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兒,你在信裏多哄哄你奶奶,告訴她我們一直記著她呢。”
“字不會寫。”
章曜之前一直在背書沒有正式識字,章言打算開春時安排他啟蒙,剛教導了他握筆。因為學習的時間短正在練筆劃。
“那我替你在信裏給你奶奶說吧,你多畫些畫兒,不管你畫什麽,你奶奶肯定都喜歡。”
章曜也是這麽認為的,畫筆劃更加認真,很快就積累了好多張。藍因出於私心,畫了一張二蛋的肖像夾在其中,算是給二蛋的奶奶報喜。
因為二蛋在一眾筆劃中實在太突出了,藍因又沒有特意解釋,隻說章曜在學寫字,將他的功課寄給二老一觀,導致二蛋的奶奶以為章曜崽崽在外邊吃到了天鵝蛋,專門畫下來告訴她的。可憐的二蛋就這樣被他奶奶當做了食物,在村子裏和人大肆炫耀了一番,甚至幾年後,父親官職調動路過家鄉時,有好多大人問他大哥天鵝蛋是什麽滋味。
藍因這邊從臘月開始就忙著給公公婆婆、大伯父大伯母、山長師母、便宜大師兄一家、二師兄一家還有岑夫子、劉樊這個庶吉士等親朋故舊準備年節禮物,因為藍因隔三差五去驛站寄一次東西,驛站的人現在對他這個縣令夫郎非常熟悉。藍因一來,就知道有生意上門了。
小蟲子的日子平淡靜美,朝廷卻發生了大事。
臘月二十三那天,郭縣尉帶著縣衙的邸報匆匆來找章言,“姓章的,你做什麽了,怎麽連年都沒讓人過完,丞相就倒台了。”
“本官一直呆在米北縣,從未離開過閩南府,能做什麽。”
郭縣尉一臉不相信,指著手中的邸報說,“這上頭有一條罪名是勾結倭寇海盜殺害沿海百姓搶劫過往商船。”
“哪有怎麽樣。”
“你莫要再和我裝糊塗,若不是你安排李大誌帶武琦上京,打倒了兵部的右侍郎,丞相身上怎麽會多這一條罪名。”
兵部右侍郎就是買通武縣尉殺害章言的最大幕後主使者。他的頂頭上司兵部尚書突發急症,不能再勝任尚書的位置,右侍郎想要上位做尚書,偏偏前頭有個年齡比他大資曆比他久的左侍郎。為了討好丞相做上尚書的位置,於是兵行險招打算用章言的性命給丞相賣好,做尚書位置的敲門磚。
光是兵部右侍郎這條線就牽連了好幾位閩南府的高官,他們為武琦謀殺章言的事情大開了方便之門,武器被抓後又指使人去滅口。
“你不是大將軍府的公子,沒有人傳消息給你?”章言裝作吃驚地看向郭縣尉。
“要過年了,不知道那些兔崽子在路上哪裏吃酒呢。”郭縣尉不滿地說,他們將軍府的勢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那裏的喇嘛族人經常騷擾邊境殺人越貨,還將邊關的百姓搶去做奴隸,每年都會發動幾次不大不小的戰爭,對中原的覬覦之心從來沒有斷絕過。
大將軍府的主要任務就是守衛邊疆防備這些外族人。
雖然為了軍餉能按時發放,小人構陷時能有人為他們說話,在京城布置了收集消息的人,也和許多大人交好,丞相倒台這樣大的事情當然不會錯過,但這屬於文官內裏的鬥爭,具體的緣由他們知道的時間要緩慢滯後許多。
如果過年前不讓他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不打探清楚姓章的在裏頭幹了什麽,郭縣尉覺得他這個年肯定過不好。
於是郭縣尉拿出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精神糾纏我們的章縣令。
章言讓人纏煩了,給了他一封信。郭縣尉麵帶喜色的接過,“沒想到你都被貶到這裏了,還有同年記掛著呢,人緣不錯。”
“哪裏來的這麽多廢話,不看就還給我。”
“看。”
丞相倒台,對章言有好感的同一屆進士不約而同想到了因為得罪丞相而不得不謀求外放的章言,當初章言不惜前途也要和丞相府這個龐然大物鬥到底,他們認為章言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氣節用錯了時機與地方,如今卻覺得他有先見之明。從丞相府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鼎盛中,看到了它的衰敗與沒落。
劉樊、同屆的傳臚和還有那位和章言同出昌平書院的同窗都給章言來了信,說了些他們能打聽到的事情。
章言給郭縣尉看的是傳臚的信件。
傳臚和章言沒有私交,寫的信比較中規中矩,將聖旨上丞相的罪名給抄錄了一遍,較為嚴重的幾條是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殘害朝廷命官,目無君上阻礙政令通達,縱容豪奴行凶。最致命的一條通敵賣國,和章言郭縣尉息息相關,插手沿海軍務,指使地方軍騙取軍餉,與海盜勾結,迫害過路的商人殺害出海打漁的漁民掠奪其財產貨物,以沿海百姓財物性命養海盜倭寇性命肥其肚皮壯其體魄,反過來殘害中原百姓,致使國本不穩,其心可誅。
郭縣尉不相信丞相會勾結海盜通敵賣國,如果說丞相對沿海百姓苦難視而不見,對底下人在沿海做的事情聽而不聞,任由官匪勾結作亂他是相信的。但倭寇那小小彈丸之地遠不如中原地大物博,隻敢時不時出來騷擾沿海百姓,連和他們大軍正麵對上的勇氣都沒有。丞相已經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和皇上又有共患難的情誼,想要什麽皇上會不給,怎麽會受海盜倭寇的收買通敵賣國,做這種自降格調的事。
章言見郭縣尉不信,又給了他劉樊的信。
相比較傳臚的中規中矩,劉樊的語氣就詼諧多了,寫了許多道聽途說來的小道消息。其中有一條比較勁爆的是丞相府姨娘收了倭過使臣禮物,哥兒許玉竹懷的孩子是倭國二王子的。
去年章言進京趕考前,倭國二王子為了兩國海貿的事情帶著使臣來訪。在京城期間他們拜訪了許多大臣,給他們的家眷都送去了大量精美的禮物。
這些遠方客人的大方贏得了許多大臣內眷夫人夫郎的好感,然而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這位倭國二王子的美貌與風度。他的禮儀完美到可以用尺子丈量,一舉一動都顯出良好的出身和教養。美貌更讓未經世事的小哥兒小姑娘趨之若鶩,美到什麽程度,劉樊那不著調的有那麽多詞偏偏不用,說或許要等到曜兒長大了可以與之一爭高下。
許玉竹動了心陷了進去,一時意亂情迷和人有了肌膚之親。他的出身擺在這裏,以為二王子不敢辜負得罪他。二皇子說會去向皇上請求賜婚,他就相信了,結果一直沒有等來聖旨,二王子卻因為有急事先歸國了。
他的子宮靠後,懷孕幾個月才發現有了身子。
倭國二王子已經回去了,他不敢和父親姨娘說出真相,碰巧在白馬山莊時章言劉樊一行人得罪了他,就將這件事按在了章言頭上。
章言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皇上罰許玉竹到姑子廟清修,卻沒有讓他把孩子打了,而是私下派人追查許玉竹腹中胎兒的父親。
章言因為當初丞相禦前自爆家醜的行為懷疑其中有蹊蹺,皇帝比他更加多疑。孩子出生前,就已經查到許玉竹那段時間頻繁接觸倭國二王子。等到孩子出生,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劉樊信裏十分疑惑,皇帝的人怎麽從新生兒看出孩子的父親。其中或許有遺傳因素,但他沒能打聽到,十分遺憾不能和章言分享。
“養哥兒不教,害得還是自己啊。”
郭縣尉不禁感歎,丞相老謀深算的人,竟然栽在了一個小哥兒手上。如果沒有這件事,僅僅隻是前麵的事情,雖然也是犯了大罪,皇上因為以前的情分大概會讓他榮養。但是哥兒懷了異族之人的血脈,丞相府的人知情不報還試圖隱瞞,丞相在倭寇海盜騷擾海邊上又不清白,不敢能怪皇上借題發揮,一舉鏟除了他大多半的勢力。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20章 郭縣尉的想法
丞相倒台的過程不是幾封信可以描述盡的, 波詭雲譎之處即使身在其中的人也不能說完全了解。隻覺得今天京中的冬天格外寒冷漫長。
年的到來,都沒能驅散籠罩在人心的陰霾。
便宜大師兄的來信,詳細述說了和章言有關的部分。兵部右侍郎謀害朝廷命官下獄, 等到將他的罪責一並查清,才會宣布判決。
武琦供出沿海官員和海盜倭寇勾結之事,被皇帝拿來借題發揮處置了許多人。
郭縣尉想要禁海引起閩南地區官場怒氣,官員和海盜勾結讓他打了敗仗之事,已經查清楚了。此事是閩南地區部分官員聯和起來所為,並無朝中大臣指使, 但許多朝中大員都是他們的保護傘, 閩南府官員敢這樣做, 和這些人為他們撐腰脫不了幹係。恰好其中丞相的人或者打著丞相幌子謀取私利的人很多, 皇帝將這些人的罪責都算在了丞相頭上, 以此為借口發落了不少人。因此,沿海官場少不得會有一場整頓, 讓章言這些日子小心行事。
章言對此事倒是樂見其成。如果這次的整頓能讓沿海官場的黑暗少一些, 對這裏的百姓和漁民是一件好事。
沒等過年,閩南地區陸陸續續有官員開始落網。
時常見到駐軍到各個官員府邸拿人,或將人押送會京城, 或就地正法, 或將人拿到更高一級的州府衙門。
不禁京城的年沒有過好,閩南甚至米北縣的年都沒有過好。
杜知府於正月接到平調甘南府為知府的調令,甘南、閩南雖然都為南方,但一個地處東南、一個位於西南, 兩者地理環境繁華富裕程度不可同日而語。說是平調, 其實是遷謫了。
杜知府離開前, 讓人把章言和郭茂叫到知府衙門。
杜知府盯著兩人看了許久才說出一句, “後生可畏。閩南府人才濟濟,不曾想竟然讓你們兩個毛頭小子給攪得天翻地覆。”
“大人過獎。”這是章言。
“運氣好罷了。”郭縣尉道。
“本官倒想知道你們的運氣能不能一直好下去。”
“承大人吉言,郭某定會再接再厲。”
杜知府哼了一聲,揮袖把兩人攆走了。
出了知府衙門,郭縣尉不禁道,“杜知府這老頭子真是老了,把我們兩個叫過來,就是為了說這個?”
“或許杜大人是想把你我兩人的樣子記在心裏,免得將來想起仇人卻想不起長相。”章言道。
“姓章的,你竟然會開上司的玩笑。”
平日裏章言一副衣冠楚楚慢條斯理中規中矩的模樣,從來沒有說過不恭敬的話,除了對他那個黃臉夫郎過於放縱從來沒有做過出格的事情。如今杜知府離任,章言竟然調笑杜知府,這是因為丞相倒了,閩南官場大換血,壓在頭上的大山都沒有了,人放鬆下來了?
“不過,說不定真的就像你說的,杜老頭年大了健忘,想記住咱們的樣子,將來尋仇的時候不至於找錯對象。”
“不然,咱們回去找畫師畫兩幅自己的畫像送給他做臨別禮物。”
章言不語,在人傷口上踩一腳的事情他並不樂意做。
郭縣尉見狀心裏道了句無趣,剛覺得這姓章的有點意思,就又正經起來了。他勾上章言的肩膀,“你知道為什麽那麽多官員都落馬了,杜知府卻沒事。”郭縣尉的信息網跟上了,麵對章言不免露出幾分優越。
“杜知府上頭的人比丞相來頭還大?宗室還是其他皇親國戚。”
“章縣令,你長了多少心眼子。”
章言無語地看向他,這非常容易猜吧。丞相已經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沿海官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員因為丞相倒台受到了牽連,杜知府能安然無恙平調到外地做知府,自然是後頭有人抱他。但是觀杜知府的行事,不可能是皇上的人,隻能是其他身份尊貴之人。
郭縣尉知道比腦子自己是比不上章言,就將屬下查到的事情給他說了。杜知府和承恩公是好友,年少遊學時和皇上的舅舅承恩公結伴過一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杜知府當年春闈名次在三甲如夫人之列,沒能留在京城選了外放。這些年一直和承恩公保持著書信來往,但明麵上知道他們關係好的並不多,等杜知府出事承恩公府出麵撈人,郭縣尉才知道他有這一層關係在。
“真是個老狐狸。”
章言若有所思,杜知府的事情又給他上了一課。傷天害理的事杜知府沒有親自去做,但是以他上次恐嚇章言那麽熟練就知道威脅拿捏人的事沒少幹,銀子更沒少收。收的錢流向了哪裏,是個不能追究的問題。
官場真是個大網,網的最後一端是誰,不到底牌揭曉的時刻難以預料。
“姓章的,這批官員倒了,禁海最大的阻力沒有了,是不是能把這件事提上日常。”郭縣尉認真起來的一起,把章言的思緒拉了回來。
章言不讚同禁海。
人心關不住。
對靠出海打漁的漁民來說,禁海對他們是滅頂之災。對靠著海貿發家的商人來說,禁海斷了他們的錢財,定將會迎來更大的反撲。
禁海隻能帶來一時安穩,想要遏製海盜和倭寇,搞好民生與軍務比什麽都重要。
即使禁海,也不能該由他們一個七品小縣令、九品的縣尉來說。郭茂在米北縣禁海嚐到了甜頭,就想把這件事推到全沿海地區,就是典型的武人思維了。
“西北百姓和喇嘛族乃世代仇人,但我聽聞嚐嚐有西北百姓和喇嘛族人悄悄舉辦集市交換生活物品,郭大將軍可曾禁止。下了禁令,百姓是否遵守,是否仍有人私下偷偷與喇嘛族交易。”
郭縣尉幾次張嘴,卻沒把那句兩地情況不一樣說出來。
西北邊境地區,百姓和喇嘛族人混居通婚,兩個族群之間有世代消除不了的仇恨,也有割舍不斷的血緣羈絆,故而百姓互市走私屢禁不止。
沿海的百姓和大海沒有這麽複雜的關係,卻是魚與水的關係,這裏的人都依靠著大海生存,比之西北邊疆的血脈親情,其實更加深刻。
海邊動亂的根源在治安,可真的能有將才橫空出世把沿海的軍隊整頓好,讓他們保衛百姓和這片海域嗎?
沿海駐軍的問題,郭縣尉在訓練自衛隊時期就已經發現了。生活富庶,百姓懦弱惜命,當兵隻是為了吃糧,見了敵人比百姓跑得還要快,沒有一絲血性。而西北條件艱苦,唯有拚死戰鬥家人和自己才能活命,故而西北的將士個個彪悍能戰。
為此挑選自衛隊成員時,郭縣尉特地選了窮苦人家出身的,本以為他們能和海盜有一戰之力,沒想到因為五兩十兩銀子都跑光了。
“姓章的,你覺得沿海地區能好嗎?”
“能。”
章言隻是一個七品縣令,不敢保證什麽。但是他相信這片土地的上。無論遭受怎麽樣的苦難與厄運,他們都一一走過,頑強地在這裏紮下自己的根。
“姓章的,吾相信你。”郭縣尉道。
郭縣尉想留在閩南打海盜,在米北縣做了兩年的縣令,見識到海盜的猖狂倭寇的無恥,他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但是他的出身,注定了他接觸不到沿海的兵權。大將軍府不可能在掌控了西北大軍後,染指沿海兵權。
他當初和兄長賭氣離家出走,想在外邊做出一番事業,用盡將軍府公子的人脈也隻謀到了米北縣縣令的職位。他盡心盡力為百姓做事,不想沒讓百姓的生活變好,還增添了許多麻煩。被其他官員陰了一把打了敗仗時,他心中不服氣,將大哥派來接他的人都趕走了,還放話說不找回場子就不回去。
現在他有些猶豫,是在米北縣繼續蹉跎歲月等待那不知道會不會降臨的時機,還是回去和大哥認錯去繼續打喇嘛族。
郭縣尉將心中的疑惑說給章言。
“如果你要回去,我可以讓夫郎幫你做個特訓。”章言特別真心地道。
“字不會寫。”
章曜之前一直在背書沒有正式識字,章言打算開春時安排他啟蒙,剛教導了他握筆。因為學習的時間短正在練筆劃。
“那我替你在信裏給你奶奶說吧,你多畫些畫兒,不管你畫什麽,你奶奶肯定都喜歡。”
章曜也是這麽認為的,畫筆劃更加認真,很快就積累了好多張。藍因出於私心,畫了一張二蛋的肖像夾在其中,算是給二蛋的奶奶報喜。
因為二蛋在一眾筆劃中實在太突出了,藍因又沒有特意解釋,隻說章曜在學寫字,將他的功課寄給二老一觀,導致二蛋的奶奶以為章曜崽崽在外邊吃到了天鵝蛋,專門畫下來告訴她的。可憐的二蛋就這樣被他奶奶當做了食物,在村子裏和人大肆炫耀了一番,甚至幾年後,父親官職調動路過家鄉時,有好多大人問他大哥天鵝蛋是什麽滋味。
藍因這邊從臘月開始就忙著給公公婆婆、大伯父大伯母、山長師母、便宜大師兄一家、二師兄一家還有岑夫子、劉樊這個庶吉士等親朋故舊準備年節禮物,因為藍因隔三差五去驛站寄一次東西,驛站的人現在對他這個縣令夫郎非常熟悉。藍因一來,就知道有生意上門了。
小蟲子的日子平淡靜美,朝廷卻發生了大事。
臘月二十三那天,郭縣尉帶著縣衙的邸報匆匆來找章言,“姓章的,你做什麽了,怎麽連年都沒讓人過完,丞相就倒台了。”
“本官一直呆在米北縣,從未離開過閩南府,能做什麽。”
郭縣尉一臉不相信,指著手中的邸報說,“這上頭有一條罪名是勾結倭寇海盜殺害沿海百姓搶劫過往商船。”
“哪有怎麽樣。”
“你莫要再和我裝糊塗,若不是你安排李大誌帶武琦上京,打倒了兵部的右侍郎,丞相身上怎麽會多這一條罪名。”
兵部右侍郎就是買通武縣尉殺害章言的最大幕後主使者。他的頂頭上司兵部尚書突發急症,不能再勝任尚書的位置,右侍郎想要上位做尚書,偏偏前頭有個年齡比他大資曆比他久的左侍郎。為了討好丞相做上尚書的位置,於是兵行險招打算用章言的性命給丞相賣好,做尚書位置的敲門磚。
光是兵部右侍郎這條線就牽連了好幾位閩南府的高官,他們為武琦謀殺章言的事情大開了方便之門,武器被抓後又指使人去滅口。
“你不是大將軍府的公子,沒有人傳消息給你?”章言裝作吃驚地看向郭縣尉。
“要過年了,不知道那些兔崽子在路上哪裏吃酒呢。”郭縣尉不滿地說,他們將軍府的勢力主要集中在西北,那裏的喇嘛族人經常騷擾邊境殺人越貨,還將邊關的百姓搶去做奴隸,每年都會發動幾次不大不小的戰爭,對中原的覬覦之心從來沒有斷絕過。
大將軍府的主要任務就是守衛邊疆防備這些外族人。
雖然為了軍餉能按時發放,小人構陷時能有人為他們說話,在京城布置了收集消息的人,也和許多大人交好,丞相倒台這樣大的事情當然不會錯過,但這屬於文官內裏的鬥爭,具體的緣由他們知道的時間要緩慢滯後許多。
如果過年前不讓他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麽,不打探清楚姓章的在裏頭幹了什麽,郭縣尉覺得他這個年肯定過不好。
於是郭縣尉拿出了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的精神糾纏我們的章縣令。
章言讓人纏煩了,給了他一封信。郭縣尉麵帶喜色的接過,“沒想到你都被貶到這裏了,還有同年記掛著呢,人緣不錯。”
“哪裏來的這麽多廢話,不看就還給我。”
“看。”
丞相倒台,對章言有好感的同一屆進士不約而同想到了因為得罪丞相而不得不謀求外放的章言,當初章言不惜前途也要和丞相府這個龐然大物鬥到底,他們認為章言是蚍蜉撼樹自不量力,氣節用錯了時機與地方,如今卻覺得他有先見之明。從丞相府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的鼎盛中,看到了它的衰敗與沒落。
劉樊、同屆的傳臚和還有那位和章言同出昌平書院的同窗都給章言來了信,說了些他們能打聽到的事情。
章言給郭縣尉看的是傳臚的信件。
傳臚和章言沒有私交,寫的信比較中規中矩,將聖旨上丞相的罪名給抄錄了一遍,較為嚴重的幾條是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殘害朝廷命官,目無君上阻礙政令通達,縱容豪奴行凶。最致命的一條通敵賣國,和章言郭縣尉息息相關,插手沿海軍務,指使地方軍騙取軍餉,與海盜勾結,迫害過路的商人殺害出海打漁的漁民掠奪其財產貨物,以沿海百姓財物性命養海盜倭寇性命肥其肚皮壯其體魄,反過來殘害中原百姓,致使國本不穩,其心可誅。
郭縣尉不相信丞相會勾結海盜通敵賣國,如果說丞相對沿海百姓苦難視而不見,對底下人在沿海做的事情聽而不聞,任由官匪勾結作亂他是相信的。但倭寇那小小彈丸之地遠不如中原地大物博,隻敢時不時出來騷擾沿海百姓,連和他們大軍正麵對上的勇氣都沒有。丞相已經一人之上萬人之下,和皇上又有共患難的情誼,想要什麽皇上會不給,怎麽會受海盜倭寇的收買通敵賣國,做這種自降格調的事。
章言見郭縣尉不信,又給了他劉樊的信。
相比較傳臚的中規中矩,劉樊的語氣就詼諧多了,寫了許多道聽途說來的小道消息。其中有一條比較勁爆的是丞相府姨娘收了倭過使臣禮物,哥兒許玉竹懷的孩子是倭國二王子的。
去年章言進京趕考前,倭國二王子為了兩國海貿的事情帶著使臣來訪。在京城期間他們拜訪了許多大臣,給他們的家眷都送去了大量精美的禮物。
這些遠方客人的大方贏得了許多大臣內眷夫人夫郎的好感,然而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這位倭國二王子的美貌與風度。他的禮儀完美到可以用尺子丈量,一舉一動都顯出良好的出身和教養。美貌更讓未經世事的小哥兒小姑娘趨之若鶩,美到什麽程度,劉樊那不著調的有那麽多詞偏偏不用,說或許要等到曜兒長大了可以與之一爭高下。
許玉竹動了心陷了進去,一時意亂情迷和人有了肌膚之親。他的出身擺在這裏,以為二王子不敢辜負得罪他。二皇子說會去向皇上請求賜婚,他就相信了,結果一直沒有等來聖旨,二王子卻因為有急事先歸國了。
他的子宮靠後,懷孕幾個月才發現有了身子。
倭國二王子已經回去了,他不敢和父親姨娘說出真相,碰巧在白馬山莊時章言劉樊一行人得罪了他,就將這件事按在了章言頭上。
章言證明了自己的清白,皇上罰許玉竹到姑子廟清修,卻沒有讓他把孩子打了,而是私下派人追查許玉竹腹中胎兒的父親。
章言因為當初丞相禦前自爆家醜的行為懷疑其中有蹊蹺,皇帝比他更加多疑。孩子出生前,就已經查到許玉竹那段時間頻繁接觸倭國二王子。等到孩子出生,更加證實了這一點。劉樊信裏十分疑惑,皇帝的人怎麽從新生兒看出孩子的父親。其中或許有遺傳因素,但他沒能打聽到,十分遺憾不能和章言分享。
“養哥兒不教,害得還是自己啊。”
郭縣尉不禁感歎,丞相老謀深算的人,竟然栽在了一個小哥兒手上。如果沒有這件事,僅僅隻是前麵的事情,雖然也是犯了大罪,皇上因為以前的情分大概會讓他榮養。但是哥兒懷了異族之人的血脈,丞相府的人知情不報還試圖隱瞞,丞相在倭寇海盜騷擾海邊上又不清白,不敢能怪皇上借題發揮,一舉鏟除了他大多半的勢力。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20章 郭縣尉的想法
丞相倒台的過程不是幾封信可以描述盡的, 波詭雲譎之處即使身在其中的人也不能說完全了解。隻覺得今天京中的冬天格外寒冷漫長。
年的到來,都沒能驅散籠罩在人心的陰霾。
便宜大師兄的來信,詳細述說了和章言有關的部分。兵部右侍郎謀害朝廷命官下獄, 等到將他的罪責一並查清,才會宣布判決。
武琦供出沿海官員和海盜倭寇勾結之事,被皇帝拿來借題發揮處置了許多人。
郭縣尉想要禁海引起閩南地區官場怒氣,官員和海盜勾結讓他打了敗仗之事,已經查清楚了。此事是閩南地區部分官員聯和起來所為,並無朝中大臣指使, 但許多朝中大員都是他們的保護傘, 閩南府官員敢這樣做, 和這些人為他們撐腰脫不了幹係。恰好其中丞相的人或者打著丞相幌子謀取私利的人很多, 皇帝將這些人的罪責都算在了丞相頭上, 以此為借口發落了不少人。因此,沿海官場少不得會有一場整頓, 讓章言這些日子小心行事。
章言對此事倒是樂見其成。如果這次的整頓能讓沿海官場的黑暗少一些, 對這裏的百姓和漁民是一件好事。
沒等過年,閩南地區陸陸續續有官員開始落網。
時常見到駐軍到各個官員府邸拿人,或將人押送會京城, 或就地正法, 或將人拿到更高一級的州府衙門。
不禁京城的年沒有過好,閩南甚至米北縣的年都沒有過好。
杜知府於正月接到平調甘南府為知府的調令,甘南、閩南雖然都為南方,但一個地處東南、一個位於西南, 兩者地理環境繁華富裕程度不可同日而語。說是平調, 其實是遷謫了。
杜知府離開前, 讓人把章言和郭茂叫到知府衙門。
杜知府盯著兩人看了許久才說出一句, “後生可畏。閩南府人才濟濟,不曾想竟然讓你們兩個毛頭小子給攪得天翻地覆。”
“大人過獎。”這是章言。
“運氣好罷了。”郭縣尉道。
“本官倒想知道你們的運氣能不能一直好下去。”
“承大人吉言,郭某定會再接再厲。”
杜知府哼了一聲,揮袖把兩人攆走了。
出了知府衙門,郭縣尉不禁道,“杜知府這老頭子真是老了,把我們兩個叫過來,就是為了說這個?”
“或許杜大人是想把你我兩人的樣子記在心裏,免得將來想起仇人卻想不起長相。”章言道。
“姓章的,你竟然會開上司的玩笑。”
平日裏章言一副衣冠楚楚慢條斯理中規中矩的模樣,從來沒有說過不恭敬的話,除了對他那個黃臉夫郎過於放縱從來沒有做過出格的事情。如今杜知府離任,章言竟然調笑杜知府,這是因為丞相倒了,閩南官場大換血,壓在頭上的大山都沒有了,人放鬆下來了?
“不過,說不定真的就像你說的,杜老頭年大了健忘,想記住咱們的樣子,將來尋仇的時候不至於找錯對象。”
“不然,咱們回去找畫師畫兩幅自己的畫像送給他做臨別禮物。”
章言不語,在人傷口上踩一腳的事情他並不樂意做。
郭縣尉見狀心裏道了句無趣,剛覺得這姓章的有點意思,就又正經起來了。他勾上章言的肩膀,“你知道為什麽那麽多官員都落馬了,杜知府卻沒事。”郭縣尉的信息網跟上了,麵對章言不免露出幾分優越。
“杜知府上頭的人比丞相來頭還大?宗室還是其他皇親國戚。”
“章縣令,你長了多少心眼子。”
章言無語地看向他,這非常容易猜吧。丞相已經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沿海官場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官員因為丞相倒台受到了牽連,杜知府能安然無恙平調到外地做知府,自然是後頭有人抱他。但是觀杜知府的行事,不可能是皇上的人,隻能是其他身份尊貴之人。
郭縣尉知道比腦子自己是比不上章言,就將屬下查到的事情給他說了。杜知府和承恩公是好友,年少遊學時和皇上的舅舅承恩公結伴過一段時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杜知府當年春闈名次在三甲如夫人之列,沒能留在京城選了外放。這些年一直和承恩公保持著書信來往,但明麵上知道他們關係好的並不多,等杜知府出事承恩公府出麵撈人,郭縣尉才知道他有這一層關係在。
“真是個老狐狸。”
章言若有所思,杜知府的事情又給他上了一課。傷天害理的事杜知府沒有親自去做,但是以他上次恐嚇章言那麽熟練就知道威脅拿捏人的事沒少幹,銀子更沒少收。收的錢流向了哪裏,是個不能追究的問題。
官場真是個大網,網的最後一端是誰,不到底牌揭曉的時刻難以預料。
“姓章的,這批官員倒了,禁海最大的阻力沒有了,是不是能把這件事提上日常。”郭縣尉認真起來的一起,把章言的思緒拉了回來。
章言不讚同禁海。
人心關不住。
對靠出海打漁的漁民來說,禁海對他們是滅頂之災。對靠著海貿發家的商人來說,禁海斷了他們的錢財,定將會迎來更大的反撲。
禁海隻能帶來一時安穩,想要遏製海盜和倭寇,搞好民生與軍務比什麽都重要。
即使禁海,也不能該由他們一個七品小縣令、九品的縣尉來說。郭茂在米北縣禁海嚐到了甜頭,就想把這件事推到全沿海地區,就是典型的武人思維了。
“西北百姓和喇嘛族乃世代仇人,但我聽聞嚐嚐有西北百姓和喇嘛族人悄悄舉辦集市交換生活物品,郭大將軍可曾禁止。下了禁令,百姓是否遵守,是否仍有人私下偷偷與喇嘛族交易。”
郭縣尉幾次張嘴,卻沒把那句兩地情況不一樣說出來。
西北邊境地區,百姓和喇嘛族人混居通婚,兩個族群之間有世代消除不了的仇恨,也有割舍不斷的血緣羈絆,故而百姓互市走私屢禁不止。
沿海的百姓和大海沒有這麽複雜的關係,卻是魚與水的關係,這裏的人都依靠著大海生存,比之西北邊疆的血脈親情,其實更加深刻。
海邊動亂的根源在治安,可真的能有將才橫空出世把沿海的軍隊整頓好,讓他們保衛百姓和這片海域嗎?
沿海駐軍的問題,郭縣尉在訓練自衛隊時期就已經發現了。生活富庶,百姓懦弱惜命,當兵隻是為了吃糧,見了敵人比百姓跑得還要快,沒有一絲血性。而西北條件艱苦,唯有拚死戰鬥家人和自己才能活命,故而西北的將士個個彪悍能戰。
為此挑選自衛隊成員時,郭縣尉特地選了窮苦人家出身的,本以為他們能和海盜有一戰之力,沒想到因為五兩十兩銀子都跑光了。
“姓章的,你覺得沿海地區能好嗎?”
“能。”
章言隻是一個七品縣令,不敢保證什麽。但是他相信這片土地的上。無論遭受怎麽樣的苦難與厄運,他們都一一走過,頑強地在這裏紮下自己的根。
“姓章的,吾相信你。”郭縣尉道。
郭縣尉想留在閩南打海盜,在米北縣做了兩年的縣令,見識到海盜的猖狂倭寇的無恥,他的想法就更加強烈。但是他的出身,注定了他接觸不到沿海的兵權。大將軍府不可能在掌控了西北大軍後,染指沿海兵權。
他當初和兄長賭氣離家出走,想在外邊做出一番事業,用盡將軍府公子的人脈也隻謀到了米北縣縣令的職位。他盡心盡力為百姓做事,不想沒讓百姓的生活變好,還增添了許多麻煩。被其他官員陰了一把打了敗仗時,他心中不服氣,將大哥派來接他的人都趕走了,還放話說不找回場子就不回去。
現在他有些猶豫,是在米北縣繼續蹉跎歲月等待那不知道會不會降臨的時機,還是回去和大哥認錯去繼續打喇嘛族。
郭縣尉將心中的疑惑說給章言。
“如果你要回去,我可以讓夫郎幫你做個特訓。”章言特別真心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