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院門外,陸氏淡淡道:“我現在到家了,你回吧。”
程青良愣住,夜幕已經降臨,銀月卻還未出,他印象裏一直慈祥的老人,此刻卻如同蒙了一層灰布的稻草人,他…有點害怕。同時還有些委屈。
以前陸奶奶對他很好,給他吃的喝的,溫柔的跟他說話。自從五哥過繼給程偃叔以後,陸奶奶就不理他了。
陸氏冷下臉強調:“青良,你該回去了。”
“……喔
…”小孩兒恍恍惚惚應了一聲,慢吞吞離開。
陸氏垂下眼,吐出一口濁氣。
程敘言正在跟程偃玩,見到陸氏走路一瘸一拐,他上前扶著:“奶奶,您的腿怎麽了?”
“不小心磕了一下。”陸氏撐著桌子坐下,扯開褲腿看了一眼,小腿處暈出雞蛋大小的淤青。
程敘言轉身去拿藥油,程偃左右看看,最後蹲在親娘的腿邊。
他太安靜了,反而讓陸氏不習慣,“偃兒。”
程偃沒有反應。
陸氏伸手抓了他一下,才發現兒子滿臉是淚。
“偃兒…”陸氏忙不迭哄他:“沒事了,娘不疼。”
這時程敘言跑回來,父子倆小心翼翼的給陸氏揉藥油,不時還問她疼不疼。
屋裏的燈亮著,勾勒出程偃和程敘言的輪廓,他們祖孫三人靠的太近以至於連影子都重疊。
少頃,程敘言仰起頭:“明後天我再給奶奶揉揉,應該就好了。”
那張小臉還沒長開,眉眼很是秀氣,鼻子也比一般小子精致,不像程三夫婦,也不像偃兒。
可那雙眼裏的關切卻是真真實實,陸氏不禁想起程青良。
這一刻,她罕見的有些後悔。
“奶奶。”程敘言猶豫道:“您累了嗎?”
陸氏含糊應聲,程敘言扭頭去給她倒洗腳水。
程偃乖乖坐在親娘身邊,陸氏十分受用,“我跟村長說好了,明天借他們家的牛車去鎮上。”
程敘言點點頭。
祖孫三人到鎮上後直奔書肆,但沒想到居然在這裏遇見熟人。
程青錦移開目光,程長泰程大和程青業祖孫三人也不太自在。
陸氏對程長泰微微頷首,然後帶著兒孫去挑用具。
少頃,陸氏結錢。
程青錦看到他們買的東西忍不住驚訝,程大直接問出聲:“嬸子,你買毛筆幹什麽?”
程大的目光落在程敘言身上,莫非陸嬸子想送敘言小子入學?
“讓他學幾個字。”陸氏拍拍孫子的肩:“敘言這小身板也難伺候莊稼。”
程青業更關注陸氏買的物品,紙,筆,墨條都是這家書肆裏上好的。他有些羨慕。
陸氏帶著兒孫很快離開,程長泰大約是掛不住麵子,剛才還在磨價,這會兒默默掏了錢。
這個小插曲很快過去,程青錦記著陸氏買的文房用具,然而一個月過去,兩個月過去,他始終沒有聽到敘言入學的事。
陸奶奶在想什麽?
第18章 你又能怎樣
天不知不覺就冷了。
程敘言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家裏靜悄悄,他開始還以為陸氏出門了,隨後想起來一大早奶奶能做什麽。
他走到正屋試探的敲了敲門,裏麵沒反應。
“難道真出門了?”他轉身欲走,卻倏地頓住。
不對啊,剛才他敲門時感覺門關的很緊,像是從裏麵栓住。
程敘言重新加重力道,不多時裏麵傳來了物體落地聲。
“奶奶,奶奶?”
屋裏動靜又沒了。
程敘言咬咬牙,“對不住奶奶。”
他手一翻,握著斧頭破門而入。
陸氏半邊身子探出床外,滿臉通紅。
“奶奶!”
程敘言把人扶回床,立刻叫來程偃,父子倆借了村長家的牛車往鎮上趕。
一路上程偃都十分配合,這讓程敘言鬆了口氣,如果他爹再鬧騰他真的顧不過來。
鎮上的醫館隻一家,坐堂的老大夫明顯還記得程敘言,看到陸氏昏迷不醒時,立刻肅了臉色救治。
程敘言和程偃被趕去了外堂,村長的二兒子寬慰他們:“嬸子身體一向硬朗,肯定沒事。”
程敘言勉強應了一聲,目光直盯著內室。
不多時醫館的藥童煎了藥端來,程偃和程敘言配合著給陸氏喂藥。
事後,程敘言找到坐堂大夫:“老先生,請問我奶奶怎麽樣了?”
大夫捋了捋胡子,問了另一個問題:“你奶奶平時在家如何?”
“還行吧。”程敘言思量著:“奶奶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書,做些針線活。”
家裏但凡有費體力的活計,陸氏都是花錢找村裏婦人做。
大夫默了默,又道:“平時可有咳嗽?”
程敘言搖頭,他一直都認為陸氏身體好,他來家裏這麽久了也沒見陸氏生病。
“不過……”程敘言撓了撓頭:“之前有一回奶奶的腿不小心磕了一下,按理說擦藥後很快就好了,但是奶奶疼了好些日子。”
陸氏不會主動說身體不舒服,程敘言是見那之後陸氏走路有些別扭。
大夫若有所思。
一天後,陸氏退了熱回家養病。程敘言接過家務活照顧他們。他想著老人身體不如年輕人,可能得好好養個把月,沒想到三五天之後,陸氏就大好了。
今日天晴,陸氏端著冰糖梨湯進入書房,程敘言立刻起身相迎:“奶奶,這些事我來做就可以。”
陸氏把梨湯放在書桌上,她順勢在旁邊坐下,目光掃了一眼桌上的書籍。
“你在學梁惠王上?”陸氏微訝。
梁惠王上·是《孟子》首篇,陸氏記得之前來書房時,孫子還在學《大學》的內容。
她看向程敘言:“論語和中庸可是過了一遍?”
程敘言點頭。
陸氏找了熟悉的幾段考校,“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何解?”
“做任何事前都要先做準備。”習慣使然,程敘言第一次看的時候,下意識把豫理解成猶豫的意思,沒想到竟然作“預”。難怪他之前怎麽解釋都覺得不對。
經過學習係統的指正,他猶如撥霧見雲,瞬間明了。
陸氏見他答的輕鬆,又問:“可能夠將這一段深入解釋?”
這一段後麵還跟著: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從個人來說,說話前先打好腹稿再出口……”程敘言先講了一遍淺顯的表麵意思,隨後抬眸跟陸氏對視一眼,聲音漸漸弱了下去:“從大的來看,朝代想要發展,則需早早製定相應政策。”
陸氏垂下眼,輕聲問:“比如呢?”
“合理的稅收?為官製度…”程敘言有些糾結,這些都是在係統裏學習時聽來的,可是他並不是很能理解,那些東西離他太遠了。
待程敘言一頓磕巴應答後,陸氏不置可否,她點了點桌麵:“邦有道,穀。”
“邦.無道,穀…”程敘言見陸氏神色平靜,就知道自己猜對了,順著背下去。
這是《論語·憲問篇》的內容,通篇字數並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諸多春秋戰國名人,由此衍生的典故,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否則背了也是茫然。
陸氏對這篇內容忘了不少,她起身去書櫃抽出論語。
其中典故之多,例如桓公殺公子糾,衛靈公無道卻未亡,陳成子殺齊簡公等等。
更讓人頭疼的是,“子擊磬於衛”一段又引用《詩經·衛風》內容。其中“高宗諒陰,三年不言”則是《尚書》內容,延伸出問答。
而《詩經》《尚書》則是五經的內容,程敘言還沒學到那裏去。
陸氏快速瀏覽一遍,各種典故都讓她如身陷漿糊。由憲問篇更衍生出後世名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程敘言背完之後大概回答了一遍釋義,於是陸氏問他:“可了解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
“魯哀公十四年,齊國大夫陳恒弑君……”戰國時候的人名以及其所屬的國家和時間很不好記,程敘言有時候會記混。
而由這件事引發的是孔子請求魯哀公出兵齊國討伐賊子。然而魯哀公告夫三子,於是又涉及到魯國朝內的權力把控勢力,以及魯國出兵會有什麽利益。同時又要提一句當時的政治環境,孔子彼時退下來,空有名無實權,他在國家大事上提出建議,違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規矩。
係統知道宿主也就是個半大小子,所以現在的教學隻是停留在表麵,讓宿主知道有這麽一個典故,其中更深入的東西需要宿主通過現階段的測試後才能繼續學習。
然而饒是如此,程敘言的回答還是讓陸氏驚的說不出話。她知道敘言平時念書刻苦,也知道有一個神秘的東西在教導敘言,可是每每考校這孩子都能給她驚喜。
就算是縣試府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程度,能熟練背誦四書五經,釋義以及熟悉其中常見的典故並有自己一定的見解,基本就穩了。
程敘言學過的內容都學的很紮實,隻要保持這個勢頭,由年齡帶來閱曆,慢慢有自己的見解。他必然能在縣試和府試中占得好名次。
望澤村隸屬於渭陽縣,此地文風並不盛……
陸氏看著麵前徐徐作答的小子,他將黑亮的頭發半束著,露出飽滿的額頭,那雙眼睛更是明亮,渾身都洋溢著朝陽之氣,陸氏一顆心陡然跳的極快。
一通考校之後,陸氏幾乎壓不住上翹的嘴角,她激動的摟過程敘言連連誇道:“好孩子好孩子。”
她捧住孫子的小臉:“說了這麽久肯定渴了,快喝梨湯。”
程青良愣住,夜幕已經降臨,銀月卻還未出,他印象裏一直慈祥的老人,此刻卻如同蒙了一層灰布的稻草人,他…有點害怕。同時還有些委屈。
以前陸奶奶對他很好,給他吃的喝的,溫柔的跟他說話。自從五哥過繼給程偃叔以後,陸奶奶就不理他了。
陸氏冷下臉強調:“青良,你該回去了。”
“……喔
…”小孩兒恍恍惚惚應了一聲,慢吞吞離開。
陸氏垂下眼,吐出一口濁氣。
程敘言正在跟程偃玩,見到陸氏走路一瘸一拐,他上前扶著:“奶奶,您的腿怎麽了?”
“不小心磕了一下。”陸氏撐著桌子坐下,扯開褲腿看了一眼,小腿處暈出雞蛋大小的淤青。
程敘言轉身去拿藥油,程偃左右看看,最後蹲在親娘的腿邊。
他太安靜了,反而讓陸氏不習慣,“偃兒。”
程偃沒有反應。
陸氏伸手抓了他一下,才發現兒子滿臉是淚。
“偃兒…”陸氏忙不迭哄他:“沒事了,娘不疼。”
這時程敘言跑回來,父子倆小心翼翼的給陸氏揉藥油,不時還問她疼不疼。
屋裏的燈亮著,勾勒出程偃和程敘言的輪廓,他們祖孫三人靠的太近以至於連影子都重疊。
少頃,程敘言仰起頭:“明後天我再給奶奶揉揉,應該就好了。”
那張小臉還沒長開,眉眼很是秀氣,鼻子也比一般小子精致,不像程三夫婦,也不像偃兒。
可那雙眼裏的關切卻是真真實實,陸氏不禁想起程青良。
這一刻,她罕見的有些後悔。
“奶奶。”程敘言猶豫道:“您累了嗎?”
陸氏含糊應聲,程敘言扭頭去給她倒洗腳水。
程偃乖乖坐在親娘身邊,陸氏十分受用,“我跟村長說好了,明天借他們家的牛車去鎮上。”
程敘言點點頭。
祖孫三人到鎮上後直奔書肆,但沒想到居然在這裏遇見熟人。
程青錦移開目光,程長泰程大和程青業祖孫三人也不太自在。
陸氏對程長泰微微頷首,然後帶著兒孫去挑用具。
少頃,陸氏結錢。
程青錦看到他們買的東西忍不住驚訝,程大直接問出聲:“嬸子,你買毛筆幹什麽?”
程大的目光落在程敘言身上,莫非陸嬸子想送敘言小子入學?
“讓他學幾個字。”陸氏拍拍孫子的肩:“敘言這小身板也難伺候莊稼。”
程青業更關注陸氏買的物品,紙,筆,墨條都是這家書肆裏上好的。他有些羨慕。
陸氏帶著兒孫很快離開,程長泰大約是掛不住麵子,剛才還在磨價,這會兒默默掏了錢。
這個小插曲很快過去,程青錦記著陸氏買的文房用具,然而一個月過去,兩個月過去,他始終沒有聽到敘言入學的事。
陸奶奶在想什麽?
第18章 你又能怎樣
天不知不覺就冷了。
程敘言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家裏靜悄悄,他開始還以為陸氏出門了,隨後想起來一大早奶奶能做什麽。
他走到正屋試探的敲了敲門,裏麵沒反應。
“難道真出門了?”他轉身欲走,卻倏地頓住。
不對啊,剛才他敲門時感覺門關的很緊,像是從裏麵栓住。
程敘言重新加重力道,不多時裏麵傳來了物體落地聲。
“奶奶,奶奶?”
屋裏動靜又沒了。
程敘言咬咬牙,“對不住奶奶。”
他手一翻,握著斧頭破門而入。
陸氏半邊身子探出床外,滿臉通紅。
“奶奶!”
程敘言把人扶回床,立刻叫來程偃,父子倆借了村長家的牛車往鎮上趕。
一路上程偃都十分配合,這讓程敘言鬆了口氣,如果他爹再鬧騰他真的顧不過來。
鎮上的醫館隻一家,坐堂的老大夫明顯還記得程敘言,看到陸氏昏迷不醒時,立刻肅了臉色救治。
程敘言和程偃被趕去了外堂,村長的二兒子寬慰他們:“嬸子身體一向硬朗,肯定沒事。”
程敘言勉強應了一聲,目光直盯著內室。
不多時醫館的藥童煎了藥端來,程偃和程敘言配合著給陸氏喂藥。
事後,程敘言找到坐堂大夫:“老先生,請問我奶奶怎麽樣了?”
大夫捋了捋胡子,問了另一個問題:“你奶奶平時在家如何?”
“還行吧。”程敘言思量著:“奶奶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書,做些針線活。”
家裏但凡有費體力的活計,陸氏都是花錢找村裏婦人做。
大夫默了默,又道:“平時可有咳嗽?”
程敘言搖頭,他一直都認為陸氏身體好,他來家裏這麽久了也沒見陸氏生病。
“不過……”程敘言撓了撓頭:“之前有一回奶奶的腿不小心磕了一下,按理說擦藥後很快就好了,但是奶奶疼了好些日子。”
陸氏不會主動說身體不舒服,程敘言是見那之後陸氏走路有些別扭。
大夫若有所思。
一天後,陸氏退了熱回家養病。程敘言接過家務活照顧他們。他想著老人身體不如年輕人,可能得好好養個把月,沒想到三五天之後,陸氏就大好了。
今日天晴,陸氏端著冰糖梨湯進入書房,程敘言立刻起身相迎:“奶奶,這些事我來做就可以。”
陸氏把梨湯放在書桌上,她順勢在旁邊坐下,目光掃了一眼桌上的書籍。
“你在學梁惠王上?”陸氏微訝。
梁惠王上·是《孟子》首篇,陸氏記得之前來書房時,孫子還在學《大學》的內容。
她看向程敘言:“論語和中庸可是過了一遍?”
程敘言點頭。
陸氏找了熟悉的幾段考校,“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何解?”
“做任何事前都要先做準備。”習慣使然,程敘言第一次看的時候,下意識把豫理解成猶豫的意思,沒想到竟然作“預”。難怪他之前怎麽解釋都覺得不對。
經過學習係統的指正,他猶如撥霧見雲,瞬間明了。
陸氏見他答的輕鬆,又問:“可能夠將這一段深入解釋?”
這一段後麵還跟著: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從個人來說,說話前先打好腹稿再出口……”程敘言先講了一遍淺顯的表麵意思,隨後抬眸跟陸氏對視一眼,聲音漸漸弱了下去:“從大的來看,朝代想要發展,則需早早製定相應政策。”
陸氏垂下眼,輕聲問:“比如呢?”
“合理的稅收?為官製度…”程敘言有些糾結,這些都是在係統裏學習時聽來的,可是他並不是很能理解,那些東西離他太遠了。
待程敘言一頓磕巴應答後,陸氏不置可否,她點了點桌麵:“邦有道,穀。”
“邦.無道,穀…”程敘言見陸氏神色平靜,就知道自己猜對了,順著背下去。
這是《論語·憲問篇》的內容,通篇字數並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諸多春秋戰國名人,由此衍生的典故,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否則背了也是茫然。
陸氏對這篇內容忘了不少,她起身去書櫃抽出論語。
其中典故之多,例如桓公殺公子糾,衛靈公無道卻未亡,陳成子殺齊簡公等等。
更讓人頭疼的是,“子擊磬於衛”一段又引用《詩經·衛風》內容。其中“高宗諒陰,三年不言”則是《尚書》內容,延伸出問答。
而《詩經》《尚書》則是五經的內容,程敘言還沒學到那裏去。
陸氏快速瀏覽一遍,各種典故都讓她如身陷漿糊。由憲問篇更衍生出後世名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程敘言背完之後大概回答了一遍釋義,於是陸氏問他:“可了解陳成子弑簡公,孔子沐浴而朝。”
“魯哀公十四年,齊國大夫陳恒弑君……”戰國時候的人名以及其所屬的國家和時間很不好記,程敘言有時候會記混。
而由這件事引發的是孔子請求魯哀公出兵齊國討伐賊子。然而魯哀公告夫三子,於是又涉及到魯國朝內的權力把控勢力,以及魯國出兵會有什麽利益。同時又要提一句當時的政治環境,孔子彼時退下來,空有名無實權,他在國家大事上提出建議,違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規矩。
係統知道宿主也就是個半大小子,所以現在的教學隻是停留在表麵,讓宿主知道有這麽一個典故,其中更深入的東西需要宿主通過現階段的測試後才能繼續學習。
然而饒是如此,程敘言的回答還是讓陸氏驚的說不出話。她知道敘言平時念書刻苦,也知道有一個神秘的東西在教導敘言,可是每每考校這孩子都能給她驚喜。
就算是縣試府試也差不多就是這個程度,能熟練背誦四書五經,釋義以及熟悉其中常見的典故並有自己一定的見解,基本就穩了。
程敘言學過的內容都學的很紮實,隻要保持這個勢頭,由年齡帶來閱曆,慢慢有自己的見解。他必然能在縣試和府試中占得好名次。
望澤村隸屬於渭陽縣,此地文風並不盛……
陸氏看著麵前徐徐作答的小子,他將黑亮的頭發半束著,露出飽滿的額頭,那雙眼睛更是明亮,渾身都洋溢著朝陽之氣,陸氏一顆心陡然跳的極快。
一通考校之後,陸氏幾乎壓不住上翹的嘴角,她激動的摟過程敘言連連誇道:“好孩子好孩子。”
她捧住孫子的小臉:“說了這麽久肯定渴了,快喝梨湯。”