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夫妻倆很久沒有回筒子樓那邊,老程家人過去直接撲了個空。


    而老程家人那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來找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自然也是沒有什麽好事的,根本、沒打什麽好主意。


    在一個月之前,老三媳婦生了個閨女,這會兒快要滿月了。


    程老三對於生了的這個閨女自然是不在意的,一個丫頭片子而已,又不是兒子,本來自然也是沒有打算給她辦滿月宴的。


    隻不過經了老大提醒後,他才想到要是給這個閨女辦了滿月宴,到時候請老二過來參加,還能賺了老二一筆,侄女滿月宴,他總不能空著手來吧?


    在問了隔壁的馬師傅家後,老程家人雖然知道黃從雲和程金華是回娘家去住了,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地方,連打聽問路都沒有辦法。


    因為他們根本連黃從雲娘家在哪裏,連哪個方向都不知道。省城這麽大,一時半會兒的,他們根本沒辦法找去。


    他們倒是想直接去廠子找人,但是那邊根本不讓陌生的人進去,外麵還有保衛科的人在巡邏呢,程老大和程老三在每天下班後過來筒子樓這轉了好幾天,都沒有看到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的人影。


    因為連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人影都沒有見到,程老三閨女的滿月早就過去了,再過幾天就一個半月了,還辦什麽滿月宴,兄弟倆最後隻能打消了原來的念頭。


    黃從雲和程金華這會兒到黃姥姥那邊住大半個月,從某種程度講還真的是一舉多得了。


    夫妻倆還是在半個月回去之後,才從馬師傅媳婦那裏知道了老程家人過來的事情,不過他們也都沒有在意,畢竟當時就算是他們在這,也不會去參加滿月宴,隨什麽禮的。


    而老程家人要是真的想請他們去的話,就得把他們閨女滿月的禮補上,到時候他們夫妻倆就去參加老程家那邊的滿月宴,反正他們夫妻倆可不吃這個虧,憑什麽給你隨禮。


    夫妻倆沒有把老程家人放在心上,很快又恢複到了以往的生活。


    筒子樓在這半個月內搬走了不少的職工,但是在那些人搬走之後的沒兩天,又有不少新麵孔搬了進來,大多都是青年職工。


    這邊的筒子樓本來就是職工宿舍,供有居住困難的職工住的。


    但是筒子樓的房間也有限,很多青年職工根本就申請不下來房間。


    是本地的刷下去,沒有別人條件困難的,刷下去,總之,因為排隊申請的職工太多了,不少人根本就排不上,隻能待在家裏跟兄弟姐妹擠一間房,家裏住的離廠子這邊遠,還得早起好幾個小時,往這邊趕。


    而這會兒在知道有不少人要返鄉支援農業搬走,筒子樓終於有房間空下來之後,那些缺地方住的職工立馬趕緊申請入住,一大堆人爭爭搶搶,最後才終於住了進來,再不用在家裏和兄弟姐妹擠一個房間了。


    因為這個,夫妻倆這兩天在筒子樓裏遇見了不少新麵孔,一開始還有些不習慣呢。


    “雲姐,你在家嗎?”中午的時候,黃從雲聽到了外麵有人敲門。


    “是你啊慧娟,怎麽了?來找我有什麽事情嗎?”黃從雲跟於慧娟是認識的,小學時還是同桌呢,而且還都進了食品廠。


    隻不過黃從雲是進了人事科,於慧娟則是被分去食品廠下麵自辦的幼兒園當了老師,每天照顧孩子。


    於慧娟還沒說話,眼淚就先流了下來。


    她這會兒手裏還緊緊牽著她兒子,不到兩歲,但是個頭卻像三四歲的孩子,長得怪高的,隻不過看起來有些傻,反應有些遲鈍。


    這也是因為之前一場高燒導致的,醫院裏的醫生都說以後這孩子腦子會發育遲緩,可能不如其他孩子聰明。


    “你先別哭,你先跟我說怎麽了?我要是能幫忙一定幫忙。”


    黃從雲跟於慧娟好歹也算是小學同學,以前還在一起玩過好幾年呢,也算得上是童年玩伴了,這會兒若是於慧娟有事請她幫忙,她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於慧娟在黃叢雲的安慰下,一邊哭著一邊磕磕絆絆的說出了求幫忙的事情。


    最近不是在精簡職工嗎?要求那些老家是鄉下的職工,返鄉支援農業。


    隻不過現在動員的都是五八年以後進廠的那些新職工,對於五八年之前就已經進廠了的那些老職工還沒有動員的要求。


    於慧娟她一來是本地人,二來她也是五八年之前就進廠的,根本就不符合動員返鄉職工的要求。


    但是她男人卻去了她的單位,瞞著她替她簽下了自願返鄉支援農業的協議,返的鄉就是她男人的老家。


    等到於慧娟知道的時候,這事已經塵埃落定了,返鄉名單上麵已經有了她的名字。


    在她從單位回去之後質問之下,她男人這才跟她說實話,話外都是讓她服從組織安排,帶著孩子回他老家去支援農業。


    於慧娟的男人還冠冕堂皇的說:“作為窮人家的孩子,是黨和國家才讓我有了現在的好生活,好工作,現在上麵遇到困難了,我自然是應該為上麵排憂解難的。


    上麵要求我們動員那些職工返鄉支援農業,我這個做領導的自然是要以身作表,率先讓自己的家屬返鄉去支援農業,之後才能有資格去說服他們,動員他們也返鄉,你作為幹部家屬,應該是要支持我的工作才是。”


    於慧娟她嘴笨,根本就沒有辦法反駁,再加上她原本就是獨生女,現在爸媽去世了,她一個親人都沒有,可以說是孤立無援了,根本就找不到人幫忙,遇到這件事情也不知道該怎麽辦。


    可是無論如何她都知道自己是不能聽從丈夫的話,返鄉去的。


    在兒子高燒燒壞腦子之後,她就感覺到了丈夫對兒子的不喜,然後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她還發現了丈夫在跟別的女人有曖昧。


    於慧娟相信在她帶著孩子回到了丈夫的老家之後,她丈夫肯定會肆無忌憚的在這邊開展第二春,完全會把他們母子忘記,到時候更別想指望著她丈夫還能有心思給她們娘倆寄生活費了。


    於慧娟是實在走投無路了,才想找黃從雲來幫忙想個辦法。


    黃從雲從來沒有想過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男人,罵道:“要返鄉也應該他返,你家就在這兒,憑什麽要你去人生地不熟的地方。


    那是他老家,更應該是他回去,他既然要以身作表率就該自己來,讓你來算什麽?苦處是你吃的,最後好處和名聲是他得的,別人還誇他有思想覺悟,哪有這樣的道理?”


    於慧娟的男人是食品廠的團支部幹事,黃從雲作為人事科幹事,也遇到過幾回,那個時候絲毫沒有想到那個男人會是這種人。


    黃從雲作為人事科的幹事,到處跟人打交道,比於慧娟懂得要多多了。


    在知道了於慧娟能接受離婚的這個結果後,她就給於慧娟出了幾個主意。


    首先是先找那個男人去離婚,離了婚之後,橋歸橋,路歸路,於慧娟作為省城的本地人,憑什麽要去那個男人老家替那個男人做名聲,支援農業?


    然後黃從雲讓於慧娟再去找工會還有婦聯那邊訴苦求做主,讓工會和婦聯的人幫忙把原本的返鄉名單上她的名字撤下來,回單位也就是幼兒園繼續工作。


    而黃從雲作為人事科的幹事,跟她們的科長關係還不錯,而科長可是認識廠長的,黃從雲跟科長直接告了那個男人一狀。


    她們人事科的科長也是女人,很明白這會於會娟的感受,也是義憤填膺想要幫於慧娟做主,直接把這事告到了廠長那裏。


    當時那個男人還在被上麵的副書記當成範例表揚呢,畢竟不是誰都有這樣的魄力,主動讓自己的家屬返鄉做出表率的。


    那幾天那個男人的地位也水漲船高,不管走到哪都能迎來尊敬的眼神,原本書記還打算提拔他當下一任的副書記呢。


    然後在黃從雲聯合於慧娟的這一鬧,這個男人原本的幻想徹底破滅了。


    那個書記估計也沒有想到,於慧娟男人他們家居然是這麽一回事,書記一開始還以為是夫妻倆都商量好的呢,沒想到完全相反。


    媳婦是省城本地人,他老家也沒有任何的親戚,爹媽都去了,他媳婦過去了那真的是叫一個人生地不熟,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


    而且還是沒有跟媳婦商量,就替媳婦簽了申請返鄉的協議,讓媳婦兒一個人到千裏之外的老家去支援農業,這實在是太沒有擔當了。


    書記一氣之下,直接把於慧娟男人加到了返鄉的名單上麵,他不是要做出表率嗎?不是自詡思想覺悟高嗎?那就回老家去吧,他媳婦又不認識他老家的人,讓他媳婦兒去算什麽回事?他自己去。


    經過這麽一鬧,於慧娟成功和她男人離婚,他男人也丟了團支部幹事的這個工作,被直接“動員”回老家去支援農業去了,以後估計不會再和於慧娟有什麽聯係了。


    於慧娟本來就是獨生女,她爸媽去世後那個房子就歸她了,所以雖然現在離婚了,她也不是沒有地方住。


    於慧娟住的地方離黃姥姥家並不遠,這會因為黃從雲的幫忙,她已經把黃從雲當成了親姐姐看待。


    三年後。


    三年困難時期終於過去了,人們的生活也好了起來,肚子終於可以吃飽了。


    這個時候,程荔月也四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了。


    “月月都四歲了,咱們也該把月月送去幼兒園上學了,但月月從來都沒有離開家過,也不知道她適不適應幼兒園那裏的氣氛,到時候去幼兒園會不會哭。”黃從雲有些擔心。


    “不會哭,喜歡上學。”這會兒已經四歲的程荔月走路早就走得穩穩當當的了,噠噠地跑過來安慰媽媽。


    從出生到現在,她可以說是被爸媽捧在手心裏養大的,走到哪裏身邊都跟著人,不是爸媽就是姥姥他們,大家生怕她自己一個人跑到哪會摔倒傷著自己,沒有讓她離開視線過。


    早就在兩個月前,爸媽還有姥姥他們就已經開始擔心自己上幼兒園會不會不適應了。


    對於程荔月來說,去幼兒園能有什麽危險?她可不是真正的小孩,肯定會好好照顧自己的。


    隻不過呢,以後睡懶覺的機會可能就沒有了,也不知道幼兒園那邊要幾點上學,希望不要太早,想到這個,程荔月才終於有了點憂心。


    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可不知道閨女半點沒有擔心去幼兒園會不適應,反而擔心的是能不能睡懶覺,要是知道了,這會兒真是得哭笑不得。


    黃從雲和程金華一個是在鋼鐵廠,一個是在食品廠,兩個廠下麵都有自己辦的幼兒園,程荔月不管是去哪邊都是可以的。


    不過最後經過商量,夫妻倆決定讓閨女去食品廠那邊的幼兒園。


    這也主要是因為於慧娟就在食品廠的幼兒園當老師,到時候也能照顧照顧閨女,閨女在那邊上學,他們也能放心一點。


    這事於慧娟在知道了之後,跟上麵的主任打了個招呼,把程荔月分到了自己帶的班級,兒子於平安也是在這個班級,兩個孩子都放到自己的眼皮底下,保管受不到什麽欺負。


    於是,程荔月的幼兒園生活馬上就要開始。


    作者有話說:


    抱歉,本章遲了半個多小時,評論區發二十個紅包補償~麽麽啾


    第27章 上幼兒園


    程荔月要上幼兒園是全家的大事,一家人都出動了起來。


    夫妻倆平時就最愛給閨女買衣裳,自己的衣服無所謂,反正上班就穿工裝就成了,工裝又耐髒又耐磨,一身衣服穿幾年都沒問題。


    家裏每年領到的布票,全都給閨女做成衣裳了,就這還不夠呢,畢竟他們家人口少,每年按照人頭領到是布票頂多夠閨女做一件衣裳的,這對於夫妻倆來說怎麽夠呢?


    小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一天一個樣,長的可快了,一眨眼上一年的衣服就不能穿了。


    這年頭大多數孩子都是穿家裏舊衣服改小的衣服,但黃從雲和程金華可不願意讓閨女穿舊的。


    他們拿著戒指裏的物資換了不少布票來,一季少說也要給閨女至少做兩套新衣服換著穿。


    這會兒馬上到九月,夏天已經過了一半了,夫妻倆單是小裙子,就已經給閨女做了三條了。


    每次看著閨女被打扮地漂漂亮亮的,夫妻倆心裏別提多美了。


    而這會兒,夫妻倆更是想著新學期新氣象,這肯定是要買一身新衣服的,還要配一雙新鞋子,穿得漂漂亮亮地去幼兒園,到時候自家閨女保管是幼兒園裏最受歡迎的小姑娘。


    到了幼兒園那邊肯定不能像在家一樣隨時喝水,幼兒園裏喝水的搪瓷缸都是所有小孩子一起用的,夫妻倆很清楚自家閨女是有一些小潔癖的,肯定不肯用人家喝過。


    因為這個,夫妻倆還特意去百貨大樓給閨女買了一個軍用水壺,上麵還有挎帶,到時候閨女直接可以把水壺掛在身上帶到幼兒園去。


    又想著閨女可能不愛這水壺的顏色,程金華還特意用小花布給水壺縫了一個保護套,這麽一來,原本看起來冷冰冰的軍用水壺,一下子就看起來可愛許多,閨女肯定喜歡。


    話說程金華縫紉的手藝比起閨女剛出生的時候要進步了一大截,剛出生的時候給閨女縫的小床罩醜醜的,實在沒有多少美感,而現在,縫起一個水壺保護套,那簡直是小菜一碟,縫完外麵連線腳都看不出。


    程金華縫紉手藝雖然還比不上黃姥姥,但是卻已經可圈可點,早就超過了一直有些手笨隻會簡單地縫個扣子的黃從雲了。


    而織毛衣織圍巾織手套織襪子這些技能程金華也早就解鎖了,一到入秋天變冷,晚上在家裏沒事的時候,程金華就坐在那給閨女織各種東西。


    直到現在,外麵的領居還有認識的人都還以為程家閨女那毛衣圍巾都是黃從雲織的呢,還誇黃從雲織的好呢,每次不管是黃從雲還是程金華去買毛線,旁人見了第一反應就是這是黃從雲又要給家裏閨女織東西了。


    對此夫妻倆也沒有解釋,就是讓外麵的人誤會著吧,不然等知道了真正織的人是程金華這個大老爺們,他們家鐵定得成了整棟樓的議論話題。


    對於程金華來說,這家裏肯定是得有一個會縫補的,媳婦手藝不成,自然就得他上了。


    一個大男人削縫補衣服,對他來說根本算不上什麽丟臉是事。之前能幹出結紮是事情,就可以看出他不是一般是男人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六零省城家庭嬌寵獨生女[年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枝問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枝問雁並收藏六零省城家庭嬌寵獨生女[年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