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應征工作的婦人女子們更是興奮,還有些非編戶小心翼翼過來問,她們能不能做。
這自是能的。
紀煬早就規定好。
但凡在扶江縣開耕種田的,租種田地的,年十四以上的女子,都可以過來應征。
最後一條也非常重要,如果會寫字計算,工錢翻倍。
會寫字,能計算?
工錢就翻倍?
不少人戶開始扼腕,怎麽沒把家裏女娃送到官學。
沒看此次應征的女子裏,就有在官學待了好三四個月的,那小姑娘聰明,算盤都會打了,字也認識不少。
反正官學下午放學早,她大著膽子問玉娘子,能不能在休息的時候過來做事。
原本是不太行的,可她能寫會算,在扶江縣太少見了,自然破格錄用。
其他人一天二十文,她一天四十文,幾天時間,就能把幾個月官學學費賺回來?
幾乎一夜之間,官學那邊去了不少小姑娘,看家長懊惱的模樣,估計是後悔得很。
不過也不算晚,現在上了學,以後再進香粉作坊也行。
紀煬見此隻是笑笑,他們是送學生去官學了,劉夫子那邊倒是罕見抱怨。
沒辦法,之前隻有六十個多學生。
現在一口氣送來二十多個學生,他一個人實在帶不動啊,連他身邊那個小吏都已經可以簡單教學了。
可見這些日子都把夫子折磨成什麽樣了。
紀煬隻好安撫夫子,自己也去官學代幾天課,好讓劉夫子休息休息。
同時又看向潞州城方向。
說好的大批流民呢,怎麽還不來?
估計念什麽來著,好事基本都是一塊來的。
五月下旬,趕在官道修好那天,紀煬看到官道旁上攜家帶口的眾人,心裏默默鬆口氣。
他要的高質量浮客,終於來了!
不走官道的原因,約莫是前麵有潞州的官員在檢查,暫時還不能走。
不過平安奇怪:“少爺您怎麽就知道,現在來的一批人裏麵,肯定有會讀書的,或者有手藝的?”
從年初開始,來他們扶江縣定居的怎麽也有三百多人,其中識字的非常少,有手藝的也不多。
憑什麽斷定這次來的有厲害的?
紀煬看看玉縣丞,又看看淩縣尉,淩縣尉一臉不懂,玉縣丞反而分析道:“因為他們是最晚來的。”
紀煬笑著點頭:“咱們知州去涼西州處理救災的事已經有近兩個月,再大的禍事也該平了。”
“大多數百姓能不離開家鄉,還是不想離開的,最近不就有到扶江縣的人,聽說涼西州那邊平安無事了,所以又帶著家人離開。”
“所以在這個時候要離開涼西州的,必然經過深思熟慮,而且還有一定家底,甚至有些遠見。”玉縣丞仔細道,“否則自然還是在家安生更好。”
紀煬再次點頭。
說白了。
涼西州事情已平,想回家的都會回家,現在還遷徙的,那就是打定主意不回了。
他們既然覺得自己在異鄉能過活,必然不是普通人。
而且紀煬覺得,來的人當中,隻怕不止涼西州人士,更有再遠的灌江府人士。
涼西州是天災遇上昏庸長官,處理之後也就好了。
但灌江府不同,那邊是打仗,是邊陲,那地方百姓要走,是真的不會再回頭的。
等紀煬說完,眾人下意識看向來者。
果然跟知縣大人說的一樣,他們的衣著並不算破舊,後麵還跟著驢跟騾子,更有牛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不過這群人也很尷尬,因為他們剛過來,便看到扶江縣知縣跟百姓們就在城門口。
弄不清狀況的,還以為扶江縣官民在迎接他們。
當然,這群涼西州跟灌江府人士也沒那樣自大,仔細看看便知道,他們在慶祝官道修好。
但兩方一對視,不由地尷尬起來。
千裏迢迢逃難,正好被此地百姓看到,怎麽不尷尬。
紀煬對捕快說了幾句,兩個捕快便安排他們從側邊進城,並且道:“今日扶江縣官道修好,也可以留下一觀。”
他們這群人從潞州方向過來,自然看到這條筆直的官道。
聽說是扶江縣知縣用三寸不爛之舌加上政績換來。
原本以為這樣精明強幹的官吏,必然是三十多壯年模樣。
沒想到仔細一看,不少人竟然呆住。
穿著淺綠色繡官服,二梁官帽,確實是知縣的打扮沒錯啊。
可他為何這般年輕?
還很英俊?
舉手投足之間,更有大家風範。
可這位小知縣並未給他們太多眼神,見他們從側邊進城之後,繼續驗收官道的流程。
紀煬會帶著幾個隨行官員,在前方騎馬,後麵有騾車,牛車,驢車。
每輛車上麵象征性放些五穀雜糧,再放些六畜。
在這官道上往返一趟,既是驗收,也是慶祝。
原本坐馬車要走三天的路程,這官道修好,時間縮短到一天一夜,雨雪天氣照樣通行。
這對扶江縣的意義誰都知曉。
不怪扶江縣百姓都要過來圍觀,他們長長的隊伍出發,不少悠閑的扶江縣百姓就在後麵跟著。
趁這個機會!正好去潞州城逛逛。
不過以紀煬的忙碌,並不會全程跟著,後麵有淩縣尉騎馬帶隊即可。
淩縣尉為人正直,紀煬十分信得過他。
這邊熱熱鬧鬧的隊伍出發,還在看熱鬧的逃難隊伍又有點尷尬,好在已經有小吏找到他們,說來扶江縣的人必須去衙門登記,否則不能入城。
他們這群人既然來了,自然聽過此處的規矩。
心裏也暗暗覺得這樣好,但凡到扶江縣全都登記清楚,各家什麽情況心裏有數,也不容易生亂。
潞州其他各地都會有些混亂,唯獨扶江縣不同。
這也是幾個家族千挑萬選,選了此處的原因。
他們聽此並未直接進城,而是等著此處知縣帶了潞州修路官員工匠們回去之後,這才慢慢跟在後麵。
方才事情多,這會心裏一鬆,口鼻間的香味更加明顯。
等這群人看到迎麵而來的茉莉花田,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好漂亮的花朵,還有荒地上的香粉作坊,來往皆是挽起袖子認真勞作的婦人娘子,這一幕景象讓不少人看得呆了去。
此情此景若是作畫,那也是高潔絕妙之作。
多數人隻是欣賞,唯獨有幾個登徒子明顯眼神不對。
剛口出穢言,巡邏兵士直接把其中一人揪出,狠狠摔到地上。
兵士靴子直接踩到這人臉上:“你是哪裏人士,來扶江縣作甚?為何口出惡言?”
行走隊伍見此,下意識停住,見兵士並不鬆腳,後麵扶江縣百姓也怒目而視,就知道捅了婁子。
但不管他們怎麽求情,這人還是被扭送到衙門,直接下了牢獄。
這,直接下了牢獄?
不是說扶江縣對外來人最是友善?
這叫友善?
他們到扶江縣,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此時的紀煬對這一切心知肚明,還安安穩穩在縣衙喝茶。
可平安跟玉縣丞又不明白了。
知縣大人明明想要這些有些文化的浮客流民。
怎麽還給個下馬威啊?
不是應該善待嗎?
紀煬一邊喝茶一邊翻公文,隨口道:“確實要以禮相待,但也要分清主次。”
“普通百姓逃難,是因為活不下去。”
“他們逃難,則是想要更好的生活。”
甚至權利。
這些地方士族,怎麽會甘居人下。
說不得要來試探他,賄賂他,還要當地百姓犧牲來換他們更好的生活。
從另一個地方的鄉紳豪強,變成此處的鄉紳豪強。
那憑什麽?
憑他們多讀過幾年書?憑他們口袋多些銀子?
是能給他這裏多開耕幾畝地啊,還是多產幾斤糧食啊。
這自是能的。
紀煬早就規定好。
但凡在扶江縣開耕種田的,租種田地的,年十四以上的女子,都可以過來應征。
最後一條也非常重要,如果會寫字計算,工錢翻倍。
會寫字,能計算?
工錢就翻倍?
不少人戶開始扼腕,怎麽沒把家裏女娃送到官學。
沒看此次應征的女子裏,就有在官學待了好三四個月的,那小姑娘聰明,算盤都會打了,字也認識不少。
反正官學下午放學早,她大著膽子問玉娘子,能不能在休息的時候過來做事。
原本是不太行的,可她能寫會算,在扶江縣太少見了,自然破格錄用。
其他人一天二十文,她一天四十文,幾天時間,就能把幾個月官學學費賺回來?
幾乎一夜之間,官學那邊去了不少小姑娘,看家長懊惱的模樣,估計是後悔得很。
不過也不算晚,現在上了學,以後再進香粉作坊也行。
紀煬見此隻是笑笑,他們是送學生去官學了,劉夫子那邊倒是罕見抱怨。
沒辦法,之前隻有六十個多學生。
現在一口氣送來二十多個學生,他一個人實在帶不動啊,連他身邊那個小吏都已經可以簡單教學了。
可見這些日子都把夫子折磨成什麽樣了。
紀煬隻好安撫夫子,自己也去官學代幾天課,好讓劉夫子休息休息。
同時又看向潞州城方向。
說好的大批流民呢,怎麽還不來?
估計念什麽來著,好事基本都是一塊來的。
五月下旬,趕在官道修好那天,紀煬看到官道旁上攜家帶口的眾人,心裏默默鬆口氣。
他要的高質量浮客,終於來了!
不走官道的原因,約莫是前麵有潞州的官員在檢查,暫時還不能走。
不過平安奇怪:“少爺您怎麽就知道,現在來的一批人裏麵,肯定有會讀書的,或者有手藝的?”
從年初開始,來他們扶江縣定居的怎麽也有三百多人,其中識字的非常少,有手藝的也不多。
憑什麽斷定這次來的有厲害的?
紀煬看看玉縣丞,又看看淩縣尉,淩縣尉一臉不懂,玉縣丞反而分析道:“因為他們是最晚來的。”
紀煬笑著點頭:“咱們知州去涼西州處理救災的事已經有近兩個月,再大的禍事也該平了。”
“大多數百姓能不離開家鄉,還是不想離開的,最近不就有到扶江縣的人,聽說涼西州那邊平安無事了,所以又帶著家人離開。”
“所以在這個時候要離開涼西州的,必然經過深思熟慮,而且還有一定家底,甚至有些遠見。”玉縣丞仔細道,“否則自然還是在家安生更好。”
紀煬再次點頭。
說白了。
涼西州事情已平,想回家的都會回家,現在還遷徙的,那就是打定主意不回了。
他們既然覺得自己在異鄉能過活,必然不是普通人。
而且紀煬覺得,來的人當中,隻怕不止涼西州人士,更有再遠的灌江府人士。
涼西州是天災遇上昏庸長官,處理之後也就好了。
但灌江府不同,那邊是打仗,是邊陲,那地方百姓要走,是真的不會再回頭的。
等紀煬說完,眾人下意識看向來者。
果然跟知縣大人說的一樣,他們的衣著並不算破舊,後麵還跟著驢跟騾子,更有牛車,一看就不是普通人家。
不過這群人也很尷尬,因為他們剛過來,便看到扶江縣知縣跟百姓們就在城門口。
弄不清狀況的,還以為扶江縣官民在迎接他們。
當然,這群涼西州跟灌江府人士也沒那樣自大,仔細看看便知道,他們在慶祝官道修好。
但兩方一對視,不由地尷尬起來。
千裏迢迢逃難,正好被此地百姓看到,怎麽不尷尬。
紀煬對捕快說了幾句,兩個捕快便安排他們從側邊進城,並且道:“今日扶江縣官道修好,也可以留下一觀。”
他們這群人從潞州方向過來,自然看到這條筆直的官道。
聽說是扶江縣知縣用三寸不爛之舌加上政績換來。
原本以為這樣精明強幹的官吏,必然是三十多壯年模樣。
沒想到仔細一看,不少人竟然呆住。
穿著淺綠色繡官服,二梁官帽,確實是知縣的打扮沒錯啊。
可他為何這般年輕?
還很英俊?
舉手投足之間,更有大家風範。
可這位小知縣並未給他們太多眼神,見他們從側邊進城之後,繼續驗收官道的流程。
紀煬會帶著幾個隨行官員,在前方騎馬,後麵有騾車,牛車,驢車。
每輛車上麵象征性放些五穀雜糧,再放些六畜。
在這官道上往返一趟,既是驗收,也是慶祝。
原本坐馬車要走三天的路程,這官道修好,時間縮短到一天一夜,雨雪天氣照樣通行。
這對扶江縣的意義誰都知曉。
不怪扶江縣百姓都要過來圍觀,他們長長的隊伍出發,不少悠閑的扶江縣百姓就在後麵跟著。
趁這個機會!正好去潞州城逛逛。
不過以紀煬的忙碌,並不會全程跟著,後麵有淩縣尉騎馬帶隊即可。
淩縣尉為人正直,紀煬十分信得過他。
這邊熱熱鬧鬧的隊伍出發,還在看熱鬧的逃難隊伍又有點尷尬,好在已經有小吏找到他們,說來扶江縣的人必須去衙門登記,否則不能入城。
他們這群人既然來了,自然聽過此處的規矩。
心裏也暗暗覺得這樣好,但凡到扶江縣全都登記清楚,各家什麽情況心裏有數,也不容易生亂。
潞州其他各地都會有些混亂,唯獨扶江縣不同。
這也是幾個家族千挑萬選,選了此處的原因。
他們聽此並未直接進城,而是等著此處知縣帶了潞州修路官員工匠們回去之後,這才慢慢跟在後麵。
方才事情多,這會心裏一鬆,口鼻間的香味更加明顯。
等這群人看到迎麵而來的茉莉花田,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好漂亮的花朵,還有荒地上的香粉作坊,來往皆是挽起袖子認真勞作的婦人娘子,這一幕景象讓不少人看得呆了去。
此情此景若是作畫,那也是高潔絕妙之作。
多數人隻是欣賞,唯獨有幾個登徒子明顯眼神不對。
剛口出穢言,巡邏兵士直接把其中一人揪出,狠狠摔到地上。
兵士靴子直接踩到這人臉上:“你是哪裏人士,來扶江縣作甚?為何口出惡言?”
行走隊伍見此,下意識停住,見兵士並不鬆腳,後麵扶江縣百姓也怒目而視,就知道捅了婁子。
但不管他們怎麽求情,這人還是被扭送到衙門,直接下了牢獄。
這,直接下了牢獄?
不是說扶江縣對外來人最是友善?
這叫友善?
他們到扶江縣,是不是來錯地方了?
此時的紀煬對這一切心知肚明,還安安穩穩在縣衙喝茶。
可平安跟玉縣丞又不明白了。
知縣大人明明想要這些有些文化的浮客流民。
怎麽還給個下馬威啊?
不是應該善待嗎?
紀煬一邊喝茶一邊翻公文,隨口道:“確實要以禮相待,但也要分清主次。”
“普通百姓逃難,是因為活不下去。”
“他們逃難,則是想要更好的生活。”
甚至權利。
這些地方士族,怎麽會甘居人下。
說不得要來試探他,賄賂他,還要當地百姓犧牲來換他們更好的生活。
從另一個地方的鄉紳豪強,變成此處的鄉紳豪強。
那憑什麽?
憑他們多讀過幾年書?憑他們口袋多些銀子?
是能給他這裏多開耕幾畝地啊,還是多產幾斤糧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