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宗室可惡,這世家不遑多讓。
不過世家裏麵也有不同,像如今在潞州的韓家,應天金家,以及京都有幾戶清流,那是不同的。
但文家,國子監主簿一流,還有嵩山書院流派,則有些微妙。
那嵩山書院周圍萬畝田地,都是書院所有,以前自然不是的,可時間一久,就都是他們的了。
作為有名書院,當地官府還敬重,收支稅收含糊不清,幾乎都給過去。
再有各地官學,之前講到官田的時候,說過官田也分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給官學的田地,叫做學田。
這些學田的收入都應該給到各地官學,用於教資。
但實際情況如何,太子心裏已經有數。
不止田地。
各地上學的名額,以及想要進入官學多收的費用,還有些嚴重的,隻論銀錢不論學問。
那收上來的學生可想而知。
說句有點冒犯紀煬的話。
還有些同樣不上學,想辦法鑽空子,從官學上來,進到國子監,再通過國子監的考試當官。
都可以使銀子。
天底下那麽多認真讀書的人,會出幾個紀煬?
大多能像徐銘之流,已經是謝天謝地。
而這些人又大多數是世家子弟,不管官場出了什麽問題,都會官官相護,欺上瞞下。
偶爾有想出頭的,會被他們聯手按下。
太子從小便有無數夫子,再有這幾年皇上親自帶著學習政務,自然明白如今看著還好,但讓他們肆意妄為,那時候再想管便難上加難。
宗室已經給了他太多教訓,對世家上麵,太子自然無比謹慎,更多了些紀煬跟皇上都看出來的強硬。
紀煬對此竟然有種養成的快樂?
玩笑歸玩笑。
想明白皇上的心思之後,紀煬便在思考一件事。
怎麽挑事呢。
既然他是彎鉤,他要釣魚。
怎麽才能快點釣起來?
早解決早完事!
而且皇上的身體,隻怕不能再拖。
依照這位皇上的手腕趕緊處理完這些麻煩,對他跟太子登基之後都會很好。
皇上拿他當魚鉤,他又何嚐不想讓皇上快刀斬亂麻。
雖說兩人一直沒有私下見麵。
但在第二天上早朝時,紀煬直接建議國子監改革時,皇上跟紀煬對視一眼,已然隔空達成某種默契。
國子監改革?
紀煬你聽聽自己在說什麽?!
紀煬道:“教化之道,學校為本。”
“微臣外放多年,見過許多官學,亦見過許多夫子。”
“夫子大多勤懇,然收入微薄,更見過許多學子,因家貧無法入官學,更無法支付所需費用。”
“學校儲才,卻不能讓有才者進入學習,豈不是失了官學的本意。”
總結起來兩點。
讓家貧的學子可以進入官學深造。
提高官學夫子的待遇。
這兩項一提,直接讓國子監的人臉色大變。
他們把持國子監以及下麵官學多年,誰能進官學,誰能進好學校,誰又能進到國子監裏麵,全都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你紀煬張口就要改?
憑什麽?
其實講道理,紀煬之前沒想這麽著急。
這不是收到皇上的隔空暗示,要好好做這個魚鉤。
再者,這會提這個要求格外合適。
就算這些人知道,他是故意挑起爭端,那他們也不得不接招。
以世家的角度。
知道紀煬故意在挑釁他們,故意拿敏感的國子監官學來說事,他們能不回應嗎?
不回應的結果便是紀煬兵不血刃,達成自己的目的。
回應的話,直接進入圈套,開始正式跟紀煬周旋。
隻要被紀煬拿住錯處,又或者讓皇上找到由頭,他們這些人的下場誰也不好說。
都知道皇上要削減他們的勢力,好給太子鋪路。
知道又怎麽樣?
看著紀煬動他們手裏的權力嗎?
紀煬,真是無比狡猾。
更是無比大膽。
在這些人當中,已經有人暗戳戳起了殺心。
派刺客去殺,誰又能抓到把柄。
人要殺。
可殺之前,他這些年的“清譽”“官聲”先毀了再說。
文學士抬頭看了紀煬一眼。
國子監主簿則直接對視。
國子監最大的官員祭酒則微微睜眼,他看起來老態龍鍾,輕易不說話。
但紀煬這一開口,讓他都抬頭看了看,隨後輕蔑笑笑。
豎子無知。
真以為他們如同宗室一般?
紀煬看著他們各自表情,嘴角卻勾起坦然的笑。
他就算當魚鉤!也要當自動巡邏的魚鉤!
逼著魚兒自投羅網!
朝堂剛平靜沒多久,被紀煬這幾句話打破。
讓貧家子弟更容易上官學。
提高官學夫子待遇。
說起來簡單,可動了太多人的利益。
每處官學接收的學生都是有限的,有才的進去了,必然會擠壓權貴的名額。
每處官學都有自己的官田,朝廷基本不會再撥用銀錢。
等於說學校長官要把自己的利益勻出來,分給自己底下的夫子。
說起來既理想又天真。
動的全是同一撥人的蛋糕。
但相對的,又是給貧家子弟機會,又給底層夫子提高待遇。
這兩者肯定會快速響應。
這又是一場貧與富的對決。
皇上看著紀煬舌戰群儒,心裏既複雜又好笑。
想必紀煬在想到自己拿他當魚鉤的時候,就已經想到如何在當魚鉤的時候獲利。
紀煬大可提出其他想法。
但皇上利用他時候,他又何嚐不能利用皇上收拾世家時達成自己的目的。
皇上要收拾世家,紀煬想把世家手裏的權跟利分下去。
還是同樣的道理。
他們兩個目的不同,卻總能在這件事找到平衡達成一致。
皇上算得準。
紀煬何嚐不是。
若說之前的皇上還擔心,但想到兒子的品行,想到紀煬的品行。
雖不知幾十年後如何。
可這樣發展下去,竟然是君臣相得的局麵。
下麵吵吵嚷嚷,皇上到底有些疲憊。
不過再疲憊,也要撐著處理完這些事。
否則留下皇後跟太子,他如何都睜不開眼。
不過世家裏麵也有不同,像如今在潞州的韓家,應天金家,以及京都有幾戶清流,那是不同的。
但文家,國子監主簿一流,還有嵩山書院流派,則有些微妙。
那嵩山書院周圍萬畝田地,都是書院所有,以前自然不是的,可時間一久,就都是他們的了。
作為有名書院,當地官府還敬重,收支稅收含糊不清,幾乎都給過去。
再有各地官學,之前講到官田的時候,說過官田也分很多種,其中一種就是給官學的田地,叫做學田。
這些學田的收入都應該給到各地官學,用於教資。
但實際情況如何,太子心裏已經有數。
不止田地。
各地上學的名額,以及想要進入官學多收的費用,還有些嚴重的,隻論銀錢不論學問。
那收上來的學生可想而知。
說句有點冒犯紀煬的話。
還有些同樣不上學,想辦法鑽空子,從官學上來,進到國子監,再通過國子監的考試當官。
都可以使銀子。
天底下那麽多認真讀書的人,會出幾個紀煬?
大多能像徐銘之流,已經是謝天謝地。
而這些人又大多數是世家子弟,不管官場出了什麽問題,都會官官相護,欺上瞞下。
偶爾有想出頭的,會被他們聯手按下。
太子從小便有無數夫子,再有這幾年皇上親自帶著學習政務,自然明白如今看著還好,但讓他們肆意妄為,那時候再想管便難上加難。
宗室已經給了他太多教訓,對世家上麵,太子自然無比謹慎,更多了些紀煬跟皇上都看出來的強硬。
紀煬對此竟然有種養成的快樂?
玩笑歸玩笑。
想明白皇上的心思之後,紀煬便在思考一件事。
怎麽挑事呢。
既然他是彎鉤,他要釣魚。
怎麽才能快點釣起來?
早解決早完事!
而且皇上的身體,隻怕不能再拖。
依照這位皇上的手腕趕緊處理完這些麻煩,對他跟太子登基之後都會很好。
皇上拿他當魚鉤,他又何嚐不想讓皇上快刀斬亂麻。
雖說兩人一直沒有私下見麵。
但在第二天上早朝時,紀煬直接建議國子監改革時,皇上跟紀煬對視一眼,已然隔空達成某種默契。
國子監改革?
紀煬你聽聽自己在說什麽?!
紀煬道:“教化之道,學校為本。”
“微臣外放多年,見過許多官學,亦見過許多夫子。”
“夫子大多勤懇,然收入微薄,更見過許多學子,因家貧無法入官學,更無法支付所需費用。”
“學校儲才,卻不能讓有才者進入學習,豈不是失了官學的本意。”
總結起來兩點。
讓家貧的學子可以進入官學深造。
提高官學夫子的待遇。
這兩項一提,直接讓國子監的人臉色大變。
他們把持國子監以及下麵官學多年,誰能進官學,誰能進好學校,誰又能進到國子監裏麵,全都有自己的一套章法。
你紀煬張口就要改?
憑什麽?
其實講道理,紀煬之前沒想這麽著急。
這不是收到皇上的隔空暗示,要好好做這個魚鉤。
再者,這會提這個要求格外合適。
就算這些人知道,他是故意挑起爭端,那他們也不得不接招。
以世家的角度。
知道紀煬故意在挑釁他們,故意拿敏感的國子監官學來說事,他們能不回應嗎?
不回應的結果便是紀煬兵不血刃,達成自己的目的。
回應的話,直接進入圈套,開始正式跟紀煬周旋。
隻要被紀煬拿住錯處,又或者讓皇上找到由頭,他們這些人的下場誰也不好說。
都知道皇上要削減他們的勢力,好給太子鋪路。
知道又怎麽樣?
看著紀煬動他們手裏的權力嗎?
紀煬,真是無比狡猾。
更是無比大膽。
在這些人當中,已經有人暗戳戳起了殺心。
派刺客去殺,誰又能抓到把柄。
人要殺。
可殺之前,他這些年的“清譽”“官聲”先毀了再說。
文學士抬頭看了紀煬一眼。
國子監主簿則直接對視。
國子監最大的官員祭酒則微微睜眼,他看起來老態龍鍾,輕易不說話。
但紀煬這一開口,讓他都抬頭看了看,隨後輕蔑笑笑。
豎子無知。
真以為他們如同宗室一般?
紀煬看著他們各自表情,嘴角卻勾起坦然的笑。
他就算當魚鉤!也要當自動巡邏的魚鉤!
逼著魚兒自投羅網!
朝堂剛平靜沒多久,被紀煬這幾句話打破。
讓貧家子弟更容易上官學。
提高官學夫子待遇。
說起來簡單,可動了太多人的利益。
每處官學接收的學生都是有限的,有才的進去了,必然會擠壓權貴的名額。
每處官學都有自己的官田,朝廷基本不會再撥用銀錢。
等於說學校長官要把自己的利益勻出來,分給自己底下的夫子。
說起來既理想又天真。
動的全是同一撥人的蛋糕。
但相對的,又是給貧家子弟機會,又給底層夫子提高待遇。
這兩者肯定會快速響應。
這又是一場貧與富的對決。
皇上看著紀煬舌戰群儒,心裏既複雜又好笑。
想必紀煬在想到自己拿他當魚鉤的時候,就已經想到如何在當魚鉤的時候獲利。
紀煬大可提出其他想法。
但皇上利用他時候,他又何嚐不能利用皇上收拾世家時達成自己的目的。
皇上要收拾世家,紀煬想把世家手裏的權跟利分下去。
還是同樣的道理。
他們兩個目的不同,卻總能在這件事找到平衡達成一致。
皇上算得準。
紀煬何嚐不是。
若說之前的皇上還擔心,但想到兒子的品行,想到紀煬的品行。
雖不知幾十年後如何。
可這樣發展下去,竟然是君臣相得的局麵。
下麵吵吵嚷嚷,皇上到底有些疲憊。
不過再疲憊,也要撐著處理完這些事。
否則留下皇後跟太子,他如何都睜不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