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中秋前的菊花宴會上,文家還對文家小妹的態度樂見其成,等傳出紀煬要去灌江府任職,當天文家小妹就不準出門,態度十分明顯。
原以為任職消息傳出來之後,各家都應該退避三舍才對,就林家倒黴,偏偏跟紀煬有娃娃親。
真是心疼林家五姑娘。
現在九月十九,婚事在三天前便成了,今天正是回門的日子。
方才過去的馬車,也是小兩口回門的車馬。
剛回汴京的人嘖嘖稱奇,紀煬身上,發生什麽事似乎都不奇怪。
此時馬車裏,紀煬跟林五姑娘對視一眼。
其實林婉芸還有些別扭,但強撐著體麵,她慣會做這樣的事。
可想到那日發生的事,既驚覺自己的大膽,又忍不住想知道紀煬的想法。
說實話,她確實想跟紀煬離開,不管去哪都行。
紀煬這人極好,他就算對個陌生人,都會有愛護之心,何況他們也不算陌生。
隻是那話到底太過驚人,雖借著送果子的名義去紀煬住的別院,但想的也是,放下東西便走。
沒想到紀煬聽說她來,又讓她留下。
還說了那些話。
自己不過仗著紀煬是個好脾氣,更不會亂說的性子,語速極快地自薦。
女子自薦嫁人。
別說規矩甚多的林家,又或者格外不同的文家。
縱然放在偏遠鄉間,那都是不對的。
是她語速慢一點,都會後悔的程度。
是她這幾年積累的名聲,全都毀於一旦的程度。
可林婉芸想抓住這次機會。
但她沒機會全都說出來,剛要解釋林家如何,林家能給他帶來什麽,手裏便被塞了個小瓔珞,所以停頓片刻。
就是這個片刻,紀煬問她,願不願意跟他去灌江府。
隻是要先成親。
為了離開林家,她都能跟文家接觸。
何況能離開汴京?
接下來的話,林婉芸這輩子都不會忘。
“說起來,你家跟我家本就有婚約,等我去提親,約莫不算唐突。”紀煬仿佛早就忘了什麽退親的事。
反正口頭說說,有本事讓林家反對的人拿出證據。
紀煬還道:“今日你從未來過別院,更沒有見過我。”
“是我林家宴會一見,強行要扭這個瓜。”
更別說什麽文家,說親而已,好女百家求,算起來還是娃娃親更重要點。
“你驚訝,奇怪,但依舊是汴京閨秀典範,所以全聽兄長父母祖父的話。”
說到最後,紀煬低頭笑道:“不能讓你的努力,毀在結尾。”
當時林婉芸目不轉睛看著紀煬,這會回門的時候也是。
成親三日,兩人接觸並不多,關上門各自做自己的事,新婚之夜都隻是蓋了一床被子而已。
她知道紀煬很好。
卻不知道這樣好。
紀煬被林五姑娘看得毛毛的。
說到底,還是各取所需。
他需要一個可靠的妻子,林五姑娘無論從什麽方麵講都很合適。
林五姑娘需要離開,自己可以帶她離開。
而且他確實敬佩林五姑娘,就算放在現代,她都已經算大膽的了。
至於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原因其實有些不一樣。
他見了林婉芸的努力,有些不想讓她的努力白費。
就跟一個人做了個項目,為這個項目勞心勞神,眼看要驗收成果的時候,突然有人說,你換個項目吧。
雖說換的項目是她想要的,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
紀煬不忍心。
就跟他不忍心讓林婉芸親口說出自薦的話一樣。
她已經足夠努力,努力的人便應該有回報。
既然辛辛苦苦打造了這個京中閨秀的典範,不能在最後一刻毀掉。
否則她的努力,她這幾年的名聲都沒了。
是他看了都覺得可惜的事情。
如果把當閨秀當成一項考試,林婉芸自己一個人摸索出試卷,選好自己的賽道,琢磨出考試的答案,規規整整地寫完試卷。
她應當享受滿分的成績。
即使在交卷的時候,發現她更想要的東西出現,她寧願放棄前麵的沉沒成本,毫不在乎地重新選擇方向。
這種灑脫,紀煬敬佩。
雖說隻有自己欣賞到這份灑脫。
但並不介意讓林家五姑娘魚與熊掌兼得。
保住她的名聲,並帶她離開。
其實於他,不過是件小事。
由他提出履行年幼時的娃娃親,之前所謂文家,所謂其他人家,自然要退後。
別說文家還在搖擺,就算真的要坐下來說親,同樣要排在娃娃親之後。
所以,他占理。
就算不占理,那又如何。
當時林家五姑娘還擔心問:“你不怕別人挑毛病?”
畢竟以紀煬要講的故事,他在宴會上一見傾心,說好聽了,那故事確實不錯。
說不好聽,就要扯扯其他的了。
紀煬當時還笑:“我叫什麽名字?”
叫紀煬。
那沒事了。
再說,當年原身什麽名聲,買官紈絝。
到頭來有點功績,依舊人人誇讚。
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
他的容錯遠比五姑娘要大。
既然知道林家五姑娘過來時,自己還專門回房間取了小瓔珞,紀煬便決定護她終生。
給未來娘子背點鍋,這不算什麽。
隻是沒想到她比自己想的還要大膽。
但她越是大膽,灑脫,要放棄之前促成的一切,紀煬越不忍心,讓她的辛苦付諸東流。
說起來,江小子江乖乖雖沒來汴京,卻被他倆不約而同當了借口。
一個借口要送果子。
一個借口要給瓔珞。
都沒想說什麽,可偏偏話裏湊著話,從試探中得到結果。
他們或許不是愛侶,至少為知音。
之後便不用說了。
皇帝知道他要娶林家的姑娘,自然笑著看他。
紀煬還說什麽,聽王伯講了,才知道母親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跟林家訂了娃娃親。
隻有林家的五姑娘剛好比他小兩歲,那便是跟她訂的。
林家。
正合皇帝心意。
以前看紀煬就順眼,現在越看越不錯。
林家是個好的,但兒子兒媳並不爭氣,唯獨剛剛展露頭角的林家孫兒還行,但還遠遠不夠。
現在多個紀煬。
皇帝隻覺得,紀煬一到汴京,怎麽什麽事都順起來了。
武侯啊武侯,你若在世,知道自己孫兒不錯,隻怕樂得蹦起來。
帝後點頭許婚,自然沒人再提什麽文家的事。
文家是不錯,文家四哥也還行。
可跟伯爵府嫡子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文家要真想說親,不至於映月郡主對其他人感興趣了,還拿不準話。
原以為任職消息傳出來之後,各家都應該退避三舍才對,就林家倒黴,偏偏跟紀煬有娃娃親。
真是心疼林家五姑娘。
現在九月十九,婚事在三天前便成了,今天正是回門的日子。
方才過去的馬車,也是小兩口回門的車馬。
剛回汴京的人嘖嘖稱奇,紀煬身上,發生什麽事似乎都不奇怪。
此時馬車裏,紀煬跟林五姑娘對視一眼。
其實林婉芸還有些別扭,但強撐著體麵,她慣會做這樣的事。
可想到那日發生的事,既驚覺自己的大膽,又忍不住想知道紀煬的想法。
說實話,她確實想跟紀煬離開,不管去哪都行。
紀煬這人極好,他就算對個陌生人,都會有愛護之心,何況他們也不算陌生。
隻是那話到底太過驚人,雖借著送果子的名義去紀煬住的別院,但想的也是,放下東西便走。
沒想到紀煬聽說她來,又讓她留下。
還說了那些話。
自己不過仗著紀煬是個好脾氣,更不會亂說的性子,語速極快地自薦。
女子自薦嫁人。
別說規矩甚多的林家,又或者格外不同的文家。
縱然放在偏遠鄉間,那都是不對的。
是她語速慢一點,都會後悔的程度。
是她這幾年積累的名聲,全都毀於一旦的程度。
可林婉芸想抓住這次機會。
但她沒機會全都說出來,剛要解釋林家如何,林家能給他帶來什麽,手裏便被塞了個小瓔珞,所以停頓片刻。
就是這個片刻,紀煬問她,願不願意跟他去灌江府。
隻是要先成親。
為了離開林家,她都能跟文家接觸。
何況能離開汴京?
接下來的話,林婉芸這輩子都不會忘。
“說起來,你家跟我家本就有婚約,等我去提親,約莫不算唐突。”紀煬仿佛早就忘了什麽退親的事。
反正口頭說說,有本事讓林家反對的人拿出證據。
紀煬還道:“今日你從未來過別院,更沒有見過我。”
“是我林家宴會一見,強行要扭這個瓜。”
更別說什麽文家,說親而已,好女百家求,算起來還是娃娃親更重要點。
“你驚訝,奇怪,但依舊是汴京閨秀典範,所以全聽兄長父母祖父的話。”
說到最後,紀煬低頭笑道:“不能讓你的努力,毀在結尾。”
當時林婉芸目不轉睛看著紀煬,這會回門的時候也是。
成親三日,兩人接觸並不多,關上門各自做自己的事,新婚之夜都隻是蓋了一床被子而已。
她知道紀煬很好。
卻不知道這樣好。
紀煬被林五姑娘看得毛毛的。
說到底,還是各取所需。
他需要一個可靠的妻子,林五姑娘無論從什麽方麵講都很合適。
林五姑娘需要離開,自己可以帶她離開。
而且他確實敬佩林五姑娘,就算放在現代,她都已經算大膽的了。
至於把事情攬在自己身上,原因其實有些不一樣。
他見了林婉芸的努力,有些不想讓她的努力白費。
就跟一個人做了個項目,為這個項目勞心勞神,眼看要驗收成果的時候,突然有人說,你換個項目吧。
雖說換的項目是她想要的,但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
紀煬不忍心。
就跟他不忍心讓林婉芸親口說出自薦的話一樣。
她已經足夠努力,努力的人便應該有回報。
既然辛辛苦苦打造了這個京中閨秀的典範,不能在最後一刻毀掉。
否則她的努力,她這幾年的名聲都沒了。
是他看了都覺得可惜的事情。
如果把當閨秀當成一項考試,林婉芸自己一個人摸索出試卷,選好自己的賽道,琢磨出考試的答案,規規整整地寫完試卷。
她應當享受滿分的成績。
即使在交卷的時候,發現她更想要的東西出現,她寧願放棄前麵的沉沒成本,毫不在乎地重新選擇方向。
這種灑脫,紀煬敬佩。
雖說隻有自己欣賞到這份灑脫。
但並不介意讓林家五姑娘魚與熊掌兼得。
保住她的名聲,並帶她離開。
其實於他,不過是件小事。
由他提出履行年幼時的娃娃親,之前所謂文家,所謂其他人家,自然要退後。
別說文家還在搖擺,就算真的要坐下來說親,同樣要排在娃娃親之後。
所以,他占理。
就算不占理,那又如何。
當時林家五姑娘還擔心問:“你不怕別人挑毛病?”
畢竟以紀煬要講的故事,他在宴會上一見傾心,說好聽了,那故事確實不錯。
說不好聽,就要扯扯其他的了。
紀煬當時還笑:“我叫什麽名字?”
叫紀煬。
那沒事了。
再說,當年原身什麽名聲,買官紈絝。
到頭來有點功績,依舊人人誇讚。
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
他的容錯遠比五姑娘要大。
既然知道林家五姑娘過來時,自己還專門回房間取了小瓔珞,紀煬便決定護她終生。
給未來娘子背點鍋,這不算什麽。
隻是沒想到她比自己想的還要大膽。
但她越是大膽,灑脫,要放棄之前促成的一切,紀煬越不忍心,讓她的辛苦付諸東流。
說起來,江小子江乖乖雖沒來汴京,卻被他倆不約而同當了借口。
一個借口要送果子。
一個借口要給瓔珞。
都沒想說什麽,可偏偏話裏湊著話,從試探中得到結果。
他們或許不是愛侶,至少為知音。
之後便不用說了。
皇帝知道他要娶林家的姑娘,自然笑著看他。
紀煬還說什麽,聽王伯講了,才知道母親在他兩歲左右的時候跟林家訂了娃娃親。
隻有林家的五姑娘剛好比他小兩歲,那便是跟她訂的。
林家。
正合皇帝心意。
以前看紀煬就順眼,現在越看越不錯。
林家是個好的,但兒子兒媳並不爭氣,唯獨剛剛展露頭角的林家孫兒還行,但還遠遠不夠。
現在多個紀煬。
皇帝隻覺得,紀煬一到汴京,怎麽什麽事都順起來了。
武侯啊武侯,你若在世,知道自己孫兒不錯,隻怕樂得蹦起來。
帝後點頭許婚,自然沒人再提什麽文家的事。
文家是不錯,文家四哥也還行。
可跟伯爵府嫡子相比,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而且文家要真想說親,不至於映月郡主對其他人感興趣了,還拿不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