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山看著差不多已經恢複的楊見山,指了指站在旁邊的顧清遠後背,小聲說道:“喏,那個狗拿耗子多管閑事的就是他了,真不怨我。”
楊見山看了眼背對兩人看著天邊行雲的顧清遠,抱了抱拳。
顧清遠臉色鐵青。
之後三人就在玉瑩崖上各自想心事,再也沒有人說過一句話。
楊見山摘下腰間朱紅酒葫蘆,打開瓶塞,喝了一口酒,一口之後,再喝一口,之後,眼中就灌滿了霧氣,有些泛白的皮膚上,也多了一層紅暈。
李西山不敢正眼看,顧清遠眉頭緊皺。
楊見山思量一番,把酒葫蘆掛回腰間,之後就要站起來。
“且慢!”顧清遠竟然先開口說話。然後,顧清遠把一大張紙遞給楊見山。
顧清遠遞給楊見山一大張紙,上麵密密麻麻都是人名,裏麵已經沒有張大腳的名字了,被一位新人替換。
顧清遠之前離開玉瑩崖,就去找李大嘴。
隻是找李大嘴,顧清遠就費了好大手腳,藏得實在是嚴實,而且出人意料。
不過,顧清遠找到李大嘴之後,一切就變得簡單且明了起來。
果然,李大嘴就是這份榜單的發起人,而且也是唯一的撰稿人。
李大嘴也是榜單上百人中之一,不過每次的名次變化,都有講究。
更讓顧清遠意外的是,其餘榜單,有很多也有李大嘴的參與。
李大嘴被顧清遠找到之後,就認命了,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真要砍李大嘴的腦袋,李大嘴也決定好了,就把脖子伸長點,隻要顧大劍仙砍得高興就行。絕對沒有別的心思,真心實意。
顧清遠隻讓李大嘴拿出一份榜單。
李大嘴毫不猶豫,當場寫了一份,卻隻有九十九人。
李大嘴一再保證毫無紕漏,李大嘴在第三十六的名次,用的是本名——李惟庸。
要是另一份真正在江湖流傳的一百人榜單的話,就加個李大嘴,至於排第幾,也有講究。
李大嘴、李惟庸,怎麽可能是同一個人?
顧清遠看了李大嘴一眼,確實沒人能想到。
和顧清遠想象中相比,李惟庸排名還要靠前一些。回想起來,比上一份榜單,足足提高了十多名。
若不是被顧清遠找上門,下一份榜單,李惟庸的排名,不會這麽靠前。
在江湖上,李惟庸是個出了名的悶葫蘆,三百棍也打不出一個悶屁的。與人問拳不多,除了報個名,一句話也不會多說。問拳結果,打不過就跑,打得過,必分生死。
有一個誰也沒有注意過的事實,要不是現在被顧清遠刻意針對,顧清遠之前其實也沒在意的一件事,死在李惟庸手上的煉氣士,比純粹武夫,恐怕還要多一些。
但是能讓人說出來姓名的煉氣士,卻沒幾個。顧清遠微微冷哼一聲,到了煉氣士這邊,就柿子撿軟的捏了?
反正不管怎麽樣,李惟庸就是個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漢子,和人無仇無怨的,誰也說不出個緣由。
無論如何,李惟庸口碑算是極差的。
李大嘴就不一樣了,聽這個名字就明白了,誰都知道,李大嘴還有個響當當的諢號——嘴炮。
最會罵街的漢子,見了李大嘴,也不敢輕易開口的。
顧清遠上次寫給楊見山的名單,沒有李惟庸。
李惟庸是唯一一個顧清遠知道名字,卻沒有寫出來的一個人名。到底為什麽,顧清遠到現在也給不出明確的解答。
上次給李西山的名單,李大嘴是顧清遠第一個寫出來的人名,也是顧清遠最討厭卻也最不想遇見的一個人。
呂靜玄之於以前的純陽宮,李惟庸之於現在的這片天地,完全不一樣,卻有一點模模糊糊的相通的感覺。
顧清遠現在忽然有一點不敢確定的猜想。
顧清遠輕描淡寫掃了一眼名單,“和你一樣的,有幾人?”
李大嘴當然知道顧清遠什麽意思,趕忙說道:“現在真真正正作為純粹武夫的,這份百人榜,就我一人。以前最多一次,也不過三人。而且,就隻有一次,還沒能持續過一年。”
顧清遠剛想說什麽,就忽然忍住了。
這個真真正正的純粹武夫,似乎不對,其實,還真是最真實的說法。看李大嘴的修士境界,沒用,而且十大修士裏麵沒有李惟庸,也才對,甚至說排個百大修士,也輪不到李惟庸。
李大嘴深深低著腦袋,嘟囔了一句,“若隻論純粹武夫的身份,李惟庸暫時不敢動的人,這份榜單上,應該有十一人。”
顧清遠真就放過了李大嘴一馬。
顧清遠離開的時候,猶豫再三,還是告訴李大嘴,“不論以後發生什麽,都要保證,這百人榜單中,不能出現楊見山這個名字。”
李大嘴趕忙點頭,拍了拍胸口,表示銘刻在心。
顧清遠再思量一番,“要是多個叫李西山的人,應該沒什麽問題。”
說完之後,顧清遠就離開了。
李大嘴眉頭緊皺,這個李西山是誰?何時多了這麽個純粹武夫?不可能瞞過李大嘴的。
李大嘴撇了撇嘴,這個李西山究竟是如何惹了顧大劍仙,要顧大劍仙專門找李大嘴一趟?
楊見山又是什麽意思?李大嘴頭疼不已。
有些事情,不能多問,但是可不能不多想,能想到的越多越好,然後再簡化,這樣才少有紕漏。
李大嘴冷笑一聲,這個李西山惹誰不行,惹到顧大劍仙,看我如何讓你明白什麽叫生不如死。
李大嘴剛有這個念頭,就忽然間幾乎亡魂皆冒,都敢惹顧大劍仙了,得有多大本事。關鍵是很明顯,顧大劍仙似乎也不想惹他?
李大嘴若是被揪出來,萬萬沒有好下場。
李大嘴左右為難,此生剛剛得了個最得意事,一下子竟然成了個萬分燙手的大山芋。這可如何是好?
李大嘴掏出一張符籙貼在自己腦門上,念念叨叨,無非是菩薩保佑、佛祖成全、道祖可憐、各方聖人高抬貴手,萬萬放過李大嘴一馬,等到過了一萬世之後,結草銜環,當牛做馬,再圖相報,李大嘴一定說到做到。
這一張符籙,若是顧清遠有心細看,和純陽宮一脈相承然後逐漸式微的符籙一脈,是有一點神似的。
李大嘴腦門上這張符籙,就是在一本神仙打架的書裏得到的。李大嘴一翻那本書就口水連連,不舍得與人分享。也不能與人分享。
更讓李大嘴苦惱不堪的是,自己還沒機會用於實戰,倒不是說沒有心儀的女子,隻是對自己的武道一途,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李大嘴實在無法確定。
這也是李大嘴有了一點懵懂思想之後一直以來的最大憂愁,就是剛剛才有的憂愁也沒讓它退居第二。
楊見山看了眼背對兩人看著天邊行雲的顧清遠,抱了抱拳。
顧清遠臉色鐵青。
之後三人就在玉瑩崖上各自想心事,再也沒有人說過一句話。
楊見山摘下腰間朱紅酒葫蘆,打開瓶塞,喝了一口酒,一口之後,再喝一口,之後,眼中就灌滿了霧氣,有些泛白的皮膚上,也多了一層紅暈。
李西山不敢正眼看,顧清遠眉頭緊皺。
楊見山思量一番,把酒葫蘆掛回腰間,之後就要站起來。
“且慢!”顧清遠竟然先開口說話。然後,顧清遠把一大張紙遞給楊見山。
顧清遠遞給楊見山一大張紙,上麵密密麻麻都是人名,裏麵已經沒有張大腳的名字了,被一位新人替換。
顧清遠之前離開玉瑩崖,就去找李大嘴。
隻是找李大嘴,顧清遠就費了好大手腳,藏得實在是嚴實,而且出人意料。
不過,顧清遠找到李大嘴之後,一切就變得簡單且明了起來。
果然,李大嘴就是這份榜單的發起人,而且也是唯一的撰稿人。
李大嘴也是榜單上百人中之一,不過每次的名次變化,都有講究。
更讓顧清遠意外的是,其餘榜單,有很多也有李大嘴的參與。
李大嘴被顧清遠找到之後,就認命了,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真要砍李大嘴的腦袋,李大嘴也決定好了,就把脖子伸長點,隻要顧大劍仙砍得高興就行。絕對沒有別的心思,真心實意。
顧清遠隻讓李大嘴拿出一份榜單。
李大嘴毫不猶豫,當場寫了一份,卻隻有九十九人。
李大嘴一再保證毫無紕漏,李大嘴在第三十六的名次,用的是本名——李惟庸。
要是另一份真正在江湖流傳的一百人榜單的話,就加個李大嘴,至於排第幾,也有講究。
李大嘴、李惟庸,怎麽可能是同一個人?
顧清遠看了李大嘴一眼,確實沒人能想到。
和顧清遠想象中相比,李惟庸排名還要靠前一些。回想起來,比上一份榜單,足足提高了十多名。
若不是被顧清遠找上門,下一份榜單,李惟庸的排名,不會這麽靠前。
在江湖上,李惟庸是個出了名的悶葫蘆,三百棍也打不出一個悶屁的。與人問拳不多,除了報個名,一句話也不會多說。問拳結果,打不過就跑,打得過,必分生死。
有一個誰也沒有注意過的事實,要不是現在被顧清遠刻意針對,顧清遠之前其實也沒在意的一件事,死在李惟庸手上的煉氣士,比純粹武夫,恐怕還要多一些。
但是能讓人說出來姓名的煉氣士,卻沒幾個。顧清遠微微冷哼一聲,到了煉氣士這邊,就柿子撿軟的捏了?
反正不管怎麽樣,李惟庸就是個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光棍漢子,和人無仇無怨的,誰也說不出個緣由。
無論如何,李惟庸口碑算是極差的。
李大嘴就不一樣了,聽這個名字就明白了,誰都知道,李大嘴還有個響當當的諢號——嘴炮。
最會罵街的漢子,見了李大嘴,也不敢輕易開口的。
顧清遠上次寫給楊見山的名單,沒有李惟庸。
李惟庸是唯一一個顧清遠知道名字,卻沒有寫出來的一個人名。到底為什麽,顧清遠到現在也給不出明確的解答。
上次給李西山的名單,李大嘴是顧清遠第一個寫出來的人名,也是顧清遠最討厭卻也最不想遇見的一個人。
呂靜玄之於以前的純陽宮,李惟庸之於現在的這片天地,完全不一樣,卻有一點模模糊糊的相通的感覺。
顧清遠現在忽然有一點不敢確定的猜想。
顧清遠輕描淡寫掃了一眼名單,“和你一樣的,有幾人?”
李大嘴當然知道顧清遠什麽意思,趕忙說道:“現在真真正正作為純粹武夫的,這份百人榜,就我一人。以前最多一次,也不過三人。而且,就隻有一次,還沒能持續過一年。”
顧清遠剛想說什麽,就忽然忍住了。
這個真真正正的純粹武夫,似乎不對,其實,還真是最真實的說法。看李大嘴的修士境界,沒用,而且十大修士裏麵沒有李惟庸,也才對,甚至說排個百大修士,也輪不到李惟庸。
李大嘴深深低著腦袋,嘟囔了一句,“若隻論純粹武夫的身份,李惟庸暫時不敢動的人,這份榜單上,應該有十一人。”
顧清遠真就放過了李大嘴一馬。
顧清遠離開的時候,猶豫再三,還是告訴李大嘴,“不論以後發生什麽,都要保證,這百人榜單中,不能出現楊見山這個名字。”
李大嘴趕忙點頭,拍了拍胸口,表示銘刻在心。
顧清遠再思量一番,“要是多個叫李西山的人,應該沒什麽問題。”
說完之後,顧清遠就離開了。
李大嘴眉頭緊皺,這個李西山是誰?何時多了這麽個純粹武夫?不可能瞞過李大嘴的。
李大嘴撇了撇嘴,這個李西山究竟是如何惹了顧大劍仙,要顧大劍仙專門找李大嘴一趟?
楊見山又是什麽意思?李大嘴頭疼不已。
有些事情,不能多問,但是可不能不多想,能想到的越多越好,然後再簡化,這樣才少有紕漏。
李大嘴冷笑一聲,這個李西山惹誰不行,惹到顧大劍仙,看我如何讓你明白什麽叫生不如死。
李大嘴剛有這個念頭,就忽然間幾乎亡魂皆冒,都敢惹顧大劍仙了,得有多大本事。關鍵是很明顯,顧大劍仙似乎也不想惹他?
李大嘴若是被揪出來,萬萬沒有好下場。
李大嘴左右為難,此生剛剛得了個最得意事,一下子竟然成了個萬分燙手的大山芋。這可如何是好?
李大嘴掏出一張符籙貼在自己腦門上,念念叨叨,無非是菩薩保佑、佛祖成全、道祖可憐、各方聖人高抬貴手,萬萬放過李大嘴一馬,等到過了一萬世之後,結草銜環,當牛做馬,再圖相報,李大嘴一定說到做到。
這一張符籙,若是顧清遠有心細看,和純陽宮一脈相承然後逐漸式微的符籙一脈,是有一點神似的。
李大嘴腦門上這張符籙,就是在一本神仙打架的書裏得到的。李大嘴一翻那本書就口水連連,不舍得與人分享。也不能與人分享。
更讓李大嘴苦惱不堪的是,自己還沒機會用於實戰,倒不是說沒有心儀的女子,隻是對自己的武道一途,會不會有不好的影響,李大嘴實在無法確定。
這也是李大嘴有了一點懵懂思想之後一直以來的最大憂愁,就是剛剛才有的憂愁也沒讓它退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