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好事。”
劉樊看看章言,還什麽好事。章言起了這個頭,其他人跟風勸誡,弄得朝堂一片亂糟糟的。皇上要是治罪,章言肯定首當其衝。文官們達到了目的,也不會感謝他。可以說是兩頭不是人。
本以為章兄會京是要大展拳腳的,沒想到竟先和皇上杠上了。難不成是因為皇上把他放到了清閑的禮部,章兄懷恨在心了?
“章兄,你是不是在閩南過慣刀尖舔血的日子了。”劉樊小聲附耳地說。
章言見劉樊這樣關心他,也不賣關子了,“我去上奏,總比被一群老大臣當著麵請命的好。”
破而後立。
劉樊眼睛一亮,章兄還是皇帝的人,沒讓君臣分贓不均鬧翻,章言是為了給皇帝破局。想到愈演愈烈的朝堂和將來的局勢,劉樊忍不住在心內唾了自己一口。
章言來禮部哪裏是來養老的,愈方宴分明是又要搞一個大的。
他的悠閑生活馬上就要一去不返了。於是把心一橫,“章兄,我來幫你!”
章言詫異,“劉兄,你不是想要明哲保身。”
“自家內部都著火了,還怎麽保。”劉樊幽怨地看了章言一樣,覺得有章言在禮部,禮部的氛圍都要改變了。
章言麵上不顯,心中對劉樊的仗義非常感動。
七年前劉樊明知道會得罪丞相,還是堅持為他作證。現在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會成為舉朝公敵還願意幫他。
他其實沒有選擇。
當初順利出京,侍郎府在明麵上保他,暗地裏卻是皇帝給了方便。臨別前便宜師兄給他傳話時,皇帝說對他的要求不高,隻要求他將殿試上所寫內容實現。
皇帝這些年已經把台子抬得差不多了。
他這個做刀的人也該發揮作用了。至於上次升遷時不回來,是因為位卑到了京城發揮不了多少作用,才又在閩南府留了三年,攢功績和政績。
但劉樊是有選擇的。
他可以像他們的座師趙學海學士一樣混資曆。
現在竟然因為他,要進入這一趟渾水。
“章兄,我這些年沒有做出成績,你許是不相信我。若咱們兩家關係能更進一步,親上加親……”
“滾!”
劉樊榮獲十多年來第一個逼章郎中口出髒話的人。
在禁足的三天裏,章言每日都會給皇帝上折子,讓劉樊幫他送上去。第一封奏章,從皇帝少年登基許丞相如何輔佐他,到皇上如何與許丞相建立深厚的軍情之情,見許丞相犯錯誤,心中不忍責罰丞相,又覺得愧對百姓,日日處在煎熬之中,但許丞相還是辜負了帝恩,他替皇上覺得不值,心疼皇上。
章言的這個折子通過了通政司,經過了相關人員的抄錄,劉樊得知章言竟然在奏折上寫了這麽肉麻的東西,好像雷劈了一樣。
這還是他認識的章兄嗎?
真的沒有換了一個人,或者鬼上身嗎。
不過,等見到藍因,劉樊的疑惑頃刻消失。嫂哥夫這樣的鬼見愁,誰敢上他夫君的身。
讓劉樊更吃驚的是,皇上誰的折子都沒有回,偏偏回了章兄。竟然說章兄是他的知己,寫的比章兄還要肉麻。
劉樊覺得世界變得好快。
僅僅一天,這對君臣的關係朝著詭異的方向進展了。
當天知道皇上回複章言什麽內容的某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奏本捧到皇上麵前,讓皇上看看,他們比章言更諂媚、更會說話、更能體察聖心、更能擔任知己這個角色。
章言第二天的文章寫了一些不忍見舊物讓自己觸景生情的小事,對皇帝不想再封丞相的事情從心中表示了理解。丞相雖然是皇上的臣子,但因為先帝托付陪皇上走過少年時代,對皇上而言是亦師亦友的存在。丞相背叛皇上,比他因為往事不堪回首而逃避舊物,傷痛更深。
皇帝給他的回複是卿家知朕深矣,還讓人給章言送了一份傷藥,非常關切地詢問他上次罰跪有沒有傷到他。
劉樊覺得牙酸死了。
關注這件事的大臣,對章言寫的內容不那麽關注。覺得章言無非是覺得自己得罪了皇帝,想要打感情牌挽回聖心。
讓他們關注的是,他們這麽多人的奏折皇上都留中不發,為什麽偏偏隻回複章言一人。
言語還甚是親密。
他們竟不知道這對君臣的關係這樣好。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難道是因為十全貢茶。但皇上雖然對十全貢茶讚不絕口,誇獎的隻是茶葉本身,根本沒怎麽提過章言夫夫。
隻在有人眼紅藍因可以為皇室供應十全貢茶九美茶彈劾他們時,隻說了一句藍因讓寶物顯露人世,允他經營是他這樣能為之人的嘉獎,維護過一次。
皇上每次誇獎十全貢茶的時機恰好都是章言在外頭搞事的,是巧合嗎?真的不是在誇讚章言?
章言不知道外邊的因為他和皇帝的“君臣和”腦補了什麽,外頭刀光劍影,蝸居家中的他正在寫第三封奏折。前麵兩本感情鋪墊夠了,接下來該“勸”皇帝組建內閣了。
將權力交於一人之手而沒有製約是非常危險的,如丞相失去敬畏,從先帝看重可輔佐帝王的賢臣變作國之大蠹,皇上久久不立丞相,將該由丞相做的事情自己代勞,一旦如這次病重,相關官員找不到主事之人,國家的大事則不能推進,不僅影響百姓名聲和朝廷威儀,嚴重時還會危害朝廷安全。若丞相這個這一職位讓皇上心酸難耐,何不建立內閣,擇取幾位大人共同承擔丞相的職責,百官不能決斷之事先奏內閣,內閣商議以後再請示皇上。
章言將厚厚的折子寫完才吹燈睡覺。
臨睡前心中不禁感歎,他們這位皇上出生的時機不對。若像朱元璋一樣是開國皇帝,百廢俱興之時想改變一些古老的製度其實比較容易。他又沒有朱元璋的殺伐果斷,想要做成這一件事一開始必定要對領頭的那些人讓出一些權力。
內閣成員就是這次投石問路的路。
章言的這次的折子送上去,皇上解除了章言的禁足。讓他上朝陳述自己的想法。章言這次三上奏折勸誡皇帝組建內閣之事,史書上稱為章郎中三勸世宗皇帝。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1章 太子太傅
章言的禁足一結束, 皇帝立刻就把他提到了金鑾殿上,讓眾大臣討論他的第三次奏折。
丞相製度在文臣武將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政治抱負的士子, 莫不存著位極人臣的想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想法。皇帝為了平衡各方勢力,讓步出很大的利益,但反對者仍然眾多。
為了確保內閣順利組建,章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在朝堂之上力戰群儒,將與他們相異的意見, 一一有理有據的駁回。遇到倚老賣老仗著年齡比他大官職比他高輕視他的, 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反擊。
在這期間有兩三個老大人氣得要撞柱, 章言靠著強大的精神力, 先一步察覺了他們的動作, 及時將人攔了下來。頑固守舊派又被他氣暈的,他給人賠禮道歉, 再一遍遍地解釋內閣這個新興事物是什麽, 直到對方了解了他想做什麽。
守舊的人永遠比維新的多。
為了營造輿論,他去信了不少隱士大儒致仕官員請人聲援,在信中懇切地說明了內閣的作用。內閣的出現是為了替代丞相, 百官遇事不決提交內閣, 內閣直接對皇上負責。內閣成員七人人,可以避免一人獨斷帶來決策的失誤,皇帝居中裁斷,既維護了君主的權威,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錯誤的政策, 讓底下的臣子群策群力。
章言並沒有掩蓋組建內閣分散相權集中君權的目的, 好處也很明顯, 權力互相製衡,君主地位超然,朝堂安穩,臣子可放心出仕為官,天下、百姓隨之大安。
隨信去的,還有藍因研究的高檔茶葉。
章言發出的信有上百封,送出去了好幾千斤茶葉。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得到了兩位重量級人士的支持。
一位是曆經三朝的帝師顧頤,他是先帝的老師,皇帝年幼時曾給他上過幾節開蒙課。顧帝師認為內閣會使朝廷辦事效率底下,但權力製衡互相監督可以使官員時常警醒自己,不讓野心膨脹,不失去對君主對百姓的敬畏之心,盡心王事,瑕不掩瑜,對此十分支持。
另一位是江南書院的大儒林長生老先生,林先生門生故舊遍布天下,卻栽在了藍因的茶葉上。因為向藍因求茶和章言夫夫結識,雙方以茶會友不以利益相交。林山長是個豁達有遠見之人,組建內閣的事一出,他就找到了症結所在。
一項製度興起消失,和那個時候的□□勢密切相關。內閣出現,是因為丞相製度威脅了皇帝。等到內閣製度腐朽,又會有新的東西代替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管是人、製度還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在創造、改良、毀滅的圈子裏循環。
他們這些人能做的,不過是順應潮流。
林先生不抗拒內閣,又有藍因的賄賂,出聲表達了對組建內閣的支持。
有這兩位領頭,書生學子還有不少文臣都安靜了下來,不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真正去思考內閣的職能和作用。
分析的越深越罵章言是皇家的狗腿子。
搭建輿論環境的時候,章言沒有少拜訪有資格進入內閣的重臣去遊說他們。本來章言這樣從四品的小官是沒有資格是一二品的大員一起議事的。但因為皇帝的支持,在把章言推出來後,對他表示了看重與親昵,時常給與賞賜召見,讓章言在群臣中獲得了超然的地位。
那些高官在心中再怎麽覺得他是佞幸,還要好生好氣地把人請到家裏。若是不能阻止內閣建立,他們這些有閣臣資格的人,自然是要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
文人安撫了,武將不能不管。
丞相製度和文臣的幹係比和武將大,但不是和他們完全沒有關係。讓他們眼睜睜看著文臣們分割原先屬於丞相的權利,自己什麽都沒有還不搗亂,幾乎不可能。
章言向皇帝建議,內閣七個位置,五個給文官,一個給武將、一個給勳貴,皇帝采納了他的提議。
那段時間,章言的親友、吏部侍郎府、禮部的大人都給了他許多實際上的支持。
劉樊那段時間每當上朝的時候就非常擔心章言,既怕他發瘋在朝堂上咬人,又怕章言遭人圍攻陷害。但章言那個狗東西和上頭坐著的那位一唱一和配合的非常好,躲過了許多麻煩不說,還坐實了自己寵臣的位置。
這讓劉樊覺得他以前認為這兩位君臣不和睦簡直是個笑話。
因為藍因的存在,劉樊最不擔心的就是章言遭刺殺。但他這次發現,章言那個狗東西能逢凶化吉不完全靠的是嫂哥夫,他自己對危險就非常警覺。威脅還在幾十米之外,他就已經預料到了。
劉樊對章言這個本事非常好奇,還專門上門去請教過,結果章言對他藏著掖著不說,還說自己是看到聽到的。
劉樊不信。
覺得章言就算耳目再聰明,總不能從街邊賣小吃的臉上看出人家不是好人吧。
但章言咬定了就是這樣的,氣的劉樊差點想和絕交,甚至已經放棄了將來讓兒子再迎娶章家那個寶貝蛋的想法。
但他這個做爹的爭了口氣,自家兒子卻不爭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天天往地往章家跑。他喜歡那顆蛋,但人家二蛋隻把他當成普通交好人家的一個哥哥,對著其他親朋家的孩子也是甜甜蜜蜜地哥哥弟弟叫著。對臭小子一點都不特別。這給了劉樊嘲笑那個不爭氣小子的機會。
但劉蟠隻是冷淡地瞧了一眼自己不著調的父親,該去章家的時候還是要去。
時間一晃五年而過。
十五歲的章曜在藍因的陪同下回去靠科舉,從童生開始,一連四元拿下了舉人的功名,讓不少人感慨少年人才。
許多沒把章曜放在眼中的人家,都開始在家中尋找適齡的女兒、哥兒,打算和他聯姻。
章曜的父親章言這兩年升的非常高,才三十多歲就已經做到了禮部侍郎的位置上,身上還兼任了好幾個其他部門的職務。
這是在組建內閣、擬定票擬製度,建立軍機處、密折製度的時候,皇帝為了讓他便宜行事,一個個加到他身上的。
章家正是鮮花著錦的鼎盛時刻,章言的師兄已經接過吏部尚書的職位,馬上就要進入內閣,大家絲毫不懷疑,建立了內閣的章言,早晚有一天也會入閣,像曾經的宰相一樣權傾朝野。
不少人都想攀上章家這艘大船。
但是他們沒有找到機會和章家人攀上關係,反而傳出了章言要辭官的消息。許多和章言並肩作戰的人都去他家中勸他,他們這些年跟著章言改良了不少政務,已經把章言當做了領頭人,章言突然撂挑子不幹,讓許多心理都產生了無所適從之感。
拜訪章家的人實在太多,章言隻好在書房見了幾人。
“章兄,你這些人得罪了不少人,這個時候辭官並不是好時機。”
“是呀,章大人正當壯年,小公子也是個才華出眾的,父子雙傑,再有幾十年的榮光不在話下,怎麽就要辭官。”
劉樊看看章言,還什麽好事。章言起了這個頭,其他人跟風勸誡,弄得朝堂一片亂糟糟的。皇上要是治罪,章言肯定首當其衝。文官們達到了目的,也不會感謝他。可以說是兩頭不是人。
本以為章兄會京是要大展拳腳的,沒想到竟先和皇上杠上了。難不成是因為皇上把他放到了清閑的禮部,章兄懷恨在心了?
“章兄,你是不是在閩南過慣刀尖舔血的日子了。”劉樊小聲附耳地說。
章言見劉樊這樣關心他,也不賣關子了,“我去上奏,總比被一群老大臣當著麵請命的好。”
破而後立。
劉樊眼睛一亮,章兄還是皇帝的人,沒讓君臣分贓不均鬧翻,章言是為了給皇帝破局。想到愈演愈烈的朝堂和將來的局勢,劉樊忍不住在心內唾了自己一口。
章言來禮部哪裏是來養老的,愈方宴分明是又要搞一個大的。
他的悠閑生活馬上就要一去不返了。於是把心一橫,“章兄,我來幫你!”
章言詫異,“劉兄,你不是想要明哲保身。”
“自家內部都著火了,還怎麽保。”劉樊幽怨地看了章言一樣,覺得有章言在禮部,禮部的氛圍都要改變了。
章言麵上不顯,心中對劉樊的仗義非常感動。
七年前劉樊明知道會得罪丞相,還是堅持為他作證。現在知道他要做的事情,會成為舉朝公敵還願意幫他。
他其實沒有選擇。
當初順利出京,侍郎府在明麵上保他,暗地裏卻是皇帝給了方便。臨別前便宜師兄給他傳話時,皇帝說對他的要求不高,隻要求他將殿試上所寫內容實現。
皇帝這些年已經把台子抬得差不多了。
他這個做刀的人也該發揮作用了。至於上次升遷時不回來,是因為位卑到了京城發揮不了多少作用,才又在閩南府留了三年,攢功績和政績。
但劉樊是有選擇的。
他可以像他們的座師趙學海學士一樣混資曆。
現在竟然因為他,要進入這一趟渾水。
“章兄,我這些年沒有做出成績,你許是不相信我。若咱們兩家關係能更進一步,親上加親……”
“滾!”
劉樊榮獲十多年來第一個逼章郎中口出髒話的人。
在禁足的三天裏,章言每日都會給皇帝上折子,讓劉樊幫他送上去。第一封奏章,從皇帝少年登基許丞相如何輔佐他,到皇上如何與許丞相建立深厚的軍情之情,見許丞相犯錯誤,心中不忍責罰丞相,又覺得愧對百姓,日日處在煎熬之中,但許丞相還是辜負了帝恩,他替皇上覺得不值,心疼皇上。
章言的這個折子通過了通政司,經過了相關人員的抄錄,劉樊得知章言竟然在奏折上寫了這麽肉麻的東西,好像雷劈了一樣。
這還是他認識的章兄嗎?
真的沒有換了一個人,或者鬼上身嗎。
不過,等見到藍因,劉樊的疑惑頃刻消失。嫂哥夫這樣的鬼見愁,誰敢上他夫君的身。
讓劉樊更吃驚的是,皇上誰的折子都沒有回,偏偏回了章兄。竟然說章兄是他的知己,寫的比章兄還要肉麻。
劉樊覺得世界變得好快。
僅僅一天,這對君臣的關係朝著詭異的方向進展了。
當天知道皇上回複章言什麽內容的某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奏本捧到皇上麵前,讓皇上看看,他們比章言更諂媚、更會說話、更能體察聖心、更能擔任知己這個角色。
章言第二天的文章寫了一些不忍見舊物讓自己觸景生情的小事,對皇帝不想再封丞相的事情從心中表示了理解。丞相雖然是皇上的臣子,但因為先帝托付陪皇上走過少年時代,對皇上而言是亦師亦友的存在。丞相背叛皇上,比他因為往事不堪回首而逃避舊物,傷痛更深。
皇帝給他的回複是卿家知朕深矣,還讓人給章言送了一份傷藥,非常關切地詢問他上次罰跪有沒有傷到他。
劉樊覺得牙酸死了。
關注這件事的大臣,對章言寫的內容不那麽關注。覺得章言無非是覺得自己得罪了皇帝,想要打感情牌挽回聖心。
讓他們關注的是,他們這麽多人的奏折皇上都留中不發,為什麽偏偏隻回複章言一人。
言語還甚是親密。
他們竟不知道這對君臣的關係這樣好。
這是什麽時候的事?難道是因為十全貢茶。但皇上雖然對十全貢茶讚不絕口,誇獎的隻是茶葉本身,根本沒怎麽提過章言夫夫。
隻在有人眼紅藍因可以為皇室供應十全貢茶九美茶彈劾他們時,隻說了一句藍因讓寶物顯露人世,允他經營是他這樣能為之人的嘉獎,維護過一次。
皇上每次誇獎十全貢茶的時機恰好都是章言在外頭搞事的,是巧合嗎?真的不是在誇讚章言?
章言不知道外邊的因為他和皇帝的“君臣和”腦補了什麽,外頭刀光劍影,蝸居家中的他正在寫第三封奏折。前麵兩本感情鋪墊夠了,接下來該“勸”皇帝組建內閣了。
將權力交於一人之手而沒有製約是非常危險的,如丞相失去敬畏,從先帝看重可輔佐帝王的賢臣變作國之大蠹,皇上久久不立丞相,將該由丞相做的事情自己代勞,一旦如這次病重,相關官員找不到主事之人,國家的大事則不能推進,不僅影響百姓名聲和朝廷威儀,嚴重時還會危害朝廷安全。若丞相這個這一職位讓皇上心酸難耐,何不建立內閣,擇取幾位大人共同承擔丞相的職責,百官不能決斷之事先奏內閣,內閣商議以後再請示皇上。
章言將厚厚的折子寫完才吹燈睡覺。
臨睡前心中不禁感歎,他們這位皇上出生的時機不對。若像朱元璋一樣是開國皇帝,百廢俱興之時想改變一些古老的製度其實比較容易。他又沒有朱元璋的殺伐果斷,想要做成這一件事一開始必定要對領頭的那些人讓出一些權力。
內閣成員就是這次投石問路的路。
章言的這次的折子送上去,皇上解除了章言的禁足。讓他上朝陳述自己的想法。章言這次三上奏折勸誡皇帝組建內閣之事,史書上稱為章郎中三勸世宗皇帝。
*
作者有話要說:
第141章 太子太傅
章言的禁足一結束, 皇帝立刻就把他提到了金鑾殿上,讓眾大臣討論他的第三次奏折。
丞相製度在文臣武將心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擁有政治抱負的士子, 莫不存著位極人臣的想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想法。皇帝為了平衡各方勢力,讓步出很大的利益,但反對者仍然眾多。
為了確保內閣順利組建,章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在朝堂之上力戰群儒,將與他們相異的意見, 一一有理有據的駁回。遇到倚老賣老仗著年齡比他大官職比他高輕視他的, 都給予了不同程度的反擊。
在這期間有兩三個老大人氣得要撞柱, 章言靠著強大的精神力, 先一步察覺了他們的動作, 及時將人攔了下來。頑固守舊派又被他氣暈的,他給人賠禮道歉, 再一遍遍地解釋內閣這個新興事物是什麽, 直到對方了解了他想做什麽。
守舊的人永遠比維新的多。
為了營造輿論,他去信了不少隱士大儒致仕官員請人聲援,在信中懇切地說明了內閣的作用。內閣的出現是為了替代丞相, 百官遇事不決提交內閣, 內閣直接對皇上負責。內閣成員七人人,可以避免一人獨斷帶來決策的失誤,皇帝居中裁斷,既維護了君主的權威,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錯誤的政策, 讓底下的臣子群策群力。
章言並沒有掩蓋組建內閣分散相權集中君權的目的, 好處也很明顯, 權力互相製衡,君主地位超然,朝堂安穩,臣子可放心出仕為官,天下、百姓隨之大安。
隨信去的,還有藍因研究的高檔茶葉。
章言發出的信有上百封,送出去了好幾千斤茶葉。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得到了兩位重量級人士的支持。
一位是曆經三朝的帝師顧頤,他是先帝的老師,皇帝年幼時曾給他上過幾節開蒙課。顧帝師認為內閣會使朝廷辦事效率底下,但權力製衡互相監督可以使官員時常警醒自己,不讓野心膨脹,不失去對君主對百姓的敬畏之心,盡心王事,瑕不掩瑜,對此十分支持。
另一位是江南書院的大儒林長生老先生,林先生門生故舊遍布天下,卻栽在了藍因的茶葉上。因為向藍因求茶和章言夫夫結識,雙方以茶會友不以利益相交。林山長是個豁達有遠見之人,組建內閣的事一出,他就找到了症結所在。
一項製度興起消失,和那個時候的□□勢密切相關。內閣出現,是因為丞相製度威脅了皇帝。等到內閣製度腐朽,又會有新的東西代替它。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不管是人、製度還是其他的事物,都是在創造、改良、毀滅的圈子裏循環。
他們這些人能做的,不過是順應潮流。
林先生不抗拒內閣,又有藍因的賄賂,出聲表達了對組建內閣的支持。
有這兩位領頭,書生學子還有不少文臣都安靜了下來,不再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真正去思考內閣的職能和作用。
分析的越深越罵章言是皇家的狗腿子。
搭建輿論環境的時候,章言沒有少拜訪有資格進入內閣的重臣去遊說他們。本來章言這樣從四品的小官是沒有資格是一二品的大員一起議事的。但因為皇帝的支持,在把章言推出來後,對他表示了看重與親昵,時常給與賞賜召見,讓章言在群臣中獲得了超然的地位。
那些高官在心中再怎麽覺得他是佞幸,還要好生好氣地把人請到家裏。若是不能阻止內閣建立,他們這些有閣臣資格的人,自然是要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的。
文人安撫了,武將不能不管。
丞相製度和文臣的幹係比和武將大,但不是和他們完全沒有關係。讓他們眼睜睜看著文臣們分割原先屬於丞相的權利,自己什麽都沒有還不搗亂,幾乎不可能。
章言向皇帝建議,內閣七個位置,五個給文官,一個給武將、一個給勳貴,皇帝采納了他的提議。
那段時間,章言的親友、吏部侍郎府、禮部的大人都給了他許多實際上的支持。
劉樊那段時間每當上朝的時候就非常擔心章言,既怕他發瘋在朝堂上咬人,又怕章言遭人圍攻陷害。但章言那個狗東西和上頭坐著的那位一唱一和配合的非常好,躲過了許多麻煩不說,還坐實了自己寵臣的位置。
這讓劉樊覺得他以前認為這兩位君臣不和睦簡直是個笑話。
因為藍因的存在,劉樊最不擔心的就是章言遭刺殺。但他這次發現,章言那個狗東西能逢凶化吉不完全靠的是嫂哥夫,他自己對危險就非常警覺。威脅還在幾十米之外,他就已經預料到了。
劉樊對章言這個本事非常好奇,還專門上門去請教過,結果章言對他藏著掖著不說,還說自己是看到聽到的。
劉樊不信。
覺得章言就算耳目再聰明,總不能從街邊賣小吃的臉上看出人家不是好人吧。
但章言咬定了就是這樣的,氣的劉樊差點想和絕交,甚至已經放棄了將來讓兒子再迎娶章家那個寶貝蛋的想法。
但他這個做爹的爭了口氣,自家兒子卻不爭氣。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天天往地往章家跑。他喜歡那顆蛋,但人家二蛋隻把他當成普通交好人家的一個哥哥,對著其他親朋家的孩子也是甜甜蜜蜜地哥哥弟弟叫著。對臭小子一點都不特別。這給了劉樊嘲笑那個不爭氣小子的機會。
但劉蟠隻是冷淡地瞧了一眼自己不著調的父親,該去章家的時候還是要去。
時間一晃五年而過。
十五歲的章曜在藍因的陪同下回去靠科舉,從童生開始,一連四元拿下了舉人的功名,讓不少人感慨少年人才。
許多沒把章曜放在眼中的人家,都開始在家中尋找適齡的女兒、哥兒,打算和他聯姻。
章曜的父親章言這兩年升的非常高,才三十多歲就已經做到了禮部侍郎的位置上,身上還兼任了好幾個其他部門的職務。
這是在組建內閣、擬定票擬製度,建立軍機處、密折製度的時候,皇帝為了讓他便宜行事,一個個加到他身上的。
章家正是鮮花著錦的鼎盛時刻,章言的師兄已經接過吏部尚書的職位,馬上就要進入內閣,大家絲毫不懷疑,建立了內閣的章言,早晚有一天也會入閣,像曾經的宰相一樣權傾朝野。
不少人都想攀上章家這艘大船。
但是他們沒有找到機會和章家人攀上關係,反而傳出了章言要辭官的消息。許多和章言並肩作戰的人都去他家中勸他,他們這些年跟著章言改良了不少政務,已經把章言當做了領頭人,章言突然撂挑子不幹,讓許多心理都產生了無所適從之感。
拜訪章家的人實在太多,章言隻好在書房見了幾人。
“章兄,你這些人得罪了不少人,這個時候辭官並不是好時機。”
“是呀,章大人正當壯年,小公子也是個才華出眾的,父子雙傑,再有幾十年的榮光不在話下,怎麽就要辭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