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節
穿成科舉大佬的金手指外掛 作者:灰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羅美娘聽她娘這句話,心裏便是一動,想起昨夜張大郎說錢寡婦要拿錢給他開鋪子的事情。
錢寡婦頭婚時,嫁妝聘禮都簡薄,又是淨身出戶回到娘家的,也就是說她手裏的錢,都是幫娘家兄弟管鋪子時存下的。
她要是想再嫁,錢家人肯定不會阻止,不過她要是帶著從錢家克扣的錢出嫁,錢家人願不願意就不一定了。
這個想法在羅美娘腦子裏晃過一瞬,她想想就找了個機會跟婆婆說了。
“有用嗎?”唐氏現在是恨不得一棍子把兒子捶醒,就是跟黃氏過不下去,她認認真真幫他張羅著再娶門媳婦都行,可那人就不能是錢寡婦。
唐氏早上也問過幾個孫子在鎮上這幾日咋過的,拴柱口齒伶俐,說錢寡婦第一日對他還是不錯的,第二日因為他說想要吃肉,錢寡婦就沒再出現了,都是他爹管著他們三個的吃喝,張大郎熬個米粥都能把米罐子燒壞了,隻能從食鋪買些燒餅回來。
又過了兩日,錢寡婦不知道找張大郎說了什麽,他爹就說要送他們回村。
唐氏聽完心裏就有數了,錢寡婦就是嫌孩子麻煩。
現在正是要在張大郎麵前掙表現的時候,她都不能裝一裝。以後要是真進門,恐怕就是一個虎狼的後娘了。
這年頭後娘也是娘,以後拿捏著孝道,就能把幾個孫子壓製得死死的;再狠心一點,提腳把三個孫子賣了,老張家連個宗族都沒有,別人就是想阻止也沒資格。
他們以後年紀大了,總有看不過來的時候,到時候孫子隻要有一個出事,她百年之後都得死不瞑目。
羅美娘道:“怎麽沒用,錢家守寡的姑奶奶再嫁,少了一個累贅,家裏誰都願意;可要是帶著錢家的銀子再找,她上頭也有哥嫂,哪會這麽大度?”
“就是這件事要辦,就不能讓大伯子知道,悄悄地找到錢家人把事情說了,她手裏的錢都是錢家人的,萬沒有幫著管鋪子,錢就到她手上的道理。”
錢寡婦的品性她已經聽婆婆說過了,實在不是啥好人。要是真進張家門,恐怕會比黃氏還要糟一些。
黃氏再差,她為人和手段,羅美娘已經看得清清楚楚,經了這一回後,她肯定知道家裏丈夫不可靠,隻有公婆才能為她說幾句話,為了討好唐氏跟張大福,也不會跟以前一樣。
要是這兩個都不成,得另外再找一個,婆婆總不會給大伯子張羅一個品性不好的媳婦,為了三個孫子也得睜大眼睛好好挑,無論如何總比錢寡婦好。
羅美娘繼續道:“她要是沒了錢,就得想想嫁給大伯還有啥好處。咱們直接跟她說,要是和離,家裏的錢咱家都會當成給嫂子的賠償;就是她要進門,大伯子分到的田地,也得先落在拴柱幾個名下。這樣大伯子又沒錢,又有三個拖累,她嫁過來圖什麽?”
“隻要她那邊不願意了,大伯子總會有想通的時候。”羅美娘說完,就道:“不過娘要想好,要是真這麽幹,大伯子知道後,免不了怨恨你們。”
唐氏低頭想了想,還是覺得有必要幹一回:“我今晚跟你爹商量一下,明兒就去鎮上。”
羅美娘點頭,她對這位大伯子實在看不上,可都是一家子姓張的,張玉寒和他是親兄弟,關係之親密,要是錢寡婦進門之後真有壞心思,就是防不勝防。
張大郎這邊,他要是能為了錢寡婦和家裏一刀兩斷,不要親爹分給他的家業,也不沾親弟弟半點光,帶錢寡婦離村裏遠遠的,羅美娘絕對不會管這件事,不過,他顯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就是為著自家,羅美娘也絕不會讓他找這麽一人回來添堵。
作者有話說:
第六十七章 (修錯字)
唐氏回家之後便和張大福商量,張大福思考片刻,道:“你就不再多想想?”
主要是,這事要是真辦成了,大兒子真有可能跟他們離心。
唐氏卻已經打定主意了,道:“老大自來就有些糊塗,先前黃氏那樣撒潑蠢笨的,都能把他拿捏在手裏,要是換一個更有手段的,我怕到時候拴柱三哥倆,真要給葬送了。”
“就是為我孫子,我也不能叫個禍害進門,甭管老大是怎麽跟我們保證的,就一個,她跟有夫之婦摻合到一起,我就看不上她!”說這句話時,唐氏聲音裏都帶著一腔殺氣,
老張家雖然窮,但一向窮得清清白白,要是真讓這麽個媳婦進門,一家子都得讓人戳脊梁骨看笑話。
“好人家的閨女哪有她這樣幹的,就是守寡要另嫁,也得正正經經由媒人上門,可見她就是個不愛走正道的,這樣的狐媚子進門,我怕以後二郎都得給帶累了。”
唐氏這麽說,張大福也沒話了,有句話叫娶了媳婦忘了娘,經過這些年的大兒媳婦的事情後,張大福也看出來了,張大郎就是這樣的男人,他心裏不是沒有父母兄弟,就是他把自個女人的事情看得更重,先前黃氏這樣,現在這個錢寡婦也差不多。
沒進門就能讓張大郎為她磕頭磕得頭都破了,以後要是三個孫子跟後娘有衝突,張大郎會站在哪邊真是可想而知。
唐氏見張大福沒意見,便決定明日就行動,再拖些時候,也不知道能拖出什麽變故來,就這兩日,村裏已經沸沸揚揚的,為了家裏臉麵著想,也得快刀斬亂麻把事情利落解決了。
去鎮上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她還特意過來和小兒媳婦說一聲,羅美娘知道之後,也沒問需不需要幫忙,說句老實話,大伯子的事,她能幫婆婆出出主意,但說要真的摻合深了,就不大現實了,畢竟已經分家了。
倒是和婆婆商量,快要到臘八節了,她和妞妞在村裏也好幾日,打算回縣裏跟張玉寒團聚過節。
唐氏這些日子為著張大郎的時候頭昏腦脹的,一時間都忘了兒子還在縣裏,羅美娘一提,她道:“就去吧,也不用想著馬車讓我們去鎮上用完再走,叫錢家覺得我們家有錢,那才壞了。要是沒事就在縣裏多住幾日。也不知道二郎一個人在縣裏如何了。”
羅美娘笑:“縣裏還有我大哥大嫂和紅果,有他們在,誰也不能讓二郎凍了餓了。”
這回帶了妞妞回村,又有張大郎的事情,張玉寒怕出意外,就讓她把丫鬟和阿才都帶回來了,好歹也多個能跑腿的。
唐氏也笑:“二郎打小就是個機靈鬼,哪能讓自己餓了凍了。”回憶起張玉寒小時候,又道:“這不是我誇,以前家裏青黃不接時,他就愛跑到鎮上去,一日下來不僅能喂飽肚子,還總能掙些銅板回來,那會兒我就經常跟你公公說,誰家孩子也沒我二郎這麽能幹的。”
羅美娘知道張玉寒成親前經常不著家,卻沒聽他說過他小時候,這會兒也挺好奇的。
唐氏見兒媳婦有興趣,就多說了幾句,她這幾日都在心煩大兒子的事情,這會兒念叨一下小兒子也算是換換心情。
村裏人去鎮上一般都是做苦力活兒,張玉寒不是,他就愛幫那些剛到縣裏的老爺少爺們跑腿。他人長得伶俐,口齒又好,隻要他去鎮上,回回都能帶錢回來。
“……那會兒你大嫂也還沒進門,大郎都十五了,最高興的還是弟弟每晚回家的時候,總會給他帶個包子燒餅的,說是心疼哥哥在家裏吃不到好東西,我還不知道嗎,這小子是怕我說他浪費錢買東西,每次都是這樣拿他大哥當幌子……”
“大郎也是傻,自己饞得不行還會問他弟弟吃了沒,二郎回回都搖頭,大郎就又給回他弟半個。”
想起往事,唐氏眼裏也多了幾分笑意,餓不餓肚子,誰還看不出來。張玉寒都是在鎮上吃飽才回來的,肚子都是溜圓的。他小小年紀就會騙人,還會拿張大郎還給他的半個包子啥的,到她和張大福麵前討好賣好。
當時張大福就經常覺得大兒子有些傻,覺得張二郎欺負哥哥。
“見他經常能拿錢回家,我和他爹都以為鎮上的錢好掙,有一回家裏不忙,他爹跑去鎮上看他,發現那小子跟人打架呢,凶得要命,他爹嚇都嚇死了,那會兒家裏才知道掙錢哪那麽好掙。”
就是幫人跑腿的活兒,鎮裏也早有人劃地盤分好了,張玉寒過去跟人家搶飯吃,打一開始就免不了跟人動手。後麵張大福知道這些事,就不讓兒子去了,張玉寒還不肯,他打小就不是個聽話的,倒是張大郎,一向就乖,張大福也多疼他幾分。
可就是沒想到到現在,兩個兒子的情況都倒了個個兒。
唐氏歎口氣。
羅美娘安慰了婆婆兩句,又岔開話題,問唐氏要不要把麥苗留下幫著幹活。
張大郎回來之後,羅美娘就沒去隔壁吃飯。
她在這上頭挺有分寸,她能管著公婆的吃喝,總不能把大伯子父子幾個的都管上了。要是知道兒子爹娘都有人管,張大郎更放心跑回鎮上。
就是辛苦唐氏了,黃氏跑回娘家,隔壁隻有唐氏一個女人,這些日子家裏家外啥活計都是她一個人幹。
唐氏擺手道:“你都帶走,以前咱們家沒丫鬟我不也是幹活幹過來的。”回村之後,唐氏就把府城那些漂亮衣裳全都收進箱子裏,換上村裏穿的棉布襖裙,這些穿著不怕弄髒弄破,有種踏實感。
又道:“這幾日我教拴柱幫我燒火做飯,那小子做得也還不錯,就是硬是不肯自個拿針線縫補衣裳,一直說是女人的活計不想幹,被我罵了兩句才肯拿針。”
拴柱一開始不願意幹這些活,唐氏可沒張大福那麽手軟,村裏這個年紀的孩子,家裏家外都能幹不少活兒,他以前就是被黃氏慣壞了,唐氏狠下心,拿棍子抽了他幾回,拴柱也就抽抽噎噎幫著幹了。這些事情原也不難,雖然做得難吃點,好歹都能入口。衣服縫得歪歪斜斜,好歹不挨凍。
羅美娘道:“娘的苦心,以後拴柱總會知道的。”
這一年下來,唐氏其實手裏也攢了不少錢,孫子衣服破了,她幫著縫,或是重新幫孫子再扯布做一件都行。非要拴柱拿起針線,還不是怕老兩口幹不過大兒子,真讓錢寡婦進了門。
眼看著大兒子已經忍不下黃氏,就是以後張大郎再說一門親事,總歸後娘帶個後字就沒那麽親近。
有些事情自己能幹,就比求人強。要是唐氏現在心疼幾個孫子,就護著什麽都不讓他學不讓他做,才是害了他們。
羅美娘這些話也是說到唐氏心裏了,饒是唐氏現在因為大兒子的事心煩,也露出一個笑容,就是之後又歎口氣,道:“你爹就不像你這麽懂事,就響午那會兒,老頭子還跟我甩臉子,說是拴柱中午回家背書,我硬叫他跟我去灶下,是存心找事。”
唐氏這也是跟兒媳婦吐苦水了,她做祖母的難道不想孫子讀出成績嗎,可讀書之前總得把日子過下去,何況這些日子她也看出來,拴柱在讀書上就沒有他二叔那份靈性,子曰子曰的,在屋裏念了一晚上,她都會背幾句,這孩子還是記不住。
就這樣的資質,哪怕是少背一篇文章也不影響什麽。跟她學做飯,學會了以後後娘刻薄他,他也不會餓肚子,會縫衣裳,起碼就不會凍著。
說一回家裏的事情,臘月初七一早,羅美娘就收拾東西回了縣裏,到達時剛好傍晚。
一路上沒下雪,也沒刮風,阿才直說是個好天氣。
張玉寒今日有約,一早出門不在家。張紅果高氏羅德金也是剛關鋪子回來的,正在做晚飯,看見她回來都很高興。
高氏原來有些擔心小姑子會被張大郎的事情連累,及至見羅美娘一襲櫻紅色襖裙,帶著丫鬟進門時臉色紅潤,氣色極好,才放下心來。
張大郎的事也算是最近大家都關心的話題,不過高氏是個細心人,怕這件事說出來張紅果沒麵子,便不怎麽提及,問羅美娘在村裏如何,李氏羅富貴怎麽樣了,扯了一遍後反是張紅果心急火燎地問出口。
都不是啥外人,羅美娘便略說了幾句。
張紅果大大地歎了口氣:“大嫂再不好,大哥也不能這樣。”
其實高氏和羅德金也是這麽覺得,高氏私下就對小姑子說了:“你家大伯子也是真糊塗了,他就是在外頭偷個腥,知道擦嘴就成,還打算真給孩子弄個後娘?摸摸自己的良心也不該幹出這種事,咱們附近幾個村裏,那些當人後娘的,有幾個對繼子好的?”
高氏這些話,其實也是村裏人對這事的主流評價,家裏三個孩子呢,弄個後娘回來不是生事嗎?可這事誰說都不算,要是唐氏和張大福不能把錢寡婦勸退,後娘跟後娘也是有區別的。
張玉寒到家時,羅美娘剛好散了頭發把孩子哄睡,見張玉寒身上有些酒味,便趕他去洗漱換衣裳才肯叫他親近。
張玉寒幾日沒見媳婦閨女,也挺想的,可惜閨女都睡了,他披著裏衣把頭躺在媳婦腿上,很有些喪氣道:“閨女睡得可真香,一點都不想我。”
又捏著羅美娘的下巴,道:“看你這都有雙下巴了,在村裏吃得好睡得好,也是不想我的。”
羅美娘打掉他硬捏出來嘲笑她的雙下巴,瞪他一眼,才道:“小聲點,別吵醒閨女了,在馬車上鬧騰好久,我就算著她今晚應該會早睡的。”孩子夜裏能睡,大人才不用太辛苦。
又問過張玉寒去哪兒了,剛才她聽高氏說的,這人最近每日都出門。
張玉寒說是去文會,最近一同回縣的那些秀才都給他下了帖子,說到這裏還跟她念叨了幾句,北關縣雖然沒府城繁華,不過縣學書生確實比府學裏的單純許多,說聚會就是真的聚會,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助興。
就是瞧著這樣他才會參加,這幾日也算是挺忙的。
“感覺怎麽樣?”羅美娘問道。
“還不錯吧,吟詩作畫,對對子那些。”張玉寒略說了幾句,他畢竟是在府學進修過的,也算是應付自如,加上他想探聽府城那邊的消息,一來二去,也算是在縣裏文人圈子裏出了場風頭。
兩人說著話,麥苗就端著熬好的解酒湯過來了,這玩意太難喝,張玉寒是捏著鼻子喝下去的,看丈夫喝完解酒湯後,羅美娘才和他說起大房的事情。
張玉寒聽了好半天才說:“你這主意也算是蛇打七寸了,就是得把我大哥弄瘋。”
羅美娘道:“也是沒辦法了,你是沒看見,那日大伯子在爹娘麵前把頭都磕破了。”
唐氏和張大福隻是覺得兒子耳根子軟,怕以後錢寡婦生事,家裏溝溝坎坎就得多了。
羅美娘則看得還要更深一點。
黃氏和張大郎是盲婚啞嫁的感情,錢寡婦卻是他自個看上的。作為一個也是和丈夫先有感情再成親的女人,羅美娘深知這種感情能有多少份量。
如她和張玉寒,她現在要做點什麽,張玉寒完全不會過問,這份信任,除了對她人品的相信外,大部分原因也是兩人感情好,都是頭回心動,這種美好是以後多少人都抵不過的。
張大郎能為錢寡婦磕這麽多頭,流這麽多血,要死要活的,這可不是一般的癡迷,以後錢寡婦想要拿捏繼子再容易不過,而且還是那種完全不需要說服張大郎,自己就能當家作主的拿捏。
張玉寒對大哥的事沒啥興趣,也不欲多說,過了那股子酒勁後,就把這些日子收到的帖子,都拿過來給媳婦。
羅羅美娘略翻了幾本,都是上回在他們家隔壁住的秀才們送過來的,一些還挺客氣地附了禮單。
其他人送禮,羅美娘不覺得奇怪,不過其中還有聶家的一份禮物,羅美娘就覺得稀奇了。
她心裏琢磨著這份禮物聶太太送過來時肯定心不甘情不願,張玉寒道:“管她呢,她那臉還沒大到能讓聶先生和聶恒跟咱們絕交。”聶太太以前就是這樣的人,心裏小算盤一大堆,寧肯虧裏子也要掙麵子,張玉寒都不想說她了。
他主要是想讓媳婦看看後麵的幾份帖子,這些都是給他媳婦的聚會邀請。
羅美娘就翻開看了,之前在縣裏時,逢年過節她家跟人也有人情往來,可這種聯絡感情的聚會卻是極少的,蓋因她不是本地縣城人,且張玉寒也是半路插隊進文人隊伍的,去了雙方都沒啥話聊,所以羅美娘也很少摻合。
沒想到這回回縣裏,倒是把以前錯過的這些交際撿回來了。
錢寡婦頭婚時,嫁妝聘禮都簡薄,又是淨身出戶回到娘家的,也就是說她手裏的錢,都是幫娘家兄弟管鋪子時存下的。
她要是想再嫁,錢家人肯定不會阻止,不過她要是帶著從錢家克扣的錢出嫁,錢家人願不願意就不一定了。
這個想法在羅美娘腦子裏晃過一瞬,她想想就找了個機會跟婆婆說了。
“有用嗎?”唐氏現在是恨不得一棍子把兒子捶醒,就是跟黃氏過不下去,她認認真真幫他張羅著再娶門媳婦都行,可那人就不能是錢寡婦。
唐氏早上也問過幾個孫子在鎮上這幾日咋過的,拴柱口齒伶俐,說錢寡婦第一日對他還是不錯的,第二日因為他說想要吃肉,錢寡婦就沒再出現了,都是他爹管著他們三個的吃喝,張大郎熬個米粥都能把米罐子燒壞了,隻能從食鋪買些燒餅回來。
又過了兩日,錢寡婦不知道找張大郎說了什麽,他爹就說要送他們回村。
唐氏聽完心裏就有數了,錢寡婦就是嫌孩子麻煩。
現在正是要在張大郎麵前掙表現的時候,她都不能裝一裝。以後要是真進門,恐怕就是一個虎狼的後娘了。
這年頭後娘也是娘,以後拿捏著孝道,就能把幾個孫子壓製得死死的;再狠心一點,提腳把三個孫子賣了,老張家連個宗族都沒有,別人就是想阻止也沒資格。
他們以後年紀大了,總有看不過來的時候,到時候孫子隻要有一個出事,她百年之後都得死不瞑目。
羅美娘道:“怎麽沒用,錢家守寡的姑奶奶再嫁,少了一個累贅,家裏誰都願意;可要是帶著錢家的銀子再找,她上頭也有哥嫂,哪會這麽大度?”
“就是這件事要辦,就不能讓大伯子知道,悄悄地找到錢家人把事情說了,她手裏的錢都是錢家人的,萬沒有幫著管鋪子,錢就到她手上的道理。”
錢寡婦的品性她已經聽婆婆說過了,實在不是啥好人。要是真進張家門,恐怕會比黃氏還要糟一些。
黃氏再差,她為人和手段,羅美娘已經看得清清楚楚,經了這一回後,她肯定知道家裏丈夫不可靠,隻有公婆才能為她說幾句話,為了討好唐氏跟張大福,也不會跟以前一樣。
要是這兩個都不成,得另外再找一個,婆婆總不會給大伯子張羅一個品性不好的媳婦,為了三個孫子也得睜大眼睛好好挑,無論如何總比錢寡婦好。
羅美娘繼續道:“她要是沒了錢,就得想想嫁給大伯還有啥好處。咱們直接跟她說,要是和離,家裏的錢咱家都會當成給嫂子的賠償;就是她要進門,大伯子分到的田地,也得先落在拴柱幾個名下。這樣大伯子又沒錢,又有三個拖累,她嫁過來圖什麽?”
“隻要她那邊不願意了,大伯子總會有想通的時候。”羅美娘說完,就道:“不過娘要想好,要是真這麽幹,大伯子知道後,免不了怨恨你們。”
唐氏低頭想了想,還是覺得有必要幹一回:“我今晚跟你爹商量一下,明兒就去鎮上。”
羅美娘點頭,她對這位大伯子實在看不上,可都是一家子姓張的,張玉寒和他是親兄弟,關係之親密,要是錢寡婦進門之後真有壞心思,就是防不勝防。
張大郎這邊,他要是能為了錢寡婦和家裏一刀兩斷,不要親爹分給他的家業,也不沾親弟弟半點光,帶錢寡婦離村裏遠遠的,羅美娘絕對不會管這件事,不過,他顯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就是為著自家,羅美娘也絕不會讓他找這麽一人回來添堵。
作者有話說:
第六十七章 (修錯字)
唐氏回家之後便和張大福商量,張大福思考片刻,道:“你就不再多想想?”
主要是,這事要是真辦成了,大兒子真有可能跟他們離心。
唐氏卻已經打定主意了,道:“老大自來就有些糊塗,先前黃氏那樣撒潑蠢笨的,都能把他拿捏在手裏,要是換一個更有手段的,我怕到時候拴柱三哥倆,真要給葬送了。”
“就是為我孫子,我也不能叫個禍害進門,甭管老大是怎麽跟我們保證的,就一個,她跟有夫之婦摻合到一起,我就看不上她!”說這句話時,唐氏聲音裏都帶著一腔殺氣,
老張家雖然窮,但一向窮得清清白白,要是真讓這麽個媳婦進門,一家子都得讓人戳脊梁骨看笑話。
“好人家的閨女哪有她這樣幹的,就是守寡要另嫁,也得正正經經由媒人上門,可見她就是個不愛走正道的,這樣的狐媚子進門,我怕以後二郎都得給帶累了。”
唐氏這麽說,張大福也沒話了,有句話叫娶了媳婦忘了娘,經過這些年的大兒媳婦的事情後,張大福也看出來了,張大郎就是這樣的男人,他心裏不是沒有父母兄弟,就是他把自個女人的事情看得更重,先前黃氏這樣,現在這個錢寡婦也差不多。
沒進門就能讓張大郎為她磕頭磕得頭都破了,以後要是三個孫子跟後娘有衝突,張大郎會站在哪邊真是可想而知。
唐氏見張大福沒意見,便決定明日就行動,再拖些時候,也不知道能拖出什麽變故來,就這兩日,村裏已經沸沸揚揚的,為了家裏臉麵著想,也得快刀斬亂麻把事情利落解決了。
去鎮上的事情就這樣定下來了,她還特意過來和小兒媳婦說一聲,羅美娘知道之後,也沒問需不需要幫忙,說句老實話,大伯子的事,她能幫婆婆出出主意,但說要真的摻合深了,就不大現實了,畢竟已經分家了。
倒是和婆婆商量,快要到臘八節了,她和妞妞在村裏也好幾日,打算回縣裏跟張玉寒團聚過節。
唐氏這些日子為著張大郎的時候頭昏腦脹的,一時間都忘了兒子還在縣裏,羅美娘一提,她道:“就去吧,也不用想著馬車讓我們去鎮上用完再走,叫錢家覺得我們家有錢,那才壞了。要是沒事就在縣裏多住幾日。也不知道二郎一個人在縣裏如何了。”
羅美娘笑:“縣裏還有我大哥大嫂和紅果,有他們在,誰也不能讓二郎凍了餓了。”
這回帶了妞妞回村,又有張大郎的事情,張玉寒怕出意外,就讓她把丫鬟和阿才都帶回來了,好歹也多個能跑腿的。
唐氏也笑:“二郎打小就是個機靈鬼,哪能讓自己餓了凍了。”回憶起張玉寒小時候,又道:“這不是我誇,以前家裏青黃不接時,他就愛跑到鎮上去,一日下來不僅能喂飽肚子,還總能掙些銅板回來,那會兒我就經常跟你公公說,誰家孩子也沒我二郎這麽能幹的。”
羅美娘知道張玉寒成親前經常不著家,卻沒聽他說過他小時候,這會兒也挺好奇的。
唐氏見兒媳婦有興趣,就多說了幾句,她這幾日都在心煩大兒子的事情,這會兒念叨一下小兒子也算是換換心情。
村裏人去鎮上一般都是做苦力活兒,張玉寒不是,他就愛幫那些剛到縣裏的老爺少爺們跑腿。他人長得伶俐,口齒又好,隻要他去鎮上,回回都能帶錢回來。
“……那會兒你大嫂也還沒進門,大郎都十五了,最高興的還是弟弟每晚回家的時候,總會給他帶個包子燒餅的,說是心疼哥哥在家裏吃不到好東西,我還不知道嗎,這小子是怕我說他浪費錢買東西,每次都是這樣拿他大哥當幌子……”
“大郎也是傻,自己饞得不行還會問他弟弟吃了沒,二郎回回都搖頭,大郎就又給回他弟半個。”
想起往事,唐氏眼裏也多了幾分笑意,餓不餓肚子,誰還看不出來。張玉寒都是在鎮上吃飽才回來的,肚子都是溜圓的。他小小年紀就會騙人,還會拿張大郎還給他的半個包子啥的,到她和張大福麵前討好賣好。
當時張大福就經常覺得大兒子有些傻,覺得張二郎欺負哥哥。
“見他經常能拿錢回家,我和他爹都以為鎮上的錢好掙,有一回家裏不忙,他爹跑去鎮上看他,發現那小子跟人打架呢,凶得要命,他爹嚇都嚇死了,那會兒家裏才知道掙錢哪那麽好掙。”
就是幫人跑腿的活兒,鎮裏也早有人劃地盤分好了,張玉寒過去跟人家搶飯吃,打一開始就免不了跟人動手。後麵張大福知道這些事,就不讓兒子去了,張玉寒還不肯,他打小就不是個聽話的,倒是張大郎,一向就乖,張大福也多疼他幾分。
可就是沒想到到現在,兩個兒子的情況都倒了個個兒。
唐氏歎口氣。
羅美娘安慰了婆婆兩句,又岔開話題,問唐氏要不要把麥苗留下幫著幹活。
張大郎回來之後,羅美娘就沒去隔壁吃飯。
她在這上頭挺有分寸,她能管著公婆的吃喝,總不能把大伯子父子幾個的都管上了。要是知道兒子爹娘都有人管,張大郎更放心跑回鎮上。
就是辛苦唐氏了,黃氏跑回娘家,隔壁隻有唐氏一個女人,這些日子家裏家外啥活計都是她一個人幹。
唐氏擺手道:“你都帶走,以前咱們家沒丫鬟我不也是幹活幹過來的。”回村之後,唐氏就把府城那些漂亮衣裳全都收進箱子裏,換上村裏穿的棉布襖裙,這些穿著不怕弄髒弄破,有種踏實感。
又道:“這幾日我教拴柱幫我燒火做飯,那小子做得也還不錯,就是硬是不肯自個拿針線縫補衣裳,一直說是女人的活計不想幹,被我罵了兩句才肯拿針。”
拴柱一開始不願意幹這些活,唐氏可沒張大福那麽手軟,村裏這個年紀的孩子,家裏家外都能幹不少活兒,他以前就是被黃氏慣壞了,唐氏狠下心,拿棍子抽了他幾回,拴柱也就抽抽噎噎幫著幹了。這些事情原也不難,雖然做得難吃點,好歹都能入口。衣服縫得歪歪斜斜,好歹不挨凍。
羅美娘道:“娘的苦心,以後拴柱總會知道的。”
這一年下來,唐氏其實手裏也攢了不少錢,孫子衣服破了,她幫著縫,或是重新幫孫子再扯布做一件都行。非要拴柱拿起針線,還不是怕老兩口幹不過大兒子,真讓錢寡婦進了門。
眼看著大兒子已經忍不下黃氏,就是以後張大郎再說一門親事,總歸後娘帶個後字就沒那麽親近。
有些事情自己能幹,就比求人強。要是唐氏現在心疼幾個孫子,就護著什麽都不讓他學不讓他做,才是害了他們。
羅美娘這些話也是說到唐氏心裏了,饒是唐氏現在因為大兒子的事心煩,也露出一個笑容,就是之後又歎口氣,道:“你爹就不像你這麽懂事,就響午那會兒,老頭子還跟我甩臉子,說是拴柱中午回家背書,我硬叫他跟我去灶下,是存心找事。”
唐氏這也是跟兒媳婦吐苦水了,她做祖母的難道不想孫子讀出成績嗎,可讀書之前總得把日子過下去,何況這些日子她也看出來,拴柱在讀書上就沒有他二叔那份靈性,子曰子曰的,在屋裏念了一晚上,她都會背幾句,這孩子還是記不住。
就這樣的資質,哪怕是少背一篇文章也不影響什麽。跟她學做飯,學會了以後後娘刻薄他,他也不會餓肚子,會縫衣裳,起碼就不會凍著。
說一回家裏的事情,臘月初七一早,羅美娘就收拾東西回了縣裏,到達時剛好傍晚。
一路上沒下雪,也沒刮風,阿才直說是個好天氣。
張玉寒今日有約,一早出門不在家。張紅果高氏羅德金也是剛關鋪子回來的,正在做晚飯,看見她回來都很高興。
高氏原來有些擔心小姑子會被張大郎的事情連累,及至見羅美娘一襲櫻紅色襖裙,帶著丫鬟進門時臉色紅潤,氣色極好,才放下心來。
張大郎的事也算是最近大家都關心的話題,不過高氏是個細心人,怕這件事說出來張紅果沒麵子,便不怎麽提及,問羅美娘在村裏如何,李氏羅富貴怎麽樣了,扯了一遍後反是張紅果心急火燎地問出口。
都不是啥外人,羅美娘便略說了幾句。
張紅果大大地歎了口氣:“大嫂再不好,大哥也不能這樣。”
其實高氏和羅德金也是這麽覺得,高氏私下就對小姑子說了:“你家大伯子也是真糊塗了,他就是在外頭偷個腥,知道擦嘴就成,還打算真給孩子弄個後娘?摸摸自己的良心也不該幹出這種事,咱們附近幾個村裏,那些當人後娘的,有幾個對繼子好的?”
高氏這些話,其實也是村裏人對這事的主流評價,家裏三個孩子呢,弄個後娘回來不是生事嗎?可這事誰說都不算,要是唐氏和張大福不能把錢寡婦勸退,後娘跟後娘也是有區別的。
張玉寒到家時,羅美娘剛好散了頭發把孩子哄睡,見張玉寒身上有些酒味,便趕他去洗漱換衣裳才肯叫他親近。
張玉寒幾日沒見媳婦閨女,也挺想的,可惜閨女都睡了,他披著裏衣把頭躺在媳婦腿上,很有些喪氣道:“閨女睡得可真香,一點都不想我。”
又捏著羅美娘的下巴,道:“看你這都有雙下巴了,在村裏吃得好睡得好,也是不想我的。”
羅美娘打掉他硬捏出來嘲笑她的雙下巴,瞪他一眼,才道:“小聲點,別吵醒閨女了,在馬車上鬧騰好久,我就算著她今晚應該會早睡的。”孩子夜裏能睡,大人才不用太辛苦。
又問過張玉寒去哪兒了,剛才她聽高氏說的,這人最近每日都出門。
張玉寒說是去文會,最近一同回縣的那些秀才都給他下了帖子,說到這裏還跟她念叨了幾句,北關縣雖然沒府城繁華,不過縣學書生確實比府學裏的單純許多,說聚會就是真的聚會,也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助興。
就是瞧著這樣他才會參加,這幾日也算是挺忙的。
“感覺怎麽樣?”羅美娘問道。
“還不錯吧,吟詩作畫,對對子那些。”張玉寒略說了幾句,他畢竟是在府學進修過的,也算是應付自如,加上他想探聽府城那邊的消息,一來二去,也算是在縣裏文人圈子裏出了場風頭。
兩人說著話,麥苗就端著熬好的解酒湯過來了,這玩意太難喝,張玉寒是捏著鼻子喝下去的,看丈夫喝完解酒湯後,羅美娘才和他說起大房的事情。
張玉寒聽了好半天才說:“你這主意也算是蛇打七寸了,就是得把我大哥弄瘋。”
羅美娘道:“也是沒辦法了,你是沒看見,那日大伯子在爹娘麵前把頭都磕破了。”
唐氏和張大福隻是覺得兒子耳根子軟,怕以後錢寡婦生事,家裏溝溝坎坎就得多了。
羅美娘則看得還要更深一點。
黃氏和張大郎是盲婚啞嫁的感情,錢寡婦卻是他自個看上的。作為一個也是和丈夫先有感情再成親的女人,羅美娘深知這種感情能有多少份量。
如她和張玉寒,她現在要做點什麽,張玉寒完全不會過問,這份信任,除了對她人品的相信外,大部分原因也是兩人感情好,都是頭回心動,這種美好是以後多少人都抵不過的。
張大郎能為錢寡婦磕這麽多頭,流這麽多血,要死要活的,這可不是一般的癡迷,以後錢寡婦想要拿捏繼子再容易不過,而且還是那種完全不需要說服張大郎,自己就能當家作主的拿捏。
張玉寒對大哥的事沒啥興趣,也不欲多說,過了那股子酒勁後,就把這些日子收到的帖子,都拿過來給媳婦。
羅羅美娘略翻了幾本,都是上回在他們家隔壁住的秀才們送過來的,一些還挺客氣地附了禮單。
其他人送禮,羅美娘不覺得奇怪,不過其中還有聶家的一份禮物,羅美娘就覺得稀奇了。
她心裏琢磨著這份禮物聶太太送過來時肯定心不甘情不願,張玉寒道:“管她呢,她那臉還沒大到能讓聶先生和聶恒跟咱們絕交。”聶太太以前就是這樣的人,心裏小算盤一大堆,寧肯虧裏子也要掙麵子,張玉寒都不想說她了。
他主要是想讓媳婦看看後麵的幾份帖子,這些都是給他媳婦的聚會邀請。
羅美娘就翻開看了,之前在縣裏時,逢年過節她家跟人也有人情往來,可這種聯絡感情的聚會卻是極少的,蓋因她不是本地縣城人,且張玉寒也是半路插隊進文人隊伍的,去了雙方都沒啥話聊,所以羅美娘也很少摻合。
沒想到這回回縣裏,倒是把以前錯過的這些交際撿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