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2章 林家宗祠
荒年,渣男哭得越響我過得越爽 作者:百裏砂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時聖旨上不是賜了二百兩銀子麽?
這種明麵上的銀子,林寶月不打算多留,準備先給家裏蓋個圍牆。
因為家裏有了聖旨,要單獨有一個地方供著,所以堂屋就不能住人了。
但家裏的屋子還不錯,是村裏少見的青磚大瓦房,也夠住的。
他們最先是跟村裏人差不多,蓋了一間堂屋,堂屋兩邊有耳房、又有東西廂房,但後來可能是因為兒子生得多,所以又加蓋了兩間廂房,相當於有四間廂房了。
而且耳房也很高很大,不是旁人家那種蓋得小小放糧食那種。
放糧食什麽的,家裏有單獨灶房,挨著單獨的糧倉。
林寶月住的,就是西耳房,爹娘本來住堂屋的,後來因為三哥受傷,為了方便照顧,才放在了堂屋,這樣的話,仍舊移回廂房去,跟四哥一起住。
所以房子不需要重新蓋,隻需要蓋一個大圍牆。
他們家後頭還有空地,林寶月打算跟族長說說,把後頭的地也買過來或者要過來,然後把後院擴大一些,最最主要的,要把廁所改造得幹淨方便一些,還要請人在後院紮一個水塔,這樣,正常的天氣裏,就像有自來水一樣,想接就接,不用去井裏挑水了。
這整個都不費銀子,連著工錢和吃飯,有個二十兩就足夠了。
餘下的錢,全都用來買地。
林寶月說得頭頭是道,而家裏人也非常習慣這種方式,各自點頭,隻有葉婆子猶豫著道:“我尋思這些銀子,都給你留著當嫁妝呢。”
“娘親!”
林寶月要是跟她說,她就沒打算嫁人,娘親能愁死,所以林寶月就說:“你沒聽說麽,皇帝女兒不愁嫁,你閨女不需要有錢,有一個爵位就會有很多人哭著喊著想娶。”
葉婆子立馬就信了:“也是啊!”
她又開始尋思,林寶月一揮手:“三哥的病,我也沒忘,我心裏有數,你放心就是!”
她一說有數,葉婆子就鬆了口氣,就真不問了,完全沒有長輩習慣和長輩包袱。
林寶月就喜歡這種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就道:“那就這樣。四哥,一會兒我們去走一圈,量量圍牆能蓋多長,我要蓋的高高厚厚的,一定要結實……等明兒我去祭祖,你去趟縣城,問問磚窯那兒,要用多少磚,打聽打聽價兒,再去找牙行問問,你就說,我要買一整片的地……要個百來畝,牙人一聽這種大生意,肯定會陪你回來,到時候見了麵我再與他說就行。”
林長庚應下。
開國之初,地廣人稀,地是非常便宜的,尤其現在是荒年,買地的人巨少,應該一二兩就能拿下一畝,所以要個百來畝沒問題。
然後林寶月又交待二嫂:“蓋圍牆不比蓋屋子,沒什麽花巧,是個人就能幹,你明兒不要去挖野菜了,去打聽打聽,到時候咱們請人蓋院子,婦人也可以來,工錢還是一天二十文,管一頓中午飯,管飽,但這個事不急,先打聽著,等村裏水塔全紮完了再說。”
二嫂也連忙應了,林寶月笑道:“大嫂也尋思尋思,找幾個做飯利索的婆子,到時候咱工錢不用多給,飯要讓人吃飽,到時候大嫂帶著人做。”
周氏有點慌:“我能行嗎?”
“當然行了,”林寶月笑道:“大嫂做飯最好吃了!做飯這事兒,我誰也不信,就信大嫂!”
周氏被她誇的,還有點害羞了,不好意思看她,點了點頭。
林寶月在家忙著的時候,村裏也挺忙的。
忙著置辦祭品,打掃宗祠,第二天一早,就有人過來叫林寶月。
身為一個女子,她還是頭一次“進”宗祠,遠遠看的不算。
宗祠是全村最豪華的建築,一走過來,感覺氣氛都不一樣了。
林家宗祠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麵朝溪流,前頭有很大很平整的場地,算是宗族裏正式聚會的小廣場,走到廣場邊便能看到高大的磚雕門樓,數層翹簷,造型古雅,色彩豔麗,十分壯觀。
進去之後,就是明三暗五的宗祠正門。
門臉巍峨高大,上書“林家宗祠”,額枋上雕著麒麟、走獸、鬆樹、仙鶴等等的紋樣,額枋則雕成了翻卷的波浪……建築之精巧,雕飾之華美,遠超林寶月的想像。
而且宗祠也不像她想像中的,一進門就是牌位,宗祠前頭是前廳,也叫做門屋;然後是中廳,也叫享堂,一般有什麽重大事宜可以在這兒討論,比較常見的添加、更改族譜也在這兒;之後是後廳,也叫隱堂,那才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雖然這一次祭祀,參與的人不算多,基本上就隻有各家家主參與,但氣氛卻格外隆重。
在這方麵,林寶月是真的什麽也不懂,也不好意思在這種氣氛下問,反正讓怎麽跪就怎麽跪,讓怎麽磕就怎麽磕。
一整套繁瑣的儀式下來,就連無神論的林寶月,都有一種被冥冥中的什麽認可了的感覺。
之後議定了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讓林寶月接任族長。
第二件,把林家村改名為福慧村,到時候請人寫個石碑,立在村口。
第三件,把林枳,也就是林寶月爹爹的碑位,放入宗祠。
這第三條,其實有不少人覺得不妥。
因為林枳本人,其實並沒做出過什麽了不起的功績,雖然林寶月能被皇上封“大官兒”確實挺厲害,但她又不去當官,就一個名頭,族人也得不到什麽實際的好處,若因此就讓林枳牌位進來,很不妥。
但時下的宗族,並不像傳說中,還有宗子宗正宗直什麽的,基本上就是族長說了算,老族長力排眾議,就把此事定了下來。
林寶月頭一次參與這樣的會議,並沒有急著表現,隻靜靜聽著。
老族長確實是個聰明人,能在開國前那樣的亂世中,護著族人走過幾十年的人,確實有屬於自己的智慧。
比如現在,比起形式,他更注重實際,她之前所說的……秋收會顆料無收,以及雪災種種,她相信他從未忘記過,甚至也曾為此多番籌謀,籌謀無果後,才把賭注押到了她身上。
為了讓她更有歸屬感,心向族人,所以他才堅持,一定要把她爹爹的牌位放進宗祠。
所以啊,不怪人家能當族長,所思所想,跟那些族老,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
明朝田價波動幅度巨大,開國之初巨便宜,後期巨貴,甚至高至百兩,到了末期白送都沒人要……而且明初田價好多是以大明寶鈔算的,不好比較。沒辦法,取個普通數,就算二兩多一畝吧。
親親們,新書上線數據巨重要,求加書架,求投票票,點個催更吧,求求求啦……
這種明麵上的銀子,林寶月不打算多留,準備先給家裏蓋個圍牆。
因為家裏有了聖旨,要單獨有一個地方供著,所以堂屋就不能住人了。
但家裏的屋子還不錯,是村裏少見的青磚大瓦房,也夠住的。
他們最先是跟村裏人差不多,蓋了一間堂屋,堂屋兩邊有耳房、又有東西廂房,但後來可能是因為兒子生得多,所以又加蓋了兩間廂房,相當於有四間廂房了。
而且耳房也很高很大,不是旁人家那種蓋得小小放糧食那種。
放糧食什麽的,家裏有單獨灶房,挨著單獨的糧倉。
林寶月住的,就是西耳房,爹娘本來住堂屋的,後來因為三哥受傷,為了方便照顧,才放在了堂屋,這樣的話,仍舊移回廂房去,跟四哥一起住。
所以房子不需要重新蓋,隻需要蓋一個大圍牆。
他們家後頭還有空地,林寶月打算跟族長說說,把後頭的地也買過來或者要過來,然後把後院擴大一些,最最主要的,要把廁所改造得幹淨方便一些,還要請人在後院紮一個水塔,這樣,正常的天氣裏,就像有自來水一樣,想接就接,不用去井裏挑水了。
這整個都不費銀子,連著工錢和吃飯,有個二十兩就足夠了。
餘下的錢,全都用來買地。
林寶月說得頭頭是道,而家裏人也非常習慣這種方式,各自點頭,隻有葉婆子猶豫著道:“我尋思這些銀子,都給你留著當嫁妝呢。”
“娘親!”
林寶月要是跟她說,她就沒打算嫁人,娘親能愁死,所以林寶月就說:“你沒聽說麽,皇帝女兒不愁嫁,你閨女不需要有錢,有一個爵位就會有很多人哭著喊著想娶。”
葉婆子立馬就信了:“也是啊!”
她又開始尋思,林寶月一揮手:“三哥的病,我也沒忘,我心裏有數,你放心就是!”
她一說有數,葉婆子就鬆了口氣,就真不問了,完全沒有長輩習慣和長輩包袱。
林寶月就喜歡這種服從命令聽指揮的,就道:“那就這樣。四哥,一會兒我們去走一圈,量量圍牆能蓋多長,我要蓋的高高厚厚的,一定要結實……等明兒我去祭祖,你去趟縣城,問問磚窯那兒,要用多少磚,打聽打聽價兒,再去找牙行問問,你就說,我要買一整片的地……要個百來畝,牙人一聽這種大生意,肯定會陪你回來,到時候見了麵我再與他說就行。”
林長庚應下。
開國之初,地廣人稀,地是非常便宜的,尤其現在是荒年,買地的人巨少,應該一二兩就能拿下一畝,所以要個百來畝沒問題。
然後林寶月又交待二嫂:“蓋圍牆不比蓋屋子,沒什麽花巧,是個人就能幹,你明兒不要去挖野菜了,去打聽打聽,到時候咱們請人蓋院子,婦人也可以來,工錢還是一天二十文,管一頓中午飯,管飽,但這個事不急,先打聽著,等村裏水塔全紮完了再說。”
二嫂也連忙應了,林寶月笑道:“大嫂也尋思尋思,找幾個做飯利索的婆子,到時候咱工錢不用多給,飯要讓人吃飽,到時候大嫂帶著人做。”
周氏有點慌:“我能行嗎?”
“當然行了,”林寶月笑道:“大嫂做飯最好吃了!做飯這事兒,我誰也不信,就信大嫂!”
周氏被她誇的,還有點害羞了,不好意思看她,點了點頭。
林寶月在家忙著的時候,村裏也挺忙的。
忙著置辦祭品,打掃宗祠,第二天一早,就有人過來叫林寶月。
身為一個女子,她還是頭一次“進”宗祠,遠遠看的不算。
宗祠是全村最豪華的建築,一走過來,感覺氣氛都不一樣了。
林家宗祠坐北朝南,背靠青山,麵朝溪流,前頭有很大很平整的場地,算是宗族裏正式聚會的小廣場,走到廣場邊便能看到高大的磚雕門樓,數層翹簷,造型古雅,色彩豔麗,十分壯觀。
進去之後,就是明三暗五的宗祠正門。
門臉巍峨高大,上書“林家宗祠”,額枋上雕著麒麟、走獸、鬆樹、仙鶴等等的紋樣,額枋則雕成了翻卷的波浪……建築之精巧,雕飾之華美,遠超林寶月的想像。
而且宗祠也不像她想像中的,一進門就是牌位,宗祠前頭是前廳,也叫做門屋;然後是中廳,也叫享堂,一般有什麽重大事宜可以在這兒討論,比較常見的添加、更改族譜也在這兒;之後是後廳,也叫隱堂,那才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雖然這一次祭祀,參與的人不算多,基本上就隻有各家家主參與,但氣氛卻格外隆重。
在這方麵,林寶月是真的什麽也不懂,也不好意思在這種氣氛下問,反正讓怎麽跪就怎麽跪,讓怎麽磕就怎麽磕。
一整套繁瑣的儀式下來,就連無神論的林寶月,都有一種被冥冥中的什麽認可了的感覺。
之後議定了三件事。
第一件,就是讓林寶月接任族長。
第二件,把林家村改名為福慧村,到時候請人寫個石碑,立在村口。
第三件,把林枳,也就是林寶月爹爹的碑位,放入宗祠。
這第三條,其實有不少人覺得不妥。
因為林枳本人,其實並沒做出過什麽了不起的功績,雖然林寶月能被皇上封“大官兒”確實挺厲害,但她又不去當官,就一個名頭,族人也得不到什麽實際的好處,若因此就讓林枳牌位進來,很不妥。
但時下的宗族,並不像傳說中,還有宗子宗正宗直什麽的,基本上就是族長說了算,老族長力排眾議,就把此事定了下來。
林寶月頭一次參與這樣的會議,並沒有急著表現,隻靜靜聽著。
老族長確實是個聰明人,能在開國前那樣的亂世中,護著族人走過幾十年的人,確實有屬於自己的智慧。
比如現在,比起形式,他更注重實際,她之前所說的……秋收會顆料無收,以及雪災種種,她相信他從未忘記過,甚至也曾為此多番籌謀,籌謀無果後,才把賭注押到了她身上。
為了讓她更有歸屬感,心向族人,所以他才堅持,一定要把她爹爹的牌位放進宗祠。
所以啊,不怪人家能當族長,所思所想,跟那些族老,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
明朝田價波動幅度巨大,開國之初巨便宜,後期巨貴,甚至高至百兩,到了末期白送都沒人要……而且明初田價好多是以大明寶鈔算的,不好比較。沒辦法,取個普通數,就算二兩多一畝吧。
親親們,新書上線數據巨重要,求加書架,求投票票,點個催更吧,求求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