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鈞隻覺得,自己的心裏已經隱隱傳出一道聲音來,算了吧,你該認輸了,再看到周長寧的笑臉時,他隻覺得對方的笑容,怎麽看怎麽覺著像一隻狡猾的狐狸,這還是他出門經商以來,第一次有這麽大的挫敗感呢,而當讓他受挫的對象還是一個比他小上好幾歲的少年時,這種挫敗感就不由得更盛了。
即便齊鈞不想承認,現下也不得不承認,在周長寧拋出這個誘人的魚餌以後,在這場談判中,主動權便已經從齊鈞手裏轉移到了周長寧手裏,對此,雙方皆是心知肚明。
“說說吧,什麽樣的條件,你才願意把方子賣給齊家?”齊鈞這兩年隨著商隊四處跑,那也不是白白浪費時間的,在經商一道上,他顯露出了極為過人的天賦,而現下隻需要動一動腦筋,他便能算出來這筆賬了,買下這個方子,隻賺不賠,甚至會獲得比他想象中還要多的利潤,因此,機會就在眼前,決不容他錯過。
若是因著一時談不攏而讓方子流傳到了別家手裏,特別是那幾個和齊家隱隱形成競爭的家族手中,那麽,隻怕對方想要超過齊家,就僅僅是時間問題了,而這一點,恰恰是齊鈞和他的外公都無法容忍的。
因此,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麽,但齊鈞實際上在心底裏已經默默地做出了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方子拿下來,即便付出超過他來東陽郡走這一趟所獲得的利潤,也在所不惜。
而周大新和周長寧也對視了一眼,聽出來了齊鈞話裏的退讓,還有那隱約帶著不甘心認栽意味的語氣,仍舊是由周長寧開口道:“一千兩銀子,以及白糖這門生意一年的分紅,我們隻要半成,一年以後,這門生意與我們再無任何幹係。”
這個價格是周家人經過討論後一致同意的,他們家沒有那麽大的野心,要一千兩銀子是想著萬一以後還有個什麽事情急需要用錢呢,要分紅則是想給家裏留一隻會下蛋的母雞,一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是足以讓周家累積起一筆不小的財富了,若是時間再長些,隻怕會給周家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關注。
聞言,齊鈞有些詫異,這個價格完全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甚至比他想象當中的還要低了不少,隻是,直接要銀子那才是最簡單省事的,齊家從來不缺銀子,但是談到分紅,這裏麵牽扯到的東西可就多了,於是,便試探著開口道:
“周公子瞧著也不像是經商之人,大抵不太了解,一門生意想要做大,那可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地出一個方子便能成的,原料、人手、工藝、運輸,做成這些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和錢財,都要算進成本裏麵去,顯然,我所說的這些個事情都隻能由我齊家來完成,這樣一來,總不能我齊家出了全部的力卻要為周公子做了嫁衣吧?
當然了,若是沒有周公子的方子,我齊家也不可能做成這門生意,因此,我願意用一萬兩銀子來買下周公子手中的方子,以示誠意,怎麽樣?”
出於“資本家”的習慣,齊鈞原本隻想說五千兩的,可是話都已經到了嘴邊,看到周長寧的時候,情不自禁又將這個價格往上翻了一番,罷了,就當做是交個朋友好了。
他自認為給的這個價格已經很是公道,這也就是碰上了他們齊家,若是換了別家心黑手狠的人,看這一對父子無權無勢,指不定還打算做些什麽樣的小動作逼問出方子呢,以時下的物價來說,一萬兩銀子絕對夠一戶普通人家生活一輩子了,沒察覺到,當他說出這個價格的時候,旁邊的周大新呼吸都忍不住稍微急促了些許嗎?
然而,周長寧卻依舊麵不改色,甚至微微擰起了眉頭,以示自己的不滿:“齊公子,雖然在下不經商,但是對這生意裏麵的彎彎繞繞也是了解幾分的,時人都講究個物以稀為貴,這品質更好的白糖,隻需要你們齊家稍微運作一番,就能賣出一個比貢品白糖還要昂貴的價格。
即使再退一步來講,就算價格不會更高了,可即使是與貢品白糖一般無二的價格,想想它所用到的原料乃是廉價的蔗糖,這其中的差價可不少,在下乃是真心想要與齊公子達成這樁交易,哪知道,齊公子看上去沒有多大誠意呐?”
顯然,周長寧並非齊鈞過往所見到的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年輕人,也並非是他可以隨口糊弄過去的,周長寧雖然能夠理解齊鈞想要壓價的心理,也欣賞對方做事的風格,但是兩方談判,自然是理性占了上風,當然要以自家利益為先了。
再者說了,他之所以挑中的是齊家,而且想要一點兒分紅,也是想著齊鈞的背後還有洪家在呢,有權才能護住錢財,否則無異於三歲小兒抱著金磚過市,因此,若是有了分紅這一層聯係,當自家遇上解決不了的大麻煩的時候,直接與他聯係著做成這門生意的齊鈞還好意思不出手幫忙嗎?齊鈞出手,與齊家、洪家出手又有何不同呢?
齊鈞顯然沒想到,周長寧看上去年紀不大,心思卻是極為深沉,竟然已經想到了這麽深的地方去,現下的他,眼看著周長寧已然有些不耐煩了,隻好做出了最後的退讓:“一千兩銀子沒問題,但是分紅的話,一年時間太長了,最多半年,半成分紅也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了。”
在這一點上,齊鈞倒還不至於欺騙周長寧,當然,周長寧在提出一年時間的時候,其實已經預料到了現在這種情況,一年時間自然還給了齊鈞還價的空間。
雙方總算是達成了一致,齊鈞先是找人要了筆墨,寫下了一份簡要的契約,周長寧看過無誤之後,雙方這才約定好,後日一早周長寧去雲來客棧,教給他們製白糖的方子,屆時,這份契約在兩人簽訂完之後,也會在官府那裏過明路,好給雙方一個保障。
作者有話說:
嗚嗚對不起大家,我要長胖了,說好的六千字泡湯了,回來以後沉迷追劇無法自拔,本來以為碼字的時間夠的,但是忘記今晚十一點單元樓要停水停電了,隻能提前把碼好的一章多一點兒發出來,剩下的明天補~~
第四十三章 家人
齊鈞先離開了茶館, 齊家商隊此行來東陽郡原本隻是為了傾銷貨物順便帶一些東西回去的,哪成想,中途卻有了這麽一茬子變故, 自然得在東陽郡多停留上幾日了, 而客棧人多眼雜,並非久留之地,要讓周長寧手把手地教會他們的人如何製作出白糖, 在客棧這樣的地方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 他現在趕著回客棧,一方麵讓管事先行回去,順便把他給外祖父寫的信也捎回去,另一方麵, 他也得派出人手去尋摸一個僻靜的小院出來, 以方便他們的人製糖。
而周大新和周長寧自然也沒有久留,離開了茶館,回到了周家,將今日的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家裏人,聽到周長寧和齊鈞最終所達成的價格以後, 周老太太和林氏心裏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周老爺子也有些許沉默:
“咱們家餘下的銀錢的確是不多了,現下能夠有這麽一大筆進賬,這是件好事, 隻是, 財不露白,咱們也剛在郡城裏停留沒幾日, 周圍的人家還有些陌生的麵孔, 行事切莫太過出格露富, 反而招致禍端,另外,即使是對著咱們村子裏一道出來的族人,也不可言明此事。
一來,這筆銀錢數目不小,咱們家原本和大家相差不大的,現下富起來了,倒容易讓族人內心不平;二來,這方子畢竟是長寧想出來的,若是要對外解釋的話,不好繞過長寧這一關,可是,他年紀還小,木秀於林不是什麽好事情,所以,咱們自家人心裏知曉就好。”
說完,周老爺子猶豫了一瞬間,又緊接著對周大新說道:“長寧想出來的法子賺回來的銀錢,不可能不用在你們當爹娘的人身上,隻是,老大,你在兄弟三個裏麵一向都是過得最好的,現下我也希望你能繼續記著,你還有兩個弟弟呢。
他們或許沒有這麽大的本事,卻也都是勤勤懇懇本本分分的老實人,我這把老骨頭沒臉去要求當侄子的反倒要去幫襯叔叔,自古以來也從沒有這樣的道理,但是你這個當大哥的,若是他們以後遇到了什麽難處,我希望你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幫襯他們一把,也算是對得起你們之間的兄弟情分了。”
周老爺子說這話,若是落在旁人身上,指不定還得以為他老了老了還要偏疼另外兩個兒子呢,隻不過,他知曉無論是周大新還是周長寧都不是小心眼的人,就算是林氏,行事也一向落落大方,即便大房“窮人乍富”,也不該一朝心態失衡、看不起兩個弟弟才對,何況,老二老三也不是那等心裏沒數的人,因此,這才說出來了這番話。
畢竟,他都已經是五十好幾的人了,又能再活上幾個年頭呢?這話就算今日不說,以後等到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之際,不還得照舊對老大交代這一番話嗎?誰讓此事過後,他漸漸意識到了,長寧這個孩子以後也一定會出息呢?
周老爺子這話說得格外坦然,想來也是話趕話的,就說到這裏了,然而,周大新聽得卻是格外惶恐,膝蓋一軟,跪在了周老爺子腳邊,臉上方才的喜色早已消失不見:“爹!您說這話,豈不是讓兒子無地自容嗎?我們兄弟三人向來關係就好,在長寧出生以後,二弟三弟幾乎都是把他當做親兒子一般對待的,但凡去了鎮上,隻要口袋裏還有兩個餘錢,都不忘給長寧帶些好吃的或者小玩意兒回來。
您這麽說,難道是認為我就是那種沾了兒子的光以後,就不認兄弟的人了嗎?您和娘養了我這麽多年,我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你們難道還不夠清楚嗎?怪不得人家都說,銀子是禍亂之源呢,咱們家這還沒真真切切地見到銀錢呢,就要開始互相猜忌了嗎?
您要是不信任我,這樣,等到約定好了的後日早上,我讓長寧去客棧跟齊公子把契約撕毀掉,這門生意咱們家不做了還不成嗎?反正也還沒在官府那裏過明路呢。”周大新說著,是真的有些傷心了。
對此,周長寧倒是能夠理解一二,時下本就講究孝道,不孝敬父母的人走到哪裏都是會被人唾棄的,在村子裏,一戶人家如果分家後,當爹娘的不和理應養老的長子一道過活,那麽,長子一家人都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何況,作為父母,周老爺子和老太太也是力所能及地給了兒子們自己能夠給予的東西,周家的家庭氛圍又一向不錯,周大新三人嘴上不說,但心裏對父母自然都是依戀著的,現下被周老爺子這麽一說,也難怪周大新會有如此惶恐不安之感了。
“胡說八道什麽!都要到手的銀子了,還能讓它飛了不成?我也就是隨口這麽一說,以備萬一罷了,你都成家這麽多年了,長寧眼看著都是要說親的年紀了,還在我和你娘麵前做出這等小兒姿態,也不怕長寧笑話你?”周老爺子心裏欣慰,麵上卻狠狠地瞪了周大新一眼,讓他收了快要奪眶而出的眼淚去。
“爺爺,就算分家了,咱們和二叔三叔也依舊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又何必要說這麽生分的話呢?我爹的性格您比我更清楚,若是二叔三叔有什麽事情需要幫忙的話,無論是出人還是出銀子,我爹都肯定會第一個衝上去的,我也同樣記著他們對我的好呢,您呐,就放心吧。”周長寧給周老爺子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畢竟,血緣關係是剪不斷的,更何況,二叔三叔家都很好,又不是那等不知分寸的人,他和他爹又怎麽可能僅圖自己一家享樂、而不顧他們的處境呢?
有了這話墊底兒,周老爺子也就放下心來了,揭過這一頁後,才道:“既然家裏眼看著就不缺銀錢了,那之前所說過的讓你去私塾繼續讀書的事情,你心裏可有什麽成算?”
老爺子到底還是對家裏沒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有些執念,他至今都還記著,當年他們一家人在商量過後,把長寧送到了何秀才開的私塾裏去讀書,可是,鎮子上也就那麽丁大點兒地方,一有個風吹草動立刻就能被全鎮的人所知曉,那個時候,村裏人哪個不是見了他笑眯眯的、背地裏卻嘲笑他們一家“癡心妄想”?
就連族中比他輩分要大的長輩也拄著個拐杖,顫巍巍地被家裏的子孫扶著找上門來,就是為了勸他要認清事實,讀書是多麽耗費銀錢的事情,那麽多人家都嚐試著把家裏的孩子送去讀書,也沒見著讀出個什麽名堂,唯一還算有些出息的就是識過幾個字的周大新了,可是,相比之下,在酒樓工作得到的銀錢與讀書的時候花出去的銀錢,“回報率”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高。
隻是,周老爺子到底執拗,對著那些人說,他們家這麽多能幹活的,就供這麽一個孩子讀書,還是能勉力供他讀上幾年的,總得讓孩子試試,他們這些做大人的也才能甘心,這才讓很多人閉上了嘴巴。
當然,周老爺子也知道,此後的幾年,像那樣暗地裏看好戲的目光一直都未曾缺少過,也就是長寧考中了童生以後,那些人的口風才變了過來,因此,也難怪他會心心念念著讓周長寧最起碼把秀才功名給考出來了。
聽著周老爺子的問話,周長寧心知,這一茬兒遲早都是要過去的,這才將自己通過邸報分析出來的當前局勢挑了些合適的信息,告知了家人,所以,並非是他不想現在進學,隻是他們在東陽郡怕是停留不了多長時間,隔三差五地便要更換夫子,他又得重新去適應新夫子的教學風格,反而會在自己學問不到家之時把自己搞成一團亂麻。
隻不過,聽了周長寧的話,眾人心裏都不由得一驚,現下,誰還有心思關心他是否要在東陽郡進學的事情啊?周大新更是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兒子,你的意思是,東陽郡也要不太平起來了?這怕是不能吧,咱們倆今日出門,也沒見外頭有過什麽風吹草動啊,若是真的要打起來了,這城裏的人更加惜命,還能不早些跑掉?
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你二叔三叔他們都在碼頭那等消息靈通之地天天做活,要不這樣,這會兒我去把他們兩家人也都喊過來?若是沒什麽跡象,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可若是連他們也發現了什麽蛛絲馬跡,那咱們可就得早做準備了。”
周大新一番話裏,頗有些“自問自答”的意味,還覺著自己出了個什麽樣的好主意呢,惹得周長寧哭笑不得:“爹,我又沒說會立刻打起來,一時半刻的,那邊哪怕行軍趕路,趕到東陽郡也得好一陣子時間呢,而且,從燕王府近日的動靜來看,這位燕王也還有幾分小聰明,肯定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托在向敵人示弱上。
所以啊,對於那邊的動靜肯定也有派探子隨時查探稟報的,郡城就這麽大,燕王府要動兵的話肯定少不了挪用燕王的私軍,那麽多人的動靜,咱們還能毫無察覺不成?您就放心吧,我呀,也時刻對這事兒上著心呢,咱們要想逃到更安全的地方去,肯定少不了用銀子安置,所以呢,當務之急,還是要從齊公子那裏拿到我們的一千兩銀子才是。”
周長寧這一番邏輯清晰的話語,再加上他頗為胸有成竹的姿態,倒是也讓一家人放下心來,什麽王爺啊,打仗啊,這些事情都距離他們有些遙遠了,他們也都不太懂,既然長寧心裏有成算,那他們還是聽有主意的人的話吧。
然而,看著這樣一個說起朝堂、王爺等事情來頭頭是道的周長寧,旁人或許覺察不出什麽異樣,周大新卻是悄然再度看了他一眼,心裏不由得擰起了眉,是他的錯覺嗎,長寧何時有過這般“意氣風發”的模樣了?竟叫他這個當爹的也覺得有些許陌生,隻不過,再看那麵容之時,他又很是確信無疑,那的確就是他的兒子周長寧沒錯啊。
如是作想著,周大新內心不由得暗暗失笑地搖了搖頭,想來他也真是昏了頭了,自己的兒子有本事了不為之高興不說,反而還懷疑起兒子來了,這要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周長寧,還能是誰呢?
作者有話說:
嘿嘿每天多碼幾百字來補上之前缺的那一更,今天的更新也來咯~
第四十四章 製糖
到了約定的這一日, 周長寧獨自來到了雲來客棧,但他卻沒有見到齊鈞,隻是見到了齊家的一個下人, 對方帶路, 引著周長寧來到了快要靠近西城門處的一個小院子中,而齊鈞在這裏已經等候許久了。
雖說以齊家的能力,真想查出來周長寧的底兒, 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可是,齊鈞卻不願意這麽做,經商之人,講究誠信, 他既然已經同周長寧簽了契約, 某種程度上來說,兩人並非從屬關係,而是平等意義上的合作關係。
因此,他不想因為自己一時的好奇心而惹得周長寧不快,要知道, 商人最講求利益, 平白無故便開罪人的賠本生意,他可不願意做,更何況, 周長寧既然這次能拿出來製白糖的方子, 誰又敢保證他以後不會拿出來其他能給齊家帶來利益的方子呢?
所以,在這多重考慮之下, 齊鈞雖然帶著大多數人手轉移到了這個小院子裏麵, 卻還沒忘記讓一人在雲來客棧等著, 好將周長寧帶過來,事實上,也正如他所預想的那樣,他的做事風格處處妥帖,並未讓周長寧心生不滿,反而多了些許好感來。
“周公子,你要的東西我都派人已經買回來了,咱們那日簽訂的契約我已經轉換成了官契,這是你的那一份,可要收好了,另外,一千兩銀子到底過於沉重,你帶回家的路上太過惹眼,多有不便,所以,在下便自作主張,將其中的九百兩都換成了銀票,還有兩個重為五十兩的銀錠,希望周公子莫要怪在下替你拿了主意。”
齊鈞說著,手指了指他身邊小廝捧著的一個盒子,盒子的蓋子是打開著的,銀票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家來說都會陌生一些,但是白花花的銀錠子卻是做不得假的,對人視覺上的衝擊力甚至還要遠超過麵值更大的銀票一些。
“齊公子這是哪裏的話?該是在下多謝公子思慮周全才是。”別看齊鈞對周長寧的態度很是客氣,言語之間一口一個“周公子”地喊著,實際上,周長寧心裏跟明鏡兒似的,他是什麽身份?齊鈞又是什麽身份?要是真的有人讀書讀傻了,把那條“士農工商”奉為金科玉律,隻怕轉眼間齊鈞就會翻臉教他做人了。
齊鈞客氣的對象可不是他,而是他背後能夠給齊家帶來的利益,因此,周長寧並未由於齊鈞的態度而有半分自傲,對方既然客客氣氣的,那麽,他也就當成是“商業合作夥伴”一樣相處,不就成了嗎?若是他自己先把自己看低了,對齊鈞低聲下氣的,隻怕方子剛一到手,錢貨兩訖之後,他與齊家就連麵子情也都談不上了呢。
果然,盡管嘴上不說,但是齊鈞心裏還是很滿意周長寧的“識趣”的,隻覺得這人不似一般市井小民,這輩子難得見到齊家這樣的龐然大物,便恨不得如同水蛭一般吸血似的撲上來。
“對了,周公子,你要求準備好的這些東西,旁的也就罷了,為何還需要黃泥呢?郡城內這東西可不多見,在下還是派人專程去城外的村子裏尋找的呢,不知周公子可否為我等解惑一二?”
看著周長寧慢條斯理地將衣袖挽上去,齊鈞一邊如是說著,一邊給他旁邊的隨從使了個眼色,對方接下來做的事情他們必須都得看仔細了,隻有真真切切學到手的東西那才是屬於他們齊家的,可不能因著下人的疏忽大意而遺漏了個中要點來。
周長寧哪能不清楚他的這份心理呢?表示理解之餘心中也不免覺著有些好笑,這位齊公子怕不是忘了他還有這門生意的分紅呢,就算分成比例不高,但仍舊是這門白糖生意越好,他能拿到手的銀錢就越多,怎麽可能在這種事情上留一手呢?對他來說又沒有什麽好處。
當然,這就屬於是周長寧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了,因為在古代,手藝、方子那些都是可以世代傳承下去的,家家戶戶若是有了這樣的底蘊,定然會藏著掖著,決計不會讓外人偷學去半分的,就算由於本金等因素不能把生意做大,但是讓每一代子孫混個溫飽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前兩日,若不是周大新這個當爹的也一並來了,這出售白糖方子一事就還有的磨呢,畢竟,齊鈞也會心有疑慮,方子該不會是周長寧這個“孩子”從家裏偷出來的吧,為了避免之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糾紛,他就算是再心動,也會增添許多顧慮,不會輕易那樣同周長寧成交的。
“齊公子,放心吧,既然我們已經有契約在先,那我肯定是會保證您家的下人完全學會了這個法子的,別說法子操作起來本就不難,就算有什麽難點,在下也會揉碎掰爛、手把手地教,確保大家學會的,注意,接下來,就是製造白糖的整個工序了。”周長寧衝著齊鈞如是說道。
他這話也不由得讓一旁的齊家隨從心裏鬆了口氣兒,多少有了些底,畢竟,在他們的想象中,能夠價值這麽多銀子的方子,操作起來一定簡單不到哪裏去,有了周長寧這話托底,他們也就不用擔心無法立刻學會而受到公子的責難了。
不過,雖然這樣想著,但是能快些掌握這個方子好在公子麵前露臉,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情願呢?在周長寧說到“製造白糖的整個工序”的時候,一群人,包括齊鈞在內,都不由得向著周長寧的方向又靠近了許多,確保自己能夠看清他的每一個動作。
“製白糖的方法喚做黃泥水淋糖法,原料呢,若是齊公子家有門路在南方辦作坊的話,可以就地收購甘蔗,榨汁熬煮成糖漿,變成最常見的蔗糖,或是直接從街上購買到的那種蔗糖就可以用,總之,做生意都要計算成本的,這一點齊公子比我要清楚得多,在下就不在這裏班門弄斧了。
將成塊的蔗糖放進瓦製漏鬥裏,再把黃泥水澆入漏鬥中,隻需等待一段時間,黃泥水便會帶著蔗糖中的雜質滴落進大缸裏,最後還留在漏鬥中的,就是齊公子先前所見到的白糖了。”就算周長寧把手頭上的動作放得再慢,可是總共也就這麽一兩步,時間又能被拖長到什麽地步去呢?
“這就完了?”發出此疑問的不是齊鈞,而是他身旁的一位隨從,但是很顯然,雖然其他人都沒有說話,可他們心裏都有著同樣的困惑,這......和他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啊,這麽簡單的操作,讓十歲的孩子來都能原原本本地完成了,哪裏配得上那一千兩銀子的價格呢?不得不說,他們心中頗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周長寧哪裏猜不到他們在想些什麽?轉過頭來,看向他們,肯定地點點頭道:“這就完了!不過,蔗糖顏色重,內裏難免含有許多雜質,若是這樣操作一次過後,顏色還沒有接近雪白,可以用同樣的步驟操作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得出滿意的白色為止。
當然,諸位定然是覺得這法子並沒有什麽難度,甚至可能還覺著,在下占了齊家的大便宜,隻是,還請諸位好生設想一番,在此之前,大家印象中蔗糖那是入口的東西,要保證幹淨,而黃泥是用來糊牆的東西,指不定得有多髒呢,若是沒有在下今日這番演示,誰能想到將黃泥水淋入蔗糖中便能得到白糖呢?”
若不是看在那一千兩銀子的份兒上,又念著以後或許還會有找齊家幫忙的時候,周長寧還真不想這麽掰開了給他們解釋呢?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看別人做成了一件事,便生出“換我我也行”的感覺,事實上,若是無人提點,自己距離成功隻怕還差著十萬八千裏之遠呢。
周長寧把話說得這般直白,倒是讓齊家人不好意思起來,不過,說句實在話,在看完了整個不到一盞茶時間的操作過程以後,他們的確有些覺著周長寧這是欺負他們齊家不懂行、故意占便宜呢,可是,既然周長寧都已經把話說開了,他們要是再這樣想,就難免有些讓人覺著這是方子拿到手、就想翻臉不認賬了。
齊鈞全程都未曾說過些什麽,誠如周長寧所說,既然在此之前都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製白糖的要點所在,而他卻想到了,那這自然算是他的本事了,再說了,做生意之事,向來都是一步快步步快的,看似他們齊家付出的銀子和這方子的價值有些不甚匹配,可實際上,有了周長寧的點撥,足以讓他們在嚐試製出白糖的道路上少走多少彎路呢。
時間就是金錢,這個道理,齊鈞再是明白不過了,所以,他並未像身旁的隨從一樣,當真覺得周長寧占到了什麽大便宜,左右,一千兩銀子,他們齊家還不放在眼裏,這樁交易,雙方各取所需,都未曾吃虧,那便足夠了。
當然,齊鈞雖然對周長寧的方子並無懷疑,但還是等到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漏鬥裏留下的是白糖以後,心裏才算是鬆了一口氣,同時,他做事向來講究穩妥周全,又讓自家的下人仿照著周長寧方才的動作,重複操作了兩遍,直至周長寧點頭、確保他們掌握了這道工序,這才讓隨從將盒子交給了周長寧,並且派人用馬車將對方好生送回去。
作者有話說:
更新咯~
第四十五章 來者
回到周家以後, 周長寧自然是第一時間把得來的銀子上交到了周老太太手中,他們家一向都是由周老太太管著銀錢的,先前三家還未分家的時候, 便是各房上交每月收入的一半留作家用, 剩下的一半則是自己這一房的私產。
現在,既然二老跟著大房過活了,林氏本人也並沒有要和婆母爭奪這項權力的意思, 所以, 周家便保持了原狀,依舊是將各項收入都交給周老太太來統一支配。
不過,說句實在話,就算從年輕時到現在, 這麽多年下來, 周家總共也攢了不少銀錢,可是那都是像水磨一樣,一點一滴攢起來的,更何況,銀子總還要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又花出去了, 所以, 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看到足足有一千兩銀子擺在自己麵前,這還是第一次。
盡管盒子中的大半都是銀票, 遠不如兩個銀錠子給她的視覺衝擊力大, 但是周老太太心裏是有概念的,知道盒子裏就是整整一千兩銀子, 一時間, 腦海裏隻剩下了家裏尚且缺少的東西清單在來回滾動著。
老爺子有些看不慣她這副模樣, 在旁輕輕哼了一聲:“好了,銀子是多,但咱們家接下來的花銷也少不到哪裏去,把銀子趕緊去收好吧,對了,別忘了給長寧一張銀票,他時常出門,這麽大的人了,身上沒點兒銀子怎麽能成?”
他是知道,周長寧有喜歡買邸報的習慣的,而就他的經驗來看,通過邸報了解到許多信息,也的確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突然家中有了這麽一大筆進賬,老太太心情好,此刻也懶得計較老爺子的態度問題了,要是換了以前,她定是要和老爺子好生理論一番家裏到底誰說了算這個問題的,現下,要說給長孫一張銀票,她倒沒有什麽不舍得的情緒,別說這銀子本就是長寧腦袋活泛才得來的,就算家中僅剩的銀錢不多,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也不願意委屈了長孫去。
接過周老太太遞過來的銀票,周長寧並未有任何推拒的態度,雖則家裏暫時寬裕了許多,但是他可沒忘記,還有二叔三叔家呢,此時還不知道東陽郡能夠保持這樣的風平浪靜有多長時間,但是不管怎麽說,碼頭上的活計完全是在透支身體的,壓根兒不是能夠長久來做的活兒,所以,他總歸要想想法子,好讓二叔三叔家同樣寬裕一些。
即便齊鈞不想承認,現下也不得不承認,在周長寧拋出這個誘人的魚餌以後,在這場談判中,主動權便已經從齊鈞手裏轉移到了周長寧手裏,對此,雙方皆是心知肚明。
“說說吧,什麽樣的條件,你才願意把方子賣給齊家?”齊鈞這兩年隨著商隊四處跑,那也不是白白浪費時間的,在經商一道上,他顯露出了極為過人的天賦,而現下隻需要動一動腦筋,他便能算出來這筆賬了,買下這個方子,隻賺不賠,甚至會獲得比他想象中還要多的利潤,因此,機會就在眼前,決不容他錯過。
若是因著一時談不攏而讓方子流傳到了別家手裏,特別是那幾個和齊家隱隱形成競爭的家族手中,那麽,隻怕對方想要超過齊家,就僅僅是時間問題了,而這一點,恰恰是齊鈞和他的外公都無法容忍的。
因此,雖然嘴上沒有說什麽,但齊鈞實際上在心底裏已經默默地做出了決定,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方子拿下來,即便付出超過他來東陽郡走這一趟所獲得的利潤,也在所不惜。
而周大新和周長寧也對視了一眼,聽出來了齊鈞話裏的退讓,還有那隱約帶著不甘心認栽意味的語氣,仍舊是由周長寧開口道:“一千兩銀子,以及白糖這門生意一年的分紅,我們隻要半成,一年以後,這門生意與我們再無任何幹係。”
這個價格是周家人經過討論後一致同意的,他們家沒有那麽大的野心,要一千兩銀子是想著萬一以後還有個什麽事情急需要用錢呢,要分紅則是想給家裏留一隻會下蛋的母雞,一年的時間不長不短,但是足以讓周家累積起一筆不小的財富了,若是時間再長些,隻怕會給周家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關注。
聞言,齊鈞有些詫異,這個價格完全在他的接受範圍之內,甚至比他想象當中的還要低了不少,隻是,直接要銀子那才是最簡單省事的,齊家從來不缺銀子,但是談到分紅,這裏麵牽扯到的東西可就多了,於是,便試探著開口道:
“周公子瞧著也不像是經商之人,大抵不太了解,一門生意想要做大,那可絕對不是簡簡單單地出一個方子便能成的,原料、人手、工藝、運輸,做成這些事情所需要的時間和錢財,都要算進成本裏麵去,顯然,我所說的這些個事情都隻能由我齊家來完成,這樣一來,總不能我齊家出了全部的力卻要為周公子做了嫁衣吧?
當然了,若是沒有周公子的方子,我齊家也不可能做成這門生意,因此,我願意用一萬兩銀子來買下周公子手中的方子,以示誠意,怎麽樣?”
出於“資本家”的習慣,齊鈞原本隻想說五千兩的,可是話都已經到了嘴邊,看到周長寧的時候,情不自禁又將這個價格往上翻了一番,罷了,就當做是交個朋友好了。
他自認為給的這個價格已經很是公道,這也就是碰上了他們齊家,若是換了別家心黑手狠的人,看這一對父子無權無勢,指不定還打算做些什麽樣的小動作逼問出方子呢,以時下的物價來說,一萬兩銀子絕對夠一戶普通人家生活一輩子了,沒察覺到,當他說出這個價格的時候,旁邊的周大新呼吸都忍不住稍微急促了些許嗎?
然而,周長寧卻依舊麵不改色,甚至微微擰起了眉頭,以示自己的不滿:“齊公子,雖然在下不經商,但是對這生意裏麵的彎彎繞繞也是了解幾分的,時人都講究個物以稀為貴,這品質更好的白糖,隻需要你們齊家稍微運作一番,就能賣出一個比貢品白糖還要昂貴的價格。
即使再退一步來講,就算價格不會更高了,可即使是與貢品白糖一般無二的價格,想想它所用到的原料乃是廉價的蔗糖,這其中的差價可不少,在下乃是真心想要與齊公子達成這樁交易,哪知道,齊公子看上去沒有多大誠意呐?”
顯然,周長寧並非齊鈞過往所見到的那些普通人家出身的年輕人,也並非是他可以隨口糊弄過去的,周長寧雖然能夠理解齊鈞想要壓價的心理,也欣賞對方做事的風格,但是兩方談判,自然是理性占了上風,當然要以自家利益為先了。
再者說了,他之所以挑中的是齊家,而且想要一點兒分紅,也是想著齊鈞的背後還有洪家在呢,有權才能護住錢財,否則無異於三歲小兒抱著金磚過市,因此,若是有了分紅這一層聯係,當自家遇上解決不了的大麻煩的時候,直接與他聯係著做成這門生意的齊鈞還好意思不出手幫忙嗎?齊鈞出手,與齊家、洪家出手又有何不同呢?
齊鈞顯然沒想到,周長寧看上去年紀不大,心思卻是極為深沉,竟然已經想到了這麽深的地方去,現下的他,眼看著周長寧已然有些不耐煩了,隻好做出了最後的退讓:“一千兩銀子沒問題,但是分紅的話,一年時間太長了,最多半年,半成分紅也是一個很可觀的數字了。”
在這一點上,齊鈞倒還不至於欺騙周長寧,當然,周長寧在提出一年時間的時候,其實已經預料到了現在這種情況,一年時間自然還給了齊鈞還價的空間。
雙方總算是達成了一致,齊鈞先是找人要了筆墨,寫下了一份簡要的契約,周長寧看過無誤之後,雙方這才約定好,後日一早周長寧去雲來客棧,教給他們製白糖的方子,屆時,這份契約在兩人簽訂完之後,也會在官府那裏過明路,好給雙方一個保障。
作者有話說:
嗚嗚對不起大家,我要長胖了,說好的六千字泡湯了,回來以後沉迷追劇無法自拔,本來以為碼字的時間夠的,但是忘記今晚十一點單元樓要停水停電了,隻能提前把碼好的一章多一點兒發出來,剩下的明天補~~
第四十三章 家人
齊鈞先離開了茶館, 齊家商隊此行來東陽郡原本隻是為了傾銷貨物順便帶一些東西回去的,哪成想,中途卻有了這麽一茬子變故, 自然得在東陽郡多停留上幾日了, 而客棧人多眼雜,並非久留之地,要讓周長寧手把手地教會他們的人如何製作出白糖, 在客棧這樣的地方肯定是不行的。
因此, 他現在趕著回客棧,一方麵讓管事先行回去,順便把他給外祖父寫的信也捎回去,另一方麵, 他也得派出人手去尋摸一個僻靜的小院出來, 以方便他們的人製糖。
而周大新和周長寧自然也沒有久留,離開了茶館,回到了周家,將今日的事情經過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家裏人,聽到周長寧和齊鈞最終所達成的價格以後, 周老太太和林氏心裏都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周老爺子也有些許沉默:
“咱們家餘下的銀錢的確是不多了,現下能夠有這麽一大筆進賬,這是件好事, 隻是, 財不露白,咱們也剛在郡城裏停留沒幾日, 周圍的人家還有些陌生的麵孔, 行事切莫太過出格露富, 反而招致禍端,另外,即使是對著咱們村子裏一道出來的族人,也不可言明此事。
一來,這筆銀錢數目不小,咱們家原本和大家相差不大的,現下富起來了,倒容易讓族人內心不平;二來,這方子畢竟是長寧想出來的,若是要對外解釋的話,不好繞過長寧這一關,可是,他年紀還小,木秀於林不是什麽好事情,所以,咱們自家人心裏知曉就好。”
說完,周老爺子猶豫了一瞬間,又緊接著對周大新說道:“長寧想出來的法子賺回來的銀錢,不可能不用在你們當爹娘的人身上,隻是,老大,你在兄弟三個裏麵一向都是過得最好的,現下我也希望你能繼續記著,你還有兩個弟弟呢。
他們或許沒有這麽大的本事,卻也都是勤勤懇懇本本分分的老實人,我這把老骨頭沒臉去要求當侄子的反倒要去幫襯叔叔,自古以來也從沒有這樣的道理,但是你這個當大哥的,若是他們以後遇到了什麽難處,我希望你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幫襯他們一把,也算是對得起你們之間的兄弟情分了。”
周老爺子說這話,若是落在旁人身上,指不定還得以為他老了老了還要偏疼另外兩個兒子呢,隻不過,他知曉無論是周大新還是周長寧都不是小心眼的人,就算是林氏,行事也一向落落大方,即便大房“窮人乍富”,也不該一朝心態失衡、看不起兩個弟弟才對,何況,老二老三也不是那等心裏沒數的人,因此,這才說出來了這番話。
畢竟,他都已經是五十好幾的人了,又能再活上幾個年頭呢?這話就算今日不說,以後等到他走到生命的盡頭之際,不還得照舊對老大交代這一番話嗎?誰讓此事過後,他漸漸意識到了,長寧這個孩子以後也一定會出息呢?
周老爺子這話說得格外坦然,想來也是話趕話的,就說到這裏了,然而,周大新聽得卻是格外惶恐,膝蓋一軟,跪在了周老爺子腳邊,臉上方才的喜色早已消失不見:“爹!您說這話,豈不是讓兒子無地自容嗎?我們兄弟三人向來關係就好,在長寧出生以後,二弟三弟幾乎都是把他當做親兒子一般對待的,但凡去了鎮上,隻要口袋裏還有兩個餘錢,都不忘給長寧帶些好吃的或者小玩意兒回來。
您這麽說,難道是認為我就是那種沾了兒子的光以後,就不認兄弟的人了嗎?您和娘養了我這麽多年,我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你們難道還不夠清楚嗎?怪不得人家都說,銀子是禍亂之源呢,咱們家這還沒真真切切地見到銀錢呢,就要開始互相猜忌了嗎?
您要是不信任我,這樣,等到約定好了的後日早上,我讓長寧去客棧跟齊公子把契約撕毀掉,這門生意咱們家不做了還不成嗎?反正也還沒在官府那裏過明路呢。”周大新說著,是真的有些傷心了。
對此,周長寧倒是能夠理解一二,時下本就講究孝道,不孝敬父母的人走到哪裏都是會被人唾棄的,在村子裏,一戶人家如果分家後,當爹娘的不和理應養老的長子一道過活,那麽,長子一家人都是會被人戳脊梁骨的。
何況,作為父母,周老爺子和老太太也是力所能及地給了兒子們自己能夠給予的東西,周家的家庭氛圍又一向不錯,周大新三人嘴上不說,但心裏對父母自然都是依戀著的,現下被周老爺子這麽一說,也難怪周大新會有如此惶恐不安之感了。
“胡說八道什麽!都要到手的銀子了,還能讓它飛了不成?我也就是隨口這麽一說,以備萬一罷了,你都成家這麽多年了,長寧眼看著都是要說親的年紀了,還在我和你娘麵前做出這等小兒姿態,也不怕長寧笑話你?”周老爺子心裏欣慰,麵上卻狠狠地瞪了周大新一眼,讓他收了快要奪眶而出的眼淚去。
“爺爺,就算分家了,咱們和二叔三叔也依舊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又何必要說這麽生分的話呢?我爹的性格您比我更清楚,若是二叔三叔有什麽事情需要幫忙的話,無論是出人還是出銀子,我爹都肯定會第一個衝上去的,我也同樣記著他們對我的好呢,您呐,就放心吧。”周長寧給周老爺子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畢竟,血緣關係是剪不斷的,更何況,二叔三叔家都很好,又不是那等不知分寸的人,他和他爹又怎麽可能僅圖自己一家享樂、而不顧他們的處境呢?
有了這話墊底兒,周老爺子也就放下心來了,揭過這一頁後,才道:“既然家裏眼看著就不缺銀錢了,那之前所說過的讓你去私塾繼續讀書的事情,你心裏可有什麽成算?”
老爺子到底還是對家裏沒能出一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有些執念,他至今都還記著,當年他們一家人在商量過後,把長寧送到了何秀才開的私塾裏去讀書,可是,鎮子上也就那麽丁大點兒地方,一有個風吹草動立刻就能被全鎮的人所知曉,那個時候,村裏人哪個不是見了他笑眯眯的、背地裏卻嘲笑他們一家“癡心妄想”?
就連族中比他輩分要大的長輩也拄著個拐杖,顫巍巍地被家裏的子孫扶著找上門來,就是為了勸他要認清事實,讀書是多麽耗費銀錢的事情,那麽多人家都嚐試著把家裏的孩子送去讀書,也沒見著讀出個什麽名堂,唯一還算有些出息的就是識過幾個字的周大新了,可是,相比之下,在酒樓工作得到的銀錢與讀書的時候花出去的銀錢,“回報率”似乎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高。
隻是,周老爺子到底執拗,對著那些人說,他們家這麽多能幹活的,就供這麽一個孩子讀書,還是能勉力供他讀上幾年的,總得讓孩子試試,他們這些做大人的也才能甘心,這才讓很多人閉上了嘴巴。
當然,周老爺子也知道,此後的幾年,像那樣暗地裏看好戲的目光一直都未曾缺少過,也就是長寧考中了童生以後,那些人的口風才變了過來,因此,也難怪他會心心念念著讓周長寧最起碼把秀才功名給考出來了。
聽著周老爺子的問話,周長寧心知,這一茬兒遲早都是要過去的,這才將自己通過邸報分析出來的當前局勢挑了些合適的信息,告知了家人,所以,並非是他不想現在進學,隻是他們在東陽郡怕是停留不了多長時間,隔三差五地便要更換夫子,他又得重新去適應新夫子的教學風格,反而會在自己學問不到家之時把自己搞成一團亂麻。
隻不過,聽了周長寧的話,眾人心裏都不由得一驚,現下,誰還有心思關心他是否要在東陽郡進學的事情啊?周大新更是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兒子,你的意思是,東陽郡也要不太平起來了?這怕是不能吧,咱們倆今日出門,也沒見外頭有過什麽風吹草動啊,若是真的要打起來了,這城裏的人更加惜命,還能不早些跑掉?
不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你二叔三叔他們都在碼頭那等消息靈通之地天天做活,要不這樣,這會兒我去把他們兩家人也都喊過來?若是沒什麽跡象,那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事情,可若是連他們也發現了什麽蛛絲馬跡,那咱們可就得早做準備了。”
周大新一番話裏,頗有些“自問自答”的意味,還覺著自己出了個什麽樣的好主意呢,惹得周長寧哭笑不得:“爹,我又沒說會立刻打起來,一時半刻的,那邊哪怕行軍趕路,趕到東陽郡也得好一陣子時間呢,而且,從燕王府近日的動靜來看,這位燕王也還有幾分小聰明,肯定不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交托在向敵人示弱上。
所以啊,對於那邊的動靜肯定也有派探子隨時查探稟報的,郡城就這麽大,燕王府要動兵的話肯定少不了挪用燕王的私軍,那麽多人的動靜,咱們還能毫無察覺不成?您就放心吧,我呀,也時刻對這事兒上著心呢,咱們要想逃到更安全的地方去,肯定少不了用銀子安置,所以呢,當務之急,還是要從齊公子那裏拿到我們的一千兩銀子才是。”
周長寧這一番邏輯清晰的話語,再加上他頗為胸有成竹的姿態,倒是也讓一家人放下心來,什麽王爺啊,打仗啊,這些事情都距離他們有些遙遠了,他們也都不太懂,既然長寧心裏有成算,那他們還是聽有主意的人的話吧。
然而,看著這樣一個說起朝堂、王爺等事情來頭頭是道的周長寧,旁人或許覺察不出什麽異樣,周大新卻是悄然再度看了他一眼,心裏不由得擰起了眉,是他的錯覺嗎,長寧何時有過這般“意氣風發”的模樣了?竟叫他這個當爹的也覺得有些許陌生,隻不過,再看那麵容之時,他又很是確信無疑,那的確就是他的兒子周長寧沒錯啊。
如是作想著,周大新內心不由得暗暗失笑地搖了搖頭,想來他也真是昏了頭了,自己的兒子有本事了不為之高興不說,反而還懷疑起兒子來了,這要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周長寧,還能是誰呢?
作者有話說:
嘿嘿每天多碼幾百字來補上之前缺的那一更,今天的更新也來咯~
第四十四章 製糖
到了約定的這一日, 周長寧獨自來到了雲來客棧,但他卻沒有見到齊鈞,隻是見到了齊家的一個下人, 對方帶路, 引著周長寧來到了快要靠近西城門處的一個小院子中,而齊鈞在這裏已經等候許久了。
雖說以齊家的能力,真想查出來周長寧的底兒, 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的, 可是,齊鈞卻不願意這麽做,經商之人,講究誠信, 他既然已經同周長寧簽了契約, 某種程度上來說,兩人並非從屬關係,而是平等意義上的合作關係。
因此,他不想因為自己一時的好奇心而惹得周長寧不快,要知道, 商人最講求利益, 平白無故便開罪人的賠本生意,他可不願意做,更何況, 周長寧既然這次能拿出來製白糖的方子, 誰又敢保證他以後不會拿出來其他能給齊家帶來利益的方子呢?
所以,在這多重考慮之下, 齊鈞雖然帶著大多數人手轉移到了這個小院子裏麵, 卻還沒忘記讓一人在雲來客棧等著, 好將周長寧帶過來,事實上,也正如他所預想的那樣,他的做事風格處處妥帖,並未讓周長寧心生不滿,反而多了些許好感來。
“周公子,你要的東西我都派人已經買回來了,咱們那日簽訂的契約我已經轉換成了官契,這是你的那一份,可要收好了,另外,一千兩銀子到底過於沉重,你帶回家的路上太過惹眼,多有不便,所以,在下便自作主張,將其中的九百兩都換成了銀票,還有兩個重為五十兩的銀錠,希望周公子莫要怪在下替你拿了主意。”
齊鈞說著,手指了指他身邊小廝捧著的一個盒子,盒子的蓋子是打開著的,銀票對於大多數普通人家來說都會陌生一些,但是白花花的銀錠子卻是做不得假的,對人視覺上的衝擊力甚至還要遠超過麵值更大的銀票一些。
“齊公子這是哪裏的話?該是在下多謝公子思慮周全才是。”別看齊鈞對周長寧的態度很是客氣,言語之間一口一個“周公子”地喊著,實際上,周長寧心裏跟明鏡兒似的,他是什麽身份?齊鈞又是什麽身份?要是真的有人讀書讀傻了,把那條“士農工商”奉為金科玉律,隻怕轉眼間齊鈞就會翻臉教他做人了。
齊鈞客氣的對象可不是他,而是他背後能夠給齊家帶來的利益,因此,周長寧並未由於齊鈞的態度而有半分自傲,對方既然客客氣氣的,那麽,他也就當成是“商業合作夥伴”一樣相處,不就成了嗎?若是他自己先把自己看低了,對齊鈞低聲下氣的,隻怕方子剛一到手,錢貨兩訖之後,他與齊家就連麵子情也都談不上了呢。
果然,盡管嘴上不說,但是齊鈞心裏還是很滿意周長寧的“識趣”的,隻覺得這人不似一般市井小民,這輩子難得見到齊家這樣的龐然大物,便恨不得如同水蛭一般吸血似的撲上來。
“對了,周公子,你要求準備好的這些東西,旁的也就罷了,為何還需要黃泥呢?郡城內這東西可不多見,在下還是派人專程去城外的村子裏尋找的呢,不知周公子可否為我等解惑一二?”
看著周長寧慢條斯理地將衣袖挽上去,齊鈞一邊如是說著,一邊給他旁邊的隨從使了個眼色,對方接下來做的事情他們必須都得看仔細了,隻有真真切切學到手的東西那才是屬於他們齊家的,可不能因著下人的疏忽大意而遺漏了個中要點來。
周長寧哪能不清楚他的這份心理呢?表示理解之餘心中也不免覺著有些好笑,這位齊公子怕不是忘了他還有這門生意的分紅呢,就算分成比例不高,但仍舊是這門白糖生意越好,他能拿到手的銀錢就越多,怎麽可能在這種事情上留一手呢?對他來說又沒有什麽好處。
當然,這就屬於是周長寧一時之間沒有反應過來了,因為在古代,手藝、方子那些都是可以世代傳承下去的,家家戶戶若是有了這樣的底蘊,定然會藏著掖著,決計不會讓外人偷學去半分的,就算由於本金等因素不能把生意做大,但是讓每一代子孫混個溫飽那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前兩日,若不是周大新這個當爹的也一並來了,這出售白糖方子一事就還有的磨呢,畢竟,齊鈞也會心有疑慮,方子該不會是周長寧這個“孩子”從家裏偷出來的吧,為了避免之後可能出現的各種糾紛,他就算是再心動,也會增添許多顧慮,不會輕易那樣同周長寧成交的。
“齊公子,放心吧,既然我們已經有契約在先,那我肯定是會保證您家的下人完全學會了這個法子的,別說法子操作起來本就不難,就算有什麽難點,在下也會揉碎掰爛、手把手地教,確保大家學會的,注意,接下來,就是製造白糖的整個工序了。”周長寧衝著齊鈞如是說道。
他這話也不由得讓一旁的齊家隨從心裏鬆了口氣兒,多少有了些底,畢竟,在他們的想象中,能夠價值這麽多銀子的方子,操作起來一定簡單不到哪裏去,有了周長寧這話托底,他們也就不用擔心無法立刻學會而受到公子的責難了。
不過,雖然這樣想著,但是能快些掌握這個方子好在公子麵前露臉,他們又怎麽可能不情願呢?在周長寧說到“製造白糖的整個工序”的時候,一群人,包括齊鈞在內,都不由得向著周長寧的方向又靠近了許多,確保自己能夠看清他的每一個動作。
“製白糖的方法喚做黃泥水淋糖法,原料呢,若是齊公子家有門路在南方辦作坊的話,可以就地收購甘蔗,榨汁熬煮成糖漿,變成最常見的蔗糖,或是直接從街上購買到的那種蔗糖就可以用,總之,做生意都要計算成本的,這一點齊公子比我要清楚得多,在下就不在這裏班門弄斧了。
將成塊的蔗糖放進瓦製漏鬥裏,再把黃泥水澆入漏鬥中,隻需等待一段時間,黃泥水便會帶著蔗糖中的雜質滴落進大缸裏,最後還留在漏鬥中的,就是齊公子先前所見到的白糖了。”就算周長寧把手頭上的動作放得再慢,可是總共也就這麽一兩步,時間又能被拖長到什麽地步去呢?
“這就完了?”發出此疑問的不是齊鈞,而是他身旁的一位隨從,但是很顯然,雖然其他人都沒有說話,可他們心裏都有著同樣的困惑,這......和他們想象中的大不相同啊,這麽簡單的操作,讓十歲的孩子來都能原原本本地完成了,哪裏配得上那一千兩銀子的價格呢?不得不說,他們心中頗有一種虎頭蛇尾的感覺。
周長寧哪裏猜不到他們在想些什麽?轉過頭來,看向他們,肯定地點點頭道:“這就完了!不過,蔗糖顏色重,內裏難免含有許多雜質,若是這樣操作一次過後,顏色還沒有接近雪白,可以用同樣的步驟操作第二次、第三次,直至得出滿意的白色為止。
當然,諸位定然是覺得這法子並沒有什麽難度,甚至可能還覺著,在下占了齊家的大便宜,隻是,還請諸位好生設想一番,在此之前,大家印象中蔗糖那是入口的東西,要保證幹淨,而黃泥是用來糊牆的東西,指不定得有多髒呢,若是沒有在下今日這番演示,誰能想到將黃泥水淋入蔗糖中便能得到白糖呢?”
若不是看在那一千兩銀子的份兒上,又念著以後或許還會有找齊家幫忙的時候,周長寧還真不想這麽掰開了給他們解釋呢?世界上從來不缺少看別人做成了一件事,便生出“換我我也行”的感覺,事實上,若是無人提點,自己距離成功隻怕還差著十萬八千裏之遠呢。
周長寧把話說得這般直白,倒是讓齊家人不好意思起來,不過,說句實在話,在看完了整個不到一盞茶時間的操作過程以後,他們的確有些覺著周長寧這是欺負他們齊家不懂行、故意占便宜呢,可是,既然周長寧都已經把話說開了,他們要是再這樣想,就難免有些讓人覺著這是方子拿到手、就想翻臉不認賬了。
齊鈞全程都未曾說過些什麽,誠如周長寧所說,既然在此之前都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製白糖的要點所在,而他卻想到了,那這自然算是他的本事了,再說了,做生意之事,向來都是一步快步步快的,看似他們齊家付出的銀子和這方子的價值有些不甚匹配,可實際上,有了周長寧的點撥,足以讓他們在嚐試製出白糖的道路上少走多少彎路呢。
時間就是金錢,這個道理,齊鈞再是明白不過了,所以,他並未像身旁的隨從一樣,當真覺得周長寧占到了什麽大便宜,左右,一千兩銀子,他們齊家還不放在眼裏,這樁交易,雙方各取所需,都未曾吃虧,那便足夠了。
當然,齊鈞雖然對周長寧的方子並無懷疑,但還是等到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漏鬥裏留下的是白糖以後,心裏才算是鬆了一口氣,同時,他做事向來講究穩妥周全,又讓自家的下人仿照著周長寧方才的動作,重複操作了兩遍,直至周長寧點頭、確保他們掌握了這道工序,這才讓隨從將盒子交給了周長寧,並且派人用馬車將對方好生送回去。
作者有話說:
更新咯~
第四十五章 來者
回到周家以後, 周長寧自然是第一時間把得來的銀子上交到了周老太太手中,他們家一向都是由周老太太管著銀錢的,先前三家還未分家的時候, 便是各房上交每月收入的一半留作家用, 剩下的一半則是自己這一房的私產。
現在,既然二老跟著大房過活了,林氏本人也並沒有要和婆母爭奪這項權力的意思, 所以, 周家便保持了原狀,依舊是將各項收入都交給周老太太來統一支配。
不過,說句實在話,就算從年輕時到現在, 這麽多年下來, 周家總共也攢了不少銀錢,可是那都是像水磨一樣,一點一滴攢起來的,更何況,銀子總還要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又花出去了, 所以, 嚴格意義上來說,真正看到足足有一千兩銀子擺在自己麵前,這還是第一次。
盡管盒子中的大半都是銀票, 遠不如兩個銀錠子給她的視覺衝擊力大, 但是周老太太心裏是有概念的,知道盒子裏就是整整一千兩銀子, 一時間, 腦海裏隻剩下了家裏尚且缺少的東西清單在來回滾動著。
老爺子有些看不慣她這副模樣, 在旁輕輕哼了一聲:“好了,銀子是多,但咱們家接下來的花銷也少不到哪裏去,把銀子趕緊去收好吧,對了,別忘了給長寧一張銀票,他時常出門,這麽大的人了,身上沒點兒銀子怎麽能成?”
他是知道,周長寧有喜歡買邸報的習慣的,而就他的經驗來看,通過邸報了解到許多信息,也的確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突然家中有了這麽一大筆進賬,老太太心情好,此刻也懶得計較老爺子的態度問題了,要是換了以前,她定是要和老爺子好生理論一番家裏到底誰說了算這個問題的,現下,要說給長孫一張銀票,她倒沒有什麽不舍得的情緒,別說這銀子本就是長寧腦袋活泛才得來的,就算家中僅剩的銀錢不多,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她也不願意委屈了長孫去。
接過周老太太遞過來的銀票,周長寧並未有任何推拒的態度,雖則家裏暫時寬裕了許多,但是他可沒忘記,還有二叔三叔家呢,此時還不知道東陽郡能夠保持這樣的風平浪靜有多長時間,但是不管怎麽說,碼頭上的活計完全是在透支身體的,壓根兒不是能夠長久來做的活兒,所以,他總歸要想想法子,好讓二叔三叔家同樣寬裕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