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宗室一派跟文官一派,讓紀煬沒想到的是文官一派的主導,竟是文學士。


    紀煬得罪了宗室,也得罪了文官,自還是平分土地,打土豪的事。


    這些文官豪強,都在自家本地有著大批土地,他們跟宗室一樣,是兼並土地的主力,自然看紀煬就害怕,便厭惡。


    不過內裏還有細分,宗室想著紀煬挪他們關市稅的事,更是不爽。


    文官那邊除了土地的事之外,還有紀煬這官來的“不正”。


    確實,買官捐錢,這種事曆朝曆代都有。


    若是買官的人是個無用的,那皆大歡喜,如今紀煬的“成功”,甚至讓人在質疑科考,說科考是不是太過死板,選不出可用的人才。


    這也動搖了文官的底子。


    他們把持全國官學,又有下麵縣學無數,還有各個有名書院,如果動了如今的科考,質疑現在的科考水平,同樣是在質疑他們。


    可讓紀煬意外的是,文學士早就默默站在文官後麵,雖沒有直接挑明,可也是對紀煬有些不滿的。


    遲回汴京幾個月,沒想到釣到這樣一條大魚。


    “吃酒耍樂”的紈絝們,此時包廂裏談論的正是這件事。


    “其實不難猜,文家底蘊本就不俗,他家在魯地也是有名號的,跟韓家那種書香世家比也是不差。”晁盛輝慢慢道,“知道他家在國子監背後,算是偶然,他們還不知道這件事我等已經發現。”


    別看大家以前不著調,但幾年差事下來,自然穩妥得很,各家又有照拂,所有人成長的都很快。


    所以這事一直瞞著,等紀煬來了才講。


    紀煬辦的報紙京都趣聞,一直跟國子監主簿辦的汴京文報打擂台。


    雖說京都趣聞隱隱站著上風,但人家報紙能打好幾年擂台,也是不輸的。


    自從紀煬要回汴京消息傳來,這兩個報紙自然又在明爭暗鬥,一個詆毀,一會澄清反擊。


    就是在你來我往之間,發現京都趣聞下麵一個撰稿人跟文家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似乎是文家看重的學生。


    那學生一查,真就是文家舊友當院長的嵩陽書院學生。


    這一層關係慢慢往後查,自然找到背後的文學士。


    嵩陽書院?


    紀煬對這裏有些熟悉,開口問道:“那文家四公子,是不是也在這個書院就讀?”


    林婉芸看過來。


    這個文家四公子,就是當初想跟林家結親,可幾方勢力中,隻有他一頭熱乎的。


    不過他心思單純,所以林婉芸當時以為是個退路,不過再好的退路跟自由相比,林婉芸自然選擇後者。


    之後紀煬跟林婉芸去灌江府,那文四公子覺得林婉芸寧願去荒涼之地吃苦,也不願意嫁他,心灰意冷之下去了外地求學。


    求學的地方,就是這嵩陽書院。


    如此看來,文家跟嵩陽書院果然關係匪淺。


    想起這事,算是坐實了文家跟嵩陽書院那個撰稿人的關係。


    當年,也就是昌盛三十五年時,那時候朝中勢力是林家,宗室相爭。


    文家算是牆頭草。


    現在昌盛四十一年,文家漸漸浮出水麵。


    果然,哪有什麽真正的中立,無非是還沒找到自己的位置,或者隱藏自己的位置。


    這也不是說明文家跟宗室聯手了,隻是他們如今利益點是一樣的,所以看起來一致,必要的時候肯定會合作。


    他們想的,都是保住自己掠奪來的土地,少交田稅,拒絕把田稅給到國家。


    大白話就是,都想謀取私利,國家如何他們並不是很在乎,隻要能正常運轉,下麵人過得好不好並不考慮。


    紀煬在灌江府收拾的豪強們,除了通敵賣國那兩個之外,其他人掠奪土地兼並田產的豪強,就是他們的縮小版。


    或許他們的手段更柔和,對佃戶沒那樣苛刻。


    但也改不了他們吸血百姓的事實。


    井旭忽然道:“若當初你跟文家小姐的事成了,或者林五姑娘跟文家四哥的事成了,那?”


    那林家想反對宗室,就有文家拖後腿。


    紀煬想平分土地,也是跟自家嶽丈過不去,到時候最大的阻力,還會來自自家。


    井旭一說,正想得意誇耀自己幾句,就見顏海青跟晁盛輝一幅早就知道了的表情。


    顏海青自然是吏部老爹給他分析的,晁盛輝向來話不多,但他心裏什麽都明白,又跟報紙的事接觸最深,也想到這一層。


    他們都能知道的,紀煬跟林婉芸自然明白。


    或者說,他們當年就明白。


    隻是當年不知道文家的立場到底如何。


    他家是忠君的,但也是忠於家族的。


    如果國家利益跟家族利益並排,那又會先顧自己,再顧皇上。


    現在再看當年的三派,實在是有些意思。


    怪不得皇上更信林大學士,可惜林大學士那一派,隻有他一人獨自支撐。


    宗室隻想著斂財。


    文家想著的是家族。


    隻有林大學士,想了國家,想了皇上,想了百姓。


    眾人一時沉默。


    以前心裏隻是隱隱有些想法。


    可今日跟紀煬吃酒,算是什麽都明白了。


    紀煬緩緩道:“若真繼續做下去,誰也預料不了後果。”


    誰能想到,這些紈絝有一天也會麵臨這樣的選擇。


    選忠君,還是選其他路。


    而紀煬的忠君更為可怕,林家忠君,忠於陛下就好。


    紀煬的忠君是會為百姓謀取利益,直接跟宗室文官對上的。


    他們隻是紈絝啊!


    什麽時候變成這樣了!


    但不得不承認,紀煬的過往,紀煬做過的事,讓他十分有底氣坐在這,成為林家,宗室,文官之外的另一個選擇。


    更要承認的是,紀煬所做的事,更讓人激動,更讓人心潮彭拜。


    什麽叫敢為天下先,什麽叫安天下必先正其身,什麽叫憂濟在元元。


    晁盛輝率先道:“自從辦報以來,我也算接觸汴京各行各業,若說天下最苦,莫過於百姓。”


    這世上百姓的苦難,甚至是看不到的。


    晁盛輝夫婦在日複一日搜集新聞的時候,在看著紀煬在灌江府做的種種事情的時候。


    心裏在這些日子有了偏向。


    井旭拍著桌子喊道:“兄弟去哪我去哪!”


    井旭這一嗓子,頗有些武將模樣了,不愧在兵部做事的。


    剩下的顏海青舉雙手道:“我家的情況遠不如林家,也是那些世家大族看不起的,我們會跟他們一起?”


    眾人忍不住笑,心裏激動萬分。


    再說,他們早跟紀煬綁在一起,怎麽可能分開。


    這世上不是說你不站隊,你就不站隊的。


    文家當初看著中立,實際怎麽樣,現在大家都清楚。


    可話說回來,他們這些人厲害了。


    竟然敢跟那幾家叫板?


    宗室,文家一派,哪個好對付啊。


    不過怎麽越想越激動呢!


    紀煬氣定神閑,給娘子倒杯酒,自己也吃了杯。


    等顏海青他們問他:“那我們接下來要做什麽?”


    不搞事嗎!


    不搞事嗎!


    不搞。


    紀煬笑道:“按兵不動。”


    日子還長呢。


    再說,他回來之後,該著急的是別人,可不是他自己。


    一頓酒宴過後,紀煬等人各自回家。


    汴京夜晚是沒有宵禁的,到了子時還是十分熱鬧。


    紀煬跟林婉芸並未坐車馬,而是慢慢往回走。


    幾年不回汴京,倒是很有些意思。


    紀煬牽了林婉芸的手,笑道:“汴京有變化嗎?”


    誰料林婉芸搖頭:“我沒見過汴京夜晚的街道。”


    她娘那種性格,怎麽會讓他們子時出來走動,這竟是她頭一次逛夜晚的汴京城。


    “不過我見過揚州夜晚的道路,那裏水多橋多,小舟多,若有機會,我帶你逛逛揚州的夜市。”林婉芸想到從小生活過的地方,言語都多了些江南特有的軟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