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部分宗室子弟在眾人唾罵中開始服刑,去勞役的勞役,流放的流放。


    皇家所給的優待, 也隻是不在臉上刺字而已。


    這條政令下來,在這些宗室子弟去服刑的時候, 不少百姓親自來“送”。


    在萬人唾罵中離開汴京, 聽說一部分甚至要送到灌江府邊關做勞役, 也是冥冥之中的“緣分”吧。


    最近汴京文報的內容, 皆是稱讚朝廷, 稱讚皇上。


    京都趣聞沒了,被打壓的汴京文報自然悄然上來。


    隻是汴京文報的背後之人總會聽到這麽幾句話。


    “汴京文報比之京都趣聞總差了點什麽。”


    “對啊, 感覺沒什麽意思。”


    “算了, 退而求其次吧。”


    “隻怕汴京文報永遠比不上京都趣聞。”


    “肯定啊, 京都趣聞怎麽沒的, 大家都有數的。”


    京都趣聞正是為了報道宗室的事情,這才沒的,大家心知肚明。


    但不是京都趣聞, 他們也不會知道宗室竟然奢靡到那種程度,如今推進懲處宗室, 推進關市稅改革, 都是那份報紙, 還有報紙背後之人的功勞。


    提到這,眾人下意識問問紀煬紀大人的情況。


    紀煬自然還在禁足,外麵人可能想象他淒苦無比,其實他在認認真真休息。


    當官這麽久,好不容易有個帶薪假期,怎麽能不休息?


    不過紀煬這會在查看關市稅的消息。


    林大學士牽頭此事,基本已經蓋章定論。


    兵部,工部,戶部,都很滿意。


    唯一不滿的宗室現在話都不敢多說。


    這次或打或殺一批,已經足夠他們老實。


    連梁王的幾個子侄都被流放,可見這次下了狠手。


    眾人自然把緣由歸結到紀煬身上。


    但他本人還在禁足,實在沒有辦法。


    不過這兩件事漸漸平息,外麵百姓書生對皇上愛民如子的態度十分敬佩,宗室是宗室,皇上是皇上,兩者能相提並論嗎?


    眼看風評好了起來。


    距離紀煬解除禁足又近了一步。


    汴京府衙的副職甚至已經做好隨時交接的準備。


    其他地方正職出了問題,那副職肯定牢牢把守得到的權力,一刻也不想鬆開。


    但汴京府衙的副職明白,隻要紀煬出現在府衙當中,別說他還是汴京府尹,就算隻是個小吏,這府衙裏的人也都聽他的。


    以他的能力手腕,以及那顆愛民如子的心,便會有無數人追隨。


    汴京上下,沒人以為他這次敗了。


    他既是風暴中心,又是中心之間最穩固的人。


    要知道。


    從他外任回來到現在,不過半年時間而已。


    不管這次他是有心還是無意。


    朝中的局勢因他而變。


    這份能量便不可小覷。


    在府衙眾人期盼中,皇宮終於下了旨意,宣禁足的紀煬進宮說話。


    如今宗室也好,讓人不敢置信的關市稅也好,都已經落下帷幕。


    紀煬這次過去,則決定他的命運。


    可實際上紀煬到了宮中,氣氛遠比想象中鬆快。


    皇上並未在勤政殿見他,反而是在宮中花園當中。


    三月的天氣,正是賞春的好時光。


    皇上皇後帶著太子都在園子裏,紀煬去的時候,小雲中還在旁邊跟太子一起射箭,氣氛非常之好。


    紀煬剛來,旁邊內侍便笑眯眯道:“今年剛下的花茶,紀大人吃上一杯?”


    皇上還在指點太子,內侍便開口了,可見其中意思。


    紀煬謝過內侍,皇上才看向他:“你來瞧瞧,太子這射箭的姿勢可對?”


    紀煬拱手:“太子殿下天人之姿,自然是沒錯的。”


    “罪臣對射箭並不精通,也看不出什麽。”


    皇上笑,太子反而接話:“兒臣知道,紀大人是練習劍術的,在灌江府的時候,還削掉過刺客的耳朵。”


    在灌江府遇到刺客。


    自是為徐家江山才遇到。


    太子也在隱晦幫紀煬說話,紀煬微微抬頭,見太子一片赤誠,自然拱手稱謝,再道不敢聽太子誇讚。


    見他們兩人和氣,皇上那邊惱怒也就沒了,讓他坐下說話。


    “那件事已經過去,也就算了,下次若這樣大膽,朕絕不輕饒。”


    皇後側過頭,從未經過風浪的皇後顯得格外恬靜和善,說起話也是輕聲慢語。


    紀煬瞧著,有些明白為什麽太子會是這樣的脾性。


    而皇上那邊的話也表明,這件事終於過去了。


    等太子喊紀煬一起去射箭,看著年輕人們站在一起,皇上跟皇後露出笑意。


    三月十五,從年前被禁足的紀煬終於要回汴京府衙了。


    即將帶回來的還有幾個好消息。


    查封的京都趣聞從此不再是民間報紙,統歸汴京府衙管,能寫什麽,不能寫什麽都已經規定好。


    每期發出之前,還要經過翰林院審查。


    之前在京都趣聞做事的人,自然成為府衙官員,正式成為汴京府衙的下屬機構。


    紀煬功過相抵,官複原職,但每五日都要去皇宮麵見皇上。


    這條看著是懲罰,其實讓不少官員豔羨不已。


    在汴京也好,外放的也好,最怕的就是皇上忘了他們。


    紀煬天天往皇上眼前湊,隻要不是個討人厭的,勢必隻會更親近,更別說太子也在皇上身邊,跟未來皇上打好關係的重要性,這還用說?


    朝野上下無不誇讚皇上大度英明。


    承平國正是有這樣的皇上,才能有如此太平盛世。


    連被捕的書生都給放了出來,還說讓他照常科舉,誰都不能阻攔。


    隻能說皇上不愧是皇上,對他而言的劣勢也能轉為優勢。


    紀煬自然是沒意見的。


    對他來說,關市稅的事能平穩落地,已經很不錯了。


    現在戶部,兵部,工部看了他,全都笑眯眯的。


    但紀煬在三月十五下朝之後,卻找到禮部以及鴻臚寺商議另一件事。


    他想請禮部跟負責外交的鴻臚寺同意,派出使團前往西域尋找醫書跟數學書籍,更想走通往西邊的路,好知道外麵如今的發展。


    紀煬道:“之前我從灌江府帶來的外鄉人卡裏,聽他說,他們當地也有很不錯的東西。雖說我們承平國地大物博,但若有更先進的武器,更先進的醫書,自然要多多搜集的。”


    “派出的人也不用多,卡裏當向導,再有會當地語言的小吏俞達,剩下的人也不強求。若想去闖一闖的可以過去,不想去的話,我可以托古博城吳將軍派人同行。”


    意思就是,人都好說,錢也好說,如今戶部那邊肯定會給紀煬撥款。


    想請求要個官府的文書,算是正式出訪。


    去這種小國的訪問文書也好處理,皇上都不太在意這種事,畢竟在中原王朝的眼中,周邊盡是蠻夷小國罷了。


    禮部跟鴻臚寺聽著這個朝中紅人的說法,開口道:“文書好辦,隻是要卡裏跟小吏俞達到兩個地方走一走,我們要記錄他們大致方位,這樣才能正式向皇上請求。”


    其實兩人也記得紀煬說過,卡裏的國家有厲害的武器。


    雖說工部正在鑽研,但若能帶回來,自然是極好的。


    這本就不是什麽大事,隻要手續辦到位了,他們很快就能出發。


    梁王看著紀煬經過這事,反而跟朝臣們關係更好,眼神的惡毒幾乎要溢出來。


    又看紀煬停頓兩步,跟回京便辦了大差事的林啟,還有正式上朝的京都趣聞主編晁盛輝等人閑聊,那點氣憤又湧上來。


    這群人,這群年輕官吏。


    真以為朝中是他們的嗎?


    可梁王再氣也沒有辦法,至少現在沒有辦法。


    但這個仇他記下了。


    十年二十年的,他總會報仇!


    林啟看著這位的背影,心裏還是為紀煬擔心。


    紀煬反而安慰道:“這點事算什麽,他們手中現在沒有實權,皇上又不寵信,不過暗地裏多恨一段時間而已。”


    宗室更找不到他的把柄,還能怎麽樣。


    林啟自然明白,但擔憂還是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小知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桃花白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桃花白茶並收藏小知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