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節
穿成科舉大佬的金手指外掛 作者:灰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燒鵝已經烤出來沒辦法了,徐先生後頭給的這簍子螃蟹,羅美娘卻換了好幾種吃法,把裏頭的蟹黃蟹肉都剔出來,蟹黃做了蟹黃包子.
蟹黃包子做法也不難,主要是拆開取蟹黃這一步困難一些,後頭用雞蛋液、五花肉餡兒調成蟹黃餡兒就十分簡單了。
雖然做成包子費勁一些,不過成品出來後,張玉寒和唐氏阿才幾個顯然都很喜歡。
之後羅美娘還用蟹肉做了丸子,或是做成蟹黃豆腐,蟹肉獅子頭……都很受歡迎。
尤其是唐氏,雖然喜歡吃螃蟹,卻不耐煩拆螃蟹,心裏也覺得兒媳婦做蟹的新吃法更合她胃口。
蟹黃包子蒸出來之後,唐氏每日早上都要配粥吃兩個,吃了五六日就沒了,唐氏還覺得挺可惜的。
羅美娘見此,就道:“如今也不是重陽了,集上的螃蟹價格應該降下來了,咱們多買些回來蒸包子吧。”
唐氏一邊是心疼錢,一邊又是覺得蟹黃包子和蟹肉丸子好吃,猶豫了一下,才道:“要是太貴,就別買了。”
“娘放心吧,柳家賠給咱們的那些銀子沒花完,咱們家現在吃螃蟹還是吃得起的。這東西也是個時令物,一年就隻有這個時候最肥,過了這個時候就得等明年了。”
想到得等一年才能吃到蟹黃包子,唐氏也狠狠心,道:“那就買吧。”
羅美娘瞧婆婆那吃螃蟹跟割肉似的表情,心裏就覺得十分好笑,其實唐氏跟他們過來府城,羅美娘每個月都有孝敬,且前幾日她還有五十兩進賬,也不知道怎的婆婆還這麽摳門。
說起來,唐氏的摳門也真是自帶屬性,最近天氣冷了些,羅美娘打算給家裏人做些厚實衣裳。
唐氏知道她要給她做新衣,就連連擺手,說自個有衣裳:“你去年不是才給我做了件輕薄的襖子?不是我說,比那身更暖和的襖子,肯定也沒有了,不用再做了。”
羅美娘也想起來那件羽絨服,她道:“總不能一整個冬日都穿一件襖子,冬衣的料子我已經都扯回來了,裏頭那幾尺石青色藍花底的,隻適合年紀大的人穿,我一看就覺得適合娘,到時候繡一些花兒上去,再把棉花塞得厚厚的,冬日穿起來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唐氏還是道:“冬日外頭雪下得大,我又不出門,哪用給我買新料子了,還是給二郎多買幾身,他經常要出門的人,在外麵可不能跌了麵子。”
“過年娘要是回村裏,難不成也穿舊的嗎?也就隻做兩件,不多做,有個替換的就好。”
看唐氏還舍不得,羅美娘繼續道:“也沒有盡給相公做的道理,到時候別人瞧著,秀才親娘穿來穿去就那一件事,張秀才倒是經常有新衣服穿,肯定會在背後說閑話。”
涉及到兒子,唐氏就妥協了,道:“就做兩件,夠穿就行了。”
羅美娘笑:“我也就隻給娘買了兩件衣裳的料子。”
說通了唐氏,羅美娘這才開始做冬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羅美娘手裏寬裕,冬日也想穿幾件好的。
可哪有他們兩口子穿新的,卻放著唐氏穿舊衣的道理,婆婆跟著他們到府城,羅美娘一向是一視同仁,夫妻倆有什麽,唐氏也有一份。
另外就是小妞妞的嬰兒衣裳,羅美娘也做了好幾件,閨女的針線都是她親手做的,這回手裏寬裕,她便給妞妞做了整身兔毛的小衣裳小裙子,雖然妞妞還不到周歲,可羅美娘就這麽一個孩子,在她身上也是費盡功夫。
唐氏雖然覺得給小孩子穿這樣活計精細的衣裳浪費,不過孫女這些日子都是她帶的,唐氏疼她疼得不得了,而且孩子也長得好,一雙黑溜溜的眼睛就像葡萄似的,好衣裳穿在她身上,更是玉雪可愛,她瞧著心裏喜歡,也就不說什麽了。
張玉寒知道這件事後,卻覺得媳婦對付他娘的法子越來越不露痕跡了。每每家裏花錢買東西或者做衣裳時,他娘都得念叨一回,雖然沒啥作用,不過他聽著也煩,不過這回唐氏自個也做了兩件,也就沒好意思念叨兒媳婦大手大腳。
夜裏睡覺前,他還誇了羅美娘越來越聰明了。
羅美娘被丈夫說得一樂,跟唐氏一塊住這些日子,羅美娘也掌握了不少對付婆婆摳門的伎倆,這回不僅一家子都做了衣裳,婆婆還半句不提她浪費錢的事,也算是小小的勝利一回了。
而這幾日唐氏穿著新襖裙,吃著蟹黃包子,也覺得小日子真是愜意得不得了。
隻是吃著這蟹黃包子,唐氏就想起買螃蟹的錢是哪兒來的。
因為自家被小偷光顧一回,其實唐氏如今想想還有些心有餘悸。要不是當日她多吃了一個鹹酥包起夜喝水,真被那人摸進來,如今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她想了想,便跟兒媳婦商量著,自家要不要養隻狗看門護家。
柳三婆子一家子雖然已經從隔壁搬走了,可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半夜摸上門。
羅美娘道:“咱們院子就這麽大,平時相公回家也要看書寫功課,狗要是突然叫兩聲,思路都沒有了,還是別養了吧。”
但家裏沒有狗,唐氏還真沒什麽安全感。她如今每天夜裏都覺得有人在外頭,睡都睡不好了。
這件事最後還是羅美娘解決的。
她在集上買了些荊棘條和荊棘種子,十文錢就買了一大堆回來,荊棘種在院牆上,再鋪上一層荊棘條,雖然看著灰溜溜的不大好看,不過唐氏看著卻安心得不得了。
等到這一茬蟹黃包子吃完,天氣就真的冷下來了。
趕在下雪之前,唐氏還帶丫鬟和阿才去了一趟城外看李桂建的那莊子。
鄉下地便宜,人工也不貴,就羅美娘給的那十兩銀子,李桂除了雞舍豬圈,居然建了個小四合院。
雖然隻是鄉下地頭常見的泥瓦房,不是青磚青瓦,不過李桂能建這麽一座院子出來,就說明他沒貪墨了羅美娘給的銀子。
院子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李桂住在其中一間廂房,見唐氏過來,還跟她匯報了一回磚瓦、木料花費的銀子,還有買雞崽的價格。
唐氏細致地瞧過一回,回來時總算沒對李桂再說些什麽。
她一早上出門,到家時已經是傍晚,接過丫鬟遞給她的茶水後,便是一飲而盡。
羅美娘瞧著唐氏身上都是泥土,就道:“娘下回出門且等等我,要是覺得太累就別經常去了。”
唐氏喝完茶之後,又讓丫鬟給她倒一杯,擺擺手道:“你要去女學,哪有時間跟我一塊去,我和丫鬟走一趟就是了。你不知道,那孩子還挺會算計的。”
“那邊的倉庫建得很大,說是明年地裏收成的糧食能放裏頭,等到糧價好一些再買出去。”
“他明年還打算養些雞鴨豬羊,以後咱們也不用去集上買肉啦,每個月莊子裏給家裏送一趟,就夠吃了。”
“……那小子說了,他自家養豬的手藝是家傳的,還帶我去瞧他帶過來的幾頭大肥豬,是他以前就養著的,要是我們想跟他買年豬,二兩銀子他就賣一頭,比市麵上的便宜了半兩呢,可惜咱們都要回鄉下……”
之前羅美娘給一家子做新衣服的時候,唐氏就已經想著回鄉下的事情,此時越臨近過年,她這心差不多也飛回去。
羅美娘聽婆婆語氣有些遺憾,就道:“府城的豬貴,咱們那邊豬便宜,一頭隻要一兩半,等回村再買,到時候咱們多做些臘腸熏腸的帶過來,也比在府城買更劃算一點。”
唐氏就笑:“美娘你現在也越來越會過日子了。”
被婆婆誇一回,羅美娘也是一笑。婆媳倆說著莊子的事情,就等著張玉寒歲考完,便收拾起來回村裏過年。
其實,也不隻是唐氏歸心似箭,一整年沒見到李氏和羅富貴,羅美娘心裏也想念得很。
作者有話說:
第六十二章
羅美娘想念爹娘,唐氏卻是擔心自家老頭子挨餓受凍,跟羅美娘嘮叨道:“你公公那人就跟蠻牛似的,隻會埋頭苦幹,一點都不會顧忌自己,也不知道跟大郎兩口子相處成啥樣了?”
羅美娘安慰道:“大哥總不至於不給爹飯吃,爹身體也壯實著呢。”
唐氏聽完兒媳婦的話卻還是不能安心。之前沒說回村的事情,唐氏還沒那麽多想頭,此時越臨近出發的日子,唐氏竟有些睡不著了。
她在府城這邊,每季羅美娘都要給她做兩身衣裳,日常新鮮點心、各式肉食不斷,一整年養下來,就連唐氏也覺得自個跟以前不大一樣。
人就是這樣,過得越好,想起老頭子在村裏,喝稀粥,吃鹹菜,她這心就越過不去。
要說唐氏失眠這事,還是住在唐氏隔間的小米私下跟羅美娘說的。
唐氏的想法不難揣測,羅美娘略想一下就知道婆婆為啥糾結,夜裏睡覺前,羅美娘就和丈夫提了一件事。
他們婆媳關係自來融洽,雖然婆婆也有這樣那樣的摳門毛病吧,不過一顆心從始至終都是為他們著想。
羅美娘也願意為婆婆考慮得周全一些,隻是對公公她感情就一般,所以提的主意也很一般。
她是想著,如今他們在府城置了院子,村裏分家分到的那院子住的時候也不多,要是這回回去黃氏實在太過分,不如就讓張大福住到他們那邊去,再給鄰居一些錢,好歹叫公公日常三頓不要餓著。
她也沒有想過要把公公也接到府城住的事情,都說近則易生事,還是在村裏把人安排好,和公公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最佳。
張玉寒正在看北關縣來的信件,臨近歲考,北陽府所有秀才都需要到府城赴考,聶先生就來了信叫他幫忙在城裏客棧訂幾個房間,張玉寒之前還回了信說家裏有多餘廂房,讓他住家裏。
不過聶先生對這個主意不太感冒,第二回 來信時就讓他別訂客棧,他們幾個秀才已經在府城租了個院子,到時候有地方住。
張玉寒剛寫好回信,就聽到媳婦說的事情,道:“老頭子呆在他大兒子身邊,就是吃糠咽菜也是高興的,你別想太多了。”
羅美娘一聽就知道這人賭氣來著,道:“要是咱們回去,你瞧見爹真餓瘦了,你不心疼?”
張玉寒把信件封好,才繼續道:“你心疼死都沒用。我大哥他大兒子在他心裏就是天上的雲,咱們這些人都是地上泥,一塊臭泥巴你整那麽多事幹什麽?”
張玉寒話剛說完,羅美娘就順手拍了他胳膊一下:“跟你商量事呢,幹嘛攻擊人?”
“羅美娘你居然為個老頭打我,我給你記住了!”
羅美娘瞧著他胡攪蠻纏的樣子就頭疼,想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要是真不願意就算了,再想想別的法子,就把油燈吹了,歇下了。
可她才躺下,男人卻用手指戳她胳膊,戳得羅美娘睡不著了,睜開眼睛看著床簾,無奈問他想幹嘛。
張玉寒瞧著還有些別扭:“你跟我說的事情,你想幹啥就幹去,就是你說出口了老頭不一定會領情,到時候一片好心付諸東流,別來我這裏哭。”
羅美娘跟張玉寒做了兩年夫妻,對他性子也有點了解,聽他這些話再看他臉上的神色,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她好笑道:“我想這個法子還不是為了你,公公在村裏要是一切都好,咱們在外頭也少點麻煩,那院子咱們一年也就回去住兩日,沒必要空著浪費。”
張玉寒卻還是堅持他是被媳婦強迫的,這決定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羅美娘:“……”
因為要給親爹實惠不高興,男人晚上就鬧騰了點,隔日起來時羅美娘總覺得腰酸。
吃完早飯,張玉寒去了府學,她便把兩口子的決定告訴唐氏。
唐氏當然是願意的,甚至還有些措手不及的歡喜,就是想想剛才兒子在飯桌上悶聲悶氣吃飯的臉色,砸吧砸吧嘴道:“這事不會害得你們倆吵嘴了吧?”
她很是違心道:“二郎這狗脾氣,要是不願意就算了,反正你公公那人也不知好歹,對他太好他還不適應了。”
羅美娘看婆婆舍不得還硬要嘴硬的模樣,突然覺得母子倆性子還挺相似的,笑道:“沒有,相公也是同意的。”
唐氏仔細看了一下小兒媳婦的神色,見這事確實沒影響他們夫妻感情,才放心下來。
她是個明白人,兒子對親爹素有心結不可能主動提出這事,兒媳婦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氣,唐氏也能猜出一點,對羅美娘也有些感激。
她歎口氣,他們老兩口本來就不該歸小兒子一家子管的。
之前兒子兒媳要她跟到府城,是打著照顧孫女的名頭,家裏買了丫鬟之後,她就應該回村的。
可就是那會兒兒媳婦突然說要去女學,她怕家裏都是丫鬟,沒個親近人在,小孫女會受罪,才靦著臉留下來。
而現在,兒子兒媳沒主動叫她回去,每月還給孝敬錢,這是小兩口孝順,可她卻不能把這份孝順當理所當然,這才是唐氏憋死了都沒提出要求的原因。
兩個兒媳婦,小兒子這媳婦是娶對了,大兒子卻是還在雞飛狗跳,也不知道回村後會是啥樣,唐氏想想又歎了口氣。
………………
歲考的正月子在十一月二十九,臨近臘月之時。這是每年整個北陽府所有縣學府學的秀才都要經曆的一場考試,
這就是說,張玉寒以前在縣學時認識的同窗,好些人都要往府城趕。
這會兒府城已經下了不知道多少場雪了,如今一出院子,冷風裏透著刺骨的寒意,要是沒做好防寒就出門,掀開簾子出去就得被凍成冰棍。
家裏過冬的柴火都是莊子上送過來的,李桂每兩日就會進城一趟。這也是個實誠人,說是大冬日的地裏活不多,每月白拿著羅美娘給的八百文工錢也不好意思,所以給家裏送些柴火,他心裏也安心。
正好,大冬日的家裏燒炕,也算省了一份開銷。
因著天氣太冷,羅美娘還給家裏備了治凍瘡的藥,之前家裏阿才、麥苗手指就凍上了,這兩人還無所謂,說是以前每年過冬都會這樣。
蟹黃包子做法也不難,主要是拆開取蟹黃這一步困難一些,後頭用雞蛋液、五花肉餡兒調成蟹黃餡兒就十分簡單了。
雖然做成包子費勁一些,不過成品出來後,張玉寒和唐氏阿才幾個顯然都很喜歡。
之後羅美娘還用蟹肉做了丸子,或是做成蟹黃豆腐,蟹肉獅子頭……都很受歡迎。
尤其是唐氏,雖然喜歡吃螃蟹,卻不耐煩拆螃蟹,心裏也覺得兒媳婦做蟹的新吃法更合她胃口。
蟹黃包子蒸出來之後,唐氏每日早上都要配粥吃兩個,吃了五六日就沒了,唐氏還覺得挺可惜的。
羅美娘見此,就道:“如今也不是重陽了,集上的螃蟹價格應該降下來了,咱們多買些回來蒸包子吧。”
唐氏一邊是心疼錢,一邊又是覺得蟹黃包子和蟹肉丸子好吃,猶豫了一下,才道:“要是太貴,就別買了。”
“娘放心吧,柳家賠給咱們的那些銀子沒花完,咱們家現在吃螃蟹還是吃得起的。這東西也是個時令物,一年就隻有這個時候最肥,過了這個時候就得等明年了。”
想到得等一年才能吃到蟹黃包子,唐氏也狠狠心,道:“那就買吧。”
羅美娘瞧婆婆那吃螃蟹跟割肉似的表情,心裏就覺得十分好笑,其實唐氏跟他們過來府城,羅美娘每個月都有孝敬,且前幾日她還有五十兩進賬,也不知道怎的婆婆還這麽摳門。
說起來,唐氏的摳門也真是自帶屬性,最近天氣冷了些,羅美娘打算給家裏人做些厚實衣裳。
唐氏知道她要給她做新衣,就連連擺手,說自個有衣裳:“你去年不是才給我做了件輕薄的襖子?不是我說,比那身更暖和的襖子,肯定也沒有了,不用再做了。”
羅美娘也想起來那件羽絨服,她道:“總不能一整個冬日都穿一件襖子,冬衣的料子我已經都扯回來了,裏頭那幾尺石青色藍花底的,隻適合年紀大的人穿,我一看就覺得適合娘,到時候繡一些花兒上去,再把棉花塞得厚厚的,冬日穿起來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唐氏還是道:“冬日外頭雪下得大,我又不出門,哪用給我買新料子了,還是給二郎多買幾身,他經常要出門的人,在外麵可不能跌了麵子。”
“過年娘要是回村裏,難不成也穿舊的嗎?也就隻做兩件,不多做,有個替換的就好。”
看唐氏還舍不得,羅美娘繼續道:“也沒有盡給相公做的道理,到時候別人瞧著,秀才親娘穿來穿去就那一件事,張秀才倒是經常有新衣服穿,肯定會在背後說閑話。”
涉及到兒子,唐氏就妥協了,道:“就做兩件,夠穿就行了。”
羅美娘笑:“我也就隻給娘買了兩件衣裳的料子。”
說通了唐氏,羅美娘這才開始做冬衣。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羅美娘手裏寬裕,冬日也想穿幾件好的。
可哪有他們兩口子穿新的,卻放著唐氏穿舊衣的道理,婆婆跟著他們到府城,羅美娘一向是一視同仁,夫妻倆有什麽,唐氏也有一份。
另外就是小妞妞的嬰兒衣裳,羅美娘也做了好幾件,閨女的針線都是她親手做的,這回手裏寬裕,她便給妞妞做了整身兔毛的小衣裳小裙子,雖然妞妞還不到周歲,可羅美娘就這麽一個孩子,在她身上也是費盡功夫。
唐氏雖然覺得給小孩子穿這樣活計精細的衣裳浪費,不過孫女這些日子都是她帶的,唐氏疼她疼得不得了,而且孩子也長得好,一雙黑溜溜的眼睛就像葡萄似的,好衣裳穿在她身上,更是玉雪可愛,她瞧著心裏喜歡,也就不說什麽了。
張玉寒知道這件事後,卻覺得媳婦對付他娘的法子越來越不露痕跡了。每每家裏花錢買東西或者做衣裳時,他娘都得念叨一回,雖然沒啥作用,不過他聽著也煩,不過這回唐氏自個也做了兩件,也就沒好意思念叨兒媳婦大手大腳。
夜裏睡覺前,他還誇了羅美娘越來越聰明了。
羅美娘被丈夫說得一樂,跟唐氏一塊住這些日子,羅美娘也掌握了不少對付婆婆摳門的伎倆,這回不僅一家子都做了衣裳,婆婆還半句不提她浪費錢的事,也算是小小的勝利一回了。
而這幾日唐氏穿著新襖裙,吃著蟹黃包子,也覺得小日子真是愜意得不得了。
隻是吃著這蟹黃包子,唐氏就想起買螃蟹的錢是哪兒來的。
因為自家被小偷光顧一回,其實唐氏如今想想還有些心有餘悸。要不是當日她多吃了一個鹹酥包起夜喝水,真被那人摸進來,如今還不知道怎麽樣呢。
她想了想,便跟兒媳婦商量著,自家要不要養隻狗看門護家。
柳三婆子一家子雖然已經從隔壁搬走了,可也不知道還會不會有人半夜摸上門。
羅美娘道:“咱們院子就這麽大,平時相公回家也要看書寫功課,狗要是突然叫兩聲,思路都沒有了,還是別養了吧。”
但家裏沒有狗,唐氏還真沒什麽安全感。她如今每天夜裏都覺得有人在外頭,睡都睡不好了。
這件事最後還是羅美娘解決的。
她在集上買了些荊棘條和荊棘種子,十文錢就買了一大堆回來,荊棘種在院牆上,再鋪上一層荊棘條,雖然看著灰溜溜的不大好看,不過唐氏看著卻安心得不得了。
等到這一茬蟹黃包子吃完,天氣就真的冷下來了。
趕在下雪之前,唐氏還帶丫鬟和阿才去了一趟城外看李桂建的那莊子。
鄉下地便宜,人工也不貴,就羅美娘給的那十兩銀子,李桂除了雞舍豬圈,居然建了個小四合院。
雖然隻是鄉下地頭常見的泥瓦房,不是青磚青瓦,不過李桂能建這麽一座院子出來,就說明他沒貪墨了羅美娘給的銀子。
院子裏打理得井井有條,李桂住在其中一間廂房,見唐氏過來,還跟她匯報了一回磚瓦、木料花費的銀子,還有買雞崽的價格。
唐氏細致地瞧過一回,回來時總算沒對李桂再說些什麽。
她一早上出門,到家時已經是傍晚,接過丫鬟遞給她的茶水後,便是一飲而盡。
羅美娘瞧著唐氏身上都是泥土,就道:“娘下回出門且等等我,要是覺得太累就別經常去了。”
唐氏喝完茶之後,又讓丫鬟給她倒一杯,擺擺手道:“你要去女學,哪有時間跟我一塊去,我和丫鬟走一趟就是了。你不知道,那孩子還挺會算計的。”
“那邊的倉庫建得很大,說是明年地裏收成的糧食能放裏頭,等到糧價好一些再買出去。”
“他明年還打算養些雞鴨豬羊,以後咱們也不用去集上買肉啦,每個月莊子裏給家裏送一趟,就夠吃了。”
“……那小子說了,他自家養豬的手藝是家傳的,還帶我去瞧他帶過來的幾頭大肥豬,是他以前就養著的,要是我們想跟他買年豬,二兩銀子他就賣一頭,比市麵上的便宜了半兩呢,可惜咱們都要回鄉下……”
之前羅美娘給一家子做新衣服的時候,唐氏就已經想著回鄉下的事情,此時越臨近過年,她這心差不多也飛回去。
羅美娘聽婆婆語氣有些遺憾,就道:“府城的豬貴,咱們那邊豬便宜,一頭隻要一兩半,等回村再買,到時候咱們多做些臘腸熏腸的帶過來,也比在府城買更劃算一點。”
唐氏就笑:“美娘你現在也越來越會過日子了。”
被婆婆誇一回,羅美娘也是一笑。婆媳倆說著莊子的事情,就等著張玉寒歲考完,便收拾起來回村裏過年。
其實,也不隻是唐氏歸心似箭,一整年沒見到李氏和羅富貴,羅美娘心裏也想念得很。
作者有話說:
第六十二章
羅美娘想念爹娘,唐氏卻是擔心自家老頭子挨餓受凍,跟羅美娘嘮叨道:“你公公那人就跟蠻牛似的,隻會埋頭苦幹,一點都不會顧忌自己,也不知道跟大郎兩口子相處成啥樣了?”
羅美娘安慰道:“大哥總不至於不給爹飯吃,爹身體也壯實著呢。”
唐氏聽完兒媳婦的話卻還是不能安心。之前沒說回村的事情,唐氏還沒那麽多想頭,此時越臨近出發的日子,唐氏竟有些睡不著了。
她在府城這邊,每季羅美娘都要給她做兩身衣裳,日常新鮮點心、各式肉食不斷,一整年養下來,就連唐氏也覺得自個跟以前不大一樣。
人就是這樣,過得越好,想起老頭子在村裏,喝稀粥,吃鹹菜,她這心就越過不去。
要說唐氏失眠這事,還是住在唐氏隔間的小米私下跟羅美娘說的。
唐氏的想法不難揣測,羅美娘略想一下就知道婆婆為啥糾結,夜裏睡覺前,羅美娘就和丈夫提了一件事。
他們婆媳關係自來融洽,雖然婆婆也有這樣那樣的摳門毛病吧,不過一顆心從始至終都是為他們著想。
羅美娘也願意為婆婆考慮得周全一些,隻是對公公她感情就一般,所以提的主意也很一般。
她是想著,如今他們在府城置了院子,村裏分家分到的那院子住的時候也不多,要是這回回去黃氏實在太過分,不如就讓張大福住到他們那邊去,再給鄰居一些錢,好歹叫公公日常三頓不要餓著。
她也沒有想過要把公公也接到府城住的事情,都說近則易生事,還是在村裏把人安排好,和公公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最佳。
張玉寒正在看北關縣來的信件,臨近歲考,北陽府所有秀才都需要到府城赴考,聶先生就來了信叫他幫忙在城裏客棧訂幾個房間,張玉寒之前還回了信說家裏有多餘廂房,讓他住家裏。
不過聶先生對這個主意不太感冒,第二回 來信時就讓他別訂客棧,他們幾個秀才已經在府城租了個院子,到時候有地方住。
張玉寒剛寫好回信,就聽到媳婦說的事情,道:“老頭子呆在他大兒子身邊,就是吃糠咽菜也是高興的,你別想太多了。”
羅美娘一聽就知道這人賭氣來著,道:“要是咱們回去,你瞧見爹真餓瘦了,你不心疼?”
張玉寒把信件封好,才繼續道:“你心疼死都沒用。我大哥他大兒子在他心裏就是天上的雲,咱們這些人都是地上泥,一塊臭泥巴你整那麽多事幹什麽?”
張玉寒話剛說完,羅美娘就順手拍了他胳膊一下:“跟你商量事呢,幹嘛攻擊人?”
“羅美娘你居然為個老頭打我,我給你記住了!”
羅美娘瞧著他胡攪蠻纏的樣子就頭疼,想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他要是真不願意就算了,再想想別的法子,就把油燈吹了,歇下了。
可她才躺下,男人卻用手指戳她胳膊,戳得羅美娘睡不著了,睜開眼睛看著床簾,無奈問他想幹嘛。
張玉寒瞧著還有些別扭:“你跟我說的事情,你想幹啥就幹去,就是你說出口了老頭不一定會領情,到時候一片好心付諸東流,別來我這裏哭。”
羅美娘跟張玉寒做了兩年夫妻,對他性子也有點了解,聽他這些話再看他臉上的神色,還有什麽不明白的,她好笑道:“我想這個法子還不是為了你,公公在村裏要是一切都好,咱們在外頭也少點麻煩,那院子咱們一年也就回去住兩日,沒必要空著浪費。”
張玉寒卻還是堅持他是被媳婦強迫的,這決定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羅美娘:“……”
因為要給親爹實惠不高興,男人晚上就鬧騰了點,隔日起來時羅美娘總覺得腰酸。
吃完早飯,張玉寒去了府學,她便把兩口子的決定告訴唐氏。
唐氏當然是願意的,甚至還有些措手不及的歡喜,就是想想剛才兒子在飯桌上悶聲悶氣吃飯的臉色,砸吧砸吧嘴道:“這事不會害得你們倆吵嘴了吧?”
她很是違心道:“二郎這狗脾氣,要是不願意就算了,反正你公公那人也不知好歹,對他太好他還不適應了。”
羅美娘看婆婆舍不得還硬要嘴硬的模樣,突然覺得母子倆性子還挺相似的,笑道:“沒有,相公也是同意的。”
唐氏仔細看了一下小兒媳婦的神色,見這事確實沒影響他們夫妻感情,才放心下來。
她是個明白人,兒子對親爹素有心結不可能主動提出這事,兒媳婦在其中出了多少力氣,唐氏也能猜出一點,對羅美娘也有些感激。
她歎口氣,他們老兩口本來就不該歸小兒子一家子管的。
之前兒子兒媳要她跟到府城,是打著照顧孫女的名頭,家裏買了丫鬟之後,她就應該回村的。
可就是那會兒兒媳婦突然說要去女學,她怕家裏都是丫鬟,沒個親近人在,小孫女會受罪,才靦著臉留下來。
而現在,兒子兒媳沒主動叫她回去,每月還給孝敬錢,這是小兩口孝順,可她卻不能把這份孝順當理所當然,這才是唐氏憋死了都沒提出要求的原因。
兩個兒媳婦,小兒子這媳婦是娶對了,大兒子卻是還在雞飛狗跳,也不知道回村後會是啥樣,唐氏想想又歎了口氣。
………………
歲考的正月子在十一月二十九,臨近臘月之時。這是每年整個北陽府所有縣學府學的秀才都要經曆的一場考試,
這就是說,張玉寒以前在縣學時認識的同窗,好些人都要往府城趕。
這會兒府城已經下了不知道多少場雪了,如今一出院子,冷風裏透著刺骨的寒意,要是沒做好防寒就出門,掀開簾子出去就得被凍成冰棍。
家裏過冬的柴火都是莊子上送過來的,李桂每兩日就會進城一趟。這也是個實誠人,說是大冬日的地裏活不多,每月白拿著羅美娘給的八百文工錢也不好意思,所以給家裏送些柴火,他心裏也安心。
正好,大冬日的家裏燒炕,也算省了一份開銷。
因著天氣太冷,羅美娘還給家裏備了治凍瘡的藥,之前家裏阿才、麥苗手指就凍上了,這兩人還無所謂,說是以前每年過冬都會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