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升官也是要看學生“升學率”,放古代就是能不能考上童生,秀才,舉人,進士。
扶江縣沒這個底蘊。
劉夫子自然也明白這些,可他聽過紀煬的誌願,又見了此地百姓學習的熱情,那片拳拳之心促使他留下。
這才有了現在的扶江縣官學,學生已經超過一百,肉眼可見,等到發非編戶們安穩,學生人數能直升兩百。
學生的條件滿足,紀煬自然要攛掇夫子的事。
隻要給灌江府韓家下的聘書成了,劉夫子也會正式成為劉教瑜,從此正式走上教職官員體係。
如果他這邊做出的成績好,考出不少的秀才,舉人,甚至進士,那就是平步青雲之路。
有一天去汴京禮部為官也有可能。
而且這一路教下來,人脈不可估量。
紀煬給他請的官,也便是為官的第一步。
劉夫子聽說此事時,一時有些說不出話,他年初過來,也沒想過今年就有機會當上教瑜。
可他們知縣大人的手腕,這似乎又不是什麽難題。
劉夫子激動拱手作揖道:“謝謝知縣大人了。”
說罷,忍不住補了句:“來扶江縣,還真來對了。”
留在潞州等著候補當夫子,再等著被提拔,還不如到扶江縣做事更好。
雖說扶江縣的學生確實沒有底子,但這裏的學習風氣卻極好。
這也有知縣大人耐心引導的緣故。
現在他們扶江縣不論男女老幼,都熱愛習字。
最直觀的原因便是,隻要習字,那在縣城三個作坊做事,工錢都翻倍。
在讀書人眼裏,這個原因俗了些,但也最有效。
所以灌江府韓家對這種情況一時心情複雜。
他們家世代耕讀,自然對愛讀書的地方心有好感,他們剛來扶江縣的時候,見幾乎家家都在習字,沒有紙張的,便取些沙子練習。
聽當地人說,這還是知縣教的法子。
不過漸漸發現,他們不僅對習字感興趣,對算術更是性質濃厚。
惹得韓家專精算術的子弟韓鬆康很是高興,可他轉了一圈回來,隻說:“他們隻對最普通的加減感興趣,說是算賬方便。”
之後發覺,不僅是算賬方便,習字也隻是對常用字有興趣,別說四書五經了,詩詞歌賦更是不想學。
就連官學也有專門教導常用字跟算術的,跟他們這種正統文人世家一點關係也沒有。
原本很喪的韓家更是沮喪。
心裏說不出的感覺。
但還是準備留在扶江縣,反正灌江府那邊回不去了,回去就被攛掇造反。
現在的承平國也不錯,百姓大體安居樂意,搞什麽事。
留在這幾天時間,韓家卻又想離開。
因為年輕有為家主韓瀟發現,此地不能久待,那涼西州一群人正在密謀兼並土地,以後的扶江縣也不太平。
這事說給家中族老聽,族老沉吟片刻,又觀察幾天,發現當地知縣並沒有什麽動作,歎口氣:“走吧,任由這些人胡作非為,此處知縣也太不小心了。”
“看來他管民生不錯,但是這些彎彎繞繞不太行。”
扶江縣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各處欣欣向榮,當地百姓對外來人不排斥,甚至主動幫忙。
還出過義勇之人,誰家有事他們都會幫忙。
假以時日,必然越來越好。
但涼西州那群人在,這裏必然會被破壞。
也不怪當小知縣,他年歲輕,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好了。
韓家卻經不起折騰,也不想管這件事。
頂多在離開時跟紀知縣多說幾句,讓他有個防備。
韓家家主韓瀟甚至道:“要不然咱們家找個荒山住下算了,哪哪都是事。”
這家特性也有點意思,紀煬在知州信件裏看過了。
他家好像有種獨特的喪氣質,什麽都抱著最壞的想法。
前朝要亡之前,家主便帶著家眷辭官回灌江府,任憑怎麽勸說都不出世。
承平國起來,他家還是怕被追究,不讓子弟去科考,到近幾年有了打算,又遇到兵禍,還有人攛掇他們一起造反。
韓家哪會做這事,趕緊收拾細軟離開,就算兵禍平了也要走。
他家是真的怕事,不過家風很好,平時樂善好施,喜歡幫窮人,所以名聲不錯。
估計也因為好名聲,才被起兵禍的人盯上。
現在能說出幹脆躲山裏這種話,好像也沒問題。
就在他家繼續收拾細軟要走的時候,紀煬帶著手下官員,再帶著鄭重的聘書前來。
紀煬當沒看到他們在收拾東西,笑著道:“灌江府韓家學識淵博,書香門第,本官特來拜訪。”
現在的韓家被安置在簡易房屋裏,紀煬來的這間,便是韓家族老,韓家家主,還有幾個家中頂梁所住之地。
家主韓瀟聽此,下意識上前:“紀知縣謬讚,不知您來,有失遠迎。”
韓家不由得奇怪,之前涼西州那邊怎麽求見,紀知縣都不去,這會怎麽主動過來。
還趕在他們要走的時候過來。
等周圍人清退開,紀煬把來意說了明白,又給韓家家主韓瀟看了寫的聘書。
誰料看一眼,韓瀟差點忍不住。
這叫聘書?
重點倒是清晰,可一點文采都沒有,看著幹巴巴的,當知縣的應該是科舉出身吧?
這文筆,能考中做官?
承平國的文化到這種地步了?
紀煬輕咳,倒也沒解釋,如果他說自己是買官來的,隻怕韓家拔腿就跑。
韓瀟此人的來曆紀煬也清楚,他今年不過二十四,當上家主的原因,也是他族長父親前幾年去世。
家中多數人要麽潛心研究詩詞歌賦,要麽愛畫,要麽天天算數。
隻有他能擔起重任。
不過他確實很有些厲害,這次舉家搬離灌江府,是他的想法。
當然,很有韓家的特性,喪而且躲麻煩。
不過紀煬這個聘書,看得韓瀟心裏癢癢,恨不得動手幫他改。
但韓瀟也知道,這並不合時宜,還是算了吧。
紀煬看著他偷瞄聘書,又提起請韓家人教學的事。
韓瀟這才正色:“承蒙紀知縣看得起,隻是我家不日便要離開,這次來扶江縣隻是稍稍歇腳。”
總不能直接說你們扶江縣有難,我們不想有難同當?
換做灌江府還成,這裏算了吧。
“可是因為扶江縣將要被蛀蟲腐蝕,很快民不聊生嗎。”
等會,他把心裏話說出來了?
韓瀟震驚看向紀煬,旁邊一直沒說話的韓家族老也看向他。
族老緩緩開口:“知縣大人這是何意?”
紀煬懶得繞彎子,輕笑道:“三天時間,還請韓家再留三天。三天後的扶江縣,才是真的扶江縣。”
紀煬透漏的並不多,可他直接說出扶江縣的問題,更點出韓家為什麽要走。
更給了自己期限。
看著像自說自話,但每一句都說在韓瀟跟韓家族老心坎上。
“你真能解決?”
“不對,你早知道有問題?”
“是什麽計謀?”
韓瀟連著發問,隻見比他年紀小的紀煬還是氣定神閑,甚至仔細琢磨了下他們端上來的茶。
“茶葉一般,回頭我讓人送來一些好的。聽說韓家族老最喜歡虎丘白雲茶,韓家主獨愛宜興茶,我那恰好都有。”
虎丘白雲茶,是一位禪師在虎丘山所種,其茶色如玉,味如蘭。
可惜一年隻能得一兩壺。
縱然韓家族老也沒嚐過幾次,紀知縣這有?
那宜興茶雖不如白雲茶貴重,卻也是世間珍品。
最重要的是,紀知縣對他們了如指掌。
如此看來,他們擔心的事,好像不會發生?
“既如此,那我們便再留三天。”韓瀟緩緩道,“茶就不必了。”
紀煬笑:“好茶也要懂的人吃。”
“如果三天後那些禍患都沒了,不知韓家可否願意入扶江縣官學,那裏一百二十多個孩子,隻有一位夫子。”
“我們劉夫子好歹也是舉人,萬不能累倒在官學啊。”
扶江縣沒這個底蘊。
劉夫子自然也明白這些,可他聽過紀煬的誌願,又見了此地百姓學習的熱情,那片拳拳之心促使他留下。
這才有了現在的扶江縣官學,學生已經超過一百,肉眼可見,等到發非編戶們安穩,學生人數能直升兩百。
學生的條件滿足,紀煬自然要攛掇夫子的事。
隻要給灌江府韓家下的聘書成了,劉夫子也會正式成為劉教瑜,從此正式走上教職官員體係。
如果他這邊做出的成績好,考出不少的秀才,舉人,甚至進士,那就是平步青雲之路。
有一天去汴京禮部為官也有可能。
而且這一路教下來,人脈不可估量。
紀煬給他請的官,也便是為官的第一步。
劉夫子聽說此事時,一時有些說不出話,他年初過來,也沒想過今年就有機會當上教瑜。
可他們知縣大人的手腕,這似乎又不是什麽難題。
劉夫子激動拱手作揖道:“謝謝知縣大人了。”
說罷,忍不住補了句:“來扶江縣,還真來對了。”
留在潞州等著候補當夫子,再等著被提拔,還不如到扶江縣做事更好。
雖說扶江縣的學生確實沒有底子,但這裏的學習風氣卻極好。
這也有知縣大人耐心引導的緣故。
現在他們扶江縣不論男女老幼,都熱愛習字。
最直觀的原因便是,隻要習字,那在縣城三個作坊做事,工錢都翻倍。
在讀書人眼裏,這個原因俗了些,但也最有效。
所以灌江府韓家對這種情況一時心情複雜。
他們家世代耕讀,自然對愛讀書的地方心有好感,他們剛來扶江縣的時候,見幾乎家家都在習字,沒有紙張的,便取些沙子練習。
聽當地人說,這還是知縣教的法子。
不過漸漸發現,他們不僅對習字感興趣,對算術更是性質濃厚。
惹得韓家專精算術的子弟韓鬆康很是高興,可他轉了一圈回來,隻說:“他們隻對最普通的加減感興趣,說是算賬方便。”
之後發覺,不僅是算賬方便,習字也隻是對常用字有興趣,別說四書五經了,詩詞歌賦更是不想學。
就連官學也有專門教導常用字跟算術的,跟他們這種正統文人世家一點關係也沒有。
原本很喪的韓家更是沮喪。
心裏說不出的感覺。
但還是準備留在扶江縣,反正灌江府那邊回不去了,回去就被攛掇造反。
現在的承平國也不錯,百姓大體安居樂意,搞什麽事。
留在這幾天時間,韓家卻又想離開。
因為年輕有為家主韓瀟發現,此地不能久待,那涼西州一群人正在密謀兼並土地,以後的扶江縣也不太平。
這事說給家中族老聽,族老沉吟片刻,又觀察幾天,發現當地知縣並沒有什麽動作,歎口氣:“走吧,任由這些人胡作非為,此處知縣也太不小心了。”
“看來他管民生不錯,但是這些彎彎繞繞不太行。”
扶江縣好不好?
自然是好的,各處欣欣向榮,當地百姓對外來人不排斥,甚至主動幫忙。
還出過義勇之人,誰家有事他們都會幫忙。
假以時日,必然越來越好。
但涼西州那群人在,這裏必然會被破壞。
也不怪當小知縣,他年歲輕,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很好了。
韓家卻經不起折騰,也不想管這件事。
頂多在離開時跟紀知縣多說幾句,讓他有個防備。
韓家家主韓瀟甚至道:“要不然咱們家找個荒山住下算了,哪哪都是事。”
這家特性也有點意思,紀煬在知州信件裏看過了。
他家好像有種獨特的喪氣質,什麽都抱著最壞的想法。
前朝要亡之前,家主便帶著家眷辭官回灌江府,任憑怎麽勸說都不出世。
承平國起來,他家還是怕被追究,不讓子弟去科考,到近幾年有了打算,又遇到兵禍,還有人攛掇他們一起造反。
韓家哪會做這事,趕緊收拾細軟離開,就算兵禍平了也要走。
他家是真的怕事,不過家風很好,平時樂善好施,喜歡幫窮人,所以名聲不錯。
估計也因為好名聲,才被起兵禍的人盯上。
現在能說出幹脆躲山裏這種話,好像也沒問題。
就在他家繼續收拾細軟要走的時候,紀煬帶著手下官員,再帶著鄭重的聘書前來。
紀煬當沒看到他們在收拾東西,笑著道:“灌江府韓家學識淵博,書香門第,本官特來拜訪。”
現在的韓家被安置在簡易房屋裏,紀煬來的這間,便是韓家族老,韓家家主,還有幾個家中頂梁所住之地。
家主韓瀟聽此,下意識上前:“紀知縣謬讚,不知您來,有失遠迎。”
韓家不由得奇怪,之前涼西州那邊怎麽求見,紀知縣都不去,這會怎麽主動過來。
還趕在他們要走的時候過來。
等周圍人清退開,紀煬把來意說了明白,又給韓家家主韓瀟看了寫的聘書。
誰料看一眼,韓瀟差點忍不住。
這叫聘書?
重點倒是清晰,可一點文采都沒有,看著幹巴巴的,當知縣的應該是科舉出身吧?
這文筆,能考中做官?
承平國的文化到這種地步了?
紀煬輕咳,倒也沒解釋,如果他說自己是買官來的,隻怕韓家拔腿就跑。
韓瀟此人的來曆紀煬也清楚,他今年不過二十四,當上家主的原因,也是他族長父親前幾年去世。
家中多數人要麽潛心研究詩詞歌賦,要麽愛畫,要麽天天算數。
隻有他能擔起重任。
不過他確實很有些厲害,這次舉家搬離灌江府,是他的想法。
當然,很有韓家的特性,喪而且躲麻煩。
不過紀煬這個聘書,看得韓瀟心裏癢癢,恨不得動手幫他改。
但韓瀟也知道,這並不合時宜,還是算了吧。
紀煬看著他偷瞄聘書,又提起請韓家人教學的事。
韓瀟這才正色:“承蒙紀知縣看得起,隻是我家不日便要離開,這次來扶江縣隻是稍稍歇腳。”
總不能直接說你們扶江縣有難,我們不想有難同當?
換做灌江府還成,這裏算了吧。
“可是因為扶江縣將要被蛀蟲腐蝕,很快民不聊生嗎。”
等會,他把心裏話說出來了?
韓瀟震驚看向紀煬,旁邊一直沒說話的韓家族老也看向他。
族老緩緩開口:“知縣大人這是何意?”
紀煬懶得繞彎子,輕笑道:“三天時間,還請韓家再留三天。三天後的扶江縣,才是真的扶江縣。”
紀煬透漏的並不多,可他直接說出扶江縣的問題,更點出韓家為什麽要走。
更給了自己期限。
看著像自說自話,但每一句都說在韓瀟跟韓家族老心坎上。
“你真能解決?”
“不對,你早知道有問題?”
“是什麽計謀?”
韓瀟連著發問,隻見比他年紀小的紀煬還是氣定神閑,甚至仔細琢磨了下他們端上來的茶。
“茶葉一般,回頭我讓人送來一些好的。聽說韓家族老最喜歡虎丘白雲茶,韓家主獨愛宜興茶,我那恰好都有。”
虎丘白雲茶,是一位禪師在虎丘山所種,其茶色如玉,味如蘭。
可惜一年隻能得一兩壺。
縱然韓家族老也沒嚐過幾次,紀知縣這有?
那宜興茶雖不如白雲茶貴重,卻也是世間珍品。
最重要的是,紀知縣對他們了如指掌。
如此看來,他們擔心的事,好像不會發生?
“既如此,那我們便再留三天。”韓瀟緩緩道,“茶就不必了。”
紀煬笑:“好茶也要懂的人吃。”
“如果三天後那些禍患都沒了,不知韓家可否願意入扶江縣官學,那裏一百二十多個孩子,隻有一位夫子。”
“我們劉夫子好歹也是舉人,萬不能累倒在官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