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節
穿成科舉大佬的金手指外掛 作者:灰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瞧著羅美娘手起刀落的,張玉寒還能給她比了個大拇指,聶恒的臉色立刻就白了。
博濟書院離府城有些遠,平日休沐聶恒都是呆在書院裏,但他畢竟是個少年人,也喜歡熱鬧,阿才一早就咋咋呼呼說羅美娘要做個新鮮吃食,聶恒心裏也癢癢的,等到阿才過來叫他時,他矜持了一下就跟著出來看羅美娘怎麽收拾仔鵝的。
可聶恒畢竟還是個少爺,從來都沒見過別人殺鵝,羅美娘刀子放下之後,他心髒還砰砰跳個不停呢。
張玉寒拍拍他的肩膀道:“有啥好怕的,我們村裏是個女的都會這招,你看美娘手穩得很,一刀子下去那鵝就不動了,一點都沒受折磨。”
聶恒聽著,臉色就更白了。
羅美娘做吃食時最認真,也不管張玉寒在一旁怎麽戲弄聶恒的,她把掏出來的鵝內髒和斬出來的鵝掌鵝翅洗幹淨放到一旁,灶下的鐵鍋裏已經放好各種香料,鵝掌鵝翅炒過之後,她就掀開鍋蓋扔進去,然後就不管了。
接下來又去外頭收拾整鵝,脆皮水和醬汁是早就調好的,待把醬汁都灌進鵝身,羅美娘就用竹簽當針線把破口縫起來。
做燒鵝是要把用氣筒把燒鵝那層皮吹起來的,羅美娘肺活量不夠,就招招手讓阿才過來幫個小忙。
阿才為了一口吃的,真是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拿個竹筒往鵝皮那一層吹氣,費了老大鼻子勁兒才把鵝皮吹鼓了,羅美娘再用開水燙一回,又把脆皮水抹上鵝身,就放在院子裏陰幹。
此時她灶下鹵的鵝掌鵝翅也差不多能吃了,她再把鵝內髒扔進去燙燙,中午的菜就出來了。
中秋佳節,就該吃好吃的,中午這一頓,羅美娘也沒省力氣,整治出一桌好飯菜,主打菜式當然是鹵鵝內髒和鵝掌鵝翅了,羅美娘做了好幾個拚盤出來。
別看聶恒剛才看她殺鵝時怕得很,吃起鹵味時一雙筷子一點不帶遲疑的,吃著還道:“二嫂這手藝越發精湛了,我從來都沒吃過這種鹵法。”
羅美娘笑了笑,想著大慶朝應該沒人吃過了,這是她當年去南邊旅遊時,跟鹵鵝店老板娘學的鹵法,那個城市就以鹵鵝聞名全國的。
雖然冰皮月餅賣了個好價錢,不過羅美娘也很懂得見好就收,也沒打算再往外賣鹵鵝方子。
其實羅美娘後來也想過,為啥陳學官和吳姨娘對這個冰皮配方追求心切,甚至不惜大價錢也要買下來。
她能想到的頭個原因就是他們想把冰皮月餅送給某個能幫上忙的人家。
這年頭的月餅皮子都是糖漿皮做的,別看紅糖土糖這些在集市上賣得老貴,可真正的大戶人家吃得多了,對高糖高甜的東西都沒那麽稀罕,冰皮月餅正好是低糖低油低熱量,迎合了這些人的口味。
二來就是冰皮的配方雖然說穿了那就那回事,但也不算好破解,要不然古代這麽會有這麽多美食方子失傳,要是光靠舌頭就能嚐出來,就不會有這麽多失落在曆史中的美食了。
總之冰皮月餅的配方已經讓她發過財,羅美娘如今並不缺錢,也不打算再做那些打眼的事情。
中午的鹵味吃得人讚不絕口,到半下午羅美娘也把風幹的仔鵝放進烤爐了。早在羅家做零食生意,羅美娘就把一些廚房用具都蘇出來了,過來府城時,她也把烤爐帶了過來。
快到晚飯時,燒鵝的香味已經彌漫整個院子裏,羅美娘還聽到隔壁有小孩的吵鬧聲,似乎是被香味吸引了。
聶恒還有些讀書人的矜持,阿才早就蹲在灶屋門口聞著味道了,每半刻鍾就問一回:“姑姑姑姑,還有多久才好啊?”就跟報時鳥似的。
羅美娘估摸著時間快有半個多時辰了,就道:“快了快了,別催了。”還得等烤爐降熱呢。
不過催烤鵝的人不止阿才一個,到最後就連張玉寒也跑過來了。
聶恒把書院裏的一些筆記都帶回來,張玉寒原本正在屋裏看書,看了一半,就被香得坐不住了,他聽著左右院子都有孩子哭鬧聲,就嘿嘿笑了兩聲:“我看今日不止咱們這條巷子,就是前後那兩條,也得有孩子被揍哭。”味道實在太香了。
而唐氏就更別提了,這老太太以前在村裏沒吃過多少好吃的,跟兒子兒媳婦出來後,總算開了眼界。她抱著孫女在院子裏溜達,走到灶屋時總要探頭過來看一下,羅美娘都不知瞧見她的大頭多少回了。
等到燒鵝出爐,家裏人個個都呆不住,全都堵在灶屋裏,對著往下滴鹵汁和滴油的燒鵝,指指點點的。
“鵝皮有一點點焦了,要是多做幾回,應該就不會再焦了。”羅美娘道,她其實也不是第一回 做燒鵝,但是原始烤爐還是有些不好掌握。
阿才在一旁肉麻兮兮道:“姑姑做的燒鵝,就是焦了,我也覺得好吃。”
誰不喜歡聽奉承呢,反正羅美娘聽著挺高興的。帶著這種心情,她把整隻燒鵝切了足有五大盤肉出來。
瞧著切出來的鵝肉太多,怕家裏人吃不完,她還想著給左鄰右舍送一點,可這句話一出來,家裏所有人都反對。
張玉寒道:“媳婦你真是小看了我們這些人的肚量,剛才你在灶下忙活時大家就都饞出口水了,就別廢話了,趕緊吃飯,吃完飯才有力氣賞月呢。”
羅美娘心道,賞月不就是坐著嗎,難不成還要費力氣。
唐氏也覺得兒媳婦廢話太多,她饞燒鵝半天,肚子都咕咕叫了。
羅美娘看大家都心心念念吃晚飯,也沒二話,把一早做好的另外幾個菜都熱了一遍。
清蒸魚重新上蒸,魚肉有些老;咕嚕肉倒是沒影響,酸甜度還挺好的;幾個涼拌菜也差不多,過了一個多時辰更加入味。
羅美娘邊吃邊把自己做的菜都點評了一遍,抬頭一看,大家都光顧著吃燒鵝了。
她倒是沒像他們那樣,筷筷都是燒鵝,而是葷素搭配,吃燒鵝時還要慢悠悠地蘸一蘸酸梅醬,最後除了她之外,其他人都撐得坐不起來了。
羅美娘好氣又好笑,七斤多的燒鵝,居然都幹掉了,她回屋拿了幾丸山楂丸出來,給其他人都發一顆,最後一顆直接塞在張玉寒嘴裏,道:“我就說給鄰居們送一點,今日你們燒鵝都吃膩了,以後我再做都不會想吃了。”
也虧得平日肚子裏就有油水,不然就這個吃法,一屋子人都得輪流上茅廁。
張玉寒嚼嚼嘴裏的山楂丸子,道:“好吃的東西還能吃煩?你明日再做,我們也吃得下。”
阿才和聶恒都跟著點頭。
羅美娘看這幾人一眼,道:“你們就想著吧,做一回多麻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等再有節日再說。”
阿才一聽羅美娘這話,就開始掰著手指算起來,他苦著臉道:“要到重陽還得一個多月呢,這一個多月,姑姑你就不做了?”
羅美娘搖頭,做這個太費勁,她本來打算一隻燒鵝七斤多,切出來還能叫鄰居也嚐個味,沒想到家裏這些人都是大胃王,她想想道:“這個月咱們抓幾隻鵝在家裏養,到時候我多做幾隻,也給二郎府學先生送些過去。”
雖然兒媳婦如今發了財,可唐氏聽到她要給別人送鵝還是有些心疼,不過一來吃人嘴短,二來又是給兒子府學先生的,想著先生們吃了鵝肉,以後兒子在學裏也好過,唐氏也沒話說了。
就是心裏還是覺得兒媳婦大手大腳,兩千兩也不是一輩子用不完的。
羅美娘如今練就了一對火眼金睛,一看唐氏欲言又止的眼神,就知道婆婆又覺得她敗家了,她一笑,自打知道婆婆那些傷心往事,羅美娘就覺得還挺能理解這太太對金錢的吝嗇,反正她也沒說出口,羅美娘就當做不知道了。
晚上一家子在院裏賞月,羅美娘還用大慶朝的原始榨汁機榨了一壺石榴汁出來。
喝著石榴汁,聽著聶恒悠悠的笛聲,又看一眼天上圓圓的月亮,羅美娘心裏覺得,這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第二日,柳二太太就找上門來了,主要是羅美娘昨日的燒鵝太香,她家裏幾個孫子都饞哭了。
柳二太太略帶玩笑地埋怨了幾句,說是昨兒家裏差點沒造反。羅美娘也正好有事找她,她想買個丫鬟在家裏幫忙,也想托柳二太太幫她問一問,如今教她小閨女念書的女先生,收不收大齡學生。
兩件事情是相互關係,羅美娘以前一門心思都在帶孩子和操持家務上,家裏並不需要丫鬟,但考慮到她要是真找到一個願意接受她的女先生,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屋裏屋外一把罩。
羅美娘話說得簡單,卻不知道柳二太太被她嚇了一跳,她想買丫鬟的事不奇怪,柳家也是有嬤嬤有丫鬟的人,兩家家境相似,有個丫鬟確實方便些。
就是這年頭,婦人成親之後還想著讀書的,真是個稀罕事。
作者有話說:
第五十三章
中秋已過,天氣有些涼,此時院裏秋風陣陣,兩人坐在院裏的瓜藤架下,柳二太太好生喝了一口茶,平複了一下心情,這才道:“你別笑我一驚一乍的,我這輩子活到現在,還從來都沒聽過成了親的婦人讀書這種事。”
想了想,她又補了一句:“真是聞所未聞。”
雖然柳二太太自個也有閨女跟女先生讀書識字,並不代表她就是真心覺得這份錢花得值。當然讀書能明理,她小閨女自打去了女先生那裏之後,言行舉止都斯文了許多。但在柳二太太看來,付出和收獲仍然是不相等的。
柳二太太讓閨女讀書,實則心裏是有更深遠的盤算。
柳家這樣的階層,在府城真是不上不下,要是大兒子一日沒謀得功名,閨女想嫁好一等的人家,總得身上有些出挑的地方,也總得出了家門,才能讓別的夫人太太瞧見她的好處,這才是她咬牙送閨女去女先生那裏讀書的原因所在。
羅美娘卻早就嫁了人,在柳二太太看來,如張家這等家境,羅美娘讀過幾本書,認得幾個字,能算賬理事便就足夠了,現階段折騰著想讀書,著實是有些糊塗了。
她這人性子也算得上活絡,覺得羅美娘以往也是個機伶人,突然有這種變化,肯定有原因,柳二太太莫名就想起了巷子裏的那個傳言,心道,張家莫不是真的發了?
所以窮人乍富,立刻就露出不自量力的張狂嘴臉了?
羅美娘哪能看不出柳二太太的心思。她也給自個提了個醒,這世上聰明人不少,以後要是沒想好理由,千萬不能自作聰明,不然就是犯蠢了。
當然羅美娘還不至於犯蠢,她在提出請托前,就已經想好會麵臨的質疑,也早就做好準備。
另有,這些日子外頭風言風語不少,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羅美娘也有心想借柳二太太的口對外解釋一二。
她想了想,便道:“太太是知道的,我出身並不算好,就是小時候在村裏,家裏也是窮得叮當響,之後家裏做了生意,日子這才好過。打小那樣的環境,我成親時想的就是平平安安過自家小日子罷了。後來相公不知道打哪兒開竅突然想讀書,家裏這才一日日好起來。”
迎著柳二太太好奇中隱含懷疑的目光,羅美娘為她倒了一杯茶,並不諱言自己的出身,她坦然道,“因相公突然想讀書,我也跟著撿起書本,我大哥打小也上過學堂,他疼我,我認識的字都是他教我的。我倒也沒想能看出個什麽來,就是閑來無事翻幾頁罷了。”
羅美娘這樣剝析自個有此念頭的緣由,柳二太太倒是聽進去了。
羅美娘繼續道:“我以前在村裏在縣裏,別人叫我一句秀才娘子,我心裏總有幾分驕傲,可在那樣人才寥寥的環境,誰不會為幾句好話覺得高興?”
“隻是來府城這段時間,著實叫我開了不少眼界。外頭那些大戶人家的姑娘們落落大方,舉止得體,還有太太們一個個也都氣派富貴,談吐從容,我瞧著他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井底之蛙,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
柳二太太聽羅美娘這麽說,便說她太過貶低自己,倘若羅美娘真的這麽不堪,她也不會跟她交往。
羅美娘搖頭道:“太太別覺著我是在妄自菲薄,我說的都是實話。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要是相公一直都是秀才便罷了,要是他有一日能更上一層樓,那些舉人老爺們大多娶的都是大戶人家的閨秀們,一輩子這麽長,誰說得準我以後得跟誰打交道呢。”
“而我自身平平無奇,沒有家世,也沒有才華,隻是識得幾個字會算賬罷了,這點微弱的技能,外頭一個商戶家娘子也會這樣,我拿什麽跟人交際往來。”
羅美娘這人,其實也算有幾分口才,這種口才並不是她說話時辭藻有多華麗,或者是多能引經據典,而是她出口的話總能切中人內心,娓娓道來,讓人信服。如今她有心想要跟人示弱,出口的話更是多了幾分誠懇。
如柳二太太,此時便不由道:“你擔心的這些未嚐沒有道理。”
她家也算是有幾分家底的人家,一年到頭也總有機會跟這些個精明的夫人太太打交道,可禮儀談吐這種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更兼之有些高雅些的話題,隻有真正學習過的人才能說上幾句。
柳二太太以前娘家家境不好,認字都是成親後才學的,可她有時出門做客,碰上別人想戲弄她,故意說些她不懂的話題,她除了硬著頭皮跟人含糊幾句,便隻能讓人看笑話。
其中滋味,當真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明白了。
羅美娘聽柳二太太歎這一口氣,就知道她這些話起作用了。
她繼續道:“我有機會從鄉下來到府城,是極為幸運的,可在府城長了見識,才越發覺出自己的淺薄,也覺得不能還想以往那樣混混沌沌。我其實也不知道在女先生那邊我能學到些什麽,可我想著,朝著大戶人家培養閨女的方式靠近總是沒錯的。”
“哪怕不是找女先生,我也想找個能讓我增長見識的法子,讓我知道該如何跟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際。”
“可世上哪有這種隨隨便便就能獲得交際技能的捷徑。書上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書上也說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羅美娘搖搖頭,“可我為人愚笨,不能看著書自己就把道理悟出來,所以唯一能想到的法子,就是找一個女先生教著,不求能有多出息,隻要能學出個樣來就行了。”
羅美娘一向有幾分聰明勁,知道對聰明人說話就得真真假假摻在一起。
就是在柳二太太聽來,她這些話也是坦誠無私,在她麵前一無遮掩,且提起想要學習上進充實自己時,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向往,柳二太太聽完,也是心生感慨。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戲文裏都演了,男人發達之後,不顧糟糠情分貪圖富貴權勢的,張秀才一表人才,且年紀輕輕就有功名,以後前程不知如何,羅美娘出身貧寒,確實得多做些準備。
柳二太太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羅美娘可惜就可惜在出身鄉下,要是能在大戶人家,以她的容貌和資質,還時刻知道要上進,必定能嫁給一戶更好的人家。
就在她心生感慨時,就聽羅美娘道:“不過,能讓我有這個想法,還是因為太太。以前我接觸到的人家,哪有人會舍得花錢送閨女去女先生那裏讀書識字的,也是有太太這樣明理的鄰居為伴,我才能生出這種念想。”
任何時候,奉承話都是人愛聽的,柳二太太也就是普通的婦道人家,尤其是她剛覺得羅美娘資質過人,這些話聽起來就更舒服了。
她搖頭笑道:“我哪有你說的這麽好,就是瞧著別人怎麽培養閨女的,我依葫蘆畫瓢罷了。”
羅美娘笑道:“太太不用客氣,太太倘要是跟外頭那些沒有見識的人一樣,哪會把閨女送去讀書?太太能下決心送閨女念書,就已經不是常人了,也肯定也能理解我的心事。”
羅美娘想忽悠人時,說話的語氣總是十分沉穩,這種沉穩叫她少了一些桃李年華該有的活潑嬌俏,可柳二太太這種年紀的人,卻十分欣賞她這種穩得住的氣質。
對羅美娘的稱讚,柳二太太想了想也笑納了,就是突然想到外頭那些傳言,好笑道:“之前你們家買馬車時,已經有人說你們發了,如今你這又要買丫頭又要找女先生,外麵的閑話又要傳起來了。”
羅美娘鎮定道:“我也聽過了,外頭那些人都說我們家發財了,其實哪有發財,我相公中秀才之後,我家就有買丫鬟的想頭兒,當時是覺得我一個人帶閨女不方便,後來我婆婆願意過來幫忙,這想法就沒有了。可最近相公在府城有些人情交際,有同窗上門,總不好每回都是家裏人出來奉茶,買個丫鬟也方便。”
博濟書院離府城有些遠,平日休沐聶恒都是呆在書院裏,但他畢竟是個少年人,也喜歡熱鬧,阿才一早就咋咋呼呼說羅美娘要做個新鮮吃食,聶恒心裏也癢癢的,等到阿才過來叫他時,他矜持了一下就跟著出來看羅美娘怎麽收拾仔鵝的。
可聶恒畢竟還是個少爺,從來都沒見過別人殺鵝,羅美娘刀子放下之後,他心髒還砰砰跳個不停呢。
張玉寒拍拍他的肩膀道:“有啥好怕的,我們村裏是個女的都會這招,你看美娘手穩得很,一刀子下去那鵝就不動了,一點都沒受折磨。”
聶恒聽著,臉色就更白了。
羅美娘做吃食時最認真,也不管張玉寒在一旁怎麽戲弄聶恒的,她把掏出來的鵝內髒和斬出來的鵝掌鵝翅洗幹淨放到一旁,灶下的鐵鍋裏已經放好各種香料,鵝掌鵝翅炒過之後,她就掀開鍋蓋扔進去,然後就不管了。
接下來又去外頭收拾整鵝,脆皮水和醬汁是早就調好的,待把醬汁都灌進鵝身,羅美娘就用竹簽當針線把破口縫起來。
做燒鵝是要把用氣筒把燒鵝那層皮吹起來的,羅美娘肺活量不夠,就招招手讓阿才過來幫個小忙。
阿才為了一口吃的,真是吃奶的力氣都使出來了,拿個竹筒往鵝皮那一層吹氣,費了老大鼻子勁兒才把鵝皮吹鼓了,羅美娘再用開水燙一回,又把脆皮水抹上鵝身,就放在院子裏陰幹。
此時她灶下鹵的鵝掌鵝翅也差不多能吃了,她再把鵝內髒扔進去燙燙,中午的菜就出來了。
中秋佳節,就該吃好吃的,中午這一頓,羅美娘也沒省力氣,整治出一桌好飯菜,主打菜式當然是鹵鵝內髒和鵝掌鵝翅了,羅美娘做了好幾個拚盤出來。
別看聶恒剛才看她殺鵝時怕得很,吃起鹵味時一雙筷子一點不帶遲疑的,吃著還道:“二嫂這手藝越發精湛了,我從來都沒吃過這種鹵法。”
羅美娘笑了笑,想著大慶朝應該沒人吃過了,這是她當年去南邊旅遊時,跟鹵鵝店老板娘學的鹵法,那個城市就以鹵鵝聞名全國的。
雖然冰皮月餅賣了個好價錢,不過羅美娘也很懂得見好就收,也沒打算再往外賣鹵鵝方子。
其實羅美娘後來也想過,為啥陳學官和吳姨娘對這個冰皮配方追求心切,甚至不惜大價錢也要買下來。
她能想到的頭個原因就是他們想把冰皮月餅送給某個能幫上忙的人家。
這年頭的月餅皮子都是糖漿皮做的,別看紅糖土糖這些在集市上賣得老貴,可真正的大戶人家吃得多了,對高糖高甜的東西都沒那麽稀罕,冰皮月餅正好是低糖低油低熱量,迎合了這些人的口味。
二來就是冰皮的配方雖然說穿了那就那回事,但也不算好破解,要不然古代這麽會有這麽多美食方子失傳,要是光靠舌頭就能嚐出來,就不會有這麽多失落在曆史中的美食了。
總之冰皮月餅的配方已經讓她發過財,羅美娘如今並不缺錢,也不打算再做那些打眼的事情。
中午的鹵味吃得人讚不絕口,到半下午羅美娘也把風幹的仔鵝放進烤爐了。早在羅家做零食生意,羅美娘就把一些廚房用具都蘇出來了,過來府城時,她也把烤爐帶了過來。
快到晚飯時,燒鵝的香味已經彌漫整個院子裏,羅美娘還聽到隔壁有小孩的吵鬧聲,似乎是被香味吸引了。
聶恒還有些讀書人的矜持,阿才早就蹲在灶屋門口聞著味道了,每半刻鍾就問一回:“姑姑姑姑,還有多久才好啊?”就跟報時鳥似的。
羅美娘估摸著時間快有半個多時辰了,就道:“快了快了,別催了。”還得等烤爐降熱呢。
不過催烤鵝的人不止阿才一個,到最後就連張玉寒也跑過來了。
聶恒把書院裏的一些筆記都帶回來,張玉寒原本正在屋裏看書,看了一半,就被香得坐不住了,他聽著左右院子都有孩子哭鬧聲,就嘿嘿笑了兩聲:“我看今日不止咱們這條巷子,就是前後那兩條,也得有孩子被揍哭。”味道實在太香了。
而唐氏就更別提了,這老太太以前在村裏沒吃過多少好吃的,跟兒子兒媳婦出來後,總算開了眼界。她抱著孫女在院子裏溜達,走到灶屋時總要探頭過來看一下,羅美娘都不知瞧見她的大頭多少回了。
等到燒鵝出爐,家裏人個個都呆不住,全都堵在灶屋裏,對著往下滴鹵汁和滴油的燒鵝,指指點點的。
“鵝皮有一點點焦了,要是多做幾回,應該就不會再焦了。”羅美娘道,她其實也不是第一回 做燒鵝,但是原始烤爐還是有些不好掌握。
阿才在一旁肉麻兮兮道:“姑姑做的燒鵝,就是焦了,我也覺得好吃。”
誰不喜歡聽奉承呢,反正羅美娘聽著挺高興的。帶著這種心情,她把整隻燒鵝切了足有五大盤肉出來。
瞧著切出來的鵝肉太多,怕家裏人吃不完,她還想著給左鄰右舍送一點,可這句話一出來,家裏所有人都反對。
張玉寒道:“媳婦你真是小看了我們這些人的肚量,剛才你在灶下忙活時大家就都饞出口水了,就別廢話了,趕緊吃飯,吃完飯才有力氣賞月呢。”
羅美娘心道,賞月不就是坐著嗎,難不成還要費力氣。
唐氏也覺得兒媳婦廢話太多,她饞燒鵝半天,肚子都咕咕叫了。
羅美娘看大家都心心念念吃晚飯,也沒二話,把一早做好的另外幾個菜都熱了一遍。
清蒸魚重新上蒸,魚肉有些老;咕嚕肉倒是沒影響,酸甜度還挺好的;幾個涼拌菜也差不多,過了一個多時辰更加入味。
羅美娘邊吃邊把自己做的菜都點評了一遍,抬頭一看,大家都光顧著吃燒鵝了。
她倒是沒像他們那樣,筷筷都是燒鵝,而是葷素搭配,吃燒鵝時還要慢悠悠地蘸一蘸酸梅醬,最後除了她之外,其他人都撐得坐不起來了。
羅美娘好氣又好笑,七斤多的燒鵝,居然都幹掉了,她回屋拿了幾丸山楂丸出來,給其他人都發一顆,最後一顆直接塞在張玉寒嘴裏,道:“我就說給鄰居們送一點,今日你們燒鵝都吃膩了,以後我再做都不會想吃了。”
也虧得平日肚子裏就有油水,不然就這個吃法,一屋子人都得輪流上茅廁。
張玉寒嚼嚼嘴裏的山楂丸子,道:“好吃的東西還能吃煩?你明日再做,我們也吃得下。”
阿才和聶恒都跟著點頭。
羅美娘看這幾人一眼,道:“你們就想著吧,做一回多麻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等再有節日再說。”
阿才一聽羅美娘這話,就開始掰著手指算起來,他苦著臉道:“要到重陽還得一個多月呢,這一個多月,姑姑你就不做了?”
羅美娘搖頭,做這個太費勁,她本來打算一隻燒鵝七斤多,切出來還能叫鄰居也嚐個味,沒想到家裏這些人都是大胃王,她想想道:“這個月咱們抓幾隻鵝在家裏養,到時候我多做幾隻,也給二郎府學先生送些過去。”
雖然兒媳婦如今發了財,可唐氏聽到她要給別人送鵝還是有些心疼,不過一來吃人嘴短,二來又是給兒子府學先生的,想著先生們吃了鵝肉,以後兒子在學裏也好過,唐氏也沒話說了。
就是心裏還是覺得兒媳婦大手大腳,兩千兩也不是一輩子用不完的。
羅美娘如今練就了一對火眼金睛,一看唐氏欲言又止的眼神,就知道婆婆又覺得她敗家了,她一笑,自打知道婆婆那些傷心往事,羅美娘就覺得還挺能理解這太太對金錢的吝嗇,反正她也沒說出口,羅美娘就當做不知道了。
晚上一家子在院裏賞月,羅美娘還用大慶朝的原始榨汁機榨了一壺石榴汁出來。
喝著石榴汁,聽著聶恒悠悠的笛聲,又看一眼天上圓圓的月亮,羅美娘心裏覺得,這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啊。
第二日,柳二太太就找上門來了,主要是羅美娘昨日的燒鵝太香,她家裏幾個孫子都饞哭了。
柳二太太略帶玩笑地埋怨了幾句,說是昨兒家裏差點沒造反。羅美娘也正好有事找她,她想買個丫鬟在家裏幫忙,也想托柳二太太幫她問一問,如今教她小閨女念書的女先生,收不收大齡學生。
兩件事情是相互關係,羅美娘以前一門心思都在帶孩子和操持家務上,家裏並不需要丫鬟,但考慮到她要是真找到一個願意接受她的女先生,就不能像以前一樣屋裏屋外一把罩。
羅美娘話說得簡單,卻不知道柳二太太被她嚇了一跳,她想買丫鬟的事不奇怪,柳家也是有嬤嬤有丫鬟的人,兩家家境相似,有個丫鬟確實方便些。
就是這年頭,婦人成親之後還想著讀書的,真是個稀罕事。
作者有話說:
第五十三章
中秋已過,天氣有些涼,此時院裏秋風陣陣,兩人坐在院裏的瓜藤架下,柳二太太好生喝了一口茶,平複了一下心情,這才道:“你別笑我一驚一乍的,我這輩子活到現在,還從來都沒聽過成了親的婦人讀書這種事。”
想了想,她又補了一句:“真是聞所未聞。”
雖然柳二太太自個也有閨女跟女先生讀書識字,並不代表她就是真心覺得這份錢花得值。當然讀書能明理,她小閨女自打去了女先生那裏之後,言行舉止都斯文了許多。但在柳二太太看來,付出和收獲仍然是不相等的。
柳二太太讓閨女讀書,實則心裏是有更深遠的盤算。
柳家這樣的階層,在府城真是不上不下,要是大兒子一日沒謀得功名,閨女想嫁好一等的人家,總得身上有些出挑的地方,也總得出了家門,才能讓別的夫人太太瞧見她的好處,這才是她咬牙送閨女去女先生那裏讀書的原因所在。
羅美娘卻早就嫁了人,在柳二太太看來,如張家這等家境,羅美娘讀過幾本書,認得幾個字,能算賬理事便就足夠了,現階段折騰著想讀書,著實是有些糊塗了。
她這人性子也算得上活絡,覺得羅美娘以往也是個機伶人,突然有這種變化,肯定有原因,柳二太太莫名就想起了巷子裏的那個傳言,心道,張家莫不是真的發了?
所以窮人乍富,立刻就露出不自量力的張狂嘴臉了?
羅美娘哪能看不出柳二太太的心思。她也給自個提了個醒,這世上聰明人不少,以後要是沒想好理由,千萬不能自作聰明,不然就是犯蠢了。
當然羅美娘還不至於犯蠢,她在提出請托前,就已經想好會麵臨的質疑,也早就做好準備。
另有,這些日子外頭風言風語不少,都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羅美娘也有心想借柳二太太的口對外解釋一二。
她想了想,便道:“太太是知道的,我出身並不算好,就是小時候在村裏,家裏也是窮得叮當響,之後家裏做了生意,日子這才好過。打小那樣的環境,我成親時想的就是平平安安過自家小日子罷了。後來相公不知道打哪兒開竅突然想讀書,家裏這才一日日好起來。”
迎著柳二太太好奇中隱含懷疑的目光,羅美娘為她倒了一杯茶,並不諱言自己的出身,她坦然道,“因相公突然想讀書,我也跟著撿起書本,我大哥打小也上過學堂,他疼我,我認識的字都是他教我的。我倒也沒想能看出個什麽來,就是閑來無事翻幾頁罷了。”
羅美娘這樣剝析自個有此念頭的緣由,柳二太太倒是聽進去了。
羅美娘繼續道:“我以前在村裏在縣裏,別人叫我一句秀才娘子,我心裏總有幾分驕傲,可在那樣人才寥寥的環境,誰不會為幾句好話覺得高興?”
“隻是來府城這段時間,著實叫我開了不少眼界。外頭那些大戶人家的姑娘們落落大方,舉止得體,還有太太們一個個也都氣派富貴,談吐從容,我瞧著他們,才知道自己以前是井底之蛙,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
柳二太太聽羅美娘這麽說,便說她太過貶低自己,倘若羅美娘真的這麽不堪,她也不會跟她交往。
羅美娘搖頭道:“太太別覺著我是在妄自菲薄,我說的都是實話。這段時間我一直在想,要是相公一直都是秀才便罷了,要是他有一日能更上一層樓,那些舉人老爺們大多娶的都是大戶人家的閨秀們,一輩子這麽長,誰說得準我以後得跟誰打交道呢。”
“而我自身平平無奇,沒有家世,也沒有才華,隻是識得幾個字會算賬罷了,這點微弱的技能,外頭一個商戶家娘子也會這樣,我拿什麽跟人交際往來。”
羅美娘這人,其實也算有幾分口才,這種口才並不是她說話時辭藻有多華麗,或者是多能引經據典,而是她出口的話總能切中人內心,娓娓道來,讓人信服。如今她有心想要跟人示弱,出口的話更是多了幾分誠懇。
如柳二太太,此時便不由道:“你擔心的這些未嚐沒有道理。”
她家也算是有幾分家底的人家,一年到頭也總有機會跟這些個精明的夫人太太打交道,可禮儀談吐這種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更兼之有些高雅些的話題,隻有真正學習過的人才能說上幾句。
柳二太太以前娘家家境不好,認字都是成親後才學的,可她有時出門做客,碰上別人想戲弄她,故意說些她不懂的話題,她除了硬著頭皮跟人含糊幾句,便隻能讓人看笑話。
其中滋味,當真隻有經曆過的人才能明白了。
羅美娘聽柳二太太歎這一口氣,就知道她這些話起作用了。
她繼續道:“我有機會從鄉下來到府城,是極為幸運的,可在府城長了見識,才越發覺出自己的淺薄,也覺得不能還想以往那樣混混沌沌。我其實也不知道在女先生那邊我能學到些什麽,可我想著,朝著大戶人家培養閨女的方式靠近總是沒錯的。”
“哪怕不是找女先生,我也想找個能讓我增長見識的法子,讓我知道該如何跟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際。”
“可世上哪有這種隨隨便便就能獲得交際技能的捷徑。書上說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書上也說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羅美娘搖搖頭,“可我為人愚笨,不能看著書自己就把道理悟出來,所以唯一能想到的法子,就是找一個女先生教著,不求能有多出息,隻要能學出個樣來就行了。”
羅美娘一向有幾分聰明勁,知道對聰明人說話就得真真假假摻在一起。
就是在柳二太太聽來,她這些話也是坦誠無私,在她麵前一無遮掩,且提起想要學習上進充實自己時,更有一種說不出的向往,柳二太太聽完,也是心生感慨。
都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戲文裏都演了,男人發達之後,不顧糟糠情分貪圖富貴權勢的,張秀才一表人才,且年紀輕輕就有功名,以後前程不知如何,羅美娘出身貧寒,確實得多做些準備。
柳二太太心中暗自歎了一口氣,羅美娘可惜就可惜在出身鄉下,要是能在大戶人家,以她的容貌和資質,還時刻知道要上進,必定能嫁給一戶更好的人家。
就在她心生感慨時,就聽羅美娘道:“不過,能讓我有這個想法,還是因為太太。以前我接觸到的人家,哪有人會舍得花錢送閨女去女先生那裏讀書識字的,也是有太太這樣明理的鄰居為伴,我才能生出這種念想。”
任何時候,奉承話都是人愛聽的,柳二太太也就是普通的婦道人家,尤其是她剛覺得羅美娘資質過人,這些話聽起來就更舒服了。
她搖頭笑道:“我哪有你說的這麽好,就是瞧著別人怎麽培養閨女的,我依葫蘆畫瓢罷了。”
羅美娘笑道:“太太不用客氣,太太倘要是跟外頭那些沒有見識的人一樣,哪會把閨女送去讀書?太太能下決心送閨女念書,就已經不是常人了,也肯定也能理解我的心事。”
羅美娘想忽悠人時,說話的語氣總是十分沉穩,這種沉穩叫她少了一些桃李年華該有的活潑嬌俏,可柳二太太這種年紀的人,卻十分欣賞她這種穩得住的氣質。
對羅美娘的稱讚,柳二太太想了想也笑納了,就是突然想到外頭那些傳言,好笑道:“之前你們家買馬車時,已經有人說你們發了,如今你這又要買丫頭又要找女先生,外麵的閑話又要傳起來了。”
羅美娘鎮定道:“我也聽過了,外頭那些人都說我們家發財了,其實哪有發財,我相公中秀才之後,我家就有買丫鬟的想頭兒,當時是覺得我一個人帶閨女不方便,後來我婆婆願意過來幫忙,這想法就沒有了。可最近相公在府城有些人情交際,有同窗上門,總不好每回都是家裏人出來奉茶,買個丫鬟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