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多錦繡,卻不見得特別繁華,相對於幾個大郡府邸,地標建築也少了些巍峨氣勢。


    無憂國五山四水一平原,唯一的一份平原,大多被京城占據,可能這片平原才是不危山藏書中記載的無憂小鎮吧。


    李西山看書不認真,記不清了。但就大體位置來說,應該是了。


    錦繡京城,指的都是讀書人——畢竟是讀書人琢磨出的說法。


    京城人多,倒是真的,街道和住宅有些擁擠。


    讀書人在京城最不值錢,讀書人卻最向往京城,也最渴望在京城留下來。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讀書人學問夠高,就會漸漸接觸這些東西。


    其實,不接觸這些東西,讀書人也是按這個路子做的。


    曆史上好像有個做了皇帝的泥腿子,也是這麽做的,而且真的做出了點治國平天下的樣子,殊為難得。


    不過,做皇帝之前並不知道有這麽個說法,等到知道有這麽個說法之後,反而不承認自己之前不知道了。


    更真實的真相,其實還是讀書人長的心眼,治國平天下,不是誰都有那份野心,但說前麵那些東西,不讀書就沒有做嗎?


    想出來的,可謂一朝得道,但是說出來,就隻是為求名得名。


    聖人不說,隻是聖人無名罷了。


    先不管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做得怎麽樣,治國、平天下,有比京城更合適的地方?


    讀書人要眼界高、要心氣高,這樣才能證明自己書沒有白讀,如何才能證明自己都學好了、做到了、已經站在了先賢的肩膀上了?


    不用多說,治國平天下就行了。


    既然都站在先賢肩膀上了,好意思不去治國平天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商人利字當頭,讀書人是把利字放在後麵的。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讀書人,首要聞達。


    聞達又分多種,其中最厲害的當屬不求聞達於諸侯,不求聞達於諸侯,恰恰最先聞達於諸侯。


    當然,為不為諸侯所用,又是另一回事。


    最最最最厲害的,還能選擇為哪位諸侯所用,甚至利用王侯實現自己的抱負,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


    大多數讀書人,能有所依附就不錯了,所以一開始感激涕零者多,長此以往,鞠躬盡瘁者,反而極少。


    李西山和楊見山走得萬分辛苦,尤其李西山,真的忍不住就要給前麵的讀書人支個招,這樣下去,真的沒有前途——花再多的錢,也不行啊。


    讀書人家裏真是個有錢的,就這個花錢法,看樣子已經持續不短的時間了,家裏有礦啊,金山銀山那種。


    讀書人學有所成,金榜題名後,卻被人晾在一邊了。


    聽說是暫時官位不缺,先留在京城做個候補雲雲。


    考完試,一兩年間,讀書人是頂高興的,畢竟是二甲進士出身,名次還是靠前的。


    一甲進士及第,肯定是直接進入朝廷供職,運氣好的陪在天子身邊,運氣差一些,也能得個京官。


    三甲同進士出身去往地方補缺。


    二甲進士出身可以直接去地方赴任,也可以留在京城補缺。


    無憂國全國隻有一種考試,就是進京殿試。


    京城每十年舉行一次考試,無憂國讀書人其實挺多的,敢進京考試的百不存一。都說是讀書人書讀多了,容易膽氣不足骨頭軟。


    據說曆史上有一段時間,連續十次考試,人數都超過了三百人,不過現在考試的人數差不多隻有那時的一半了。


    明明讀書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


    做官,別管在什麽時候,都是令人向往的事情,似乎越往後越是如此。那為什麽現在參加殿試的人反而不多了?


    無憂國京城殿試,考試之後,當場閱卷,閱卷之人包括參加考試的每一位考生。


    考試結束時間到後,停墨筆後把試卷寫有姓名的地方用粘紙封住,換用朱筆,先給自己的試卷背麵畫圈或者打個叉號。


    之後開始互相傳遞試卷並仔細閱讀,在覺得答卷滿意的試卷背麵畫一個圓圈,在覺得不滿意的試卷後麵畫一個叉號。


    一個圓圈都沒有得到的試卷首先被揭開粘紙,讀出姓名,意味著本次考試名落孫山,十年苦讀,付與東流水。


    當然,倒是不影響下次再考。


    一般情況下,每次考試落第的讀書人都有,隻分多少罷了,覺得自己答得不好的,大有人在,就毫不猶豫給自己打一個叉號。


    落第讀書人卻不能馬上離開,還要等最後的公主觀賞。


    然後再公布得到圓圈最多的兩人,卻不排定順序,這兩人是鐵定要進朝廷當值,直接留在天子身邊還是給個京城官職,至於以後離天子遠近,就看之後本事了。


    然後就好辦了,依據圓圈多寡排定順序,分出二甲、三甲。圓圈數相同的,由出題考官排定先後。


    就在這之後,眾人就開始看臉。不論長相如何,都要平視前方站好,讓等候多時的公主殿下進殿觀賞,等到一一篩選,公主殿下仍然猶豫不決的,還要原地轉幾圈,或者出列之後,跑跳幾步。


    公主殿下牽手之人,直接定為本次考試的探花郎,也就是做了全國第三的壯舉,不管公主殿下是否貌美,也足可傲視群雄。


    畢竟無憂國有女子讀書,卻還沒有女子考中進士的先例,長此以往,連女子參加考試的現象也消失了。


    公主觀賞放在最後,牽手之人定為探花郎,卻是最先確定的。


    若探花郎是落第讀書人,則二甲三甲排名不動,一甲及第兩人由出題考官分別定為狀元、榜眼,落第考試人一步登天變成探花郎,驚喜自不用說。


    但是若隻憑長相皮囊,沒有真才實學想混個探花郎,那就危險了。


    傳言很久以前有一位三甲同進士出身探花郎,三年內,沒能作出一首詩討好公主殿下,被公主殿下活活打死了。


    天子氣得不輕,直接下旨翻閱那一屆所有考試人答卷,有兩個確實沒有多少真材實料的,直接派人尋找,找到人後,當場砍掉了腦袋,雖然那兩人都是落第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之桑榆非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酒賞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酒賞雪並收藏封神之桑榆非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