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門長孫逃荒記
作者: 夾心棉花糖
簡介:
俗話說得好,“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然而,周長寧卻沒想到,
別人穿越,不是侯門貴公子,就是農家科舉記,
輪到他的時候,就成了逃荒求生的故事??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
且看周家長孫如何帶領一大家子,在這亂世中求生存!
ps:穿越逃荒文,女主背景板,可以當成無cp來看。
?
內容標簽: 情有獨鍾 天作之合 穿越時空 勵誌人生
搜索關鍵字:主角:周長寧 ┃ 配角:周大新;周福壽等人 ┃ 其它:
一句話簡介:農家長孫在古代逃荒求生的故事
立意:縱然身處逆境,也要心向陽光~
第一章 穿越
“大新哥,你家老大還沒醒呐?這都燒了一個晚上了,等到天一亮,咱們這些人也就該出發去縣城了,到時候,這孩子跟不上隊伍可怎麽辦呐?我看這個兵頭可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半眯半醒間,周長寧隻聽到一人刻意壓低了聲音這樣說道,聽起來,言語當中對他口中的“兵頭”頗有些懼怕的意思。
“唉!這孩子在家裏也是從沒受過什麽苦的,昨天白天的時候,這群人突然衝進村子來,看上去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也難怪他被嚇到了。不過,方才我摸了摸他的額頭,溫度好像在降下去了,總歸是看到了病情好轉的希望。至於去縣城的路,左右還有我們兄弟三個呢,一人背上一段路程,也不會費多大事。”另一道男聲聲音裏充滿了頹喪的意味。
而作為兩人口中討論的對象周家老大——周長寧,其實已經醒來有一會兒了,隻是麵對著當前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一動也不敢動罷了。
是的!完全陌生!因為,周長寧本是現代人,快要大學畢業的他已經簽了工作,原本順利的話是能夠按照預想成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的,可誰讓他偏偏跟舍友出去逛商城的時候,倒黴催的遇上了反社會的人呢,見著那人手裏拿著刀,刀上還帶著血,就要向一對母女衝過去,周長寧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熱血上頭,瞬間衝了上去。
在他還有意識的時候已經看到聞聲趕來的商場保安將那人製服住,可惜他卻沒能等到救護車,最終因脾髒嚴重破裂、大出血而變成了來自21世紀的一抹幽魂。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有意識的時候終於能夠搞懂究竟存不存在地府這個問題了,沒想到,虛空當中一個漩渦突然出現,將他吸了進去,等到周長寧再有意識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當前這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魏朝黎縣青石鎮周家村的周長寧了。
原身也叫周長寧,他爺爺叫周福壽,是周家村的裏正,同時也是周氏一族的族長,他爹叫周大新,對,就是剛剛聽到的另一道聲音的主人,是青石鎮福運酒樓的掌櫃,而周長寧,就是他們家的大房長孫了,如果換個處境,把這個身份代入到那些世家大戶,就相當於是“嫡長孫”無疑了。
嫡長孫?個屁呀!就周長寧現在的處境,能在這破世道裏保住一條小命都算不錯的了。
也怪不得像周長寧這樣一向冷靜沉穩的人也淡定不下去了,實在是......在別的穿越老鄉要麽是讀書人,參加科舉連中六元,迎娶高門小姐成為人生贏家;要麽是侯府貴公子,準縣主/郡主/公主夫婿人選,哪怕是侯府庶子呢,也總有個逆風翻盤的機會不是?然而他呢,開局就要麵臨著作為一個十五歲的小屁孩兒,就要被強行征兵拉到戰場上去打仗的局麵了。
想到這兒,周長寧就不由得望天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原本在晚上,他的動作又很隱蔽,應該是沒有人能注意到的,但是當爹的又怎麽可能不分出一絲心神來注意著自家兒子的動靜呢?
“大郎!你可算醒了!嗯!不燒了!躺了一晚上,也該餓了吧,按理說大病初愈應該喝點白粥清清腸胃的,隻是如今卻是沒那個條件,就隻有幹巴巴的餅子了,這是爹專門給你留的,快吃吧!”見著兒子坐起來了,周大新的手摸了摸他的額頭,確認兒子終於退燒了,便把自己手上正在吃著的大半張餅子撕下來大半,塞到兒子手裏,臉上高興的神情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周長寧的估計,現在最多也就淩晨四點多不到五點,然而這些被強行征兵過來的人卻都被安排在了距離鎮子隻有不到兩公裏的地方,想來這餅子應當是給他們這些人發的早飯了,若是待會兒當真上路出發走去縣城,一路上可沒有專門留給他們用飯的時間了。
而且,古人是一日隻用兩餐的,也就是說,就這麽個餅子,擱在平日還不夠周大新墊吧一下肚子的呢,現在卻要成為他們父子兩人挨到晚飯前唯一的食物了。
周長寧手裏猝不及防地被塞過來半張餅子,這著實讓他有些愣神,低頭看了看,嘴唇微抿,這樣看起來就幹巴巴的東西,放在以前,他連看都不會看一眼的,畢竟,他爸媽雖然不喜歡他這個“累贅”,但是在物質方麵也從來沒有短過他的,不知不覺地,又或許是受了原身記憶的影響,周長寧對周大新這個“父親”的抵觸情緒似乎在不經意間消弭了許多。
“快吃呀,這孩子,愣著幹嘛?那群當兵的隨時有可能就要吆喝著出發了。”周大新推了推兒子,示意他趕緊吃。
一群人點起的火堆前,借著火光,周長寧看見,周有新的嘴唇已經幹裂開來,說著話的功夫,還用舌頭輕輕舔了一下嘴唇,試圖浸濕。
莫名地,周長寧心裏有些別扭,又把餅子遞了回去:“我不餓,你吃吧。”隻是隨之而來的腹鳴聲讓他的話變得沒有絲毫說服力,也幸好天色黑,沒人看清他臉上的羞赧之色。
離得近的幾位一道從周家村出來的叔伯卻是笑著打趣:
“大新,長寧這是懂事了,心疼你呢。”
“有這麽個兒子,大新哥,你有後福呐!”
你一言我一語的,似乎這樣就能減輕他們對當前困境的愁緒似的。
被打趣了,周大新也不以為然,反而一副引以為傲的模樣,粗糙的大手摸上了兒子的腦袋,輕輕揉了揉他的頭發:“行了,讓你吃你就吃,你爹我壯得跟頭牛似的,別看年紀上來了,可比你小子能扛得多。你二叔三叔去河邊打水了,等他們回來,估摸著我們也該出發去縣城了。”
周長寧不再言語,隻是默默啃起了餅子,若是要走到縣城的話,憑他現在這樣一副病懨懨的身體還真做不到,還是先恢複體力為好,可別跟不上隊伍、成了累贅。
通過記憶,周長寧也能知道,如今大魏朝天子突然因急病駕崩卻未曾留下後嗣,對於下任君主人選也未曾留下過隻言片語,太後早已仙逝,皇後出身低微、不得聖寵,在這件事情上說話沒什麽分量,因而,朝堂之上可謂是一片亂象。
而與當今天子血緣關係最近的共有四人,其中,秦王、燕王、楚王皆是天子的堂兄弟,其封地分別在開封以北、以東、以西,懷王則是其皇叔,也是先帝年紀最小的兄弟,頗受信重,封地位於南方。
懷王且先不說,其他三位王爺卻是蠢蠢欲動,眼下正是秦王與楚王交戰之際,然而秦王到底是因為經營封地年歲尚短而勢弱些,兵力相比較而言到底占了弱勢,於是底下的謀士便給他出了個主意,他的封地可是有那麽多百姓呢,每家每戶的青壯勞動力加起來,這就是一隻數量非常龐大的隊伍了,不會打仗沒關係,用人海戰術往上堆不就行了。
由此,秦王這才下了征兵的命令,要求的是每家滿十四歲以上的青壯勞動力都得去,特殊時期,也不允許用銀兩代替兵役,而且,那麽多大軍是要靠糧草養著的,秦王倉庫裏沒有那麽多糧食,那怎麽辦呢?當然還是得找百姓們“借”了。
好巧不巧的是,青石鎮及其附近的周家村等一眾小村莊,雖然地處偏遠,卻正好處在秦王的封地邊界處,征兵自然也就被算進去了。
於是乎,就在昨天,秦王的旨意傳到青石鎮上來,幾個兵丁身上佩刀,在鎮長的帶領下,闖入了周家,將一村子的人召集起來,查過戶籍之後,凡是滿足要求的都要被編入兵卒隊伍,與此同時,這些兵丁還肩負著運輸糧草的任務。
當然了,僅憑這麽一隻十多人的小隊伍就想運輸大批糧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才要先前往黎縣,和大隊伍會和,再一起去前線兩軍交戰的地方,而類似這樣的隊伍,目前在秦王的封地之內,到處都是。
想到這兒,周長寧不自覺地看了一眼那些兵丁緊緊守著的那些馬車,車上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都是從各個村子中強行收上來的,今年秋收雖然收成不錯,但是各處都已經交過稅了,剩下的這些,也不外是每家每戶都要留下來自家吃的。
也不知道秦王在下這個命令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征兵之後,那些家裏沒了成年壯丁又沒了糧食的老弱婦孺,該怎麽生存下去。
大抵是沒有的吧,周長寧眼神涼涼地朝著那個方向又看了一眼,隨即移開了視線,機械式啃餅子的動作之下,誰也猜不出他究竟在想些什麽。
至於從原身周長寧的記憶中為什麽能知道這麽多,隻因著他爺爺是裏正,他又是長孫,因此哪怕家底相比較那些富戶來說還是淺了些,家裏還是商量過後咬咬牙送他去了鎮上的私塾,就希望他好歹識幾個字、學些算賬的本事,將來像他爹周大新一樣,子承父業,做個酒樓的掌櫃就好。
但是“周長寧”卻格外爭氣些,即使私塾隻是鎮上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秀才開的,老秀才姓何,年齡大了,精神也有所不濟,能教授的東西比較有限,可他還是在這種情況下考取了童生,隻是敗在了院試這一關罷了。
不過,盡管與家裏對他未來的設想大相徑庭,但總歸是件好事,雖然童生的功名在那些書香門第看來不值一提,但在青石鎮這樣的小地方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何況他年紀輕輕,以後還有機會再次下場,故而何秀才也不由得在周長寧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凡是從知交好友那裏聽到的關於朝堂的消息,偶爾也會拿出來與他說道一二。
作者有話說:
嗚嗚我們長寧崽崽開場難度地獄級,自帶小可憐屬性,希望大家多多喜歡他呀~
第二章 謀劃
“喲!長寧總算是醒了,醒來了就好。”周二柱的手搭在周長寧的肩上,欣慰地拍了拍兩下,他可是知道家裏的老爺子有多重視大哥家的長寧,要是讓老爺子知道他們三個人都沒能照顧好侄子,怕是周家院子裏又要上演起久違的一幕“老父親教子”的戲碼了。
周家兄弟三個,老大周大新因為讀書識得幾個字,而且性格圓滑些,便去做了酒樓掌櫃;老二周二柱算是弟兄三人裏性格最穩重的,若不是因為該到他啟蒙的那兩年地裏收成不好,家裏實在沒有餘錢了,單憑他那坐得住的性子,隻怕才會是周家讀書“讀出了名堂”的第一人呐。
至於老三周三全,因為是小兒子,無論什麽事情,上頭都好歹有兩個哥哥撐著呢,性格難免跳脫了些,平日裏除了下地幹活以外,最喜歡的就是跟他那群不知道從哪裏結識到的朋友到處亂跑,若不是看他一直也都沒給家裏惹下什麽禍事,周家老兩口才不會就這樣由著他的性子去呢。
而周長寧看中的正是這一點,拽了拽三叔的衣角道:“三叔,我想去小解,你陪我一道去吧。”此刻,天色還未亮起來,除了火堆附近能有些許亮光之外,不遠處的密林處隻有一片黑暗,說話間,他還故意猶猶豫豫地向著林子的方向看了一眼。
“爹陪你去吧,你三叔剛打水回來,讓他歇一歇,再休息一兩個時辰我們也該出發了。”說著周大新就要站起身來,卻被周三全攔住了:“就這麽點兒路能費什麽事?我陪長寧去就好,大哥你這該不會是嫉妒我跟長寧關係好吧?”
“胡說八道!趕緊去,快去快回!”周大新笑罵道,這個老三,說話還是這麽不著調兒,長寧是他親生兒子,當然是跟他這個當爹的最親了,還嫉妒?笑話!
周三全見好就收,拉著侄子的胳膊去了兵頭那裏:“這位官爺,我們是青石鎮周家村的,這是我侄子,他生著病剛剛才醒,這不是人有三急嘛,我們叔侄二人想去樹林裏小解,很快就回來,希望官爺允許。”
那人將周三全叔侄二人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這才漫不經心地道:“嗯,速回,醜話說在前頭,可別打什麽歪主意,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是是是,我大哥二哥還在那兒坐著呢,我們肯定不會動歪腦筋的,一定盡快回來。”對於那兵頭的傲慢態度,周三全並不放在心上,反而陪著笑容道。
兵頭的警告也不是沒有緣由,他們這支小隊伍除了押送糧食之外更重要的是征兵,跑了一兩個也就罷了,怕的就是此例一開,人全都跑光了,就算他們有兵器在手,也不可能攔得住這四百多號人,到時候完不成任務,他們這隻隊伍可就要被軍法處置了。
所以,為了方便管理,早在周長寧醒來之前,這些兵丁就已經組織過眾人先後分批次去打水、解決生理問題了,因而周三全才需要額外再過來請示一次。
不過,這恰巧方便了周長寧,眼看著他們距離人群越來越遠,他這才放低了聲音道:“對了三叔,我記得白天的時候那些人是把咱們村子裏的成年壯丁全都帶走了,剛剛我醒來之後,在附近的火堆見著了其他叔伯,怎麽不見楊叔呢?”
既然村子名叫周家村,可想而知,村子裏當然是姓周的人家居多,而且,裏正一職也通常是由周家人擔任,外姓人並不多,因此,周長寧一說起楊叔,周三全立刻就反應過來他說的是誰了。
“怎麽問起他來?他打水回來之後就在咱們身後的那個火堆旁邊坐著,跟我們也都不說話,估計是心情不好,也是,他家裏就剩了個兒子,才十二歲,還是個孩子呢,現在他被征兵了,他兒子之後一個人可怎麽過活。”
周三全成婚剛兩年,至今還沒有孩子,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孩子的期待,想到那個孩子以後的處境,也不免產生了些許同情。
周長寧口中的“楊叔”,全名楊永康,是周家村裏為數不多的外來戶人家,同時,也正因為他們家是十多年前搬來的,家底兒不厚,經過十來年的經營也沒能攢下幾畝地,平日裏都是靠打獵為生,因此,最起碼在拳腳功夫上肯定是比那些什麽都不懂的莊稼漢強的。
“算了不說了,想了也白想,反正也回不去,到了戰場上打起仗來,有沒有命在都不一定呢。就這兒了,你去小解吧,我替你看著呢。”周三全說著就要走遠一些,卻被周長寧一把拉住:“三叔,你說句心裏話,你真的想上戰場嗎?”
“你這孩子,說什麽傻話呢!要是能讓我們自己選的話,誰願意去送死啊?可是,這也由不得我們,聽說這是王爺親自下的命令,我們還能抗旨不成?再說了,那些兵丁也不是好惹的,一個個身上都配著刀,我們可打不過人家。”
周長寧心裏歎了口氣:“三叔,你聽我說,這戰場,那是絕對不能去的,我們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家漢子,也沒練過半點兒拳腳功夫,上了戰場,那就隻有送死的份兒,您也看見了,秦王底下的一個小隊伍都給每人配了刀,可是現在他一下子征了這麽多兵,他哪兒來那麽多武器武裝到每個人身上?
到時候,上了戰場,沒有盔甲,沒有武器,讓我們怎麽打?拿自己的拳頭去撞敵人的刀嗎?由此可見,真上了戰場,秦王能不能贏是一回事,但我們這些人,是注定要白白送命的。
而且,我們現在是在鎮子附近,鎮上和附近村子的所有成年壯丁都在這裏了,如果等到天亮,距離黎縣越近,我們遭遇其他隊伍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時候再想逃出去可就不容易了。
現在,是我們四百多號人對上一個十人的小隊伍,哪怕一人踢一腳呢,也足夠那些兵丁好受的了,時間緊迫,我們必須盡快行動,等到天亮了,我們的身影被更多人看到的話,秦王到時候派人來查找我們的蹤跡可就非常容易了。”
為了不讓那些兵丁起疑,周長寧“小解”的時間絕對不能太長,因而他在保證周三全聽清每一個字的前提下說話速度很快,當然,為了不讓周三全再猶豫下去,有些地方被他刻意誇大了些許。
“可是......”周三全本來不是個猶猶豫豫的性子,然而侄子的主意風險太大了,但他又清楚,侄子所說的都是事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一個莊稼漢,哪會什麽打仗呀?
周長寧見狀,又下了一劑猛藥:“三叔,你見著那些兵丁押送的馬車了吧?上麵的一袋袋糧食可都是從我們每家每戶家裏搜出來的,您有沒有想過,我們被帶走以後,祖父祖母年紀大了,長平他們年紀又還小,就剩下二嬸三嬸和我娘三個婦道人家操持裏裏外外,可是沒有糧食,他們連一口吃的東西都沒有,可怎麽過活下去啊?”
盡管周三全成婚兩年都沒有孩子,但他對於自家媳婦兒絕對不差,想來也知道他們走了以後,家裏會過得有多艱難了,隻要一想到因為自己被征了壯丁,媳婦兒有可能被娘家帶走改嫁給別人,周三全便忍不住了,咬咬牙說了一句:“你說,接下來該怎麽辦?三叔都聽你的。”
周三全明白自己腦袋不如侄子好使,也不亂出主意,總歸是長寧指哪兒他打哪兒就對了。
作者有話說:
更新來啦~
第三章 聯絡
“怎麽去了那麽久?我都差點兒要去尋你們了。”周大新見著兒子和三弟回來了,這才鬆了口氣,他還以為兩人在林子裏遇到什麽事了呢,畢竟天色還是烏漆嘛黑的,誰知道林子裏有沒有什麽蛇呀、蟲子呀之類的。
周長寧坐到他爹身邊,回答道:“林子裏沒什麽光亮,我和三叔走得遠了些,回來的時候東繞西繞的,險些迷路了,就多費了點兒時間。”他雖然是挨著他爹坐的,卻不經意地正好坐在了他爹和二叔兩人位置上的中間,盡管空隙顯得大了些。
周大新正想讓兒子再往他這邊擠擠,好給三弟讓個位置,誰知路過他們這個火堆的時候,三弟的腳步連停都沒停,在周大新詫異的目光下,徑直坐在了後麵楊永康的旁邊。
兩個大男人之間突然坐過來一個人高馬大的壯漢,立刻顯得擁擠了起來,楊永康奇怪地看了周家老三一眼,他一個外來戶,跟裏正一家可沒有什麽交情,當然了,他也沒有出聲趕人的意思,隻是默默地向著旁邊的人挪了挪,好給周三全騰出點兒地方來。
與此同時,周長寧看了一圈坐在他們這個火堆周圍的人,幸運的是,或許是存了“報團取暖”的念頭,從一開始各個村子就是涇渭分明的,他們這裏包括附近的幾個火堆邊上,都是周家村的人,因著心裏的緊迫感,周長寧也顧慮不了許多,隻能祈禱這些人就算幫不上什麽忙,最起碼也別拖後腿吧。
“爹!我和三叔商量了一下,待會兒以三叔喝水為信號,等他把竹筒裏的水喝完,由楊叔帶著空竹筒去請示打水,借著靠近兵頭的時候,一舉先將他製住,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挾持兵頭以後,剩下的兵丁必定有所顧忌,而且,到時候我們最起碼有兵頭的那柄刀在手,好歹麵對其他人的兵器不是沒有還手之力了。
其後,我們先做出一副要談判的架勢,再由幾個身強體壯的叔伯借著人群掩護,摸黑繞到剩下那些人的身後,趁其不備將其拿下,我們麵對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周長寧將他和三叔在林子裏用短暫時間“商量”出來的計劃壓低了音量說給了他爹聽,雖然這個計劃還不能稱得上完備,但至少,對於迫切想要逃離目前處境的他們來說,是夠用了的。
作者: 夾心棉花糖
簡介:
俗話說得好,“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然而,周長寧卻沒想到,
別人穿越,不是侯門貴公子,就是農家科舉記,
輪到他的時候,就成了逃荒求生的故事??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
且看周家長孫如何帶領一大家子,在這亂世中求生存!
ps:穿越逃荒文,女主背景板,可以當成無cp來看。
?
內容標簽: 情有獨鍾 天作之合 穿越時空 勵誌人生
搜索關鍵字:主角:周長寧 ┃ 配角:周大新;周福壽等人 ┃ 其它:
一句話簡介:農家長孫在古代逃荒求生的故事
立意:縱然身處逆境,也要心向陽光~
第一章 穿越
“大新哥,你家老大還沒醒呐?這都燒了一個晚上了,等到天一亮,咱們這些人也就該出發去縣城了,到時候,這孩子跟不上隊伍可怎麽辦呐?我看這個兵頭可不是個好相與的角色。”半眯半醒間,周長寧隻聽到一人刻意壓低了聲音這樣說道,聽起來,言語當中對他口中的“兵頭”頗有些懼怕的意思。
“唉!這孩子在家裏也是從沒受過什麽苦的,昨天白天的時候,這群人突然衝進村子來,看上去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也難怪他被嚇到了。不過,方才我摸了摸他的額頭,溫度好像在降下去了,總歸是看到了病情好轉的希望。至於去縣城的路,左右還有我們兄弟三個呢,一人背上一段路程,也不會費多大事。”另一道男聲聲音裏充滿了頹喪的意味。
而作為兩人口中討論的對象周家老大——周長寧,其實已經醒來有一會兒了,隻是麵對著當前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一動也不敢動罷了。
是的!完全陌生!因為,周長寧本是現代人,快要大學畢業的他已經簽了工作,原本順利的話是能夠按照預想成為一名中學語文老師的,可誰讓他偏偏跟舍友出去逛商城的時候,倒黴催的遇上了反社會的人呢,見著那人手裏拿著刀,刀上還帶著血,就要向一對母女衝過去,周長寧自己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熱血上頭,瞬間衝了上去。
在他還有意識的時候已經看到聞聲趕來的商場保安將那人製服住,可惜他卻沒能等到救護車,最終因脾髒嚴重破裂、大出血而變成了來自21世紀的一抹幽魂。
本來還以為自己在有意識的時候終於能夠搞懂究竟存不存在地府這個問題了,沒想到,虛空當中一個漩渦突然出現,將他吸了進去,等到周長寧再有意識的時候,已經變成了當前這個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大魏朝黎縣青石鎮周家村的周長寧了。
原身也叫周長寧,他爺爺叫周福壽,是周家村的裏正,同時也是周氏一族的族長,他爹叫周大新,對,就是剛剛聽到的另一道聲音的主人,是青石鎮福運酒樓的掌櫃,而周長寧,就是他們家的大房長孫了,如果換個處境,把這個身份代入到那些世家大戶,就相當於是“嫡長孫”無疑了。
嫡長孫?個屁呀!就周長寧現在的處境,能在這破世道裏保住一條小命都算不錯的了。
也怪不得像周長寧這樣一向冷靜沉穩的人也淡定不下去了,實在是......在別的穿越老鄉要麽是讀書人,參加科舉連中六元,迎娶高門小姐成為人生贏家;要麽是侯府貴公子,準縣主/郡主/公主夫婿人選,哪怕是侯府庶子呢,也總有個逆風翻盤的機會不是?然而他呢,開局就要麵臨著作為一個十五歲的小屁孩兒,就要被強行征兵拉到戰場上去打仗的局麵了。
想到這兒,周長寧就不由得望天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原本在晚上,他的動作又很隱蔽,應該是沒有人能注意到的,但是當爹的又怎麽可能不分出一絲心神來注意著自家兒子的動靜呢?
“大郎!你可算醒了!嗯!不燒了!躺了一晚上,也該餓了吧,按理說大病初愈應該喝點白粥清清腸胃的,隻是如今卻是沒那個條件,就隻有幹巴巴的餅子了,這是爹專門給你留的,快吃吧!”見著兒子坐起來了,周大新的手摸了摸他的額頭,確認兒子終於退燒了,便把自己手上正在吃著的大半張餅子撕下來大半,塞到兒子手裏,臉上高興的神情是顯而易見的。
按照周長寧的估計,現在最多也就淩晨四點多不到五點,然而這些被強行征兵過來的人卻都被安排在了距離鎮子隻有不到兩公裏的地方,想來這餅子應當是給他們這些人發的早飯了,若是待會兒當真上路出發走去縣城,一路上可沒有專門留給他們用飯的時間了。
而且,古人是一日隻用兩餐的,也就是說,就這麽個餅子,擱在平日還不夠周大新墊吧一下肚子的呢,現在卻要成為他們父子兩人挨到晚飯前唯一的食物了。
周長寧手裏猝不及防地被塞過來半張餅子,這著實讓他有些愣神,低頭看了看,嘴唇微抿,這樣看起來就幹巴巴的東西,放在以前,他連看都不會看一眼的,畢竟,他爸媽雖然不喜歡他這個“累贅”,但是在物質方麵也從來沒有短過他的,不知不覺地,又或許是受了原身記憶的影響,周長寧對周大新這個“父親”的抵觸情緒似乎在不經意間消弭了許多。
“快吃呀,這孩子,愣著幹嘛?那群當兵的隨時有可能就要吆喝著出發了。”周大新推了推兒子,示意他趕緊吃。
一群人點起的火堆前,借著火光,周長寧看見,周有新的嘴唇已經幹裂開來,說著話的功夫,還用舌頭輕輕舔了一下嘴唇,試圖浸濕。
莫名地,周長寧心裏有些別扭,又把餅子遞了回去:“我不餓,你吃吧。”隻是隨之而來的腹鳴聲讓他的話變得沒有絲毫說服力,也幸好天色黑,沒人看清他臉上的羞赧之色。
離得近的幾位一道從周家村出來的叔伯卻是笑著打趣:
“大新,長寧這是懂事了,心疼你呢。”
“有這麽個兒子,大新哥,你有後福呐!”
你一言我一語的,似乎這樣就能減輕他們對當前困境的愁緒似的。
被打趣了,周大新也不以為然,反而一副引以為傲的模樣,粗糙的大手摸上了兒子的腦袋,輕輕揉了揉他的頭發:“行了,讓你吃你就吃,你爹我壯得跟頭牛似的,別看年紀上來了,可比你小子能扛得多。你二叔三叔去河邊打水了,等他們回來,估摸著我們也該出發去縣城了。”
周長寧不再言語,隻是默默啃起了餅子,若是要走到縣城的話,憑他現在這樣一副病懨懨的身體還真做不到,還是先恢複體力為好,可別跟不上隊伍、成了累贅。
通過記憶,周長寧也能知道,如今大魏朝天子突然因急病駕崩卻未曾留下後嗣,對於下任君主人選也未曾留下過隻言片語,太後早已仙逝,皇後出身低微、不得聖寵,在這件事情上說話沒什麽分量,因而,朝堂之上可謂是一片亂象。
而與當今天子血緣關係最近的共有四人,其中,秦王、燕王、楚王皆是天子的堂兄弟,其封地分別在開封以北、以東、以西,懷王則是其皇叔,也是先帝年紀最小的兄弟,頗受信重,封地位於南方。
懷王且先不說,其他三位王爺卻是蠢蠢欲動,眼下正是秦王與楚王交戰之際,然而秦王到底是因為經營封地年歲尚短而勢弱些,兵力相比較而言到底占了弱勢,於是底下的謀士便給他出了個主意,他的封地可是有那麽多百姓呢,每家每戶的青壯勞動力加起來,這就是一隻數量非常龐大的隊伍了,不會打仗沒關係,用人海戰術往上堆不就行了。
由此,秦王這才下了征兵的命令,要求的是每家滿十四歲以上的青壯勞動力都得去,特殊時期,也不允許用銀兩代替兵役,而且,那麽多大軍是要靠糧草養著的,秦王倉庫裏沒有那麽多糧食,那怎麽辦呢?當然還是得找百姓們“借”了。
好巧不巧的是,青石鎮及其附近的周家村等一眾小村莊,雖然地處偏遠,卻正好處在秦王的封地邊界處,征兵自然也就被算進去了。
於是乎,就在昨天,秦王的旨意傳到青石鎮上來,幾個兵丁身上佩刀,在鎮長的帶領下,闖入了周家,將一村子的人召集起來,查過戶籍之後,凡是滿足要求的都要被編入兵卒隊伍,與此同時,這些兵丁還肩負著運輸糧草的任務。
當然了,僅憑這麽一隻十多人的小隊伍就想運輸大批糧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才要先前往黎縣,和大隊伍會和,再一起去前線兩軍交戰的地方,而類似這樣的隊伍,目前在秦王的封地之內,到處都是。
想到這兒,周長寧不自覺地看了一眼那些兵丁緊緊守著的那些馬車,車上一麻袋一麻袋的糧食,都是從各個村子中強行收上來的,今年秋收雖然收成不錯,但是各處都已經交過稅了,剩下的這些,也不外是每家每戶都要留下來自家吃的。
也不知道秦王在下這個命令的時候,有沒有考慮過,征兵之後,那些家裏沒了成年壯丁又沒了糧食的老弱婦孺,該怎麽生存下去。
大抵是沒有的吧,周長寧眼神涼涼地朝著那個方向又看了一眼,隨即移開了視線,機械式啃餅子的動作之下,誰也猜不出他究竟在想些什麽。
至於從原身周長寧的記憶中為什麽能知道這麽多,隻因著他爺爺是裏正,他又是長孫,因此哪怕家底相比較那些富戶來說還是淺了些,家裏還是商量過後咬咬牙送他去了鎮上的私塾,就希望他好歹識幾個字、學些算賬的本事,將來像他爹周大新一樣,子承父業,做個酒樓的掌櫃就好。
但是“周長寧”卻格外爭氣些,即使私塾隻是鎮上一位上了年紀的老秀才開的,老秀才姓何,年齡大了,精神也有所不濟,能教授的東西比較有限,可他還是在這種情況下考取了童生,隻是敗在了院試這一關罷了。
不過,盡管與家裏對他未來的設想大相徑庭,但總歸是件好事,雖然童生的功名在那些書香門第看來不值一提,但在青石鎮這樣的小地方還是很有影響力的,何況他年紀輕輕,以後還有機會再次下場,故而何秀才也不由得在周長寧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凡是從知交好友那裏聽到的關於朝堂的消息,偶爾也會拿出來與他說道一二。
作者有話說:
嗚嗚我們長寧崽崽開場難度地獄級,自帶小可憐屬性,希望大家多多喜歡他呀~
第二章 謀劃
“喲!長寧總算是醒了,醒來了就好。”周二柱的手搭在周長寧的肩上,欣慰地拍了拍兩下,他可是知道家裏的老爺子有多重視大哥家的長寧,要是讓老爺子知道他們三個人都沒能照顧好侄子,怕是周家院子裏又要上演起久違的一幕“老父親教子”的戲碼了。
周家兄弟三個,老大周大新因為讀書識得幾個字,而且性格圓滑些,便去做了酒樓掌櫃;老二周二柱算是弟兄三人裏性格最穩重的,若不是因為該到他啟蒙的那兩年地裏收成不好,家裏實在沒有餘錢了,單憑他那坐得住的性子,隻怕才會是周家讀書“讀出了名堂”的第一人呐。
至於老三周三全,因為是小兒子,無論什麽事情,上頭都好歹有兩個哥哥撐著呢,性格難免跳脫了些,平日裏除了下地幹活以外,最喜歡的就是跟他那群不知道從哪裏結識到的朋友到處亂跑,若不是看他一直也都沒給家裏惹下什麽禍事,周家老兩口才不會就這樣由著他的性子去呢。
而周長寧看中的正是這一點,拽了拽三叔的衣角道:“三叔,我想去小解,你陪我一道去吧。”此刻,天色還未亮起來,除了火堆附近能有些許亮光之外,不遠處的密林處隻有一片黑暗,說話間,他還故意猶猶豫豫地向著林子的方向看了一眼。
“爹陪你去吧,你三叔剛打水回來,讓他歇一歇,再休息一兩個時辰我們也該出發了。”說著周大新就要站起身來,卻被周三全攔住了:“就這麽點兒路能費什麽事?我陪長寧去就好,大哥你這該不會是嫉妒我跟長寧關係好吧?”
“胡說八道!趕緊去,快去快回!”周大新笑罵道,這個老三,說話還是這麽不著調兒,長寧是他親生兒子,當然是跟他這個當爹的最親了,還嫉妒?笑話!
周三全見好就收,拉著侄子的胳膊去了兵頭那裏:“這位官爺,我們是青石鎮周家村的,這是我侄子,他生著病剛剛才醒,這不是人有三急嘛,我們叔侄二人想去樹林裏小解,很快就回來,希望官爺允許。”
那人將周三全叔侄二人上上下下地打量了一番,這才漫不經心地道:“嗯,速回,醜話說在前頭,可別打什麽歪主意,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是是是,我大哥二哥還在那兒坐著呢,我們肯定不會動歪腦筋的,一定盡快回來。”對於那兵頭的傲慢態度,周三全並不放在心上,反而陪著笑容道。
兵頭的警告也不是沒有緣由,他們這支小隊伍除了押送糧食之外更重要的是征兵,跑了一兩個也就罷了,怕的就是此例一開,人全都跑光了,就算他們有兵器在手,也不可能攔得住這四百多號人,到時候完不成任務,他們這隻隊伍可就要被軍法處置了。
所以,為了方便管理,早在周長寧醒來之前,這些兵丁就已經組織過眾人先後分批次去打水、解決生理問題了,因而周三全才需要額外再過來請示一次。
不過,這恰巧方便了周長寧,眼看著他們距離人群越來越遠,他這才放低了聲音道:“對了三叔,我記得白天的時候那些人是把咱們村子裏的成年壯丁全都帶走了,剛剛我醒來之後,在附近的火堆見著了其他叔伯,怎麽不見楊叔呢?”
既然村子名叫周家村,可想而知,村子裏當然是姓周的人家居多,而且,裏正一職也通常是由周家人擔任,外姓人並不多,因此,周長寧一說起楊叔,周三全立刻就反應過來他說的是誰了。
“怎麽問起他來?他打水回來之後就在咱們身後的那個火堆旁邊坐著,跟我們也都不說話,估計是心情不好,也是,他家裏就剩了個兒子,才十二歲,還是個孩子呢,現在他被征兵了,他兒子之後一個人可怎麽過活。”
周三全成婚剛兩年,至今還沒有孩子,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於孩子的期待,想到那個孩子以後的處境,也不免產生了些許同情。
周長寧口中的“楊叔”,全名楊永康,是周家村裏為數不多的外來戶人家,同時,也正因為他們家是十多年前搬來的,家底兒不厚,經過十來年的經營也沒能攢下幾畝地,平日裏都是靠打獵為生,因此,最起碼在拳腳功夫上肯定是比那些什麽都不懂的莊稼漢強的。
“算了不說了,想了也白想,反正也回不去,到了戰場上打起仗來,有沒有命在都不一定呢。就這兒了,你去小解吧,我替你看著呢。”周三全說著就要走遠一些,卻被周長寧一把拉住:“三叔,你說句心裏話,你真的想上戰場嗎?”
“你這孩子,說什麽傻話呢!要是能讓我們自己選的話,誰願意去送死啊?可是,這也由不得我們,聽說這是王爺親自下的命令,我們還能抗旨不成?再說了,那些兵丁也不是好惹的,一個個身上都配著刀,我們可打不過人家。”
周長寧心裏歎了口氣:“三叔,你聽我說,這戰場,那是絕對不能去的,我們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農家漢子,也沒練過半點兒拳腳功夫,上了戰場,那就隻有送死的份兒,您也看見了,秦王底下的一個小隊伍都給每人配了刀,可是現在他一下子征了這麽多兵,他哪兒來那麽多武器武裝到每個人身上?
到時候,上了戰場,沒有盔甲,沒有武器,讓我們怎麽打?拿自己的拳頭去撞敵人的刀嗎?由此可見,真上了戰場,秦王能不能贏是一回事,但我們這些人,是注定要白白送命的。
而且,我們現在是在鎮子附近,鎮上和附近村子的所有成年壯丁都在這裏了,如果等到天亮,距離黎縣越近,我們遭遇其他隊伍的可能性就越大,到時候再想逃出去可就不容易了。
現在,是我們四百多號人對上一個十人的小隊伍,哪怕一人踢一腳呢,也足夠那些兵丁好受的了,時間緊迫,我們必須盡快行動,等到天亮了,我們的身影被更多人看到的話,秦王到時候派人來查找我們的蹤跡可就非常容易了。”
為了不讓那些兵丁起疑,周長寧“小解”的時間絕對不能太長,因而他在保證周三全聽清每一個字的前提下說話速度很快,當然,為了不讓周三全再猶豫下去,有些地方被他刻意誇大了些許。
“可是......”周三全本來不是個猶猶豫豫的性子,然而侄子的主意風險太大了,但他又清楚,侄子所說的都是事實,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一個莊稼漢,哪會什麽打仗呀?
周長寧見狀,又下了一劑猛藥:“三叔,你見著那些兵丁押送的馬車了吧?上麵的一袋袋糧食可都是從我們每家每戶家裏搜出來的,您有沒有想過,我們被帶走以後,祖父祖母年紀大了,長平他們年紀又還小,就剩下二嬸三嬸和我娘三個婦道人家操持裏裏外外,可是沒有糧食,他們連一口吃的東西都沒有,可怎麽過活下去啊?”
盡管周三全成婚兩年都沒有孩子,但他對於自家媳婦兒絕對不差,想來也知道他們走了以後,家裏會過得有多艱難了,隻要一想到因為自己被征了壯丁,媳婦兒有可能被娘家帶走改嫁給別人,周三全便忍不住了,咬咬牙說了一句:“你說,接下來該怎麽辦?三叔都聽你的。”
周三全明白自己腦袋不如侄子好使,也不亂出主意,總歸是長寧指哪兒他打哪兒就對了。
作者有話說:
更新來啦~
第三章 聯絡
“怎麽去了那麽久?我都差點兒要去尋你們了。”周大新見著兒子和三弟回來了,這才鬆了口氣,他還以為兩人在林子裏遇到什麽事了呢,畢竟天色還是烏漆嘛黑的,誰知道林子裏有沒有什麽蛇呀、蟲子呀之類的。
周長寧坐到他爹身邊,回答道:“林子裏沒什麽光亮,我和三叔走得遠了些,回來的時候東繞西繞的,險些迷路了,就多費了點兒時間。”他雖然是挨著他爹坐的,卻不經意地正好坐在了他爹和二叔兩人位置上的中間,盡管空隙顯得大了些。
周大新正想讓兒子再往他這邊擠擠,好給三弟讓個位置,誰知路過他們這個火堆的時候,三弟的腳步連停都沒停,在周大新詫異的目光下,徑直坐在了後麵楊永康的旁邊。
兩個大男人之間突然坐過來一個人高馬大的壯漢,立刻顯得擁擠了起來,楊永康奇怪地看了周家老三一眼,他一個外來戶,跟裏正一家可沒有什麽交情,當然了,他也沒有出聲趕人的意思,隻是默默地向著旁邊的人挪了挪,好給周三全騰出點兒地方來。
與此同時,周長寧看了一圈坐在他們這個火堆周圍的人,幸運的是,或許是存了“報團取暖”的念頭,從一開始各個村子就是涇渭分明的,他們這裏包括附近的幾個火堆邊上,都是周家村的人,因著心裏的緊迫感,周長寧也顧慮不了許多,隻能祈禱這些人就算幫不上什麽忙,最起碼也別拖後腿吧。
“爹!我和三叔商量了一下,待會兒以三叔喝水為信號,等他把竹筒裏的水喝完,由楊叔帶著空竹筒去請示打水,借著靠近兵頭的時候,一舉先將他製住,俗話說,擒賊先擒王,挾持兵頭以後,剩下的兵丁必定有所顧忌,而且,到時候我們最起碼有兵頭的那柄刀在手,好歹麵對其他人的兵器不是沒有還手之力了。
其後,我們先做出一副要談判的架勢,再由幾個身強體壯的叔伯借著人群掩護,摸黑繞到剩下那些人的身後,趁其不備將其拿下,我們麵對的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周長寧將他和三叔在林子裏用短暫時間“商量”出來的計劃壓低了音量說給了他爹聽,雖然這個計劃還不能稱得上完備,但至少,對於迫切想要逃離目前處境的他們來說,是夠用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