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節
嫁給廢後之子(重生) 作者:德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顯暘朝她伸手,想擦擦她的眼淚,奈何夠不到,隻好把手搭在床沿。
“多虧你做了那個夢,讓我穿這個,不然這新製的弩|箭威力之下,現在也許我真沒命了。”
榮相見握住他手,心中說不出來的況味。她不願他涉險,卻又感激他涉險。
“陛下說你救駕有功,晉封你為親王了。”
“哦。”周顯暘混不在意,用力握了握榮相見的手。
兩人安靜躺著,沒有再說話,隻覺能什麽親王尊位都不如此刻,能牽著彼此的手,來的滿足安心。
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同睡著了。
皇帝在福寧宮中,大發雷霆。
“這幾個孽子,朕上輩子欠了他們什麽,一個比一個不省心!生這麽多兒子有何用?早知如此,還不如多生幾個顯瑤這樣的閨女,才是有福氣!”
惠貴妃聽了,心中高興,麵上卻不露聲色,說:“陛下寬心些,您的幾位皇子不都是好孩子嗎?”
皇帝聽她這樣說,冷笑一聲:“啟王平日裏是何等孝順,如今不也成了狼心狗肺之徒。剩下那幾個,誰又能保證不是像啟王包藏禍心?”
惠貴妃忙道:“煜王啊,他為了救陛下,連命都差點交代了。陛下,這樣孝順的好孩子,金陵城哪裏還能找的出來呢?”
皇帝想到顯暘,心中就五味雜陳。顯暘之禍,說到底是也是受自己牽連的。他以手支頤,享受著惠貴妃嫻熟的按摩,“那個孩子,一直跟朕很生分,不想卻有這份心。”
“煜王自小在軍中長大,又在西秦潛伏了那些時日,性子自然冷淡克製,不比其他皇子,與陛下親厚。可是,他願以性命維護陛下,這份情誼,不比說幾句好聽的話,在您跟前撒嬌更難得嗎?
“再說,瞧他接受與相見的婚事,平日善待相見的樣子,便知煜王是個老實孩子,心裏是感恩陛下的,隻是不像其他兄弟嘴甜,總要吃虧些。”
說著,福寧宮人將昭仁公主這個月的書信,送了進來。
惠貴妃立即當著陛下的麵讀給他聽。皇帝聽著公主家常書信,心情漸漸好轉,笑出來:“朕的小外孫已經會叫媽了……這才七個月吧……像顯瑤一樣鬼靈精。”
“外孫那也是陛下的血脈,自然是聰明孩子。”
惠貴妃陪著皇上閑聊家事,捏肩捶腿,又伺候他在福寧宮用了膳食,二十年來形成的習慣,已經不需要思考,把皇帝服侍得妥妥貼貼。
皇帝午睡前,這才開口詳細告訴惠貴妃啟王之事,破口大罵:“這個逆子,弑殺君父,還在崇華殿裏對自己的親弟弟下毒手!”
惠貴妃故作驚訝:“啟王竟然敢行如此悖逆之事?真是讓人心驚啊!陛下,您一定很傷心。”
“是啊,”皇帝靠在軟榻之中,滿目倦怠,“朕難道對他不好嗎?他才幹平庸,朕依然給他親王尊位,僅次於顯曜。他約束家臣不利,被人告上京,朕也不處置他,替他兜著……”
“陛下慈父心腸,隻可惜啟王糊塗,走錯了路……”
“嗯?你覺得,他隻是一時糊塗……”
惠貴妃忙道:“臣妾對啟王並不了解,但隻承乾宮這些日子冷落,其他王公親貴,都立即看著風向,跟承乾宮斷了往來,隻啟王殿下,常來請安。這不見風使舵的心性,瞧著倒是好的。”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惠貴妃:“你啊,心思單純,所以看著旁人,都往好的地方想。你也不想想,厲王被降位,中宮的依靠沒了。啟王有著長子的名分,如果此時獲得中宮支持,謀逆成功,中宮提議他承繼大統,朝臣們自然也會讚同,一切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啊?”惠貴妃一臉不可思議,“人的心怎麽能這麽壞呢?臣妾覺得,皇後娘娘對皇上斷不會如此。”
“她不會,她不過是被人利用罷了。”皇帝哼了一聲,“永安侯就不這麽想了。這個老狐狸,今日居然以退為進,自請入刑戒司接受拷問,以證清白。想必,他把蛛絲馬跡都料理得幹幹淨淨了,沒有證據,這件事就隻能讓啟王一個人背了。”
惠貴妃道:“那又如何?陛下洞察一切,自然會有裁決。”
皇帝拍拍她的手:“那是自然,朕不會放過他。”
說話間,有宮人稟報,說皇後在宮外求見。
皇帝眼皮都懶得抬:“朕倦了,叫她自己回宮去。”
第173章
皇帝在福寧宮一覺睡到天黑。
醒來時, 惠貴妃告訴他:“皇後娘娘還在宮外求見陛下呢。”
“她倒是能熬。”
“皇上,雖說已經開春,可天依然冷, 黑得早,皇後娘娘身子不好, 臣妾怕她這樣站著, 病情加重啊。”
皇帝不耐煩道:“朕何曾讓她在外頭挨凍了?朕明明叫她回承乾宮去,她自己不肯,非要為了張家跟朕來這套苦肉計。多少年了, 都是這樣。”
惠貴妃笑道:“皇上不正是愛重皇後,她才能屢屢讓皇上心疼心軟嘛。”
話到這個份上,皇帝依然沒有鬆口。
一直等到圓月高掛,皇後隻等到惠貴妃出來見她。
被張皇後壓了十幾年的惠貴妃,此刻寢衣外頭罩著貂裘,慵懶地給皇後請了個安,“皇後娘娘, 夜深霜露重,先回去吧, 何苦在陛下氣頭上,凍壞了自己?等明早,本宮會提醒陛下, 您今夜在此苦等的用心。”
張皇後第一次聽惠貴妃跟自己自稱本宮,立即暴怒, “你一個小州官的女兒,以為永安侯府暫時落難, 就有資格跟本宮拿腔拿調?”
惠貴妃笑道:“娘娘說笑了, 永安侯位列一品, 又是國舅,深得陛下信重,怎會落難?娘娘不必如此緊張,否則倒顯得心虛,也讓陛下更加疑惑。”
“你……”皇後被她說動了,心中雖有一萬個不服氣,卻也隻能徒勞地指了指惠貴妃,氣哄哄地轉身。
此時,福寧宮內傳來歡快的樂聲,皇後腳步一滯,回過頭頗為不齒,“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借那個小妖精,用狐媚手段籠絡皇上,想法子不讓皇上見我……”
惠貴妃輕輕搖頭,“皇後多慮了,本宮勸了皇上好一會兒,可惜他不想見您。皇上陡然遇刺,本就心情不快,找煙柔去歌舞一曲,也是尋常。皇後娘娘,應該明白體諒。”
皇後氣得握緊了拳頭,放在儷貴妃時,她早就一耳光扇過去了,可做了多年皇後,她一直努力學著端莊持重,溫雅賢德。就如此刻,再厭惡惠貴妃,也隻能將拳頭死死握在袖中。
惠貴妃勸走皇後,回到宮中,皇帝正一麵吃著小廚房準備的晚膳,一麵看煙柔跳舞。
見惠貴妃進來,便問:“怎麽去了這麽久?皇後難為你了?”
惠貴妃忙道:“並沒有,隻是有些誤會,說開了就好了。”
“誤會?”
“皇後娘娘聽見樂聲,以為臣妾故意以聲色迷惑陛下,絆住陛下,防止陛下見她。說清楚了,也就好了。”
皇帝拉過惠貴妃的手,“她一直這樣小心眼,哪有中宮的樣子?”
“皇後娘娘雖然性格飛揚,這些年治理後宮倒是安寧和順,功勞不小。”
“後宮和順,不是她的本事,是你們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不願生事。皇貴妃和兩位貴妃一起執掌六宮,不也安然度日?再者,這幾個月宮裏的花銷都比皇後掌事時,少了三成,可見你們會當家。”說罷,皇帝拍了拍惠貴妃的手,很是欣慰。
惠貴妃笑道:“皇後出身顯赫,當家時自然大方。不像臣妾,一個小州官的女兒,精打細算慣了的。”
“這是你們的好處。不貪心,知道分寸。人的貪念太盛,就不會節製,失了分寸。”
惠貴妃笑道:“聽皇貴妃說,前朝戰事初定,花錢的地方多,陛下推行多項改革,也是為了減去冗員雜費。後宮能省一些,也是對皇上的心意。”
一席話,說得皇上連歌舞都顧不上看了,直摟著惠貴妃,“難為你們用心了。”
第二日一早,皇後又到福寧宮外。這次,她見到了皇上,隻喊了一聲,皇上也沒有答應,轎輦不停,直往崇華殿去。
原來是宮人剛來通報,煜王蘇醒了。皇後隻好跟著一路,走到了崇華殿。
周顯暘見到帝後同行而來,欲坐起身行禮。皇帝忙叫他別動,坐到床邊,問:“你覺得怎麽樣?傷口還疼嗎?”
周顯暘搖搖頭,“多謝父皇關懷,太醫們敷的藥很有效,已經不那麽疼了。”
皇帝點點頭,看了一眼侍候在旁的太醫:“不錯,這次你們救下了煜王,朕賞罰分明。參與救治者,賞半年俸祿。”
太醫們這時才鬆了口氣,跪地謝恩。
皇帝問顯暘,現在想吃什麽喝什麽要什麽,盡管說。周顯暘笑道:“兒臣這樣,什麽好東西都無福消受。隻是,兒臣想今日回王府。”
皇帝的反應跟榮相見一樣,“你這個樣子,如何回去?加重傷勢如何是好?”
周顯暘解釋道:“崇華殿是父皇宴飲休憩之所,兒臣在這裏實在不合規矩,心內難安。如今,既已脫離險境,還是該挪回自己府裏,以免外頭有所非議。”
皇帝不悅,“有什麽不安的?”
他記得,多年前有一回與大臣在此宴飲,顯暘都敢大喇喇跑進來,纏著他要嚐嚐酒的滋味,如今竟然如此謹小慎微?
周顯暘又補充道:“再則,王妃這幾日太過傷神,王府裏都是伺候慣的人,她也能輕鬆些。”
皇帝見他堅持,問過太醫後,方放話:“再觀察三日,確認無事,朕才許你回去。”
顯暘和相見立即謝過陛下。
惠貴妃笑道:“煜王,你不知道,你昏睡這幾日,陛下是何等掛懷。昨夜,陛下醒了好幾次,問顯暘如何了,顯暘怎麽還沒醒,真是慈父之心。”
周顯暘不好意思地笑,“叫父皇擔心了,真是過意不去。”
聽他說這這麽生分的話,皇帝頗為感傷。
這時皇貴妃也趕到了,對著顯暘好一頓抹淚,“你呀,真得好好謝謝你父皇,給你指了個這麽好王妃。看她這幾日勞心勞力,若是我閨女,可得心疼死了。你趕快好起來,讓王妃少操些心吧。”
周顯暘立即答應著,看榮相見站在一旁抿著嘴笑。
幾個人聚在一處,說著這幾日的事,不免就聊到啟王。
張皇後在其中,一句話也插不上,此刻更是尷尬。
她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可永安侯進宮一趟,啟王下獄,張家被禁閉,想也知道是他們一起做了什麽大逆之事。
偏偏皇後不知內情,想求情也不知如何開口。
此刻,煜王蘇醒,想來校場之事,沒有到最壞的地步,還有轉圜餘地。
正想著如何見麵三分情,皇帝忽然主動問她:“皇後,啟王校場謀逆,聲稱永安侯亦參與其中,你有何話可說。”
皇後不料皇上會當眾發怒,當即跪下。
“臣妾以性命作保,永安侯府絕對不會行刺陛下。若陛下查清,永安侯府真的有此大逆之舉,臣妾願粉身碎骨,向陛下謝罪。”
說罷,皇後重重磕了個頭。
皇帝見她篤定的樣子,冷冷道:“便算永安侯府弑君是假,但協助啟王行刺皇子,籌謀奪嫡,你也敢說沒有?”
皇後聽了,耳邊忽響起尖銳聲音。
是了,永安侯府不會無緣無故卷進去。啟王敢這麽指證,一定事出有因。
皇帝厲聲道:“傳令永安侯府,朕念張淮屢有宿功,就不把他和張家的幾個孩子丟進刑戒司了。叫他自己供認罪行,寫到朕滿意為止。”
經過昨夜,皇帝已經想通了。
永安侯雖然並無參與謀逆弑君之心,但客觀上已經卷入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與啟王互相利用。
啟王從暗中利用史豐開始,一直是以殺害顯暘為目的,那日校場的籌劃,想來也是這麽告訴永安侯的。
據齊老將軍回憶,事發之時,那些冷箭明明是先朝著慶王和煜王而去。正因如此,煜王才來得及以身護駕。
解決了他們兩個,將來無論是啟王還是厲王即位,皇後都是唯一的太後。
“多虧你做了那個夢,讓我穿這個,不然這新製的弩|箭威力之下,現在也許我真沒命了。”
榮相見握住他手,心中說不出來的況味。她不願他涉險,卻又感激他涉險。
“陛下說你救駕有功,晉封你為親王了。”
“哦。”周顯暘混不在意,用力握了握榮相見的手。
兩人安靜躺著,沒有再說話,隻覺能什麽親王尊位都不如此刻,能牽著彼此的手,來的滿足安心。
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同睡著了。
皇帝在福寧宮中,大發雷霆。
“這幾個孽子,朕上輩子欠了他們什麽,一個比一個不省心!生這麽多兒子有何用?早知如此,還不如多生幾個顯瑤這樣的閨女,才是有福氣!”
惠貴妃聽了,心中高興,麵上卻不露聲色,說:“陛下寬心些,您的幾位皇子不都是好孩子嗎?”
皇帝聽她這樣說,冷笑一聲:“啟王平日裏是何等孝順,如今不也成了狼心狗肺之徒。剩下那幾個,誰又能保證不是像啟王包藏禍心?”
惠貴妃忙道:“煜王啊,他為了救陛下,連命都差點交代了。陛下,這樣孝順的好孩子,金陵城哪裏還能找的出來呢?”
皇帝想到顯暘,心中就五味雜陳。顯暘之禍,說到底是也是受自己牽連的。他以手支頤,享受著惠貴妃嫻熟的按摩,“那個孩子,一直跟朕很生分,不想卻有這份心。”
“煜王自小在軍中長大,又在西秦潛伏了那些時日,性子自然冷淡克製,不比其他皇子,與陛下親厚。可是,他願以性命維護陛下,這份情誼,不比說幾句好聽的話,在您跟前撒嬌更難得嗎?
“再說,瞧他接受與相見的婚事,平日善待相見的樣子,便知煜王是個老實孩子,心裏是感恩陛下的,隻是不像其他兄弟嘴甜,總要吃虧些。”
說著,福寧宮人將昭仁公主這個月的書信,送了進來。
惠貴妃立即當著陛下的麵讀給他聽。皇帝聽著公主家常書信,心情漸漸好轉,笑出來:“朕的小外孫已經會叫媽了……這才七個月吧……像顯瑤一樣鬼靈精。”
“外孫那也是陛下的血脈,自然是聰明孩子。”
惠貴妃陪著皇上閑聊家事,捏肩捶腿,又伺候他在福寧宮用了膳食,二十年來形成的習慣,已經不需要思考,把皇帝服侍得妥妥貼貼。
皇帝午睡前,這才開口詳細告訴惠貴妃啟王之事,破口大罵:“這個逆子,弑殺君父,還在崇華殿裏對自己的親弟弟下毒手!”
惠貴妃故作驚訝:“啟王竟然敢行如此悖逆之事?真是讓人心驚啊!陛下,您一定很傷心。”
“是啊,”皇帝靠在軟榻之中,滿目倦怠,“朕難道對他不好嗎?他才幹平庸,朕依然給他親王尊位,僅次於顯曜。他約束家臣不利,被人告上京,朕也不處置他,替他兜著……”
“陛下慈父心腸,隻可惜啟王糊塗,走錯了路……”
“嗯?你覺得,他隻是一時糊塗……”
惠貴妃忙道:“臣妾對啟王並不了解,但隻承乾宮這些日子冷落,其他王公親貴,都立即看著風向,跟承乾宮斷了往來,隻啟王殿下,常來請安。這不見風使舵的心性,瞧著倒是好的。”
皇帝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惠貴妃:“你啊,心思單純,所以看著旁人,都往好的地方想。你也不想想,厲王被降位,中宮的依靠沒了。啟王有著長子的名分,如果此時獲得中宮支持,謀逆成功,中宮提議他承繼大統,朝臣們自然也會讚同,一切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啊?”惠貴妃一臉不可思議,“人的心怎麽能這麽壞呢?臣妾覺得,皇後娘娘對皇上斷不會如此。”
“她不會,她不過是被人利用罷了。”皇帝哼了一聲,“永安侯就不這麽想了。這個老狐狸,今日居然以退為進,自請入刑戒司接受拷問,以證清白。想必,他把蛛絲馬跡都料理得幹幹淨淨了,沒有證據,這件事就隻能讓啟王一個人背了。”
惠貴妃道:“那又如何?陛下洞察一切,自然會有裁決。”
皇帝拍拍她的手:“那是自然,朕不會放過他。”
說話間,有宮人稟報,說皇後在宮外求見。
皇帝眼皮都懶得抬:“朕倦了,叫她自己回宮去。”
第173章
皇帝在福寧宮一覺睡到天黑。
醒來時, 惠貴妃告訴他:“皇後娘娘還在宮外求見陛下呢。”
“她倒是能熬。”
“皇上,雖說已經開春,可天依然冷, 黑得早,皇後娘娘身子不好, 臣妾怕她這樣站著, 病情加重啊。”
皇帝不耐煩道:“朕何曾讓她在外頭挨凍了?朕明明叫她回承乾宮去,她自己不肯,非要為了張家跟朕來這套苦肉計。多少年了, 都是這樣。”
惠貴妃笑道:“皇上不正是愛重皇後,她才能屢屢讓皇上心疼心軟嘛。”
話到這個份上,皇帝依然沒有鬆口。
一直等到圓月高掛,皇後隻等到惠貴妃出來見她。
被張皇後壓了十幾年的惠貴妃,此刻寢衣外頭罩著貂裘,慵懶地給皇後請了個安,“皇後娘娘, 夜深霜露重,先回去吧, 何苦在陛下氣頭上,凍壞了自己?等明早,本宮會提醒陛下, 您今夜在此苦等的用心。”
張皇後第一次聽惠貴妃跟自己自稱本宮,立即暴怒, “你一個小州官的女兒,以為永安侯府暫時落難, 就有資格跟本宮拿腔拿調?”
惠貴妃笑道:“娘娘說笑了, 永安侯位列一品, 又是國舅,深得陛下信重,怎會落難?娘娘不必如此緊張,否則倒顯得心虛,也讓陛下更加疑惑。”
“你……”皇後被她說動了,心中雖有一萬個不服氣,卻也隻能徒勞地指了指惠貴妃,氣哄哄地轉身。
此時,福寧宮內傳來歡快的樂聲,皇後腳步一滯,回過頭頗為不齒,“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借那個小妖精,用狐媚手段籠絡皇上,想法子不讓皇上見我……”
惠貴妃輕輕搖頭,“皇後多慮了,本宮勸了皇上好一會兒,可惜他不想見您。皇上陡然遇刺,本就心情不快,找煙柔去歌舞一曲,也是尋常。皇後娘娘,應該明白體諒。”
皇後氣得握緊了拳頭,放在儷貴妃時,她早就一耳光扇過去了,可做了多年皇後,她一直努力學著端莊持重,溫雅賢德。就如此刻,再厭惡惠貴妃,也隻能將拳頭死死握在袖中。
惠貴妃勸走皇後,回到宮中,皇帝正一麵吃著小廚房準備的晚膳,一麵看煙柔跳舞。
見惠貴妃進來,便問:“怎麽去了這麽久?皇後難為你了?”
惠貴妃忙道:“並沒有,隻是有些誤會,說開了就好了。”
“誤會?”
“皇後娘娘聽見樂聲,以為臣妾故意以聲色迷惑陛下,絆住陛下,防止陛下見她。說清楚了,也就好了。”
皇帝拉過惠貴妃的手,“她一直這樣小心眼,哪有中宮的樣子?”
“皇後娘娘雖然性格飛揚,這些年治理後宮倒是安寧和順,功勞不小。”
“後宮和順,不是她的本事,是你們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不願生事。皇貴妃和兩位貴妃一起執掌六宮,不也安然度日?再者,這幾個月宮裏的花銷都比皇後掌事時,少了三成,可見你們會當家。”說罷,皇帝拍了拍惠貴妃的手,很是欣慰。
惠貴妃笑道:“皇後出身顯赫,當家時自然大方。不像臣妾,一個小州官的女兒,精打細算慣了的。”
“這是你們的好處。不貪心,知道分寸。人的貪念太盛,就不會節製,失了分寸。”
惠貴妃笑道:“聽皇貴妃說,前朝戰事初定,花錢的地方多,陛下推行多項改革,也是為了減去冗員雜費。後宮能省一些,也是對皇上的心意。”
一席話,說得皇上連歌舞都顧不上看了,直摟著惠貴妃,“難為你們用心了。”
第二日一早,皇後又到福寧宮外。這次,她見到了皇上,隻喊了一聲,皇上也沒有答應,轎輦不停,直往崇華殿去。
原來是宮人剛來通報,煜王蘇醒了。皇後隻好跟著一路,走到了崇華殿。
周顯暘見到帝後同行而來,欲坐起身行禮。皇帝忙叫他別動,坐到床邊,問:“你覺得怎麽樣?傷口還疼嗎?”
周顯暘搖搖頭,“多謝父皇關懷,太醫們敷的藥很有效,已經不那麽疼了。”
皇帝點點頭,看了一眼侍候在旁的太醫:“不錯,這次你們救下了煜王,朕賞罰分明。參與救治者,賞半年俸祿。”
太醫們這時才鬆了口氣,跪地謝恩。
皇帝問顯暘,現在想吃什麽喝什麽要什麽,盡管說。周顯暘笑道:“兒臣這樣,什麽好東西都無福消受。隻是,兒臣想今日回王府。”
皇帝的反應跟榮相見一樣,“你這個樣子,如何回去?加重傷勢如何是好?”
周顯暘解釋道:“崇華殿是父皇宴飲休憩之所,兒臣在這裏實在不合規矩,心內難安。如今,既已脫離險境,還是該挪回自己府裏,以免外頭有所非議。”
皇帝不悅,“有什麽不安的?”
他記得,多年前有一回與大臣在此宴飲,顯暘都敢大喇喇跑進來,纏著他要嚐嚐酒的滋味,如今竟然如此謹小慎微?
周顯暘又補充道:“再則,王妃這幾日太過傷神,王府裏都是伺候慣的人,她也能輕鬆些。”
皇帝見他堅持,問過太醫後,方放話:“再觀察三日,確認無事,朕才許你回去。”
顯暘和相見立即謝過陛下。
惠貴妃笑道:“煜王,你不知道,你昏睡這幾日,陛下是何等掛懷。昨夜,陛下醒了好幾次,問顯暘如何了,顯暘怎麽還沒醒,真是慈父之心。”
周顯暘不好意思地笑,“叫父皇擔心了,真是過意不去。”
聽他說這這麽生分的話,皇帝頗為感傷。
這時皇貴妃也趕到了,對著顯暘好一頓抹淚,“你呀,真得好好謝謝你父皇,給你指了個這麽好王妃。看她這幾日勞心勞力,若是我閨女,可得心疼死了。你趕快好起來,讓王妃少操些心吧。”
周顯暘立即答應著,看榮相見站在一旁抿著嘴笑。
幾個人聚在一處,說著這幾日的事,不免就聊到啟王。
張皇後在其中,一句話也插不上,此刻更是尷尬。
她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可永安侯進宮一趟,啟王下獄,張家被禁閉,想也知道是他們一起做了什麽大逆之事。
偏偏皇後不知內情,想求情也不知如何開口。
此刻,煜王蘇醒,想來校場之事,沒有到最壞的地步,還有轉圜餘地。
正想著如何見麵三分情,皇帝忽然主動問她:“皇後,啟王校場謀逆,聲稱永安侯亦參與其中,你有何話可說。”
皇後不料皇上會當眾發怒,當即跪下。
“臣妾以性命作保,永安侯府絕對不會行刺陛下。若陛下查清,永安侯府真的有此大逆之舉,臣妾願粉身碎骨,向陛下謝罪。”
說罷,皇後重重磕了個頭。
皇帝見她篤定的樣子,冷冷道:“便算永安侯府弑君是假,但協助啟王行刺皇子,籌謀奪嫡,你也敢說沒有?”
皇後聽了,耳邊忽響起尖銳聲音。
是了,永安侯府不會無緣無故卷進去。啟王敢這麽指證,一定事出有因。
皇帝厲聲道:“傳令永安侯府,朕念張淮屢有宿功,就不把他和張家的幾個孩子丟進刑戒司了。叫他自己供認罪行,寫到朕滿意為止。”
經過昨夜,皇帝已經想通了。
永安侯雖然並無參與謀逆弑君之心,但客觀上已經卷入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與啟王互相利用。
啟王從暗中利用史豐開始,一直是以殺害顯暘為目的,那日校場的籌劃,想來也是這麽告訴永安侯的。
據齊老將軍回憶,事發之時,那些冷箭明明是先朝著慶王和煜王而去。正因如此,煜王才來得及以身護駕。
解決了他們兩個,將來無論是啟王還是厲王即位,皇後都是唯一的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