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紀煬三人對視一笑,心情更加輕鬆。


    吃美食,又談論舒心的事,不枉他們辛苦許久。


    不過那邊聊著聊著,竟然聊到另一件事。


    “揚州最近興起一種葫蘆器具,價格便宜低廉還好看,隻是數量極少,都有人要花高價購買。”


    “我見過,小小巧巧的,還很輕便,聽說現在行船的人都願意帶,路邊的小攤販也願意用。說是不容易壞,還不占重量,模樣也好看。”


    “對,你怎麽見的?”


    “就有家富戶,他家最愛追這些新奇玩意,特意從揚州買來的。還說是汴京的葫蘆先生設計,精巧得很。”


    “看看人家這地方,好東西就是多,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傳到潞州啊。”


    葫蘆器具。


    小巧輕便還好看?


    淩縣尉多嘴問了句:“你們說的,可是飲食器具,小葫蘆做成杯碟碗?”


    “對對對,就是這個。”


    紀煬也忍不住放下筷子。


    這是不是另一種出口轉內銷?


    潞州城的物件放到揚州城賣,然後潞州的人再花高價給買回來?


    不至於啊。


    紀煬一時憋得有些說不出話。


    淩縣尉跟平安的麵色更是古怪。


    直到三人離開,淩縣尉忍不住道:“其實,其實那葫蘆器具是咱們潞州產的,隻是放到揚州寄賣而已。你們千萬不要花高價買,這東西很便宜的。”


    啊?


    潞州產的?


    他們怎麽不知道?


    等等你們別走啊!再說說詳情!這東西在哪買!


    他們也比揚州早一些時候把玩?


    可他們反應過來,紀煬已經帶著兩人離開,手裏提了幾壇好酒,再帶上購買的物件,三人騎馬回扶江縣了!


    雖說紀煬十一月可能還要過來一趟,但現在先回去吧!


    再過來的時候,那就是官員考核之時,具體時間還要看十一月前後知州發的文書。


    這考核可不簡單,每年小考,三年一大考,次次都是難題。


    依照承平國規定,官員年末考核,需考四善二十七最。


    這四善二十七最特別繁瑣,大概相當於學生每學期給老師打評分的調查問卷。


    基本是德,勤,能,績四個方麵。


    裏麵列出種種規則,看看官員符不符合要求。


    考核也是讓官員勤勉克己,測試官員的能力。


    告訴他們,不是過了科舉便萬事大吉,如果不繼續學習,別說升官了,不貶職算好的。


    所以每到年末,這事也是官員們最頭疼的事之一。


    但這都是十一月份的事了,如今九月下旬,還有段時日。


    隻是紀煬沒想到,臨回去之前還有個意外之喜,他們的葫蘆器具在揚州已經有些名氣。


    估計玉縣丞已經接到新訂單。


    不過想想現在隻有玉縣丞在衙門,恐怕事情多到要睡到衙門公堂上了。


    跟紀煬猜的差不多。


    玉縣丞也沒想到會忙到這種地步。


    知縣大人走後,他先是過問淩家湖修路的事,知道他們秋收之後便雇人修路,自己繼續製化肥,他也就放心了。


    淩家湖也是有錢,不用擔心這個。


    沒過多久,玉家湖到常華縣剩下的路,也有隔壁縣的人主動修繕,這更不是事。


    玉縣丞讓玉家湖裏長時常過去查看即可。


    然後按照知縣大人吩咐,收集冬課名單,縣城無論男女老幼,都可以報名冬日習字課程。


    隻是他們這能充當先生的人不多,滕顯今年又不願意出來。


    滿打滿算也就四人,所以頂多收二百人。


    消息傳出,一時間立刻人滿為患。


    他這邊忙著登記。


    登記就登記吧,常華縣雜貨店又來消息,說是揚州那邊還要葫蘆器具,這次要一萬五千套!


    一萬五千套?


    上次才五千,這次直接翻三倍?


    玉縣丞已經發現了,自己就算分成三份,也做不完這麽多活啊。


    以前知縣大人怎麽把這些事安排得妥妥當當。


    好在衛峰衛藍還算趁手,還能幫襯一二,再有小吏們也回來,總算歇口氣。


    一時間葫蘆作坊那邊也要安排。


    從九月十六,知縣大人走的那天算起,過了不到十天,他就跟過了一年一樣。


    娘子還笑話他,好不容易給他差事做,怎麽還叫起苦了。


    這已經不是苦不苦的事!


    而是事情太多啊!


    就連淩家湖淩裏長也找上來,說是交最近的山澤稅,就是化肥作坊的稅。


    算了,看在給錢的麵子,他就不說什麽。


    隻盼著知縣大人快些回來才是!


    九月二十七下午,熟悉的扶江縣終於出現在眼前。


    再次回來,紀煬也覺得有些不同。


    路過南邊荒地,遠遠便看到之前挖的化糞池,如今裏麵堆滿牛糞,會分給貧苦家裏使用。


    再往前則是牛棚,三十多頭牛全都在裏麵。


    剛走近,那看牛棚的瘸腿老漢便看過來,見是他們,笑著揮手示意。


    紀煬之前讓他在這看顧,若有生人過來,便找人告知他,這事老漢做得也很好。


    三人也向老漢回禮,這下真進了扶江縣城。


    走到縣城主街,隻見縣城不少門戶都在自己的家門口做葫蘆工藝,現在大家越來越熟練,做出來的器具也越來越好看。


    百姓瞧見紀煬回來,自然欣喜萬分,他們雖不知知縣大人去潞州又給他們討了什麽好處,但他們看到紀煬就高興,沒好處也高興。


    最後踏入衙門,還沒靠近就聽到玉縣丞的聲音:“二百個人,名額早就滿了,今年實在不行。明年,明年你們再來,還要提前來。”


    “真沒辦法,咱們衙門房間就那樣大,實在擠不下人。”


    “對,回頭你們村那個誰學會之後,讓他教村裏人啊,放心這事我肯定會說。”


    聲音由遠及近,直到忽然停滯。


    玉縣丞看到眼前的知縣大人,激動得說不出話,最後趕緊過來,就差抱著紀煬哭了。


    “大人,您走這十幾天裏,發生了好多事。”


    “淩家湖的路快修好了,玉家湖那邊的路也在收尾。”


    “還有揚州的葫蘆器具訂單,一萬五千套!這也太誇張了!”


    “再有許多信函,都是其他知縣寄來,說讓您務必查看。”


    “最後是咱們冬日授課,人太多了,實在沒辦法。”


    紀煬哭笑不得,扶著玉縣丞起來:“一件件來,這不是完成得挺好。”


    “哪有好,都快累死了,你,你們呢?那事?”


    在玉縣丞哭訴的時候,淩縣尉已經把衙門幾個百姓請出去,此時衙門裏隻剩下紀煬,平安,縣丞縣尉四人。


    玉縣丞得知他們連通往潞州城的官道都要有了,一時激動的沒坐住。


    更說了可能還要有官學,更是嚇得要站起來。


    看看農閑報名聽課的百姓有多少,就知道此處百姓也是好學的。


    隻是苦於這裏沒有官學,沒有私塾,更沒有夫子。


    這官學建成,無亞於天大的好事。


    但最後一項。


    也是知縣大人走時最重要的一項?


    紀煬道:“運河一事,已經上報汴京,咱們靜候佳音。”


    上報汴京,那就是潞州已經同意?


    千難萬險,已經過了頭一關。


    原本以為不可能的事,如今一點點促成,讓在座眾人都是百感交集。


    事情交代完,紀煬等人也算放鬆下來,把從潞州城買來的好酒,讓捕快衛峰衛藍跑一趟,送到各村裏長,以及種田最厲害的人戶手中。


    一年到頭,他們也辛苦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