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算起來,早就不是扶江縣墊底的縣城。
如果算上稅收,隻怕還要在潞州十幾個縣裏排名往前靠一靠。
沒辦法,誰讓他們扶江縣三個作坊,就像三個擎天柱一般支撐扶江縣的商稅。
交田稅之時,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的稅收也一並送去。
葫蘆作坊交稅三百九十八兩。
香粉作坊四百六十兩。
最後的化肥作坊山澤稅為七百二十四兩。
另有店鋪零散商稅十一兩。
不知道這麽多銀子,夠不夠宗室子弟的一身衣裳。
最後田稅,折合銀子一共兩千一百四十二兩,這其中已經減掉開荒田地田稅的一半。
這也是官府鼓勵開荒給的好處。
這筆賬算下來,扶江縣今年的雜稅已經快趕上田稅收入。
隻有在手工業發展繁榮的地方,才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就連隔壁常華縣的田稅也是年年壓著商稅一頭。
這還是他們有運河的情況下。
算下來,他們扶江縣東邊,西邊,南邊三個作坊,實在起了大作用。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上半年,這些作坊的雜稅收入,就會直接超過田稅。
兩者加起來,足以讓扶江縣一個下縣,媲美許多中縣的稅收了。
不過今年紀煬並不打算去潞州城,運河修通在即,已經接近扶江縣縣城,很快便會正式開始修碼頭。
最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所以交田稅這事,還是讓淩縣尉去。
不過這次紀煬又派了個叫丘益川的小吏隨行。
丘益川算是小吏裏麵最機靈的,之前也辦過幾件差事,做得還算不錯。
這次委以重任,讓他激動得好幾天都沒睡著。
至於年末考核?
那年末了再去!
他的運河比較重要!
相信知州他們可以理解?
豈止可以理解,淩縣尉跟小吏丘益川回來的時候,手裏還帶了知州給紀煬帶的土儀,說是從涼西州帶回來的。
知州早在七月已經被調回潞州,涼西州也安排了新知州,之前那個知州貶官全家流放,那邊的事情終於平了。
潞州知州此次涼西州之行,也讓他後年的升遷有了保證。
不出意外的話,後年他會被直接調到汴京,成為中央的臣子,這意義可大不一樣。
所以這次心情極好,還給紀煬帶了當地土儀回來,丘益川還道:“知州大人說,裏麵還有一些灌江府的物件,讓您看著辦就好。”
涼西州跟灌江府挨著,帶了些那裏的東西也不奇怪,紀煬看了看,涼西州的物產雖說不豐富,但有不少草藥都很名貴。
灌江府除了吃食特產之外,還有一尊粉白色水晶鹽礦石,看著粉白可愛,小孩臂膀大小,算是很貴重的擺件。
以他們知州的謹慎,能送來這東西,應該在那不算特別珍貴。
紀煬也覺得這個好看,隻是自己房間放這個粉粉白白的東西總覺得古怪。
淩縣尉笑道:“知州大人講,以後送給您未來娘子,當個壓箱的聘禮都不錯。”
這倒是個好的。
但紀煬對成親這事並沒什麽渴望。
雖說承平國女子並無不好,可總覺得錯點什麽,這會提起,也隻是讓平安把東西收起來。
一些涼西州吃食,便送給扶江縣落戶最快的幾家涼西州編戶們。
而灌江府的東西則送到韓家,他們離開故土,必然對這些東西十分想念。
很快韓家派人上門感謝,感謝的東西則是厚厚一遝書,看樣子比之前的啟蒙書好上不少。
甚至還夾雜了幾道題,雖沒明說,但明顯讓紀煬做做看看水平。
要知道外麵多少人想求韓家教學都求不到,在紀煬這還有些上趕著的樣子。
紀煬自然也不推脫,找時間做了之後再讓人送過去。
這樣一來二去,雖說不是師徒,但確實教導他許多東西。
官學那邊同樣如此,有韓家人教導,還挑出七八個學生,準備讓他們參加扶江縣明年二月的縣試。
這也是紀煬第一次主持縣試,通過縣試之後考生便成為童生。
童生經由知縣跟教瑜送到潞州城參加州試,等潞州那邊還能考過,整個潞州考過的考生名單送到當地學政手裏。
由潞州學政主持參加院試,院試要考兩次,還要請汴京學政派人督查。
等兩次全都考過,才會成為人們口中所說的秀才。
後麵的考試先不說,隻講縣城內的縣試。
一個縣有沒有資格舉行縣試,要看他們有沒有官學,官學裏有沒有長官。
等正式官學建成,也就有了開縣試的資格。
紀煬今年忙了許久,總算把官學落成,肯定會按照要求,在明年二月督辦扶江縣第一次縣試。
這對扶江縣意義重大,也意味著他們扶江縣學子們這條升學之路已經暢通。
隻要他們好好學,自然有光明前途等著他們。
而縣試也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樣簡單,首先,官府會提前貼出告示,告知二月具體什麽時候考試。
在考試之前,考生去縣衙禮房報名,還要有五人聯保,保證家世清白,祖上沒有犯罪記錄,父母喪期時不得報名等等。
縣試連著考五場,主要內容是四書,考經,附加題則是默寫本朝開國皇帝的聖諭廣訓之類。
考過之後,衙門還要匿名造冊交給官學裏的教瑜等人,讓他們評定誰能去潞州城參加州試。
去了潞州城,那又是另外的光景。
之後的先不說,隻講這縣試已經十分折騰人。
紀煬感覺,就他們官學的學生們,從二月到現在也不過大半年時間,想要通過縣試,估計十分困難。
但縣試該辦還是要辦,讓考生們熟悉流程,以後總會考過的。
而且考試這事,還能督促學生進步!
這話說的就有點不知苦了。
紀煬想到自己之前上學的時候多討厭考試,總覺得莫名心虛。
不過很快就不心虛了,因為韓家已經擬定好縣試的幾個題目,全都送過來讓紀煬挑選。
韓家家主韓瀟還說了句:“其實您也可以做做,以您的水平,應該沒問題。”
可以,別人做一份題目,他做許多份是吧。
不過紀煬明白韓瀟的意思,他確實缺這一塊的知識,如今再真正科考是不成了,但內裏的學問可以學一學。
這些大儒經典能流傳下來,都有原因的。
趁著縣裏農閑,大多人戶都在修整房屋,紀煬要麽往運河跑,要麽在衙門刷題,還是沒逃過刷題的命!
進到九月中旬,天氣漸漸變涼,修整房屋也快到尾聲,不少有了房屋的非編戶開始陸陸續續去縣衙登記戶籍。
慢慢下來,上集村跟馬家灣之間的荒地無形聚集了四五十戶人家,已經可以形成村落。
之前救過扶江縣小孩免受拐賣的編戶蔣治家也在其中。
紀煬見此,便定下蔣治為新村的裏長,讓他管著四五十戶人家。
蔣治聽到這話的時候都懵了,他?管新村?他這樣年輕,可以嗎?服眾嗎?
別的話就算了,服眾這兩個字是肯定的。
紀煬讓小吏丘益川去幫襯他,又讓隔壁馬家灣裏長教導,相信很快就能上手這些事。
全都處理之後,他們扶江縣終於有六個村了!
不容易!
三江村那邊的村子過大,估計以後還要拆開,不然不好管理。
紀煬發現自己隻要進到縣衙就有忙不完的事。
但想著運河工部官員還在等他,隻得帶了淩縣尉匆匆離開。
其實並未走幾步路,就已經到了修建碼頭的地方,工部來的幾個官員,現在全都曬黑了好幾個度,如果不是這身官服,他們都可以直接跳下去幹活了。
紀煬也不多說,想帶著工部的人去扶江縣新來的飯館吃頓便飯,飯桌上再說碼頭的事。
不出意外的話,碼頭就修建縣衙在往北不遠的地方,而且臨近縣衙主街,以後運送貨物都很方便。
專業人士的規劃,紀煬當然不會多插嘴。
距離下雪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不等人,工部幾人連吃帶打包匆匆回去幹活。
趕緊修完吧!他們實在想念汴京了!
既然他們都靠近扶江縣了,紀煬吩咐淩縣尉,隻要是工部的人來縣城幾個飯館吃飯,都記到衙門的賬上。
隻有他們認真做事,他們扶江縣的運河才能早日開通。
掰著指頭數日子,也不遠了。
除了官員們,紀煬又讓玉縣丞從潞州購買大批牲畜,給挖河道的工匠們加餐,而當初說好的刻著名字的石碑如今大體也已經完成。
隻等運河開通那天,便會立在扶江縣碼頭旁邊,讓所有經過這裏的人都記住工匠們的名字。
這些事確實費錢,但連玉縣丞都沒多說什麽。
如果算上稅收,隻怕還要在潞州十幾個縣裏排名往前靠一靠。
沒辦法,誰讓他們扶江縣三個作坊,就像三個擎天柱一般支撐扶江縣的商稅。
交田稅之時,去年九月到今年九月的稅收也一並送去。
葫蘆作坊交稅三百九十八兩。
香粉作坊四百六十兩。
最後的化肥作坊山澤稅為七百二十四兩。
另有店鋪零散商稅十一兩。
不知道這麽多銀子,夠不夠宗室子弟的一身衣裳。
最後田稅,折合銀子一共兩千一百四十二兩,這其中已經減掉開荒田地田稅的一半。
這也是官府鼓勵開荒給的好處。
這筆賬算下來,扶江縣今年的雜稅已經快趕上田稅收入。
隻有在手工業發展繁榮的地方,才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就連隔壁常華縣的田稅也是年年壓著商稅一頭。
這還是他們有運河的情況下。
算下來,他們扶江縣東邊,西邊,南邊三個作坊,實在起了大作用。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上半年,這些作坊的雜稅收入,就會直接超過田稅。
兩者加起來,足以讓扶江縣一個下縣,媲美許多中縣的稅收了。
不過今年紀煬並不打算去潞州城,運河修通在即,已經接近扶江縣縣城,很快便會正式開始修碼頭。
最近還有很多事情要忙。
所以交田稅這事,還是讓淩縣尉去。
不過這次紀煬又派了個叫丘益川的小吏隨行。
丘益川算是小吏裏麵最機靈的,之前也辦過幾件差事,做得還算不錯。
這次委以重任,讓他激動得好幾天都沒睡著。
至於年末考核?
那年末了再去!
他的運河比較重要!
相信知州他們可以理解?
豈止可以理解,淩縣尉跟小吏丘益川回來的時候,手裏還帶了知州給紀煬帶的土儀,說是從涼西州帶回來的。
知州早在七月已經被調回潞州,涼西州也安排了新知州,之前那個知州貶官全家流放,那邊的事情終於平了。
潞州知州此次涼西州之行,也讓他後年的升遷有了保證。
不出意外的話,後年他會被直接調到汴京,成為中央的臣子,這意義可大不一樣。
所以這次心情極好,還給紀煬帶了當地土儀回來,丘益川還道:“知州大人說,裏麵還有一些灌江府的物件,讓您看著辦就好。”
涼西州跟灌江府挨著,帶了些那裏的東西也不奇怪,紀煬看了看,涼西州的物產雖說不豐富,但有不少草藥都很名貴。
灌江府除了吃食特產之外,還有一尊粉白色水晶鹽礦石,看著粉白可愛,小孩臂膀大小,算是很貴重的擺件。
以他們知州的謹慎,能送來這東西,應該在那不算特別珍貴。
紀煬也覺得這個好看,隻是自己房間放這個粉粉白白的東西總覺得古怪。
淩縣尉笑道:“知州大人講,以後送給您未來娘子,當個壓箱的聘禮都不錯。”
這倒是個好的。
但紀煬對成親這事並沒什麽渴望。
雖說承平國女子並無不好,可總覺得錯點什麽,這會提起,也隻是讓平安把東西收起來。
一些涼西州吃食,便送給扶江縣落戶最快的幾家涼西州編戶們。
而灌江府的東西則送到韓家,他們離開故土,必然對這些東西十分想念。
很快韓家派人上門感謝,感謝的東西則是厚厚一遝書,看樣子比之前的啟蒙書好上不少。
甚至還夾雜了幾道題,雖沒明說,但明顯讓紀煬做做看看水平。
要知道外麵多少人想求韓家教學都求不到,在紀煬這還有些上趕著的樣子。
紀煬自然也不推脫,找時間做了之後再讓人送過去。
這樣一來二去,雖說不是師徒,但確實教導他許多東西。
官學那邊同樣如此,有韓家人教導,還挑出七八個學生,準備讓他們參加扶江縣明年二月的縣試。
這也是紀煬第一次主持縣試,通過縣試之後考生便成為童生。
童生經由知縣跟教瑜送到潞州城參加州試,等潞州那邊還能考過,整個潞州考過的考生名單送到當地學政手裏。
由潞州學政主持參加院試,院試要考兩次,還要請汴京學政派人督查。
等兩次全都考過,才會成為人們口中所說的秀才。
後麵的考試先不說,隻講縣城內的縣試。
一個縣有沒有資格舉行縣試,要看他們有沒有官學,官學裏有沒有長官。
等正式官學建成,也就有了開縣試的資格。
紀煬今年忙了許久,總算把官學落成,肯定會按照要求,在明年二月督辦扶江縣第一次縣試。
這對扶江縣意義重大,也意味著他們扶江縣學子們這條升學之路已經暢通。
隻要他們好好學,自然有光明前途等著他們。
而縣試也不像普通人想的那樣簡單,首先,官府會提前貼出告示,告知二月具體什麽時候考試。
在考試之前,考生去縣衙禮房報名,還要有五人聯保,保證家世清白,祖上沒有犯罪記錄,父母喪期時不得報名等等。
縣試連著考五場,主要內容是四書,考經,附加題則是默寫本朝開國皇帝的聖諭廣訓之類。
考過之後,衙門還要匿名造冊交給官學裏的教瑜等人,讓他們評定誰能去潞州城參加州試。
去了潞州城,那又是另外的光景。
之後的先不說,隻講這縣試已經十分折騰人。
紀煬感覺,就他們官學的學生們,從二月到現在也不過大半年時間,想要通過縣試,估計十分困難。
但縣試該辦還是要辦,讓考生們熟悉流程,以後總會考過的。
而且考試這事,還能督促學生進步!
這話說的就有點不知苦了。
紀煬想到自己之前上學的時候多討厭考試,總覺得莫名心虛。
不過很快就不心虛了,因為韓家已經擬定好縣試的幾個題目,全都送過來讓紀煬挑選。
韓家家主韓瀟還說了句:“其實您也可以做做,以您的水平,應該沒問題。”
可以,別人做一份題目,他做許多份是吧。
不過紀煬明白韓瀟的意思,他確實缺這一塊的知識,如今再真正科考是不成了,但內裏的學問可以學一學。
這些大儒經典能流傳下來,都有原因的。
趁著縣裏農閑,大多人戶都在修整房屋,紀煬要麽往運河跑,要麽在衙門刷題,還是沒逃過刷題的命!
進到九月中旬,天氣漸漸變涼,修整房屋也快到尾聲,不少有了房屋的非編戶開始陸陸續續去縣衙登記戶籍。
慢慢下來,上集村跟馬家灣之間的荒地無形聚集了四五十戶人家,已經可以形成村落。
之前救過扶江縣小孩免受拐賣的編戶蔣治家也在其中。
紀煬見此,便定下蔣治為新村的裏長,讓他管著四五十戶人家。
蔣治聽到這話的時候都懵了,他?管新村?他這樣年輕,可以嗎?服眾嗎?
別的話就算了,服眾這兩個字是肯定的。
紀煬讓小吏丘益川去幫襯他,又讓隔壁馬家灣裏長教導,相信很快就能上手這些事。
全都處理之後,他們扶江縣終於有六個村了!
不容易!
三江村那邊的村子過大,估計以後還要拆開,不然不好管理。
紀煬發現自己隻要進到縣衙就有忙不完的事。
但想著運河工部官員還在等他,隻得帶了淩縣尉匆匆離開。
其實並未走幾步路,就已經到了修建碼頭的地方,工部來的幾個官員,現在全都曬黑了好幾個度,如果不是這身官服,他們都可以直接跳下去幹活了。
紀煬也不多說,想帶著工部的人去扶江縣新來的飯館吃頓便飯,飯桌上再說碼頭的事。
不出意外的話,碼頭就修建縣衙在往北不遠的地方,而且臨近縣衙主街,以後運送貨物都很方便。
專業人士的規劃,紀煬當然不會多插嘴。
距離下雪還有一個多月,時間不等人,工部幾人連吃帶打包匆匆回去幹活。
趕緊修完吧!他們實在想念汴京了!
既然他們都靠近扶江縣了,紀煬吩咐淩縣尉,隻要是工部的人來縣城幾個飯館吃飯,都記到衙門的賬上。
隻有他們認真做事,他們扶江縣的運河才能早日開通。
掰著指頭數日子,也不遠了。
除了官員們,紀煬又讓玉縣丞從潞州購買大批牲畜,給挖河道的工匠們加餐,而當初說好的刻著名字的石碑如今大體也已經完成。
隻等運河開通那天,便會立在扶江縣碼頭旁邊,讓所有經過這裏的人都記住工匠們的名字。
這些事確實費錢,但連玉縣丞都沒多說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