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花郎火葬場實錄》
作者: 茉上霜
簡介:
胡珊蘭生的妍媚嬌娜,令無數男人趨之若鶩,胡家為選皇商將她送去尚書府,成了庶子鄭蔚的通房。
鄭蔚品性端方相貌出塵,會在沉沉夜裏背她回家,會在惹怒她後溫存道歉,對她百依百順。胡珊蘭想,這樣的郎君,怎能叫人不情動?
所以因他一句別計較,她容忍他表妹諸多算計。知他處境艱難,就忍下鄭家上下磋磨針對。胡家總算選上皇商,但她卻被鄭蔚嫡兄眾目睽睽之下輕薄,壞了名聲。
鄭蔚抱著她,一句句寬慰:做不做正妻不打緊,我心裏隻有你……
胡珊蘭傾盡所有將鄭蔚平安送進考場,他考了幾日,她就被罰跪了幾日。
喜報來的那天,胡珊蘭還下不了地,卻聽見他淡漠與人說起她:不過是個玩意兒,不必放在心上。
甚至得知當初那場禍事是他一手促成,他一點點撕碎她盼著他辯解的渴求:胡家在朝毫無根基,你怎麽能做我正妻呢?
胡珊蘭大病一場,鬼門關一遭後,醒悟了。這一切,都隻是他的一場陰謀。
數月之後,鄭蔚看見久尋不見的胡珊蘭站在城中新開的綢緞莊裏,言笑晏晏,媚眼如絲從他身上掃過,冷漠的仿若不認識。
他癲狂的撲過去,誰能想到,當初他以身為餌誘她入局,做了一場他的棋子,可最終卻把他自己也算計進去了。
但哪怕他卑微乞求,幾經生死,她也隻是輕笑:“我隨便說說的,大人怎麽就信了?”
1身嬌體軟v斯文敗類。
2sc1v1。
內容標簽: 宮廷侯爵 破鏡重圓 市井生活
搜索關鍵字:主角:胡珊蘭 ┃ 配角:鄭蔚 ┃ 其它:
一句話簡介:斯文敗類追妻火葬場。
立意:唯真情不可棄。
第一章 初見
盛京的夏末比南方涼爽些,黃昏一乘小轎行在巷子裏,吱吱扭扭的聲響傳出很遠,一直走到巷子盡頭,小婢敲開角門,通紅著眼睛賠笑行禮:
“媽媽,我們姑娘……”
“來了?進來吧。”
小婢癟了癟嘴,從轎子裏扶出位嬌媚少女,通身南方姑娘的嫋娜柔軟,尤其一雙眼睛,水盈盈的仿佛能勾人心腸。她下了轎低聲交代:
“叫老爺別忘了後日來見大人。”
“快些!”
婆子催促,少女從轎子裏提出個小包袱,垂頭從角門進去了。等婆子關了門,她才給婆子塞個荷包低聲道謝:
“多謝媽媽。”
聲音軟的能滴出水來,婆子不禁多看她一眼。
盛京城裏什麽樣的姑娘見不著?端莊的世家貴女,妖佻輕浮的在花樓。但這姑娘偏就介於二者之間,有南邊特有的柔潤,還夾纏了幾許魅惑,眼睛卻又清透至極,尤其行走間,不勝風情的搖枝擺柳,卻又不到輕浮的地步。
真是個妖精。
都說謝姨娘極具風情,可哪又能與眼前這姑娘比?看來胡家這回可送對人,明年皇商裏要有胡家一份兒了。婆子想著,就與她攀談起來:
“胡姑娘多大了?”
“十六了。”
“讀過書麽?”
“認得幾個字。”
婆子便道:
“咱們是書香世家,家裏郎君姑娘都讀書。”
單識字這一樣,又比謝姨娘強。
“姑娘就這麽點行李?”
“還有兩箱子衣裳,明日送來。”
婆子撇嘴,送到尚書府伺候老爺的庶女,還能帶兩箱子衣裳,真不愧是商戶人家,不缺銀錢。
說話間二人一路穿行小道,到春暉閣的時候,天色已暗下來,院子裏一眾婢女正撤碗碟。婆子引胡珊蘭在院門簷下等了會兒,等到裏頭叫茶,才要帶胡珊蘭進去,就忽聽有人說笑,忙又站到門簷角落,低聲交代胡珊蘭:
“低頭!”
胡珊蘭忙站了,就覺身前微風拂過,幾個郎君說笑著往裏走。等風過去了,胡珊蘭才鬆口氣,微微抬眼,卻正與一人對上眼光。這人目光疏冷,胡珊蘭忙又低頭。
正房裏很快傳出說笑聲。
郎君們進去了,婆子有些踟躕,這胡姑娘還帶不帶進去?她還猶豫,正房門簾掀起,謝姨娘站在廊下道:
“胡家送來的人到了沒?太太要瞧呢!”
婆子忙應聲,催促胡珊蘭快進去。
胡珊蘭低垂著頭,謝姨娘看她這種姿態不免嗤鼻,年輕幾歲又如何?終究是上不得台麵,她帶著胡珊蘭穿過外堂繞過屏風進了小廳:
“太太,人來了。”
謝姨娘去到主位旁,給孟夫人捏著肩膀便斥胡珊蘭:
“見禮呀,這呆頭呆腦的。”
胡珊蘭忙見禮,尋常的萬福禮在她做來風情萬種。謝姨娘涼薄笑容有些凝滯,那些言笑的郎君也都看過來。良久,孟夫人才道:
“抬頭。”
胡珊蘭慢慢抬頭,眼神卻始終低垂。屋裏靜謐無聲,良久,謝姨娘同孟夫人悄聲道:
“太太,這幅模樣,若伺候老爺,別鬧出什麽不好風聲,壞了老爺名聲。”
孟夫人富態的臉上染了幾許厭惡,謝姨娘努了努嘴,孟夫人就看見二郎正盯著胡珊蘭看,眼睛仿佛點了蠟燭一樣。孟夫人的厭惡越發厲害,但她又看見了唯一沒盯著胡珊蘭看的六郎,心裏就埋怨起來。
一樣讀書的孩子,自家的這幅模樣,庶出的卻偏那麽爭氣。
謝姨娘看孟夫人臉色幾經轉變,遞了茶給孟夫人,孟夫人慢條斯理啜了口才道:
“起吧。”
哪怕胡珊蘭在家也不少立規矩,這禮也見的腿都打顫了。孟夫人又看胡珊蘭兩眼,才總算開口:
“老爺房中不缺伺候的人。”
這話一出,不少人心思活泛起來,二公子鄭昶幾次去看母親,見母親理也不理,就忙與謝姨娘打眼色,謝姨娘踟躕著還沒開口,孟夫人就搶先道:
“六郎屋裏還沒個伺候的人,你去六郎房裏伺候吧。”
“是。”
胡珊蘭愣怔了一下才應聲,繼而有人走到身邊,聲音清冷:
“多謝太太。”
想來是六公子了,但緊接著咯噔一聲響,嚇得胡珊蘭一哆嗦。鄭蔚目不斜視,孟夫人冷冷掃了一眼。
是二公子,將茶盞重重擱在小幾上,七公子拽了拽他衣袖,他看向鄭蔚,冷嗤一聲。孟夫人厭煩起來:
“不早了,都回吧。”
晨昏定省,今日結束的倉促了些。胡珊蘭有些惴惴,正不知該如何,身邊人淡聲道:
“隨我來。”
胡珊蘭亦步亦趨跟著,才走到房簷下,鄭蔚就被堵住了。還是二公子。
鄭昶看著隱在鄭蔚身後全瞧不到蹤跡的胡珊蘭,就覺著心裏不順暢,他刮刺鄭蔚:
“六弟好福氣。”
“二哥客氣了,太太垂愛。”
鄭昶氣更不順了,但胡珊蘭就聽不了那麽多了。她身後也來了人。自以為擺了胡珊蘭一道的謝姨娘搖風擺柳的出來,在她身後嘲笑:
“初來乍到,可要好生伺候六公子。”
胡珊蘭回頭,這才看清謝姨娘長相。是有幾分姿色,但刻意求風情卻落了媚俗,二十來歲的人生如三十歲。但胡珊蘭應了聲是,又誠心摯意的朝謝姨娘行了一禮:
“多謝姨娘。”
她是真心道謝,謝姨娘卻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頓時哽在喉嚨,不上不下,勝利的快感轉變的莫名其妙,讓她敗了興致。
人都散盡了,胡珊蘭才跟著鄭蔚往外走,從燈明火亮走到一片漆黑,羊腸小道仿佛沒有盡頭,眼見胡珊蘭有了喘.息聲,鄭蔚才終於推開大門。
胡珊蘭掃一眼就知道了,鄭蔚不得寵。
院子裏漆黑一片,依稀能辨別回字形為數不多的屋舍,隻有正房亮著微弱的燈,鄭蔚在院子裏停頓了一下,才指著東邊兩間廂房:
“你暫且住那裏吧。”
然後鄭蔚就徑直回屋了。
胡珊蘭看著鄭蔚背影,這是沒瞧上她?
鄭蔚進門,就瞧見趴在窗戶縫偷瞧的阿瓜。阿瓜是他的小廝,眯眼看了好半晌:
“胡家送來伺候老爺的姑娘,太太這是賞爺了?明年可就會試了,太太沒安好心。”
外頭胡珊蘭朝東廂去了,屋裏有書架桌案,後頭一個小榻,看來原是鄭蔚書房。她撿了個椅子先坐了,從離開客棧後就一直強撐著發軟的腿,這會兒再撐不住了。
結果不算好,但也不差。不枉她費心思打聽鄭家事,謝姨娘也沒叫她失望。鄭尚書再好,也比她爹年歲還大了。
胡珊蘭無奈的笑了下,不知她那好二姐如今怎樣了,當初姐妹鬥的風生水起,都不想被當玩意兒似的送給鄭尚書,她棋差一著,但誰想她爹竟還留了後手,把剩下那個送給內務府大總管了。
還不如鄭尚書呢。
從南邊到盛京,再到尚書府,胡珊蘭的傷懷早過了,她簡單收拾了,就在矮榻上草草睡下。
第二天一早胡珊蘭起來,院子裏靜悄悄的,鄭蔚早不知去處,胡珊蘭忖著時辰又來昨日的角門。還是崔婆子當值,她現下看胡珊蘭就有種豆腐掉進煤灰裏的可惜感。
作者: 茉上霜
簡介:
胡珊蘭生的妍媚嬌娜,令無數男人趨之若鶩,胡家為選皇商將她送去尚書府,成了庶子鄭蔚的通房。
鄭蔚品性端方相貌出塵,會在沉沉夜裏背她回家,會在惹怒她後溫存道歉,對她百依百順。胡珊蘭想,這樣的郎君,怎能叫人不情動?
所以因他一句別計較,她容忍他表妹諸多算計。知他處境艱難,就忍下鄭家上下磋磨針對。胡家總算選上皇商,但她卻被鄭蔚嫡兄眾目睽睽之下輕薄,壞了名聲。
鄭蔚抱著她,一句句寬慰:做不做正妻不打緊,我心裏隻有你……
胡珊蘭傾盡所有將鄭蔚平安送進考場,他考了幾日,她就被罰跪了幾日。
喜報來的那天,胡珊蘭還下不了地,卻聽見他淡漠與人說起她:不過是個玩意兒,不必放在心上。
甚至得知當初那場禍事是他一手促成,他一點點撕碎她盼著他辯解的渴求:胡家在朝毫無根基,你怎麽能做我正妻呢?
胡珊蘭大病一場,鬼門關一遭後,醒悟了。這一切,都隻是他的一場陰謀。
數月之後,鄭蔚看見久尋不見的胡珊蘭站在城中新開的綢緞莊裏,言笑晏晏,媚眼如絲從他身上掃過,冷漠的仿若不認識。
他癲狂的撲過去,誰能想到,當初他以身為餌誘她入局,做了一場他的棋子,可最終卻把他自己也算計進去了。
但哪怕他卑微乞求,幾經生死,她也隻是輕笑:“我隨便說說的,大人怎麽就信了?”
1身嬌體軟v斯文敗類。
2sc1v1。
內容標簽: 宮廷侯爵 破鏡重圓 市井生活
搜索關鍵字:主角:胡珊蘭 ┃ 配角:鄭蔚 ┃ 其它:
一句話簡介:斯文敗類追妻火葬場。
立意:唯真情不可棄。
第一章 初見
盛京的夏末比南方涼爽些,黃昏一乘小轎行在巷子裏,吱吱扭扭的聲響傳出很遠,一直走到巷子盡頭,小婢敲開角門,通紅著眼睛賠笑行禮:
“媽媽,我們姑娘……”
“來了?進來吧。”
小婢癟了癟嘴,從轎子裏扶出位嬌媚少女,通身南方姑娘的嫋娜柔軟,尤其一雙眼睛,水盈盈的仿佛能勾人心腸。她下了轎低聲交代:
“叫老爺別忘了後日來見大人。”
“快些!”
婆子催促,少女從轎子裏提出個小包袱,垂頭從角門進去了。等婆子關了門,她才給婆子塞個荷包低聲道謝:
“多謝媽媽。”
聲音軟的能滴出水來,婆子不禁多看她一眼。
盛京城裏什麽樣的姑娘見不著?端莊的世家貴女,妖佻輕浮的在花樓。但這姑娘偏就介於二者之間,有南邊特有的柔潤,還夾纏了幾許魅惑,眼睛卻又清透至極,尤其行走間,不勝風情的搖枝擺柳,卻又不到輕浮的地步。
真是個妖精。
都說謝姨娘極具風情,可哪又能與眼前這姑娘比?看來胡家這回可送對人,明年皇商裏要有胡家一份兒了。婆子想著,就與她攀談起來:
“胡姑娘多大了?”
“十六了。”
“讀過書麽?”
“認得幾個字。”
婆子便道:
“咱們是書香世家,家裏郎君姑娘都讀書。”
單識字這一樣,又比謝姨娘強。
“姑娘就這麽點行李?”
“還有兩箱子衣裳,明日送來。”
婆子撇嘴,送到尚書府伺候老爺的庶女,還能帶兩箱子衣裳,真不愧是商戶人家,不缺銀錢。
說話間二人一路穿行小道,到春暉閣的時候,天色已暗下來,院子裏一眾婢女正撤碗碟。婆子引胡珊蘭在院門簷下等了會兒,等到裏頭叫茶,才要帶胡珊蘭進去,就忽聽有人說笑,忙又站到門簷角落,低聲交代胡珊蘭:
“低頭!”
胡珊蘭忙站了,就覺身前微風拂過,幾個郎君說笑著往裏走。等風過去了,胡珊蘭才鬆口氣,微微抬眼,卻正與一人對上眼光。這人目光疏冷,胡珊蘭忙又低頭。
正房裏很快傳出說笑聲。
郎君們進去了,婆子有些踟躕,這胡姑娘還帶不帶進去?她還猶豫,正房門簾掀起,謝姨娘站在廊下道:
“胡家送來的人到了沒?太太要瞧呢!”
婆子忙應聲,催促胡珊蘭快進去。
胡珊蘭低垂著頭,謝姨娘看她這種姿態不免嗤鼻,年輕幾歲又如何?終究是上不得台麵,她帶著胡珊蘭穿過外堂繞過屏風進了小廳:
“太太,人來了。”
謝姨娘去到主位旁,給孟夫人捏著肩膀便斥胡珊蘭:
“見禮呀,這呆頭呆腦的。”
胡珊蘭忙見禮,尋常的萬福禮在她做來風情萬種。謝姨娘涼薄笑容有些凝滯,那些言笑的郎君也都看過來。良久,孟夫人才道:
“抬頭。”
胡珊蘭慢慢抬頭,眼神卻始終低垂。屋裏靜謐無聲,良久,謝姨娘同孟夫人悄聲道:
“太太,這幅模樣,若伺候老爺,別鬧出什麽不好風聲,壞了老爺名聲。”
孟夫人富態的臉上染了幾許厭惡,謝姨娘努了努嘴,孟夫人就看見二郎正盯著胡珊蘭看,眼睛仿佛點了蠟燭一樣。孟夫人的厭惡越發厲害,但她又看見了唯一沒盯著胡珊蘭看的六郎,心裏就埋怨起來。
一樣讀書的孩子,自家的這幅模樣,庶出的卻偏那麽爭氣。
謝姨娘看孟夫人臉色幾經轉變,遞了茶給孟夫人,孟夫人慢條斯理啜了口才道:
“起吧。”
哪怕胡珊蘭在家也不少立規矩,這禮也見的腿都打顫了。孟夫人又看胡珊蘭兩眼,才總算開口:
“老爺房中不缺伺候的人。”
這話一出,不少人心思活泛起來,二公子鄭昶幾次去看母親,見母親理也不理,就忙與謝姨娘打眼色,謝姨娘踟躕著還沒開口,孟夫人就搶先道:
“六郎屋裏還沒個伺候的人,你去六郎房裏伺候吧。”
“是。”
胡珊蘭愣怔了一下才應聲,繼而有人走到身邊,聲音清冷:
“多謝太太。”
想來是六公子了,但緊接著咯噔一聲響,嚇得胡珊蘭一哆嗦。鄭蔚目不斜視,孟夫人冷冷掃了一眼。
是二公子,將茶盞重重擱在小幾上,七公子拽了拽他衣袖,他看向鄭蔚,冷嗤一聲。孟夫人厭煩起來:
“不早了,都回吧。”
晨昏定省,今日結束的倉促了些。胡珊蘭有些惴惴,正不知該如何,身邊人淡聲道:
“隨我來。”
胡珊蘭亦步亦趨跟著,才走到房簷下,鄭蔚就被堵住了。還是二公子。
鄭昶看著隱在鄭蔚身後全瞧不到蹤跡的胡珊蘭,就覺著心裏不順暢,他刮刺鄭蔚:
“六弟好福氣。”
“二哥客氣了,太太垂愛。”
鄭昶氣更不順了,但胡珊蘭就聽不了那麽多了。她身後也來了人。自以為擺了胡珊蘭一道的謝姨娘搖風擺柳的出來,在她身後嘲笑:
“初來乍到,可要好生伺候六公子。”
胡珊蘭回頭,這才看清謝姨娘長相。是有幾分姿色,但刻意求風情卻落了媚俗,二十來歲的人生如三十歲。但胡珊蘭應了聲是,又誠心摯意的朝謝姨娘行了一禮:
“多謝姨娘。”
她是真心道謝,謝姨娘卻仿佛一拳打在棉花上,頓時哽在喉嚨,不上不下,勝利的快感轉變的莫名其妙,讓她敗了興致。
人都散盡了,胡珊蘭才跟著鄭蔚往外走,從燈明火亮走到一片漆黑,羊腸小道仿佛沒有盡頭,眼見胡珊蘭有了喘.息聲,鄭蔚才終於推開大門。
胡珊蘭掃一眼就知道了,鄭蔚不得寵。
院子裏漆黑一片,依稀能辨別回字形為數不多的屋舍,隻有正房亮著微弱的燈,鄭蔚在院子裏停頓了一下,才指著東邊兩間廂房:
“你暫且住那裏吧。”
然後鄭蔚就徑直回屋了。
胡珊蘭看著鄭蔚背影,這是沒瞧上她?
鄭蔚進門,就瞧見趴在窗戶縫偷瞧的阿瓜。阿瓜是他的小廝,眯眼看了好半晌:
“胡家送來伺候老爺的姑娘,太太這是賞爺了?明年可就會試了,太太沒安好心。”
外頭胡珊蘭朝東廂去了,屋裏有書架桌案,後頭一個小榻,看來原是鄭蔚書房。她撿了個椅子先坐了,從離開客棧後就一直強撐著發軟的腿,這會兒再撐不住了。
結果不算好,但也不差。不枉她費心思打聽鄭家事,謝姨娘也沒叫她失望。鄭尚書再好,也比她爹年歲還大了。
胡珊蘭無奈的笑了下,不知她那好二姐如今怎樣了,當初姐妹鬥的風生水起,都不想被當玩意兒似的送給鄭尚書,她棋差一著,但誰想她爹竟還留了後手,把剩下那個送給內務府大總管了。
還不如鄭尚書呢。
從南邊到盛京,再到尚書府,胡珊蘭的傷懷早過了,她簡單收拾了,就在矮榻上草草睡下。
第二天一早胡珊蘭起來,院子裏靜悄悄的,鄭蔚早不知去處,胡珊蘭忖著時辰又來昨日的角門。還是崔婆子當值,她現下看胡珊蘭就有種豆腐掉進煤灰裏的可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