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一起走的,更有另一封給他手下掌櫃的書信。


    他在汴京那些鋪子,統交給一個叫王伯打理,他此次寫信,便是詢問王伯認不認識賣鮮花種子的貨商。


    同樣問了香料的事,


    這信寫的也是半真半假。


    原身從昌盛三十二年四月出發,如今已經是昌盛三十四年二月,期間隻有過年時通書信。


    紀煬不知對方情況,隻是模擬原身語氣照常詢問,所以也不知道這王伯到底如何。


    更不知道是個忠心的,還是背主的。


    這次做香料買賣,正好試探一番,把這條線給連上。


    他既跟庶弟母子一脈早有恩怨,有些事還是早點做準備為好。


    等書信全都寄出,還有揚州想買葫蘆的書信,更有四周知縣詢問化肥生產進度的信。


    別催了別催了。


    今年的葫蘆真的供應不上了。


    淩家湖的化肥日夜趕工,真的供不應求。


    給他寫信也沒辦法啊!


    自家東西太受歡迎,也是個錯吧!


    紀煬幹脆把這些信件扒拉到一邊,就當沒看到,等到東西生產出來之後再說!


    去年種出的葫蘆,被揚州那邊一購而空,想要葫蘆器皿隻能等到今年六七八月份葫蘆收獲。


    化肥更是沒法,鳥糞抬出來也需要時間發酵,否則用到田地裏反而會害死莊稼。


    淩裏長已經緊急找其他村子人過去幫忙,但做太多,也趕不上周邊幾個縣都要購買。


    隻能說幸好他們村修路了,否則運化肥的牛車都要堵在路上。


    不過這樣一來,扶江縣其他村人,隻要是勤快的,都從這上麵賺了些銀錢,日子寬裕不少。


    要說不僅紀煬忙,百姓們更忙,春耕跟賺外快,哪個都不想舍棄!


    新搬來的幾家非編戶,同樣跟在後麵忙碌,他們本來以為自己是外來人,淩家湖那邊可能不要他們。


    誰料淩裏長隻看做事好不好,根本不看外鄉人本地人。


    能幹活!那就是好人!


    倒是幫這十幾家非編戶快速融入扶江縣了。


    非編戶的意思就是,名下沒有房產土地,不能入編,也就是流民。


    不過按照承平國規定,非編戶可以去租種官方田地,或者地主家田地,又或者開耕荒地。


    租種別人家的地,沒那麽辛苦,但要自己攢錢,攢夠銀錢買田地,成為編戶。


    開耕荒地的,隻要耕種滿三年,便能入戶籍,自己開耕的田地隻要付官府很少量的銀錢,便屬於他們名下。


    這十幾戶人家,有的是從涼西州跑過來求生,有的是隔壁常華縣的佃戶。


    常華縣那邊土地基本已經占完了,很少有荒地,他們之前隻能租地過活,現在扶江縣發展起來,而且還有荒地可用,自然拖家帶口而來。


    畢竟能自己開耕,好過種別人家的地。


    現在春耕還沒結束,已經有十幾家過來,紀煬聽其他知縣給的消息,涼西州那邊日子貧苦,估計會有不少人戶聽說扶江縣的事,會主動到扶江縣過活,讓他做好準備。


    非編戶說的好聽,但換成流民,便會讓人心生恐懼。


    他們居無定所,沒有田地傍身,本身就會焦躁,再加上光腳的不怕穿鞋的,這些人或偷或搶,偷搶之後再跑了,誰也沒辦法。


    按現代的話來說,就是聚眾的閑散人員。


    如果拖家帶口還好,單單一兩個漢子,難免會對周圍治安產生影響。


    所以靠近涼西州的鬆雙縣知縣,提前給紀煬寫信。


    以前扶江縣太平,但如今發展起來,人員必定繁雜,安置好這些非編戶,扶江縣才不會亂。


    對這些扶江縣來說。


    安置好非編戶,那他們就是扶江縣多出來的民戶,安置不好,則是動亂的流民。


    紀煬沒想到這麽多知縣書信裏麵,還有個如此有用的信息。


    但再往下一看,鬆雙縣知縣又拐到化肥上麵。


    好家夥,是用消息換購買化肥啊。


    紀煬想到這個知縣,他看著個子不高,說話也慢吞吞的,沒想到也是個精明人。


    不過他帶來這麽重要的消息,自然要投桃報李,讓淩縣尉那邊安排一下。


    這下,是真的放下書信了。


    對於外來人,紀煬自然歡迎,扶江縣的荒地不少。


    扶江縣西邊,從北到南,上集村跟馬家灣之間有大片荒地,馬家灣到三江村,三江村到官田。


    都有不少無主荒地,安置個幾百戶不是問題。


    更別說縣城往北,那邊也是大量無主土地。


    就連扶江縣東邊,淩家湖到玉家湖之間,同樣是有土地的。


    畢竟按照之前扶江縣建縣的規劃,這一塊至少跟隔壁常華縣一樣,至少是個中縣。


    但之前一直貧苦,肉眼可見沒有發展空間,土地質量又差,本地人口生得少,外地人口不願意來。


    這不就沒什麽人了。


    可現在稍微有遠見的都能看出來,官道,運河一修,本地有個強幹官吏。


    自然而然會遷徙到這裏。


    紀煬想過會有人因為運河官道過來,但沒想到來的這樣快。


    紀煬扒拉下手頭的人。


    自己跟小廝平安就不說了。


    下麵玉縣丞管著葫蘆作坊,管著稅收賬簿,還有庫房各色物件,以及耕牛農具損耗使用登記。


    他本身肩負兩個職位,縣丞跟主簿的活都是他幹了。


    連他家娘子也被拉去看管官田。


    捕快衛峰衛藍是他助手,但畢竟捕快更有許多差事要忙,東家調解個矛盾,西家抓個偷雞賊,平日跑腿也是他們倆。


    然後是淩縣尉,這更不用說,剛剛幫他把請來唱戲的戲班送回潞州城,又騎馬去淩家湖催促化肥作坊。


    若不是淩家娘子現在專職幫衙門做飯,估計也會去官田那邊盯著,專職做飯也是有報酬的,算起來也是給官府做事?


    淩縣尉原本身邊還有兩個兵士,現在調走一個,隻剩江海城,江海城同樣累到不行。


    說起調走的江曆帆,如今已經不再是兵士身份,算是副隊長,雖說也沒什麽隊給他帶,但職位上來,待遇也上來。


    可化肥作坊那邊忙到讓他根本笑不出來!


    新招的兩個小吏,去年招來的,今年已經被繁重的事務壓到想問一句,他們為什麽要來當小吏啊。


    這還有一個小吏還要去官學幫忙,另一個沒事也會去搭把手,更多時候幫紀煬跑腿。


    去年不會騎馬,今年已經敢在馬上睡著了!


    這麽算下來。


    他這個上司,似乎有點魔鬼?


    就這兄弟們還肯跟他一起幹活?


    他自己都快看不下去。


    如果扶江縣一直這麽點人還行,眼看著涼西州不少人戶過來。


    隻有他們這些人維護治安,恐怕是不行的。


    他們能做完手頭的事就不錯了!


    既如此,招人的事勢在必行。


    但這次要招多少才夠?兵士捕快小吏,估計全都要補充。


    感覺又要找玉縣丞拿賬本了,他都想對自己說一句,能不能不要老花錢!


    他們衙門好窮的!


    第45章


    既然說了招人, 玉縣丞的速度還是很快的。


    這一年多裏,早就被知縣大人鍛煉出來了!幹事不快的人, 都不能留在扶江縣衙門!


    衙門招聘一出來, 原本以為會有很多人應征,沒想到許多人第一反應是拒絕。


    沒辦法。


    這麽長時間的,大家也發現扶江縣衙門有多忙, 每每過去,總覺得他們連口水都喝不上!


    淩家湖百姓更是說了,總覺得扶江縣衙門眾人, 還沒他們家有錢。


    這個,好像也是實話?


    玉縣丞甚至反思了一下自己, 但想到跟知縣大人沒來之前相比, 他們確實很閑, 但連頓飽飯都是奢侈。


    如今在縣衙裏, 每日三餐不說了, 幾乎頓頓都有肉。


    不僅如此,逢年過節的禮品更是數不勝數, 他家孩子的東西更不用講。


    他們知縣對手下可好了!


    隻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