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去了,再也沒有他那樣的武將。
如今他的孫兒卻正當用。
再曆練曆練,以後也是一位能臣。
沒錯,茉莉花曲已經在汴京流傳開,汴京許多茉莉東西都賣得飛快。
紀煬好友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這是在做什麽?
隻是得了好聽曲子,給他們聽嗎?
在他們疑惑之時,從扶江縣到汴京的七千斤茉莉花粉終於靠岸。
紀煬的忠仆王伯指揮人把貨物拉到自家香粉鋪子了,當天便按照少爺的要求,在門口掛上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粉售賣的小番。
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粉?
是這麽斷句嗎?
什麽意思啊?
要不然進去問問?
好奇的人一進門,便聞到屬於茉莉花的清香。
外麵旗子上的意思?
那還不簡單。
你們知道茉莉花曲是誰帶來的嗎?
知道啊,紀煬。
這花粉,也是紀煬弄來的!從茉莉花曲子產地弄來的!
買不買?
紀煬好友們聞訊趕來,根本擠不進去香粉鋪子,這,這是幹嘛?買香粉嗎?
第54章
唱出茉莉花的靜謐縣城, 人跡罕至,依山傍水, 風景秀麗。
隻有這樣的小縣才格外清雅, 才能唱出這樣的小調。
而在這個小縣裏,一群女子親手栽下潔白雅致的小花,每日清晨清香拂麵, 夜晚采摘一捧,更是滿室清香。
伯爵家嫡子紀煬發現此事,便讓人把如此清麗的花朵製成茉莉香粉, 不管調香用,還是直接焚茉莉香料, 都是極好的。
如果用荷包裝些茉莉香粉, 行走之間, 仿佛都帶了那個小縣的靜謐。
扶江縣的茉莉香料, 總要跟其他地方不同些。
紀煬好友們在香料鋪子聽了個大概。
最後總結幾點。
一, 這個茉莉香料的產地風景好人也好,所以香料也好。
二, 全都是女子栽種, 比之其他香料, 要雅致許多。
三, 紀煬都誇的。
四,那茉莉花的小調,也是從這個扶江縣出來, 他們縣的茉莉肯定是一絕。
總結四點之後,如果再不知道紀煬在搞什麽鬼, 自己也是真蠢。
唱歌就唱歌, 怎麽還賣貨了?
不過想到自從茉莉花小調流傳開之後, 汴京帶著茉莉的帕子都好賣許多。
誰讓這花確實雅致可人,時人追捧的不就是一個雅。
而且這個雅又不用太費錢,作為香料裏的平價商品,它還是很受歡迎的。
就跟那首小調一樣,都是清新可愛,同時又平易近人。
追求昂貴的雅致需要門檻,追求茉莉的雅致卻不需要。
鮮花正盛的時候,普通人家都能買一捧回家放著,自然而然風靡。
聽說就連宮中園子都開始栽種茉莉,自然更是讓人追捧。
好啊紀煬。
說好一起擺爛,怎麽你開始賺錢了?
還有跟茉莉小曲一起送過來的勸學,難道那才是真正目的吧?不會吧?
紀煬好友們隻見鋪子裏排著隊賣香料,他家忠仆王伯罕見笑得眯著眼,但以他家產業來說,必然不會因為幾千斤香料高興。
隻會因為這東西是紀煬的努力成果,王伯替他高興。
平時總在一起玩鬧的好友們一時心裏堵得慌,為何堵倒是說不出來。
不過這四人裏,其中兩人回家開始讀書,讓家裏高興的天天對他們和顏悅色,連嚴肅的老爹都誇幾句。
勸學,難道真的有用?
勸學對好友們有沒有用,紀煬不知道。
他這會看著韓瀟興致勃勃抱過來的書籍有些傻眼。
韓瀟認真道:“這都是我家藏書,平時我都不舍得多拿出來,今日,今日就與你看看。”
主要紀知縣什麽都好,就是那文筆,實在入不了眼。
韓瀟雖然不想這麽想,可他家好幾個人都在官學教書,紀煬送來的聘書自然收起來格外珍重。
但一想到裏麵的文采,就讓韓家好幾個文辭俱佳的子弟們心裏癢癢。
最後有了這個法子。
既不傷紀知縣自尊,又讓他可以提高一下水平?
不是韓家好為人師,而是他家知道,就算當官,也要講這一手好文采的。
朝堂上的林大學士頗受重用,他手底下的文章,韓家人都拿來拜讀。
還有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那都是寫的一筆文字,文章更是精彩。
越往上,要求越高。
在韓家看來,紀知縣這樣的幹吏,以後定然會成為朝中能臣,安撫一方百姓。
有這樣的父母官對地方來說是好事,既然如此,不能在最基本的事情倒下,否則吃虧的反而是他們這些百姓!
紀煬看出韓家的想法,不由得好笑,知州心裏說他們一家雖然不愛出頭,卻樂善好施,竟一點也沒錯。
紀煬自然不會拂這份好意。
而且他本身確實想讀書來著,現代的書讀了那麽多年,古代這些東西也不能放棄。
紀煬笑道:“我能先看看嗎?”
“當然可以,這都是絕版書,學問高深,每每拜讀都會有新想法。”韓瀟大度道。
但聽到學問高深四個字。
紀煬輕咳,認真潔淨了手,這才翻開。
平安也差點輕咳,學問高深這四個字,太為難他們少爺了!
韓瀟對紀知縣的謹慎十分滿意,看來書送過來沒錯的,紀知縣也很愛書嘛。
可惜紀煬剛翻開兩頁,直接合起來,對上韓瀟疑惑的眼神,紀煬真摯道:“那個,看不懂。”
看不懂?
怎麽會看不懂?
但凡中了舉,考了進士,應該都能看懂啊。
韓瀟幫忙找補道:“是不是科舉太久給忘了,沒事學問這東西,學了便忘不掉,隻要仔細回憶,肯定能想起來的。”
說到現在,也不能不解釋了。
紀煬抬頭看向韓瀟:“其實,我沒考過科舉。”
沒考過?
韓瀟心中竟然有果然如此的感覺,就說嘛,能考過的人,能會有這樣的文筆。
“那是蔭封?不知紀知縣是朝中哪家子弟。”
先問問,若他家名聲不好,還是遠離吧,省得給韓家添麻煩。
“倒也不是蔭封。”
紀煬認真道:“我這官,是買來的。”
買來的?!
韓瀟一時沒坐穩,買來的?
等他抱著自家藏書回去的時候,人還是懵的。
他當知縣那麽好,怎麽是買的官?
自己對買官之人的印象,都是那腐敗昏聵之徒。
賄賂公行,懸秤稱官,指方補價,為禍一方。
這才是他對買官之人的印象。
哪有像紀煬這樣不僅不撈錢,還給身邊人補貼的例子?
韓瀟回到韓家,這事隻能找族老商議!
韓族老倒是摸摸胡子,反而說道:“你問他是哪家子弟的時候,他並未回答?”
如今他的孫兒卻正當用。
再曆練曆練,以後也是一位能臣。
沒錯,茉莉花曲已經在汴京流傳開,汴京許多茉莉東西都賣得飛快。
紀煬好友們百思不得其解。
他這是在做什麽?
隻是得了好聽曲子,給他們聽嗎?
在他們疑惑之時,從扶江縣到汴京的七千斤茉莉花粉終於靠岸。
紀煬的忠仆王伯指揮人把貨物拉到自家香粉鋪子了,當天便按照少爺的要求,在門口掛上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粉售賣的小番。
茉莉花曲,產地扶江縣,茉莉花粉?
是這麽斷句嗎?
什麽意思啊?
要不然進去問問?
好奇的人一進門,便聞到屬於茉莉花的清香。
外麵旗子上的意思?
那還不簡單。
你們知道茉莉花曲是誰帶來的嗎?
知道啊,紀煬。
這花粉,也是紀煬弄來的!從茉莉花曲子產地弄來的!
買不買?
紀煬好友們聞訊趕來,根本擠不進去香粉鋪子,這,這是幹嘛?買香粉嗎?
第54章
唱出茉莉花的靜謐縣城, 人跡罕至,依山傍水, 風景秀麗。
隻有這樣的小縣才格外清雅, 才能唱出這樣的小調。
而在這個小縣裏,一群女子親手栽下潔白雅致的小花,每日清晨清香拂麵, 夜晚采摘一捧,更是滿室清香。
伯爵家嫡子紀煬發現此事,便讓人把如此清麗的花朵製成茉莉香粉, 不管調香用,還是直接焚茉莉香料, 都是極好的。
如果用荷包裝些茉莉香粉, 行走之間, 仿佛都帶了那個小縣的靜謐。
扶江縣的茉莉香料, 總要跟其他地方不同些。
紀煬好友們在香料鋪子聽了個大概。
最後總結幾點。
一, 這個茉莉香料的產地風景好人也好,所以香料也好。
二, 全都是女子栽種, 比之其他香料, 要雅致許多。
三, 紀煬都誇的。
四,那茉莉花的小調,也是從這個扶江縣出來, 他們縣的茉莉肯定是一絕。
總結四點之後,如果再不知道紀煬在搞什麽鬼, 自己也是真蠢。
唱歌就唱歌, 怎麽還賣貨了?
不過想到自從茉莉花小調流傳開之後, 汴京帶著茉莉的帕子都好賣許多。
誰讓這花確實雅致可人,時人追捧的不就是一個雅。
而且這個雅又不用太費錢,作為香料裏的平價商品,它還是很受歡迎的。
就跟那首小調一樣,都是清新可愛,同時又平易近人。
追求昂貴的雅致需要門檻,追求茉莉的雅致卻不需要。
鮮花正盛的時候,普通人家都能買一捧回家放著,自然而然風靡。
聽說就連宮中園子都開始栽種茉莉,自然更是讓人追捧。
好啊紀煬。
說好一起擺爛,怎麽你開始賺錢了?
還有跟茉莉小曲一起送過來的勸學,難道那才是真正目的吧?不會吧?
紀煬好友們隻見鋪子裏排著隊賣香料,他家忠仆王伯罕見笑得眯著眼,但以他家產業來說,必然不會因為幾千斤香料高興。
隻會因為這東西是紀煬的努力成果,王伯替他高興。
平時總在一起玩鬧的好友們一時心裏堵得慌,為何堵倒是說不出來。
不過這四人裏,其中兩人回家開始讀書,讓家裏高興的天天對他們和顏悅色,連嚴肅的老爹都誇幾句。
勸學,難道真的有用?
勸學對好友們有沒有用,紀煬不知道。
他這會看著韓瀟興致勃勃抱過來的書籍有些傻眼。
韓瀟認真道:“這都是我家藏書,平時我都不舍得多拿出來,今日,今日就與你看看。”
主要紀知縣什麽都好,就是那文筆,實在入不了眼。
韓瀟雖然不想這麽想,可他家好幾個人都在官學教書,紀煬送來的聘書自然收起來格外珍重。
但一想到裏麵的文采,就讓韓家好幾個文辭俱佳的子弟們心裏癢癢。
最後有了這個法子。
既不傷紀知縣自尊,又讓他可以提高一下水平?
不是韓家好為人師,而是他家知道,就算當官,也要講這一手好文采的。
朝堂上的林大學士頗受重用,他手底下的文章,韓家人都拿來拜讀。
還有戶部尚書,吏部尚書,那都是寫的一筆文字,文章更是精彩。
越往上,要求越高。
在韓家看來,紀知縣這樣的幹吏,以後定然會成為朝中能臣,安撫一方百姓。
有這樣的父母官對地方來說是好事,既然如此,不能在最基本的事情倒下,否則吃虧的反而是他們這些百姓!
紀煬看出韓家的想法,不由得好笑,知州心裏說他們一家雖然不愛出頭,卻樂善好施,竟一點也沒錯。
紀煬自然不會拂這份好意。
而且他本身確實想讀書來著,現代的書讀了那麽多年,古代這些東西也不能放棄。
紀煬笑道:“我能先看看嗎?”
“當然可以,這都是絕版書,學問高深,每每拜讀都會有新想法。”韓瀟大度道。
但聽到學問高深四個字。
紀煬輕咳,認真潔淨了手,這才翻開。
平安也差點輕咳,學問高深這四個字,太為難他們少爺了!
韓瀟對紀知縣的謹慎十分滿意,看來書送過來沒錯的,紀知縣也很愛書嘛。
可惜紀煬剛翻開兩頁,直接合起來,對上韓瀟疑惑的眼神,紀煬真摯道:“那個,看不懂。”
看不懂?
怎麽會看不懂?
但凡中了舉,考了進士,應該都能看懂啊。
韓瀟幫忙找補道:“是不是科舉太久給忘了,沒事學問這東西,學了便忘不掉,隻要仔細回憶,肯定能想起來的。”
說到現在,也不能不解釋了。
紀煬抬頭看向韓瀟:“其實,我沒考過科舉。”
沒考過?
韓瀟心中竟然有果然如此的感覺,就說嘛,能考過的人,能會有這樣的文筆。
“那是蔭封?不知紀知縣是朝中哪家子弟。”
先問問,若他家名聲不好,還是遠離吧,省得給韓家添麻煩。
“倒也不是蔭封。”
紀煬認真道:“我這官,是買來的。”
買來的?!
韓瀟一時沒坐穩,買來的?
等他抱著自家藏書回去的時候,人還是懵的。
他當知縣那麽好,怎麽是買的官?
自己對買官之人的印象,都是那腐敗昏聵之徒。
賄賂公行,懸秤稱官,指方補價,為禍一方。
這才是他對買官之人的印象。
哪有像紀煬這樣不僅不撈錢,還給身邊人補貼的例子?
韓瀟回到韓家,這事隻能找族老商議!
韓族老倒是摸摸胡子,反而說道:“你問他是哪家子弟的時候,他並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