搗蛋,也沒學到多少,急得撓頭撓腦的。
張紅果看大侄子一直背不出,一著急就幫他背出下頭的了,倒讓張家人都驚訝得不行。
張紅果眨眨眼睛道:“二嫂在縣裏教過我的,三字經我都背下來了。”
此話一出,屋裏人都挺意外的,主要是以前就沒聽說過羅美娘識字。不過這一年讓人意外的事情多了,唐氏倒是抻得住,高興道:“讀書好啊,你二哥也是讀了書才開竅的,你嫂子教你,你就好好學,不求你像你二哥那樣出息,有個幾分就好了。”
別看古代說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在張大福和唐氏這裏是不成立的。
老兩口有一個最樸素的判斷標準,要是讀書真沒什麽用,那村長幹嘛折騰著要給村裏請個夫子回來,閨女識字絕對是個好事。
年夜飯前,黃氏就被男人叮囑了一回別惹事,一整晚都挺安靜的,隻是她在張家的本錢就是三個兒子。見拴柱背不好,讓小姑子搶先了,麵色立刻不好起來了。
唐氏正好在做飯,看兒子這樣,隻哼一聲道:“她是不是傻啊,我都不知道她說話究竟過不過腦,她那腦子是不是生來擺設的。”
哪個村裏都少不了愛八卦的長舌婦,早就把羅美娘收拾嫂子那一幕傳出去了。
事情發生時,唐氏正好和閨女去了隔壁村的集市,回來路上便有人特意過來把黃氏的那些混賬話說給她聽。
這年頭誰家裏沒有個糟心妯娌,但是像羅美娘這樣的,嘴裏說著好話拍著馬屁就把嫂子給收拾的了,誰都沒有她那種水平。
當然,也有看出黃氏之前是打算怎麽坑了羅美娘的,小叔子剛冒頭,黃氏就異想天開想讓他回村教書,這種心思何其惡毒。
顯然羅美娘就是不願慣著嫂子,直接就給了她一頓排頭吃,直接就讓黃氏吃懵了。
把事情告訴唐氏的婦人就是想瞧瞧唐氏的反應,唐氏也沒讓人失望,一張臉直接黑下來了。
唐氏心裏真是恨得不行,得虧羅美娘鎮得住場子,把黃氏說回去了,否則讓黃氏占了上風,以後村裏不知道要怎麽嘀咕她二郎。
唐氏在村裏住了大半輩子,最知道有些人就愛嚼舌根,明明她二郎清清白白的,總能把是非都套到他頭上。
唐氏一想到她家二郎又會被人閑言碎語,就想衝過去把黃氏給撕了。
老張家多少年才出了一個會讀書能改換門楣的,黃氏直接就想讓他回村當教書先生。這惡毒的,唐氏真是氣到現在還頭昏腦脹。
要不是回家前聽見小孫子在屋裏哇聲大哭,黃氏也是哭天抹淚的,唐氏當即就得進去讓她好看。這會兒不收拾她,也是看在孫子哭得都快厥過去的份上。
此時看張大郎手忙腳亂,唐氏到底心疼兒子,她把小孫子抱過來,一口一口喂著米湯,又道:“她是不是讓你去找村長了?是不是還想讓你去跟村長跟你弟妹賠禮道歉?我跟你說,這回的事,你不準插手去找村長說和,她總得學個明白,知道有些話、有些心思是不能有的!再有下一回,哪怕她給張家生了三個孫子,也得給我回娘家去!”
說到最後,唐氏語氣也有些不同以往的嚴厲。
張大郎默默點頭,黃氏這人最好個麵子,要是村長真讓她一塊去鎮上,她這個年就得羞得不敢見人了。
他看向唐氏懷裏小兒子吃得滿嘴湯汁的小嘴,心道,要是他不出麵,恐怕接下來幾個月,婆娘都要氣得沒奶了。
這件事唐氏也沒瞞著男人,她到家就把事情跟張大福說了。
張大福一口一口地抽著旱煙悶不吭聲地聽著,待到唐氏出門,張大福才呼出一口氣。他知道老妻為什麽告訴他這些,還是為前頭分家的事抱不平。
說實話,張大福在兩個兒子間是有些偏向長子,可對兩個兒媳婦,卻是一視同仁,甚至因為張大郎排行大的關係,張大福對黃氏還略有些看重。
可這一年來瞧著黃氏對二房的種種眼紅,張大福也得承認自己以前看走眼。
這要是沒聽人說,張大福都不能信以前看著還算有腦子的黃氏能做出這種事。
可惜他作為公公,不好直接懟上大兒媳婦,不然以他能跟小兒子吵得天翻地覆的性子,黃氏那些話一出口,他就得罵回去。
這會兒,張大福蹲在屋簷下抽旱煙,聽大孫子拴柱又在外頭攆著村裏那隻大黃狗,攆得狗子大聲狂叫,也想起當初分家的事。
當初主意是他自己做的,張大福也承認,黃氏說是怕跟小叔子住一塊,拴柱會被帶壞,張大福其實也是這麽想的,不過他現在卻覺得頭個帶壞拴柱的就是他娘。
自打張紅果去縣裏家裏少了個人做家務之後,拴柱的性子完全顯出來,貪吃愛玩,怕苦怕累,還愛跟村裏小子打架,哪怕沒有小兒子在一旁做示範,大孫子也長得挺歪的。
當初張玉寒這樣,張大福手下從不留情,如今對著孫子,畢竟隔著一層,不好下手。偏偏黃氏從不覺得兒子這樣有問題,就算張大郎偶爾看不過眼說幾句,她也能把說回去。
張大福這些日子冷眼看著,隻擔心黃氏把大孫子慣成另一個小兒子,卻沒他兒子那份運氣,以後他小叔子幹不成的混混事業,都要被這小子繼承了。
唐氏這幾日見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地睡不著,每見一回,心裏都要罵一句活該。
分家這半年冷暖自知,分家前家裏張大福當家作主,兒子他愛打就打,愛罵就罵,誰都不敢冒犯到他臉上。
可分家之後,大房的錢財米麵全都握在黃氏手裏,黃氏日常吃喝上比她還要摳唆,要不是她和老頭子還能喂豬下地,這日子都不知道怎麽過了。
真不是唐氏想要說羅美娘的好話,而是倆個媳婦,高下立判,哪怕以前還沒掙著錢在村裏時,羅美娘平日裏也是好吃好喝地對她,如今有個鋪子在手上,昨日一回家就把過年的孝敬給了,而黃氏除了那副看著別人好就酸溜溜的嘴臉,唐氏真是說不出她一點好。
這世上有誰是傻子,唐氏在心裏覺得,老頭子怕是早就後悔分家了,隻是今日這話才說出了口。
………………
隔了幾日,就在黃氏以為羅村長當時隻是說說而已,略微放心時,村長家的小兒媳婦瑤娘過來了。
以前黃氏看到瑤娘,總覺得她可憐,被那兩個喪盡天良的小吏看上,遭了回大罪,如今卻覺得自己更可憐。
瑤娘走後,黃氏隻覺得肉疼得不行。
瑤娘轉達了村長的吩咐,說是這件事畢竟是村裏的大事,讓她想要跟著一塊去就得準備好禮物,禮物也不能太寒磣了。
不寒磣的標準是什麽?
“總得有個幾尺布幾包點心,有個一兩就約莫夠了。”
這句話和羅美娘前回說的一模一樣,黃氏咬著後糟牙話都說不出來,心裏真是後悔得要命。
別說,為禮物的事,張大郎頭回動真火。他還沒想好要怎麽去跟村長說這件事,就被婆娘又氣了一回。
瞧黃氏準備的什麽,布料全都是零碎的布頭,用個包袱皮抱起來;點心也是自家蒸的米糕,咬一口下去,淡得跟鳥兒,她就沒放多少糖下去。
為這事黃氏心裏沒少憋屈,她不好跟村長翻臉,但叫她把家裏銀子花出去買禮物,她也真是心不甘情不願,綜合之下,她就糊弄了一把。她在張大郎麵前還挺有道理的:“我要帶三兒,哪有空兒去鎮上?再說了,咱們家哪有閑錢買好東西,要不你先跟娘拆借幾兩——”
黃氏沒說完,張大郎就在心裏歎口氣,這份禮物要是拿出去,他張大郎的臉麵就甭想要了。
他也沒說什麽,過後趁著黃氏不在屋裏,從牆上摳出一塊磚頭,取出一個錢袋子,直接就拿了錢去鎮上。
黃氏知道之後腦袋頓時嗡得一聲,她素來日常生活便小氣至極,這回張大郎拿了她錢袋子的事,就跟割了她的心肝似的,叫她痛不欲生。不過,任她在屋裏一番哭天搶地,張大郎隻是一句:“錢已經花了,也退不了。”
直叫黃氏恨得不行。
張家大房如何雞飛狗跳的,出發那日,羅村長還是讓自家小兒媳婦過來張家,把黃氏叫上。
………………
刑老童生,全名叫刑念山,幾十年前跟著朝廷從內地遷來邊境,一路上妻子兒女都死光了,隻剩下他一個人活在世上,他倒也續娶過一回,隻是不知道是不是命裏克妻克子,繼室也在生產時難產而亡,之後他就沒再動過心思,一個人就這麽到老了。
如今年近花甲,刑念山也沒讓羅村長真的玩什麽三顧茅廬,見南山村帶著寫好的契約過來,又有張玉寒這個新出爐的童生願意擔保,第二回 就點頭了,談好細節之後也沒耽擱,年前就來了村裏。
村裏請個夫子是個大事,村裏湊錢買了雞魚蛋肉,哪怕沒有什麽山珍海味,不過村人的熱情足以彌補一切,很是熱鬧了一日。
隻是刑念山下馬車時,對旁邊出了兩回血的黃氏看都沒看一眼。
把黃氏氣的,原來想著送了禮物,老童生能對自家另眼相看,沒想著老童生也是個勢利眼,讓她陪了夫人又折兵,年都過不好了。
其實,刑念山倒不是勢利,他是看得通透,雖然黃氏兩回都跟著羅村長過來,可一個人真心與否,從言談舉止是能夠看出來的。
黃氏就屬於那種心思掩蓋不住的性情中人,她把點心放下時,眼裏的不舍藏都藏不住。
刑念山活了幾十年,哪會不知道她的心思,就是不明白為什麽南山村讓個婦人摻合進來。
不過,黃氏到底隻是個無關緊要的人物,他看中的是南山村給出的承諾。既南山村願意給他養老送終,刑念山也願意為村裏做些事。
他和張玉寒和羅村長商量了一下,第二日就把村裏有意念書識字的孩子全都集合起來,地點就選在他那幾間屋裏。羅村長既要接人,羅氏宗祠後頭幾間屋子早就打掃得幹幹淨淨,窗花對聯也全都換成新的,正好用來當課堂。
到過年前,村子裏略聰明些的孩子,已經能背幾句人之初性本善。
大雪飛揚的除夕夜,村裏家家都有大人逗孩子背書,朗朗的念書聲從各家各戶傳出來,昭示南山村與往年完全不同的新氣象。
作者有話說:
第三十七章
年夜飯上張家兄弟都喝了酒,那酒是羅美娘他們從縣裏帶回來的、何若水送過來的年禮,怕像去年那樣被黃氏拿回娘家做人情,羅美娘小氣了一回,直到下午才拿過來。
酒是好酒,酒味醇厚,酒勁十足,張玉寒和張大郎喝得渾身發熱,兄弟倆一塊到院子裏散了下酒意,剛站一會兒張紅果就過來了,一人遞了一碗醒酒湯,說是二嫂叫她拿來的,辦完事就笑嘻嘻地走了。
張大郎看妹妹身上那身鮮亮的衣裳,又看弟弟身上衣裳鞋襪都是嶄新的,便道:“這一年屋裏多個人,過得舒坦吧?”
“那可不,就我媳婦,做事處處都是熨帖的,貼心得不得了。”
張玉寒在別人麵前,原就是個愛誇媳婦的,這會兒喝了酒,嘴上更是沒遮沒攔的,用五百字誇了媳婦對他怎麽好的,包括每日穿的都是媳婦洗過熨燙過的,飯菜也合他口味,把他養得一年下來都胖了許多,就連夜裏抱著個軟綿綿的媳婦心裏也熱乎,最後總結:“怪道以前別人都想娶媳婦呢,滋味還怪美的。”
張大郎原本隻是隨口一句,後頭卻木著臉聽弟弟誇自個媳婦,心道,樣樣都不差,就是脾氣大了點。不過這話當著弟弟的麵他沒出聲。
張大郎主要是想跟他二弟說一下前頭他婆娘得罪他的事情。他其實現在也挺為難的,這兩日爹娘都沒給他啥好臉色,叫他裏外都不是人。
可黃氏剛生完孩子,這節骨眼就算有什麽,總不能叫她真氣壞了,黃氏現在是真氣得沒奶了,小兒子一整天的就是嗷嗷直哭,黃氏又不敢出門,娘倆抱在床上一塊哭著。
張玉寒剛才還挺高興的,聽大哥提起嫂子,就安靜下來了,默默聽完之後,想了想道:“從去年開始我從縣裏回來,大嫂就沒消停過,前頭她懷著孩子,人人顧忌幾分,我這性子也沒少忍她。現在她孩子都生下來了,還這麽鬧幺蛾子,大哥想讓別人忍到什麽時候?”
張玉寒讀書這一年,也有了些城府。他在媳婦麵前笑嘻嘻的,一點沒表現出來,那是因為他看羅美娘為這事氣得不得了,怕他跟著同仇敵愾,把媳婦的情緒又激上了。
孕婦就不能大喜大怒,醫館裏大夫跟他說了好幾回了。
但他不發作,不代表他心裏不生氣,以張玉寒的性子,黃氏幹的事,他一件件都記在心上。
被弟弟這麽說,張大郎也挺不好受。他道:“我問過她究竟是怎麽想的,她說她那會兒看弟妹從村長家出來,身上穿的戴的都新得不得了,腦子一熱,話就出口了,後頭讓弟妹拉去村長跟前,她心裏怕得都直哆嗦。你嫂子其實沒什麽壞心眼,她就是管不住自己這張嘴,總想在弟妹麵前爭個先,說她真盼著你們兩口子倒黴透頂什麽,我是不信的,要是她哪天真的幹出什麽對不起你們的事,就是我也不會放過她。”
這些話還是真是黃氏嘴裏說出來的,張大郎也是知道婆娘就是小奸小惡,不然不會這麽容易就過去了。
見弟弟不說話,張大郎又說黃氏這回是真受教訓了,他私自拿銀子買禮物的事,真戳中了黃氏的死穴,又有羅美娘鬧的這一出,闔村都知道她拋頭露麵去鎮上丟臉,黃氏羞得現在都沒敢出門呢。
張玉寒道:“說句難聽的,大嫂就是攪家精一個,我們沒招她惹她的她非要撞上來找事,戲那麽多,咋不在村裏搭個戲台子?”
“我也不是沒罵過她,她現在心裏也後悔呢,她是自私了一點,也全是為我們小家著想。也是大哥我沒本事,隻能讓她過清貧日子,人沒錢,心裏就煩躁,不然她也不會回回都鬧騰。”
“大哥你也別總說是自己問題,村裏多少人都是這麽過的,就她比別人精貴,硬要占盡便宜才能罷休?大嫂進門這些年,她什麽樣的大家都看在眼裏。
“我這個兄弟是不好繼續說嫂子壞話,要再說下去,咱們兄弟也做不成了。不過我也想跟大哥說句心裏話,兄弟我隻想安安生生過自己的日子,嫂子要是還有下一回,我也不客氣了。她要是想著我會顧忌讀書人的名聲就不跟她算賬,她就錯了,我這人以前就沒什麽臉麵,我也不怕別人給我套什麽惡名。”
要怎麽不客氣,張玉寒沒有明說,不過他越是這樣,張大郎心裏越怵他。
他跟張玉寒保證不會再有下回,張玉寒點點頭應了,那眉眼淡漠的模樣,讓張大郎突然想起他差點把那兩小吏打死的那個夜晚,那是真打,那兩人都吐血了。
兩兄弟從外頭進來後,明眼人都能看出氣氛不咋地。
不過,此時屋裏氣氛也不咋樣。
從縣裏到家這幾日發生不少事,看守歲時氣氛不好,張紅果就想找個輕鬆的話題,叫拴柱背幾段三字經什麽的。這兩日村裏孩子嘴裏都念叨這個,拴柱每日也跟著去上學,應該是會背的。
就是眾人都沒想到拴柱才背了幾句,就開始磕磕絆絆了。
羅美娘沒想白費了小姑子的努力,見此,便主動鼓勵道:“背出來,二嬸給你銅板買糖吃。”
要說給錢這件事絕對是具有非凡的誘惑力的,這句話一說出來,拴柱眼睛都亮起來了,就是這幾日他上課時一直搗蛋,也沒學到多少,急得撓頭撓腦的。
張紅果看大侄子一直背不出,一著急就幫他背出下頭的了,倒讓張家人都驚訝得不行。
張紅果眨眨眼睛道:“二嫂在縣裏教過我的,三字經我都背下來了。”
此話一出,屋裏人都挺意外的,主要是以前就沒聽說過羅美娘識字。不過這一年讓人意外的事情多了,唐氏倒是抻得住,高興道:“讀書好啊,你二哥也是讀了書才開竅的,你嫂子教你,你就好好學,不求你像你二哥那樣出息,有個幾分就好了。”
別看古代說什麽女子無才便是德,這話在張大福和唐氏這裏是不成立的。
老兩口有一個最樸素的判斷標準,要是讀書真沒什麽用,那村長幹嘛折騰著要給村裏請個夫子回來,閨女識字絕對是個好事。
年夜飯前,黃氏就被男人叮囑了一回別惹事,一整晚都挺安靜的,隻是她在張家的本錢就是三個兒子。見拴柱背不好,讓小姑子搶先了,麵色立刻不好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