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故土重回?


    他們沒看錯吧?


    灌江城。


    他們還能理解。


    古博國???


    不對,現在是古博城了!


    已經是承平國的一部分,紀煬的手下玉縣丞,還有韓家的家主韓瀟,已經過去宣布教化了?


    他們沒看出錯吧?


    等事情細節一一傳來。


    所有人表情都的懵的。


    隻有一個反應迅速的知縣,趁著這事的餘波,趕緊處理任地最後的毒瘤。


    總感覺接下來的灌江府,會變得格外不同。


    或者說,灌江府,終於被朝廷徹底實質性控製!


    紀煬。


    他到底還能做多少事啊。


    趁著清除叛黨的機會,還能收回故土?


    也就隻有他了!


    這時眾人還不知曉,那古博城內裏最大的四支叛軍裏麵,有三支都是紀煬的。


    否則更要驚掉下巴。


    不過說句實話。


    紀煬最開始扶持古博城內衛拓為首的叛軍,隻是想攪亂他們內部的勢力。


    讓他們無暇給到雷溫兩家援助。


    誰想到他們那麽不堪一擊?


    幾支叛軍稍稍用力,他們就撐不住了?


    這會看似風光的紀煬,跟涼西州指揮使正麵麵相覷。


    十月初一下午。


    灌江城內還有一堆事等著他們做。


    安撫百姓,抓捕該抓之人,還有對雷溫兩家人的處理,都要一一理清。


    但擺在他們倆麵前的。


    還有一封必須上報的文書。


    他們兩人對局勢判斷非常精準,所以看住開關市時,對兩邊下手最好。


    在商議動手時候,確實給汴京發了消息。


    但還沒等那邊回複,時機已經成熟,如果錯過這一次,不知又要等到什麽時候。


    再加上陛下原本就默許他們動兵的態度。


    所以才有了這驚天一夜。


    可威風耍玩了。


    這報告要寫吧?


    紀煬想了想道:“不能請功,要請罪。”


    他們私自做了決定,陛下估計不會不滿,這本就是他默認範圍之內,除了收回古博城。


    但在朝中大臣,特別是一直看不慣他們的朝臣眼中。


    那就有罪。


    不請示就私自替領導做決定?


    這不僅是職場大忌,也是官場大忌。


    但凡有個電話有個傳真,紀煬就稟報了。


    可坐車要兩個多月,八百裏加急書信,也要二十天的時間。


    讓他跟涼西州指揮使不得不先斬後奏。


    涼西州指揮使嘖嘖幾聲,開口道:“放心,哪個武將不被參幾本,哪個武將沒被說過不聽命令。”


    “但有時候確實沒辦法。”


    這又不是現代,報告消息十分便捷。


    而戰場局勢又是瞬息萬變。


    如果不是因為關市扣著古博城的帶兵王室,那攻入古博城,肯定會多許多傷亡。


    古博城久久不下,那就要派更多的兵將。


    灌江城這邊就會薄弱。


    這種稍縱即逝的機會,必須抓住。


    不過涼西州指揮使也同意:“那就請罪,咱們都請罪了,看他們還有什麽好說的。”


    兩人協商一致,一封洋洋灑灑的請罪書當天便完成。


    裏麵那種。


    對不起大家,我們不該私自收拾叛賊。


    對不起大家,我們不應該去打擊前朝餘孽。


    更不應該打擊前朝餘孽的時候,順便抓了古博國的所有王室。


    至於他們王室都死的七七八八,幹脆幫忙接管平民這種事,也不是我們想的。


    不過說起來,古博城百姓對承平國軍隊異常熱情,他們早就盼著回歸中原王朝了!


    也算一件小小的好事?


    紀煬跟涼西州指揮臉色都有點不自然。


    想笑吧,又覺得不對勁。


    不笑吧,對不起這份“請罪書”。


    該認的錯,他們認,不該認的,那自然不會多說。


    信件八百裏加急送出去。


    紀煬還是不能鬆懈。


    現在灌江城百廢待興,又剛經曆攻城,雖說不到一天時間,但城裏人心惶惶。


    一日的戰禍,就要用十日,甚至二十的時間平息。


    偏偏涼西州指揮使對這事並不插手,要人幫忙可以,其他事一概不管。


    指揮使邊喝茶邊道:“治安跟獄訟,還有撫恤百姓,都是你們的事,我這個粗魯的當兵人,隻管打仗。”


    能幫皇帝鎮守一方,涼西州指揮使自然有他的為官之道。


    當兵的不參與政務,這就是他的準則。


    他如今隻在府衙等著,算是幫紀煬坐鎮,其他公務一概不管。


    紀煬知道指揮使的意思。


    這位將軍能幫到這種地步,他已經十分感謝。


    早知道,就該把韓瀟跟玉縣丞喊過來,實在不行,他們縣城不是還有個秀才也可用?


    但想想古博城的情況,估計也好不到哪去。


    他還是看看現在手下有誰能用吧。


    平安自不用說,有他在身邊,很多事都會輕鬆。


    淩縣尉帶著人馬已經在維護治安,清理街道,還安排了兵士在灌江城巡邏,遇到可疑的人直接抓回來。


    倒是讓城內安定不少,至少不再有流竄的小賊。


    可手邊的人呢?


    以前灌江城府衙的人,零零散散都召集起來,除了官學學政那邊,有幾個人過來之外。


    其他小吏盡數躲了起來。


    他們幾乎都是雷溫兩家的爪牙,見了紀煬,就跟老鼠見貓一般,自然不敢出現。


    知府通判倒是從城樓角落找出來。


    兩人身上汙糟得很,看到紀煬的時候也是自慚形穢。


    還有跟紀煬作對過的布政使,那個去年考核他的人,已經完全歸順雷溫兩家的。


    淩縣尉派人搜查,發現他早就攜帶細軟逃跑,走的時候隻帶了自己兒子,妻女全都拋在家中。


    現在布政使的宅院跟雷溫兩家宅院鋪子一樣,都已經被查封,裏麵所有人都不能出入。


    門口還有兵士把守。


    這種情況下,可用的人寥寥無幾。


    所以還是自己扒拉扒拉比較好。


    右縣那個組織起兵的小吏跟佃戶,一個叫嶽文塞,一個叫魯戰,倒是調到身邊。


    還有內裏組織百姓反抗的書生龔選,以及帶領附近婦孺老幼盡力躲藏的商賈家女子曹小雨。


    更有數十人,都是為開城門做過努力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