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節
公子應翩翩/美人得天下[穿書] 作者:醉又何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但如今那絲絛上卻也燃起火來,又因為掛的太高,一時水潑不到,其他人不敢對皇上的功德塔不敬,一時也有些手忙腳亂。
應翩翩聽到孟竑的話,倒是笑了笑,說道:“死物而已。難道沒了這功德塔,我就不能盛世長治,人人敬服了不成?那龍椅的位置還不如塔去坐。”
他對孟竑並沒有自稱“
朕”,語氣中半是玩笑之意,但手中弓箭已被開如滿月,緊接著“錚”一聲羽箭離弦,朝著那著火的絲絛飛射而去,洪濤穿石般不可抵擋。
夜色下,羽箭穿過火光,眼看就要正中目標,竟然從功德塔的塔頂上跳下來了一名男子。
這人青衣黑發,淩步當空,輕功極為高妙,隻見他飛速下墜,到了半空中時,竟然腰身一轉,徒手接住了應翩翩射去的羽箭,隨即身形一仰,青衣向後翻飛,宛若轉眼便要跌下。
眾人驚呼之際,卻見他足尖倏然在彩色的絲絛上一劃而過,方才還有蔓延之勢的烈火頓時被內力撲熄。
而此人借著這一踏之力,浮空而行,正可謂“狀似明月泛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令人目眩神迷。
——這名絕世高手滅了火之後,竟然徑直向著應翩翩所在的城樓之處縱身而來。
這一下,旁邊的天子近衛們紛紛變色,也顧不得欣賞輕功了,連忙紛紛要衝上去擋在應翩翩前麵,口中高呼道:“有刺客,放箭!放箭!”
應翩翩卻道:“慢著!”
他推開前麵擋著的人,快步來到城樓前。
而此時,那個人也已經一腳踩上城牆,如拂去塵土一般輕輕撥開一支向他襲來的箭矢,翻身落地。
他手中托著應翩翩射過去的那支箭,劍鋒上多了一束從功德塔上摘下來的鮮花,向著應翩翩單膝一跪。
“臣池簌見過陛下,願陛下聖福萬安,壽如鬆柏。”
應翩翩低下頭來,看到對方一如既往的清俊麵容,溫柔笑意。
池簌仰著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應翩翩:“道賀來遲,陛下,恕罪。”
應翩翩什麽也沒有說,揪住他的衣服,一把將他拉了起來。
然後下一刻,池簌順著他的力氣站起,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
“我回來了。”在寂靜的風聲與璀璨的燈火中,他輕輕地說,“阿玦。”
第167章 何苦諱相思
這一次的千秋節上雖然生了變故,但倒也產生了其他意料之外的後果。
經調查,那些惡意縱火之人乃是一夥叫做冥衣教的教派,這夥邪教蠱惑人心,四處宣講,已經為禍多年,後來更加與朝中的一夥勢力聯合叛亂,百姓們深受其苦,聞之色變。
應翩翩回到京城之後,將他們狠狠地整頓了一番,斬殺首領,抓捕教眾,幾乎將他們一網打盡。
因此冥衣教一直懷恨在心,這一次就是聚集了殘黨,故意謀劃著在千秋節上作亂,但這場混亂沒有達成預期目的,就已經被迅速平息了下來。
他們在民間原本餘威猶在,但這樣一來,反倒讓百姓們發現,就算是曾經如此凶殘的邪教,有陛下在也是不值一提,故而這場混亂非但沒有造成民心恐慌,反倒讓他們對如今的朝廷更加信賴。
更何況,後麵還有更大的事呢——七合教的池教主回來了!
有了七合教,誰還去在乎那個什麽勞什子的冥衣教!
天底下有誰比池教主的武功高?
……但是話說回來了,池教主,當真喜歡陛下哈。
那麽絕妙的輕功,那麽威風的出場,讓不少聽過他傳說的年輕人們都激動的雙目放光,隻等他接下來一展身手,大發神威,殺殺殺殺!
但沒有,什麽都沒有。
池教主這番姿態,隻是為了到陛下麵前行一個英俊瀟灑的禮,然後眾目睽睽,萬人見證,他連眼睛都沒從陛下的身上挪開,就那麽心滿意足地跟著人走了。
有了池教主的親自證明,所有的猜想和爭論都戛然而止,有人喜形於色,得意洋洋,也有人垂頭喪氣,如喪考妣。
一時間京城各大書局、沿街攤位上的話本激增,冥衣教這種東西,早就被一眨眼忘在了腦後。
不過相比想象力豐富的百姓,當時跟在周圍的大臣們倒是對此事知道的更為清楚一些——
其實沒有他們想的那麽多,因為當時應翩翩要處理這一樁突發的狀況,所以回宮之後直接去了議政殿議事,池教主則先一步回了寢宮等他,兩人甚至沒來得及說上幾句話。
先前因為胡臻的算計,池簌的內力出現問題,宮中的禦醫束手無策,隻能回到七合教的總舵去,在其中收藏的典籍中尋找解決的方法。
此事發現的也已經晚了,如今更是不能再耽擱時間,是以應翩翩決定派人護送池簌即刻出京,等到皇宮中的變亂徹底平定之後,大家便發現池教主已經不知所蹤了。
其實這段時日間,池簌曾經回來過幾次,應翩翩也去看過他,隻是為了安全考慮從不會向外透露。
不然若有人知道七合教教主的武功出了問題,隻怕半個江湖上的人都要找上門來了。
但每一次的來去匆匆,隻會讓分別時更加思念。
如今,總算是可以重聚了。
池簌沒有打擾應翩翩議事,由內侍引著走入寢殿,雖然他未曾在這裏住過,但卻感覺其中的一切都熟悉親切無比。
內侍恭敬地端上茶點,池簌抬了抬手讓對方退下,掀衣在窗前坐了,拿起桌上的一卷書,發現是本魏晉詩集。
池簌隨手翻開,恰看見《室思詩六章》中的“思君如流水,何
有窮已時”一句,心中柔情忽動,不由微笑。
燭火微晃,夜清如水,等待是煎熬的,但又因為知道,馬上要等來的重逢將是永遠不再分離,這種煎熬便也成為幸福。
應翩翩生在冬末初春的時候。
這季節來的巧妙,空氣中寒意猶在,甚至殘雪還沒有完全化去,但春日蒸蒸,那嫵媚的氣息已經從嫩芽花蕊間繚繞而起,令風光柔蕩,透窗而入。
正是人間好時節,池簌翻了兩頁書,本想以此打發時間,但應翩翩不在身邊的日子,他夜夜難以安枕,此時竟在這種安靜放鬆的心情中,不知不覺地睡去了。
又是那個夢。
還是在殿宇重重的宮中,昏暗的光線,壓抑的氣氛,低頭斂目、宛若牽線木偶一般的宮人。
仿佛所有的路都是差相仿佛的,周圍有著變幻莫測的光影,池簌卻仿佛冥冥之中知道應該往哪裏走似的,他穿過曲折的回廊,重重推開了一座殿宇的大門,裏麵壓抑痛苦的喘息聲和怪異的香氣裹雜著湧了出來。
池簌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這個場景曾經無數次地在他的噩夢中出現,正是應翩翩在戰場上被假死,然後黎慎韞將他關入宮中獨占的那段日子。
池簌隻要聽到這個聲音,就覺得五髒六腑仿佛被生生灌入一桶沸水一樣,疼痛如絞,心似火燒,讓他滿嘴都是苦味,幾乎疼的要直不起腰來。
他的心裏在呐喊“阿玦!阿玦!”恨不得再一次地把黎慎韞碎屍萬段,可是此時的夢中,池簌卻還並不知道裏麵那個被百般羞辱的人會是自己的畢生摯愛。
他甚至在此之前沒見過對方,隻是因為答應了黎清嶧,要把應翩翩從宮中救出來安置好。
池簌與黎慎韞發生衝突,黎慎韞竟然在七合教的威勢之下都不答應讓他把應翩翩帶走,於是池簌直接強行將人搶了過來,硬闖出宮。
數千禁衛他不放在眼中,反倒是用自己的衣服裹住應翩翩,將人抱進懷裏的時候,池簌才微微怔了怔。
應翩翩靠在他的懷裏,抬起眼來,說了句:“多謝。”
他被池簌的衣服裹著,兩頰和眼角處還殘存著之前泛起的紅暈,整個人顯得那樣的虛弱和瘦削,軟軟地倚在池簌的臂彎間。
池簌甚至都沒有顧得上去仔細看他,直到此時聽見對方這一聲道謝,語氣竟然頗為平靜,他才不禁一垂眸,這才看清了
那張豔似春花,冽如冰雪般的麵容。
池簌低聲回了一句:“不必客氣。”
將手臂緊了緊,他又說:“放心吧,我會帶你離開這裏。”
池簌沒有把應翩翩帶回七合教,他想對方出身高貴,或許未必能夠適應同江湖草莽相處,過著跟他們一樣的日子。
於是池簌遠離京城,找了一處雅致幹淨的小院,將應翩翩安置在了裏麵,又請了大夫幫他瞧身上的傷。
此事不好讓其他人知道,於是池簌在旁邊幫著親自照料,也看見了應翩翩身上那些曖昧又屈辱的累累痕跡。
可是對方既沒有表現的痛不欲生,也沒有喊過一句疼,隻是安靜地配合著他們。
池簌將一切都想的極為細致周全,但這在那時隻是出於責任與承諾,應翩翩的遭遇確實很慘,池簌對這個人,不厭惡,不鄙夷,卻也不同情,不憐惜。
並不是應翩翩的原因,而是從很早開始,他的心就已經不會再起任何波瀾,對著這世間的一切也都無所觸動和眷戀。
可是……可是他卻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堅強的人。
池簌本來以為應翩翩經受了這樣的打擊,恐怕從此以後就要一蹶不振,他也已經做好了將這個人照顧一輩子的準備。
畢竟這也是太祖的後人,照顧他也是七合教的職責,總歸叫他吃穿不愁,性命無憂即可。
這座雅致的宅院中什麽都不缺,足以讓一個人舒舒服服地活到老死,應翩翩的傷也沒有什麽大礙,隻是武功很難恢複。
池簌隻是偶爾去看一看,但不知不覺的,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去的次數越來越多。
他想他這一輩子都忘不了應翩翩被他從床上抱走之後跟他說“謝謝”的樣子,看上去那麽脆弱,那麽無助,卻又那麽冷靜。
而如今,這個人已經可以自己下床走動,甚至跌跌撞撞地,開始練起了他的劍。
他的武功被黎慎韞用藥物廢了,剛剛試圖把劍舉起來的時候,連站都站不穩,但隨著身上春衫漸薄,過了夏季又到秋,他竟然奇跡般的,可以重新使出劍法來了,甚至還試圖繼續練槍。
池簌的武功超絕當世,素來孤高自詡,目下無塵,他頭一次去佩服一個人的劍法。
那樣寂寞,那樣剛強,就像在苦難中挫骨揚灰之後的新生。
池簌仿佛重新開始對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產生了叫做“眷戀”的情緒,有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去了那間小院,聽見應翩翩在房中彈琴,忍不住站在那裏傾聽。
琴聲到了夜深才消失,他到了天明都沒有離去。
為誰風露立中宵?
他想不明白,隻是覺得胸口裏悶悶地痛,並且隱約意識到,那種情緒,好像叫做心疼。
所以有一天,當應翩翩來向他道謝,並提出要離開之後,池簌忍不住問道:“你想去哪裏?”
應翩翩似乎有些詫異,但還是笑了笑,說道:“我要去報仇。”
池簌道:“你一個人?”
應翩翩道:“一人足矣。”
就算到了如今地步,他還是敢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是應玦。
說完之後,應翩翩又取出了一樣東西遞給池簌,歉然說道:“得蒙池教主大恩相救,應玦心中感激不盡,奈何身無長物,無以為報,隻能以此聊表謝意,還望池教主不要嫌棄。”
那是一枚木雕,將池簌的衣飾神情,眉眼口鼻雕刻的惟妙惟肖,表麵打磨的十分光滑,顯然做了很久。
不知怎地,心中忽然湧起一股極度的惆悵與憐惜,在應翩翩轉身的時候,池簌終於忍不住開口,叫住了他:
——“等一等,我跟你一起走。”
那是他一生中最衝動的決定,也是最正確的決定,從此以後,他便一直沒有同這個人分開。
走過關山萬裏,翻覆權術陰謀,無數次的迷茫徘徊,無數次的恩仇掙紮。他看著這個人一次次地爬起來,走的越來越遠,越來越高
應翩翩聽到孟竑的話,倒是笑了笑,說道:“死物而已。難道沒了這功德塔,我就不能盛世長治,人人敬服了不成?那龍椅的位置還不如塔去坐。”
他對孟竑並沒有自稱“
朕”,語氣中半是玩笑之意,但手中弓箭已被開如滿月,緊接著“錚”一聲羽箭離弦,朝著那著火的絲絛飛射而去,洪濤穿石般不可抵擋。
夜色下,羽箭穿過火光,眼看就要正中目標,竟然從功德塔的塔頂上跳下來了一名男子。
這人青衣黑發,淩步當空,輕功極為高妙,隻見他飛速下墜,到了半空中時,竟然腰身一轉,徒手接住了應翩翩射去的羽箭,隨即身形一仰,青衣向後翻飛,宛若轉眼便要跌下。
眾人驚呼之際,卻見他足尖倏然在彩色的絲絛上一劃而過,方才還有蔓延之勢的烈火頓時被內力撲熄。
而此人借著這一踏之力,浮空而行,正可謂“狀似明月泛雲河,體如輕風動流波”,令人目眩神迷。
——這名絕世高手滅了火之後,竟然徑直向著應翩翩所在的城樓之處縱身而來。
這一下,旁邊的天子近衛們紛紛變色,也顧不得欣賞輕功了,連忙紛紛要衝上去擋在應翩翩前麵,口中高呼道:“有刺客,放箭!放箭!”
應翩翩卻道:“慢著!”
他推開前麵擋著的人,快步來到城樓前。
而此時,那個人也已經一腳踩上城牆,如拂去塵土一般輕輕撥開一支向他襲來的箭矢,翻身落地。
他手中托著應翩翩射過去的那支箭,劍鋒上多了一束從功德塔上摘下來的鮮花,向著應翩翩單膝一跪。
“臣池簌見過陛下,願陛下聖福萬安,壽如鬆柏。”
應翩翩低下頭來,看到對方一如既往的清俊麵容,溫柔笑意。
池簌仰著頭,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應翩翩:“道賀來遲,陛下,恕罪。”
應翩翩什麽也沒有說,揪住他的衣服,一把將他拉了起來。
然後下一刻,池簌順著他的力氣站起,緊緊地將他擁入懷中。
“我回來了。”在寂靜的風聲與璀璨的燈火中,他輕輕地說,“阿玦。”
第167章 何苦諱相思
這一次的千秋節上雖然生了變故,但倒也產生了其他意料之外的後果。
經調查,那些惡意縱火之人乃是一夥叫做冥衣教的教派,這夥邪教蠱惑人心,四處宣講,已經為禍多年,後來更加與朝中的一夥勢力聯合叛亂,百姓們深受其苦,聞之色變。
應翩翩回到京城之後,將他們狠狠地整頓了一番,斬殺首領,抓捕教眾,幾乎將他們一網打盡。
因此冥衣教一直懷恨在心,這一次就是聚集了殘黨,故意謀劃著在千秋節上作亂,但這場混亂沒有達成預期目的,就已經被迅速平息了下來。
他們在民間原本餘威猶在,但這樣一來,反倒讓百姓們發現,就算是曾經如此凶殘的邪教,有陛下在也是不值一提,故而這場混亂非但沒有造成民心恐慌,反倒讓他們對如今的朝廷更加信賴。
更何況,後麵還有更大的事呢——七合教的池教主回來了!
有了七合教,誰還去在乎那個什麽勞什子的冥衣教!
天底下有誰比池教主的武功高?
……但是話說回來了,池教主,當真喜歡陛下哈。
那麽絕妙的輕功,那麽威風的出場,讓不少聽過他傳說的年輕人們都激動的雙目放光,隻等他接下來一展身手,大發神威,殺殺殺殺!
但沒有,什麽都沒有。
池教主這番姿態,隻是為了到陛下麵前行一個英俊瀟灑的禮,然後眾目睽睽,萬人見證,他連眼睛都沒從陛下的身上挪開,就那麽心滿意足地跟著人走了。
有了池教主的親自證明,所有的猜想和爭論都戛然而止,有人喜形於色,得意洋洋,也有人垂頭喪氣,如喪考妣。
一時間京城各大書局、沿街攤位上的話本激增,冥衣教這種東西,早就被一眨眼忘在了腦後。
不過相比想象力豐富的百姓,當時跟在周圍的大臣們倒是對此事知道的更為清楚一些——
其實沒有他們想的那麽多,因為當時應翩翩要處理這一樁突發的狀況,所以回宮之後直接去了議政殿議事,池教主則先一步回了寢宮等他,兩人甚至沒來得及說上幾句話。
先前因為胡臻的算計,池簌的內力出現問題,宮中的禦醫束手無策,隻能回到七合教的總舵去,在其中收藏的典籍中尋找解決的方法。
此事發現的也已經晚了,如今更是不能再耽擱時間,是以應翩翩決定派人護送池簌即刻出京,等到皇宮中的變亂徹底平定之後,大家便發現池教主已經不知所蹤了。
其實這段時日間,池簌曾經回來過幾次,應翩翩也去看過他,隻是為了安全考慮從不會向外透露。
不然若有人知道七合教教主的武功出了問題,隻怕半個江湖上的人都要找上門來了。
但每一次的來去匆匆,隻會讓分別時更加思念。
如今,總算是可以重聚了。
池簌沒有打擾應翩翩議事,由內侍引著走入寢殿,雖然他未曾在這裏住過,但卻感覺其中的一切都熟悉親切無比。
內侍恭敬地端上茶點,池簌抬了抬手讓對方退下,掀衣在窗前坐了,拿起桌上的一卷書,發現是本魏晉詩集。
池簌隨手翻開,恰看見《室思詩六章》中的“思君如流水,何
有窮已時”一句,心中柔情忽動,不由微笑。
燭火微晃,夜清如水,等待是煎熬的,但又因為知道,馬上要等來的重逢將是永遠不再分離,這種煎熬便也成為幸福。
應翩翩生在冬末初春的時候。
這季節來的巧妙,空氣中寒意猶在,甚至殘雪還沒有完全化去,但春日蒸蒸,那嫵媚的氣息已經從嫩芽花蕊間繚繞而起,令風光柔蕩,透窗而入。
正是人間好時節,池簌翻了兩頁書,本想以此打發時間,但應翩翩不在身邊的日子,他夜夜難以安枕,此時竟在這種安靜放鬆的心情中,不知不覺地睡去了。
又是那個夢。
還是在殿宇重重的宮中,昏暗的光線,壓抑的氣氛,低頭斂目、宛若牽線木偶一般的宮人。
仿佛所有的路都是差相仿佛的,周圍有著變幻莫測的光影,池簌卻仿佛冥冥之中知道應該往哪裏走似的,他穿過曲折的回廊,重重推開了一座殿宇的大門,裏麵壓抑痛苦的喘息聲和怪異的香氣裹雜著湧了出來。
池簌的呼吸一下子急促起來,這個場景曾經無數次地在他的噩夢中出現,正是應翩翩在戰場上被假死,然後黎慎韞將他關入宮中獨占的那段日子。
池簌隻要聽到這個聲音,就覺得五髒六腑仿佛被生生灌入一桶沸水一樣,疼痛如絞,心似火燒,讓他滿嘴都是苦味,幾乎疼的要直不起腰來。
他的心裏在呐喊“阿玦!阿玦!”恨不得再一次地把黎慎韞碎屍萬段,可是此時的夢中,池簌卻還並不知道裏麵那個被百般羞辱的人會是自己的畢生摯愛。
他甚至在此之前沒見過對方,隻是因為答應了黎清嶧,要把應翩翩從宮中救出來安置好。
池簌與黎慎韞發生衝突,黎慎韞竟然在七合教的威勢之下都不答應讓他把應翩翩帶走,於是池簌直接強行將人搶了過來,硬闖出宮。
數千禁衛他不放在眼中,反倒是用自己的衣服裹住應翩翩,將人抱進懷裏的時候,池簌才微微怔了怔。
應翩翩靠在他的懷裏,抬起眼來,說了句:“多謝。”
他被池簌的衣服裹著,兩頰和眼角處還殘存著之前泛起的紅暈,整個人顯得那樣的虛弱和瘦削,軟軟地倚在池簌的臂彎間。
池簌甚至都沒有顧得上去仔細看他,直到此時聽見對方這一聲道謝,語氣竟然頗為平靜,他才不禁一垂眸,這才看清了
那張豔似春花,冽如冰雪般的麵容。
池簌低聲回了一句:“不必客氣。”
將手臂緊了緊,他又說:“放心吧,我會帶你離開這裏。”
池簌沒有把應翩翩帶回七合教,他想對方出身高貴,或許未必能夠適應同江湖草莽相處,過著跟他們一樣的日子。
於是池簌遠離京城,找了一處雅致幹淨的小院,將應翩翩安置在了裏麵,又請了大夫幫他瞧身上的傷。
此事不好讓其他人知道,於是池簌在旁邊幫著親自照料,也看見了應翩翩身上那些曖昧又屈辱的累累痕跡。
可是對方既沒有表現的痛不欲生,也沒有喊過一句疼,隻是安靜地配合著他們。
池簌將一切都想的極為細致周全,但這在那時隻是出於責任與承諾,應翩翩的遭遇確實很慘,池簌對這個人,不厭惡,不鄙夷,卻也不同情,不憐惜。
並不是應翩翩的原因,而是從很早開始,他的心就已經不會再起任何波瀾,對著這世間的一切也都無所觸動和眷戀。
可是……可是他卻也從來沒有見過這樣堅強的人。
池簌本來以為應翩翩經受了這樣的打擊,恐怕從此以後就要一蹶不振,他也已經做好了將這個人照顧一輩子的準備。
畢竟這也是太祖的後人,照顧他也是七合教的職責,總歸叫他吃穿不愁,性命無憂即可。
這座雅致的宅院中什麽都不缺,足以讓一個人舒舒服服地活到老死,應翩翩的傷也沒有什麽大礙,隻是武功很難恢複。
池簌隻是偶爾去看一看,但不知不覺的,連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去的次數越來越多。
他想他這一輩子都忘不了應翩翩被他從床上抱走之後跟他說“謝謝”的樣子,看上去那麽脆弱,那麽無助,卻又那麽冷靜。
而如今,這個人已經可以自己下床走動,甚至跌跌撞撞地,開始練起了他的劍。
他的武功被黎慎韞用藥物廢了,剛剛試圖把劍舉起來的時候,連站都站不穩,但隨著身上春衫漸薄,過了夏季又到秋,他竟然奇跡般的,可以重新使出劍法來了,甚至還試圖繼續練槍。
池簌的武功超絕當世,素來孤高自詡,目下無塵,他頭一次去佩服一個人的劍法。
那樣寂寞,那樣剛強,就像在苦難中挫骨揚灰之後的新生。
池簌仿佛重新開始對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產生了叫做“眷戀”的情緒,有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去了那間小院,聽見應翩翩在房中彈琴,忍不住站在那裏傾聽。
琴聲到了夜深才消失,他到了天明都沒有離去。
為誰風露立中宵?
他想不明白,隻是覺得胸口裏悶悶地痛,並且隱約意識到,那種情緒,好像叫做心疼。
所以有一天,當應翩翩來向他道謝,並提出要離開之後,池簌忍不住問道:“你想去哪裏?”
應翩翩似乎有些詫異,但還是笑了笑,說道:“我要去報仇。”
池簌道:“你一個人?”
應翩翩道:“一人足矣。”
就算到了如今地步,他還是敢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是應玦。
說完之後,應翩翩又取出了一樣東西遞給池簌,歉然說道:“得蒙池教主大恩相救,應玦心中感激不盡,奈何身無長物,無以為報,隻能以此聊表謝意,還望池教主不要嫌棄。”
那是一枚木雕,將池簌的衣飾神情,眉眼口鼻雕刻的惟妙惟肖,表麵打磨的十分光滑,顯然做了很久。
不知怎地,心中忽然湧起一股極度的惆悵與憐惜,在應翩翩轉身的時候,池簌終於忍不住開口,叫住了他:
——“等一等,我跟你一起走。”
那是他一生中最衝動的決定,也是最正確的決定,從此以後,他便一直沒有同這個人分開。
走過關山萬裏,翻覆權術陰謀,無數次的迷茫徘徊,無數次的恩仇掙紮。他看著這個人一次次地爬起來,走的越來越遠,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