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蘇子陵強勢收服的匪眾不過一千七百餘人,在他的命令下重新聚結,並為四大山寨,各自在山中開墾田地以耕種,等閑不得出山。
對外的宣稱則是,一個身穿青衣的少年劍客,見得匪患嚴重,欺壓百姓,於是一怒之下,出手橫掃當地綠林黑道,誅殺罪大惡極者,並令剩餘的山匪回歸正途,棄惡從良。
因為不曾令人透露自身姓名,此時“四山”之間,隻流傳著“少年俠士,拔劍除惡”的事跡,蘇子陵也隱隱有了“青衣神劍”、“青衣劍俠”等稱呼。
而等到這些事跡徹底流傳開去,屆時“淡薄名利,俠義為先”的少年英傑,才會被人識破“麵目”。
……
連軸似的奔波忙碌七日,殺人收人,即便以蘇子陵的武功,身體也難免感到疲憊,慢悠悠地趕了兩天的路,昨天才到得樂安縣城。
結果無意中發現樂安縣尊勾結山匪,不但拐賣婦孺,還擄掠治下百姓,毀村滅莊,私下奴役開礦,於是殺之。
然後連夜搗毀礦山,解救百姓,直到此時,又誅滅了大半山匪。
而他身後這個,已是第三個,同樣也是拷問出的最後一個。
沒再多做停留,蘇子陵直接下山,回返而去,他的坐騎還在養在客棧裏,可不能隨意丟了。
剛入了樂安縣城不久,衙門裏的人才開始“大張旗鼓”地追緝凶賊,也不封閉四門,更不挨家挨戶盤問,隻有一班衙役在幾條大街上來回巡視。
蘇子陵毫不心虛,正常退了客房,麵無改色地牽馬出了城,筆直朝南而去。
大半日後,入了雁蕩山地界。
蘇子陵尋了一個樵夫,問明明月山莊的去路。
明月山莊在當地頗有名聲,樵夫詢聲道:“小哥是來求朱員外辦事的吧?”
蘇子陵笑了笑:“老丈慧眼。”
樵夫一臉果然如此的神情:“那可巧,朱大公子這幾日便要成婚了,到時小哥你上門道幾聲恭喜,再喝上幾杯喜酒,之後再把那話一說,朱員外和善,必會答應下來!”
“那還真是趕巧了!”
蘇子陵拱手謝道:“那便借老丈吉言了!”
道了別,繼續向南往深山而去。
“本來還想著避身一旁,等那長孫無極,還有那水仙子到來,既然有婚禮,那正好可以借口留下,免了餐風飲露。”
“實在等不到人,再出莊不遲。”
等到傍晚,夕陽西下,僅剩餘暉,蘇子陵牽馬駐足,遙望遠處燈火通明的富麗山莊。
“難怪這些年來,江湖裏有好事者,把雁蕩朱家,稱為閩越首富,不是沒道理的啊。”
天色徹底昏暗下來,蘇子陵來到山莊門前,叩響了銅門環,對很快過來察看的小廝拱手道:
“勞煩通報貴莊主人,九華劍派蘇子陵拜訪!”
那小廝也是個通識禮節的,恭敬還禮道:“少俠稍待,小的這便去稟報莊主。”
不多時,山莊大門向兩側大開,幾個護衛侍從舉火,一行人魚貫而出。
當先一人年近五十,麵白無須,錦衣玉飾,通身富態,見到立身階前的少年,當即笑容滿麵地迎上來,拱手道:
“不愧是九華劍派的高徒,少年英傑,俠氣逼人呐!”
又告罪道:“老夫朱之常,未曾遠迎,萬望蘇少俠見諒!”
“晚輩蘇子陵見過大莊主,大莊主客氣!”
蘇子陵還禮道:“家父常言,當年與莊主一見如故,可惜之後久不曾親身再訪貴莊,甚是為憾。此番途經,也是晚輩冒昧叨擾了。”
朱之常疑惑道:“不知令尊是?”
“家父複姓上官,十年前曾至貴莊。”
蘇子陵向著西北遙遙一拜:“而晚輩蒙其厚愛,收為義子。”
“原來是上官大俠!”
“當年雖隻一會,然上官大俠的豪邁英姿,無雙氣概,至今仍令朱某不能忘懷!”
朱之常感慨著,再看眼前的少年,就顯得愈發親近了。
“少俠若不嫌棄,不妨喚老夫一聲‘世叔’如何?”
想到遠在晉北的上官慶,又想到朱家豪富,蘇子陵行禮道:“世叔在上,請受小侄一拜。”
朱之常急忙扶住,嗬嗬笑道:“賢侄多禮!賢侄多禮!”
“來,老夫為你介紹!”
“這位是……”
朱之常一一介紹身後的幾人,一個年近五十、神情嚴肅、膚色黝黑且身子精瘦,另一個十八九歲、身姿挺拔、成熟穩重且麵容堅毅,最後一個十五六歲、朝氣蓬勃且相貌溫和。
分別是他的弟弟“朱之武”,長子“朱嘯天”和次子“朱孝文”。
“朱嘯天,應該就是羅霄山段無崖的弟子了,內功修為倒是不錯,輕功身法看上去也還行,並不差淳於亮多少了。”
心中暗自思忖,蘇子陵與他們一一見禮,口稱“世叔”“世兄”還有“孝文”,而後被迎入山莊之內。
至於他的坐騎,自有專人牽去照料。
大堂正廳之中,一行人分主次坐下,很快有侍女端上清茗。
清澈的茶盞中,數枚翠綠沉沉浮浮,水汽嫋娜,攜起一股沁人清香。
飲過茶水,朱之常關切道:“賢侄,十年不見,不知令尊近來可好。”
“家父這十年來,大多身在北方,尋到那靈玉妖道的蹤跡,隻是偶爾來靈秀峰一趟。”
說到這裏,蘇子陵向沉默的朱之武謝道:“十年之前,太湖一戰,還不曾謝過世叔仗義援手!”
“當不得謝!”
朱之武露出笑意:“當年也不曾幫到上官大俠什麽,更何況見義而為,豈非本份?當不得!”
蘇子陵道佩服道:“世叔高義,真乃英雄也!”
見自己那武癡弟弟笑得更開心了,還想再說,朱之常插話問道:
“賢侄此番下山,可有什麽緊要之事?若是需要老夫出手的,盡可說來!”
“多謝世叔!不過……”
蘇子陵搖搖頭道:“小侄並無什麽難處,隻是武功有所成就,難以再進一步,因而家師首肯,得以下山遊曆,多見多聞,錘煉武藝。”
朱之常心中猜測:“不知令師是?”
蘇子陵正色道:“家師名諱,‘連城旭’。”
“原來賢侄還是連掌門的傳人!”
……
對外的宣稱則是,一個身穿青衣的少年劍客,見得匪患嚴重,欺壓百姓,於是一怒之下,出手橫掃當地綠林黑道,誅殺罪大惡極者,並令剩餘的山匪回歸正途,棄惡從良。
因為不曾令人透露自身姓名,此時“四山”之間,隻流傳著“少年俠士,拔劍除惡”的事跡,蘇子陵也隱隱有了“青衣神劍”、“青衣劍俠”等稱呼。
而等到這些事跡徹底流傳開去,屆時“淡薄名利,俠義為先”的少年英傑,才會被人識破“麵目”。
……
連軸似的奔波忙碌七日,殺人收人,即便以蘇子陵的武功,身體也難免感到疲憊,慢悠悠地趕了兩天的路,昨天才到得樂安縣城。
結果無意中發現樂安縣尊勾結山匪,不但拐賣婦孺,還擄掠治下百姓,毀村滅莊,私下奴役開礦,於是殺之。
然後連夜搗毀礦山,解救百姓,直到此時,又誅滅了大半山匪。
而他身後這個,已是第三個,同樣也是拷問出的最後一個。
沒再多做停留,蘇子陵直接下山,回返而去,他的坐騎還在養在客棧裏,可不能隨意丟了。
剛入了樂安縣城不久,衙門裏的人才開始“大張旗鼓”地追緝凶賊,也不封閉四門,更不挨家挨戶盤問,隻有一班衙役在幾條大街上來回巡視。
蘇子陵毫不心虛,正常退了客房,麵無改色地牽馬出了城,筆直朝南而去。
大半日後,入了雁蕩山地界。
蘇子陵尋了一個樵夫,問明明月山莊的去路。
明月山莊在當地頗有名聲,樵夫詢聲道:“小哥是來求朱員外辦事的吧?”
蘇子陵笑了笑:“老丈慧眼。”
樵夫一臉果然如此的神情:“那可巧,朱大公子這幾日便要成婚了,到時小哥你上門道幾聲恭喜,再喝上幾杯喜酒,之後再把那話一說,朱員外和善,必會答應下來!”
“那還真是趕巧了!”
蘇子陵拱手謝道:“那便借老丈吉言了!”
道了別,繼續向南往深山而去。
“本來還想著避身一旁,等那長孫無極,還有那水仙子到來,既然有婚禮,那正好可以借口留下,免了餐風飲露。”
“實在等不到人,再出莊不遲。”
等到傍晚,夕陽西下,僅剩餘暉,蘇子陵牽馬駐足,遙望遠處燈火通明的富麗山莊。
“難怪這些年來,江湖裏有好事者,把雁蕩朱家,稱為閩越首富,不是沒道理的啊。”
天色徹底昏暗下來,蘇子陵來到山莊門前,叩響了銅門環,對很快過來察看的小廝拱手道:
“勞煩通報貴莊主人,九華劍派蘇子陵拜訪!”
那小廝也是個通識禮節的,恭敬還禮道:“少俠稍待,小的這便去稟報莊主。”
不多時,山莊大門向兩側大開,幾個護衛侍從舉火,一行人魚貫而出。
當先一人年近五十,麵白無須,錦衣玉飾,通身富態,見到立身階前的少年,當即笑容滿麵地迎上來,拱手道:
“不愧是九華劍派的高徒,少年英傑,俠氣逼人呐!”
又告罪道:“老夫朱之常,未曾遠迎,萬望蘇少俠見諒!”
“晚輩蘇子陵見過大莊主,大莊主客氣!”
蘇子陵還禮道:“家父常言,當年與莊主一見如故,可惜之後久不曾親身再訪貴莊,甚是為憾。此番途經,也是晚輩冒昧叨擾了。”
朱之常疑惑道:“不知令尊是?”
“家父複姓上官,十年前曾至貴莊。”
蘇子陵向著西北遙遙一拜:“而晚輩蒙其厚愛,收為義子。”
“原來是上官大俠!”
“當年雖隻一會,然上官大俠的豪邁英姿,無雙氣概,至今仍令朱某不能忘懷!”
朱之常感慨著,再看眼前的少年,就顯得愈發親近了。
“少俠若不嫌棄,不妨喚老夫一聲‘世叔’如何?”
想到遠在晉北的上官慶,又想到朱家豪富,蘇子陵行禮道:“世叔在上,請受小侄一拜。”
朱之常急忙扶住,嗬嗬笑道:“賢侄多禮!賢侄多禮!”
“來,老夫為你介紹!”
“這位是……”
朱之常一一介紹身後的幾人,一個年近五十、神情嚴肅、膚色黝黑且身子精瘦,另一個十八九歲、身姿挺拔、成熟穩重且麵容堅毅,最後一個十五六歲、朝氣蓬勃且相貌溫和。
分別是他的弟弟“朱之武”,長子“朱嘯天”和次子“朱孝文”。
“朱嘯天,應該就是羅霄山段無崖的弟子了,內功修為倒是不錯,輕功身法看上去也還行,並不差淳於亮多少了。”
心中暗自思忖,蘇子陵與他們一一見禮,口稱“世叔”“世兄”還有“孝文”,而後被迎入山莊之內。
至於他的坐騎,自有專人牽去照料。
大堂正廳之中,一行人分主次坐下,很快有侍女端上清茗。
清澈的茶盞中,數枚翠綠沉沉浮浮,水汽嫋娜,攜起一股沁人清香。
飲過茶水,朱之常關切道:“賢侄,十年不見,不知令尊近來可好。”
“家父這十年來,大多身在北方,尋到那靈玉妖道的蹤跡,隻是偶爾來靈秀峰一趟。”
說到這裏,蘇子陵向沉默的朱之武謝道:“十年之前,太湖一戰,還不曾謝過世叔仗義援手!”
“當不得謝!”
朱之武露出笑意:“當年也不曾幫到上官大俠什麽,更何況見義而為,豈非本份?當不得!”
蘇子陵道佩服道:“世叔高義,真乃英雄也!”
見自己那武癡弟弟笑得更開心了,還想再說,朱之常插話問道:
“賢侄此番下山,可有什麽緊要之事?若是需要老夫出手的,盡可說來!”
“多謝世叔!不過……”
蘇子陵搖搖頭道:“小侄並無什麽難處,隻是武功有所成就,難以再進一步,因而家師首肯,得以下山遊曆,多見多聞,錘煉武藝。”
朱之常心中猜測:“不知令師是?”
蘇子陵正色道:“家師名諱,‘連城旭’。”
“原來賢侄還是連掌門的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