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為什麽,想了好久,李西山也沒想明白。李西山反而去擔心楊見山,“沒事吧?”


    見楊見山搖了搖頭,李西山就不放在心上了。


    此地,是數百年前一個大國中,比較大也是地理位置比較重要的一個城池——鳧陽城的中心位置。


    嗣延國滅國之後,鳧陽城主梁鳳羽依然寧死不屈,和綺鹿王國血戰到底,可謂戰至不剩一兵一卒。


    其實別說是兵卒,就連城中男人,到最後,也沒剩下幾個。


    一是因為鳧陽城之戰,城中輕壯,幾乎人人披甲上陣,沒有鎧甲兵器的,赤膊上陣,揮舞著棍棒鐮刀,也在城外之戰非常常見。


    二是城破之後,除了投降的婦女兒童、老弱病殘,其餘男子都被砍下首級、於郊野曝屍三日。


    鳧陽城之戰,一直打了半年有餘,綺鹿王國先後增兵五次。


    城破之後,城中百姓才知道,嗣延國真的已經在鳧陽城之戰開打數月前就滅國了。


    嗣延國皇帝的親筆詔書就在梁鳳羽府邸書案上放著,梁鳳羽在書案信箋上寫了五個字——臣罪該萬死。不過,這五個字的回信,到最後也沒有寄出。


    鳧陽城之戰能打這麽長時間,並非城池固若金湯,主要是圍困之法並未奏效。實在是鳧陽城城內水田遍地,軍糧充足,即便是城破之時,老百姓已經靠野草果腹,軍糧依然有很多剩餘,剩餘極多。


    當然,這裏邊並非簡單的鳧陽城官兵不顧百姓死活。真實原因,恰恰相反。


    城中百姓,城破之後,再遭大難,卻無多少怨言。


    城主梁鳳羽血染戰袍,最後在城頭刎頸自盡,以謝城中百姓。梁鳳羽家人,無論老幼,皆在城牆上曝屍三日。


    攻城之戰,綺鹿王國官兵比守城軍士多死了一倍不止。


    若隻是看梁鳳羽麾下官兵比例,更是讓人心驚膽寒,梁鳳羽麾下守城官兵一人可換綺鹿王朝虎狼之師近十人性命。也就是說,死了那麽多守城軍士,大多都是匆匆投軍的普通百姓。


    這在綺鹿王國攻城略地,勢如破竹的南進之戰中,唯此一例。並無天險可供守城的鳧陽城,讓參與攻城的綺鹿王國士兵付出了慘痛代價。


    而向穀鎮,就在鳧陽城城中心的位置。


    “你說那吳長慶,若不是嚇破了膽,變成軟腳蝦,要是能和梁鳳羽一般,是不是安豐縣結局,會好上一些。”


    楊見山根本沒搭理李西山,先不說李西山有沒有胡說八道,就是攻守之勢,完全沒有可比性的。


    一個是如日中天,勢如破竹,不可阻擋。一個是被用作試探的先鋒,說難聽點就是炮灰,根本沒想著全身而退。隻不過結局都是慘不忍睹。


    尤其是安豐縣,名副其實不留一點活路,不管是入侵一方毫無人性的屠戮,還是最後入侵者被圍剿,沒有一人全身而退。過程和結局都沒有任何可以緩衝的餘地。


    到後來,吳長慶是被嚇破了膽變成軟腳蝦,甚至很快就被殘忍地擰掉了腦袋,都沒來得及組織起像樣的反擊,但是敵人來犯時對己方人心的掌控,還真不比梁鳳羽差。要知道,那些畜生比人類士兵凶殘太多。


    敵人路數,完全不同的,真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吳長慶已經是安豐縣第一大有罪之人的頭銜,跑不掉的。十萬生靈塗炭,吳長慶親手把自己釘在恥辱柱上。


    要是那惑亂人心的小道“謠言”可以被人重視。


    不過,要是“謠言”散布者可以站出來大聲疾呼······那肯定會被吳長慶派人抓起來,斬首示眾的。妖言惑眾,罪無可赦。


    好在吳長慶自己也是身首異處,要不然,任他舌綻蓮花、巧舌如簧,也洗脫不了更重的罪名。翻爛那些律法大部頭,也沒有更重的罪名了。


    李西山哼唱了兩句劇本裏的現成台詞,然後說了句風涼話,“一輩子笑話孫秀才,結局比孫秀才還慘,活該他吳長慶當那遺臭萬年的戴罪人!”


    倒不是李西山胡說,事實就是如此。


    老嫗遠遠吊在後麵,跟了李西山和楊見山好幾天,聽了滿耳朵的怨言。


    青衫讀書人是個牢騷滿腹、怨天尤人的。


    先罵腳下這條路自己沒長好,多了些坑坑窪窪不好走,幾乎害我李西山扭傷腳,再罵管事的老爺是吃屎的,不花點錢修修路。就是不怨自己走路不長眼,不往好路上走。再說了,要是每條路都修得四平八穩,那得要多少銀錢?


    讀書人罵完路,再罵手中的吃食。貴點就貴點,倒沒什麽,就是這口味,太差了,拿來喂豬狗牛羊還差不多。讀書人一整塊牛肉塞入口中,噎得翻了好幾下白眼,向前麵的書童討酒喝,書童遞過來一個水囊,李西山勉強喝了幾口水,就罵這窮山惡水出不了好酒,就這麽寡淡無味的水,能釀出好酒來?要是進了郡城,酒水吃食還是這般不合口味,定要罵這江陵郡無人,罵得那些酒樓飯店祖上十八代在棺材裏麵也合不了眼。


    然後就開始罵旅館,這一路走來,有個像樣的住的地方?住進去不是逼仄陰暗,就是一股子酸臭黴味,還什麽江陵水鄉多富貴,什麽狗屁說法,這樣的鄉下,恐怕比南安郡那邊還差了很多。什麽江陵富貴窩,改成臭茅坑還差不多。


    罵這些也就罷了。


    晴天太陽高照,讀書人嫌太熱曬得人睜不開眼,依然要罵。


    雨天行路難,滿地泥濘踩髒了鞋,更要罵。


    太陽落得晚了,害讀書人不能早點歇歇腳,要罵。


    太陽落得早了,還沒找到客棧,隻能夜間趕路,那就要可著勁罵。


    天冷罵,天熱罵,不冷不熱也要罵。


    罵天罵地罵空氣,除了眼前遇到的一個個窮得兜裏沒有幾兩銀子的老百姓不去罵,就沒有這年輕青衫讀書人不罵的。


    ······


    老嫗跟在後麵,一路上有好幾次都想衝過去,打那青衫讀書人幾拳,都忍住了。


    一位金丹老神仙,雖然也沒露麵,聽年輕人在那裏罵罵咧咧,卻覺得很過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封神之桑榆非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溫酒賞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溫酒賞雪並收藏封神之桑榆非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