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節
公子應翩翩/美人得天下[穿書] 作者:醉又何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翩翩腳步稍稍頓住,循聲望去,隻見庭院中一株巨大的榆樹之下,正有一人盤膝坐於光線晦暗的樹蔭中,膝上放著一張七弦琴,撥指而奏。
是孟竑。
自從前幾日孟竑險些被魏光義推出去當替罪羊,應翩翩將他救下之後,兩人就沒再私下裏單獨說過話,隻是由係統那裏,應翩翩知道他的好感度已經到了80。
孟竑乃是與應翩翩同榜的探花,君子六藝無一不精,琴技亦是出眾,應翩翩站在旁邊聽了一會,聽出他所奏的乃是《詩經》中的古曲《無衣》。
應翩翩身上有一支竹簫,是白日裏發放災糧的時候一名姑娘硬是趁亂塞給他的,他此時便取出竹簫湊到唇畔,吹奏了起來。
簫聲和琴音一起一合,仿佛相似,又全然不同。
琴音中有幽怨,有不解,也有淡淡的壓抑疑惑,簫聲卻隨意灑脫,鏗然決絕,大有激昂之態。
兩種樂器所奏的曲目完全相同,卻又仿佛在爭執著什麽,你來我往,既互相較力,又彼此追隨,一曲將終之際,簫聲陡然拔起,琴弦卻“啪”地一聲斷了。
“應玦!”
孟竑忍不住推琴而起,猛然站了起來,應翩翩隔著夜色花影站在他的對麵,負手與他對視。
那一瞬間,好似什麽都不曾改變。
心裏堆積的鬱氣堵塞在胸口,每每麵對著這個人,卻又好像怎樣都無法發泄出來,孟竑忍不住喃喃問道:“……為什麽?”
兩人都知道他問的什麽,應翩翩道:“腦子糊塗了。”
孟竑雖然心情複雜,也差點被他氣笑了:“所以你當初暴躁多疑,一意孤行,後來刻意疏遠,惡言相向,以及這次豁出去了命護著我,都是因為你腦子糊塗了?應翩翩,你當我三歲小兒嗎?”
應翩翩笑道:“孟廣紹,怨氣很重啊?暴躁多疑、惡言相向是腦子糊塗了,但護著你時沒有。你以性命踐諾,助我功成,總不能真叫你被魏光義砍了。”
他目光清澈,笑意坦然,孟竑瞬間意識到,自己當年熟悉的那個人是完完全全地回來了,是知交、是兄弟、是摯友……原來不曾或忘的,不僅是自己。
他吸了口氣,淚意直衝眼眶。
他低聲道:“那也無妨,士……為知己者死。”
應翩翩緩緩垂下了眼去,片刻之後,說道:“何必輕言生死,還是好好活著吧。”
孟竑不禁長歎:“我想知道,當年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你托付給我的東西,卻又自己親手毀去,短時間內性情大變。我拚力勸說,你對傅寒青百般維護,甚至拔劍相向,讓我再莫出現在你麵前,難道這一切都當真如你所說,是神誌不清嗎?”
應翩翩道:“都是過去的事了,說與不說,又能如何?”
孟竑實在無可奈何,終究隻能搖了搖頭:“你的性格倒還是如此倔強,我看怕是到老都改不了了。”
應翩翩哂然一笑,說道:“那豈非很好!”
他終於走過去,拍了拍孟竑的肩膀,說道:“夜深了,早點休息吧!”
孟竑轉頭看他,應翩翩卻未作停留,與他擦肩而過,向著房中走去。
他的背影在月光下行遠,逐漸消失在了竹葉疏影中,唯有輕揚的歌聲隨風而至,沁入心頭,正是方才兩人合奏過的一曲《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1
【角色孟竑好感度已刷滿100,將與反派陣營永久綁定!】
*
應翩翩來到衡安郡不足十日,卻將這裏攪得風風雨雨,眼下衡安郡被他改天換日,形勢總算平穩下來,但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其他的不少人可都睡不著覺了。
安國公正是其中之一。
他一聽到消息,就立刻派人去邀請魏賢妃的兄長魏宗到自己府上,在等待魏宗的時候,安國公也是坐立不安,不停地在院子裏麵轉著圈。
魏宗進了門,看到他這副情態,不禁怔了怔,問道:“表兄,你這是在做什麽?發生什麽事了嗎?”
韓、魏兩家素來有姻親關係,魏宗的母親與安國公的母親是嫡親的姐妹,因此稱呼對方為“表兄”。
他的父親官至戶部尚書,如今已經去世,魏宗眼下是魏家的家主,雖然官職不高,但謀略出眾,很受黎慎韞倚重。
在原書中,七合教投靠了黎慎韞之後,一直是作為他的私衛由他親自掌管的。
但這一次,因為應翩翩在皇上麵前揭破了彩珠呈祥之事在先,淑妃動用殺手追殺應翩翩,露了實力在後,黎慎韞為了避人耳目,就將這些人交給了安國公和魏宗管理。
黎慎韞用人很準,安國公懦弱,但安國公府家底厚實,魏宗機智謹慎,兩人又是親戚,倒是合作的十分得宜。
此時,安國公一看見魏宗,整個人就像是見到了主心骨一樣,上去將對方一把拉住。
他說道:“伯甫,你可聽說衡安郡那邊傳來的消息了?魏光義去世,洪省被捕下獄,這可如何是好啊!”
魏宗前兩天因公差去了趟南邊,此時也是剛剛回來,消息不如安國公靈通,聞言愕然,說道:“什麽,你是不是弄錯了?下獄的是應玦,聽說是因為他殺了一位前去賑災的商人。”
“你那是什麽時候的消息?形勢早就已經變了!”
安國公氣惱道:“那魏光義不知道吃錯了什麽藥,他好不容易才把應玦關進牢裏去,後來莫名其妙地又放了出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結果一轉頭,魏光義就遇上了暴動的饑民們,被活活打死,應玦又站出來,說一切都是洪省設計的圈套,把洪省也抓了起來。現在的衡安郡他可是一手遮天了。”
聽到安國公這一連串的話砸過來,魏宗整個人都有些懵了,他看著安國公一張一合的嘴,幾乎以為對方得了失心瘋。
要不然短短幾日,應翩翩身在魏光義的地盤上,又跟與他同行的欽差不睦,怎會翻身的如此迅捷而且離奇呢?
魏宗定了定神,拉住安國公說道:“你先莫急,把事情細細說來,我們進去說。”
兩人進去坐下,安國公又將報信的人叫了過來,讓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細細的給兩人講了一遍。
原本關於應翩翩和洪省私下裏那些談話,以及池簌的真實身份,他們是無從得知的,但洪省老奸巨猾,發現跟池簌和應翩翩的關係有破裂的危險之後,他便寫了一封信,送到京城。
因此那人幾乎已經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了個清清楚楚,此刻便都對安國公與魏宗講述出來。
一連串的事情說完,安國公和魏宗不禁麵麵相覷,都覺得匪夷所思。
應翩翩年紀輕輕就有了這樣的心計本事,日後的前途隻怕不可限量。
魏宗在最初的震驚之後已經冷靜了下來,問道:“這件事情,五殿下還不知道吧?”
安國公點了點頭:“我還沒有向五殿下稟報。眼下這種狀況,以五殿下的性子,若是告訴了他,隻怕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咱們應該先行設法補救一下。”
他指了指過來報信的那個人:“他是七合教的探子,因是連夜趕來,消息才快,但也快的有限。恐怕頂多過得一兩日,這些事情滿朝都要知道了。”
魏宗沉吟片刻,想起應翩翩自從跟傅家決裂後這一陣子的種種作為,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表兄,我覺得這件事情咱們已經不能再插手了,最起碼我們不能出麵對付應玦。”
安國公一怔,問道:“為什麽?”
魏宗說道:“你還沒有看出來嗎?從洪省和魏光義鋌而走險,將欽差關入牢中起,他們就已經犯下了滔天的大罪。甚至從五殿下起初將這件事委派給他們開始,就已經存了犧牲他們兩個來對付應玦的心思。”
“但是現在事情沒成,如果我們再動手,那豈非就等於跟魏光義和洪省是同謀了?他們犯下所有的罪責,咱們都要一起承擔,這實在太虧,絕對不能做。若非你是我的表兄,這些話我也是不會說的。”
安國公素來膽小怕事,又聽魏宗分析的有道理,也不禁沉默下來。
過了一會,他才說道:“我和應家又沒有仇怨,又怎麽會想吃飽了撐的去跟應玦作對。隻是我們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豈不是明擺著要違抗五殿下的命令?”
魏宗說道:“不然,我倒覺得可以從七合教內部的矛盾下手。”
“此話怎講?”
魏宗道:“我剛才應該也聽到了,那個人提到洪省的書信中說,應玦身邊那個姓韓的男子乃是七合教的高層人物。但依我看他們兩人的關係這般親密,不該是一段露水姻緣之後就能有的,我猜,應玦多半是找了一個人冒充七合教的教眾,挑撥洪省和魏光義之間的關係。”
安國公道:“憑著應玦的相貌才情,這也不是不可能吧。”
魏宗無語了一下,心想你以為人家七合教的高手會像你一樣貪戀美色嗎?
他麵上卻不顯露,隻說:“就算那人本來是七合教的人,但為了應玦背叛了自己的教派,肯定也壞了規矩。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好,總之,他這樣利用七合教,如果七合教的人想算這筆賬,可就不關我們的事了。”
“有道理!他作為欽差,原本是要去拉攏七合教的,結果卻與之發生了矛盾,皇上自然會責罰於他,這樣我們也不用公然與他做對!”
安國公喜道:“果然還是你頭腦靈活,就這麽辦。你剛剛從外麵回來就被我叫來,也辛苦了,那就先去休息,剩下的具體事宜我來安排就是。”
魏宗現在已經意識到,應翩翩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並且有些後悔當初參與了這件事,如今隻盼摻和的越少越好。
安國公的話正合了魏宗的心意,他當即立刻告辭而去,半刻都沒有多留。
安國公則按照魏宗所說的思路,令人通知那些七合教的叛黨,安排他們回到教中,並以七合教的名義去質問應翩翩,為何要拉七合教摻入這等朝廷中的黨爭奪權之事。
等到布置妥當之後,安國公又猶豫了一下,詢問那名報信的教眾道:“你可知道應玦的身邊有一名叫做韓小山的侍妾?他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相貌俊美,武功十分高強。”
那名教眾想了想,說道:“確實是有這麽一個人。但是前幾日老虎發狂的時候,他為了殺掉老虎,不知道哪裏受傷,已經昏迷不醒多日了,如今恐怕凶多吉少。”
安國公沉默片刻,心情十分複雜。
一張美麗的麵孔從他的腦海中閃過,那是他第一個女人,曾經被他深愛過,陪伴他度過了少年時所有情竇初開的美好時光,也為他生下了一度十分重視和疼愛的長子。
——他的側夫人,池心。
不過,不管有多深厚的感情,逝者已矣,活人卻總得活下去。
那一日與韓小山見麵時,對方詭異的話像是揮之不去的烙印一樣存在安國公的心裏,讓他懷疑是自己早夭的長子回來索命了。
這段日子,他日夜不安,隻覺得對方不管是他的哪個兒子都來者不善,更何況又跟那個應玦糾纏不清,他如果一日不將這個人除掉,就一日就難以睡得安穩。
安國公在心裏默默說了句“別怪我”,終於一咬牙,吩咐那名教眾道:“你們找機會,把這個韓小山給除掉吧,做的幹淨些。”
那個人有些奇怪。但韓小山終究隻是個無關緊要的人物,殺與不殺也不過就是多一刀的事,於是他點了點頭說道:“國公放心。”
*
七合教的人打算上門欺負他的愛妾那一天,應翩翩卻不在府中。
魏光義作為衡安郡的地方官,山高皇帝遠,行動要比身在京城中的人方便很多,他也利用這個優勢,為傅家和魏家暗中辦了不少事情。
等到魏光義死後,他身上的這些“驚喜”,便都逐漸被挖掘了出來。
應翩翩就得到稟報,說是魏光義在城東的郊外還有一處別院,裏麵藏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但不好搬運,隻能先由他親自去看,再決定如何處置。
他剛剛掌控了衡安郡的局勢,為了防止再發生什麽變故,池簌還是留在府中幫應翩翩壓陣,應翩翩則帶著一些應家的隨從,跟隨著那兩名向他通風報信的暗衛,一起來到了魏光義的別院。
那兩名暗衛並不是他的手下,而是十皇子黎慎禮的人。
到了別院外麵,他們便停了下來。
一個人衝著應翩翩恭恭敬敬地說道:“應大人,我家主子吩咐過了,說是您對他有救命之恩,你們之間更是麵對著同樣的敵人,殿下非常希望能夠與您繼續合作。”
“此前,我們曾在魏光義這裏發現了一些可疑的東西,如今確認之後,便按照殿下的意思來稟報給大人知道。殿下說,如果大人有意共抗強敵,那麽功勞你來立,這台戲他來唱。不過答應與否,還看大人您的意思,您可以看過了裏麵的東西,再做決定。”
應翩翩笑了笑,說道:“難為你家殿下裝傻充愣了這麽多年,看來手裏是攥了不少的底牌。行,先帶路吧。”
為了表示誠心,兩人行禮之後,都走在了最前麵探路,其中一人率先推開了別院的大門,領著他們向內走去。
據他們所說,這處別院雖是在魏光義的名下,但魏光義卻一次都沒有來居住過,隻是有一些下人在裏麵打掃看守,魏光義一死,這些下人便也都離開了。
而他們經過多番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裏其實還有一處地道。
應翩翩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想起了黎慎禮的身世,心中對下麵會有什麽隱隱產生了一些猜測。
魏光義已經死了,不會有人再攔阻他們,一行人走進了一處寬敞的廳堂中。
那兩個人在牆壁上敲擊了一陣,不知道扭動了什麽機關,整整一扇牆壁就裂成了兩半,露出了後麵狹長幽深的樓梯。
應翩翩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將一半人留在上麵,剩下的人則同他一起隨兩名暗衛下到了底層,隻見樓梯的盡頭竟是一處靈堂似的所在。
是孟竑。
自從前幾日孟竑險些被魏光義推出去當替罪羊,應翩翩將他救下之後,兩人就沒再私下裏單獨說過話,隻是由係統那裏,應翩翩知道他的好感度已經到了80。
孟竑乃是與應翩翩同榜的探花,君子六藝無一不精,琴技亦是出眾,應翩翩站在旁邊聽了一會,聽出他所奏的乃是《詩經》中的古曲《無衣》。
應翩翩身上有一支竹簫,是白日裏發放災糧的時候一名姑娘硬是趁亂塞給他的,他此時便取出竹簫湊到唇畔,吹奏了起來。
簫聲和琴音一起一合,仿佛相似,又全然不同。
琴音中有幽怨,有不解,也有淡淡的壓抑疑惑,簫聲卻隨意灑脫,鏗然決絕,大有激昂之態。
兩種樂器所奏的曲目完全相同,卻又仿佛在爭執著什麽,你來我往,既互相較力,又彼此追隨,一曲將終之際,簫聲陡然拔起,琴弦卻“啪”地一聲斷了。
“應玦!”
孟竑忍不住推琴而起,猛然站了起來,應翩翩隔著夜色花影站在他的對麵,負手與他對視。
那一瞬間,好似什麽都不曾改變。
心裏堆積的鬱氣堵塞在胸口,每每麵對著這個人,卻又好像怎樣都無法發泄出來,孟竑忍不住喃喃問道:“……為什麽?”
兩人都知道他問的什麽,應翩翩道:“腦子糊塗了。”
孟竑雖然心情複雜,也差點被他氣笑了:“所以你當初暴躁多疑,一意孤行,後來刻意疏遠,惡言相向,以及這次豁出去了命護著我,都是因為你腦子糊塗了?應翩翩,你當我三歲小兒嗎?”
應翩翩笑道:“孟廣紹,怨氣很重啊?暴躁多疑、惡言相向是腦子糊塗了,但護著你時沒有。你以性命踐諾,助我功成,總不能真叫你被魏光義砍了。”
他目光清澈,笑意坦然,孟竑瞬間意識到,自己當年熟悉的那個人是完完全全地回來了,是知交、是兄弟、是摯友……原來不曾或忘的,不僅是自己。
他吸了口氣,淚意直衝眼眶。
他低聲道:“那也無妨,士……為知己者死。”
應翩翩緩緩垂下了眼去,片刻之後,說道:“何必輕言生死,還是好好活著吧。”
孟竑不禁長歎:“我想知道,當年你身上到底發生了什麽?你托付給我的東西,卻又自己親手毀去,短時間內性情大變。我拚力勸說,你對傅寒青百般維護,甚至拔劍相向,讓我再莫出現在你麵前,難道這一切都當真如你所說,是神誌不清嗎?”
應翩翩道:“都是過去的事了,說與不說,又能如何?”
孟竑實在無可奈何,終究隻能搖了搖頭:“你的性格倒還是如此倔強,我看怕是到老都改不了了。”
應翩翩哂然一笑,說道:“那豈非很好!”
他終於走過去,拍了拍孟竑的肩膀,說道:“夜深了,早點休息吧!”
孟竑轉頭看他,應翩翩卻未作停留,與他擦肩而過,向著房中走去。
他的背影在月光下行遠,逐漸消失在了竹葉疏影中,唯有輕揚的歌聲隨風而至,沁入心頭,正是方才兩人合奏過的一曲《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1
【角色孟竑好感度已刷滿100,將與反派陣營永久綁定!】
*
應翩翩來到衡安郡不足十日,卻將這裏攪得風風雨雨,眼下衡安郡被他改天換日,形勢總算平穩下來,但聽說了這個消息之後,其他的不少人可都睡不著覺了。
安國公正是其中之一。
他一聽到消息,就立刻派人去邀請魏賢妃的兄長魏宗到自己府上,在等待魏宗的時候,安國公也是坐立不安,不停地在院子裏麵轉著圈。
魏宗進了門,看到他這副情態,不禁怔了怔,問道:“表兄,你這是在做什麽?發生什麽事了嗎?”
韓、魏兩家素來有姻親關係,魏宗的母親與安國公的母親是嫡親的姐妹,因此稱呼對方為“表兄”。
他的父親官至戶部尚書,如今已經去世,魏宗眼下是魏家的家主,雖然官職不高,但謀略出眾,很受黎慎韞倚重。
在原書中,七合教投靠了黎慎韞之後,一直是作為他的私衛由他親自掌管的。
但這一次,因為應翩翩在皇上麵前揭破了彩珠呈祥之事在先,淑妃動用殺手追殺應翩翩,露了實力在後,黎慎韞為了避人耳目,就將這些人交給了安國公和魏宗管理。
黎慎韞用人很準,安國公懦弱,但安國公府家底厚實,魏宗機智謹慎,兩人又是親戚,倒是合作的十分得宜。
此時,安國公一看見魏宗,整個人就像是見到了主心骨一樣,上去將對方一把拉住。
他說道:“伯甫,你可聽說衡安郡那邊傳來的消息了?魏光義去世,洪省被捕下獄,這可如何是好啊!”
魏宗前兩天因公差去了趟南邊,此時也是剛剛回來,消息不如安國公靈通,聞言愕然,說道:“什麽,你是不是弄錯了?下獄的是應玦,聽說是因為他殺了一位前去賑災的商人。”
“你那是什麽時候的消息?形勢早就已經變了!”
安國公氣惱道:“那魏光義不知道吃錯了什麽藥,他好不容易才把應玦關進牢裏去,後來莫名其妙地又放了出來,好吃好喝地伺候著。結果一轉頭,魏光義就遇上了暴動的饑民們,被活活打死,應玦又站出來,說一切都是洪省設計的圈套,把洪省也抓了起來。現在的衡安郡他可是一手遮天了。”
聽到安國公這一連串的話砸過來,魏宗整個人都有些懵了,他看著安國公一張一合的嘴,幾乎以為對方得了失心瘋。
要不然短短幾日,應翩翩身在魏光義的地盤上,又跟與他同行的欽差不睦,怎會翻身的如此迅捷而且離奇呢?
魏宗定了定神,拉住安國公說道:“你先莫急,把事情細細說來,我們進去說。”
兩人進去坐下,安國公又將報信的人叫了過來,讓他把事情的來龍去脈細細的給兩人講了一遍。
原本關於應翩翩和洪省私下裏那些談話,以及池簌的真實身份,他們是無從得知的,但洪省老奸巨猾,發現跟池簌和應翩翩的關係有破裂的危險之後,他便寫了一封信,送到京城。
因此那人幾乎已經將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了個清清楚楚,此刻便都對安國公與魏宗講述出來。
一連串的事情說完,安國公和魏宗不禁麵麵相覷,都覺得匪夷所思。
應翩翩年紀輕輕就有了這樣的心計本事,日後的前途隻怕不可限量。
魏宗在最初的震驚之後已經冷靜了下來,問道:“這件事情,五殿下還不知道吧?”
安國公點了點頭:“我還沒有向五殿下稟報。眼下這種狀況,以五殿下的性子,若是告訴了他,隻怕大家都沒有好果子吃,咱們應該先行設法補救一下。”
他指了指過來報信的那個人:“他是七合教的探子,因是連夜趕來,消息才快,但也快的有限。恐怕頂多過得一兩日,這些事情滿朝都要知道了。”
魏宗沉吟片刻,想起應翩翩自從跟傅家決裂後這一陣子的種種作為,不禁歎了一口氣,說道:“表兄,我覺得這件事情咱們已經不能再插手了,最起碼我們不能出麵對付應玦。”
安國公一怔,問道:“為什麽?”
魏宗說道:“你還沒有看出來嗎?從洪省和魏光義鋌而走險,將欽差關入牢中起,他們就已經犯下了滔天的大罪。甚至從五殿下起初將這件事委派給他們開始,就已經存了犧牲他們兩個來對付應玦的心思。”
“但是現在事情沒成,如果我們再動手,那豈非就等於跟魏光義和洪省是同謀了?他們犯下所有的罪責,咱們都要一起承擔,這實在太虧,絕對不能做。若非你是我的表兄,這些話我也是不會說的。”
安國公素來膽小怕事,又聽魏宗分析的有道理,也不禁沉默下來。
過了一會,他才說道:“我和應家又沒有仇怨,又怎麽會想吃飽了撐的去跟應玦作對。隻是我們如果什麽都不做的話,豈不是明擺著要違抗五殿下的命令?”
魏宗說道:“不然,我倒覺得可以從七合教內部的矛盾下手。”
“此話怎講?”
魏宗道:“我剛才應該也聽到了,那個人提到洪省的書信中說,應玦身邊那個姓韓的男子乃是七合教的高層人物。但依我看他們兩人的關係這般親密,不該是一段露水姻緣之後就能有的,我猜,應玦多半是找了一個人冒充七合教的教眾,挑撥洪省和魏光義之間的關係。”
安國公道:“憑著應玦的相貌才情,這也不是不可能吧。”
魏宗無語了一下,心想你以為人家七合教的高手會像你一樣貪戀美色嗎?
他麵上卻不顯露,隻說:“就算那人本來是七合教的人,但為了應玦背叛了自己的教派,肯定也壞了規矩。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好,總之,他這樣利用七合教,如果七合教的人想算這筆賬,可就不關我們的事了。”
“有道理!他作為欽差,原本是要去拉攏七合教的,結果卻與之發生了矛盾,皇上自然會責罰於他,這樣我們也不用公然與他做對!”
安國公喜道:“果然還是你頭腦靈活,就這麽辦。你剛剛從外麵回來就被我叫來,也辛苦了,那就先去休息,剩下的具體事宜我來安排就是。”
魏宗現在已經意識到,應翩翩是一個極難對付的人,並且有些後悔當初參與了這件事,如今隻盼摻和的越少越好。
安國公的話正合了魏宗的心意,他當即立刻告辭而去,半刻都沒有多留。
安國公則按照魏宗所說的思路,令人通知那些七合教的叛黨,安排他們回到教中,並以七合教的名義去質問應翩翩,為何要拉七合教摻入這等朝廷中的黨爭奪權之事。
等到布置妥當之後,安國公又猶豫了一下,詢問那名報信的教眾道:“你可知道應玦的身邊有一名叫做韓小山的侍妾?他大約二十出頭的年紀,相貌俊美,武功十分高強。”
那名教眾想了想,說道:“確實是有這麽一個人。但是前幾日老虎發狂的時候,他為了殺掉老虎,不知道哪裏受傷,已經昏迷不醒多日了,如今恐怕凶多吉少。”
安國公沉默片刻,心情十分複雜。
一張美麗的麵孔從他的腦海中閃過,那是他第一個女人,曾經被他深愛過,陪伴他度過了少年時所有情竇初開的美好時光,也為他生下了一度十分重視和疼愛的長子。
——他的側夫人,池心。
不過,不管有多深厚的感情,逝者已矣,活人卻總得活下去。
那一日與韓小山見麵時,對方詭異的話像是揮之不去的烙印一樣存在安國公的心裏,讓他懷疑是自己早夭的長子回來索命了。
這段日子,他日夜不安,隻覺得對方不管是他的哪個兒子都來者不善,更何況又跟那個應玦糾纏不清,他如果一日不將這個人除掉,就一日就難以睡得安穩。
安國公在心裏默默說了句“別怪我”,終於一咬牙,吩咐那名教眾道:“你們找機會,把這個韓小山給除掉吧,做的幹淨些。”
那個人有些奇怪。但韓小山終究隻是個無關緊要的人物,殺與不殺也不過就是多一刀的事,於是他點了點頭說道:“國公放心。”
*
七合教的人打算上門欺負他的愛妾那一天,應翩翩卻不在府中。
魏光義作為衡安郡的地方官,山高皇帝遠,行動要比身在京城中的人方便很多,他也利用這個優勢,為傅家和魏家暗中辦了不少事情。
等到魏光義死後,他身上的這些“驚喜”,便都逐漸被挖掘了出來。
應翩翩就得到稟報,說是魏光義在城東的郊外還有一處別院,裏麵藏著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東西,但不好搬運,隻能先由他親自去看,再決定如何處置。
他剛剛掌控了衡安郡的局勢,為了防止再發生什麽變故,池簌還是留在府中幫應翩翩壓陣,應翩翩則帶著一些應家的隨從,跟隨著那兩名向他通風報信的暗衛,一起來到了魏光義的別院。
那兩名暗衛並不是他的手下,而是十皇子黎慎禮的人。
到了別院外麵,他們便停了下來。
一個人衝著應翩翩恭恭敬敬地說道:“應大人,我家主子吩咐過了,說是您對他有救命之恩,你們之間更是麵對著同樣的敵人,殿下非常希望能夠與您繼續合作。”
“此前,我們曾在魏光義這裏發現了一些可疑的東西,如今確認之後,便按照殿下的意思來稟報給大人知道。殿下說,如果大人有意共抗強敵,那麽功勞你來立,這台戲他來唱。不過答應與否,還看大人您的意思,您可以看過了裏麵的東西,再做決定。”
應翩翩笑了笑,說道:“難為你家殿下裝傻充愣了這麽多年,看來手裏是攥了不少的底牌。行,先帶路吧。”
為了表示誠心,兩人行禮之後,都走在了最前麵探路,其中一人率先推開了別院的大門,領著他們向內走去。
據他們所說,這處別院雖是在魏光義的名下,但魏光義卻一次都沒有來居住過,隻是有一些下人在裏麵打掃看守,魏光義一死,這些下人便也都離開了。
而他們經過多番探查之後,才發現原來這裏其實還有一處地道。
應翩翩不動聲色地打量著周圍的環境,想起了黎慎禮的身世,心中對下麵會有什麽隱隱產生了一些猜測。
魏光義已經死了,不會有人再攔阻他們,一行人走進了一處寬敞的廳堂中。
那兩個人在牆壁上敲擊了一陣,不知道扭動了什麽機關,整整一扇牆壁就裂成了兩半,露出了後麵狹長幽深的樓梯。
應翩翩為了避免發生意外,將一半人留在上麵,剩下的人則同他一起隨兩名暗衛下到了底層,隻見樓梯的盡頭竟是一處靈堂似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