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稱玉道。
陳知璟已下了榻:“莫看了,歇息著去罷。這些就費了你許多精神,以後你要管的更多,豈不是先將自己給累壞。”
男人眸色一暗,想起自己那隱疾來,兀自歎了口氣。
翌日,稱玉讓身邊秋菊去遞了話,叫肖金木暫且留在京師。
肖金木心知不對,卻隻能恭敬應下。
再一天便是六月十八,皇後娘娘召了國公府女眷入宮。
劉氏在前麵單坐了輛馬車,孫氏帶著她的嫡女萱姐兒與稱玉、宸哥兒共乘一輛。
馬車往前走了會兒,孫氏忽笑道:“三郎媳婦,這事母親交了你做主,我本不該過問,隻有些好奇,怎的我聽說那肖莊頭叫你給留下了。”
稱玉聞言看著她道:“嫂嫂,這府裏多少莊頭我也不大熟悉,隻叫他先留著,等人都來了,我一起見見。”
孫氏暗自嗤笑:“這才嫁進來沒多久,旁的不會,譜兒倒先擺上了。”
“這般說來也是應該。”孫氏與她道。
便不再提及這話。
馬車停在宮門處,陳家幾人下了馬車。
陳姝元身邊的郭忠已早早在宮門附近守著,見她們過來,忙迎上前來請安:“老夫人,國公夫人,大夫人,聖人可是早盼著,煩請跟奴婢來。”
劉氏笑道:“有勞你走這麽一遭。”
說罷,遞了個荷囊過去。
郭忠倒未推辭,順勢收下裝入袖中,臉堆笑出了褶子:“老夫人您就是菩薩心腸,心裏還惦記著咱這些當奴婢的。”
稱玉兩輩子哪進過這種地方,難免有些心生膽怯,雙腿直打哆嗦,然而宸哥兒還在她身邊站著,隻得勉強支楞起來,默不作聲跟在劉氏身後。
那邊陳皇後已在仁明殿等著,雖是召見外眷,但今日來的是她母親和侄子侄女,是以穿著身尋常禮衣,發間簡單插了枝細釵。
稱玉原本心裏直打鼓,等給這位天家娘娘行禮後,她偷偷抬頭看了眼,反沒那麽懼怕了。不因旁的,這聖人娘娘與陳知璟畢竟一母同胞,乍看倒有兩三分相似。
“這可是三郎媳婦和哥兒,頭回見的,上前來我瞧瞧。”那邊陳姝元令人給她們賜了座,又喚稱玉領著宸哥兒近前。
她溫和笑著,問了宸哥兒幾句話,與劉氏道:“母親,你看宸哥兒這模樣,與三郎幼時無二。”
劉氏是她的親生母親,平素心裏不曉得多掛念她,然當下聽了這話卻僅僅拘謹回了句:“聖人說得極是。”
這樣子,還不如待稱玉的時候親近。
陳姝玉是知道她母親的,縱然骨肉血脈割不斷,但在這天家當要先論君臣,她早習慣了。
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進了第三期關注名單啦,還請多多關照~投一票也好呀~
第三十章 誤會
稱玉見劉氏這樣拘謹,完全不見噓寒問暖,心裏也說不出個什麽滋味。
本覺得國公府裏規矩大,如今看著這天家更是,母女兩個瞧著竟如此生分。
幾人這廂說著話,陳姝元命人去領了皇三子趙晞來,小皇子走進殿內。陳姝元指著殿內幾人道:“晞哥兒來給你外祖母、兩個舅母請安,那個是你表弟,年歲與你一般大,隻比你晚生了幾月。”
趙晞忙上前拜見。
劉氏與孫氏麵上嚴肅,側著身子受了半禮,稱玉有樣學樣,忙也跟著照做。
陳姝元並不厚此薄彼,各賞了萱姐兒、宸哥兒一塊玉佩,又留她們在宮中用膳。
“聖人,禮不可廢,臣婦們在宮中不便久呆。”劉氏聞言卻推拒,站起身向她請辭道。
陳姝元也不勉強,令身邊郭忠送她們。
臨走前,劉氏又看了眼陳姝元,笑道:“聖人當顧著身子要緊。”
她這元姐兒懷胎十月,府中嬌嬌養大,如今見一麵都難得,便是見了麵又處處受桎梏。劉氏沒忘記陳知璟說元姐兒在宮中日子並不好過,可並不能提,連憂愁都得隱著,做出的歡喜的樣子來。
幾人進宮不過小半個時辰,走出宮門連劉氏都忍不住鬆了口氣。
晚些時候,正和帝人來了仁明殿。
陳姝元剛用過午膳,這會兒半臥在榻上翻著話本子,見他人過來,隻得匆匆理了衣裳去迎。
正和帝親將她扶起身:“怎沒多留嶽母她們會兒,方才我有事要處理,也未得空來請安,還望嶽母不要怪罪才好。”
陳姝元笑笑:“官家以國事為重,能記著已是我母親的福分,哪裏會怪罪於您。”
正和帝也扯了下唇,再未說起此事。
他此刻過來留在仁明殿小憩,陳姝元忙裏忙外伺候他上榻。陳姝元體寒些,偌大的殿內僅擺了兩個冰盆,她召了宮人過來替他搖扇,自己則在一旁守著。
看趙慎闔眼似已熟睡,才令人下去,自己則坐在榻角繼續邊翻話本子,邊打著盹兒。
沒想到本該睡著的那人卻忽然睜開了眼,喚她道:“元娘在看什麽,過來一起歇著罷。”
“官家,臣妾不困。”她搖搖頭,況白日裏頭也於理不合。
然而終究拗不過他,隻讓他盯了兩眼便收了東西,走過去躺在外側。
“那上麵講的什麽?”正和帝今日好奇心似乎有些重,又問了遍。
並不是多正經的書,不過她在這宮裏閑來無事,也就靠這些來打發時間,她想了想道:“我隻瞧了一半,大抵是個落魄書生和貴女……”
“不過那些個沒考取功名的書生癡心妄想而已。”正和帝道,“這人後看看就罷了。”
陳姝元“嗯”聲應下。
魯國公府老夫人今日進宮,官家因忙著未見,雖不是什麽大事,終究叫人心裏犯嘀咕。不過眾人很快發覺,這才沒幾日,皇後娘娘倒比先前更受寵了,官家連續幾晚都宿在她宮中。
魯國公府仍是這京中的一等一的世家,榮華正盛,就是官家的親兄弟都比不上。
陳知璟卻已覺出不對來,私下把盯著大老爺陳知瑞的人都撤了走。
他那兄長陳知瑞沒什麽大能耐,隻靠著祖上庇蔭,在戶部謀了個考功員外郎的差事。
這差事不大緊要,卻是個肥缺,每年歲中、歲末地方上考核,都要經了他的手。
要不是因為上輩子記憶,陳知璟並不知陳知瑞膽子這般大,這幾年暗地裏斂了不少財。
他原本想敲打敲打陳知瑞,然而稱玉她們從宮裏回來,他徹底停了這心思。或者依著如今的情況,不去管陳知瑞,才是對國公府最好。
總歸也要不了他的性命。
-
等過了幾日,莊子上的掌櫃陸續來了京師,果然不出陳知璟所料,肖金木已與幾人通過氣,交上來的賬目都大差不差,尋不出大錯。
這下倒是不好辦了,陳知璟站在稱玉身後,略看了賬目,指點了點道:“這三處莊子與往年差了數百兩,可見水分極大,不過今年未出錯,你貿然處理未免讓人覺得不公,我使人去莊子上探了再說。”
稱玉點頭應下:“您說得對,也好。”
“不過今年倒多進賬了兩三千兩,可都是你的功勞。”陳知璟輕笑道,“安置罷。”
稱玉卻還未打算安寢,她那還有針線活兒要趕著做,想了想道:“今兒您先睡吧,我這還有兩身衣裳要做出來,單薄的料子,再晚些時候,天涼了也穿不了。”
陳知璟聽得她這話一愣,手摸了摸身上衣物,不知想到什麽,麵上微赧,浮現出不自在道:“衣裳也不急著穿,府裏養了好些個繡娘,還是身子要緊,莫要傷了身。”
稱玉胡亂擺手,過去尋自己的針線簍子,根本沒聽清他究竟說了什麽話,徑直道:“您歇著吧。”
大房那邊陳知瑞又宿在了妾室屋中。
孫氏因莊子上的事,氣得直對著身邊婆子罵道:“他個混賬東西,倒是不管事的,隻知道往個婦人懷裏鑽,大房讓人把臉都打腫了也不問。嬤嬤你說我怎就這麽命苦,偏嫁給了他,累死累活撈不到句好。”
孫氏自己父親朝中五品,嫁進國公府,與天家攀上了親。要不是陳知瑞是庶出,與宮中娘娘畢竟隔了層肚皮,也沒有多少能耐,根本不可能會娶她。
但這話輪不到個下人來說,她身邊嬤嬤給她倒了茶勸道:“大爺體麵仍是給您的,就是老夫人那兒也您獨一份,院裏其他幾個都不讓去請安。”
“你曉得什麽。”孫氏道,不是嫡親的兒子,哪裏有耐性去管他的妾室。
麽噠,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求點推薦票呀,一票也行啊~愛你們~
第三十一章 指著它能活人
孫氏心裏雖憋著氣,去老夫人院中請安時恭恭敬敬,劉氏不待見陳知瑞,但對這兒媳婦還算過得去。
“先前把莊子上事給三郎媳婦去辦,她辦得如何?”劉氏問她。
孫氏笑道:“母親明鑒,三郎媳婦能幹著呢,今年隻上半年,賬上就多了幾千兩,我看府裏以後交給她也使得。”
“不過今年收成好,她也是碰巧了而已。”劉氏搖頭道,“她哪裏會這些,慢慢跟著你後頭學學便算了。”
孫氏兀自鬆了口氣。
憑心而論,孫氏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府裏上上下下一應都是她在料理,劉氏再如何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削她的權。
“萱姐兒今年該十四了吧,你心裏可有計較,成親暫且不論,也好先定下來。有合適的人選,要我出麵看看也成。”劉氏又與她說起旁的事來。
萱姐兒是府裏第一個孩子,幼年也常在劉氏身邊,是她看著長大的,心裏自然有幾分疼愛。
劉氏願意管,孫氏可是求之不得。
她忙道:“不敢瞞母親,已在相看著了。隻跟您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您也知道,咱家雖說是家世顯赫,但她父親就那麽大的本事,萱姐兒這高不成低不就,若低嫁又辱了咱國公府的門楣。若您願意相看就再好不過。”
劉氏想了想,道:“也好,我托人問問看。”
孫氏何嚐不知老夫人這是打一棒子又塞了個甜棗過來,不過萱姐兒親事由她出麵可頂得上自己說上百句。
她心裏暢快了些,說了好些子好話回去自己院子,稱玉先前這麽一鬧,讓她少了許多進賬,還要慢慢從別的地方找補回來才是。
而被留在京師的那些個莊頭原本哆哆嗦嗦,等府裏放了話,這才各自返程回莊子上去了。
稱玉連忙活了幾日,終於將衣裳做好,便喚了宸哥兒和蘭香過來,各自交給他們。
陳知璟對此一無所知。
男人晚間時候看到稱玉終於沒在忙活那堆針線活,他默不作聲換下衣裳過來,依舊坐在榻上看話本子,但心思早不曉得飄到哪裏去。
稱玉仍在做自己的事,她坐在銅鏡前不慌不忙地梳著發,陳知璟心不在焉抬頭望了她一眼。
轉而又覺得自己丟麵子,又不是沒有衣裳穿,府裏繡娘的手藝比宮中也差不離。
何必盯著她做的這。
陳知璟已下了榻:“莫看了,歇息著去罷。這些就費了你許多精神,以後你要管的更多,豈不是先將自己給累壞。”
男人眸色一暗,想起自己那隱疾來,兀自歎了口氣。
翌日,稱玉讓身邊秋菊去遞了話,叫肖金木暫且留在京師。
肖金木心知不對,卻隻能恭敬應下。
再一天便是六月十八,皇後娘娘召了國公府女眷入宮。
劉氏在前麵單坐了輛馬車,孫氏帶著她的嫡女萱姐兒與稱玉、宸哥兒共乘一輛。
馬車往前走了會兒,孫氏忽笑道:“三郎媳婦,這事母親交了你做主,我本不該過問,隻有些好奇,怎的我聽說那肖莊頭叫你給留下了。”
稱玉聞言看著她道:“嫂嫂,這府裏多少莊頭我也不大熟悉,隻叫他先留著,等人都來了,我一起見見。”
孫氏暗自嗤笑:“這才嫁進來沒多久,旁的不會,譜兒倒先擺上了。”
“這般說來也是應該。”孫氏與她道。
便不再提及這話。
馬車停在宮門處,陳家幾人下了馬車。
陳姝元身邊的郭忠已早早在宮門附近守著,見她們過來,忙迎上前來請安:“老夫人,國公夫人,大夫人,聖人可是早盼著,煩請跟奴婢來。”
劉氏笑道:“有勞你走這麽一遭。”
說罷,遞了個荷囊過去。
郭忠倒未推辭,順勢收下裝入袖中,臉堆笑出了褶子:“老夫人您就是菩薩心腸,心裏還惦記著咱這些當奴婢的。”
稱玉兩輩子哪進過這種地方,難免有些心生膽怯,雙腿直打哆嗦,然而宸哥兒還在她身邊站著,隻得勉強支楞起來,默不作聲跟在劉氏身後。
那邊陳皇後已在仁明殿等著,雖是召見外眷,但今日來的是她母親和侄子侄女,是以穿著身尋常禮衣,發間簡單插了枝細釵。
稱玉原本心裏直打鼓,等給這位天家娘娘行禮後,她偷偷抬頭看了眼,反沒那麽懼怕了。不因旁的,這聖人娘娘與陳知璟畢竟一母同胞,乍看倒有兩三分相似。
“這可是三郎媳婦和哥兒,頭回見的,上前來我瞧瞧。”那邊陳姝元令人給她們賜了座,又喚稱玉領著宸哥兒近前。
她溫和笑著,問了宸哥兒幾句話,與劉氏道:“母親,你看宸哥兒這模樣,與三郎幼時無二。”
劉氏是她的親生母親,平素心裏不曉得多掛念她,然當下聽了這話卻僅僅拘謹回了句:“聖人說得極是。”
這樣子,還不如待稱玉的時候親近。
陳姝玉是知道她母親的,縱然骨肉血脈割不斷,但在這天家當要先論君臣,她早習慣了。
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進了第三期關注名單啦,還請多多關照~投一票也好呀~
第三十章 誤會
稱玉見劉氏這樣拘謹,完全不見噓寒問暖,心裏也說不出個什麽滋味。
本覺得國公府裏規矩大,如今看著這天家更是,母女兩個瞧著竟如此生分。
幾人這廂說著話,陳姝元命人去領了皇三子趙晞來,小皇子走進殿內。陳姝元指著殿內幾人道:“晞哥兒來給你外祖母、兩個舅母請安,那個是你表弟,年歲與你一般大,隻比你晚生了幾月。”
趙晞忙上前拜見。
劉氏與孫氏麵上嚴肅,側著身子受了半禮,稱玉有樣學樣,忙也跟著照做。
陳姝元並不厚此薄彼,各賞了萱姐兒、宸哥兒一塊玉佩,又留她們在宮中用膳。
“聖人,禮不可廢,臣婦們在宮中不便久呆。”劉氏聞言卻推拒,站起身向她請辭道。
陳姝元也不勉強,令身邊郭忠送她們。
臨走前,劉氏又看了眼陳姝元,笑道:“聖人當顧著身子要緊。”
她這元姐兒懷胎十月,府中嬌嬌養大,如今見一麵都難得,便是見了麵又處處受桎梏。劉氏沒忘記陳知璟說元姐兒在宮中日子並不好過,可並不能提,連憂愁都得隱著,做出的歡喜的樣子來。
幾人進宮不過小半個時辰,走出宮門連劉氏都忍不住鬆了口氣。
晚些時候,正和帝人來了仁明殿。
陳姝元剛用過午膳,這會兒半臥在榻上翻著話本子,見他人過來,隻得匆匆理了衣裳去迎。
正和帝親將她扶起身:“怎沒多留嶽母她們會兒,方才我有事要處理,也未得空來請安,還望嶽母不要怪罪才好。”
陳姝元笑笑:“官家以國事為重,能記著已是我母親的福分,哪裏會怪罪於您。”
正和帝也扯了下唇,再未說起此事。
他此刻過來留在仁明殿小憩,陳姝元忙裏忙外伺候他上榻。陳姝元體寒些,偌大的殿內僅擺了兩個冰盆,她召了宮人過來替他搖扇,自己則在一旁守著。
看趙慎闔眼似已熟睡,才令人下去,自己則坐在榻角繼續邊翻話本子,邊打著盹兒。
沒想到本該睡著的那人卻忽然睜開了眼,喚她道:“元娘在看什麽,過來一起歇著罷。”
“官家,臣妾不困。”她搖搖頭,況白日裏頭也於理不合。
然而終究拗不過他,隻讓他盯了兩眼便收了東西,走過去躺在外側。
“那上麵講的什麽?”正和帝今日好奇心似乎有些重,又問了遍。
並不是多正經的書,不過她在這宮裏閑來無事,也就靠這些來打發時間,她想了想道:“我隻瞧了一半,大抵是個落魄書生和貴女……”
“不過那些個沒考取功名的書生癡心妄想而已。”正和帝道,“這人後看看就罷了。”
陳姝元“嗯”聲應下。
魯國公府老夫人今日進宮,官家因忙著未見,雖不是什麽大事,終究叫人心裏犯嘀咕。不過眾人很快發覺,這才沒幾日,皇後娘娘倒比先前更受寵了,官家連續幾晚都宿在她宮中。
魯國公府仍是這京中的一等一的世家,榮華正盛,就是官家的親兄弟都比不上。
陳知璟卻已覺出不對來,私下把盯著大老爺陳知瑞的人都撤了走。
他那兄長陳知瑞沒什麽大能耐,隻靠著祖上庇蔭,在戶部謀了個考功員外郎的差事。
這差事不大緊要,卻是個肥缺,每年歲中、歲末地方上考核,都要經了他的手。
要不是因為上輩子記憶,陳知璟並不知陳知瑞膽子這般大,這幾年暗地裏斂了不少財。
他原本想敲打敲打陳知瑞,然而稱玉她們從宮裏回來,他徹底停了這心思。或者依著如今的情況,不去管陳知瑞,才是對國公府最好。
總歸也要不了他的性命。
-
等過了幾日,莊子上的掌櫃陸續來了京師,果然不出陳知璟所料,肖金木已與幾人通過氣,交上來的賬目都大差不差,尋不出大錯。
這下倒是不好辦了,陳知璟站在稱玉身後,略看了賬目,指點了點道:“這三處莊子與往年差了數百兩,可見水分極大,不過今年未出錯,你貿然處理未免讓人覺得不公,我使人去莊子上探了再說。”
稱玉點頭應下:“您說得對,也好。”
“不過今年倒多進賬了兩三千兩,可都是你的功勞。”陳知璟輕笑道,“安置罷。”
稱玉卻還未打算安寢,她那還有針線活兒要趕著做,想了想道:“今兒您先睡吧,我這還有兩身衣裳要做出來,單薄的料子,再晚些時候,天涼了也穿不了。”
陳知璟聽得她這話一愣,手摸了摸身上衣物,不知想到什麽,麵上微赧,浮現出不自在道:“衣裳也不急著穿,府裏養了好些個繡娘,還是身子要緊,莫要傷了身。”
稱玉胡亂擺手,過去尋自己的針線簍子,根本沒聽清他究竟說了什麽話,徑直道:“您歇著吧。”
大房那邊陳知瑞又宿在了妾室屋中。
孫氏因莊子上的事,氣得直對著身邊婆子罵道:“他個混賬東西,倒是不管事的,隻知道往個婦人懷裏鑽,大房讓人把臉都打腫了也不問。嬤嬤你說我怎就這麽命苦,偏嫁給了他,累死累活撈不到句好。”
孫氏自己父親朝中五品,嫁進國公府,與天家攀上了親。要不是陳知瑞是庶出,與宮中娘娘畢竟隔了層肚皮,也沒有多少能耐,根本不可能會娶她。
但這話輪不到個下人來說,她身邊嬤嬤給她倒了茶勸道:“大爺體麵仍是給您的,就是老夫人那兒也您獨一份,院裏其他幾個都不讓去請安。”
“你曉得什麽。”孫氏道,不是嫡親的兒子,哪裏有耐性去管他的妾室。
麽噠,謝謝小可愛們的支持,求點推薦票呀,一票也行啊~愛你們~
第三十一章 指著它能活人
孫氏心裏雖憋著氣,去老夫人院中請安時恭恭敬敬,劉氏不待見陳知瑞,但對這兒媳婦還算過得去。
“先前把莊子上事給三郎媳婦去辦,她辦得如何?”劉氏問她。
孫氏笑道:“母親明鑒,三郎媳婦能幹著呢,今年隻上半年,賬上就多了幾千兩,我看府裏以後交給她也使得。”
“不過今年收成好,她也是碰巧了而已。”劉氏搖頭道,“她哪裏會這些,慢慢跟著你後頭學學便算了。”
孫氏兀自鬆了口氣。
憑心而論,孫氏這些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府裏上上下下一應都是她在料理,劉氏再如何也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削她的權。
“萱姐兒今年該十四了吧,你心裏可有計較,成親暫且不論,也好先定下來。有合適的人選,要我出麵看看也成。”劉氏又與她說起旁的事來。
萱姐兒是府裏第一個孩子,幼年也常在劉氏身邊,是她看著長大的,心裏自然有幾分疼愛。
劉氏願意管,孫氏可是求之不得。
她忙道:“不敢瞞母親,已在相看著了。隻跟您說句掏心窩子的話,您也知道,咱家雖說是家世顯赫,但她父親就那麽大的本事,萱姐兒這高不成低不就,若低嫁又辱了咱國公府的門楣。若您願意相看就再好不過。”
劉氏想了想,道:“也好,我托人問問看。”
孫氏何嚐不知老夫人這是打一棒子又塞了個甜棗過來,不過萱姐兒親事由她出麵可頂得上自己說上百句。
她心裏暢快了些,說了好些子好話回去自己院子,稱玉先前這麽一鬧,讓她少了許多進賬,還要慢慢從別的地方找補回來才是。
而被留在京師的那些個莊頭原本哆哆嗦嗦,等府裏放了話,這才各自返程回莊子上去了。
稱玉連忙活了幾日,終於將衣裳做好,便喚了宸哥兒和蘭香過來,各自交給他們。
陳知璟對此一無所知。
男人晚間時候看到稱玉終於沒在忙活那堆針線活,他默不作聲換下衣裳過來,依舊坐在榻上看話本子,但心思早不曉得飄到哪裏去。
稱玉仍在做自己的事,她坐在銅鏡前不慌不忙地梳著發,陳知璟心不在焉抬頭望了她一眼。
轉而又覺得自己丟麵子,又不是沒有衣裳穿,府裏繡娘的手藝比宮中也差不離。
何必盯著她做的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