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敬泉跟紀煬關係好,兩人自然是玩笑話。
玉敬泉搖頭:“能辦實事,是比在戶部賦閑好的。”
其他跟著的官員齊齊點頭。
特別是中途加入的葉錫元,他查完田地的事,直接跟著紀煬的隊伍。
他們這隊伍裏,有昌盛四十二年的狀元葉錫元。
還有泰安二年的狀元祁啟明,就是那個哭著覺得他們太慘了,為什麽一邊做事一邊被誹謗那位。
再說其他官吏,都是數得上的。
他們經過這次曆練,許多人像脫胎換骨一般,眼神更加明亮堅定。
不過這會,都有一個想法。
回汴京之後,告死他們!
揪出真凶!
這些官員裏,也有些人戶是沒落已久的世家,此刻被重新提拔,舉家都指望他們光耀門楣。
想必巡查途中的幾次刺殺,還有這次的五十人圍攻,已經讓他們家裏怒火中燒。
更別說現在汴京的局勢跟他們出汴京的時候很有些不同。
那些威逼太後,以致太後一病不起的人,全都被皇上處置。
人人都知道,皇上心軟,皇上孝順。
所以想拿著他生母做文章,剛開始的時候,皇上也確實不想處置生母,算是有些寬容。
隻可惜涉及太後,這些人的算盤就打空了。
皇上頭一次行事淩厲,也讓朝中抖了抖。
再加上金家在旁邊輔助,這家可是唯皇命誓從的,朝中那些烏七八糟的謠言已經散了。
就是因為汴京失利,汴京外麵也失利。
這才有全力刺殺紀煬的場麵。
小皇帝能那麽硬氣,不就是紀煬給他撐起來,不就是良種,火炮帶來的威懾。
弄死他。
這些總會散的。
金家確實難纏,但也不會像紀煬那樣難纏。
更別說小皇帝還信他,現在還信。
他們本以為大事不成,離間兩人也行,總會給世家帶來喘息的空間。
可沒想到小皇帝小事猶豫,大事卻算得準。
不僅讓紀煬放開手腳收拾下麵世族,更還寫信,請紀煬娘子林婉芸早日回京,給太後看診。
更說隻要看好太後的病症,允準她們女醫館的大夫在汴京開堂坐診,成為汴京真正的女大夫。
這是在抬舉紀煬娘子嗎?
不是,是在抬舉紀煬。
是紀煬那麽多罪責裏,一一幫他抽絲剝繭,幫他剔除那些名聲。
其中一條,不就是什麽婦道,什麽讓娘子行醫等等。
現在皇上借著給太後看病的緣由,公開給了名頭,以後誰還敢說紀煬的不是。
可隻有徐九祥自己知道。
他能信的,可信的,紀煬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
父皇說的沒錯,他不忠君沒關係,忠百姓,忠社稷就行。
徐家江山想要好,靠那些玩弄權術,動輒威逼他的世家,他早晚要死,徐家江山早晚要完。
自己是能像父皇那樣掌握好平衡之術,還能抽時間安撫百姓?
他不行。
但沒關係,他有臣子。
有很多,有能力的臣子。
他這個皇帝,沒有父皇的能力,卻能繼承父皇的遺誌。
這是紀煬說的。
紀煬是個最讓人看不透,但又最坦蕩的人。
皇上在勤政殿一夜一夜難眠,隻要想到近半年的事,就知道要遠離那些威逼脅迫的人。
估計那些人也不知道,看似性子軟和的小皇帝,其實對這些事十分敏感。
他再怎麽樣,也是先皇教出來的。
身邊有林大學士,紀煬等人的耳濡目染,就不會真的屈服。
紀煬不在汴京的時候,林大學士則頻頻被召進宮,更證明了這個看法。
所以說如今汴京的局麵,比他們出去的時候強多了。
可所有人又都知道。
等紀煬他們回去,汴京勢必還要掀起血雨腥風。
而皇上也準備好讓那群人自食惡果。
因著這些事,他們被刺殺之後,也沒覺得害怕驚慌,反而有種暢快感。
殺他們?
那是做夢!
說著說著,眾人又下意識誇紀煬。
“沒想到紀學士的劍法也那樣好,竟然不輸侍衛。”
“對啊,這是練了很多久吧?”
“不愧是武侯後人。”
紀煬雖然沒說話,但卻笑笑。
他這麽多年堅持練劍,肯定會用得到。
他都得罪那麽多人了,被人刺殺可太正常了。
不過紀煬看看小雲中,害怕他因為見了血腥不適,沒想到他沉思許久竟然道:“若有朝一日,能上戰場殺敵,是不是更痛快。”
江雲中還叫江小子的時候,就是因為皮小子得名。
沒想到還真如名字,想的竟然是上戰場殺敵。
小白鶴看看,認真道:“哥你要去打仗的話,我給你當軍師。”
小白鶴一向穩重,她可不是胡言。
她覺得她哥衝鋒陷陣可以,但謀略上,還是差點。
需要她這個國子監第一名去幫忙。
紀煬跟林婉芸看著笑。
若有朝一日,說不定還真行?
紀煬等人被行刺的消息傳回去,皇上更是沉默,看向朝中有些人,眼神似刀劍。
就在紀煬進京前一天,四五個官員吊死在家中,家中賬冊書本無一保全。
接下來對刺客的盤查也直指他們這些官員。
可要說這幾個,能召集五十高手,別說紀煬不信,皇上也不信,明顯有人退出來做替罪羊。
刺殺欽差這種事,放在哪都是死罪。
七月初,朝中局勢變動,老門戶們左遷的左遷,賦閑的賦閑。
連文學士幾個左膀右臂也被貶到荒涼之地,做不出政績是回不來了。
靜太妃身後的世家,更是消失得悄無聲息。
沒有全死,但能留下的,也會遠離汴京,再也回不來。
國子監祭酒徹底下台,他身邊的隴西李家也被牽連,層層關係從國子監剔除。
而他們苦苦哀求的蝗災也並未發生。
這種看天的事,誰又能預料。
不過把希望還寄托在天上,也是可笑。
最後的翻身機會自然消失。
新的國子監祭酒自然是潞州韓家家主韓瀟來當,成了承平國以來最年輕的國子監祭酒。
但他的學識世人皆知,沒人有異議。
還有金家有個書畫大家等人也被安排進裏麵做了主事。
等到八月份。
翰林院原本五位學士,又多添了兩個,都是這次巡查有功的。
按理說添了學士,也該任命大學士。
如今的林大學士更是不管事,如果按資排輩,該提文學士。
但皇上提了書畫兩家的劉學士跟王學士。
兩人成了劉大學士,王大學士。
當然,還是沒什麽實職,依舊帶領承平國寫字畫畫。
玉敬泉搖頭:“能辦實事,是比在戶部賦閑好的。”
其他跟著的官員齊齊點頭。
特別是中途加入的葉錫元,他查完田地的事,直接跟著紀煬的隊伍。
他們這隊伍裏,有昌盛四十二年的狀元葉錫元。
還有泰安二年的狀元祁啟明,就是那個哭著覺得他們太慘了,為什麽一邊做事一邊被誹謗那位。
再說其他官吏,都是數得上的。
他們經過這次曆練,許多人像脫胎換骨一般,眼神更加明亮堅定。
不過這會,都有一個想法。
回汴京之後,告死他們!
揪出真凶!
這些官員裏,也有些人戶是沒落已久的世家,此刻被重新提拔,舉家都指望他們光耀門楣。
想必巡查途中的幾次刺殺,還有這次的五十人圍攻,已經讓他們家裏怒火中燒。
更別說現在汴京的局勢跟他們出汴京的時候很有些不同。
那些威逼太後,以致太後一病不起的人,全都被皇上處置。
人人都知道,皇上心軟,皇上孝順。
所以想拿著他生母做文章,剛開始的時候,皇上也確實不想處置生母,算是有些寬容。
隻可惜涉及太後,這些人的算盤就打空了。
皇上頭一次行事淩厲,也讓朝中抖了抖。
再加上金家在旁邊輔助,這家可是唯皇命誓從的,朝中那些烏七八糟的謠言已經散了。
就是因為汴京失利,汴京外麵也失利。
這才有全力刺殺紀煬的場麵。
小皇帝能那麽硬氣,不就是紀煬給他撐起來,不就是良種,火炮帶來的威懾。
弄死他。
這些總會散的。
金家確實難纏,但也不會像紀煬那樣難纏。
更別說小皇帝還信他,現在還信。
他們本以為大事不成,離間兩人也行,總會給世家帶來喘息的空間。
可沒想到小皇帝小事猶豫,大事卻算得準。
不僅讓紀煬放開手腳收拾下麵世族,更還寫信,請紀煬娘子林婉芸早日回京,給太後看診。
更說隻要看好太後的病症,允準她們女醫館的大夫在汴京開堂坐診,成為汴京真正的女大夫。
這是在抬舉紀煬娘子嗎?
不是,是在抬舉紀煬。
是紀煬那麽多罪責裏,一一幫他抽絲剝繭,幫他剔除那些名聲。
其中一條,不就是什麽婦道,什麽讓娘子行醫等等。
現在皇上借著給太後看病的緣由,公開給了名頭,以後誰還敢說紀煬的不是。
可隻有徐九祥自己知道。
他能信的,可信的,紀煬算是為數不多的幾個。
父皇說的沒錯,他不忠君沒關係,忠百姓,忠社稷就行。
徐家江山想要好,靠那些玩弄權術,動輒威逼他的世家,他早晚要死,徐家江山早晚要完。
自己是能像父皇那樣掌握好平衡之術,還能抽時間安撫百姓?
他不行。
但沒關係,他有臣子。
有很多,有能力的臣子。
他這個皇帝,沒有父皇的能力,卻能繼承父皇的遺誌。
這是紀煬說的。
紀煬是個最讓人看不透,但又最坦蕩的人。
皇上在勤政殿一夜一夜難眠,隻要想到近半年的事,就知道要遠離那些威逼脅迫的人。
估計那些人也不知道,看似性子軟和的小皇帝,其實對這些事十分敏感。
他再怎麽樣,也是先皇教出來的。
身邊有林大學士,紀煬等人的耳濡目染,就不會真的屈服。
紀煬不在汴京的時候,林大學士則頻頻被召進宮,更證明了這個看法。
所以說如今汴京的局麵,比他們出去的時候強多了。
可所有人又都知道。
等紀煬他們回去,汴京勢必還要掀起血雨腥風。
而皇上也準備好讓那群人自食惡果。
因著這些事,他們被刺殺之後,也沒覺得害怕驚慌,反而有種暢快感。
殺他們?
那是做夢!
說著說著,眾人又下意識誇紀煬。
“沒想到紀學士的劍法也那樣好,竟然不輸侍衛。”
“對啊,這是練了很多久吧?”
“不愧是武侯後人。”
紀煬雖然沒說話,但卻笑笑。
他這麽多年堅持練劍,肯定會用得到。
他都得罪那麽多人了,被人刺殺可太正常了。
不過紀煬看看小雲中,害怕他因為見了血腥不適,沒想到他沉思許久竟然道:“若有朝一日,能上戰場殺敵,是不是更痛快。”
江雲中還叫江小子的時候,就是因為皮小子得名。
沒想到還真如名字,想的竟然是上戰場殺敵。
小白鶴看看,認真道:“哥你要去打仗的話,我給你當軍師。”
小白鶴一向穩重,她可不是胡言。
她覺得她哥衝鋒陷陣可以,但謀略上,還是差點。
需要她這個國子監第一名去幫忙。
紀煬跟林婉芸看著笑。
若有朝一日,說不定還真行?
紀煬等人被行刺的消息傳回去,皇上更是沉默,看向朝中有些人,眼神似刀劍。
就在紀煬進京前一天,四五個官員吊死在家中,家中賬冊書本無一保全。
接下來對刺客的盤查也直指他們這些官員。
可要說這幾個,能召集五十高手,別說紀煬不信,皇上也不信,明顯有人退出來做替罪羊。
刺殺欽差這種事,放在哪都是死罪。
七月初,朝中局勢變動,老門戶們左遷的左遷,賦閑的賦閑。
連文學士幾個左膀右臂也被貶到荒涼之地,做不出政績是回不來了。
靜太妃身後的世家,更是消失得悄無聲息。
沒有全死,但能留下的,也會遠離汴京,再也回不來。
國子監祭酒徹底下台,他身邊的隴西李家也被牽連,層層關係從國子監剔除。
而他們苦苦哀求的蝗災也並未發生。
這種看天的事,誰又能預料。
不過把希望還寄托在天上,也是可笑。
最後的翻身機會自然消失。
新的國子監祭酒自然是潞州韓家家主韓瀟來當,成了承平國以來最年輕的國子監祭酒。
但他的學識世人皆知,沒人有異議。
還有金家有個書畫大家等人也被安排進裏麵做了主事。
等到八月份。
翰林院原本五位學士,又多添了兩個,都是這次巡查有功的。
按理說添了學士,也該任命大學士。
如今的林大學士更是不管事,如果按資排輩,該提文學士。
但皇上提了書畫兩家的劉學士跟王學士。
兩人成了劉大學士,王大學士。
當然,還是沒什麽實職,依舊帶領承平國寫字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