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快說吧。”
薑茂麵色頹然,如今的他,說是萬念俱灰也不為過,麵對這些非議指摘,他暗暗苦笑。
都是一些見風使舵、忘恩負義的牆頭草。
先前因著他官拜刺史,為尋庇佑處處巴結,此時,卻是牆倒眾人推。
薑茂朗聲笑起來,“哈哈,世道如此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薑某早該認清的。”
“好吧,成王敗寇,我薑某認了。”
他一字一句道:“當年的事,乃是先皇次子,兗王所為。”
此話一出,上下嘩然。
畢竟,當年各州官員被暗殺、血洗門庭之事,在百姓心中,都認定是年少登基的陛下所為。
卻不料,事實並非如此。
蕭晗搭在扶手上的指節輕扣,果然,這件事與他預想的如出一轍,當年他登基,兗王便如暗中蟄伏的毒蛇,在外廣播賢名,奪取民心,背地裏卻陰狠毒辣,犯下累累血行,嫁禍於他。
當然,兗王最後也是被他親手處決的。
可盡管他一根根捏碎他的肋骨,讓他痛不欲生,兗王到咽氣,也沒有說出那些真相,認下那些罪行。
他被兗王栽贓嫁禍、背負罵名數十載。
事到如今,終於真相大白。
薑嬋兒聽他這般說,卻是氣紅了眼,眼中閃爍起華澤,“那你,為何要收留我,還讓我習武,進宮謀刺陛下報仇?”
薑茂見她失態,心緒複雜地喃喃:“我收你做義女,是出於自責和不忍。後來騙你入宮報仇,卻是騎虎難下,將錯就錯。”
“當年,你父親視我為知己,曾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所記,是他查到的有關兗王作案的蛛絲馬跡,並且,他還告訴我,兗王可能已經察覺到他,隨時會有性命之憂,他想讓我替他想想辦法,護住妻兒老小。”
“可他不知道,當時,我早已暗中投靠了兗王。”
“經過幾番思想鬥爭,我都沒把事情告訴他,亦沒有提醒他任何,隻是寫了一封無關痛癢的寬慰信,讓他不要心急。”
“最後,秋家滿門慘遭殺戮,我知道後趕去,隻看到了悲鳴泣淚的秋家女娃,或許是出於心中之愧,又或是出於同情,我決定收養他最後留存於世的血脈,也算是一點心理安慰。”
“女娃娃名叫秋蟬兒,秋日的蟬最是食不果腹,朝生暮死,宛如蜉蝣,我便給了改了薑家姓,對外稱是自己流落在外的親女兒。”
“可隨著女娃一日日長大,她的報仇之心也一日甚過一日。我心中常存憂慮,無法告訴她真相,盡管兗王已故,但我終究愧對秋家,當初若不是我無動於衷,勸他留在青州,又眼睜睜看著慘劇發生,不加任何提醒,他秋家或許也不會落得這般悲慘的境地。”
“我便等同於,是間接害死女兒生父之人。”
“我不能說,不安之心卻日益深重,我擔心有一天紙包不住火,那些陳年舊事終將被曝露在陽光之下,便將錯就錯,讓女娃認定仇人是陛下,慫恿她進宮報仇。”
薑茂言至此處,歎息了一聲,“當年之事,便是如此,在無旁的了。”
“本來,這件事將隨著我將來身死,一同進入棺槨,無人可知,不過眼下說出來,方覺如大石落地,倒也落得一身輕鬆。”
在滿堂沉寂中,薑嬋兒紅了眼眶,“所以,你明明是害我秋氏滅門的間接幫凶,我卻喊了你十多年的父親?”
薑茂緩緩垂下了頭,無顏再麵對她。
“哈哈哈,當真是可笑……”
薑嬋兒笑出了淚來。
薑茂抬首,目光複雜,“嬋兒,為父…終究是…對不住你。”
薑嬋兒止了笑,“不,你沒有對不住我,你對不起的,是我的父親。”
“盡管你後來想贖罪,想彌補,但你的手沾了血終究是洗不幹淨了,你對我再好,也不過是慰藉自身的惺惺作態罷了。”
薑茂的眼神一點點黯淡下去,最後變得毫無生氣。
他笑得絕然,“嬋兒,為父知道對不住你,也不像求得你的原諒。”
.“今日我會給你個交代,還望你,看在薑家從小養育你得份上,放過同族的兄弟姊妹們。”
“他們,是薑家得以延續下去的保障。”
“交代?”薑嬋兒怒極反笑,薑茂現在倒是知曉要延續薑氏血脈,不至族滅,可當初,誰又曾給過他們秋家這樣的機會呢?
她能活下來,可算是造化弄人的一種僥幸。
可眼下,父親和仇人都已身死,她又還有什麽可以追訴的?
這一場事情演變至今,完全就是個笑劇。
薑嬋兒如此想著,薑茂卻慨然而歎起來,“成王敗寇,生死有命,我當初在朝局中站錯了隊,早該身死名滅的,本想多活些日子贖罪,到頭來卻生出貪念,一錯再錯,或許這人啊,就是永不滿足的,想著再多活些時日,想要秘密永不被人發現,想要守著秘密安穩度完一生。”
“殊不知,這層窗戶紙永遠會有被人捅破的一天。”
薑茂歎息,轉而看向蕭晗,言辭懇切:“陛下,薑某已知罪孽深重,教子無方,釀成大禍,更是無顏麵對列祖列宗。“
”今日,便謝罪於祖宗牌位前,以己之生,換薑家一條活路。”
而後,他不等眾人反應,便嗆的一聲抽出身旁侍衛腰間的佩刀。
眾人隻見銀光一閃,當即血濺五丈。
“不要——”
眾人紛紛驚呼,喧聲不絕。
薑茂緩緩倒下去,血從脖頸處汩汩流出,蔓延至腳下,地板,眾人腳邊。
蘇晴不知是因為失血過多,還是受驚過度,兩眼一閉暈了過去,而薑夫人卻因在此時悠悠醒轉,醒來時她隻覺手邊一陣黏熱,剛坐起身子便見到薑茂慘死的情狀。
當即一聲嘶吼,眼神就此變得枯洞死寂,雙手狂躁抓著自己的鬢發,跌跌撞撞地站起身,在堂中遊走,一邊哭一邊笑,儼然是瘋了。
“阿離,你在哪兒,我的兒子,娘日日尋你啊,你去哪兒了?”
兒子和丈夫接連身死,她終是受不了這個打擊了。
啪嗒——
驀地,她突然向供桌衝過去,燭台當即被她掀翻,落在周圍的簾帳上,立時竄起熊熊烈火。
“走水了!”
“走水了!”
“快來人救火啊!”
由於火勢太急,眾人亂成一團,當即奔走一片。
一片混亂之中。
唯有薑嬋兒還愣愣立在原處,好似還處於沉思中,沒有脫離。
不知是誰奔走間衝撞到了她,使她跌坐在地,扭到了腳踝。
痛感襲來,薑嬋兒的神誌亦恢複了清明。
看著滿堂的衝天火勢,她下意識要起身往外跑,卻在下一刻,被人攔腰抱起。
方才見她發生,蕭晗心急如焚,不顧烈焰猛火,疾步走過來,一把抱起發神的薑嬋兒,避開熊熊烈火,將她抱出了祠堂。
眾人立在院中,趕來救火的下人仆從們來來往往,腳步錯雜。
眾人看去,祠堂已然一片火海,祖宗牌位儼然是搶救不過來了,隻有來年重刻,而那一片火海中,薑夫人立在火光下,又哭又笑,最後倒在了薑茂身邊?婲,再沒有站起來。
而蘇晴,因為無人敢進去營救,也就永遠昏迷在此處,被烈火吞噬了。
眾人不免一陣唏噓。
可他們更擔心的,是皇帝會不會因此牽連他們同族。
可就在他們環顧四周,想要尋找聖駕時。
哪裏還有陛下的影子?
*
廊廡下,蕭晗抱著薑嬋兒一路來到正院廂房,命人尋來藥箱,親手替她卷起褲腿。
看著她腿上被摔傷的紅印,蕭晗深深皺眉。
“如此不小心,是非要讓朕心疼嗎?”
薑嬋兒搖了搖頭。
蕭晗直勾勾瞧著她,“若是還有下次,朕便將整個薑家都拿來出氣。”
薑嬋兒眨巴了一下眼睛,“陛下,會處置薑家餘人嗎?”
蕭晗當即道:“朕不會。”
“為何?”
蕭晗目光流轉,像是能洞穿她的心思。
“朕知你不欲,便不會違背你的心思。”
“再者,禍不及無辜,薑家上下等無幹人,朕何必趕盡殺絕?“
”要做個良善之君,這不是嬋兒你教我的嗎?”
薑嬋兒有些吃驚地張大了眼睛。
卻聽蕭晗一字一句認真道:“同你在一處,朕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冷血無情之人。”
薑嬋兒心中暖意頓生,撲朔了一下濃密的睫羽。
“所以,殺薑離亦並非是你故意,對嗎?”
薑嬋兒終於將壓在心中的問題,問出來了。
蕭晗替她揉著腳踝,溫聲道:“暗中傷人,乃小人之舉,朕不屑為之。”
“朕與他相爭,從來都是光明正大。”
“何時用過這等宵小手段,況且,他從來就是朕的手下敗將。”
聽他說完,薑嬋兒隻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她的郎君,終究是個光風霽月之人。
可她不願服輸認錯,便問:“為何這麽篤定?”
蕭晗瞧著她,目光深深:“嬋兒,隻要你的心同朕一處,便誰也不能把你從朕身邊搶走。”
薑茂麵色頹然,如今的他,說是萬念俱灰也不為過,麵對這些非議指摘,他暗暗苦笑。
都是一些見風使舵、忘恩負義的牆頭草。
先前因著他官拜刺史,為尋庇佑處處巴結,此時,卻是牆倒眾人推。
薑茂朗聲笑起來,“哈哈,世道如此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我薑某早該認清的。”
“好吧,成王敗寇,我薑某認了。”
他一字一句道:“當年的事,乃是先皇次子,兗王所為。”
此話一出,上下嘩然。
畢竟,當年各州官員被暗殺、血洗門庭之事,在百姓心中,都認定是年少登基的陛下所為。
卻不料,事實並非如此。
蕭晗搭在扶手上的指節輕扣,果然,這件事與他預想的如出一轍,當年他登基,兗王便如暗中蟄伏的毒蛇,在外廣播賢名,奪取民心,背地裏卻陰狠毒辣,犯下累累血行,嫁禍於他。
當然,兗王最後也是被他親手處決的。
可盡管他一根根捏碎他的肋骨,讓他痛不欲生,兗王到咽氣,也沒有說出那些真相,認下那些罪行。
他被兗王栽贓嫁禍、背負罵名數十載。
事到如今,終於真相大白。
薑嬋兒聽他這般說,卻是氣紅了眼,眼中閃爍起華澤,“那你,為何要收留我,還讓我習武,進宮謀刺陛下報仇?”
薑茂見她失態,心緒複雜地喃喃:“我收你做義女,是出於自責和不忍。後來騙你入宮報仇,卻是騎虎難下,將錯就錯。”
“當年,你父親視我為知己,曾給我寫了一封信,信中所記,是他查到的有關兗王作案的蛛絲馬跡,並且,他還告訴我,兗王可能已經察覺到他,隨時會有性命之憂,他想讓我替他想想辦法,護住妻兒老小。”
“可他不知道,當時,我早已暗中投靠了兗王。”
“經過幾番思想鬥爭,我都沒把事情告訴他,亦沒有提醒他任何,隻是寫了一封無關痛癢的寬慰信,讓他不要心急。”
“最後,秋家滿門慘遭殺戮,我知道後趕去,隻看到了悲鳴泣淚的秋家女娃,或許是出於心中之愧,又或是出於同情,我決定收養他最後留存於世的血脈,也算是一點心理安慰。”
“女娃娃名叫秋蟬兒,秋日的蟬最是食不果腹,朝生暮死,宛如蜉蝣,我便給了改了薑家姓,對外稱是自己流落在外的親女兒。”
“可隨著女娃一日日長大,她的報仇之心也一日甚過一日。我心中常存憂慮,無法告訴她真相,盡管兗王已故,但我終究愧對秋家,當初若不是我無動於衷,勸他留在青州,又眼睜睜看著慘劇發生,不加任何提醒,他秋家或許也不會落得這般悲慘的境地。”
“我便等同於,是間接害死女兒生父之人。”
“我不能說,不安之心卻日益深重,我擔心有一天紙包不住火,那些陳年舊事終將被曝露在陽光之下,便將錯就錯,讓女娃認定仇人是陛下,慫恿她進宮報仇。”
薑茂言至此處,歎息了一聲,“當年之事,便是如此,在無旁的了。”
“本來,這件事將隨著我將來身死,一同進入棺槨,無人可知,不過眼下說出來,方覺如大石落地,倒也落得一身輕鬆。”
在滿堂沉寂中,薑嬋兒紅了眼眶,“所以,你明明是害我秋氏滅門的間接幫凶,我卻喊了你十多年的父親?”
薑茂緩緩垂下了頭,無顏再麵對她。
“哈哈哈,當真是可笑……”
薑嬋兒笑出了淚來。
薑茂抬首,目光複雜,“嬋兒,為父…終究是…對不住你。”
薑嬋兒止了笑,“不,你沒有對不住我,你對不起的,是我的父親。”
“盡管你後來想贖罪,想彌補,但你的手沾了血終究是洗不幹淨了,你對我再好,也不過是慰藉自身的惺惺作態罷了。”
薑茂的眼神一點點黯淡下去,最後變得毫無生氣。
他笑得絕然,“嬋兒,為父知道對不住你,也不像求得你的原諒。”
.“今日我會給你個交代,還望你,看在薑家從小養育你得份上,放過同族的兄弟姊妹們。”
“他們,是薑家得以延續下去的保障。”
“交代?”薑嬋兒怒極反笑,薑茂現在倒是知曉要延續薑氏血脈,不至族滅,可當初,誰又曾給過他們秋家這樣的機會呢?
她能活下來,可算是造化弄人的一種僥幸。
可眼下,父親和仇人都已身死,她又還有什麽可以追訴的?
這一場事情演變至今,完全就是個笑劇。
薑嬋兒如此想著,薑茂卻慨然而歎起來,“成王敗寇,生死有命,我當初在朝局中站錯了隊,早該身死名滅的,本想多活些日子贖罪,到頭來卻生出貪念,一錯再錯,或許這人啊,就是永不滿足的,想著再多活些時日,想要秘密永不被人發現,想要守著秘密安穩度完一生。”
“殊不知,這層窗戶紙永遠會有被人捅破的一天。”
薑茂歎息,轉而看向蕭晗,言辭懇切:“陛下,薑某已知罪孽深重,教子無方,釀成大禍,更是無顏麵對列祖列宗。“
”今日,便謝罪於祖宗牌位前,以己之生,換薑家一條活路。”
而後,他不等眾人反應,便嗆的一聲抽出身旁侍衛腰間的佩刀。
眾人隻見銀光一閃,當即血濺五丈。
“不要——”
眾人紛紛驚呼,喧聲不絕。
薑茂緩緩倒下去,血從脖頸處汩汩流出,蔓延至腳下,地板,眾人腳邊。
蘇晴不知是因為失血過多,還是受驚過度,兩眼一閉暈了過去,而薑夫人卻因在此時悠悠醒轉,醒來時她隻覺手邊一陣黏熱,剛坐起身子便見到薑茂慘死的情狀。
當即一聲嘶吼,眼神就此變得枯洞死寂,雙手狂躁抓著自己的鬢發,跌跌撞撞地站起身,在堂中遊走,一邊哭一邊笑,儼然是瘋了。
“阿離,你在哪兒,我的兒子,娘日日尋你啊,你去哪兒了?”
兒子和丈夫接連身死,她終是受不了這個打擊了。
啪嗒——
驀地,她突然向供桌衝過去,燭台當即被她掀翻,落在周圍的簾帳上,立時竄起熊熊烈火。
“走水了!”
“走水了!”
“快來人救火啊!”
由於火勢太急,眾人亂成一團,當即奔走一片。
一片混亂之中。
唯有薑嬋兒還愣愣立在原處,好似還處於沉思中,沒有脫離。
不知是誰奔走間衝撞到了她,使她跌坐在地,扭到了腳踝。
痛感襲來,薑嬋兒的神誌亦恢複了清明。
看著滿堂的衝天火勢,她下意識要起身往外跑,卻在下一刻,被人攔腰抱起。
方才見她發生,蕭晗心急如焚,不顧烈焰猛火,疾步走過來,一把抱起發神的薑嬋兒,避開熊熊烈火,將她抱出了祠堂。
眾人立在院中,趕來救火的下人仆從們來來往往,腳步錯雜。
眾人看去,祠堂已然一片火海,祖宗牌位儼然是搶救不過來了,隻有來年重刻,而那一片火海中,薑夫人立在火光下,又哭又笑,最後倒在了薑茂身邊?婲,再沒有站起來。
而蘇晴,因為無人敢進去營救,也就永遠昏迷在此處,被烈火吞噬了。
眾人不免一陣唏噓。
可他們更擔心的,是皇帝會不會因此牽連他們同族。
可就在他們環顧四周,想要尋找聖駕時。
哪裏還有陛下的影子?
*
廊廡下,蕭晗抱著薑嬋兒一路來到正院廂房,命人尋來藥箱,親手替她卷起褲腿。
看著她腿上被摔傷的紅印,蕭晗深深皺眉。
“如此不小心,是非要讓朕心疼嗎?”
薑嬋兒搖了搖頭。
蕭晗直勾勾瞧著她,“若是還有下次,朕便將整個薑家都拿來出氣。”
薑嬋兒眨巴了一下眼睛,“陛下,會處置薑家餘人嗎?”
蕭晗當即道:“朕不會。”
“為何?”
蕭晗目光流轉,像是能洞穿她的心思。
“朕知你不欲,便不會違背你的心思。”
“再者,禍不及無辜,薑家上下等無幹人,朕何必趕盡殺絕?“
”要做個良善之君,這不是嬋兒你教我的嗎?”
薑嬋兒有些吃驚地張大了眼睛。
卻聽蕭晗一字一句認真道:“同你在一處,朕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冷血無情之人。”
薑嬋兒心中暖意頓生,撲朔了一下濃密的睫羽。
“所以,殺薑離亦並非是你故意,對嗎?”
薑嬋兒終於將壓在心中的問題,問出來了。
蕭晗替她揉著腳踝,溫聲道:“暗中傷人,乃小人之舉,朕不屑為之。”
“朕與他相爭,從來都是光明正大。”
“何時用過這等宵小手段,況且,他從來就是朕的手下敗將。”
聽他說完,薑嬋兒隻覺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她的郎君,終究是個光風霽月之人。
可她不願服輸認錯,便問:“為何這麽篤定?”
蕭晗瞧著她,目光深深:“嬋兒,隻要你的心同朕一處,便誰也不能把你從朕身邊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