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輕咳:“修水渠,發月俸,再有工匠們管吃管喝的,也差不多了。”
那也不能剩二十兩啊!
淩縣尉反應過來,立刻道:“我回淩家湖,淩家湖化肥作坊有錢。”
紀煬製止:“那是淩家湖村人掙得錢,自然用在村裏建設,衙門怎麽好私自征調。”
不等他們再說,紀煬正色道:“我如今要是征調了,借口還算正派,回頭要是糊弄人呢?豈不等於搜刮民脂民膏?”
“你們淩家湖後麵的薑家山,裏麵鳥兒繁多,平日你們種稻子深受其害,一到收獲鳥兒就去吃稻子。收獲前後天天都要有人去趕鳥。”
“如今這也是你們辛苦勞作的補償。”
種莊稼地不肥,水不夠,鳥蟲太多,都是害。
淩家湖背靠薑家山,那裏鳥多,他們每年收獲的時候總要受些鳥害,糧食總要少些。
所以說如今化肥是他們的補充,這一點也沒錯。
再說,今日征調了,明日呢?
紀煬不是這樣的人,更不能開這個口子。
說到底,扶江縣衙門就這二十兩銀子。
淩縣尉反應過來:“運河呢?!”
沒記錯的話,知縣大人還要修運河!
玉縣丞感同身受看他一眼,知道他的震驚了吧!
但換做別人,可能感覺在說大話,如果是他們知縣,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紀煬認真道:“所以隻有咱們幾個知道,不要外傳。”
傳了也沒人信啊!
話說一圈,又回來修玉家湖到常華縣官道的事上。
如今扶江縣西邊的水利已經完工,東邊兩處道路,人家淩家湖已經在做,西邊玉家湖的官道卻遲遲沒有動靜。
準確說,隻有玉家湖這頭沒動靜,常華縣那邊已經動工了。
說好兩邊一起修,然後官道上相會,怎麽變成一邊動工,一邊沒動靜?
紀煬笑著搖頭:“不用管,自有人搶著給咱們修官道。”
搶著給咱們修?
眾人自然不解,紀煬卻站起來看向縣衙外邊,開口道:“如今已到七月,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秋收了吧。”
說起秋收,眾人隻覺得恍如隔世,隨便算算,他們知縣好像已經來了一年多。
眾人點頭:“對,快要秋收了。”
紀煬隨口道:“等糧食產量下來,多的是人搶著修路。”
現在他們知道化肥的作用,但沒看到糧食最後的產量,對化肥作用還是認識不夠。
等對化肥認識充分,都不用扶江縣開口,常華縣自己就把剩下的官道修得妥妥帖帖。
反正對常華縣來說全部修完也不到六百兩銀子,對他們來說算不得什麽。
說白了。
從一開始他想的就是白嫖!
不對,想的就是用化肥換全部官道。
否則賬麵上隻剩二十兩銀子,他哪來的底氣?
也不是他吃大戶,而是扶江縣真的窮啊,再說化肥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用腦子換掉官道,說不定還是他吃虧!
紀煬心裏幫自己辯解一番,而玉縣丞等人看向他的目光卻格外不同。
三個人明顯反應過來知縣大人的意思。
大人真是,真是不知道怎麽說!
他這腦子到底怎麽長的!
連這都能算到?
玉家湖根本不用動人力,衙門也不用動銀錢,就把這事辦成了?
這官道都是這樣成的。
那運河?!
紀煬輕咳:“別想了,運河可不能白嫖。”
“想要修運河,現在就要開始攢銀子了。”
那可不是個小數目,之前魏大人可幫他算過,單是人工費就要二十三萬兩銀子。
材料損耗安置運河周邊百姓,哪哪都是錢。
還有那官道為什麽不靠中間修,而是一定要靠南邊,因為中間的位置就是留給運河的。
這些就不多說了。
說再多都是空話,不如好好做事。
時間到七月,除了在修路的淩家湖之外,最忙的應該就是上集村。
上集村種的大片葫蘆終於收獲!
從去年開始知縣大人收葫蘆,到今年大片葫蘆種下。
頭一年種的葫蘆雖然結不了太多果,但在葫蘆江家的帶領下,那開辟出來種葫蘆的荒地可是不少。
種葫蘆對土質要求不算高,隻有澆水要更勤一些,上集村背靠墨子山,山上水源充沛這點不用擔心。
所以今年摘下來的葫蘆可不少,他們那邊有葫蘆江家負責牽頭,頭一批送來一萬五千個葫蘆過來。
訂單要求五千套器具,可不就是一萬五千個葫蘆。
其中還有葫蘆秀才滕顯要求的無腰葫蘆,他最近對葫蘆愈發癡迷,若不是還要教江小子江乖乖讀書習字,隻怕全身心都撲到葫蘆上麵。
現在連紀煬都不怎麽見到他,每日都在王家宅子裏做葫蘆。
就連五千個葫蘆送過來,滕顯也隻是讓玉縣丞負責,顯然對手頭的事更為關切。
玉縣丞經過去年,也知道做葫蘆的流程,繼續召集縣城百姓,跟去年一樣開始做飲食器具。
隻是今年賣出的五千套器具,全都要求染色,多了套工序。
玉縣丞一直拿葫蘆作坊跟化肥作坊安安比較,不用紀煬多吩咐,已經安排人在做。
原本還算悠閑的扶江縣百姓,又開始做活了,但能掙外快的事,沒人會拒絕。
此地的民風確實不錯,不愧是兵士後人。
紀煬同樣去看了幾次,見玉縣丞安排的妥當,也就沒什麽了。
隻要等這批葫蘆器具送到常華縣雜貨店,就是揚州分店,他們那邊檢驗合格,剩下的三十二兩便能送到手上。
這單買賣從正月定下,如今七月終於完成。
不過紀煬讓玉縣丞不要隻做五千套,這五千個訂單做完,繼續往下做,紀煬覺得五千個放到揚州城裏,那可太不起眼了。
說不定人家要得更多,而且多做的,總能送到潞州去賣吧?
一時間,從源頭的上集村,各家賣葫蘆掙了不少銀錢,要知道他們摘下葫蘆之後不僅售賣,還要幫忙晾曬,晾曬好了才能做葫蘆器具。
所以他們掙得也是辛苦錢。
然後東西送到縣城,有縣城的百姓們開始加工,再掙些辛苦錢。
最後才能以低廉的價格運出。
現在是苦了點的,但隻要擴大規矩,積少成多,必然能掙大錢。
整個七月,扶江縣又興起做葫蘆的差事。
七月底,五千套器具由玉縣丞帶著捕快衛峰送到常華縣,還路過正在修路的常華縣工匠。
看那進度,五十裏的路應該修了有十多裏,那邊銀錢充足,人也足夠,修得路又快又好。
反正玉縣丞看得美滋滋。
去常華縣雜貨店分店交貨的時候,那裏的活計掌櫃還算熱情。
誰讓化肥的事,兩個縣合作的事,已經傳遍。
他們那邊驗貨沒問題之後,立刻交錢,估計也是看在玉縣丞大小是官的份上。
不過玉縣丞離開之前,那夥計還低聲道:“你們若有空,可以多做一些,這東西比你們想象中還要受歡迎。”
他們畢竟是揚州分店,店裏還有專門從常華縣到潞州再到揚州的商船,消息自然靈通。
玉縣丞隻覺得這話跟他們知縣大人說的一樣,不過還是開玩笑反問一句:“此話當真?不是誆騙我?”
“小的哪敢誆騙您,您可是扶江縣的縣丞老爺啊。”夥計連忙道。
玉縣丞還是一如往常,下意識學了知縣大人的模樣,笑著點點頭,又順便在他這店裏買了些果子點心。
等出雜貨店的時候,看看人家這碼頭人來人往,雖說比不上潞州的碼頭,但也有商船會在這停靠。
十艘船停靠一艘,已經會許多人吃喝。
還有人家這縣城人來人往,多有活力。
不過沒關係,他們有知縣大人了,一定也可以這樣的!
玉縣丞等人並未過多停留,帶了知縣大人要的果子點心便回了扶江縣。
這些東西自然被紀煬分給江小子兄妹倆,又給玉縣丞,淩縣尉家的小孩。
聽說捕快衛峰家媳婦也有了身孕,估計年前就能生下來。
不止是衛峰家。
看著下麵各村報上來的人口,今年小孩明顯多了不少,存活率也高很多。
這都是正常現象,一般富裕起來之後,新生兒降生便會增多,人口相應增多,孩子存活率也會增加。
那也不能剩二十兩啊!
淩縣尉反應過來,立刻道:“我回淩家湖,淩家湖化肥作坊有錢。”
紀煬製止:“那是淩家湖村人掙得錢,自然用在村裏建設,衙門怎麽好私自征調。”
不等他們再說,紀煬正色道:“我如今要是征調了,借口還算正派,回頭要是糊弄人呢?豈不等於搜刮民脂民膏?”
“你們淩家湖後麵的薑家山,裏麵鳥兒繁多,平日你們種稻子深受其害,一到收獲鳥兒就去吃稻子。收獲前後天天都要有人去趕鳥。”
“如今這也是你們辛苦勞作的補償。”
種莊稼地不肥,水不夠,鳥蟲太多,都是害。
淩家湖背靠薑家山,那裏鳥多,他們每年收獲的時候總要受些鳥害,糧食總要少些。
所以說如今化肥是他們的補充,這一點也沒錯。
再說,今日征調了,明日呢?
紀煬不是這樣的人,更不能開這個口子。
說到底,扶江縣衙門就這二十兩銀子。
淩縣尉反應過來:“運河呢?!”
沒記錯的話,知縣大人還要修運河!
玉縣丞感同身受看他一眼,知道他的震驚了吧!
但換做別人,可能感覺在說大話,如果是他們知縣,好像也不是沒可能?
紀煬認真道:“所以隻有咱們幾個知道,不要外傳。”
傳了也沒人信啊!
話說一圈,又回來修玉家湖到常華縣官道的事上。
如今扶江縣西邊的水利已經完工,東邊兩處道路,人家淩家湖已經在做,西邊玉家湖的官道卻遲遲沒有動靜。
準確說,隻有玉家湖這頭沒動靜,常華縣那邊已經動工了。
說好兩邊一起修,然後官道上相會,怎麽變成一邊動工,一邊沒動靜?
紀煬笑著搖頭:“不用管,自有人搶著給咱們修官道。”
搶著給咱們修?
眾人自然不解,紀煬卻站起來看向縣衙外邊,開口道:“如今已到七月,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秋收了吧。”
說起秋收,眾人隻覺得恍如隔世,隨便算算,他們知縣好像已經來了一年多。
眾人點頭:“對,快要秋收了。”
紀煬隨口道:“等糧食產量下來,多的是人搶著修路。”
現在他們知道化肥的作用,但沒看到糧食最後的產量,對化肥作用還是認識不夠。
等對化肥認識充分,都不用扶江縣開口,常華縣自己就把剩下的官道修得妥妥帖帖。
反正對常華縣來說全部修完也不到六百兩銀子,對他們來說算不得什麽。
說白了。
從一開始他想的就是白嫖!
不對,想的就是用化肥換全部官道。
否則賬麵上隻剩二十兩銀子,他哪來的底氣?
也不是他吃大戶,而是扶江縣真的窮啊,再說化肥是他一手扶持起來,用腦子換掉官道,說不定還是他吃虧!
紀煬心裏幫自己辯解一番,而玉縣丞等人看向他的目光卻格外不同。
三個人明顯反應過來知縣大人的意思。
大人真是,真是不知道怎麽說!
他這腦子到底怎麽長的!
連這都能算到?
玉家湖根本不用動人力,衙門也不用動銀錢,就把這事辦成了?
這官道都是這樣成的。
那運河?!
紀煬輕咳:“別想了,運河可不能白嫖。”
“想要修運河,現在就要開始攢銀子了。”
那可不是個小數目,之前魏大人可幫他算過,單是人工費就要二十三萬兩銀子。
材料損耗安置運河周邊百姓,哪哪都是錢。
還有那官道為什麽不靠中間修,而是一定要靠南邊,因為中間的位置就是留給運河的。
這些就不多說了。
說再多都是空話,不如好好做事。
時間到七月,除了在修路的淩家湖之外,最忙的應該就是上集村。
上集村種的大片葫蘆終於收獲!
從去年開始知縣大人收葫蘆,到今年大片葫蘆種下。
頭一年種的葫蘆雖然結不了太多果,但在葫蘆江家的帶領下,那開辟出來種葫蘆的荒地可是不少。
種葫蘆對土質要求不算高,隻有澆水要更勤一些,上集村背靠墨子山,山上水源充沛這點不用擔心。
所以今年摘下來的葫蘆可不少,他們那邊有葫蘆江家負責牽頭,頭一批送來一萬五千個葫蘆過來。
訂單要求五千套器具,可不就是一萬五千個葫蘆。
其中還有葫蘆秀才滕顯要求的無腰葫蘆,他最近對葫蘆愈發癡迷,若不是還要教江小子江乖乖讀書習字,隻怕全身心都撲到葫蘆上麵。
現在連紀煬都不怎麽見到他,每日都在王家宅子裏做葫蘆。
就連五千個葫蘆送過來,滕顯也隻是讓玉縣丞負責,顯然對手頭的事更為關切。
玉縣丞經過去年,也知道做葫蘆的流程,繼續召集縣城百姓,跟去年一樣開始做飲食器具。
隻是今年賣出的五千套器具,全都要求染色,多了套工序。
玉縣丞一直拿葫蘆作坊跟化肥作坊安安比較,不用紀煬多吩咐,已經安排人在做。
原本還算悠閑的扶江縣百姓,又開始做活了,但能掙外快的事,沒人會拒絕。
此地的民風確實不錯,不愧是兵士後人。
紀煬同樣去看了幾次,見玉縣丞安排的妥當,也就沒什麽了。
隻要等這批葫蘆器具送到常華縣雜貨店,就是揚州分店,他們那邊檢驗合格,剩下的三十二兩便能送到手上。
這單買賣從正月定下,如今七月終於完成。
不過紀煬讓玉縣丞不要隻做五千套,這五千個訂單做完,繼續往下做,紀煬覺得五千個放到揚州城裏,那可太不起眼了。
說不定人家要得更多,而且多做的,總能送到潞州去賣吧?
一時間,從源頭的上集村,各家賣葫蘆掙了不少銀錢,要知道他們摘下葫蘆之後不僅售賣,還要幫忙晾曬,晾曬好了才能做葫蘆器具。
所以他們掙得也是辛苦錢。
然後東西送到縣城,有縣城的百姓們開始加工,再掙些辛苦錢。
最後才能以低廉的價格運出。
現在是苦了點的,但隻要擴大規矩,積少成多,必然能掙大錢。
整個七月,扶江縣又興起做葫蘆的差事。
七月底,五千套器具由玉縣丞帶著捕快衛峰送到常華縣,還路過正在修路的常華縣工匠。
看那進度,五十裏的路應該修了有十多裏,那邊銀錢充足,人也足夠,修得路又快又好。
反正玉縣丞看得美滋滋。
去常華縣雜貨店分店交貨的時候,那裏的活計掌櫃還算熱情。
誰讓化肥的事,兩個縣合作的事,已經傳遍。
他們那邊驗貨沒問題之後,立刻交錢,估計也是看在玉縣丞大小是官的份上。
不過玉縣丞離開之前,那夥計還低聲道:“你們若有空,可以多做一些,這東西比你們想象中還要受歡迎。”
他們畢竟是揚州分店,店裏還有專門從常華縣到潞州再到揚州的商船,消息自然靈通。
玉縣丞隻覺得這話跟他們知縣大人說的一樣,不過還是開玩笑反問一句:“此話當真?不是誆騙我?”
“小的哪敢誆騙您,您可是扶江縣的縣丞老爺啊。”夥計連忙道。
玉縣丞還是一如往常,下意識學了知縣大人的模樣,笑著點點頭,又順便在他這店裏買了些果子點心。
等出雜貨店的時候,看看人家這碼頭人來人往,雖說比不上潞州的碼頭,但也有商船會在這停靠。
十艘船停靠一艘,已經會許多人吃喝。
還有人家這縣城人來人往,多有活力。
不過沒關係,他們有知縣大人了,一定也可以這樣的!
玉縣丞等人並未過多停留,帶了知縣大人要的果子點心便回了扶江縣。
這些東西自然被紀煬分給江小子兄妹倆,又給玉縣丞,淩縣尉家的小孩。
聽說捕快衛峰家媳婦也有了身孕,估計年前就能生下來。
不止是衛峰家。
看著下麵各村報上來的人口,今年小孩明顯多了不少,存活率也高很多。
這都是正常現象,一般富裕起來之後,新生兒降生便會增多,人口相應增多,孩子存活率也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