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容雅瞥他一眼,轉身就走了。
鄭蔚看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勾了勾。
所以餘家怎麽會有這麽蠢的女兒呢?敗了也不虧。
餘容雅很顯然是沒什麽耐心的人,第二天又派人到州府門外等鄭蔚下值。到底做貫了盛京跋扈的貴女,不在乎旁人言論眼光,哪怕如今覺著該收斂些,卻總還是難免會有疏漏,不然也不能在南懷王眼皮子底下就做這些事。
鄭蔚隨人去了茶樓,餘容雅在雅間兒等他,他進門就表達了不滿和擔憂,字裏行間都是害怕南懷王因此惱怒,餘容雅冷笑:
“倒不知道你是這樣膽小的人。”
可見是知道他當初為胡珊蘭觸怒南懷王,在王府跪了九天的事。
鄭蔚的冷漠讓餘容雅越發生氣,他願意為胡珊蘭那般,卻同自己多說兩句話,見一麵,都不願承擔。
“娘娘還是仔細些的好,到底王爺寵愛安王妃,青梅竹馬的情分,為著安王妃十年不納妾,娘娘是覺著自己哪裏比人強,初來乍到就能叫王爺拋卻一切轉變心意。”
餘容雅臉色越發難看,可那股子有恃無恐的姿態卻絲毫也沒改變。
聞聖如今哪怕名聲不好,但到底還是皇族中的長輩,江山易主,可到底還是簡家子孫,甚至還是文賢太子的後人,若得了皇族中的人的支持,那麽有些大逆不道的事做起來也就名正言順了。
鄭蔚對南懷王忽然多了點認識,這人,倒是重虛名。
他與餘容雅在雅間吃了頓飯,說了些餘容雅看來無關緊要的話,回去的路上就去了景源書局。他翻找到了當年南懷王府建造的圖紙,也從餘容雅口中得知了一些王府中的事。
此後數日,鄭蔚又去過一趟書局。平心而論,以他如今能打探到的消息,都不過是些外圍的消息,也就是黃雀衛在昴城被肅清的肅清,蟄伏的蟄伏,並不敢有什麽動作,這才用到了他。
月底這日,鄭蔚與朱同知一同走出州府,朱同知再度問起胡老板什麽時候回來的時候,鄭蔚瞧見一隊甲胄加身的兵卒從身邊走過,行走間鐵甲發出的聲音讓人震撼,連朱同知都皺起眉來。
“這是怎麽了?這些日子時常見兵將這般,倒好似要出征了一般。”
鄭蔚瞧著那些人往城門去,嘴裏卻淡淡回道:
“不是說要剿匪麽。”
朱同知臉色古怪,小聲道:
“可並沒有旨意啊。”
鄭蔚瞥朱同知一眼:
“昴城還需旨意麽?”
但可怕的是,朱同知聽到這話後,竟很快就釋然了。在他的意識裏竟也認為昴城地界調兵遣將這事,並不需要朝中旨意,隻要有南懷王府的指令即可。
隔日,餘容雅不太耐煩的問他什麽時候有答複。依照她從前行事,很不必在乎鄭蔚的意思,可在京中要強迫他的那次,他亮出的刀子到底讓她有些畏懼,總還是要他心甘情願的好。
鄭蔚又是對於回京這種事情的不確定而擔憂,餘容雅嗤道:
“這有什麽可擔心的?你在昴城做官,是王爺的人,王爺去哪,你自然就能跟去哪兒了。”
鄭蔚看向她:
“你是說,王爺要去盛京?”
餘容雅頓時意識到自己失言,皺眉冷臉:
“胡說什麽?澤安州是王爺的封地,這裏哪兒不好了?”
鄭蔚笑了笑:
“這裏很好。”
他趁餘容雅緩和的功夫又問:
“近來城中時常有兵將走街過市,如臨大敵的樣子,發生了什麽事?”
“你在州府都不知曉,倒要問我?”
“州府的消息哪有王府靈通,何況你又得王爺信重。”
餘容雅恣意的笑了笑:
“有什麽呢,左不過是潞河匪患朝中剿匪,王爺怕那些賊人順河而下會對澤安州不利,才提前排布。”
“可聽說王爺與林大統領不和,這兵是哪來的?”
餘容雅皺眉,不耐煩道:
“你知道的倒是不少。”
第六十一章
昴城城門近來守的越發嚴了, 自從年後朝中下了東大營剿匪的旨意後,百姓見著城中越來越密集的兵將巡街,非但沒有惶恐, 反倒越發踏實。
相鄰的清源洲, 胡珊蘭收到了鄭蔚的信。鄭蔚將昴城的事都與她說了, 也說或許是自己多想, 但還是勸她在潞河剿匪的事平息之前暫且不要回來,畢竟澤安洲緊鄰潞河,匪患不除, 確實有逃竄到昴城的可能。
二月初春,迎春已一簇簇開的燦烈,杏花也如雲似煙的開了滿樹,胡珊蘭就坐在杏樹下, 白姮出來就見她失神的模樣。
“惦記鄭大人?”
幾年光景,幾次三番涉險,鄭蔚所作所為叫人無可指摘, 作為母親,白姮覺著鄭蔚也算功過相抵, 往後的事,隻看胡珊蘭自己的心思了。
胡珊蘭沉默了半晌才道:
“阿娘,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哪怕他說一切無礙,可還是覺著新不踏實, 慌的很。”
白姮撫了撫她的頭:
“關心則亂。”
胡珊蘭也不能否認, 時至今日, 她的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鄭蔚的。畢竟有一回對人動心腸, 這個人如今為著她, 也用盡了心思。她歎口氣,或許是她遇見的太早,也或許是他醒悟的太遲,終究有緣無分心結難舒。
她笑了笑:
“時間久了,有些事就真的過去了。”
屋裏響起清淺歌聲,還有湉湉咿咿呀呀的學著,不多時柳姨娘出來,臉上有淺淺的笑容,眼眶發紅,但眼神柔和。
或許是回到熟悉的地方,胡瑜蘭好了很多,但還是時常會與湉湉說起她的阿爹,說算著時日,快要來接她們了。胡瑜蘭的肚子也漸漸大起來,偶然清醒了還會問胡珊蘭許多與鄭蔚的事,甚至沉思過後還會勸說她,說世間肯為女人死的男人不多,讓她多想想。
每到這時候,胡珊蘭都覺得胡瑜蘭並沒有瘋,可一聽她提起沈瀟快回來了,她就覺著胡瑜蘭還是不清醒,但也不忍心戳破。
藏著內心不知由何而來的不安,胡珊蘭顯得心事重重,這日在廚房看著胡瑜蘭的補湯,胡瑜蘭飲食不善瘦的厲害,凸顯肚腹,胡珊蘭才將補湯倒出來,小丫頭來端著與她往屋裏送,看她眼下烏青,小丫頭道:
“姑娘又沒好睡?”
胡珊蘭笑笑沒言語,小丫頭又道:
“瞧姑娘有心事的模樣,咱們城郊的圓音寺香火靈驗的很,離的近,這會兒時氣也好,姑娘倒是去上柱香求個心安也罷。”
胡珊蘭自然知道圓音寺,但仍舊沒有出聲。因著胡瑜蘭,她格外小心,從進了這院子起兩個月來從沒出過門。小丫頭見她不答話也不說話了,等伺候胡瑜蘭喝過湯,她端著碗出來,送去廚房後又繞去後院。
柳姨娘正剪了兩支迎春,預備給胡瑜蘭放在房中,有些顏色有些鮮活的氣兒,也盼著她舒坦些。
小丫頭笑著給柳姨娘打下手,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迎春花,忽然卻道:
“方才見三姑娘呷聲歎氣,也不知為什麽心裏不安,奴婢聽府裏的老嬤嬤說,心裏不踏實的時候,去圓音寺燒柱香,與菩薩傾訴一番,定就事事順心了。”
柳姨娘整理好了迎春,也覺出胡珊蘭從回來後就始終沒有心裏安寧過。但她以為胡珊蘭是為著胡瑜蘭,於是忖了忖,午飯後就與白姮商議著,請她們母女過兩日到圓音寺上香,給胡瑜蘭求個平安符。她覺著讓白姮母女出去疏散疏散,心情大抵就會好很多。
她還說了許多這些日子時常說起的感念的話,甚至試探著她們是不是想回去了,操心布莊的事。
白姮知道的不多,也不多言論,但求個平安符確實不是什麽大事,尤其胡瑜蘭需要避著人,她們母女也並不需要,轉頭就和胡珊蘭商量這事。
因是柳姨娘提的,胡珊蘭就沒拒絕。
二月初一初二都是好日子,上香的人多,胡珊蘭特意選了初六這天,早早與白姮就出了門,想著上過香求過符,中午也就回來了。
圓音寺這日確實人不算多,母女上過香,求了平安符,才要走的時候,小僧卻捧著簽筒過來:
“施主,施主求個簽吧。”
胡珊蘭莫名就想給鄭蔚求個簽,昴城到底如何,他又如何,如今離的這麽近,卻也隻能以這樣的法子求個安心了。於是她接過簽筒,重又跪下,心裏念著鄭蔚,求著平安,好半晌才聽啪嗒一聲響,小僧已經撿起簽來。胡珊蘭隨著小僧到解簽的僧人前,僧人照著取出簽文,胡珊蘭捂著,隻覺心裏發慌。
她一直等走到寺門口才忍不住展開簽文,窄長的紙張隻打開些許,胡珊蘭就看見了“大凶”二字,頓時心頭慌跳。
白姮也看見了,蹙眉道:
“前幾日不是才收到鄭大人的信,說一切平安麽,你別混想。”
“我,我請大哥打聽一下剿匪的事,若是平息了,也就沒什麽了。”
胡珊蘭也強自鎮定的安慰自己。
回程的路上,馬車搖晃,白姮隻覺眼皮子越來越沉,胡珊蘭看白姮快要睡著,就將鬥篷給她蓋上。白姮不知睡了多久,還是被人搖醒的,睜眼隻看見沛青沉著的臉,她覺著額頭作痛,正捏著,沛青就問:
“姑娘呢?”
白姮一怔,低頭就見馬車裏歪倒睡著的冬兒和陳婆子,卻沒了胡珊蘭的蹤跡,她頓時驚慌,掀了車簾去看,別說車夫了,連馬都沒了。
“你們一直不回來,我一直找到圓音寺都沒找見你們,就去找了胡大爺,這時候了才在荒郊林子裏找見你。”
沛青少見的也有了慌亂,白姮這會兒卻把幾個鬥篷都掀起來,根本沒有胡珊蘭的蹤跡。
“山嵐呢?”
她問沛青,轉而一顆心就又慌又墜,跌跌撞撞跑下馬車。
幾個下人打著火把在林子裏翻找,卻始終沒有胡珊蘭的蹤跡。
胡珊蘭不見了。
沈潤得知胡珊蘭不見的消息時,已是胡珊蘭失蹤的第三天。
派去保護胡瑜蘭一行人的人派人來送信,胡珊蘭與白姮敬香的路上失蹤,暗中保護她們母女出行的人也沒了蹤跡。
沈潤下意識就覺著,這是南懷王做的事。但轉念又想,南懷王這時候擄走胡珊蘭做什麽?
他安排人下去查找,清源洲與澤安州境況不同,哪怕毗鄰,可在清源洲,黃雀衛的本事還是不容小覷的。等消息的空檔,鄭蔚在州府忖著這幾日昴城越來越緊迫的形勢,覺著有些事隻怕是很快就要爆發了。
前日休沐的時候他還特意出了一趟城,城外瞧著無礙,卻多了許多尋常百姓打扮,但看起來卻顯然不像尋常百姓的人。
朱同知說趙把總一隊人是被派去薌城縣衙了,但他找到薌城卻並沒見趙把總那些人,甚至女兒被送回來後本該領罰的那位縣令也仍舊好端端的。
鄭蔚清楚的記著當初旨意下達時,雖主要說了陶家長子斬首的事,卻也提了此事中處置不周的薌城縣令須得受罰的事,按理說霍知州該下令的,可一直拖到如今。
入夜,初春白日還算暖和,但這時候又有些寒浸浸的,鄭蔚隻穿著中衣坐在院子裏,阿瓜苦著臉道:
“爺,真要這樣?”
鄭蔚淡淡掃他一眼,他忙閉嘴,滿是怨念的看向提著水桶的榮壽。榮壽也一臉為難,但想跟在鄭蔚身邊這幾年,鄭蔚行事極有章程,他咬牙將一桶涼水兜頭潑在鄭蔚身上。
鄭蔚看她的背影,嘴角忍不住勾了勾。
所以餘家怎麽會有這麽蠢的女兒呢?敗了也不虧。
餘容雅很顯然是沒什麽耐心的人,第二天又派人到州府門外等鄭蔚下值。到底做貫了盛京跋扈的貴女,不在乎旁人言論眼光,哪怕如今覺著該收斂些,卻總還是難免會有疏漏,不然也不能在南懷王眼皮子底下就做這些事。
鄭蔚隨人去了茶樓,餘容雅在雅間兒等他,他進門就表達了不滿和擔憂,字裏行間都是害怕南懷王因此惱怒,餘容雅冷笑:
“倒不知道你是這樣膽小的人。”
可見是知道他當初為胡珊蘭觸怒南懷王,在王府跪了九天的事。
鄭蔚的冷漠讓餘容雅越發生氣,他願意為胡珊蘭那般,卻同自己多說兩句話,見一麵,都不願承擔。
“娘娘還是仔細些的好,到底王爺寵愛安王妃,青梅竹馬的情分,為著安王妃十年不納妾,娘娘是覺著自己哪裏比人強,初來乍到就能叫王爺拋卻一切轉變心意。”
餘容雅臉色越發難看,可那股子有恃無恐的姿態卻絲毫也沒改變。
聞聖如今哪怕名聲不好,但到底還是皇族中的長輩,江山易主,可到底還是簡家子孫,甚至還是文賢太子的後人,若得了皇族中的人的支持,那麽有些大逆不道的事做起來也就名正言順了。
鄭蔚對南懷王忽然多了點認識,這人,倒是重虛名。
他與餘容雅在雅間吃了頓飯,說了些餘容雅看來無關緊要的話,回去的路上就去了景源書局。他翻找到了當年南懷王府建造的圖紙,也從餘容雅口中得知了一些王府中的事。
此後數日,鄭蔚又去過一趟書局。平心而論,以他如今能打探到的消息,都不過是些外圍的消息,也就是黃雀衛在昴城被肅清的肅清,蟄伏的蟄伏,並不敢有什麽動作,這才用到了他。
月底這日,鄭蔚與朱同知一同走出州府,朱同知再度問起胡老板什麽時候回來的時候,鄭蔚瞧見一隊甲胄加身的兵卒從身邊走過,行走間鐵甲發出的聲音讓人震撼,連朱同知都皺起眉來。
“這是怎麽了?這些日子時常見兵將這般,倒好似要出征了一般。”
鄭蔚瞧著那些人往城門去,嘴裏卻淡淡回道:
“不是說要剿匪麽。”
朱同知臉色古怪,小聲道:
“可並沒有旨意啊。”
鄭蔚瞥朱同知一眼:
“昴城還需旨意麽?”
但可怕的是,朱同知聽到這話後,竟很快就釋然了。在他的意識裏竟也認為昴城地界調兵遣將這事,並不需要朝中旨意,隻要有南懷王府的指令即可。
隔日,餘容雅不太耐煩的問他什麽時候有答複。依照她從前行事,很不必在乎鄭蔚的意思,可在京中要強迫他的那次,他亮出的刀子到底讓她有些畏懼,總還是要他心甘情願的好。
鄭蔚又是對於回京這種事情的不確定而擔憂,餘容雅嗤道:
“這有什麽可擔心的?你在昴城做官,是王爺的人,王爺去哪,你自然就能跟去哪兒了。”
鄭蔚看向她:
“你是說,王爺要去盛京?”
餘容雅頓時意識到自己失言,皺眉冷臉:
“胡說什麽?澤安州是王爺的封地,這裏哪兒不好了?”
鄭蔚笑了笑:
“這裏很好。”
他趁餘容雅緩和的功夫又問:
“近來城中時常有兵將走街過市,如臨大敵的樣子,發生了什麽事?”
“你在州府都不知曉,倒要問我?”
“州府的消息哪有王府靈通,何況你又得王爺信重。”
餘容雅恣意的笑了笑:
“有什麽呢,左不過是潞河匪患朝中剿匪,王爺怕那些賊人順河而下會對澤安州不利,才提前排布。”
“可聽說王爺與林大統領不和,這兵是哪來的?”
餘容雅皺眉,不耐煩道:
“你知道的倒是不少。”
第六十一章
昴城城門近來守的越發嚴了, 自從年後朝中下了東大營剿匪的旨意後,百姓見著城中越來越密集的兵將巡街,非但沒有惶恐, 反倒越發踏實。
相鄰的清源洲, 胡珊蘭收到了鄭蔚的信。鄭蔚將昴城的事都與她說了, 也說或許是自己多想, 但還是勸她在潞河剿匪的事平息之前暫且不要回來,畢竟澤安洲緊鄰潞河,匪患不除, 確實有逃竄到昴城的可能。
二月初春,迎春已一簇簇開的燦烈,杏花也如雲似煙的開了滿樹,胡珊蘭就坐在杏樹下, 白姮出來就見她失神的模樣。
“惦記鄭大人?”
幾年光景,幾次三番涉險,鄭蔚所作所為叫人無可指摘, 作為母親,白姮覺著鄭蔚也算功過相抵, 往後的事,隻看胡珊蘭自己的心思了。
胡珊蘭沉默了半晌才道:
“阿娘,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 哪怕他說一切無礙,可還是覺著新不踏實, 慌的很。”
白姮撫了撫她的頭:
“關心則亂。”
胡珊蘭也不能否認, 時至今日, 她的心裏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鄭蔚的。畢竟有一回對人動心腸, 這個人如今為著她, 也用盡了心思。她歎口氣,或許是她遇見的太早,也或許是他醒悟的太遲,終究有緣無分心結難舒。
她笑了笑:
“時間久了,有些事就真的過去了。”
屋裏響起清淺歌聲,還有湉湉咿咿呀呀的學著,不多時柳姨娘出來,臉上有淺淺的笑容,眼眶發紅,但眼神柔和。
或許是回到熟悉的地方,胡瑜蘭好了很多,但還是時常會與湉湉說起她的阿爹,說算著時日,快要來接她們了。胡瑜蘭的肚子也漸漸大起來,偶然清醒了還會問胡珊蘭許多與鄭蔚的事,甚至沉思過後還會勸說她,說世間肯為女人死的男人不多,讓她多想想。
每到這時候,胡珊蘭都覺得胡瑜蘭並沒有瘋,可一聽她提起沈瀟快回來了,她就覺著胡瑜蘭還是不清醒,但也不忍心戳破。
藏著內心不知由何而來的不安,胡珊蘭顯得心事重重,這日在廚房看著胡瑜蘭的補湯,胡瑜蘭飲食不善瘦的厲害,凸顯肚腹,胡珊蘭才將補湯倒出來,小丫頭來端著與她往屋裏送,看她眼下烏青,小丫頭道:
“姑娘又沒好睡?”
胡珊蘭笑笑沒言語,小丫頭又道:
“瞧姑娘有心事的模樣,咱們城郊的圓音寺香火靈驗的很,離的近,這會兒時氣也好,姑娘倒是去上柱香求個心安也罷。”
胡珊蘭自然知道圓音寺,但仍舊沒有出聲。因著胡瑜蘭,她格外小心,從進了這院子起兩個月來從沒出過門。小丫頭見她不答話也不說話了,等伺候胡瑜蘭喝過湯,她端著碗出來,送去廚房後又繞去後院。
柳姨娘正剪了兩支迎春,預備給胡瑜蘭放在房中,有些顏色有些鮮活的氣兒,也盼著她舒坦些。
小丫頭笑著給柳姨娘打下手,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迎春花,忽然卻道:
“方才見三姑娘呷聲歎氣,也不知為什麽心裏不安,奴婢聽府裏的老嬤嬤說,心裏不踏實的時候,去圓音寺燒柱香,與菩薩傾訴一番,定就事事順心了。”
柳姨娘整理好了迎春,也覺出胡珊蘭從回來後就始終沒有心裏安寧過。但她以為胡珊蘭是為著胡瑜蘭,於是忖了忖,午飯後就與白姮商議著,請她們母女過兩日到圓音寺上香,給胡瑜蘭求個平安符。她覺著讓白姮母女出去疏散疏散,心情大抵就會好很多。
她還說了許多這些日子時常說起的感念的話,甚至試探著她們是不是想回去了,操心布莊的事。
白姮知道的不多,也不多言論,但求個平安符確實不是什麽大事,尤其胡瑜蘭需要避著人,她們母女也並不需要,轉頭就和胡珊蘭商量這事。
因是柳姨娘提的,胡珊蘭就沒拒絕。
二月初一初二都是好日子,上香的人多,胡珊蘭特意選了初六這天,早早與白姮就出了門,想著上過香求過符,中午也就回來了。
圓音寺這日確實人不算多,母女上過香,求了平安符,才要走的時候,小僧卻捧著簽筒過來:
“施主,施主求個簽吧。”
胡珊蘭莫名就想給鄭蔚求個簽,昴城到底如何,他又如何,如今離的這麽近,卻也隻能以這樣的法子求個安心了。於是她接過簽筒,重又跪下,心裏念著鄭蔚,求著平安,好半晌才聽啪嗒一聲響,小僧已經撿起簽來。胡珊蘭隨著小僧到解簽的僧人前,僧人照著取出簽文,胡珊蘭捂著,隻覺心裏發慌。
她一直等走到寺門口才忍不住展開簽文,窄長的紙張隻打開些許,胡珊蘭就看見了“大凶”二字,頓時心頭慌跳。
白姮也看見了,蹙眉道:
“前幾日不是才收到鄭大人的信,說一切平安麽,你別混想。”
“我,我請大哥打聽一下剿匪的事,若是平息了,也就沒什麽了。”
胡珊蘭也強自鎮定的安慰自己。
回程的路上,馬車搖晃,白姮隻覺眼皮子越來越沉,胡珊蘭看白姮快要睡著,就將鬥篷給她蓋上。白姮不知睡了多久,還是被人搖醒的,睜眼隻看見沛青沉著的臉,她覺著額頭作痛,正捏著,沛青就問:
“姑娘呢?”
白姮一怔,低頭就見馬車裏歪倒睡著的冬兒和陳婆子,卻沒了胡珊蘭的蹤跡,她頓時驚慌,掀了車簾去看,別說車夫了,連馬都沒了。
“你們一直不回來,我一直找到圓音寺都沒找見你們,就去找了胡大爺,這時候了才在荒郊林子裏找見你。”
沛青少見的也有了慌亂,白姮這會兒卻把幾個鬥篷都掀起來,根本沒有胡珊蘭的蹤跡。
“山嵐呢?”
她問沛青,轉而一顆心就又慌又墜,跌跌撞撞跑下馬車。
幾個下人打著火把在林子裏翻找,卻始終沒有胡珊蘭的蹤跡。
胡珊蘭不見了。
沈潤得知胡珊蘭不見的消息時,已是胡珊蘭失蹤的第三天。
派去保護胡瑜蘭一行人的人派人來送信,胡珊蘭與白姮敬香的路上失蹤,暗中保護她們母女出行的人也沒了蹤跡。
沈潤下意識就覺著,這是南懷王做的事。但轉念又想,南懷王這時候擄走胡珊蘭做什麽?
他安排人下去查找,清源洲與澤安州境況不同,哪怕毗鄰,可在清源洲,黃雀衛的本事還是不容小覷的。等消息的空檔,鄭蔚在州府忖著這幾日昴城越來越緊迫的形勢,覺著有些事隻怕是很快就要爆發了。
前日休沐的時候他還特意出了一趟城,城外瞧著無礙,卻多了許多尋常百姓打扮,但看起來卻顯然不像尋常百姓的人。
朱同知說趙把總一隊人是被派去薌城縣衙了,但他找到薌城卻並沒見趙把總那些人,甚至女兒被送回來後本該領罰的那位縣令也仍舊好端端的。
鄭蔚清楚的記著當初旨意下達時,雖主要說了陶家長子斬首的事,卻也提了此事中處置不周的薌城縣令須得受罰的事,按理說霍知州該下令的,可一直拖到如今。
入夜,初春白日還算暖和,但這時候又有些寒浸浸的,鄭蔚隻穿著中衣坐在院子裏,阿瓜苦著臉道:
“爺,真要這樣?”
鄭蔚淡淡掃他一眼,他忙閉嘴,滿是怨念的看向提著水桶的榮壽。榮壽也一臉為難,但想跟在鄭蔚身邊這幾年,鄭蔚行事極有章程,他咬牙將一桶涼水兜頭潑在鄭蔚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