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看著衙門側門打開後,安置的婦孺們,又看看焦急的裴縣令,還有守在自己身邊的平安衛藍,反而笑:“知道天亮之前的夜嗎?”
那時候才是最黑,最伸手不見五指的。
雖說事情提前了些,但還在掌控之中。
兩三天的集結時間,夠他辦很多事了。
不出意外的話,此時劉地家主,鮑地家主,定江關吳指揮使,以及周圍幾撮山賊,都已經往太新縣裴地方向來。
這不是更有意思?
越亂,越能解決問題。
紀煬算了算日子,說不定趕在過年前,有些事便能解決。
他真的沒心情跟這些人鬥來鬥去。
他的心裏隻有基建跟種田啊。
原本慌張的裴縣令,現在看著紀煬表情,不安少了許多,這幾日在裴家主身邊的焦躁也減輕了。
紀煬拍拍他肩膀:“去吧,既然是被我扣下,便不能這樣輕鬆,不要被人看出來。順便去抄份東西。”
紀煬則留在太新縣衙門門前。
等著幾方勢力齊聚此處。
他為了過個好年,真的很努力了。
等到天亮,在裴縣令預估下,應該集結有八千私兵,八千人集結好,並不是個簡單的事。
沒有訓練,沒有紀律的隊伍,非常難帶。
也隻有靠裴家主的強壓,才讓他們勉強湊到一起。
而裏麵兩個有經驗的兵士,其實並不讚同這次集結,更不讚同去打劉家,所以隻出聲不出力。
跟紀煬想的一樣,就是在等快馬奔來的吳指揮使。
但場麵還是依舊龐大。
八千人沒有信仰,沒有作戰觀念的人聚在一起,怎麽會有戰鬥力跟凝聚力。
畢竟要打誰,為什麽要打,大多數人都是一頭霧水。
而劉家那邊緊緊湊了三千人,正在自製弓箭,連接裴地跟劉地之間的浮橋也被砍斷,耗時一兩個月,花費三十多兩的浮橋在這事上根本不值一提。
倒是經常要往來兩邊的百姓看著更愁苦。
這浮橋一毀,再建可就難了。
劉家其實也在等,他不想打,浮橋沒了,那邊的人肯定會渡船,來到劉地之後,肯定會搶他的倉庫,燒他的鋪子。
說不定還有強盜流寇趁火打劫。
他麵對的可不止裴家私兵。
這才是讓他害怕的。
他確實有底牌,但那個底牌暫時不能動。
劉家看看關外。
如果真到劉家滅頂之災那天,他絕對會搗開此處關卡城門。
但這是玉石俱焚,遺臭萬年的事,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動。
不過那邊逼得緊迫,也由不得什麽名聲了。
現在太新縣的情況,險之又險。
一開打,兩地加起來一萬多人作戰,匪賊強盜趁火打劫,他們可不是話本裏的綠林好漢,隻搶有錢人家。
自然是什麽都不放過,越弱小的人戶,越會被侵害。
兵災兵災,可不就是古人口中萬千災難中的一個。
內亂不說,外麵還有虎視眈眈的敵國。
敵國跟他們這裏語言都一樣,文化也是接近,誰知道內裏又有多少細作。
劉地的黑市,不就是滋養細作的溫床。
紀煬深知這些。
但想解決這裏的麻煩,不耽誤明年春天開耕,隻能兵行險著。
十二月初二上午,裴家主穿著盔甲,拿著兵器吵著要點兵,街上空空蕩蕩。
此地百姓能躲的都躲起來。
有不少人婦孺兒童被安置到衙門以及衙門附近的房屋裏。
這讓百姓們心裏安定一陣。
總覺得這次的亂,好像跟之前不同?
這次還有人管他們了?
就連飯食也是管的,聽韓家的家主說,知縣大人逼著人開太新縣糧倉,知縣夫人帶著人給他們煮粥?
大量百姓漸漸聚集在衙門附近,在紀煬的妥善安置下,竟然比那邊要去打仗的私兵們秩序都好。
也是,那邊是要去送死,這邊不僅不幹活,給他們地方躲兵災,還有平日都吃不到的飯食。
衙門附近的房屋也比他們平時住得要好,至少不漏風。
兩者比較,自然是這裏好。
有人還說,被召走的私兵裏,有人聽說此事,竟然也想來衙門附近,可惜被裴家強行拖走狠狠打了一頓。
消息傳來,此地百姓自然更加聽話,知縣大人的手下說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等大人再從衙門庫房裏調來炭火,他們更是受寵若驚。
裴地,變得跟之前不同。
鮑家主再次過來,便是這個感覺。
街道上冷冷清清,走到衙門附近卻有些生機。
不過一天時間,知縣已經把百姓安置好了?
雖然有韓家幫忙,也不至於這樣快吧?
放在平時他對這些百姓正眼都不會看,現在卻隻能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
紀煬的做法,讓他不得不看。
這些吃熱食的百姓,表情中有對即將要起戰事的麻木,也有些說不清的暖意。
種種情緒交雜在一起,讓人忍不住多看。
鮑家主進衙門的時候,還看到自己送來的捕快被安排在門口值守,這四人不知為何,竟然有些聽話?
不過他進門的時候,捕快們倒是沒攔,還道:“知縣大人正在辦公,小的帶您先去正廳。”
說著,引了鮑家主去了正廳坐下,正廳沒生炭火,有些發冷,但很快有人端上熱茶。
沒記錯的話,這是裴家送來的小吏?
再等了會,續茶的人竟然是劉家的?
好怪。
太怪了,紀煬不僅安置百姓,還把這些人為自己所用?
這些活計自然是小事,但安排得井井有條就是問題了。
其實放在紀煬這,並不為難。
畢竟跟即將起的戰事相比,誰是誰家的已經不太要緊。
要緊的是知縣大人說過,走出衙門,他就護不住你們,如果在這安心做事,太新縣衙門,不會讓他們去送死,也不會讓他們被卷入其中。
兩邊一開打,有些身份似乎不重要了。
重要的隻有自己的小命。
在外部的壓力下,太新縣衙門所有人,幾乎都被從調配。
劉縣丞現在已經不知所蹤,應該是回了劉地,玉縣丞自然而然頂上,接管所有小吏。
衛藍則帶著各家不想送死的捕快,特別是裴家的捕快,恨不得不出衙門半步。
淩縣尉則陪著韓瀟,一起安置百姓。
後麵五姑娘帶了本地小吏捕快的家眷,一起熬粥作飯食。
那些家眷原本也慌張得很,見汴京來的貴家女子處變不驚,心裏跟著安穩。
這種條件下,太新縣衙門不僅沒亂,反而成了裴地真正的主心骨。
一個月時間,成裴地主心骨,那給他一年時間,太新縣,乃至灌江府,難道都會以他為主?
這太誇張了。
沒過一會,鮑主簿也過來,跟著鮑家主一起坐在冰涼的正廳裏喝茶。
十二月的下午傍晚,確實很冷。
但兩人什麽都沒說。
另一邊,快馬奔過來的吳指揮使直接去了裴家。
連他身後幾人都沒趕上,隻有指揮使這匹馬兒能跑這樣快。
就這,他的馬兒都累得夠嗆。
吳指揮使進到裴家,自然暢通無阻,就在他要破口大罵蠢驢的時候,外麵有人來報,說紀知縣有請。
請指揮使跟裴家主一起,到衙門正廳說話。
吳指揮使一愣,裴家主則暴怒:“他說去就去!他是誰?!”
傳話的裴家小廝瑟瑟發抖。
那時候才是最黑,最伸手不見五指的。
雖說事情提前了些,但還在掌控之中。
兩三天的集結時間,夠他辦很多事了。
不出意外的話,此時劉地家主,鮑地家主,定江關吳指揮使,以及周圍幾撮山賊,都已經往太新縣裴地方向來。
這不是更有意思?
越亂,越能解決問題。
紀煬算了算日子,說不定趕在過年前,有些事便能解決。
他真的沒心情跟這些人鬥來鬥去。
他的心裏隻有基建跟種田啊。
原本慌張的裴縣令,現在看著紀煬表情,不安少了許多,這幾日在裴家主身邊的焦躁也減輕了。
紀煬拍拍他肩膀:“去吧,既然是被我扣下,便不能這樣輕鬆,不要被人看出來。順便去抄份東西。”
紀煬則留在太新縣衙門門前。
等著幾方勢力齊聚此處。
他為了過個好年,真的很努力了。
等到天亮,在裴縣令預估下,應該集結有八千私兵,八千人集結好,並不是個簡單的事。
沒有訓練,沒有紀律的隊伍,非常難帶。
也隻有靠裴家主的強壓,才讓他們勉強湊到一起。
而裏麵兩個有經驗的兵士,其實並不讚同這次集結,更不讚同去打劉家,所以隻出聲不出力。
跟紀煬想的一樣,就是在等快馬奔來的吳指揮使。
但場麵還是依舊龐大。
八千人沒有信仰,沒有作戰觀念的人聚在一起,怎麽會有戰鬥力跟凝聚力。
畢竟要打誰,為什麽要打,大多數人都是一頭霧水。
而劉家那邊緊緊湊了三千人,正在自製弓箭,連接裴地跟劉地之間的浮橋也被砍斷,耗時一兩個月,花費三十多兩的浮橋在這事上根本不值一提。
倒是經常要往來兩邊的百姓看著更愁苦。
這浮橋一毀,再建可就難了。
劉家其實也在等,他不想打,浮橋沒了,那邊的人肯定會渡船,來到劉地之後,肯定會搶他的倉庫,燒他的鋪子。
說不定還有強盜流寇趁火打劫。
他麵對的可不止裴家私兵。
這才是讓他害怕的。
他確實有底牌,但那個底牌暫時不能動。
劉家看看關外。
如果真到劉家滅頂之災那天,他絕對會搗開此處關卡城門。
但這是玉石俱焚,遺臭萬年的事,不到萬不得已,他不會動。
不過那邊逼得緊迫,也由不得什麽名聲了。
現在太新縣的情況,險之又險。
一開打,兩地加起來一萬多人作戰,匪賊強盜趁火打劫,他們可不是話本裏的綠林好漢,隻搶有錢人家。
自然是什麽都不放過,越弱小的人戶,越會被侵害。
兵災兵災,可不就是古人口中萬千災難中的一個。
內亂不說,外麵還有虎視眈眈的敵國。
敵國跟他們這裏語言都一樣,文化也是接近,誰知道內裏又有多少細作。
劉地的黑市,不就是滋養細作的溫床。
紀煬深知這些。
但想解決這裏的麻煩,不耽誤明年春天開耕,隻能兵行險著。
十二月初二上午,裴家主穿著盔甲,拿著兵器吵著要點兵,街上空空蕩蕩。
此地百姓能躲的都躲起來。
有不少人婦孺兒童被安置到衙門以及衙門附近的房屋裏。
這讓百姓們心裏安定一陣。
總覺得這次的亂,好像跟之前不同?
這次還有人管他們了?
就連飯食也是管的,聽韓家的家主說,知縣大人逼著人開太新縣糧倉,知縣夫人帶著人給他們煮粥?
大量百姓漸漸聚集在衙門附近,在紀煬的妥善安置下,竟然比那邊要去打仗的私兵們秩序都好。
也是,那邊是要去送死,這邊不僅不幹活,給他們地方躲兵災,還有平日都吃不到的飯食。
衙門附近的房屋也比他們平時住得要好,至少不漏風。
兩者比較,自然是這裏好。
有人還說,被召走的私兵裏,有人聽說此事,竟然也想來衙門附近,可惜被裴家強行拖走狠狠打了一頓。
消息傳來,此地百姓自然更加聽話,知縣大人的手下說什麽他們就做什麽。
等大人再從衙門庫房裏調來炭火,他們更是受寵若驚。
裴地,變得跟之前不同。
鮑家主再次過來,便是這個感覺。
街道上冷冷清清,走到衙門附近卻有些生機。
不過一天時間,知縣已經把百姓安置好了?
雖然有韓家幫忙,也不至於這樣快吧?
放在平時他對這些百姓正眼都不會看,現在卻隻能把目光放在他們身上。
紀煬的做法,讓他不得不看。
這些吃熱食的百姓,表情中有對即將要起戰事的麻木,也有些說不清的暖意。
種種情緒交雜在一起,讓人忍不住多看。
鮑家主進衙門的時候,還看到自己送來的捕快被安排在門口值守,這四人不知為何,竟然有些聽話?
不過他進門的時候,捕快們倒是沒攔,還道:“知縣大人正在辦公,小的帶您先去正廳。”
說著,引了鮑家主去了正廳坐下,正廳沒生炭火,有些發冷,但很快有人端上熱茶。
沒記錯的話,這是裴家送來的小吏?
再等了會,續茶的人竟然是劉家的?
好怪。
太怪了,紀煬不僅安置百姓,還把這些人為自己所用?
這些活計自然是小事,但安排得井井有條就是問題了。
其實放在紀煬這,並不為難。
畢竟跟即將起的戰事相比,誰是誰家的已經不太要緊。
要緊的是知縣大人說過,走出衙門,他就護不住你們,如果在這安心做事,太新縣衙門,不會讓他們去送死,也不會讓他們被卷入其中。
兩邊一開打,有些身份似乎不重要了。
重要的隻有自己的小命。
在外部的壓力下,太新縣衙門所有人,幾乎都被從調配。
劉縣丞現在已經不知所蹤,應該是回了劉地,玉縣丞自然而然頂上,接管所有小吏。
衛藍則帶著各家不想送死的捕快,特別是裴家的捕快,恨不得不出衙門半步。
淩縣尉則陪著韓瀟,一起安置百姓。
後麵五姑娘帶了本地小吏捕快的家眷,一起熬粥作飯食。
那些家眷原本也慌張得很,見汴京來的貴家女子處變不驚,心裏跟著安穩。
這種條件下,太新縣衙門不僅沒亂,反而成了裴地真正的主心骨。
一個月時間,成裴地主心骨,那給他一年時間,太新縣,乃至灌江府,難道都會以他為主?
這太誇張了。
沒過一會,鮑主簿也過來,跟著鮑家主一起坐在冰涼的正廳裏喝茶。
十二月的下午傍晚,確實很冷。
但兩人什麽都沒說。
另一邊,快馬奔過來的吳指揮使直接去了裴家。
連他身後幾人都沒趕上,隻有指揮使這匹馬兒能跑這樣快。
就這,他的馬兒都累得夠嗆。
吳指揮使進到裴家,自然暢通無阻,就在他要破口大罵蠢驢的時候,外麵有人來報,說紀知縣有請。
請指揮使跟裴家主一起,到衙門正廳說話。
吳指揮使一愣,裴家主則暴怒:“他說去就去!他是誰?!”
傳話的裴家小廝瑟瑟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