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煬幹脆就在院子裏等她。
等五姑娘這一會工夫,倒是他最近最悠閑的時間。
天上飄起雪,平安他們趕緊拿來大氅,等林婉芸出來的時候,紀煬頓了頓,接過五姑娘丫鬟素竹手上的披風,主動給林婉芸披上。
但披上之後,紀煬下意識接了句:“並非因為你做出成果。”
與其說為了青黴素,不如說為五姑娘的堅持。
還是那句話,眼前的女子,是比如今青黴素還要珍貴的存在。
林婉芸隻笑,看他打了個蝴蝶結,笑道:“我知道。”
她跟紀煬在汴京的時候,都很有默契。
何況相處好幾年了。
再說,她那東西做出來也還不能用。
紀煬也不是那麽功利的人。
兩人從“實驗室”走回五鬥院,相視一笑,無需多言,有些東西已經慢慢發生變化。
或許很早就發生變化,隻是遇到這個契機。
也或許是兩人太忙了。
每天早晚碰兩次麵,說不定一張桌子前都要看要處理的文書。
忙成這樣。
哪有時間談戀愛!
是的,兩人牽手回去。
都以為他倆是恩愛夫妻,但紀煬卻覺得是在談戀愛。
說起來,前生今世,他也就談過這一次戀愛,還是先婚後愛?
紀煬嘴角勾了勾,手指也勾勾芸娘手指。
兩人正笑呢,出去玩回來的小白鶴盯著他倆看。
小白鶴一向聰明,她那小眼神看得兩人都有點不自在。
不過紀煬看到她手裏的紙張,便道:“畫的什麽?”
小白鶴連忙遞過去:“道路。”
“咱們灌江城有些路太窄了,而且還有些積水,我就給畫出來了。”
林婉芸也好奇去看,看到正是主城的道路,小白鶴畫的也很有條理,像模像樣的。
紀煬又多瞧了瞧,沒想到江乖乖還有基建的天賦?
其實不止這點,小白鶴很是聰明,看人做事比她哥還穩當。
跟著自己和芸娘耳濡目染,做事很有些章法。
紀煬想了想道:“一會去書房,給你瞧瞧古博城的地圖,那邊的道路是前朝大師規劃,很厲害。”
既然有這個興趣,那就多培養培養?
再說了,還能拿這件事打個岔!
進到十二月,灌江府事情漸漸少了些,天寒地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拚命,今年大家都會過個舒坦年。
連帶著忙碌的灌江府衙都難得清閑,內裏已經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春節假期。
紀煬還把江小子江雲中給接了回來,送去軍營一年,瞧著他個子都長高不少。
雖說平日也有見麵,可這猛然再看,都快成廣大小夥了。
他們也算是一家四口,沒事吃些鍋子,涮個羊肉。
過年這段時間,日子過得格外輕鬆,跟之前比簡直判若兩人。
紀煬本以為那日跟芸娘牽手的事都已經混過去了,沒想到江白鶴這小丫頭還問他跟芸娘。
問他們倆什麽時候有小寶寶。
那自己跟哥哥就可以當叔叔跟姑姑了。
???
紀煬滿臉問號。
林婉芸也停住筷子。
誰料小雲中小白鶴兩人還一臉認真。
紀煬扶額,看看旁邊的芸娘,見她難得緊張,反而笑了。
“很快,應該很快就會有寶寶。”
好在隻有他們四個,再有素竹跟平安,反正都不是外人。
林婉芸自然緊張。
其實她也奇怪過,是紀煬嫌棄她,所以不圓房?
可過著過著,她也習慣了,而且她也有自信,紀煬並非討厭她,隻是有些別人看不懂的原則?
是跟其他人一樣的特性。
翩翩君子,又寬和,又包容,還可靠,給了她另一次新生。
這些詞用在之前的紀煬身上,其實並不合適,但他就是這樣的人。
夜晚。
再醒來。
林婉芸終於知道原因。
有些事,確實要長大些才好做。
她好歹也算大夫,怎麽把這事給忘了!
年紀小做這種事,確實為難。
好在她年歲長了些?
紀煬察覺芸娘睡醒,搭在她腰上的手緊了緊,眼神帶著笑意:“早。”
其實並不早了。
但沒關係,誰讓現在放假。
不對,誰讓他是知府,他什麽時候起都行!
新的一年來臨,一切又是新的開始。
昌盛四十年,正月。
算起來,他已經到這個時空近八年時間。
如今他有了朋友,有了家人,還有了愛人,跟這個地方聯係的越來越緊密。
來了快八年,當了快八年的官?
時間過得還挺快。
他剛來的時候不到十六,如今已經二十四,芸娘二十二。
而他們來灌江府也有五年。
算下來,跟皇上的五年之期,應該也到時間了?
第115章
紀煬覺得時間快, 其他人也這麽覺得。
但到了今年,情況又有點不同。
當初紀煬在潞州當知縣的時候, 任期還沒到, 潞州城各處官員已經在“預定”紀煬的位置。
沒想到爭來爭去,汴京那邊一封詔書讓他回京城。
如今紀煬做知府,過了今年, 此地的三年任期也滿了。
跟上回一樣,明明時間還沒到,各處已經在想紀煬的去處。
不少百姓也知道這件事, 心裏更是不安。
這才多久啊,難道他們知府大人就要離開了?
問到紀煬的時候, 紀煬也無奈, 這才年初, 還有一年的時間, 現在考慮實在太早了。
至少城牆不修完, 他也不會離開。
汴京那邊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古博城的建設,肯定要在他離開之前完成, 不是不相信接任的人。
而是除了紀煬, 沒有人敢讓皇上幫忙抵抗宗室要關市稅的壓力, 除了他, 也沒人敢越過宗室,直接把百萬兩關市稅全都投到城牆上。
所以這事,非他不可。
換個角度想, 不管再來的知府是誰,也不可能讓下麵知縣們那樣聽話, 幾乎說做什麽就做什麽, 動作還十分迅速, 當地百姓更配合。
不過等城牆修好,那就不好說了。
如今灌江府局勢已穩,屯兵也很順利,潞州,涼西州,灌江府三地商路也已經暢通無阻。
除開城牆之外,其實汴京那邊確實想讓紀煬回去。
算下來,他也是外放八年之久的官員,資曆夠,能力夠,回汴京是板上釘釘的事。
跟紀煬猜測差不多,汴京確實有想讓紀煬回去的意思。
像知府這樣的官員調動,自然是吏部負責,皇上審批,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
等五姑娘這一會工夫,倒是他最近最悠閑的時間。
天上飄起雪,平安他們趕緊拿來大氅,等林婉芸出來的時候,紀煬頓了頓,接過五姑娘丫鬟素竹手上的披風,主動給林婉芸披上。
但披上之後,紀煬下意識接了句:“並非因為你做出成果。”
與其說為了青黴素,不如說為五姑娘的堅持。
還是那句話,眼前的女子,是比如今青黴素還要珍貴的存在。
林婉芸隻笑,看他打了個蝴蝶結,笑道:“我知道。”
她跟紀煬在汴京的時候,都很有默契。
何況相處好幾年了。
再說,她那東西做出來也還不能用。
紀煬也不是那麽功利的人。
兩人從“實驗室”走回五鬥院,相視一笑,無需多言,有些東西已經慢慢發生變化。
或許很早就發生變化,隻是遇到這個契機。
也或許是兩人太忙了。
每天早晚碰兩次麵,說不定一張桌子前都要看要處理的文書。
忙成這樣。
哪有時間談戀愛!
是的,兩人牽手回去。
都以為他倆是恩愛夫妻,但紀煬卻覺得是在談戀愛。
說起來,前生今世,他也就談過這一次戀愛,還是先婚後愛?
紀煬嘴角勾了勾,手指也勾勾芸娘手指。
兩人正笑呢,出去玩回來的小白鶴盯著他倆看。
小白鶴一向聰明,她那小眼神看得兩人都有點不自在。
不過紀煬看到她手裏的紙張,便道:“畫的什麽?”
小白鶴連忙遞過去:“道路。”
“咱們灌江城有些路太窄了,而且還有些積水,我就給畫出來了。”
林婉芸也好奇去看,看到正是主城的道路,小白鶴畫的也很有條理,像模像樣的。
紀煬又多瞧了瞧,沒想到江乖乖還有基建的天賦?
其實不止這點,小白鶴很是聰明,看人做事比她哥還穩當。
跟著自己和芸娘耳濡目染,做事很有些章法。
紀煬想了想道:“一會去書房,給你瞧瞧古博城的地圖,那邊的道路是前朝大師規劃,很厲害。”
既然有這個興趣,那就多培養培養?
再說了,還能拿這件事打個岔!
進到十二月,灌江府事情漸漸少了些,天寒地凍,也不用像往年那樣拚命,今年大家都會過個舒坦年。
連帶著忙碌的灌江府衙都難得清閑,內裏已經張燈結彩,準備迎接春節假期。
紀煬還把江小子江雲中給接了回來,送去軍營一年,瞧著他個子都長高不少。
雖說平日也有見麵,可這猛然再看,都快成廣大小夥了。
他們也算是一家四口,沒事吃些鍋子,涮個羊肉。
過年這段時間,日子過得格外輕鬆,跟之前比簡直判若兩人。
紀煬本以為那日跟芸娘牽手的事都已經混過去了,沒想到江白鶴這小丫頭還問他跟芸娘。
問他們倆什麽時候有小寶寶。
那自己跟哥哥就可以當叔叔跟姑姑了。
???
紀煬滿臉問號。
林婉芸也停住筷子。
誰料小雲中小白鶴兩人還一臉認真。
紀煬扶額,看看旁邊的芸娘,見她難得緊張,反而笑了。
“很快,應該很快就會有寶寶。”
好在隻有他們四個,再有素竹跟平安,反正都不是外人。
林婉芸自然緊張。
其實她也奇怪過,是紀煬嫌棄她,所以不圓房?
可過著過著,她也習慣了,而且她也有自信,紀煬並非討厭她,隻是有些別人看不懂的原則?
是跟其他人一樣的特性。
翩翩君子,又寬和,又包容,還可靠,給了她另一次新生。
這些詞用在之前的紀煬身上,其實並不合適,但他就是這樣的人。
夜晚。
再醒來。
林婉芸終於知道原因。
有些事,確實要長大些才好做。
她好歹也算大夫,怎麽把這事給忘了!
年紀小做這種事,確實為難。
好在她年歲長了些?
紀煬察覺芸娘睡醒,搭在她腰上的手緊了緊,眼神帶著笑意:“早。”
其實並不早了。
但沒關係,誰讓現在放假。
不對,誰讓他是知府,他什麽時候起都行!
新的一年來臨,一切又是新的開始。
昌盛四十年,正月。
算起來,他已經到這個時空近八年時間。
如今他有了朋友,有了家人,還有了愛人,跟這個地方聯係的越來越緊密。
來了快八年,當了快八年的官?
時間過得還挺快。
他剛來的時候不到十六,如今已經二十四,芸娘二十二。
而他們來灌江府也有五年。
算下來,跟皇上的五年之期,應該也到時間了?
第115章
紀煬覺得時間快, 其他人也這麽覺得。
但到了今年,情況又有點不同。
當初紀煬在潞州當知縣的時候, 任期還沒到, 潞州城各處官員已經在“預定”紀煬的位置。
沒想到爭來爭去,汴京那邊一封詔書讓他回京城。
如今紀煬做知府,過了今年, 此地的三年任期也滿了。
跟上回一樣,明明時間還沒到,各處已經在想紀煬的去處。
不少百姓也知道這件事, 心裏更是不安。
這才多久啊,難道他們知府大人就要離開了?
問到紀煬的時候, 紀煬也無奈, 這才年初, 還有一年的時間, 現在考慮實在太早了。
至少城牆不修完, 他也不會離開。
汴京那邊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古博城的建設,肯定要在他離開之前完成, 不是不相信接任的人。
而是除了紀煬, 沒有人敢讓皇上幫忙抵抗宗室要關市稅的壓力, 除了他, 也沒人敢越過宗室,直接把百萬兩關市稅全都投到城牆上。
所以這事,非他不可。
換個角度想, 不管再來的知府是誰,也不可能讓下麵知縣們那樣聽話, 幾乎說做什麽就做什麽, 動作還十分迅速, 當地百姓更配合。
不過等城牆修好,那就不好說了。
如今灌江府局勢已穩,屯兵也很順利,潞州,涼西州,灌江府三地商路也已經暢通無阻。
除開城牆之外,其實汴京那邊確實想讓紀煬回去。
算下來,他也是外放八年之久的官員,資曆夠,能力夠,回汴京是板上釘釘的事。
跟紀煬猜測差不多,汴京確實有想讓紀煬回去的意思。
像知府這樣的官員調動,自然是吏部負責,皇上審批,按照正常流程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