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天最近因為分局夥食太好,又天天傻吃蔫睡的放羊姿態,心寬體胖。
睡褲勒緊肚皮,留一條褲腰帶的紅印。
她一個驢打滾,跳到衣櫃前,粗野地一甩上衣,囫圇往身上套了件睡裙。
她早已習慣了41號的半零不落,所以從不拉窗簾。
米和托腮,咂摸著酒,看個清清楚楚。
再低頭打字,隻要逢上“她”字,腦中就移過那雙淡漠眼睛、妖怪般的白嫩腰腹和酷似爺們的粗獷姿態。
殷天連續看了十幾頁,簡直五光徘徊,十色陸離,亂了眼。
“20世紀40年代的法國有沒有辦法驗出砷殘留?”
“紅斑狼瘡在1941年如何治療?”
“鼻部位的篩骨麵對何種重創,將會導致嗅覺缺失?”
“麻風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不是一個重大問題?”
她看得暈暈乎乎,太陽穴直跳,眼前星白點點似蚊蠅飛舞,一看手機,十一點半。
她披了件薄衫,揣著書下樓透氣。
老殷和張乙安已經睡了。
客廳亮著夜燈,她躡手躡腳穿過“叢林”進了後院,窩在搖椅上看月亮。
黑森林鍾準點報時,杜鵑依舊會啼鳴。
“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但它滑行的速度顯然慢了,舊物在以磨損的方式一一老去。
米和揉著頸椎,打下文書的最後一字,抬眼一望,對麵臥室亮著燈卻空無一人。
月暈而風中,吱嘎吱嘎的搖椅聲虛渺而來。
米和踩著草葉,端著馬克杯,手臂掛一薄毯。
怕驚擾聲控燈,走得鴉雀無聲。
搖椅位置離41號院落的雕欄極近,米和甚至抬手都能觸摸到她。
搖籃般的擺蕩修複了殷天的睡眠,黑皮書落了地也渾然不知。
米和靜靜看著,殷天個子高,身子縮在椅中,雙腿沒處搭,自然垂落著,腦袋斜斜耷拉,眼窩青黑。
她就是他心中所描摹出的樣子,幾乎完全一致。
他知道2006年,她上高一,將41號特大滅門案的無進展,歸納成當年自己的無作為,她成了個不喜形於色且孤僻冷漠的高瘦女孩。
桑家是她心裏一根無法拔除的戾刺,同時她以早熟的心智開始閱讀學習博登海默的《法理學》和王澤鑒的《民法判例與學說研究》。
2007年她在課餘時間學習國家醫學考試教材,粗淺地完成了解刨學和病理學的課程,走火入魔地在深夜一遍遍背誦著醫學常識。
2008年高三,對醫學飽有天賦的殷天放棄填寫淮江醫學院的誌願,高分考入淮江公安大,主修偵查學,輔修公安情報學。
他一直熱切地關注著這個少女的成長路徑。
米和輕輕蹲下,歪頭打量著她右腿,他知道那裏有一道長疤,從腳後跟延伸至小腿後側,縫了22針。
那是殷天高考完,以誌願者身份進入地震災區青川縣。
阿成回來轉述,充滿著敬畏。
他說這女孩永遠奔波在第一線,很多人認識她,說她堅韌,說她對屍體敬畏,說她做事麻利。
有家米粉店老板對她印象深刻,說她熱心寡言。看人幫人時中間像是有層膜,冷靜又悲憫。老板扭扭捏捏說了半天,把自己也繞糊塗了。老板娘出來補詞,“呐像個菩薩呀,穩重,不咋呼,麵上沒什麽表情啊,但心腸熱。小姑娘厲害得不得了,還給新兵做心理輔導哩。”
一個賣炕土豆的阿婆指著縣城邊界的坑地,“就在那兒摔的,天黑嘛,爬出來小腿全是血,嚇死嘞,她喊都沒喊,沒喊一聲,疼得全身抖呀,送到帳篷裏縫傷口,好像是遇到認識的醫生,就那時掉了兩滴淚。我們這一片都認識她的,很好一小姑娘,高考完就過來啦,不多見的,悶頭幹活。”
米和的手指幾乎要挨上她赤紅的疤痕,最後停在一厘間,沒了觸摸的勇氣。
2012年她以特等學金的成績畢業於公安大,同年考取張瑾瀾的刑事偵查方向研究生。
研究生期間,張瑾瀾告知老殷,她對41號特大滅門案的瘋狂執念屬於變異的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米和對這概念很模糊,專門上網搜尋:這是特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件,比已處理完成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
米和這樣解讀,因為她童年目睹且參與了桑家最後的死亡時刻並向警方提供了線索,那麽她在潛意識裏自動將自己劃分為參與者,但案件99年至今仍未偵破,情感,真相皆如鯁在喉。
十幾年情緒的積壓放大造成她如今無法改變的行為弊端:過分強迫,偏執,經手的所有事件必須一氣嗬成,必要時甚至將其他人與事置之度外。
同時因過早對善惡產生質疑,她成年後越過了道德層麵,對善惡價值體係有獨立的認知。
她成為兩個極端的共生體:
性格中的暗黑成分和作為一名警察骨子裏的善良,及對真相的偏執高度交織在一起。
既有應對複雜事件的冷靜與凶狠,也有封存於內心深處未泯的孩子氣。
米和縮回手,將掉落的黑皮書翻到124頁。
而後探身將毯子披蓋住殷天,兩人離得近。
殷天熱忱的呼吸噴灑在他前額,米和幽微一笑。
替她掖好被角,一抬頭就對上那雙寒涼的眼睛。
“你也失眠?”殷天啞聲。
她沒躲,保持著呼吸共生的距離。
倒是米和先臊了,直起身板,“倒時差。”他摸了摸鼻頭,遞出杯子,“要麽,助眠。”
殷天以為是牛奶,“有屁用,得吃藥。”她頓了片刻,覺得這樣回話不好,顯得沒教養,忙裝模作樣咳嗽一聲,“我牛奶不耐受。”
米和笑著收回,露著一排白燦燦的上牙,一口氣喝完。
殷天注意到那杯子是統一的公司馬克杯:長陽律師事務所。
雙瞳一眯,她撐起身子,毯子溜溜往下跑,被米和一把撈住。
“長陽在大東邊,你住大西邊,不嫌遠?”
米和隔著欄杆,將攤在124頁的黑皮書放在她腿上,“東邊鬧,西邊靜,我喜靜。”
“南邊、北邊也靜。”殷天不動聲色的咄咄
重書一壓,她的注意力轉向膝間,待看清圖文,驟然僵持不動——
那是一根長形梭針的樣圖。
針長六寸,采金屬打製且尖銳,是歐洲19世紀女性流行的帽針。
殷天窒息般盯著黑皮書,驀地彈跳而起,撒腿往屋裏衝。
米和依舊保持著先前的姿勢,腳底生根,一動不動。
聲控燈亮了滅,滅了亮。
打得他麵龐明明暗暗。
作者有話說:
參賽了。
寫《黑皮書》的初衷,是想正經八百塑造出一批與邪惡抗衡,奮鬥在一線的真實的人民英雄。
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罪案不僅能展現偵查過程的艱險繁雜,法律人情的步步驚心,也著重描墨於刑警與罪犯在邏輯、心智和定力上的角逐。
希望給大家帶來觸動與振奮。
歡迎收藏,歡迎澆死我。
第19章
她以為她撞了隻狗
悶雷在天上滾了一圈又一圈,終於在下半夜噴湧而出,風瀟雨晦。
淩晨三點半,42號聯排二層亮著一豆孤燈,在幽黑中煢煢孑立。
殷天披頭散發抱著黑皮書坐在馬桶上。
她也想跟這風雨一樣一瀉千裏,然而金剛胃,鐵石腸,她已經便秘了很多天。
“娘個西皮。”
墨跡了半個多小時,終究是勞而無功。
卷宗紙頁布滿了整個洗手台,連洗衣機的蓋頂上就零散鋪張。
殷天低頭凝著厚書,背上爬起一陣寒涼之氣。
19年後,有人送來了大致準確的行凶工具構造圖。
不止如此,謎題浮花簇錦,在同一時間怒放異彩:證明詭異音調存在的男慣偷;一本從天而降的真相書;一件鮮少出現在國內的凶器……
也不知是排泄過於用力,還是涼風繞滿樓,殷天雙臂升起一層又厚又密的雞皮疙瘩。
在阿廣收集的人物資料裏,殷天是重度失眠患者。
米和一直好奇它的準確性,準備親自監督,結果熬到兩點就敗下陣來,他失策了,不該碰朗姆,一喝就犯困。
淩晨4點15,枕邊的電話滋哇亂叫。
米和挑開一隻眼,是阿廣。
陳記鹵煮店一別後,阿廣去了非洲布隆迪尋找米和父親的行蹤。
一個月前,他們查到了具有米卓標識的ip地址出現在布隆迪的第二大城市,基特加市。
精準定位後,確定是“野人矛盾酒吧”。
“有料到。卓叔在酒吧五層住了半個多月,等一個人從中心監獄出來,但沒見到人,那人在去見卓叔的路上被槍殺了,腦骨碎裂。但他應該留了東西,卓叔去了趟馬特小學的儲物間,之後就消失了。那人資料查不全,被抹走很多,我問了一圈,應該是太招搖,兩個小時之前有人開始跟蹤我,我把現有信息發你。”
米和打開郵箱掃著出獄記錄和新聞報導,是個絡腮胡的黑人男性,年紀很大,花白寸頭。“不用再跟了,趕緊回來,萬事小心。”
他掛了電話,又撥出一個加密號碼,“阿par,阿廣在基特加,有尾巴。你定位他手機,保他回來。我現在給你轉定金。”
睡褲勒緊肚皮,留一條褲腰帶的紅印。
她一個驢打滾,跳到衣櫃前,粗野地一甩上衣,囫圇往身上套了件睡裙。
她早已習慣了41號的半零不落,所以從不拉窗簾。
米和托腮,咂摸著酒,看個清清楚楚。
再低頭打字,隻要逢上“她”字,腦中就移過那雙淡漠眼睛、妖怪般的白嫩腰腹和酷似爺們的粗獷姿態。
殷天連續看了十幾頁,簡直五光徘徊,十色陸離,亂了眼。
“20世紀40年代的法國有沒有辦法驗出砷殘留?”
“紅斑狼瘡在1941年如何治療?”
“鼻部位的篩骨麵對何種重創,將會導致嗅覺缺失?”
“麻風病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是不是一個重大問題?”
她看得暈暈乎乎,太陽穴直跳,眼前星白點點似蚊蠅飛舞,一看手機,十一點半。
她披了件薄衫,揣著書下樓透氣。
老殷和張乙安已經睡了。
客廳亮著夜燈,她躡手躡腳穿過“叢林”進了後院,窩在搖椅上看月亮。
黑森林鍾準點報時,杜鵑依舊會啼鳴。
“布穀布穀,布穀布穀……”
但它滑行的速度顯然慢了,舊物在以磨損的方式一一老去。
米和揉著頸椎,打下文書的最後一字,抬眼一望,對麵臥室亮著燈卻空無一人。
月暈而風中,吱嘎吱嘎的搖椅聲虛渺而來。
米和踩著草葉,端著馬克杯,手臂掛一薄毯。
怕驚擾聲控燈,走得鴉雀無聲。
搖椅位置離41號院落的雕欄極近,米和甚至抬手都能觸摸到她。
搖籃般的擺蕩修複了殷天的睡眠,黑皮書落了地也渾然不知。
米和靜靜看著,殷天個子高,身子縮在椅中,雙腿沒處搭,自然垂落著,腦袋斜斜耷拉,眼窩青黑。
她就是他心中所描摹出的樣子,幾乎完全一致。
他知道2006年,她上高一,將41號特大滅門案的無進展,歸納成當年自己的無作為,她成了個不喜形於色且孤僻冷漠的高瘦女孩。
桑家是她心裏一根無法拔除的戾刺,同時她以早熟的心智開始閱讀學習博登海默的《法理學》和王澤鑒的《民法判例與學說研究》。
2007年她在課餘時間學習國家醫學考試教材,粗淺地完成了解刨學和病理學的課程,走火入魔地在深夜一遍遍背誦著醫學常識。
2008年高三,對醫學飽有天賦的殷天放棄填寫淮江醫學院的誌願,高分考入淮江公安大,主修偵查學,輔修公安情報學。
他一直熱切地關注著這個少女的成長路徑。
米和輕輕蹲下,歪頭打量著她右腿,他知道那裏有一道長疤,從腳後跟延伸至小腿後側,縫了22針。
那是殷天高考完,以誌願者身份進入地震災區青川縣。
阿成回來轉述,充滿著敬畏。
他說這女孩永遠奔波在第一線,很多人認識她,說她堅韌,說她對屍體敬畏,說她做事麻利。
有家米粉店老板對她印象深刻,說她熱心寡言。看人幫人時中間像是有層膜,冷靜又悲憫。老板扭扭捏捏說了半天,把自己也繞糊塗了。老板娘出來補詞,“呐像個菩薩呀,穩重,不咋呼,麵上沒什麽表情啊,但心腸熱。小姑娘厲害得不得了,還給新兵做心理輔導哩。”
一個賣炕土豆的阿婆指著縣城邊界的坑地,“就在那兒摔的,天黑嘛,爬出來小腿全是血,嚇死嘞,她喊都沒喊,沒喊一聲,疼得全身抖呀,送到帳篷裏縫傷口,好像是遇到認識的醫生,就那時掉了兩滴淚。我們這一片都認識她的,很好一小姑娘,高考完就過來啦,不多見的,悶頭幹活。”
米和的手指幾乎要挨上她赤紅的疤痕,最後停在一厘間,沒了觸摸的勇氣。
2012年她以特等學金的成績畢業於公安大,同年考取張瑾瀾的刑事偵查方向研究生。
研究生期間,張瑾瀾告知老殷,她對41號特大滅門案的瘋狂執念屬於變異的蔡格尼克記憶效應。
米和對這概念很模糊,專門上網搜尋:這是特指人們對於尚未處理完的事件,比已處理完成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
米和這樣解讀,因為她童年目睹且參與了桑家最後的死亡時刻並向警方提供了線索,那麽她在潛意識裏自動將自己劃分為參與者,但案件99年至今仍未偵破,情感,真相皆如鯁在喉。
十幾年情緒的積壓放大造成她如今無法改變的行為弊端:過分強迫,偏執,經手的所有事件必須一氣嗬成,必要時甚至將其他人與事置之度外。
同時因過早對善惡產生質疑,她成年後越過了道德層麵,對善惡價值體係有獨立的認知。
她成為兩個極端的共生體:
性格中的暗黑成分和作為一名警察骨子裏的善良,及對真相的偏執高度交織在一起。
既有應對複雜事件的冷靜與凶狠,也有封存於內心深處未泯的孩子氣。
米和縮回手,將掉落的黑皮書翻到124頁。
而後探身將毯子披蓋住殷天,兩人離得近。
殷天熱忱的呼吸噴灑在他前額,米和幽微一笑。
替她掖好被角,一抬頭就對上那雙寒涼的眼睛。
“你也失眠?”殷天啞聲。
她沒躲,保持著呼吸共生的距離。
倒是米和先臊了,直起身板,“倒時差。”他摸了摸鼻頭,遞出杯子,“要麽,助眠。”
殷天以為是牛奶,“有屁用,得吃藥。”她頓了片刻,覺得這樣回話不好,顯得沒教養,忙裝模作樣咳嗽一聲,“我牛奶不耐受。”
米和笑著收回,露著一排白燦燦的上牙,一口氣喝完。
殷天注意到那杯子是統一的公司馬克杯:長陽律師事務所。
雙瞳一眯,她撐起身子,毯子溜溜往下跑,被米和一把撈住。
“長陽在大東邊,你住大西邊,不嫌遠?”
米和隔著欄杆,將攤在124頁的黑皮書放在她腿上,“東邊鬧,西邊靜,我喜靜。”
“南邊、北邊也靜。”殷天不動聲色的咄咄
重書一壓,她的注意力轉向膝間,待看清圖文,驟然僵持不動——
那是一根長形梭針的樣圖。
針長六寸,采金屬打製且尖銳,是歐洲19世紀女性流行的帽針。
殷天窒息般盯著黑皮書,驀地彈跳而起,撒腿往屋裏衝。
米和依舊保持著先前的姿勢,腳底生根,一動不動。
聲控燈亮了滅,滅了亮。
打得他麵龐明明暗暗。
作者有話說:
參賽了。
寫《黑皮書》的初衷,是想正經八百塑造出一批與邪惡抗衡,奮鬥在一線的真實的人民英雄。
層層疊疊,大大小小的罪案不僅能展現偵查過程的艱險繁雜,法律人情的步步驚心,也著重描墨於刑警與罪犯在邏輯、心智和定力上的角逐。
希望給大家帶來觸動與振奮。
歡迎收藏,歡迎澆死我。
第19章
她以為她撞了隻狗
悶雷在天上滾了一圈又一圈,終於在下半夜噴湧而出,風瀟雨晦。
淩晨三點半,42號聯排二層亮著一豆孤燈,在幽黑中煢煢孑立。
殷天披頭散發抱著黑皮書坐在馬桶上。
她也想跟這風雨一樣一瀉千裏,然而金剛胃,鐵石腸,她已經便秘了很多天。
“娘個西皮。”
墨跡了半個多小時,終究是勞而無功。
卷宗紙頁布滿了整個洗手台,連洗衣機的蓋頂上就零散鋪張。
殷天低頭凝著厚書,背上爬起一陣寒涼之氣。
19年後,有人送來了大致準確的行凶工具構造圖。
不止如此,謎題浮花簇錦,在同一時間怒放異彩:證明詭異音調存在的男慣偷;一本從天而降的真相書;一件鮮少出現在國內的凶器……
也不知是排泄過於用力,還是涼風繞滿樓,殷天雙臂升起一層又厚又密的雞皮疙瘩。
在阿廣收集的人物資料裏,殷天是重度失眠患者。
米和一直好奇它的準確性,準備親自監督,結果熬到兩點就敗下陣來,他失策了,不該碰朗姆,一喝就犯困。
淩晨4點15,枕邊的電話滋哇亂叫。
米和挑開一隻眼,是阿廣。
陳記鹵煮店一別後,阿廣去了非洲布隆迪尋找米和父親的行蹤。
一個月前,他們查到了具有米卓標識的ip地址出現在布隆迪的第二大城市,基特加市。
精準定位後,確定是“野人矛盾酒吧”。
“有料到。卓叔在酒吧五層住了半個多月,等一個人從中心監獄出來,但沒見到人,那人在去見卓叔的路上被槍殺了,腦骨碎裂。但他應該留了東西,卓叔去了趟馬特小學的儲物間,之後就消失了。那人資料查不全,被抹走很多,我問了一圈,應該是太招搖,兩個小時之前有人開始跟蹤我,我把現有信息發你。”
米和打開郵箱掃著出獄記錄和新聞報導,是個絡腮胡的黑人男性,年紀很大,花白寸頭。“不用再跟了,趕緊回來,萬事小心。”
他掛了電話,又撥出一個加密號碼,“阿par,阿廣在基特加,有尾巴。你定位他手機,保他回來。我現在給你轉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