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節
六零省城家庭嬌寵獨生女[年代] 作者:枝問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楚溫知道了這件事情後的確很高興,既然提前拿到了盛老的聯係電話,可以跟盛老打好關係,這不比等到了明年秋季開學才能跟著盛老學習要好?
明年秋季開學之後,盛老雖然還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那邊,但是卻不擔任任何職務,隻是管弦係小提琴專業的老師,到時候雖然可以給盛老當學生,但是也不過是普通師生關係,算不得是那種關門弟子的學生。
而要是想拜入盛老的門下,成為盛老真正的學生,肯定是要費一番功夫的,盛老作為頂尖的小提琴大師,要是收學生,肯定是要考察一番的,不可能簡簡單單一見麵就一下子把人收下的。
雖然楚溫對自己學生有信心,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程荔月她真的能拜入盛老門下,畢竟誰也不清楚大師選弟子的標準,到底是看天賦還是看眼緣?這個就有些玄乎了。
而現在自己學生提前跟盛老打好關係了,近水樓台先得月,這最後拜入盛老門下的機會比起旁人自然就大了不少。
再加上自己學生的天分也不差,可以稱得上是天才了,盛老到時候見了,指不定就愛才心喜,把人收下了呢?
而且楚溫可以肯定,明年自己學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之後,是肯定可以把班上九成九的學生都比下去的,至於那剩下的零點一成,大約也就是和自己學生一樣的天才了。
不過自己的學生,當然是看著怎麽樣都好了,楚溫相信就算是班上同樣也有小提琴天才,自己學生也肯定是表現地最亮眼的那一個,隻要盛老願意收徒弟,就沒道理不選自己學生。
至於以後程荔月這個學生要是真的成功拜入了盛老門下,對外稱呼的時說的是師從盛老,而不是他這個第一任老師,楚溫也不介意。
因為在他心裏,他也就是啟蒙老師,就跟古代士子一樣,不少士子在拜入大儒門下之前,都是上過私塾或者是請了夫子來家裏啟蒙的,這跟以後他們拜入大儒或者座師門下成為正式弟子並不衝突。
要是在程荔月這個學生拜入盛老門下後,楚溫還要求她對外稱呼的時候說師從他這個老師,那才是貽笑大方了,他對自己的水平有自知之明,是萬不能和盛老相提並論的,要是按照古代的說法,人家盛老就是那個大儒,他隻是啟蒙夫子而已。
稱呼這些對於楚溫來說並不重要,隻要程荔月這個學生以後可以記得他這個第一位老師就可以了,反正他最開始對這個小姑娘感興趣後麵多加照拂私下裏時常指導也是因為惜才,看到她以後發展越來越好,他隻會高興,又哪裏會因為細枝末節的東西而怪她呢?
不過這些還遠著呢,拜師這些肯定是還要等到明年入學了才有機會,現在不過是空中樓台,八字還沒一撇呢。
想完這些,楚溫又交代了自己學生一些話,讓她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旁人想請教盛老還沒有那個門路呢,這會兒她有了盛老的電話,一定要物盡其用才是,有問題盡管請教盛老,對於她這樣的小輩,盛老應該是會很樂意指點的。
而另一邊,裴立戎在六點半妹妹出發去了文工團之後,他也騎著自行車帶著東西和信動身去齊家村那邊見孟大夫。
也正巧,因為這天是國慶,公社宣傳隊正搭台表演節目呢,今天大家也不用上工,這會兒字都去村裏打稻場那邊去看表演了,村裏這會兒都沒有人影,裴立戎他一路走到孟大夫他們那裏也沒有遇到什麽村裏人。
而孟大夫他們沒有去,老胳膊老腿的,也擠不過村裏人,而且作為被下放來的,他們也不好跟村裏人往前擠,所以就算去了站在後麵也看不到什麽,於是幾個老人商量,幹脆就都不去了,今天也不用上工了,也正好可以休息一天。
“你怎麽來了?不是回京城去了嗎?”孟大夫看著裴立戎來了有些驚訝,之前裴立戎回京城他也是知道的,五月底走的,現在才四個月,這麽快就又回來了?
裴立戎一邊把那封信遞給了孟爺爺一邊解釋道:“國慶放假,我就趁著這個機會回來看望妹妹和叔叔嬸嬸了。對了,這是閔爺爺托我給您送的信。”
作者有話說:
明天下午一點半左右還有一更,晚安~
本章還是二十個小紅包ㄟ(▔,▔)ㄏ
第148章 不願回去
裴立戎口中的閔爺爺是孟大夫的老友,也是一名老中醫,隻不過因為兩人出身不同,所以閔大夫躲過了運動的清算,並沒有被下放,這會兒還一直留在京城裏,在一個國營大藥房當坐堂大夫。
因為醫者之間的惺惺相惜,閔大夫和孟大夫兩個人已經認識了三十幾年,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隻不過閔大夫無權無勢,當初孟大夫被下放的時候,他也做不了什麽。
隻能在孟大夫被下放之後,托人幫忙多照顧一些,在之前的那幾年裏,沒少寄糧票肉票給蘇萬玉他們夫妻倆,請他們夫妻倆幫忙送給孟大夫,他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而孟大夫這會兒收到了閔大夫這個老友的信,也是一拿過去就打開來看,看完他還要寫回信讓立戎幫忙帶回去,他在這邊被下放,不論是打電話還是發電報都不太可能,想要跟老友聯係也隻有寫信這一條路了。
裴立戎看到孟大夫在窗戶透光處低頭看信,也沒有打擾,他把兩個大挎包裏的東西都拿了出來,擺在了桌上,都是一些米麵,大概有十五斤左右,這是兩家一起送的。
至於蔬菜那些東西兩家倒是都沒有送,畢竟孟大夫他們幾位老人因為下放的緣故上工賺不到工分,但是每月的口糧村裏還是會給一點的,尤其是那些土豆、茄子、白菜還有各種田裏產的蔬菜,比起大米和白麵,給幾位老人這些菜大隊會計也不心疼,所以各種應季蔬菜幾位老人還是不缺的。
屋裏的其他幾位老人,跟孟大夫一起住在這間屋子裏五年多了,對經常私底下過來的程家還有裴家這兩家人早就熟悉了,這會兒自然也能認出裴立戎來。
看到裴立戎又給他們帶來了這麽多的糧食,心裏自然是感激的,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就算他們這幾個老家夥以前還有點聲望地位,但是自從被下放了,就真的是幾個糟老頭子了,以前的身份地位都是過往雲煙了,程家和裴家兩家人能為他們幾個糟老頭子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很了不得了。
雖然說他們也是沾了孟大夫的光,但是受到的恩惠是實打實的,要是沒有這兩家人每月的補貼,他們哪裏會過得這麽舒服?早就餓得麵黃肌瘦連路都走不動了。
而且因為孟大夫的緣故,有時候附近其它村子裏的人也會過來看病,他們也從這些看病的村民口中知道了一些關於被下放到其它村裏的老人的情況,已經去世了好幾個老人了,而剩下的那些被下放的人,情況也很不好,不少都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了。
也是在知道了這些之後,屋裏的幾位老人才知道當初他們跟著孟大夫一起過來到這個村裏有多麽正確,若是當時被下放到了其他地方,這會兒還能不能活著都是一個未知數呢!
而他們也知道自己能過得安安穩穩的都是因為程家和裴家兩家人的緣故,要不是因為程家跟這邊大隊長沾親帶故的,大隊長如何會幫忙給他們安排輕省的活計做?要知道在其他村子裏,被下放的人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也甭管那些人的身體受不受得了,畢竟是送來改造的,其他村裏的大隊長對於下放的人又哪裏會有什麽好態度?
他們幾個老頭子欠這兩家人的情真的是數也數不清了,這都是救命的恩情!倘若真的有一天可以迎來曙光了,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會把這恩情報答回去的,隻是卻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亦或者他們一輩子都要被下放在這裏了?這些他們都不得而知。
裴立戎他自然是不知道這幾位老人心裏百轉千回的想法的,他把那些糧食拿出來放到桌子上之後,就又把包子拿出來了,這些包子都是程叔早上才包的,讓他帶過來給孟大夫他們嚐嚐鮮,因為一直都用幹淨的白布包著,還一直放在挎包裏,這會兒還沒有涼透,摸著還有些溫乎氣呢。
“這是程叔包的包子,你們都來嚐嚐看,天氣熱,不吃的話過了一夜就放壞了。”裴立戎對著屋裏的幾位老人說道。
這包子都是肉包子,畢竟有了那個戒指空間,程家還真的是不缺什麽米麵肉蛋這幾樣東西,都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但是空間裏的東西才吃了不到一半呢,這會兒送肉包子出去程金華也不心疼。
再加上知道裴家這一家鄰居人品好,跟他們家關係也不錯,平常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吃肉的時候也不會悄悄摸摸地瞞著,不過蘇萬玉和裴景南他們看了,也隻當是程家他們認識肉聯廠那邊的人,有門路,對程家經常吃肉的狀況也並不在意。
當然這也是因為蘇萬玉和裴景南夫妻倆都不差錢,本身家裏條件就不錯,對程家自然也就不會盯著了,但凡是換一戶鄰居,黃從雲和程金華他們夫妻倆都不會這麽大膽,平時吃肉肯定是躲著吃的,不會讓隔壁聞著味的。
而這會兒在這邊,因為屋裏的老人們也受了兩家人不少恩惠了,不知道吃了人家送來的多少東西了,這會兒也就不再矯情了,也都一人拿了一個包子吃了起來,還拿了一個遞給正在看信的孟大夫一起吃。
“這是肉餡的?”一位老人吃了之後有些驚訝,這肉包子他們都不知道幾年沒吃過了,這會兒一下子吃到了,還有些不可置信,而且這包子還這麽好吃,比他們以前還沒下放的時候在國營大飯店買的包子都好吃。
雖然包子好吃,但是幾位老人還是道:“以後不要再送肉包子了,或者給孟大夫一個人送就行了,我們這幾個老頭子就不用了,這肉又精貴,你們包了肉包子送給我們吃,自己還有肉票吃肉嗎?每個月你們送給我們的口糧已經夠多了,這本來就給你們兩家添了大負擔了。”
在幾位老人眼裏,程家和裴家兩家都是廠裏職工,還要養孩子,雖然日子過得比大部分人家寬裕,但是也不可能寬裕到哪裏去,每個月給他們送來的東西肯定是兩家人嘴裏省下的,他們怎麽可能不當一回事地吃下去?那就成白眼狼了。
而裴立戎聽到這話隻是點了點頭,沒明確說以後到底還送不送,畢竟這是叔叔嬸嬸還有程叔他們的事情,他也攔不住。
窗戶那邊,孟大夫也看完老友送過來的信了,隻不過對於到底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回去,他還有些疑慮。
雖然在這邊日子過得沒有以前在京城的時候好了,但是也不算太苦,因為他大夫的身份,在村裏也是不用下地幹活的,平常就是給村裏的人看看病開開藥,時間久了,他對這樣的生活也適應了下來。
而且他和屋裏韓教授等幾位老人都一起處了要五年多了,都有了很深的感情了,要是讓他就這麽離開回到京城去,他還有些舍不得,他擔心等自己離開後,韓教授他們就沒人照拂了,平常要是有個頭痛腦熱的,更沒人給看了。
反正他在這邊的日子也還能過得下去,實在有些舍不下屋裏的這幾位老人,所以他回京城去的願望就不是那麽強烈了。
他打算給老友回信,婉拒這次回去的好機會了,想到這,他對裴立戎道:“你等一下,我拿筆寫回信,一會兒你捎回去,對了,還有給月月和你嬸嬸她們用的藥膏,這段時間天氣有些幹燥了,這些藥膏都是滋膚潤顏的,你也一起帶回去。
還有給你爺爺製作的養生丸,兩天之後你要是有時間就過來拿,把藥丸帶回去,要是沒時間,我就等下次你叔叔嬸嬸他們過來的時候交給他們,讓他們寄回去了。”
裴立戎聽完點了點頭,道:“行,那我等兩天後再過來一趟。”,說完就看著孟大夫寫回信了。
而他也是大概知道一點閔爺爺在信裏說的是什麽的,這件事他爺爺也知道,跟他說了一點,所以這會兒他就問道:“孟爺爺您打算什麽時候回去?到時候閔爺爺還有爺爺他們肯定會幫忙安排的。”
在中央有位大領導生病了,身體不好,亟需調養,而孟大夫他在調養上的功夫是祖傳的,術業有專攻,在調養身體這一塊上,孟大夫還真的可以是無出其右的,京城那邊沒幾個比得上的。
而閔大夫和裴老爺子便想著趁著這個機會,以孟大夫的醫術為突破口,往上麵遞個話,這麽一來,孟大夫有九成的概率可以回來了,畢竟之前孟大夫在京城開醫館的時候,名聲還是很盛的,上麵應該也是知道孟大夫的盛名的,衝著孟大夫的醫術,肯定也是不介意讓孟大夫回來的。
裴立戎他問完話後以為會得到肯定的回答,隻不過孟大夫卻是搖了搖頭,道:“我不打算回去了,我在這邊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感覺現在也挺好的,日子也簡單,還是等過幾年再談回去的事情吧。”
裴立戎有些不解,為什麽孟爺爺不願意回去?
而屋子就這麽大,其他幾位老人自然也聽到了兩人的談話,他們也對孟大夫的決定非常不解,跟孟大夫關係最好無話不談的韓教授過來直接道:“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回去了,你為什麽不回去?難道你要一輩子待在這裏嗎?難不成是舍不得我們這些老頭子?”
作者有話說:
午安
晚上還是十點半左右更新~
本章還是二十個小紅包,麽麽啾
第149章 一起說服
聽到韓教授的話後,孟大夫的臉色有了些微變化,韓教授就站在一旁,離得很近,敏銳地觀察到了,他有些嚴肅地說道:“老孟,回去吧,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等到下一次了。
至於我們,你也不用擔心,都已經在這快五年了,我們早就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了,哪裏就是說離了你就活不下去了?
你絕對不要因為在意我們就非要留在這,這樣我可不感激你,我還要罵你蠢呢!一把年紀的人了,可別再這樣意氣用事了。
要是還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回去!回到京城了,你才有更好的發揮醫術的機會,在這邊要藥材沒藥材,要醫書沒醫書的,你這麽好的醫術,就天天在這邊熬膏藥了?”
韓教授讓孟大夫回去也是真心實意的,他們這些人裏,哪個不想回去?
這會兒就不談感情那些虛的了,就說最實際的,作為一位中醫,孟大夫在這邊的確有些埋沒了醫術。
雖說現在依舊當著大夫,但是這邊鄉下的,缺衣少食,就算孟大夫醫術再好,開的藥方再有用,大多數的人也依舊不會采用,畢竟不少藥材都要錢。
孟大夫被下放在這裏,給村民看病開藥都是不要錢的,但是也僅限於他手裏頭有的藥,孟大夫現在手裏頭最多的都是一些山裏的常見藥材,不值什麽錢,在鄉下隨處可見,他炮製一番後就可以入藥了。
可是有些稀缺藥材,他手裏頭就太少了,畢竟一來他被下放後手裏沒錢,不可能掏腰包去買藥材回來,二來他也不能出村子,更沒法去到各地采藥了,現在手裏頭擁有的藥材種類還不到以前開醫館時候的零頭呢!
一些簡單的病比如發熱感冒,肝火旺盛,虛汗等,孟大夫手頭的藥材都是可以治的,但是那些嚴重一點的病就不行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少時候明知道村民的病怎麽治才能好,但是因為有些稀缺藥材要花錢去城裏頭買,不少村民就立馬放棄了,孟大夫也隻能簡單地給村民針灸一下,爭取讓村民的病情不要惡化太快,其它的就做不了了。
現在在村裏,孟大夫幹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熬膏藥,就是那種以前江湖郎中走街串巷賣的那種黑膏藥,腰酸背痛一貼,就鬆快了,再加上這種膏藥的藥材也不缺,去村裏後山找找就行了。
村裏人天天下地幹活,哪個沒有個腰酸背痛?還有不少人生病了哪裏痛也都是貼膏藥硬熬,半點不願意多浪費錢,所以村民對於膏藥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而大隊長幹脆跟孟大夫要了藥材清單,直接讓村裏人去後山挖來藥材全送到孟大夫那裏去了,孟大夫製好膏藥後,就送去大隊部,由大隊長按照工分發給村裏人,也不用花錢。
孟大夫在這邊五年裏製作的膏藥,都快要趕得上之前幾十年做膏藥的量好幾倍了,每天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做這個。
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個學徒都能做的有模有樣了,讓孟大夫天天做這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長此以往,一直被困在這個村子裏,閉門造車,醫術如何能有進步?
韓教授正是對這些看得透徹,才一定要孟大夫回京城去的,至少在那裏就不可能缺藥材給他研究各種藥。
一旁原本一直在沉默的紀大師也說話了,道:“我作為銀樓的大師傅,算下來也有五年沒有碰那些金銀了,作為手藝人,就算曾經我被人尊稱為紀大師,大家都說我的手藝已經登峰造極了,我們這一行就講究一個金銀首飾器具的精細,手要穩要熟。
可手藝荒廢了五年,手肯定生了,現在我都不敢保證自己的手藝還能達到以前最巔峰的水平。”
頓了頓,紀大師繼續道:“老孟,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你有了回去的機會了卻不回去,繼續在這個村子裏下放,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熬膏藥,再過五年,你覺得你的醫術會不會退步?之前我們幾個老頭子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候,老孟你是說過自己曾經立誌要在有生之年把家傳醫書上所有的藥都製出來的,現在沒有藥材,你製個什麽?
回去吧!”
而裴立戎也大概明白了孟爺爺的顧慮,他道:“孟爺爺,您就放心吧,就算您走了,叔叔嬸嬸他們也不會就把這裏的幾位爺爺都丟開手不管的,都處了五年了,見了那麽多回了,早就有了感情了,您放心,在您走了之後,這裏還跟以前一樣,叔叔嬸嬸還有程叔他們也是會照常過來的。”
屋裏的另外一位老人,叫魏同回,以前是玩收藏的,還在京城某高校文學院做過掛名教授,家裏祖上是大官,成分不好被下放了,隻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就算被抄家了,也藏下了不少財產。
對於孟大夫,他是信任的,這會兒在孟大夫耳邊低語,把藏財產的一個地方告訴了孟大夫,道:“那下麵埋了十條小金魚,程家和裴家的人一家你幫忙分上兩條,剩下的到時候就麻煩你找人去黑市換成糧票肉票寄過來了,有了這些糧票肉票,我們這幾個老頭子你就不用操心了,日子肯定過得下去。”
聽完,孟大夫終於點頭了,他明白大家的心意,共患難五年了,從京城那邊被千裏下放到這裏,一路相互扶持著,他們幾個老頭子也就跟家人差不多了,他為他們著想不願意回去,而他們自然也為了他著想要他回去,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
因為裴立戎不能在這邊待太久,他也不是這個村的,跑到他們這裏待太久容易招有心人的眼,畢竟孟大夫他們現在作為被下放的,名聲不好,為了讓裴立戎可以早點回去,孟大夫很快就把回信寫好了,親手遞了過去。
裴立戎他接過信之後也沒有多留,很快就帶著信還有孟大夫給的幾小罐子藥膏回去了。
他到了家的時候也才九點,妹妹還沒有回來,程叔和黃姨這會兒也不在家,不知道去做什麽了。
不過叔叔嬸嬸倒是都在家裏。叔叔裴景南這會兒正在裴老爺子打電話,而蘇萬玉正在裁布,還道:“你過來,我給你量量身體尺寸,你現在正在長身體的年紀,一天一個樣的,走了快要四個月了,我怕這會兒不現量一下你的尺寸,到時候做出的衣服你穿著還不合身呢!一會兒量好了就給做件外套,等入秋了穿正好。”
裴立戎老老實實地過來任嬸嬸拿著皮尺量尺寸了,蘇萬玉一邊量一邊道:“個子看著是長高了一點,但是比起走的時候卻還看著瘦了呢,隻長個子不長體重了?等一會兒我打電話,讓孫姨監督你多吃點飯。”
裴立戎有些哭笑不得,其實他這個身材看起來並不算瘦了,隻不過在嬸嬸眼裏,大約這就是瘦了,他沒有辯解,隻是點點頭,不然一會兒嬸嬸還得繼續說道。
明年秋季開學之後,盛老雖然還回到中央音樂學院那邊,但是卻不擔任任何職務,隻是管弦係小提琴專業的老師,到時候雖然可以給盛老當學生,但是也不過是普通師生關係,算不得是那種關門弟子的學生。
而要是想拜入盛老的門下,成為盛老真正的學生,肯定是要費一番功夫的,盛老作為頂尖的小提琴大師,要是收學生,肯定是要考察一番的,不可能簡簡單單一見麵就一下子把人收下的。
雖然楚溫對自己學生有信心,但是也不能完全保證程荔月她真的能拜入盛老門下,畢竟誰也不清楚大師選弟子的標準,到底是看天賦還是看眼緣?這個就有些玄乎了。
而現在自己學生提前跟盛老打好關係了,近水樓台先得月,這最後拜入盛老門下的機會比起旁人自然就大了不少。
再加上自己學生的天分也不差,可以稱得上是天才了,盛老到時候見了,指不定就愛才心喜,把人收下了呢?
而且楚溫可以肯定,明年自己學生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之後,是肯定可以把班上九成九的學生都比下去的,至於那剩下的零點一成,大約也就是和自己學生一樣的天才了。
不過自己的學生,當然是看著怎麽樣都好了,楚溫相信就算是班上同樣也有小提琴天才,自己學生也肯定是表現地最亮眼的那一個,隻要盛老願意收徒弟,就沒道理不選自己學生。
至於以後程荔月這個學生要是真的成功拜入了盛老門下,對外稱呼的時說的是師從盛老,而不是他這個第一任老師,楚溫也不介意。
因為在他心裏,他也就是啟蒙老師,就跟古代士子一樣,不少士子在拜入大儒門下之前,都是上過私塾或者是請了夫子來家裏啟蒙的,這跟以後他們拜入大儒或者座師門下成為正式弟子並不衝突。
要是在程荔月這個學生拜入盛老門下後,楚溫還要求她對外稱呼的時候說師從他這個老師,那才是貽笑大方了,他對自己的水平有自知之明,是萬不能和盛老相提並論的,要是按照古代的說法,人家盛老就是那個大儒,他隻是啟蒙夫子而已。
稱呼這些對於楚溫來說並不重要,隻要程荔月這個學生以後可以記得他這個第一位老師就可以了,反正他最開始對這個小姑娘感興趣後麵多加照拂私下裏時常指導也是因為惜才,看到她以後發展越來越好,他隻會高興,又哪裏會因為細枝末節的東西而怪她呢?
不過這些還遠著呢,拜師這些肯定是還要等到明年入學了才有機會,現在不過是空中樓台,八字還沒一撇呢。
想完這些,楚溫又交代了自己學生一些話,讓她好好把握這個機會,旁人想請教盛老還沒有那個門路呢,這會兒她有了盛老的電話,一定要物盡其用才是,有問題盡管請教盛老,對於她這樣的小輩,盛老應該是會很樂意指點的。
而另一邊,裴立戎在六點半妹妹出發去了文工團之後,他也騎著自行車帶著東西和信動身去齊家村那邊見孟大夫。
也正巧,因為這天是國慶,公社宣傳隊正搭台表演節目呢,今天大家也不用上工,這會兒字都去村裏打稻場那邊去看表演了,村裏這會兒都沒有人影,裴立戎他一路走到孟大夫他們那裏也沒有遇到什麽村裏人。
而孟大夫他們沒有去,老胳膊老腿的,也擠不過村裏人,而且作為被下放來的,他們也不好跟村裏人往前擠,所以就算去了站在後麵也看不到什麽,於是幾個老人商量,幹脆就都不去了,今天也不用上工了,也正好可以休息一天。
“你怎麽來了?不是回京城去了嗎?”孟大夫看著裴立戎來了有些驚訝,之前裴立戎回京城他也是知道的,五月底走的,現在才四個月,這麽快就又回來了?
裴立戎一邊把那封信遞給了孟爺爺一邊解釋道:“國慶放假,我就趁著這個機會回來看望妹妹和叔叔嬸嬸了。對了,這是閔爺爺托我給您送的信。”
作者有話說:
明天下午一點半左右還有一更,晚安~
本章還是二十個小紅包ㄟ(▔,▔)ㄏ
第148章 不願回去
裴立戎口中的閔爺爺是孟大夫的老友,也是一名老中醫,隻不過因為兩人出身不同,所以閔大夫躲過了運動的清算,並沒有被下放,這會兒還一直留在京城裏,在一個國營大藥房當坐堂大夫。
因為醫者之間的惺惺相惜,閔大夫和孟大夫兩個人已經認識了三十幾年,有著很深厚的感情,隻不過閔大夫無權無勢,當初孟大夫被下放的時候,他也做不了什麽。
隻能在孟大夫被下放之後,托人幫忙多照顧一些,在之前的那幾年裏,沒少寄糧票肉票給蘇萬玉他們夫妻倆,請他們夫妻倆幫忙送給孟大夫,他能做的也隻有這些了。
而孟大夫這會兒收到了閔大夫這個老友的信,也是一拿過去就打開來看,看完他還要寫回信讓立戎幫忙帶回去,他在這邊被下放,不論是打電話還是發電報都不太可能,想要跟老友聯係也隻有寫信這一條路了。
裴立戎看到孟大夫在窗戶透光處低頭看信,也沒有打擾,他把兩個大挎包裏的東西都拿了出來,擺在了桌上,都是一些米麵,大概有十五斤左右,這是兩家一起送的。
至於蔬菜那些東西兩家倒是都沒有送,畢竟孟大夫他們幾位老人因為下放的緣故上工賺不到工分,但是每月的口糧村裏還是會給一點的,尤其是那些土豆、茄子、白菜還有各種田裏產的蔬菜,比起大米和白麵,給幾位老人這些菜大隊會計也不心疼,所以各種應季蔬菜幾位老人還是不缺的。
屋裏的其他幾位老人,跟孟大夫一起住在這間屋子裏五年多了,對經常私底下過來的程家還有裴家這兩家人早就熟悉了,這會兒自然也能認出裴立戎來。
看到裴立戎又給他們帶來了這麽多的糧食,心裏自然是感激的,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就算他們這幾個老家夥以前還有點聲望地位,但是自從被下放了,就真的是幾個糟老頭子了,以前的身份地位都是過往雲煙了,程家和裴家兩家人能為他們幾個糟老頭子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很了不得了。
雖然說他們也是沾了孟大夫的光,但是受到的恩惠是實打實的,要是沒有這兩家人每月的補貼,他們哪裏會過得這麽舒服?早就餓得麵黃肌瘦連路都走不動了。
而且因為孟大夫的緣故,有時候附近其它村子裏的人也會過來看病,他們也從這些看病的村民口中知道了一些關於被下放到其它村裏的老人的情況,已經去世了好幾個老人了,而剩下的那些被下放的人,情況也很不好,不少都瘦的隻剩下一把骨頭了。
也是在知道了這些之後,屋裏的幾位老人才知道當初他們跟著孟大夫一起過來到這個村裏有多麽正確,若是當時被下放到了其他地方,這會兒還能不能活著都是一個未知數呢!
而他們也知道自己能過得安安穩穩的都是因為程家和裴家兩家人的緣故,要不是因為程家跟這邊大隊長沾親帶故的,大隊長如何會幫忙給他們安排輕省的活計做?要知道在其他村子裏,被下放的人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也甭管那些人的身體受不受得了,畢竟是送來改造的,其他村裏的大隊長對於下放的人又哪裏會有什麽好態度?
他們幾個老頭子欠這兩家人的情真的是數也數不清了,這都是救命的恩情!倘若真的有一天可以迎來曙光了,他們是無論如何也會把這恩情報答回去的,隻是卻不知道老天爺會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亦或者他們一輩子都要被下放在這裏了?這些他們都不得而知。
裴立戎他自然是不知道這幾位老人心裏百轉千回的想法的,他把那些糧食拿出來放到桌子上之後,就又把包子拿出來了,這些包子都是程叔早上才包的,讓他帶過來給孟大夫他們嚐嚐鮮,因為一直都用幹淨的白布包著,還一直放在挎包裏,這會兒還沒有涼透,摸著還有些溫乎氣呢。
“這是程叔包的包子,你們都來嚐嚐看,天氣熱,不吃的話過了一夜就放壞了。”裴立戎對著屋裏的幾位老人說道。
這包子都是肉包子,畢竟有了那個戒指空間,程家還真的是不缺什麽米麵肉蛋這幾樣東西,都已經過去十幾年了,但是空間裏的東西才吃了不到一半呢,這會兒送肉包子出去程金華也不心疼。
再加上知道裴家這一家鄰居人品好,跟他們家關係也不錯,平常黃從雲和程金華夫妻倆吃肉的時候也不會悄悄摸摸地瞞著,不過蘇萬玉和裴景南他們看了,也隻當是程家他們認識肉聯廠那邊的人,有門路,對程家經常吃肉的狀況也並不在意。
當然這也是因為蘇萬玉和裴景南夫妻倆都不差錢,本身家裏條件就不錯,對程家自然也就不會盯著了,但凡是換一戶鄰居,黃從雲和程金華他們夫妻倆都不會這麽大膽,平時吃肉肯定是躲著吃的,不會讓隔壁聞著味的。
而這會兒在這邊,因為屋裏的老人們也受了兩家人不少恩惠了,不知道吃了人家送來的多少東西了,這會兒也就不再矯情了,也都一人拿了一個包子吃了起來,還拿了一個遞給正在看信的孟大夫一起吃。
“這是肉餡的?”一位老人吃了之後有些驚訝,這肉包子他們都不知道幾年沒吃過了,這會兒一下子吃到了,還有些不可置信,而且這包子還這麽好吃,比他們以前還沒下放的時候在國營大飯店買的包子都好吃。
雖然包子好吃,但是幾位老人還是道:“以後不要再送肉包子了,或者給孟大夫一個人送就行了,我們這幾個老頭子就不用了,這肉又精貴,你們包了肉包子送給我們吃,自己還有肉票吃肉嗎?每個月你們送給我們的口糧已經夠多了,這本來就給你們兩家添了大負擔了。”
在幾位老人眼裏,程家和裴家兩家都是廠裏職工,還要養孩子,雖然日子過得比大部分人家寬裕,但是也不可能寬裕到哪裏去,每個月給他們送來的東西肯定是兩家人嘴裏省下的,他們怎麽可能不當一回事地吃下去?那就成白眼狼了。
而裴立戎聽到這話隻是點了點頭,沒明確說以後到底還送不送,畢竟這是叔叔嬸嬸還有程叔他們的事情,他也攔不住。
窗戶那邊,孟大夫也看完老友送過來的信了,隻不過對於到底要不要趁著這個機會回去,他還有些疑慮。
雖然在這邊日子過得沒有以前在京城的時候好了,但是也不算太苦,因為他大夫的身份,在村裏也是不用下地幹活的,平常就是給村裏的人看看病開開藥,時間久了,他對這樣的生活也適應了下來。
而且他和屋裏韓教授等幾位老人都一起處了要五年多了,都有了很深的感情了,要是讓他就這麽離開回到京城去,他還有些舍不得,他擔心等自己離開後,韓教授他們就沒人照拂了,平常要是有個頭痛腦熱的,更沒人給看了。
反正他在這邊的日子也還能過得下去,實在有些舍不下屋裏的這幾位老人,所以他回京城去的願望就不是那麽強烈了。
他打算給老友回信,婉拒這次回去的好機會了,想到這,他對裴立戎道:“你等一下,我拿筆寫回信,一會兒你捎回去,對了,還有給月月和你嬸嬸她們用的藥膏,這段時間天氣有些幹燥了,這些藥膏都是滋膚潤顏的,你也一起帶回去。
還有給你爺爺製作的養生丸,兩天之後你要是有時間就過來拿,把藥丸帶回去,要是沒時間,我就等下次你叔叔嬸嬸他們過來的時候交給他們,讓他們寄回去了。”
裴立戎聽完點了點頭,道:“行,那我等兩天後再過來一趟。”,說完就看著孟大夫寫回信了。
而他也是大概知道一點閔爺爺在信裏說的是什麽的,這件事他爺爺也知道,跟他說了一點,所以這會兒他就問道:“孟爺爺您打算什麽時候回去?到時候閔爺爺還有爺爺他們肯定會幫忙安排的。”
在中央有位大領導生病了,身體不好,亟需調養,而孟大夫他在調養上的功夫是祖傳的,術業有專攻,在調養身體這一塊上,孟大夫還真的可以是無出其右的,京城那邊沒幾個比得上的。
而閔大夫和裴老爺子便想著趁著這個機會,以孟大夫的醫術為突破口,往上麵遞個話,這麽一來,孟大夫有九成的概率可以回來了,畢竟之前孟大夫在京城開醫館的時候,名聲還是很盛的,上麵應該也是知道孟大夫的盛名的,衝著孟大夫的醫術,肯定也是不介意讓孟大夫回來的。
裴立戎他問完話後以為會得到肯定的回答,隻不過孟大夫卻是搖了搖頭,道:“我不打算回去了,我在這邊的日子還能過得下去,感覺現在也挺好的,日子也簡單,還是等過幾年再談回去的事情吧。”
裴立戎有些不解,為什麽孟爺爺不願意回去?
而屋子就這麽大,其他幾位老人自然也聽到了兩人的談話,他們也對孟大夫的決定非常不解,跟孟大夫關係最好無話不談的韓教授過來直接道:“好不容易有機會可以回去了,你為什麽不回去?難道你要一輩子待在這裏嗎?難不成是舍不得我們這些老頭子?”
作者有話說:
午安
晚上還是十點半左右更新~
本章還是二十個小紅包,麽麽啾
第149章 一起說服
聽到韓教授的話後,孟大夫的臉色有了些微變化,韓教授就站在一旁,離得很近,敏銳地觀察到了,他有些嚴肅地說道:“老孟,回去吧,這樣的機會錯過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等到下一次了。
至於我們,你也不用擔心,都已經在這快五年了,我們早就已經適應了這邊的生活了,哪裏就是說離了你就活不下去了?
你絕對不要因為在意我們就非要留在這,這樣我可不感激你,我還要罵你蠢呢!一把年紀的人了,可別再這樣意氣用事了。
要是還當我是朋友,就聽我的,回去!回到京城了,你才有更好的發揮醫術的機會,在這邊要藥材沒藥材,要醫書沒醫書的,你這麽好的醫術,就天天在這邊熬膏藥了?”
韓教授讓孟大夫回去也是真心實意的,他們這些人裏,哪個不想回去?
這會兒就不談感情那些虛的了,就說最實際的,作為一位中醫,孟大夫在這邊的確有些埋沒了醫術。
雖說現在依舊當著大夫,但是這邊鄉下的,缺衣少食,就算孟大夫醫術再好,開的藥方再有用,大多數的人也依舊不會采用,畢竟不少藥材都要錢。
孟大夫被下放在這裏,給村民看病開藥都是不要錢的,但是也僅限於他手裏頭有的藥,孟大夫現在手裏頭最多的都是一些山裏的常見藥材,不值什麽錢,在鄉下隨處可見,他炮製一番後就可以入藥了。
可是有些稀缺藥材,他手裏頭就太少了,畢竟一來他被下放後手裏沒錢,不可能掏腰包去買藥材回來,二來他也不能出村子,更沒法去到各地采藥了,現在手裏頭擁有的藥材種類還不到以前開醫館時候的零頭呢!
一些簡單的病比如發熱感冒,肝火旺盛,虛汗等,孟大夫手頭的藥材都是可以治的,但是那些嚴重一點的病就不行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不少時候明知道村民的病怎麽治才能好,但是因為有些稀缺藥材要花錢去城裏頭買,不少村民就立馬放棄了,孟大夫也隻能簡單地給村民針灸一下,爭取讓村民的病情不要惡化太快,其它的就做不了了。
現在在村裏,孟大夫幹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熬膏藥,就是那種以前江湖郎中走街串巷賣的那種黑膏藥,腰酸背痛一貼,就鬆快了,再加上這種膏藥的藥材也不缺,去村裏後山找找就行了。
村裏人天天下地幹活,哪個沒有個腰酸背痛?還有不少人生病了哪裏痛也都是貼膏藥硬熬,半點不願意多浪費錢,所以村民對於膏藥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而大隊長幹脆跟孟大夫要了藥材清單,直接讓村裏人去後山挖來藥材全送到孟大夫那裏去了,孟大夫製好膏藥後,就送去大隊部,由大隊長按照工分發給村裏人,也不用花錢。
孟大夫在這邊五年裏製作的膏藥,都快要趕得上之前幾十年做膏藥的量好幾倍了,每天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做這個。
這樣的事情就是一個學徒都能做的有模有樣了,讓孟大夫天天做這個,實在是大材小用了,長此以往,一直被困在這個村子裏,閉門造車,醫術如何能有進步?
韓教授正是對這些看得透徹,才一定要孟大夫回京城去的,至少在那裏就不可能缺藥材給他研究各種藥。
一旁原本一直在沉默的紀大師也說話了,道:“我作為銀樓的大師傅,算下來也有五年沒有碰那些金銀了,作為手藝人,就算曾經我被人尊稱為紀大師,大家都說我的手藝已經登峰造極了,我們這一行就講究一個金銀首飾器具的精細,手要穩要熟。
可手藝荒廢了五年,手肯定生了,現在我都不敢保證自己的手藝還能達到以前最巔峰的水平。”
頓了頓,紀大師繼續道:“老孟,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你有了回去的機會了卻不回去,繼續在這個村子裏下放,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熬膏藥,再過五年,你覺得你的醫術會不會退步?之前我們幾個老頭子坐在一起閑聊的時候,老孟你是說過自己曾經立誌要在有生之年把家傳醫書上所有的藥都製出來的,現在沒有藥材,你製個什麽?
回去吧!”
而裴立戎也大概明白了孟爺爺的顧慮,他道:“孟爺爺,您就放心吧,就算您走了,叔叔嬸嬸他們也不會就把這裏的幾位爺爺都丟開手不管的,都處了五年了,見了那麽多回了,早就有了感情了,您放心,在您走了之後,這裏還跟以前一樣,叔叔嬸嬸還有程叔他們也是會照常過來的。”
屋裏的另外一位老人,叫魏同回,以前是玩收藏的,還在京城某高校文學院做過掛名教授,家裏祖上是大官,成分不好被下放了,隻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就算被抄家了,也藏下了不少財產。
對於孟大夫,他是信任的,這會兒在孟大夫耳邊低語,把藏財產的一個地方告訴了孟大夫,道:“那下麵埋了十條小金魚,程家和裴家的人一家你幫忙分上兩條,剩下的到時候就麻煩你找人去黑市換成糧票肉票寄過來了,有了這些糧票肉票,我們這幾個老頭子你就不用操心了,日子肯定過得下去。”
聽完,孟大夫終於點頭了,他明白大家的心意,共患難五年了,從京城那邊被千裏下放到這裏,一路相互扶持著,他們幾個老頭子也就跟家人差不多了,他為他們著想不願意回去,而他們自然也為了他著想要他回去,大家的心都是一樣的。
因為裴立戎不能在這邊待太久,他也不是這個村的,跑到他們這裏待太久容易招有心人的眼,畢竟孟大夫他們現在作為被下放的,名聲不好,為了讓裴立戎可以早點回去,孟大夫很快就把回信寫好了,親手遞了過去。
裴立戎他接過信之後也沒有多留,很快就帶著信還有孟大夫給的幾小罐子藥膏回去了。
他到了家的時候也才九點,妹妹還沒有回來,程叔和黃姨這會兒也不在家,不知道去做什麽了。
不過叔叔嬸嬸倒是都在家裏。叔叔裴景南這會兒正在裴老爺子打電話,而蘇萬玉正在裁布,還道:“你過來,我給你量量身體尺寸,你現在正在長身體的年紀,一天一個樣的,走了快要四個月了,我怕這會兒不現量一下你的尺寸,到時候做出的衣服你穿著還不合身呢!一會兒量好了就給做件外套,等入秋了穿正好。”
裴立戎老老實實地過來任嬸嬸拿著皮尺量尺寸了,蘇萬玉一邊量一邊道:“個子看著是長高了一點,但是比起走的時候卻還看著瘦了呢,隻長個子不長體重了?等一會兒我打電話,讓孫姨監督你多吃點飯。”
裴立戎有些哭笑不得,其實他這個身材看起來並不算瘦了,隻不過在嬸嬸眼裏,大約這就是瘦了,他沒有辯解,隻是點點頭,不然一會兒嬸嬸還得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