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正月初六,各處再來當差。


    雖說平時忙碌了些,但逢年過節,紀煬從未耽誤過大家休息。


    再卷的人也是要休息的!


    特別是過年的時候,灌江城還比往常熱鬧,各處店鋪都已經掛上彩帳,十分有過節的氣息。


    官學,私塾也已經放假,學生們也出來逛街,顯得更為熱鬧。


    更別說今年大部分人手裏都有些閑錢,逛街采買,十分愜意。


    不過紀煬發現,灌江府裏竟然有京都趣聞跟汴京文報,像是從汴京那邊帶過來的,然後這邊又偷偷抄寫,在大家手中傳閱。


    沒想到那兩份報紙已經風靡到灌江府。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這兩份報紙,可能還各有想法。


    但灌江府百姓一看到汴京文報上麵罵紀煬的話,全都氣憤到不行,識字的人一般會給不識字的人念報,念著念著恨不得打人。


    怎麽可以這麽說他們知府?


    如果不是知府,他們會有這樣的好日子嗎?


    等知道這東西跟當地學政有關係,當天晚上學政家中屋子就破了個洞,估計是哪個百姓抹黑去砸的。


    其他地方百姓看到這報紙,隻會好奇紀煬到底做了什麽,讓兩方人在汴京為他們吵架。


    等知道他用普通佃戶,普通農夫,普通女子做差役的時候,每個人的反應都跟他們的身份相符。


    而這全天下,最多的便是普通百姓,而女子也幾乎占了所有百姓的一小半。


    他們聽到當地豪強門閥大罵紀煬的時候,心裏卻在暗暗叫好。


    甚至生出一種想法。


    為什麽人家那邊可以平分土地,為什麽人家那邊農夫也可以做官。


    他們這邊不行呢?


    人家那裏原本也有許多佃戶,可如今都有自己的土地。


    隨著報紙的流通,對這件事的討論越來越多。


    厭惡紀煬的,喜歡紀煬的,人數都在上升。


    可等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現普通百姓的數量,普通百姓的心聲,才能決定很多事情。


    昌盛三十九年,正月初六。


    紀煬,林婉芸,帶著兩個孩子從街上回來,主要給江雲中買了許多衣食物件。


    過了正月十五,他以後就要去灌江城外的指揮營,專心跟著淩縣尉。


    雖說江雲中才十二,但他跟著學武藝也有三年,不好荒廢。


    讀書雖不算靈光,可練武天賦也好。


    指揮營裏還有專門的武將教導,他也願意去的。


    江小子江乖乖裏,乖乖讀書最好,人也聰明,平時雖然不愛說話,可遇事不慌,還很有想法。


    所以乖乖就繼續留在他們身邊,繼續讀書,也跟著五姑娘。


    這次出門采買,也多是他倆的東西。


    兩個小孩自幼沒分開過,這會肯定有很多話要說。


    紀煬跟林婉芸看他們回自己小院,笑道:“算著時間,認識他們已經有六年之久。”


    他們兩個也認識差不多六年。


    雖說其中成親也有三年,可他們兩人都心知肚明這關係,更是友達未滿,比友人親昵,比戀人稍差。


    但對比相敬如賓的真正夫妻,卻多了幾分溫存跟契合。


    這份契合跟默契,是多年真正夫妻,都難得有的。


    紀煬這會看著兩個小孩離開,下意識看了看林五姑娘,見她眼神溫柔,回頭對他道:“再去看看兔子?”


    兩人目光對上,無意停頓片刻。


    紀煬微微點頭,倒是讓林婉芸尷尬片刻,輕咳:“等會去也行。”


    這已經不知道是他們喂死的第多少批兔子,不急這一時半刻的。


    一時無言。


    可身後的小廝丫鬟們卻下意識放緩腳步,等到兩人到“實驗室”的時候,有眼力的下人們已經看不到了。


    兩人下意識笑,快速換了衣服去看小兔子。


    這次還是十隻兔子,六隻重傷,四隻輕傷。


    而這次的結果更為無奈。


    六隻重傷的,三隻明顯已經得救,另外三隻死透了。


    那四隻輕傷的,全都沒了?根據經驗,全都是過敏沒的。


    他們做出來的青黴素堪稱毒藥啊。


    可又不能說它沒有用?


    不過好歹是有進展的,如今大半年時間,就能做出二十份的量,已經很不錯了。


    這幾年的辛苦是有收獲的。


    雖然收獲隻有一點點。


    兩人也不喪氣。


    下次再試!


    反正小兔兔這麽可愛,他們可以再試很多次!


    過了正月十五,送雲中去指揮營,紀煬則要啟程去古博城,水泥也研究一兩個月了,那邊來信說有了進度。


    這種事,紀煬肯定親自前去。


    府衙暫時交給布政使,這位布政使脾氣溫和,一看就是輔佐的好手。


    而朝廷說的灌江府通判,遲遲也沒消息,布政使更是知道,這是陛下開恩,讓紀大人放開手腳做事,所以根本不拿年齡上的架子,做事痛快得很。


    這次五姑娘沒跟著去,她跟韓大夫在商議開設女子書院,準備傳授醫術。


    不過這事不算簡單,需要慢慢斟酌。


    紀煬並未問太多,林婉芸做事,他哪有不放心的。


    說走便走,交代完事情,正月十八,紀煬便帶著小吏魯戰,嶽文塞,還有衛藍安排的護衛出發。


    順便把用關稅買來的建築材料也帶過去。


    什麽?


    關市稅要給宗室?


    他不清楚啊!


    有什麽問題,就去找陛下吧!


    此時的汴京。


    皇帝早就收到紀煬送來的書信,明顯把關市稅用途的事遞到他手上。


    看似請示用途,其實是讓他來“說服”宗室。


    皇帝笑著搖頭,讓觀政一年了的皇子再次看看這封文書,開口詢問道:“皇兒覺得,這事要不要同意,紀煬又有什麽想法?”


    十二歲的皇子已經在桌案前有了自己的凳子,但他身量到底不夠,隻能努力挺直腰板,認真看著文書,回答父皇提出的問題。


    第110章


    擺在十二歲皇子麵前的, 是兩個問題。


    應該按照祖宗律法,把關市稅給到宗室, 還是依照紀煬的請求, 撥到城牆用。


    十二歲,現代小升初的年紀。


    但身為皇子,他卻要考慮這樣的國家大事, 好在他有父親,有下麵的臣子,還有自己本身就勤勉的性子。


    雖不是什麽天縱奇才, 可他懂事理,明是非, 能分辨忠奸。


    “以往關市稅不多, 約莫有幾十年並未開放關市, 那時候宗室的銀錢都夠用。”皇子想到自己叔叔伯伯姑姑們往日的奢靡, 開口道, “對比起來,還是修建城牆更重要。”


    那是起過好幾次兵亂的邊關。


    以最樸素的想法, 也該想到, 那邊的城牆有多重要, 加固收複的古博城多重要。


    其實宗室的人未必不明白。


    但明白, 跟把錢用在自己身上,那是兩回事。


    皇子徐九祥認真道:“父皇,應該把關市稅交給灌江府, 建設邊關。”


    縱然自己的兒子沒有說出什麽深刻的道理,但他心思淳厚, 能夠考慮到事情的根本, 就說明是個明白孩子。


    更是個聽勸的孩子。


    皇帝微微點頭:“那就建設邊關。”


    皇帝沒說的是, 就算皇子說按照律法給到宗室,他也會點頭。


    但他同樣會讓皇子看看,把銀錢給到宗室的後果。


    他的孩子自己是知道的。


    勤勉有加,克己守禮。


    在普通孩童中還算聰慧,但作為帝王的兒子,作為未來的太子,他缺了些狠,缺了些果敢。


    更缺了些敏銳。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