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節
穿成科舉大佬的金手指外掛 作者:灰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近羅美娘又買地買丫鬟,還要讀書,柳二太太也是好心,想著如張家的家境,想要拿出一大筆束脩費便不容易了。羅美娘就是想學個皮毛,讓閨女跟她一塊合用也就是,也能賺一個人情回來。
因著羅美娘跟柳二太太剖心剖肺述說了一番心事,吳姨娘那邊又不知道出於什麽緣由也保密上了,柳二太太是完全相信張家沒發財的事情,回家之後還想著,發財哪那麽容易。張家就是之前買了些地,不過五畝而已,哪裏算得上發財。
對柳二太太的熱心,羅美娘很是客氣地推辭了:“我之前在縣裏還存了些銀子,東西買回來,就是以後以後妞妞到年紀想學習也方便,就不用麻煩嬸子了。”
誰願意自個獨占的東西被親娘拿出去當人情?
左鄰右舍的,她也見過柳二太太的小閨女柳蘭蘭,今年十三歲,跟自家小姑子差不多的年紀,卻有些小姐脾氣。
羅美娘可不想還沒上學就先把小同窗給得罪了。
……………………
別看唐氏平時總該念叨羅美娘大手大腳,知道兒媳婦要去讀書,隔日還起個大早包了頓芝麻餡兒的湯圓。
朝廷規定,農家每年交稅要交糧食,所以大部分農戶地裏並不會種些不能當主糧的東西。什麽東西種得少就稀罕了,以前南山村裏也就羅村長家裏種了幾畝芝麻,逢年過節給族人送禮都會送這個,唐氏那會兒瞧著真是眼熱得不行,芝麻油除了做飯用,還能點燈能梳頭,用處多了去,可自家沒有宗族就跟小可憐似的,隻能眼巴巴看著。
所以前些日子唐氏看羅美娘在家裏囤些吃喝用的,還買了不少芝麻,破天荒的一句話都沒有。早上一想到湯圓,便也隻能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黑芝麻餡兒了。
因為兩個丫鬟做飯手藝不過關,家裏三頓一般都是羅美娘親自動手的。她一早起來瞧見婆婆已經把湯圓都包好了,心裏也頗有幾分感動。
見羅美娘感動的模樣,唐氏心下也滿意,不虧她特意包這頓湯圓。
她咳嗽了一下,見張玉寒羅美娘都看過來,心裏就更滿意了:“二郎當時頭日上學時我也沒趕上,今日你們都吃一碗,就算給他也補上了。”
又對羅美娘道:“咱們家,二郎念書有靈性,你也是個聰明的,肯定能念好,要對自己有信心,別總想著外頭那些話。我是再不會讓二郎娶個小的回來紮你的心,學就好好學,別分心。”
“……”雖然婆婆是好意,可羅美娘真是再度被戳中了鬱悶的小心肝。
就是張玉寒,也覺得他娘前頭幾句還挺像樣的,可後麵那句小的,說得就像他真的在外頭已經有動靜了。張玉寒可不受這種冤枉。
到底還穩得住,張玉寒用筷子把碗裏湯圓的芝麻餡兒都戳出來,才調侃道:“娘你這還真是挺順便的,不過娘想支持我媳婦念書就得全心支持,她以後要上學讀書跟我一樣肯定都得忙著,家裏三頓不如就由娘包辦了?”
“這怎麽行!”唐氏本來是想展示一下自個這個婆婆的通情達理,被兒子一戳就急了。
唐氏手藝也就一般,她這些日子嘴都被兒媳婦給養刁了,前幾日羅美娘試著讓麥苗做了頓飯,麥苗手藝不行,做出來的飯菜都不對家裏人口味,就是那樣,也沒扔掉,哪怕兒媳婦如今發財了,家裏過日子還是十分樸素的,一家子硬是把這頓飯菜給啃下了。
鹹得唐氏半夜都起來喝了幾回水。
唐氏說完之後,就知道兒子是故意的,心裏罵了一句這混小子,這是故意拆台呢。她不是瞧著今日是個重要日子,想要暖一暖兒媳婦的心嗎。
羅美娘雖然被戳了一把,還是為婆婆說話:“娘也是好意,心裏記著咱們呢,你吃就是了。”
張玉寒立刻就道:“娘你看我媳婦對你多好,為你都不惜說我一回了。”
唐氏,唐氏硬是給兒子氣樂了,繞一圈不是就想說他媳婦多有孝心多好嗎,她道:“吃你的湯圓去,我們婆媳不用你挑撥。”
張玉寒瞅瞅媳婦,見羅美娘臉上都是笑意,也沒介意他娘那一句納小的,就把碗裏剩下的兩顆湯圓都囫圇吃下去了,他今兒還有事,吃完就說他今日走路去府學,把馬車留給媳婦使的,說是這邊的人就愛看人下菜碟兒,知道羅美娘出行都沒車馬,肯定要小看她。
羅美娘對張玉寒的關心十分受用,就是馬車她就不用了,柳家也有馬車,今日柳二太太會等她一塊過去,蹭一下柳家的車就夠了。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就讓張玉寒跑老遠去府學,羅美娘哪會做這種蠢事。
張玉寒還想勸她,羅美娘嫌他嘮叨,就道:“你這兩日不是要跑榷場嗎,沒馬車你是打算兩條腿跑著過去嗎。”
張玉寒昨日跟她道,府學教諭讓他們幾個北蠻話學得好的學子去榷場當翻譯,因著這工作有些技術含量,衙門還會負責一日三餐,每日給五百文工錢。
張玉寒說他可以蹭別人的馬車。
媳婦發了財後,家裏的日子確實寬裕舒坦不少,但要說還有什麽變化,除了多了輛馬車又多了丫鬟外,其實跟之前也差不多。張玉寒自身也是如此,五百文並不算少了,他當初在聶家當長工,一月才八百文呢,有賺錢的機會當然得抓住。
張玉寒還想繼續說什麽,羅美娘幹脆把一旁的書箱塞他懷裏,把人推出去了,車軲轆話翻來覆去說這麽多遍,真個煩人得不行。
羅美娘送完丈夫出門之後,回來看唐氏瞧她,以為是嫌她對張玉寒太粗魯,就解釋道:“家裏就一輛馬車,當然是誰更需要就給誰用,傻子都知道的道理,相公真是羅嗦。”
羅美娘覺得自己這話其實挺正常的,可就是在唐氏看來,兒媳婦水靈靈的臉上那種半帶嫌棄卻情意滿滿的笑容,叫她湯圓都沒吃完就覺得飽了。
羅美娘瞧見她飯量不對還問了一句,唐氏嘀咕道:“哪還吃得下去。”這兩人膩歪的,就這樣兒媳婦還擔心兒子不要她想去讀書,真是吃鹹魚蘸醬油,多此一舉。
總之,一早上熱熱鬧鬧的,羅美娘就是上了柳家馬車出發去女先生那裏,心情也好得不得了。
她心情好,一張臉就像會發光似的,還感謝了一回好意等她的柳二太太,順便跟柳二太太的閨女柳蘭蘭打了個招呼。
哪怕柳蘭蘭再不喜歡這位鄰居家嫂子,也不得不在心裏酸溜溜地承認,羅美娘確實長得挺好看的。
其實羅美娘想去女學讀書的事,柳蘭蘭一開始是沒有多少感覺的。
雖然吧,這年頭,哪有已婚婦人還要念書的,她那些同窗裏,到了年紀,基本上不用人提醒都是自動退學回家備嫁的。
跟這些人對比起來,她這個鄰居嫂子真叫一個標新立異。
但這些跟她並無關係,柳蘭蘭稀奇一下也就算了,可自從知道她娘打算用她的東西出去當人情的時候,柳蘭蘭在家裏直接就氣哭了。後來又突然想到自家介紹個超齡同學過去念書,肯定會被人家笑話,種種原因加起來,柳蘭蘭才對羅美娘討厭上了。
這會兒見到羅美娘,她心裏就嘀咕起來了,她娘不是說過這個張家嫂子都生出孩子了嗎,一個生過孩子的鄉下婦人,要那麽好看幹什麽。
別說,羅美娘長得杏眼櫻唇瓊鼻楚腰,身上隱隱還有種嫁過人的女子才能擁有的動人風韻,尤其是那把腰,才是柳蘭蘭的一半腰圍。
柳蘭蘭也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紀,長得也普普通通的,如今還在發育階段吃得多,人也胖,坐在羅美娘隔壁真是被比成渣了。
看羅美娘打了個招呼坐過來,她立刻就往內挪了兩寸。
柳二太太看閨女這樣,麵色就有些不好了。
說來,柳蘭蘭不願意跟她交好,羅美娘也沒熱臉貼冷屁股的意思,就是柳二太太袖子下不知道掐了這小姑娘多少下,可柳蘭蘭愣是一聲不吭,羅美娘想想就為她覺得痛。
馬車走了約莫一刻鍾的時間,就在一戶青磚青瓦的雅致屋舍前停下了。
之前羅美娘已經聽柳二太太說過了,女先生姓徐,住在離柳枝巷不遠的青梅巷裏,家裏已經有六位女學生,要是再加上羅美娘,就是七個。
見到徐先生之後,羅美娘還詫異了一下,這位徐先生說是四十歲的年紀,跟唐氏和李氏一樣的年紀,看起來隻有二十餘齡。
這保養技術可真是夠好的。
徐先生自我介紹是省城徐家的旁支姑娘,羅美娘這麽大也就到過府城,哪裏知道徐家是那戶人家。
不過羅美娘有個好處,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她總能不動聲色,叫人覺得她似乎真懂了一樣,此時她就發揮出這種技能,很認真聽徐先生說完。
徐先生早就聽柳二太太說過羅美娘的情況,並未對她已婚身份入學表現出多少稀奇,一雙眼睛極為淡然寧靜,介紹完自個之後就問了下羅美娘會些什麽,知道她在家會和丈夫學習,算術極好,如今就是四書五經也開始看了,就道:“女子不考功名,我這裏四書五經並不是主要。”
羅美娘當然也知道,她笑道:“主要是外子學習,我也跟著閑翻幾頁罷了,並不是興趣愛好。不瞞先生,我想進你的女學,主要是想學些技藝才能,還想學點規矩禮儀,這些以後與人交往,倒是能用得上的。”
聽她簡單說完,徐先生微微點頭:“要是你想學這個,並非難事,我這裏的課程不少,規矩禮儀、女紅廚藝、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茶道品酒、賞析玉石、風水裝潢、岐黃醫理……我都是略通一二,雖不敢稱大家,但指點一下學生還是夠的。”
徐先生每說一樣,羅美娘的眼睛就亮起一點,她心道,要是這位徐先生當真是這樣滿身的本事,這四十兩銀子花得便值了。
羅美娘雖然不算摳門,不過遇到這樣全方位什麽都會的先生,也難免想要把她身上的本領都學過來。
徐先生見羅美娘眸光發亮,想想就道:“我看不如這樣,你暫且學習幾日,若過了這幾日,我覺得你尚可教導,咱們再簽教習契約;你也好趁此機會,瞧瞧課程你是否能接受。”
徐先生的意思,翻譯一下就是說她先瞧瞧她聰不聰明,要是她太笨了,那她寧可不要這幾日的束脩費,也不想叫她出去敗壞她的教習名聲。
對自己,羅美娘還是挺有信心的,雖然她上輩子琴棋書畫一樣都沒接觸過,不過女學裏這些學生,過來啟蒙時不都是孩子一個嗎,難不成她連個孩子都比不上?
於是雙方說定之後,徐先生就把她引到課堂裏,跟其他學生介紹了一下。
上午兩個時辰的課之後,羅美娘就覺得徐先生的女學她非進不可,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徐先生確實是有真材實料的,她說起典故來信手拈來,意思表達十分清楚,就是一些枯燥的理論,經過她嘴裏說出來,也很容易讓人聽得沉迷。
尤其是這節課是書法課,羅美娘這兩年練字不少,就連陳學官也說過她字不錯,羅美娘自我感覺也挺好的,於是聽得也很認真。
徐先生說到書法學習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追求點線的平正,隻要能端端正正寫出來,就算是成功了;第二個階段則是變化,這種變化是字體點線間一種動態的特殊姿態,所謂的技巧外露就是如此;第三階段則是絢爛過後,盡量把筆法中的技巧消解到讓人看不出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回複到一開始的平淡狀態。
羅美娘突然就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她近來覺得自己的書法有些停滯不前,卻一直不知道什麽原因。
聽完徐先生的講解後,她心裏就琢磨著,這應該就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壁太厚了。書法要出成績實在不易,按照徐先生說的,要踏上第三階段,非得有天賦和極為刻苦的練習時長不可。
柳蘭蘭在外頭等她,羅美娘便收拾了桌上的文具,和徐先生告辭回家了。許是因為她年紀大,又是頭一日,其他女學生們雖然對她好奇,除了打招呼之後,便無人跟她示好,羅美娘也不在乎,這一上午有所領悟,她便很高興了。
馬車上,柳蘭蘭還是一言不發,顯然打算用行動表示跟她劃清界限。
羅美娘處於思考之中,剛才徐先生留了一份課後作業,讓他們寫一份心得體會,她聽完這一上午的課,並不覺得如何難,打上馬車時就開始在打腹稿,就是柳蘭蘭找她說話,羅美娘也沒空聊天。
待得羅美娘回家,唐氏很是問了一番她上課情況如何啥的,羅美娘消受了一番婆婆對她的關懷後,便回屋做作業了,搞得唐氏心裏不住嘀咕,覺得兒媳婦才像是要去考科舉的那個人,就是張玉寒回家時,也沒這樣立刻就摸進屋裏看書。
羅美娘思路如泉湧,很快便寫完作業,趕在晚飯前還和閨女玩了一會兒,這才進灶屋做飯。
由於心情好,她看灶下燉著大骨頭湯,還把離開村裏時羅村長送的山菌拿了些出來。
過完年到現在也快大半年了,村人送的山貨都吃得差不多,當時送行時,各家都是挑了好的送過來,羅美娘這些日子每回燉湯都愛放些幹蘑、木耳之類的。
上輩子時,蘑菇和木耳好些都是養殖的,再沒有這股天然的鮮香味。
羅美娘把幹菌泡開之後直接扔進陶罐裏,湯味鮮得不得了,她一晚上就光喝湯了。
天氣漸冷,晚飯喝一碗暖呼呼的骨頭湯也挺舒服,唐氏在南山村住了大半輩子,也道:“咱們村裏這些幹菇味道最好,尤其是這種長在柳樹下的,別看長得醜,最好吃不過了,村長對你們也是實誠,一口袋全是這種菇。”
羅美娘有些惋惜:“就剩下一點了。”
唐氏笑:“等過年回村,咱們跟村長多要點。”這種菇不僅好吃,藥鋪收價也高呢。
最後湯罐子裏勉強給張玉寒留了一碗,其他都分掉了。
張家並不是刻薄的人家,唐氏雖然摳門,可早上煮湯圓也沒把丫鬟的份漏下,就是這湯,也有麥苗和小米的份,這兩個丫鬟看主家都喜歡,居然還分給他們,都是感動得不行。
張玉寒今日回來得晚,到家時都快一更天了,他在外頭已經吃了飯,喝湯時就問起羅美娘今日情況如何。
羅美娘重重點頭:“徐先生這四十兩束脩確實是挺值的,一點不虧。”
張玉寒心道比府學都貴的學費呢,要是沒有幾斤幾兩,等閑人哪敢開這種口,不過他媳婦也不是一般人,要是這位女先生沒有真材實料,羅美娘肯定不會說出這種話。
作者有話說:
第五十五章 (改錯字)
夫妻倆其實私底下都有點話嘮屬性,就張玉寒喝湯泡澡的功夫,羅美娘已經把今日上午徐先生上課的內容都複述了一遍,張玉寒和她成親那麽久,就沒見過她說起誰來是這樣雙眼發亮、麵色紅潤似火的狀態。
他心道這徐先生看來還真不能小看,就他媳婦這股勁兒,以後家裏怕是有得說她了。
就是一晚上都在聊徐先生,張玉寒也想說說別的話題,轉換話題最好的法子,當然是——
羅美娘話說了一半,嘴就被堵上了。
張玉寒親完之後,看著媳婦不解的眼神,哼道:“媳婦你誇別人誇了這麽多句,怎麽就沒見你這麽誇過我?”
羅美娘估摸著他是忘記徐先生是個女的了,就提醒他一回,這醋喝的,真是沒道理。
張玉寒也不管有道理沒道理,反正他就覺得這個話題聽膩了。
羅美娘想了想,湊過去在他耳垂下親了一口,這一口就跟信號的,男人眼睛都發光了,攬著她腰杆,謹慎地問:“行了?“
羅美娘點點頭,她出月子大半年了,說起來禁絕房事這種不人道的事情,一開始是張玉寒提出來的,她懷孕那時,張玉寒就問過大夫,知道越晚那啥,對她身子越好,於是他就一直憋著,哪怕有時候擦槍走火,到最後張玉寒也能自個喊停。
羅美娘有時都嘀咕自己真是嫁了個忍者。
不過忍得太久也不是好事,男人被壓抑許久的火被撩起來,直到三更天,屋子裏的油燈才被點起來。
因著羅美娘跟柳二太太剖心剖肺述說了一番心事,吳姨娘那邊又不知道出於什麽緣由也保密上了,柳二太太是完全相信張家沒發財的事情,回家之後還想著,發財哪那麽容易。張家就是之前買了些地,不過五畝而已,哪裏算得上發財。
對柳二太太的熱心,羅美娘很是客氣地推辭了:“我之前在縣裏還存了些銀子,東西買回來,就是以後以後妞妞到年紀想學習也方便,就不用麻煩嬸子了。”
誰願意自個獨占的東西被親娘拿出去當人情?
左鄰右舍的,她也見過柳二太太的小閨女柳蘭蘭,今年十三歲,跟自家小姑子差不多的年紀,卻有些小姐脾氣。
羅美娘可不想還沒上學就先把小同窗給得罪了。
……………………
別看唐氏平時總該念叨羅美娘大手大腳,知道兒媳婦要去讀書,隔日還起個大早包了頓芝麻餡兒的湯圓。
朝廷規定,農家每年交稅要交糧食,所以大部分農戶地裏並不會種些不能當主糧的東西。什麽東西種得少就稀罕了,以前南山村裏也就羅村長家裏種了幾畝芝麻,逢年過節給族人送禮都會送這個,唐氏那會兒瞧著真是眼熱得不行,芝麻油除了做飯用,還能點燈能梳頭,用處多了去,可自家沒有宗族就跟小可憐似的,隻能眼巴巴看著。
所以前些日子唐氏看羅美娘在家裏囤些吃喝用的,還買了不少芝麻,破天荒的一句話都沒有。早上一想到湯圓,便也隻能想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黑芝麻餡兒了。
因為兩個丫鬟做飯手藝不過關,家裏三頓一般都是羅美娘親自動手的。她一早起來瞧見婆婆已經把湯圓都包好了,心裏也頗有幾分感動。
見羅美娘感動的模樣,唐氏心下也滿意,不虧她特意包這頓湯圓。
她咳嗽了一下,見張玉寒羅美娘都看過來,心裏就更滿意了:“二郎當時頭日上學時我也沒趕上,今日你們都吃一碗,就算給他也補上了。”
又對羅美娘道:“咱們家,二郎念書有靈性,你也是個聰明的,肯定能念好,要對自己有信心,別總想著外頭那些話。我是再不會讓二郎娶個小的回來紮你的心,學就好好學,別分心。”
“……”雖然婆婆是好意,可羅美娘真是再度被戳中了鬱悶的小心肝。
就是張玉寒,也覺得他娘前頭幾句還挺像樣的,可後麵那句小的,說得就像他真的在外頭已經有動靜了。張玉寒可不受這種冤枉。
到底還穩得住,張玉寒用筷子把碗裏湯圓的芝麻餡兒都戳出來,才調侃道:“娘你這還真是挺順便的,不過娘想支持我媳婦念書就得全心支持,她以後要上學讀書跟我一樣肯定都得忙著,家裏三頓不如就由娘包辦了?”
“這怎麽行!”唐氏本來是想展示一下自個這個婆婆的通情達理,被兒子一戳就急了。
唐氏手藝也就一般,她這些日子嘴都被兒媳婦給養刁了,前幾日羅美娘試著讓麥苗做了頓飯,麥苗手藝不行,做出來的飯菜都不對家裏人口味,就是那樣,也沒扔掉,哪怕兒媳婦如今發財了,家裏過日子還是十分樸素的,一家子硬是把這頓飯菜給啃下了。
鹹得唐氏半夜都起來喝了幾回水。
唐氏說完之後,就知道兒子是故意的,心裏罵了一句這混小子,這是故意拆台呢。她不是瞧著今日是個重要日子,想要暖一暖兒媳婦的心嗎。
羅美娘雖然被戳了一把,還是為婆婆說話:“娘也是好意,心裏記著咱們呢,你吃就是了。”
張玉寒立刻就道:“娘你看我媳婦對你多好,為你都不惜說我一回了。”
唐氏,唐氏硬是給兒子氣樂了,繞一圈不是就想說他媳婦多有孝心多好嗎,她道:“吃你的湯圓去,我們婆媳不用你挑撥。”
張玉寒瞅瞅媳婦,見羅美娘臉上都是笑意,也沒介意他娘那一句納小的,就把碗裏剩下的兩顆湯圓都囫圇吃下去了,他今兒還有事,吃完就說他今日走路去府學,把馬車留給媳婦使的,說是這邊的人就愛看人下菜碟兒,知道羅美娘出行都沒車馬,肯定要小看她。
羅美娘對張玉寒的關心十分受用,就是馬車她就不用了,柳家也有馬車,今日柳二太太會等她一塊過去,蹭一下柳家的車就夠了。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就讓張玉寒跑老遠去府學,羅美娘哪會做這種蠢事。
張玉寒還想勸她,羅美娘嫌他嘮叨,就道:“你這兩日不是要跑榷場嗎,沒馬車你是打算兩條腿跑著過去嗎。”
張玉寒昨日跟她道,府學教諭讓他們幾個北蠻話學得好的學子去榷場當翻譯,因著這工作有些技術含量,衙門還會負責一日三餐,每日給五百文工錢。
張玉寒說他可以蹭別人的馬車。
媳婦發了財後,家裏的日子確實寬裕舒坦不少,但要說還有什麽變化,除了多了輛馬車又多了丫鬟外,其實跟之前也差不多。張玉寒自身也是如此,五百文並不算少了,他當初在聶家當長工,一月才八百文呢,有賺錢的機會當然得抓住。
張玉寒還想繼續說什麽,羅美娘幹脆把一旁的書箱塞他懷裏,把人推出去了,車軲轆話翻來覆去說這麽多遍,真個煩人得不行。
羅美娘送完丈夫出門之後,回來看唐氏瞧她,以為是嫌她對張玉寒太粗魯,就解釋道:“家裏就一輛馬車,當然是誰更需要就給誰用,傻子都知道的道理,相公真是羅嗦。”
羅美娘覺得自己這話其實挺正常的,可就是在唐氏看來,兒媳婦水靈靈的臉上那種半帶嫌棄卻情意滿滿的笑容,叫她湯圓都沒吃完就覺得飽了。
羅美娘瞧見她飯量不對還問了一句,唐氏嘀咕道:“哪還吃得下去。”這兩人膩歪的,就這樣兒媳婦還擔心兒子不要她想去讀書,真是吃鹹魚蘸醬油,多此一舉。
總之,一早上熱熱鬧鬧的,羅美娘就是上了柳家馬車出發去女先生那裏,心情也好得不得了。
她心情好,一張臉就像會發光似的,還感謝了一回好意等她的柳二太太,順便跟柳二太太的閨女柳蘭蘭打了個招呼。
哪怕柳蘭蘭再不喜歡這位鄰居家嫂子,也不得不在心裏酸溜溜地承認,羅美娘確實長得挺好看的。
其實羅美娘想去女學讀書的事,柳蘭蘭一開始是沒有多少感覺的。
雖然吧,這年頭,哪有已婚婦人還要念書的,她那些同窗裏,到了年紀,基本上不用人提醒都是自動退學回家備嫁的。
跟這些人對比起來,她這個鄰居嫂子真叫一個標新立異。
但這些跟她並無關係,柳蘭蘭稀奇一下也就算了,可自從知道她娘打算用她的東西出去當人情的時候,柳蘭蘭在家裏直接就氣哭了。後來又突然想到自家介紹個超齡同學過去念書,肯定會被人家笑話,種種原因加起來,柳蘭蘭才對羅美娘討厭上了。
這會兒見到羅美娘,她心裏就嘀咕起來了,她娘不是說過這個張家嫂子都生出孩子了嗎,一個生過孩子的鄉下婦人,要那麽好看幹什麽。
別說,羅美娘長得杏眼櫻唇瓊鼻楚腰,身上隱隱還有種嫁過人的女子才能擁有的動人風韻,尤其是那把腰,才是柳蘭蘭的一半腰圍。
柳蘭蘭也就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紀,長得也普普通通的,如今還在發育階段吃得多,人也胖,坐在羅美娘隔壁真是被比成渣了。
看羅美娘打了個招呼坐過來,她立刻就往內挪了兩寸。
柳二太太看閨女這樣,麵色就有些不好了。
說來,柳蘭蘭不願意跟她交好,羅美娘也沒熱臉貼冷屁股的意思,就是柳二太太袖子下不知道掐了這小姑娘多少下,可柳蘭蘭愣是一聲不吭,羅美娘想想就為她覺得痛。
馬車走了約莫一刻鍾的時間,就在一戶青磚青瓦的雅致屋舍前停下了。
之前羅美娘已經聽柳二太太說過了,女先生姓徐,住在離柳枝巷不遠的青梅巷裏,家裏已經有六位女學生,要是再加上羅美娘,就是七個。
見到徐先生之後,羅美娘還詫異了一下,這位徐先生說是四十歲的年紀,跟唐氏和李氏一樣的年紀,看起來隻有二十餘齡。
這保養技術可真是夠好的。
徐先生自我介紹是省城徐家的旁支姑娘,羅美娘這麽大也就到過府城,哪裏知道徐家是那戶人家。
不過羅美娘有個好處,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她總能不動聲色,叫人覺得她似乎真懂了一樣,此時她就發揮出這種技能,很認真聽徐先生說完。
徐先生早就聽柳二太太說過羅美娘的情況,並未對她已婚身份入學表現出多少稀奇,一雙眼睛極為淡然寧靜,介紹完自個之後就問了下羅美娘會些什麽,知道她在家會和丈夫學習,算術極好,如今就是四書五經也開始看了,就道:“女子不考功名,我這裏四書五經並不是主要。”
羅美娘當然也知道,她笑道:“主要是外子學習,我也跟著閑翻幾頁罷了,並不是興趣愛好。不瞞先生,我想進你的女學,主要是想學些技藝才能,還想學點規矩禮儀,這些以後與人交往,倒是能用得上的。”
聽她簡單說完,徐先生微微點頭:“要是你想學這個,並非難事,我這裏的課程不少,規矩禮儀、女紅廚藝、詩詞歌賦、琴棋書畫、茶道品酒、賞析玉石、風水裝潢、岐黃醫理……我都是略通一二,雖不敢稱大家,但指點一下學生還是夠的。”
徐先生每說一樣,羅美娘的眼睛就亮起一點,她心道,要是這位徐先生當真是這樣滿身的本事,這四十兩銀子花得便值了。
羅美娘雖然不算摳門,不過遇到這樣全方位什麽都會的先生,也難免想要把她身上的本領都學過來。
徐先生見羅美娘眸光發亮,想想就道:“我看不如這樣,你暫且學習幾日,若過了這幾日,我覺得你尚可教導,咱們再簽教習契約;你也好趁此機會,瞧瞧課程你是否能接受。”
徐先生的意思,翻譯一下就是說她先瞧瞧她聰不聰明,要是她太笨了,那她寧可不要這幾日的束脩費,也不想叫她出去敗壞她的教習名聲。
對自己,羅美娘還是挺有信心的,雖然她上輩子琴棋書畫一樣都沒接觸過,不過女學裏這些學生,過來啟蒙時不都是孩子一個嗎,難不成她連個孩子都比不上?
於是雙方說定之後,徐先生就把她引到課堂裏,跟其他學生介紹了一下。
上午兩個時辰的課之後,羅美娘就覺得徐先生的女學她非進不可,行家一出手就知道有沒有,徐先生確實是有真材實料的,她說起典故來信手拈來,意思表達十分清楚,就是一些枯燥的理論,經過她嘴裏說出來,也很容易讓人聽得沉迷。
尤其是這節課是書法課,羅美娘這兩年練字不少,就連陳學官也說過她字不錯,羅美娘自我感覺也挺好的,於是聽得也很認真。
徐先生說到書法學習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追求點線的平正,隻要能端端正正寫出來,就算是成功了;第二個階段則是變化,這種變化是字體點線間一種動態的特殊姿態,所謂的技巧外露就是如此;第三階段則是絢爛過後,盡量把筆法中的技巧消解到讓人看不出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回複到一開始的平淡狀態。
羅美娘突然就有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她近來覺得自己的書法有些停滯不前,卻一直不知道什麽原因。
聽完徐先生的講解後,她心裏就琢磨著,這應該就是第二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壁太厚了。書法要出成績實在不易,按照徐先生說的,要踏上第三階段,非得有天賦和極為刻苦的練習時長不可。
柳蘭蘭在外頭等她,羅美娘便收拾了桌上的文具,和徐先生告辭回家了。許是因為她年紀大,又是頭一日,其他女學生們雖然對她好奇,除了打招呼之後,便無人跟她示好,羅美娘也不在乎,這一上午有所領悟,她便很高興了。
馬車上,柳蘭蘭還是一言不發,顯然打算用行動表示跟她劃清界限。
羅美娘處於思考之中,剛才徐先生留了一份課後作業,讓他們寫一份心得體會,她聽完這一上午的課,並不覺得如何難,打上馬車時就開始在打腹稿,就是柳蘭蘭找她說話,羅美娘也沒空聊天。
待得羅美娘回家,唐氏很是問了一番她上課情況如何啥的,羅美娘消受了一番婆婆對她的關懷後,便回屋做作業了,搞得唐氏心裏不住嘀咕,覺得兒媳婦才像是要去考科舉的那個人,就是張玉寒回家時,也沒這樣立刻就摸進屋裏看書。
羅美娘思路如泉湧,很快便寫完作業,趕在晚飯前還和閨女玩了一會兒,這才進灶屋做飯。
由於心情好,她看灶下燉著大骨頭湯,還把離開村裏時羅村長送的山菌拿了些出來。
過完年到現在也快大半年了,村人送的山貨都吃得差不多,當時送行時,各家都是挑了好的送過來,羅美娘這些日子每回燉湯都愛放些幹蘑、木耳之類的。
上輩子時,蘑菇和木耳好些都是養殖的,再沒有這股天然的鮮香味。
羅美娘把幹菌泡開之後直接扔進陶罐裏,湯味鮮得不得了,她一晚上就光喝湯了。
天氣漸冷,晚飯喝一碗暖呼呼的骨頭湯也挺舒服,唐氏在南山村住了大半輩子,也道:“咱們村裏這些幹菇味道最好,尤其是這種長在柳樹下的,別看長得醜,最好吃不過了,村長對你們也是實誠,一口袋全是這種菇。”
羅美娘有些惋惜:“就剩下一點了。”
唐氏笑:“等過年回村,咱們跟村長多要點。”這種菇不僅好吃,藥鋪收價也高呢。
最後湯罐子裏勉強給張玉寒留了一碗,其他都分掉了。
張家並不是刻薄的人家,唐氏雖然摳門,可早上煮湯圓也沒把丫鬟的份漏下,就是這湯,也有麥苗和小米的份,這兩個丫鬟看主家都喜歡,居然還分給他們,都是感動得不行。
張玉寒今日回來得晚,到家時都快一更天了,他在外頭已經吃了飯,喝湯時就問起羅美娘今日情況如何。
羅美娘重重點頭:“徐先生這四十兩束脩確實是挺值的,一點不虧。”
張玉寒心道比府學都貴的學費呢,要是沒有幾斤幾兩,等閑人哪敢開這種口,不過他媳婦也不是一般人,要是這位女先生沒有真材實料,羅美娘肯定不會說出這種話。
作者有話說:
第五十五章 (改錯字)
夫妻倆其實私底下都有點話嘮屬性,就張玉寒喝湯泡澡的功夫,羅美娘已經把今日上午徐先生上課的內容都複述了一遍,張玉寒和她成親那麽久,就沒見過她說起誰來是這樣雙眼發亮、麵色紅潤似火的狀態。
他心道這徐先生看來還真不能小看,就他媳婦這股勁兒,以後家裏怕是有得說她了。
就是一晚上都在聊徐先生,張玉寒也想說說別的話題,轉換話題最好的法子,當然是——
羅美娘話說了一半,嘴就被堵上了。
張玉寒親完之後,看著媳婦不解的眼神,哼道:“媳婦你誇別人誇了這麽多句,怎麽就沒見你這麽誇過我?”
羅美娘估摸著他是忘記徐先生是個女的了,就提醒他一回,這醋喝的,真是沒道理。
張玉寒也不管有道理沒道理,反正他就覺得這個話題聽膩了。
羅美娘想了想,湊過去在他耳垂下親了一口,這一口就跟信號的,男人眼睛都發光了,攬著她腰杆,謹慎地問:“行了?“
羅美娘點點頭,她出月子大半年了,說起來禁絕房事這種不人道的事情,一開始是張玉寒提出來的,她懷孕那時,張玉寒就問過大夫,知道越晚那啥,對她身子越好,於是他就一直憋著,哪怕有時候擦槍走火,到最後張玉寒也能自個喊停。
羅美娘有時都嘀咕自己真是嫁了個忍者。
不過忍得太久也不是好事,男人被壓抑許久的火被撩起來,直到三更天,屋子裏的油燈才被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