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發行的報紙,四月份就有消息靈通的商販接到書信趕到灌江府文饒縣。


    文饒縣的趙大人感慨,他們知府剛說過做好大宗買賣的準備,這就有人找上門了,若不是知府不信鬼神,自己都要以為他是掐指算來的!


    紀煬自然不是掐指算來,而是早早布局。


    這些過來買灌江羊的商販們,也不止會買這一樣東西,羊皮羊毛,或者周邊百姓做成的皮製品,都能捎帶回去。


    果幹栗子之類的東西更不例外,基本都是那種,來都來了,肯定多多進貨回去倒賣。


    用一個點,帶動其他點,看哪個能生效,再著重發展哪個。


    年前做關外生意,年後做關內生意。


    除了這些長途跋涉來的商販之外,紀煬跟涼西州,潞州的聯係則要更順暢。


    之前灌江府有亂子,能影響到他們兩個。


    現在灌江府有發展,自然也可以聯係起來。


    紀煬除了用牧草換兩地的重刑犯過來修城牆之外,同樣在做皮貨,果子,羊肉買賣。


    除了這些民間交易之外。


    他談得更多的,還是灌江府內七處鹽礦。


    礦鹽要比其他鹽都要潔淨,屬於上乘鹽,但紀煬在潞州的時候,並未吃過這裏的鹽巴。


    自然因為這裏鹽礦之前被豪強把持,隨意提升價格,潞州跟涼西州也不願意牽扯,寧願買其他地方的鹽。


    現在局勢問題,鹽礦又都在紀煬手中,既能通過合理的方式賣鹽引,還能跟兩處官府合作,讓他們直接購買灌江府的上好鹽巴,價格自然也不會離譜。


    不過說起來,紀煬走之後,潞州知州調回汴京的事,大家都知道。


    可去年年底,紀煬認識的通判也調走了,聽說去了個富庶地方,也是身居要職。


    倒是因為之前請涼西州兵馬的事,跟涼西州知州關係不錯。


    可即使如今潞州的知州通判紀煬都不認識,他的信件送到,那邊還是熱情的。


    不說紀煬立場如何,也不說他心到底向著哪邊,可他辦事的靠譜程度,這都是公認的。


    比如說,現在紀煬放出消息,說自己要投靠宗室,或者投靠國子監主簿的文官清流。


    你看這兩派會不會立刻倒履相迎。


    什麽?


    我們有仇?


    什麽仇?


    都是假的!


    他們如今看起來越厭惡紀煬,越說明紀煬的能力。


    敵人的厭惡是最好的嘉獎。


    反正紀煬是這麽認為的。


    如此能幹的同僚寄來書信,拉你一起搞政績,你搞不搞。


    當然要搞,雖然可以要權衡一下,可不心動是不可能的。


    紀煬目的也簡單,灌江府處在邊關,涼西州也有自己的特產,潞州風土氣候更好還有運河。


    三個西北地方聯合起來,優勢互補,會發掘出這三個地方更大的潛力。


    如今灌江府的礦鹽,便是打通三個地方的頭一步。


    等到這條商路暢通了,不管是灌江府以及關外的東西運到潞州,通過潞州中轉,送到全國各地。


    還是全國各地的貨物經由潞州,運到西北的涼西州跟灌江府,以及更遠的關外。


    此行暢通,那此地再也不會成為邊緣地帶,而是成為輸送,流通全國貨物的一條商路。


    而這條商路上所有百姓,所有地方,都會收益。


    讓偏遠的灌江府跟內裏聯係的更緊密。


    承平國如此龐大的市場以及豐富遼闊的地域不加以開發,那真是可惜了。


    紀煬寫信給涼西州,給潞州。


    提到的兩個貨物,便是必不可少的食鹽,以及各地都用的牧草,還有未來的軍馬計劃。


    不少人都知道,文饒縣有單獨開辟出來的養馬地。


    這兩三年或許還看不出什麽,等到以後慢慢穩定,草場持續增加,隻怕連汴京都要來這裏買馬。


    紀煬相信,他拋出的這三樣東西,絕對會讓涼西州知州,潞州知州心動。


    要說以前也能寫這些信,甚至他剛接手灌江府的時候都行,靠著紀家林家的關係,再靠著他多番說辭,肯定有用。


    但遠不如現在做出一定成績,再去尋求合作要好。


    畢竟如今手裏是有牌的。


    這些事情做好,五姑娘那邊的女子學校也即將開設,主要教導簡單的望聞問切。


    五姑娘想的很簡單,不要求大家精通,至少要懂點醫理,至少不要在生病腹瀉的時候,再去吃泥巴喝符水。


    就算隻能治個外傷,那都是一種進步。


    這般行事,不是五姑娘憑空想象來做,而是在走訪那麽多縣城村落之後,得出最樸素的想法。


    人不能一下子學會複雜的數學題,但可以先學會一加一,那也是進步。


    紀煬自然認同這種想法,科普簡單的衛生知識,能大大提高生活質量,更能避免很多疾病,預防疾病跟治療疾病同樣重要。


    在紀煬的提議下,還有現代一些醫學常識加持,準備在辦學的同時,再寫出一些簡單的醫學常識。


    比如不隨地吐痰,打噴嚏,咳嗽的時候避開人。


    有餘力的時候盡量喝熱水,勤洗手,衣物整潔等等。


    一些吃符水的土方,以及發燒去跳大神的做法,也要予以製止,至少在跳大神的同時也去看看大夫。


    看大夫也是需要銀錢的,這就回到五姑娘辦的學醫館處,她跟韓大夫免費辦學,也會要求教出來的學生,在最開始行醫的時候不能收太多銀錢。


    更會帶著他們不時去義診。


    這些雖說都是很理想的狀態。


    可加上紀煬全力發展經濟,總有一天,生病的百姓知道去看病,也會有錢看病。


    那些看著過於理想的想法,確實讓人生畏,但能往那個方向進步一點點,就是成功。


    總有一天,會有更多人參與進來,一起推動這件事。


    但學校這事也吃錢。


    五姑娘剛看過來,紀煬就輕咳:“行倒是行,官府不是不可以出錢。”


    “可如果是官府來出錢教導,那每年至少兩次考核,考核不過要退學。”


    “學得差不多之後,還要任派到下麵村子裏免費行醫,學幾年,就免費行幾年的醫。”


    林婉芸睜大眼睛,拍手道:“這樣好!”


    “當然,也有付費進你們學校,那就不管他們了,雖然有考核,但不用退學。隻是學費不低。”


    兩人說著話,韓大夫忍不住道:“對自家夫人竟也如此。”


    灌江府上下都知道,想辦事,想要撥款,不是不可以,但要有規範的計劃,還有為百姓考慮。


    讓利給百姓,那大概率是能成的。


    利潤偏向商賈鄉紳,基本不太可能。


    這第一步成了,第二步則要全方麵審核這個計劃到底能帶來多少好處。


    但凡能通過的,基本都會得到不菲的銀錢。


    隻是以後怎麽做事,都會有相應監督,還會有相應的條件。


    便是林婉芸,便是知府夫人過來講女醫館的事也不例外。


    紀煬甚至還加了幾個條件。


    所以才會有韓大夫這句,自家夫人竟也如此。


    紀煬挑眉:“我家娘子的本事,可不止於此,縱然我再說幾條,也是可行的。”


    韓大夫:???


    當他沒說!


    林婉芸則微微眯眼,過後也笑了下。


    兩人笑起來一樣好玩,讓人瞧著就是親密無間的模樣。


    林婉芸帶著幾個婢女,又在義診的時候聯係到不少當地有想法的女子,再加上韓大夫這個名醫在。


    女醫館在五月份便開始招生。


    其實條件有些苛刻,很多人學個手藝就是想掙錢,但來這裏學習的話,雖說學費極低,還管吃住。


    可學幾年就要去下麵村子幹幾年的活,不能待在縣城,隻能待在村裏。


    這便讓不少年輕女子退避三舍,反而是一些家裏無牽無掛的,或者丈夫離開,孩子年幼的二十四五到四五十歲的鄉下已婚婦女過來。


    好在紀煬跟林婉芸早就考慮到這種情況,他們也希望招收家中無男丁的婦人過來,既是給個庇護,也是給門手藝。


    以後她們回村回鄉,是有立足之地的。


    甚至他們想招收的對象也是這種類型。


    不會寫字,不認字,這都沒關係,隻要肯學,都是可行的。


    等六月份女醫館招生停止的時候,不少人發現,過來的女子,要麽是寡婦,要麽家裏相公生病無法勞作,還有些兵士家眷。


    全都是隻能讓家中女子撐起來的人戶。


    家中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頂梁,她們則會站出來支撐全家,因為她們本身就是家中頂梁柱之一。


    原本是值得鼓勵跟尊重的事,卻有些刻薄人張口閉口說這裏是寡婦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