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做什麽?”


    “鄉試的時候,太太就上下打點,換了我的試卷。”


    “啊。”


    胡珊蘭驚呼,頓時明白,大為慌亂:


    “那……”


    “別慌,沒事了,我已將此事告知晏家,皇後娘娘也已知此事,皇上英明,不會叫她如願。”


    胡珊蘭還是惴惴不安,催促道:


    “若是中了,還得殿試,書不能丟。”


    殿試才決定著他的真正結果。


    鄭蔚給她掖了掖被子,等冬兒回來才走。但第二天一早,他就帶著書來了,坐在床邊一邊看書一邊給胡珊蘭揉腿。胡珊蘭看著她,心裏從沒有過的平靜,她不過稍動動,鄭蔚立刻丟了書道:


    “怎麽了?”


    胡珊蘭笑道:


    “你安心看書,讓冬兒來就好了。”


    鄭蔚卻沒理會,又拿起書看。


    放榜是在半月之後,鄭蔚這些日子始終在東廂看書,雖少與她說話,但始終陪在她身旁。每每郎中來診治,也是攥緊她手,讓她覺著安心。


    放榜這日,胡珊蘭早早醒來,鄭蔚已在她身邊坐了,阿瓜去看榜,胡珊蘭心慌的很,叫冬兒把她藏起來的,剩了最後的那點銀錁子拿出來,一個一個裝進紅喜袋。裝銀錁子的時候,她手都在顫抖。


    胡珊蘭滿天神佛的求願,難捱的熬著,快要午時的時候,阿瓜一疊聲的叫喊從院子外頭就傳過來,胡珊蘭一顆心也跳到了嗓子眼兒。


    作者有話說:


    狗蔚:我後悔了。


    茉:嗬,遲了!


    第二十二章 探花郎


    “爺!中了!中了!三月十五殿試!三月十五!”


    胡珊蘭狠狠鬆了口氣,鼻尖酸澀眼淚上湧,忽的站起來又踉蹌坐回去了。鄭蔚忙著扶她,埋怨道:


    “急什麽,別急!”


    胡珊蘭轉頭朝他笑:


    “中了!中了!”


    鄭蔚卻淡然的很,見她笑的高興,也笑了笑。胡珊蘭一疊聲叫冬兒把昨兒準備的紅喜袋拿來,可惜卻並沒報喜的上門,也沒人登門賀喜。


    原來報喜的在門上就被鄭家人一把銅錢打發了。


    胡珊蘭瞧鄭蔚的樣子,仿佛意料之中,便也不再提了。天大的好事兒,在這小院兒就隻仿佛水點打在池子裏一般,泛了些許漣漪就不見了。


    立著殿試照舊還有半個月,鄭蔚如常,還是每日來東廂看書,一邊看書一邊給胡珊蘭揉腿。等到三月十五這日,胡珊蘭已能坐在床邊看他離開。


    天不亮鄭蔚就走了,腳步沒停,卻與她笑了笑。


    三月中旬的天已經暖和起來,鄭蔚院子裏隻一棵枇杷樹,胡珊蘭不禁想起她在胡家的院子,她種了兩棵合歡,還種了一片鳶尾草,這個季節正是開滿紫色蝴蝶一樣的花兒。


    胡珊蘭在窗邊枯坐,信馬由韁的回想。與鄭家對比,在胡家時的姐妹相爭都仿佛不算什麽了。她甚至想到鄭蔚若淪落到補缺,鄭尚書大抵就會與她爹商議,把她四妹胡瓔蘭嫁過來了。


    胡珊蘭攥了攥手,直到掌心刺痛才醒過神來,怔怔看破損手心沁出的血。


    除非鄭蔚離開鄭家,否則他拗不過鄭尚書,即便不是胡家女,他也總會再娶個門當戶對的正妻,與鄭家得益。所以鄭蔚那麽努力讀書,是奔著外任去的。


    思及此,胡珊蘭心裏又泛著甜。


    胡思亂想一整日,但心慌沒停過。鄭蔚回來已是夜色沉沉,帶著疲憊來到東廂,與胡珊蘭說了會兒話才回去歇著。


    胡珊蘭心疼不已,他能做的都已做完,往後也隻能聽天由命了。


    殿試放榜是隔日,第二天鄭蔚照舊起的很早,但在胡珊蘭這兒看了會兒書,阿瓜過來:


    “爺,門上有您書院的同窗送來的信兒,要請您出去聚一聚。”


    鄭蔚頭也沒抬:


    “不去了。”


    一個來月,胡珊蘭的腿雖好了許多,可到底那麽冷的天跪了九日,有些傷及根本了。他今日沒看書,揉腿揉的很認真。阿瓜就回話去了。


    胡珊蘭實則是心慌的,從殿試前幾日,就開始心慌。但她不敢問,她覺著鄭蔚現下必然也是心慌的。鄭家這地方,委實不易過活,離開才是正路。但隻要孟夫人不肯,鄭蔚想要分家都不可能,唯一的出路隻有外任。


    這一天,所有人都默契的很少說話。胡珊蘭這一夜都睡的不安穩,第二天天不亮,鄭蔚就在東廂窗外徘徊,然後與阿瓜走了。


    他們要去皇宮門外的青龍大街等著放榜。


    等結果無疑是最煎熬人心的,胡珊蘭心慌不已,度時如年。巳時五刻,胡珊蘭忽然聽到些許敲敲打打的聲音,帶著喜慶的嗩呐,仿佛印證,冬兒慌張跑進來,滿臉喜色:


    “姑娘!姑娘!報喜的來了!”


    報喜?


    殿試報喜,隻有一甲!


    胡珊蘭頓時激起一身雞皮疙瘩,她呆坐著,瞪大眼,隻怔怔的發出一聲:


    “啊……”


    冬兒眼淚就下來了。


    崔婆子抖抖索索跑進來,滿臉堆笑,那些聲響就在院子外頭。


    “哎呦恭喜姑娘賀喜姑娘了!六爺中了探花郎!報喜的已經到院兒門外了!”


    她又悄悄湊近:


    “已經到老爺那裏報過喜了,老爺叫來六爺的院子留些喜氣!”


    胡珊蘭胡亂點頭,抓了幾個紅喜袋塞過去,崔婆子高興的哎呦了幾聲,自己留了一個,捧著一把出去了。


    聽著嗩呐聲,還有外頭一疊聲的恭喜,以及鄭家下人圍在院兒門口的喧囂,胡珊蘭這時候才仿若如夢初醒,捂著嘴掉淚。


    三甲,探花郎!


    這時候的鄭蔚大抵已在遊街了。


    胡珊蘭多盼著現下能下地,能去看他遊街的風采。她恨恨的錘了錘自己的腿,一疊聲叫冬兒:


    “拿銀子去大廚房料理些六郎愛吃的,晚上好好慶賀慶賀!”


    冬兒一疊聲應著去了,崔婆子打發走送喜報的,見胡珊蘭獨自在屋裏,便留下陪她。看她手足無措,少不得說了許多恭維寬慰的話,好容易叫她平複下來。


    午時三刻,冬兒提著午飯回來,才進屋,鄭錦芝就來了。


    隔著門,鄭錦芝與胡珊蘭道喜。


    這個鄭家庶女在孟夫人跟前時始終謹小慎微,但現在卻驕矜倨傲,她看了胡珊蘭幾眼,流露了幾分豔羨與嫉妒,還有絲絲縷縷的厭恨。


    “謝五姑娘。”


    胡珊蘭也淡淡回禮,鄭錦芝道完喜卻沒動,等胡珊蘭再看過來時,她笑了笑:


    “說起來,今日遊街生了一段佳話,沒片刻就傳遍盛京了,胡姑娘還不知道吧。”


    不等胡珊蘭回話,她自顧自道:


    “今日探花郎的風采可是遠勝狀元公。這一路上,不知多少姑娘拋花拋玉,恰巧有那麽一朵,就落在六郎發簪上,成了探花郎簪花的美談。”


    她慢條斯理恍然大悟般又道:


    “扔這朵花的,是平章公餘家的嫡女。這位餘家姑娘的母親是聞聖大長公主,姑祖母是文賢太皇太後,今上是她的親表兄。”


    胡珊蘭的心陡然一沉。


    鄭錦芝看她終於變了的臉色,頓時心下痛快。


    她怎麽能不恨呢?她的親事是孟夫人張羅的,如今孟夫人與鄭昶接連出事,那家借口公務繁忙,將說定的婚期拖延了。思及此,她咬牙笑道:


    “六郎若娶了餘姑娘,往後仕途必定一帆風順,真是可喜可賀呀。”


    她笑著走了,胡珊蘭心沉到底。


    世家貴女當街拋花,這姑娘若沒點心思,怎敢如此驚世駭俗。胡珊蘭此刻也忽然想起,探花郎也是要入翰林的,他們隻怕沒法離開鄭家,也沒法外任了。


    失望是不可避免的,但入了翰林鄭蔚前程無量,這也是大好事。她打點精神,不想被鄭錦芝說的話擾了心神,阿瓜這時候卻匆匆回來了:


    “姑娘!”


    他臉色不太好,卻強笑著:


    “爺中了探花郎,這會兒平章公府的世子爺請了爺去說話,晏公子也陪著,爺隻怕要回來的遲些,叫我先回來與姑娘說一聲,免得姑娘擔心。”


    平章公府這幾個字叫胡珊蘭陡然一慌,餘家姑娘前腳拋花,餘世子後腳就把鄭蔚請去了,是什麽心思不言而喻。但她隻笑了笑:


    “好,我知道了。”


    阿瓜轉頭就跑,冬兒會意,悄悄跟了過去,小半個時辰回來:


    “姑娘,在韻春閣。”


    胡珊蘭硬撐著腿站起來:


    “走,瞧瞧去。”


    她心慌的很,也夾纏著濃密的難受。瞧這樣子,鄭蔚是要娶妻了。她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走這一趟,但她現在就是想去。


    冬兒忙去張羅,雇了馬車,又找崔婆子幾個把胡珊蘭送上馬車,就直奔韻春閣去。胡珊蘭才下馬車,腳一踏地,腿上就刺痛不已酸軟無力,她強撐著去了二樓雅間兒,在門外聽屋裏推杯換盞,晏深正與人說話,好半晌都沒鄭蔚的聲音。


    忽然餘世子道:


    “說起來,六郎今科的試卷,皇上大為讚賞,原是要欽點狀元的,可惜……”


    “這是為什麽?”


    晏深不解,餘世子笑了笑:


    “左不過,還是為著那些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探花郎火葬場實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茉上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茉上霜並收藏探花郎火葬場實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