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海禁時,章言為了盡快恢複米北縣的經濟,給前來經商的商人沒有設太多限不說,竟然還給他們讓了利。這他們當時都覺得章言瘋了,士農工商,商人最底層,他竟然對商人低頭。
因為了解章言,他們擔心章言做了知府,會斷了大家的財路。
但章言不是傻的,官商勾結甚至下屬給上司送禮活動都是多少年的官場潛規則了,根本禁不住。他也是有透露了自己和吏部侍郎有關係,後來在米北縣、閩南府才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就沒想在這方麵動手。
但他還是遭到了許多次刺殺。
雖然他沒有去動其他官員碗裏的東西,但是動了大商人的蛋糕。就章言定的政策,每年要從他們手中拿走至少四成利潤,再加上上下打點,留在自己手中的也就三四成,一年下來都在為別人忙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在受到逼迫時,商人更有亡命之徒的潛質。
頭一年,針對章言的刺殺層出不窮。藍因為保護他,凶名傳的越來越廣。不過,因為有十全貢茶在,藍因雅名、凶名都有,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到不太可信了。藍因才能繼續自己平靜的日子。
“若沒有藍哥兒,你也做不成這些事。還是多虧了藍哥兒。”吳山長又補充了一句。
章言不和吳山長爭辯,直接附和他,“山長說的是。”
吳山長對章言的態度非常滿意,又和他談論起其他的時事。師母和藍因見他們倆和諧相處,兩個人露出一個心照不宣的笑容。
吳越山回來時,帶著妻子和家中的兒子兒媳還有孫輩過來正式和章家人認識。之前山長和師母的小輩沒過來幫忙招待章家人,是知道山長師母和章家人好幾年沒見,心中非常想念他們。在發生了吳侍郎打劫老父親茶葉進獻的事情,山長夫婦就再沒上京過年。這次肯回來,為了誰不言而喻。眾人貼心地留出時間給他們敘舊。如今男主人回來了,隨著家中的男主人和主母出來見客,是他們的禮數。
山長如今六十多歲,家中已是四世同堂。再堅持幾年,說不定就能看到太孫子出生。當然,側麵也說明了,他們家中的人數較多。二蛋把自己的小腦袋瓜都送上了,也沒把人記過來。
章曜和二蛋因為容貌出眾,在吳家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中非常受歡迎。有個比二蛋小兩歲的小男孩一直拉著他哥哥、哥哥的叫不停。
“差輩了,不是哥哥,叫叔叔。”吳越山的妻子對小孫子道。
家中的小媳婦、小夫郎笑的合不攏嘴,跟著打趣。隻要小男孩固執的認為二蛋是哥哥不是叔叔。
晚飯時分,侍郎府堅持留飯,他們吃過晚飯才回家。章忠告訴他們劉樊傍晚時帶著青硯來過。
*
作者有話要說:
預估錯誤,今天也沒有完結qaq
第138章 進入禮部
過年封印前, 各個部門忙的要死。吏部和禮部兩部尤甚,前者要匯總各地官員考核,外地官員來京述職都需要到吏部報道。禮部掌管祭祀禮儀之事, 年終時皇帝舉行的各種祭祀天地、先人的活動由他們製定禮儀流程,事情繁瑣,連皇帝從進門到蒲團跪下要走多少步都可能要討論好幾天。
劉樊從庶吉士館出來去了禮部。
平時是真的清閑,到了年底卻是忙的團團轉,恨不得一個人當兩個用。
等到封印了,才有空來找章言。
“章兄, 你剛當上知府那年, 讓閩南府稅收增加了一番, 當時可是嚇死不少人。”劉樊見了章言就免不得想調侃他。
“現在不知有多少人恨我。”章言自嘲。
“那是, 我有幾個要好的朋友都寫信來罵你。說你這麽能幹, 襯的他們無能了。”
章言三年知府,規範了閩南府地區漕運海運, 對百姓種植茶樹、油料等經濟作物大加鼓勵, 讓百姓將水果做成果幹蜜餞和海貨一樣通過水路運送出去,為了確保耕地數量,對土地的使用情況加以控製, 又下令不準將良田另作他用。
在確保莊稼收成的基礎上, 將整整一個府的稅收在三年內翻了兩三倍,把周圍的府縣都給比了下去。那些州府的大人都恨他恨得牙癢癢。
閩南府可以收上這麽多稅,他們管轄的州縣卻不可以,倒顯得他們貪和無能。
但也不可能為了追平閩南府就從百姓處增收, 就是把各種稅收上兩遍, 將平頭百姓剝皮拆骨放到油鍋裏炸一炸也不可能比上閩南。隻能從商戶或者其他下麵著手。
但是這些官員都是讀書科舉出來的, 許多人對經濟方麵的不懂。想要給商戶收稅, 還需要巧立名目,不想閩南府做的那樣光明正大,白紙黑字寫下了條文和應繳納的稅額體量。另有一些大人和商人關係好,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想得罪他們。還有官員想要學章言給海商茶商收重稅。但他們還沒有開始行動,那些商人聽到消息舉家搬遷到閩南府去了。都是收稅,都要給當官的送禮,閩南府那裏做的地道多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搬到閩南府去。
上麵見閩南府經營的好,越來越富裕,並不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隻是督促他們學習閩南府進行海運、水運改革,盡快製定出統一的標準。讓這些大人心中非常煎熬,暗暗在心中詛咒章言早死。
章言不是沒遭過刺殺,但不是他自己躲過了,就是身邊跟著他那個凶神惡煞的夫郎,警覺地讓人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想在官場上打擊陷害章言,但上麵人打招呼不讓輕舉妄動。吏部那位尚書在自己的位子上堅持了十幾年,馬上就要堅持不下去了。章言的師兄已經是內定的下一任尚書。動了章言,他們在仕途上會引來強烈的報複。
有心思的人按捺住自己的想法,想讓其他愣頭青出頭。
但其他人也不是傻的,沿海容易升官。他們可不想因為章言得罪吏部,給自己的仕途增添波折。吏部那群人,拿捏他們這些外放的官員可是很有一套的。明升暗降、“流放”什麽的,他們做的非常熟練。
生忍了章言三年,在三年的大考核中,閩南府周圍的官員聯和親友送了章言一個政績,把他送到了京城。
“其實他們不做這些,章兄你也是要回京的。”劉樊失笑道。
他雖然在禮部,但有同窗在吏部,早知知曉章言這次有九成的可能要回京。
皇上喜好章兄夫郎的十全貢茶,一喝十全茶,免不了想起幾分章兄夫郎,轉而想到遠在閩南的章兄。靠著夫郎的茶葉章兄在皇上跟前有名有姓不說,存在感還非常高,不知道羨煞了多少說酸話的人。
章兄的師兄又是吏部侍郎,想回京其實並不困難。
更何況,現在是皇上覺得他曆練夠了想要重用他。
“我和夫郎帶著二蛋去海邊撿貝殼,二蛋調皮見漁民煮海鹽自己想上手,我和夫郎陪著他玩了一會兒,就有人覺得我動私鹽了。”
章言無奈。
海邊百姓不缺少鹽分,內陸百姓隻能吃昂貴的礦鹽、岩鹽、湖鹽、井鹽。海水煮鹽曬鹽的方法,早已有之。不知道是信息差的原因,還是另有其他緣故,江南鹽□□敗叢生,當權者卻從沒有人想過引入更便宜的海鹽這個解決問題。
章言當時隻想查查是什麽原因,真沒想做什麽。
他現在還遭人刺殺呢,再去動鹽,可能遠在故鄉的家人都要遭殃。
但因為他在閩南府做的時過於一枝獨秀,無論做什麽總有人關注他,見他查鹽的事情。覺得是在不能留他在閩南府攪風攪雨了。
“他們竟然舍得把好不容易捉到的十幾年前滅人滿門的江洋大盜給你,真是下了血本。”劉樊道。
“那位大人和親屬在賣私鹽,為了讓他安心,我不得不收下。”章言無奈地說。
章言真沒查到這件事,還是從那人給他送功勞時的言語之中猜出來的。但他做賊心虛,同時許多人都不希望章言繼續在閩南給他們添堵了。
“章兄,你這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樣子,真是討打。”明明是他順水推舟收了人的江洋大盜,到了他麵前卻擺出一副別人非要他收下,他不占這個便宜還不行的嘴臉。
官場是個染色缸,當初的章兄也麵目全非了。
劉樊假惺惺地感歎了兩下,轉而道,“不過,二蛋也就是婷婷是吧,真是你的福星。”
“小魔星還差不多。”
“章兄,嘴邊的笑容收一收,我就相信你了。”
章言立刻收了笑容,正襟危坐,讓劉樊十分無語。
“二蛋,哦婷婷,章兄你也是才高八鬥的人怎麽給小哥兒取個這樣的小名。我覺得婷婷的性格和我非常相合,合該做我家的兒媳婦。”劉樊道。
章言的臉冷了下來,麵無表情地吐出兩個字,“做夢。”
“章兄,你還沒見過我家蟠兒吧,改天帶過來給你瞧瞧。不是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兒長相俊朗,如今六歲芳齡,就能出口成章作詩畫畫,配你家二蛋不虧。”劉樊一激動不小心叫了二蛋。雖然吐槽二蛋這個小名的是他,但喜歡這麽叫的也是他。
“我家曜兒三歲對各種啟蒙書籍倒背如流,五歲正式跟夫子啟蒙。六歲學四書,七歲寫論,八歲時學習武藝和琴棋書畫並都十分精通,十歲時先生說可回家下場一試,但曜兒決心再讀三年書,從縣試考到秋闈。”
“有誌氣。”
劉樊擦擦並不存在的汗,當初小仙童太生猛了,他家兒子比不過。但他不想放棄,光是聽青硯描述,劉樊就覺得與自家不苟言笑的兒子相比,章婷婷那個小哥兒更像他的孩子。這豁達有趣的性子和他多想。
“我在令公子三歲時就已瞧出他不是凡俗之人,普通人自然比不過。但我兒有一大好處,長得好。除了曜兒我再沒見過比他長得好的孩子。若是能和婷婷結緣,生出來的小孫子定會非常漂亮。”
“美醜又何差別。”章言不在意地道。
“險些忘了,當初嫂哥夫那個樣子,章兄都能接受,外孫子長相自然不在意,但是漂亮些總讓人賞心悅目吧。”劉樊掙紮道。
章言搖頭。
劉樊沒想一次說服章言定娃娃親,章婷婷才六歲。做父親的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嫂哥夫在閩南吃了什麽靈丹妙藥,這次回來像是變了個人。”
“南方水土養人。”
“真的,那章兄你為什麽黑了一圈?”劉樊將信將疑地看向章言。
“江南閩南利女子、哥兒,多出賢良貌美的美人,夫郎去了變白了些不算什麽。”章兄認真地道。
章言篤定的樣子讓劉樊有些動搖。隨後他想到自己就是淮南來的,南方出美人不假,醜的也不少,隻是不值得提起罷了,真是信了章言的邪。
這麽能忽悠。在米北縣和閩南府的時候,不是全靠忽悠人過來的吧。
“劉兄為何如此看我。”章言忽視掉劉樊憤憤的眼神。
“章兄可知會進入那個部分。”
“不知,說不定會和劉兄一起共事。”章言道。
“你是個幹實事的,來禮部和我們一樣養老豈不屈才。”劉樊道。
“章言也心向趙學士。”
趙學士是當初章言和劉樊會試的主考官,靠保命之道屹立兩朝,從禮部尚書致仕,加封太子太傅、龍淵閣大學士。瓊花宴時劉樊還特意去請教過他為官之道。從庶吉士館散館時,通過運作來禮部從七品小官做起。
“章兄你是勞碌命,比不得我等富貴閑人。”劉樊笑話章言癡心妄想。
皇帝老爺把他閩南召回來,明顯是想讓他做事的,怎麽可能會讓他掛個閑職養老。但是陽春三月,在吏部看到章言的身影時,劉樊十分吃驚。
皇帝老爺到底是想重用章兄,還是不想?
然後發現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時,他暫時將心中的疑惑拋開。隻在心中想著,章兄現在是他的上官,他還要堅持讓兒子和二蛋結親嗎。會不會被人嘲笑賣兒子?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39章 放雷
劉樊從庶吉士館出來進來禮部, 從六品主事開始做到從五品的員外郎,四年時間隻升了一級。章言外放進入禮部空降從四品儀製郎中一職上。
劉樊可是知道有好幾個資曆久的員外郎在盯著這個肥缺,在過年表現的好像農家的牛都沒有他們能幹似的, 沒想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努力的果子早就是章兄的了。
劉樊心裏對那幾個仗著年齡比他大對他拿喬的同事早就心有不滿,見他們的謀劃落了空,心情十分的美。
對章言來禮部養老也不覺得浪費才華了。章兄在外頭累死累活幹了
“章兄,你今日可是給了我一個好大的驚喜。”在眾人還在觀望這位新來的郎中時,劉樊上前和他招呼道。
“本官早就說過, 是劉員外郎不信而已。”章言道。
第一次見章言對他打官腔, 劉樊冷不丁地還有些不習慣。但在京城這麽多年, 他也混成了場麵人, 很快調整好自己的表情, “章郎中上任的時機真巧,剛好過了最忙的那段時間。”
因為了解章言,他們擔心章言做了知府,會斷了大家的財路。
但章言不是傻的,官商勾結甚至下屬給上司送禮活動都是多少年的官場潛規則了,根本禁不住。他也是有透露了自己和吏部侍郎有關係,後來在米北縣、閩南府才能想做什麽就做什麽。就沒想在這方麵動手。
但他還是遭到了許多次刺殺。
雖然他沒有去動其他官員碗裏的東西,但是動了大商人的蛋糕。就章言定的政策,每年要從他們手中拿走至少四成利潤,再加上上下打點,留在自己手中的也就三四成,一年下來都在為別人忙了。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在受到逼迫時,商人更有亡命之徒的潛質。
頭一年,針對章言的刺殺層出不窮。藍因為保護他,凶名傳的越來越廣。不過,因為有十全貢茶在,藍因雅名、凶名都有,在不知情的人眼中到不太可信了。藍因才能繼續自己平靜的日子。
“若沒有藍哥兒,你也做不成這些事。還是多虧了藍哥兒。”吳山長又補充了一句。
章言不和吳山長爭辯,直接附和他,“山長說的是。”
吳山長對章言的態度非常滿意,又和他談論起其他的時事。師母和藍因見他們倆和諧相處,兩個人露出一個心照不宣的笑容。
吳越山回來時,帶著妻子和家中的兒子兒媳還有孫輩過來正式和章家人認識。之前山長和師母的小輩沒過來幫忙招待章家人,是知道山長師母和章家人好幾年沒見,心中非常想念他們。在發生了吳侍郎打劫老父親茶葉進獻的事情,山長夫婦就再沒上京過年。這次肯回來,為了誰不言而喻。眾人貼心地留出時間給他們敘舊。如今男主人回來了,隨著家中的男主人和主母出來見客,是他們的禮數。
山長如今六十多歲,家中已是四世同堂。再堅持幾年,說不定就能看到太孫子出生。當然,側麵也說明了,他們家中的人數較多。二蛋把自己的小腦袋瓜都送上了,也沒把人記過來。
章曜和二蛋因為容貌出眾,在吳家和他們同齡的孩子中非常受歡迎。有個比二蛋小兩歲的小男孩一直拉著他哥哥、哥哥的叫不停。
“差輩了,不是哥哥,叫叔叔。”吳越山的妻子對小孫子道。
家中的小媳婦、小夫郎笑的合不攏嘴,跟著打趣。隻要小男孩固執的認為二蛋是哥哥不是叔叔。
晚飯時分,侍郎府堅持留飯,他們吃過晚飯才回家。章忠告訴他們劉樊傍晚時帶著青硯來過。
*
作者有話要說:
預估錯誤,今天也沒有完結qaq
第138章 進入禮部
過年封印前, 各個部門忙的要死。吏部和禮部兩部尤甚,前者要匯總各地官員考核,外地官員來京述職都需要到吏部報道。禮部掌管祭祀禮儀之事, 年終時皇帝舉行的各種祭祀天地、先人的活動由他們製定禮儀流程,事情繁瑣,連皇帝從進門到蒲團跪下要走多少步都可能要討論好幾天。
劉樊從庶吉士館出來去了禮部。
平時是真的清閑,到了年底卻是忙的團團轉,恨不得一個人當兩個用。
等到封印了,才有空來找章言。
“章兄, 你剛當上知府那年, 讓閩南府稅收增加了一番, 當時可是嚇死不少人。”劉樊見了章言就免不得想調侃他。
“現在不知有多少人恨我。”章言自嘲。
“那是, 我有幾個要好的朋友都寫信來罵你。說你這麽能幹, 襯的他們無能了。”
章言三年知府,規範了閩南府地區漕運海運, 對百姓種植茶樹、油料等經濟作物大加鼓勵, 讓百姓將水果做成果幹蜜餞和海貨一樣通過水路運送出去,為了確保耕地數量,對土地的使用情況加以控製, 又下令不準將良田另作他用。
在確保莊稼收成的基礎上, 將整整一個府的稅收在三年內翻了兩三倍,把周圍的府縣都給比了下去。那些州府的大人都恨他恨得牙癢癢。
閩南府可以收上這麽多稅,他們管轄的州縣卻不可以,倒顯得他們貪和無能。
但也不可能為了追平閩南府就從百姓處增收, 就是把各種稅收上兩遍, 將平頭百姓剝皮拆骨放到油鍋裏炸一炸也不可能比上閩南。隻能從商戶或者其他下麵著手。
但是這些官員都是讀書科舉出來的, 許多人對經濟方麵的不懂。想要給商戶收稅, 還需要巧立名目,不想閩南府做的那樣光明正大,白紙黑字寫下了條文和應繳納的稅額體量。另有一些大人和商人關係好,為了自己的利益並不想得罪他們。還有官員想要學章言給海商茶商收重稅。但他們還沒有開始行動,那些商人聽到消息舉家搬遷到閩南府去了。都是收稅,都要給當官的送禮,閩南府那裏做的地道多了。
與其這樣,還不如搬到閩南府去。
上麵見閩南府經營的好,越來越富裕,並不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隻是督促他們學習閩南府進行海運、水運改革,盡快製定出統一的標準。讓這些大人心中非常煎熬,暗暗在心中詛咒章言早死。
章言不是沒遭過刺殺,但不是他自己躲過了,就是身邊跟著他那個凶神惡煞的夫郎,警覺地讓人找不到下手的地方。
想在官場上打擊陷害章言,但上麵人打招呼不讓輕舉妄動。吏部那位尚書在自己的位子上堅持了十幾年,馬上就要堅持不下去了。章言的師兄已經是內定的下一任尚書。動了章言,他們在仕途上會引來強烈的報複。
有心思的人按捺住自己的想法,想讓其他愣頭青出頭。
但其他人也不是傻的,沿海容易升官。他們可不想因為章言得罪吏部,給自己的仕途增添波折。吏部那群人,拿捏他們這些外放的官員可是很有一套的。明升暗降、“流放”什麽的,他們做的非常熟練。
生忍了章言三年,在三年的大考核中,閩南府周圍的官員聯和親友送了章言一個政績,把他送到了京城。
“其實他們不做這些,章兄你也是要回京的。”劉樊失笑道。
他雖然在禮部,但有同窗在吏部,早知知曉章言這次有九成的可能要回京。
皇上喜好章兄夫郎的十全貢茶,一喝十全茶,免不了想起幾分章兄夫郎,轉而想到遠在閩南的章兄。靠著夫郎的茶葉章兄在皇上跟前有名有姓不說,存在感還非常高,不知道羨煞了多少說酸話的人。
章兄的師兄又是吏部侍郎,想回京其實並不困難。
更何況,現在是皇上覺得他曆練夠了想要重用他。
“我和夫郎帶著二蛋去海邊撿貝殼,二蛋調皮見漁民煮海鹽自己想上手,我和夫郎陪著他玩了一會兒,就有人覺得我動私鹽了。”
章言無奈。
海邊百姓不缺少鹽分,內陸百姓隻能吃昂貴的礦鹽、岩鹽、湖鹽、井鹽。海水煮鹽曬鹽的方法,早已有之。不知道是信息差的原因,還是另有其他緣故,江南鹽□□敗叢生,當權者卻從沒有人想過引入更便宜的海鹽這個解決問題。
章言當時隻想查查是什麽原因,真沒想做什麽。
他現在還遭人刺殺呢,再去動鹽,可能遠在故鄉的家人都要遭殃。
但因為他在閩南府做的時過於一枝獨秀,無論做什麽總有人關注他,見他查鹽的事情。覺得是在不能留他在閩南府攪風攪雨了。
“他們竟然舍得把好不容易捉到的十幾年前滅人滿門的江洋大盜給你,真是下了血本。”劉樊道。
“那位大人和親屬在賣私鹽,為了讓他安心,我不得不收下。”章言無奈地說。
章言真沒查到這件事,還是從那人給他送功勞時的言語之中猜出來的。但他做賊心虛,同時許多人都不希望章言繼續在閩南給他們添堵了。
“章兄,你這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樣子,真是討打。”明明是他順水推舟收了人的江洋大盜,到了他麵前卻擺出一副別人非要他收下,他不占這個便宜還不行的嘴臉。
官場是個染色缸,當初的章兄也麵目全非了。
劉樊假惺惺地感歎了兩下,轉而道,“不過,二蛋也就是婷婷是吧,真是你的福星。”
“小魔星還差不多。”
“章兄,嘴邊的笑容收一收,我就相信你了。”
章言立刻收了笑容,正襟危坐,讓劉樊十分無語。
“二蛋,哦婷婷,章兄你也是才高八鬥的人怎麽給小哥兒取個這樣的小名。我覺得婷婷的性格和我非常相合,合該做我家的兒媳婦。”劉樊道。
章言的臉冷了下來,麵無表情地吐出兩個字,“做夢。”
“章兄,你還沒見過我家蟠兒吧,改天帶過來給你瞧瞧。不是我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兒長相俊朗,如今六歲芳齡,就能出口成章作詩畫畫,配你家二蛋不虧。”劉樊一激動不小心叫了二蛋。雖然吐槽二蛋這個小名的是他,但喜歡這麽叫的也是他。
“我家曜兒三歲對各種啟蒙書籍倒背如流,五歲正式跟夫子啟蒙。六歲學四書,七歲寫論,八歲時學習武藝和琴棋書畫並都十分精通,十歲時先生說可回家下場一試,但曜兒決心再讀三年書,從縣試考到秋闈。”
“有誌氣。”
劉樊擦擦並不存在的汗,當初小仙童太生猛了,他家兒子比不過。但他不想放棄,光是聽青硯描述,劉樊就覺得與自家不苟言笑的兒子相比,章婷婷那個小哥兒更像他的孩子。這豁達有趣的性子和他多想。
“我在令公子三歲時就已瞧出他不是凡俗之人,普通人自然比不過。但我兒有一大好處,長得好。除了曜兒我再沒見過比他長得好的孩子。若是能和婷婷結緣,生出來的小孫子定會非常漂亮。”
“美醜又何差別。”章言不在意地道。
“險些忘了,當初嫂哥夫那個樣子,章兄都能接受,外孫子長相自然不在意,但是漂亮些總讓人賞心悅目吧。”劉樊掙紮道。
章言搖頭。
劉樊沒想一次說服章言定娃娃親,章婷婷才六歲。做父親的不舍得也是人之常情。“嫂哥夫在閩南吃了什麽靈丹妙藥,這次回來像是變了個人。”
“南方水土養人。”
“真的,那章兄你為什麽黑了一圈?”劉樊將信將疑地看向章言。
“江南閩南利女子、哥兒,多出賢良貌美的美人,夫郎去了變白了些不算什麽。”章兄認真地道。
章言篤定的樣子讓劉樊有些動搖。隨後他想到自己就是淮南來的,南方出美人不假,醜的也不少,隻是不值得提起罷了,真是信了章言的邪。
這麽能忽悠。在米北縣和閩南府的時候,不是全靠忽悠人過來的吧。
“劉兄為何如此看我。”章言忽視掉劉樊憤憤的眼神。
“章兄可知會進入那個部分。”
“不知,說不定會和劉兄一起共事。”章言道。
“你是個幹實事的,來禮部和我們一樣養老豈不屈才。”劉樊道。
“章言也心向趙學士。”
趙學士是當初章言和劉樊會試的主考官,靠保命之道屹立兩朝,從禮部尚書致仕,加封太子太傅、龍淵閣大學士。瓊花宴時劉樊還特意去請教過他為官之道。從庶吉士館散館時,通過運作來禮部從七品小官做起。
“章兄你是勞碌命,比不得我等富貴閑人。”劉樊笑話章言癡心妄想。
皇帝老爺把他閩南召回來,明顯是想讓他做事的,怎麽可能會讓他掛個閑職養老。但是陽春三月,在吏部看到章言的身影時,劉樊十分吃驚。
皇帝老爺到底是想重用章兄,還是不想?
然後發現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時,他暫時將心中的疑惑拋開。隻在心中想著,章兄現在是他的上官,他還要堅持讓兒子和二蛋結親嗎。會不會被人嘲笑賣兒子?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39章 放雷
劉樊從庶吉士館出來進來禮部, 從六品主事開始做到從五品的員外郎,四年時間隻升了一級。章言外放進入禮部空降從四品儀製郎中一職上。
劉樊可是知道有好幾個資曆久的員外郎在盯著這個肥缺,在過年表現的好像農家的牛都沒有他們能幹似的, 沒想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努力的果子早就是章兄的了。
劉樊心裏對那幾個仗著年齡比他大對他拿喬的同事早就心有不滿,見他們的謀劃落了空,心情十分的美。
對章言來禮部養老也不覺得浪費才華了。章兄在外頭累死累活幹了
“章兄,你今日可是給了我一個好大的驚喜。”在眾人還在觀望這位新來的郎中時,劉樊上前和他招呼道。
“本官早就說過, 是劉員外郎不信而已。”章言道。
第一次見章言對他打官腔, 劉樊冷不丁地還有些不習慣。但在京城這麽多年, 他也混成了場麵人, 很快調整好自己的表情, “章郎中上任的時機真巧,剛好過了最忙的那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