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英聽到說方如鳳今天回,臉色好看了些,“怎麽去方家?”畫怎麽不直接回自己家啊。
又去娘家。
沈山說:“他弟弟回來了。”
聽嶽父那意思,好像是出了什麽事。
吳桂英想了半天,才想起方如鳳的這個弟弟,前幾年就聽說考上大學了,一直沒見著人。本來以前兩家來往也不多。
大學生在吳桂英心裏還是很貴重的。
她的語氣都放鬆了:“這都開學了,怎麽又回來了,不去上學啊?”
“去了才知道。”沈山說,他也不清楚,方如鳳弟弟方智傑六月畢業,算起來,還要讀一學期的。
過年的時候,方智傑回來過幾天,後來就走了,說是要跟老師去哪考察,去了一個挺偏的地方。
沈山對老丈人還是挺敬重的。
“行,行,那你趕緊去吧。”吳桂英把早就準備好的一袋子奶糖塞到小文瑞的懷裏,“拿著,奶奶給你買的。”
“媽,不能再給他買糖了,這牙都要吃壞了。”沈山把糖抽出來,塞到自己的口袋裏。
小文瑞扁了扁嘴。
沈山跟小文瑞說:“這過了年你都四歲了,可不是三歲的寶寶了,男孩不能隨便哭鼻子。”
“他還小,聽不懂這些大道理。”吳桂英孩子這麽小,該玩玩,該吃吃,也沒什麽不好嘛。
這老大對孩子太嚴了。
沈山教孩子的事可不會聽別的人,借口急著要去嶽父家,很快就走了。
吳桂英也沒辦法,畢竟隻是孫子,該該怎麽教還不是孩子的父母說了算的。
回去的路上,找了個電話亭,這年頭打電話的人怎麽還多起來了。排著隊,輪到她了,給在沈市的沈夏打了過去。
是打到倉庫的。
過了一會,那邊有人接了。
聽著聲,是孫富貴。
過了一會,沈夏來接電話了,“媽。”
吳桂英問她:“你什麽時候回家啊?這才結婚,就把新郎官扔在家裏頭不管,這不好。”又催沈夏,“要不然這工作別幹了,你現在這年紀啊,得抓緊時間要個孩子……”
絮絮叨叨一堆。
對話那端,沈夏把話筒離耳朵遠了點,“媽,我這邊還有事呢,要是沒什麽事我先掛了啊。”
又來了,又是孩子。
沈夏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之前沒結婚,催著找對象,現在結了吧,又催著要生孩子。
這事真是沒完沒了。
吳桂英還真有事,“我這邊鋪子有點小了,我想再租一個,到時候把賣副食的跟買吃食的分開,你覺得怎麽樣?”
她是來找沈夏拿主意的。
這客人多,又開著電視,這就餐高峰期啊,坐都坐不下。
沈夏問她,“找著地方了嗎?”
吳桂英道:“有一個地方就在另一個學校邊上,是個高中,還有一個,跟咱們家在一條大路上,隔了五六家。”又說,“還有一個,上回咱們倆看到的那個麻辣燙你還記得嗎,人家生意黃了,說是帶著餐椅鍋灶一起轉。”
都是隔著地方的。
沈夏想了一下,“都挺麻煩的,這隔遠了相當於分店了,到時候收錢隻怕不方便了。”要是讓她爸沈大國收,估計會悄悄往三叔家送錢。
提到三叔家,她想起來,“三叔家怎麽樣了,三叔出去幹活賺錢了嗎?”
“沒呢,”吳桂英提到這事眉頭都擰成一團了,“你三叔說要出遠門賺錢,那姓唐的不讓,非在他在家,現在兩人在家大眼瞪小眼的。”想到這事,吳桂英就想冷笑,“你三叔臉皮也厚,沒錢了就來咱們家吃,我估計你爸又偷偷給他塞錢了。”
“三嬸不讓三叔出去賺錢,那欠下的三千七百塊怎麽辦,到時候討債的上門,又想指望誰啊?”沈夏覺得三嬸唐婕這做法挺怪的。
“誰說不是呢。”吳桂英煩死了,“我讓你爸回老家去,他去了看了兩老的又回來了,”就是不走,吳桂英也拿他沒辦法。
又說,“店裏這電視打開之後,這生意好多了,也有點忙不過來。”所以啊,還是讓沈大國留下來幫忙了。
畢竟是個勞力。
再說,磕磕絆絆過了半輩子了,這感情肯定還是有的。
至於沈大國給偷偷給沈小兵錢的事,吳桂英沒親眼看到,之前是沈大國主動說的,現在沈大國學精了,給了也不說,問起來就說給。
吳桂英每天對賬,這錢是越賺越多,沒少啊。
“媽,你這樣,你再去附近看看,有沒有那種大一點的鋪子,要是有,可以換個地方嘛。”沈夏提議。
吳桂英心裏不願意,“咱們這店才做起來,要是搬了這熟客會找不著的,就這樣吧。”
還是去找一間。
隔壁那家倒是願意租,可是租金翻了三倍,吳桂英不願意。
這是拿她當大頭啊。
母女倆又說了一陣,不知怎麽的提到了沈山,吳桂英說著,“你大嫂今天回來,你大哥帶孩子去他老丈人家了,你說說你大哥,對文瑞太嚴了,哪有那樣教孩子的。”
“大嫂不是一定在家嗎?”從哪回?
沈夏算著日子,今天周末,國家單位是不上班的。
“她妹妹說是住院了,送到京市去冶了,才從那邊回來。”說到這,吳桂英想起來,“我大哥尋天晚上還來我這要了梁鬆爺爺的電話呢。”
沈夏跟梁鬆通了兩回電話,沒聽梁鬆說這事啊。
趕緊吳桂英是怎麽回事。
吳桂英就說了,是借錢的事,方如鳳一家到了京市之後錢包被偷了,人生地不熟,就讓梁鬆幫著送了錢過去。
現在事情應該是解決了。
這方如鳳都回來了,肯定是沒什麽問題的。
沈夏等會結束這通電話,就找梁鬆問問是怎麽回事。
怎麽不跟她說啊。
-
方家。
沈山到了,嶽父方其昌跟小舅子方智傑在客廳裏,父子倆之間的氣氛不太好。
方智傑高高瘦瘦的,身上有股書倦氣,當初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文科,是曆史係還是什麽,方如鳳說得很模糊,方智傑又回來得少,沈山現在也不知道小舅子是什麽專業。
方其昌看到沈山來了,臉色和緩了些,“坐。”
“爸。”沈山抱著孩子坐下來,“如鳳說下午一點到,中午不用等她吃飯。”
方其昌聽到方如鳳的名字,臉色一沉。
最近他被人匿名舉報了,事不大,那信裏也沒什麽證據,本來他都沒當一回事。可這兩天,上頭的氣氛不好,聽一個老友跟他說,說那檢舉信不止一封,還到紀委手時顧,上頭準備好好查一下。
雖然說文件還沒下來,但是方其昌卻是信了八成。
在物資局當了這麽多年的幹部,手裏多多少少拿了些東西,不可能那麽幹淨的,真要查,這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方其昌一邊安排後路,一邊去找源頭,
找來找去,發現這信是從糧油局匿名寄出來的,那舉報的人跟方如鳳有點小矛盾,一氣之下檢舉的。
現在查到那人身上,那人後悔了,先是認錯,後來,人就不見了。
說是嚇著了,連夜跑了,連工作都不要了。
這就更說不清了。
方其昌決定主動交待,舍一部分錢財,保住臉色,之後要是能內退,那就再好不過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想把兒子的工作給安排好。
兒子六月畢業,也就三個月了。
雖然兒子是大學生,可就兒子那專業,也著實不太好找工作,這智傑學什麽不好,報個曆史考古專業,這難道要去博物管看文物的?
那一輩子就看到頭了。
當老師也不行啊,老師工資多低啊,福利又不好,沒什麽前途。
還是去政府機關單位好,憑方其昌的那些關係,兒子以前的前程是不愁的。
父子倆剛才說是聊的這事。
方智傑不同意。
他喜歡曆史,喜歡考古,畢業之後他想進他老師的團他,繼續研究。
有工資,餓不死。
“沈山,你來評評理,你說他幹什麽不好,非要去考什麽古,還要去墓裏頭。”方其昌想想心裏就不順,“這天天跟那什麽打交道,多晦氣啊。”
這考古研究是好事,但是他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幹。
沈山笑著道:“智傑還沒畢業呢,這些事等畢業再說吧。”說著起來去屋裏拿了個七巧板出來,讓小文瑞在那邊拚著玩。
“畢業就來不及了。”方其昌憂心忡忡。
要是沒那舉報信,他還能讓兒子再玩個幾年,可現在不行啊,好職位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早就占,就早一天好,要是遲了,哪還能那麽多位置。
大學生也就吃香這幾年。
等日後大學生多了,哪能由他們挑工作啊,隻怕是工作挑他們了。
更別說還有這一波波的回城知青呢。
哪哪都是人。
“爸,我跟老師說好了,畢業之後去長安那邊。”那邊文物多,方智傑不緊不慢。
他爸再急他也不急。
又去娘家。
沈山說:“他弟弟回來了。”
聽嶽父那意思,好像是出了什麽事。
吳桂英想了半天,才想起方如鳳的這個弟弟,前幾年就聽說考上大學了,一直沒見著人。本來以前兩家來往也不多。
大學生在吳桂英心裏還是很貴重的。
她的語氣都放鬆了:“這都開學了,怎麽又回來了,不去上學啊?”
“去了才知道。”沈山說,他也不清楚,方如鳳弟弟方智傑六月畢業,算起來,還要讀一學期的。
過年的時候,方智傑回來過幾天,後來就走了,說是要跟老師去哪考察,去了一個挺偏的地方。
沈山對老丈人還是挺敬重的。
“行,行,那你趕緊去吧。”吳桂英把早就準備好的一袋子奶糖塞到小文瑞的懷裏,“拿著,奶奶給你買的。”
“媽,不能再給他買糖了,這牙都要吃壞了。”沈山把糖抽出來,塞到自己的口袋裏。
小文瑞扁了扁嘴。
沈山跟小文瑞說:“這過了年你都四歲了,可不是三歲的寶寶了,男孩不能隨便哭鼻子。”
“他還小,聽不懂這些大道理。”吳桂英孩子這麽小,該玩玩,該吃吃,也沒什麽不好嘛。
這老大對孩子太嚴了。
沈山教孩子的事可不會聽別的人,借口急著要去嶽父家,很快就走了。
吳桂英也沒辦法,畢竟隻是孫子,該該怎麽教還不是孩子的父母說了算的。
回去的路上,找了個電話亭,這年頭打電話的人怎麽還多起來了。排著隊,輪到她了,給在沈市的沈夏打了過去。
是打到倉庫的。
過了一會,那邊有人接了。
聽著聲,是孫富貴。
過了一會,沈夏來接電話了,“媽。”
吳桂英問她:“你什麽時候回家啊?這才結婚,就把新郎官扔在家裏頭不管,這不好。”又催沈夏,“要不然這工作別幹了,你現在這年紀啊,得抓緊時間要個孩子……”
絮絮叨叨一堆。
對話那端,沈夏把話筒離耳朵遠了點,“媽,我這邊還有事呢,要是沒什麽事我先掛了啊。”
又來了,又是孩子。
沈夏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之前沒結婚,催著找對象,現在結了吧,又催著要生孩子。
這事真是沒完沒了。
吳桂英還真有事,“我這邊鋪子有點小了,我想再租一個,到時候把賣副食的跟買吃食的分開,你覺得怎麽樣?”
她是來找沈夏拿主意的。
這客人多,又開著電視,這就餐高峰期啊,坐都坐不下。
沈夏問她,“找著地方了嗎?”
吳桂英道:“有一個地方就在另一個學校邊上,是個高中,還有一個,跟咱們家在一條大路上,隔了五六家。”又說,“還有一個,上回咱們倆看到的那個麻辣燙你還記得嗎,人家生意黃了,說是帶著餐椅鍋灶一起轉。”
都是隔著地方的。
沈夏想了一下,“都挺麻煩的,這隔遠了相當於分店了,到時候收錢隻怕不方便了。”要是讓她爸沈大國收,估計會悄悄往三叔家送錢。
提到三叔家,她想起來,“三叔家怎麽樣了,三叔出去幹活賺錢了嗎?”
“沒呢,”吳桂英提到這事眉頭都擰成一團了,“你三叔說要出遠門賺錢,那姓唐的不讓,非在他在家,現在兩人在家大眼瞪小眼的。”想到這事,吳桂英就想冷笑,“你三叔臉皮也厚,沒錢了就來咱們家吃,我估計你爸又偷偷給他塞錢了。”
“三嬸不讓三叔出去賺錢,那欠下的三千七百塊怎麽辦,到時候討債的上門,又想指望誰啊?”沈夏覺得三嬸唐婕這做法挺怪的。
“誰說不是呢。”吳桂英煩死了,“我讓你爸回老家去,他去了看了兩老的又回來了,”就是不走,吳桂英也拿他沒辦法。
又說,“店裏這電視打開之後,這生意好多了,也有點忙不過來。”所以啊,還是讓沈大國留下來幫忙了。
畢竟是個勞力。
再說,磕磕絆絆過了半輩子了,這感情肯定還是有的。
至於沈大國給偷偷給沈小兵錢的事,吳桂英沒親眼看到,之前是沈大國主動說的,現在沈大國學精了,給了也不說,問起來就說給。
吳桂英每天對賬,這錢是越賺越多,沒少啊。
“媽,你這樣,你再去附近看看,有沒有那種大一點的鋪子,要是有,可以換個地方嘛。”沈夏提議。
吳桂英心裏不願意,“咱們這店才做起來,要是搬了這熟客會找不著的,就這樣吧。”
還是去找一間。
隔壁那家倒是願意租,可是租金翻了三倍,吳桂英不願意。
這是拿她當大頭啊。
母女倆又說了一陣,不知怎麽的提到了沈山,吳桂英說著,“你大嫂今天回來,你大哥帶孩子去他老丈人家了,你說說你大哥,對文瑞太嚴了,哪有那樣教孩子的。”
“大嫂不是一定在家嗎?”從哪回?
沈夏算著日子,今天周末,國家單位是不上班的。
“她妹妹說是住院了,送到京市去冶了,才從那邊回來。”說到這,吳桂英想起來,“我大哥尋天晚上還來我這要了梁鬆爺爺的電話呢。”
沈夏跟梁鬆通了兩回電話,沒聽梁鬆說這事啊。
趕緊吳桂英是怎麽回事。
吳桂英就說了,是借錢的事,方如鳳一家到了京市之後錢包被偷了,人生地不熟,就讓梁鬆幫著送了錢過去。
現在事情應該是解決了。
這方如鳳都回來了,肯定是沒什麽問題的。
沈夏等會結束這通電話,就找梁鬆問問是怎麽回事。
怎麽不跟她說啊。
-
方家。
沈山到了,嶽父方其昌跟小舅子方智傑在客廳裏,父子倆之間的氣氛不太好。
方智傑高高瘦瘦的,身上有股書倦氣,當初上大學的時候,學的是文科,是曆史係還是什麽,方如鳳說得很模糊,方智傑又回來得少,沈山現在也不知道小舅子是什麽專業。
方其昌看到沈山來了,臉色和緩了些,“坐。”
“爸。”沈山抱著孩子坐下來,“如鳳說下午一點到,中午不用等她吃飯。”
方其昌聽到方如鳳的名字,臉色一沉。
最近他被人匿名舉報了,事不大,那信裏也沒什麽證據,本來他都沒當一回事。可這兩天,上頭的氣氛不好,聽一個老友跟他說,說那檢舉信不止一封,還到紀委手時顧,上頭準備好好查一下。
雖然說文件還沒下來,但是方其昌卻是信了八成。
在物資局當了這麽多年的幹部,手裏多多少少拿了些東西,不可能那麽幹淨的,真要查,這肯定是要出問題的。
方其昌一邊安排後路,一邊去找源頭,
找來找去,發現這信是從糧油局匿名寄出來的,那舉報的人跟方如鳳有點小矛盾,一氣之下檢舉的。
現在查到那人身上,那人後悔了,先是認錯,後來,人就不見了。
說是嚇著了,連夜跑了,連工作都不要了。
這就更說不清了。
方其昌決定主動交待,舍一部分錢財,保住臉色,之後要是能內退,那就再好不過了。
當然,在這之前,他想把兒子的工作給安排好。
兒子六月畢業,也就三個月了。
雖然兒子是大學生,可就兒子那專業,也著實不太好找工作,這智傑學什麽不好,報個曆史考古專業,這難道要去博物管看文物的?
那一輩子就看到頭了。
當老師也不行啊,老師工資多低啊,福利又不好,沒什麽前途。
還是去政府機關單位好,憑方其昌的那些關係,兒子以前的前程是不愁的。
父子倆剛才說是聊的這事。
方智傑不同意。
他喜歡曆史,喜歡考古,畢業之後他想進他老師的團他,繼續研究。
有工資,餓不死。
“沈山,你來評評理,你說他幹什麽不好,非要去考什麽古,還要去墓裏頭。”方其昌想想心裏就不順,“這天天跟那什麽打交道,多晦氣啊。”
這考古研究是好事,但是他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幹。
沈山笑著道:“智傑還沒畢業呢,這些事等畢業再說吧。”說著起來去屋裏拿了個七巧板出來,讓小文瑞在那邊拚著玩。
“畢業就來不及了。”方其昌憂心忡忡。
要是沒那舉報信,他還能讓兒子再玩個幾年,可現在不行啊,好職位一個蘿卜一個坑,一早就占,就早一天好,要是遲了,哪還能那麽多位置。
大學生也就吃香這幾年。
等日後大學生多了,哪能由他們挑工作啊,隻怕是工作挑他們了。
更別說還有這一波波的回城知青呢。
哪哪都是人。
“爸,我跟老師說好了,畢業之後去長安那邊。”那邊文物多,方智傑不緊不慢。
他爸再急他也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